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县委书记思政课(6篇)

时间:2024-09-02 10:28:01 来源:文池范文网

篇一:县委书记思政课

  

  县委书记在中小学思政课讲稿范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来到这里,与大家一同分享一些对于我们思想政治课的观点和思考。

  作为一个县委书记,我对于中小学思政课的重要性和困境有着更深入的了解。首先,思政课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起到着极为重要的纽带作用。在我们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思政课始终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对于我们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传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底蕴之所在。同时,今年以来,学校因疫情关闭,大多数学生选择线上授课,思政课这门课程也成为了我们保持必修课不间断的重点之一。思政课在这些困难的时期成为了学生们与党和政府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是学生们重塑自我认知和价值观的窗口。

  但是,思政课在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思政课的内容设置需要与时俱进,纳入新时代的精神内涵,适应新时代下学生思想道德的变化和需求。其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需要更为生动、有趣,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需要和学校其他科目进行有机沟通,促进其他课程与思政课内容的融合。此外,思政课还需要对于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和自尊,带领他们在未来的新时代成长为有担当、有社会责任的人才。

  为了解决这些困境,在思政课的教学方案中,我们需要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促进思政课的进一步发展。首先,思政课可以通过添加一些案例论述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侧重点和趋势。同时,思政课也可以增加一些互动课堂和创新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们深刻体验新时代的特征和才智特点,同时拓展学生们的审美视野和知识面。其次,思政课中也可以加入一些辅导课,让学生们得到心理上的关怀和支持,使他们更加自信和乐观地迎接未来。

  综上所述,思政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我们也需要在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上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来提高思政课的实效和实际参与度。仅靠老师们的努力还远远不够,我们也需要学生们的参与和互动性。相信随着我们思政教育不断创新和发展,一定会培养出更多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栋梁之才,为我们祖国的繁荣和兴旺做出更好的贡献。最后,我祝愿大家在思政课中取得好成绩,切记理论与实践并重,一定要做思想和道德上的行动派,成为为国为民的栋梁之才。谢谢!

篇二:县委书记思政课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的特征,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理清文章思路。

  2.结合文章学习作者“用散文笔法写新闻”的手法。

  3.学习焦裕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担当、执政为民”的公仆精神,了解其时代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通讯的特征,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

  结合文章学习作者“用散文笔法写新闻”的手法。

  【教学方法】圈点勾画、讨论交流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2023年8月16日,是焦裕禄同志诞辰101周年的日子。离开我们59年,他还活着,在一代代国人心中青山不老。半个多世纪过去,他正青春,在时代的记忆里风范长存。

  是什么样的人格力量,在他离去59年后,依然能让亿万人民把泪成雨?是什么样的英雄意气,能让短暂的一生辉映史册,在共和国

  的天空中月明如昔?是什么样的党性光辉,能以个人之涓滴,在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中激荡起千顷澄碧?

  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穆青、冯健、周原,新华社著名记者。

  2.体裁

  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常见的通讯类型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

  特点:(1)严格的真实性。(2)报道的客观性。(3)较强的时间性。(4)描写的形象性。

  3.写作背景

  20世纪60年代,豫东地区正遭受着内涝、风沙、盐碱等严重的自然灾害。干部、群众中普遍存在着怕苦、怕犯错误及依靠国家救济等思想。怎样才能鼓舞士气呢?穆青等人根据时代要求,深入采访,及时抓住了焦裕禄这个典型,歌颂在困难时期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与上述错误思想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4.解题

  题目“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意思是“焦裕禄是县委书记们的榜样”。焦裕禄在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兰考正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严重的自然灾害

  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焦裕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他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堪称“县委书记的榜样”。

  三、合作探究,师生展评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围绕焦裕禄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焦裕禄赴兰考任职

