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员存问题及整改措施(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党员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近年来, 绥宁县委 着力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努力提高执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了全 镇 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在工作开展和调研中发现,一些党员干部在作风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还不够浓。部分党员干部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脱节,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拍脑袋”决策现象仍然存在。个别部门、单位在调查研究中存在“假”、“浅”、“虚”的问题:坐在办公室“搞”调研,很少或基本不到基层和群众中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调研报告看问题看表面,不能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提出的措施对策既无针对性,也缺乏可操作性;调研情况不真实,调研结论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不但不能推动工作,反而误导决策。
二是执行上级指令、落实工作任务效率还不够高。部分领导干部习惯于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缺少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措施,不愿花功夫抓落实、抓督查。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于按老经验老办法处理问题、开展工作,缺乏敢闯敢干精神,在需要开拓创新的工作任务面前瞻前顾后。一些党员干部无视工作纪律,上班时自由散漫,玩电脑游戏、打瞌睡、炒股票,工作效率低下。
三 是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还不够强。有的领导干部对群众缺乏真挚感情,对群众的愿望不上心,对信访申诉动辄即以无理取闹或没有政策依据而加以驳斥,缺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个别领导干部在接访、走访活动中走形式、做样子,不愿深入群众问寒问暖,而是碰到问题绕道走,甚至敷衍了事。部分党员干部对待群众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甚至有极个别人不给好处不办事,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四 是廉洁自律要求还不够严。部分党员干部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风气影响,缺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健康、高雅的情趣,在工作和生活中追求高档次、高品质、高消费,挥霍浪费的现象屡禁不止。
上述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其恶劣影响和消极后果不可低估。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自律意识较差,自我要求不严。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中,良莠不齐的各种思想观念纷至沓来,部分党员干部受一些庸俗价值观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离,对权力和金钱的欲望膨胀,对自身的位置、责任和使命缺乏清醒的认识。二是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健全。目前,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监督制约机制,还存在上级监督太松,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群众监督太远,舆论监督太累等问题,监督合力还没有形成,对“权、钱、人”等关键环节的监督制约还不够有效,对八小时以外还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三是考核评价、奖惩激励机制还
不健全。对党员干部的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现行的干部选拔任用、精神激励、惩戒等机制和工资、津补贴制度等还不能很好地发挥调节作用。在具体的执行中,奖优罚劣、奖惩分明的原则落实得还不够好。
为此,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
一是深化宣传教育,夯实思想基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权力观、价值观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帮助党员干部增强党员意识、党性观念,自觉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认真研究党员干部的从政心理,积极探索和创新典型示范教育、案例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等主题教育形式,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整合纪检监察、组织、宣传等部门的宣传教育资源,形成合力。推进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引导,营造弘扬优良作风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
二是健全机制制度,强化权力约束。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完善项目化工作模式,推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试点工作和村级“四本台帐”管理机制建设取得实效。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深入开展“四谈一述”工作。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相关规定,严禁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加强津补贴发放等工作的监督管理。认真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
深入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居)务公开、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等各监督主体的民主监督作用。
三是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突出问题。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健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制度,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层和群众中间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困难。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进一步健全信访投诉网络,发挥好信访举报和行政效能投诉工作的作用,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接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包案解决信访问题制度,开展党员干部大走访活动,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健全群众权益维护机制,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征地拆迁、危旧房改造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继续推进涉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部门和行业的行风建设,健全和完善职业道德规范。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开辟政风行风热线,完善网络投诉及处理机制,构筑行风建设监督体系。
篇二 基层党员干部是党的方针、政策最终执行者和落实者,是党的根基,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中坚力量。基层党员干部素质的高低和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和形象。近期,为了深入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深入到“三万”(五联)挂点乡镇和村,就如
何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展开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按照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的调研通知要求,我们“三万”(五联)工作队深入乡镇,走村入户,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登门个别访谈、召开乡镇干部、村级组织座谈会的形式,围绕《通知》安排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经整理、分析、思考,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二、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意识不强。工作过于求稳,进取心不强,凭老经验老办法办事,面对新形势新问题,缺乏新办法、新点子和新举措。少数党员干部认为群众工作难做,老百姓难“弄”,对百姓存有“戒心”。