  焦裕禄深入一线调研

  焦裕禄风雪送温暖

  焦裕禄带病斗灾害

  焦裕禄不幸离世

  焦裕禄活在人们心中

  生动的形象,光辉的榜样,崇高的人格,不朽的精神。

  2.速读课文,完成表格。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焦裕禄赴兰考任职

  兰考受灾,工作面临困难。

  下车伊始,深入基层调研。

  焦裕禄深入一线调研

  整体介绍情况,列举典型示例。

  焦裕禄风雪送温暖

  风雪灾害来临,动员党员干部,送去救济粮款,温暖群众心坎。

  焦裕禄带病斗灾害

  忍病痛,斗灾害,公而忘私。

  赴医院,抗病魔,不舍兰考。

  焦裕禄不幸离世

  住院期间,关注兰考人民抗灾,弥留之际,心系肩上使命重托。

  焦裕禄活在人们心中

  深情回忆,老百姓深切悼念,深刻议论,焦裕禄精神永存。

  生动的形象,光辉的榜样,崇高的人格,不朽的精神。

  3.通过这些事件,可以看出焦裕禄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质?

  明确:

  ①实事求是、善于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

  在焦裕禄看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既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一种工作作风,还是一种人生态度。他说过“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一到兰考,他就“到灾情最重的公社和大队去了”,认为“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他在兰考的一年多中,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全县当时149个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正是这种深入、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使焦裕禄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改变兰考面貌提出切合实际的规划。

  ②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

  责任担当是共产党人公心为民必然的价值取向,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当焦裕禄到兰考时,兰考正遭受着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但他没有逃避,勇于担当。他“是怀着改变兰考灾区面貌的坚定决心来的”,在思想上早做好了经受最严峻考验的准备。他说:“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焦裕禄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以共产党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大力治理风沙、内涝、盐碱“三害”,以满腔热情和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改天换地的英雄壮歌。

  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精神。

  焦裕禄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始终与人民群众心相连、情相依,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他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在大雪封门的时候,他带头到群众中去。焦裕禄想的是群众的温饱,他带头深入基层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一句“我是您的儿子”,如春风化雨,拉近了党群距离、干群距离,温暖了群众的心坎。

  ④勤政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鲜明特点。焦裕禄不怕苦、不怕牺牲,不为名、不为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拖着病痛的身体,忍着肝病的折磨,常年奔波在农舍、田地之间,置身于群众之中。直到最后弥留之际,他仍嘱咐身边的人“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文章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焦裕禄这一典型形象?请举例说明。

  明确:

  ①白描化的语言描写。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绚丽的语言,却能

  从平淡中体现出典型人物的丰满、细腻,这离不开白描化的语言描写。焦裕禄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深刻的道理说教,每一句话都明白、简单,能让百姓听懂、感动。那句“我是您的儿子”温暖了那对无依无靠的老人的心,他成为党员干部所追求的人民公仆的楷模。那句“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感人肺腑,把人物的精神实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②生动的细节描写。对于焦裕禄身患严重肝病仍坚持工作的场景,文中用“踩”“顶”“揣”“按”一系列动词将焦裕禄忍痛工作的细节描绘出来,突出了焦裕禄忘我工作的人民公仆形象。再如:“焦裕禄听见风雪声,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抓住“发呆”的神态,揭示了焦裕禄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的襟怀。

  ③典型的环境描写。文章第三段写“三害”的象征和标志:“黄沙”“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色调的变化,展现出兰考大地遭受灾荒的苦难景象,更显示出焦裕禄身上的责任之重大。面对这种状况,焦裕禄不退缩、不逃避,展现了其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

  ④有力的侧面烘托。文中除了对焦裕禄言行举止的直接描写外,还通过其他的人物来表现焦裕禄的崇高品质。在引言部分,“大家议论说,新来的县委书记看问题高人一着棋,他能从困难中看到希望,能从不利条件中看到有利因素”,通过别人的评价,表现了焦裕禄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在第一节中,通过对金营大队支部书记李广志的“吃惊”“非常感动”的描写,表现了焦裕禄重视调研、实事

  求是的精神风貌。在文章最后一节,通过老百姓的回忆、评价,表现了焦裕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四、巩固提高,布置作业

  1.结合文体特点,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2.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五、课程思政

  焦桐,兰考县最高大的一棵泡桐树,树龄60年,也是兰考最出名的一棵树。泡桐有“姓”,缘于它是焦裕禄亲手所栽。斯人已去,焦桐长青。泡桐三年成林,五年成材,生长速度快,但寿命相对较短。通常情况下,树龄三四十年已属罕见,60岁的焦桐相当于一名百岁老人,但依然老而弥坚,生机蓬勃。

  这是焦桐写在大地上的启示:只有扎根土地才能根深叶茂,只有扎根人民才能万古长青。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珍贵持久。

篇三:县委书记思政课

  

  县委书记某校思政课讲稿

  (精选多篇)

  1.《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讲的是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点,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我们要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从而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行动方案。

  第二点,要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同学们必须做到有规律地安排时间,把时间花在刀刃上,不要浪费时间。

  第三点,要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同学们一定要学会分清轻重缓急,先做先看,不要把简单重要的任务放在后面。

  第四点,要积极参与课堂。同学们必须认真听讲,认真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怕回答问题,不怕犯错误。

  第五点,要课外勤奋学习。同学们要利用好课余时间,在课外阅读、练习,积极参加社团、学术科技活动等,发挥出自己的特长。

  同学们,学习是一件持久战,只有培养好学习习惯,才能取得好的学业成果。让我们一起努力,争取更加优秀的表现。

  2.《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来跟大家谈谈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一点,做一名有爱心的人。不仅要关心自己的亲人、朋友,还要关心他人的需要,学会给予帮助和支持。

  第二点,做一名有责任感的人。要对自己的行动负责,也要承担起社会的责任,维护正义公平,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三点,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从成功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

  第四点,学会生活和工作平衡。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不要忽略健康、家庭和兴趣娱乐,保持心理平衡,追求幸福的人生。

  同学们,一个人的人生观决定着他的成长和成就,我们要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树立正面、积极、健康的心态,走向美好的未来。

  3.《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

  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来跟大家讲一讲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

  第一点,要有勇气面对困难和挑战。不要一遇到困难就垂头丧气、泄气,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和信心,奋勇向前。

  第二点,要善于思考、总结经验。我们要从失败中找到原因,并总结出改进的方法,不断提升自己。

  第三点,要寻找支持和帮助。有时候,我们需要向身边的亲人、朋友求助,或者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共同向困难和挫折发起进攻。

  第四点,要注重自我修养和调节。不能让困难和挑战影响到自己的健康和心理,要适时适度地开展自我调节和修养,保持心理平衡。

  同学们,挫折和困难是人生的常态,我们必须从中汲取力量,变挫折为动力,激发我们向前的勇气和信心。

篇四:县委书记思政课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一、课程简介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是公共管理学科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实证性强,应用广泛。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达到能熟练地运用社会调查的各种方法和手段与科学了解社会和认识社会的能力,在此之上结合公共管理专业知识学习,提升公共管理研究的能力和素质。

  事实上,社会调查的精神内核与中国共产党长期主张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相一致的,要求具备“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而实证化的社会调查也要求调查者关注社会现实,体现社会责任感与现实关照。同时,在社会调查过程中,也要求调查者或研究者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人为本的伦理观、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并坚持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体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要求。

  二、课程内容

  知识点

  思政要点

  案例名称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第一章

  “求真务实”是改革创新为核案例1:《反对本本主义》一绪论科学与社会调查研究第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科文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价值

  一节科学与科学研究

  学精神)

  第二章社会研究的过程和设社会调查应是关照现实、体现计第三节选题和建立研究框案例2:折晓叶的选题过程

  社会责任的架

  第十一章社会调查伦理

  第二节以人为本的伦理观

  第三节应用与案例

  “以人为本”的伦理观是改革案例3:冯军旗的博士论文《中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县干部》为什么引发争议?