(二)思想比较浮躁、党性观念不够强。总认为自己样样在行,把提拔看作人生的唯一追求,缺乏实实在在干工作的责任心和恒心。工作飘浮,急功近利。也有部分认为只要对得起工资就行了,放松了党性要求,等同于普通百姓。
(三)“官本位”思想严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较模糊。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不注重工作业绩,缺乏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求安
逸、图舒适,不是比业绩大小,贡献多少,而是攀高低、比好差,心态不平衡,思想倾向出现了问题,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拜金主义、利己主义随之而起,对群众疾苦、百姓利益关心减弱。看问题、想事物比较片面、消极,工作缺乏信心。
(四)作风不务实,“不愿下、不敢下、不会下”基层。“不愿下”是习惯于往上跑,总喜欢在领导面前表现;“不敢下”是怕解决问题,怕引来一身麻烦;“不会下”是不会做群众工作,缺乏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的能力和水平。有的纵然是下基层不是真正为了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而是专往基础好条件好的地方跑,满足于听汇报、捞观点、树样板,“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走过场、做样子;有的为了骗政绩,骗荣誉、骗升迁,不惜说假话、造数字、添水分;有的过分追求“电视上有影、广播里有声、报纸上有名、群众中有威”不惜“花钱买吆喝”。
(五)形式主义现象依然存在。图虚名、求形式,习惯于做表面文章;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不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搞一些所谓的“大项目”、“大工程”,形式上热热闹闹,实则劳民伤财。调研中确实发现存在一些“三拍干部”:工作来临拍胸脯,工作无策拍脑门,造成失误拍屁股。有的干部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贫,喜欢追求轰动效应,好大喜功,不遵循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味追求大跨度、跳跃式、快节奏的发展方式,凭热情决策,制定高指标,攀比高速度、导致许多“面子工程”、“浮躁政绩”、甚至是“豆腐渣工程”。
三、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要求不严,评价方式欠缺,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学习政治理论兴趣不浓,把学习当成额外负担,认为又苦又累,枯燥无味,学得好不如关系好,厌倦学习。其次,缺乏科学的评价方式,没有将理论学习情况纳入干部考核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自觉性不高的问题。
(二)外部因素的影响,工作作风受影响。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进一步复杂化,不可避免地会对领导干部的价值取向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少数意志薄弱的领导干部受到消极影响而无心工作。其次,对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争先创优的意识,工作上得过且过;有的领导干部自感人到马头,车到岸,政治上升迁无望,于是工作上消极应付。
(三)监督不到位,生活作风出问题。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干部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但在执行上缺乏应有的力度。在实际工作中,忽视对领导干部事前、事中的教育和监督,领导干部犯了错误,往往用事后处理的方法解决,使监督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三、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
当前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虽然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作风问题,但这只是个别现象,不能代表主流。我们要找准对策,当好参谋,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宗旨教育上下功夫。我们的党之所以有力量,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与人民群众有血肉联系,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就要坚持教育广大的党员干部增强党的宗旨观念,坚持群众观念和群众路线,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群众的智慧和创造集中起来,变为党的政策决策,在群众中加以贯彻实行,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
二是在转变作风上下功夫。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高昂饱满的热情、求真务实的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是最直接的作风转变的方式。要突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突出以务实的作风推动工作的开展,并以实际工作为载体加大教育力度。突出整改,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从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基层意见最大的问题改起,从群众要求最强烈的事情做起,加大整改力度,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掩饰、不护短,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结合自身特点,到基层单位、到服务对象中去,到矛盾多意见大的地方去,广泛听取意见,找准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做到突出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长效机制不建立不放过。
三是强化监督,健全监督管理体系上下功夫。一是健全监督网络。主要是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网络。必须重视党内监督尤其是班子内部监督。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等党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参加组织生活,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群众监督具有直接性、广泛性和有效性的特点,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社会团体、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努力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广泛了解群众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评价。同时还应加大新闻舆论监督力度,强化舆论开放度,通过制定有关制度,确保其正常发挥监督作用。二是实行全程监督。着重解决现行监督滞后问题,必须把事前监督、过程监督和事后监督较好地结合起来。把监督的关口前移,加强主动监督,加强事前防范和过程监督,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对他们的监督就延伸到哪里,包括八小时以外的主要表现。
四是在建立长效机制,深化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在提高自身素质方面,要建立健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聘请专家定期讲课与知识更新制度;在作风方面,建立健全调研制度、优质服务制度;在决策方面,建立健全决策程序制度,包括决策前的调研考察制度、决策中的论证征求意见制度,决策后的督办落实制度;在保持班子团结方面,建立工作沟通制度,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在约束方面,建立完善和实行谈话提醒制度、组织部门与纪检部门联系通报制度、离任审计制度、群众反映领导干部个人重大问题回复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干部考核情况反馈制度等;在生活作风方面,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
规章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相关制度,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更加程序化、规范化,保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
【党员存问题及整改措施(全文完整)】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