  三、案例示例

  案例1:折晓*的选题过程

  (一)案例简介

  知名社会学学者折晓*曾谈及其《超级村庄的基本特征及其中间形态》的选题过程。

  “1992年,我与几位同仁结伴南下,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农村做调查,最后落脚在深圳沿海东岸的一个村庄里。当时,这个村子和村里人在近十几年来发生

  的巨大变化,令我十分吃惊,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以往的知识告诉我,中国村庄在产业和职业构成上,在政治文化和传统心态上有着相当的同质性。于是,我调动其脑海中自己作为‘知青’时的有关村庄的全部记忆……农民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像在土地上谋生的传统农民,大多数已经有了新的头衔,董事长、经理、厂长、文员……人们曾称这种现象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二)案例点评

  适用范围:

  本案例主要适用于管理学、社会学、思想政治等课程。本案例主要描述学者折晓叶的选题过程,反映出学者关照现实、反映现实以推动认识现实的选题经过,这种对现实的关注与理解,实际上是调研者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社会调查的选题中体现社会责任与现实关照,把个人的调研与社会面临的普遍难题、困惑或变迁联系到一起,开展服务社会的社会调查。

  思政元素:

  选题来源于个人的知识结构、生活以及经历,等等。折晓叶在谈及其代表作的时候,认为其选题主要是源于自己对乡镇企业和农民流动的浓厚兴趣,但是这个选题一致没有得到实施,后来一次实地调查中偶然联想到自己知青时期的种种,也联系到个人知识结构,进而确定下来自己研究的主题和选题。本案例通过折晓叶选题的案例分析,督促学生在选题过程中关注身边的事物、已有的经历并积累知识,作为选题的基础,而在选题的时候,也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小事,而是将视角放大到社会,关注社会变迁、关注社会大事与难事,体现所谓社会关照。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讨论,让学生了解选题获取的方法与思路,获得自主选题、从生活中选题、从个人经历中选题的技能。

  (2)引导学生选题中体现社会责任与社会关照,选有社会价值的题目,对理解社会、推动社会发展有助力的题目,体现公共管理学人、社会学人乃至所有科研者的社会责任。

  相关教学经验:

  进行案例陈述的时候,首先,应注意重视将技能传授与责任感培养相结合:一是要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灵感进行选题,二是应引导学生选择具有社会价值

  的选题,关照社会。其次,通过案例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即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课堂上,学生从一开始关注有趣、好玩、贴近生活的选题,到后来更愿意选择关注社会性强的选题,这表明其社会责任感已经得到强化。

  案例2:冯军旗的博士论文《中县干部》

  为什么引发争议?

  (一)案例简介

  冯军旗2005年考入北大攻读社会学博士。读书期间曾在河南新野县挂职副乡长、县长助理,接触了该县包括县委书记在内的大量干部的信息,后写成博士论文《中县干部》。该文是基层政治生态研究领域的力作。

  县乡干部,作为中国干部队伍中数量最大的一个群体,其状况直接关乎国家的稳定与改革的推进。”“改革开放30年中,基层中国的政治精英是个怎样的群体,这个群体的内部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他们内部又有着怎样的政治生态和游戏规则?”——冯军旗

  (二)案例点评

  适用范围:

  本案例主要适用于管理学、社会学、思想政治等课程。本案例是一个描述社会调查成果公开引致被访人利益受损,探讨社会调查伦理和被访人利益保护的案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深刻理解社会调查伦理与规范,引导学生合理开展调研,有意识保护被访人隐私与利益,从行动上做到“以人为本”。

  思政元素:

  通过冯军旗博士公开博士论文招致受访者利益受损的案例分析,向学生强调社会调查中受访者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并明确学术伦理的要求。引导学生在社会调查中保护受访者隐私并遵守学术规范。进一步地,在学术伦理之外,“以人为本”更是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需要通过社会调查推动社会发展,但社会调查的过程中,时时刻刻应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换言之,推进改革创新的调研过程中,理论上不应以任何人情感或利益的受损作为代价。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有二。通过案例讨论,让学生意识到社会调查中学术伦理、调研

  伦理的重要性,一方面提高社会调查能力并保证社会调查质量,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调研过程中有意识保护受访者的隐私,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相关教学经验:

  结合社会调查实例,引导学生感悟社会调查伦理与规范的重要性。课堂讲授中,首先,要注意将课程中的“调查伦理”与思政元素“以人为本”的理念相结合,论述过程应自然而不过分强调“思政”本身;其次,通过案例提问、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形成“以人为本”、“保护被访者”的社会调查行为准则;最后,从案例进一步延伸到访谈规范,探讨“如果访谈过程中,被访者不愿意正面回应所提问题并已经开始流泪,应如何处理”“调研过程中,被访者表示不愿意接受采访,不愿意让人了解自己的隐私,应如何处理”,等等。课堂上,学生积极反思已设计的问卷与访谈提纲,开始斟酌用词恰当与否、提问是否冒昧、是否涉及隐私等问题。通过案例讨论与案例思考,学生开始对社会调查伦理有了较为成熟的认识,并且开始列举实地调研和报告撰写时需要注意的伦理规范问题。应该说,学生从思想上、行动上认可社会调查伦理规范,并懂得在调研中保护受访者,深刻理解所谓“以人为本”的精神要求。

  四、教学反思

  1.课程思政建设不意味着将课程建设成“重思想而轻教学”的“思想课”,思政课程的重点仍应是课程知识点本身;

  2.不宜花费过多时间专门探讨思政相关内容,否则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甚至认为思政内容是“说教”,相反,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在讲授知识点的同时纳入思政元素授课效果更佳;

  3.教学中倘若能结合案例或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学生对思政元素的接受度会大大提升。

篇五:县委书记思政课

  

  鹿城中学集体备课模板

  总第

  课时

  学科组

  课

  题

  高三语文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主备人

  课

  时

  1执教人

  时间

  40分钟

  核

  课时

  教学

  目标

  思政教学

  重点

  教学

  方法

  心

  素

  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分析文章“以言见人”的特点,分析语言的特色;

  思维发展与提升:熟读课文,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归纳主要事件及蕴含的性格特征与精神品质;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焦裕禄的伟大人格,学习焦裕禄高尚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感受焦裕禄的伟大人格,学习焦裕禄高尚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与价值观。

  重点

  学习本篇人物通讯“以言见人”的特点。

  难点

  学习焦裕禄的精神品质。

  教法

  诵读,讲解,点拨。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个性修改

  教

  学

  程

  序

  与

  策

  略

  教学过程:

  七、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7段):介绍了兰考县的灾情以及焦裕禄的到来。

  第二部分(第8-16段):写焦裕禄率领的调查队经历的艰辛和取得的成就。

  第三部分(第17-27段):写焦裕禄处理灾情的具体工作,他办事果断,舍身忘我。在工作中,焦裕禄感受到群众的伟大力量。

  第四部分(第28-36段):写焦裕禄一心为民,不顾自我,忍着病痛开会、工作,最终因病情加重,离开了他心心念念的兰考县。

  第五部分(第37-62段):写焦裕禄病危、临终前对兰考县的牵挂以及他的离世。

  第六部分(第63-71段):写兰考人民对焦裕禄的悼念以及兰考人民发扬焦裕禄精神,完成了焦裕禄的遗志。

  八、文本探究

  1文章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焦裕禄这一典型形象?请举例说明。

  ①白描化的语言描写。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绚丽的语言,却能从平淡中体现出典型人物的丰满、细腻,这离不开白描化的语言描写。焦裕禄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深刻的道理说教,每一句话都明白、简单,能让百姓听懂、感动。那句“我是您的儿子”温暖了那对无依无靠的老人的心,他成为党员干部所追求的人民公仆的楷模。那句“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感人肺腑,把人物的精神实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②生动的细节描写。对于焦裕禄身患严重肝病仍坚持工作的场景,文中用“踩”“顶”“揣”“按”一系列动词将焦裕禄忍痛工作的细节描绘出来,突出了焦裕禄忘我工作的人民公仆形象。再如:“焦裕禄听见风雪声,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抓住“发呆”的神态,揭示了焦裕禄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的襟怀。

  ③典型的环境描写。文章第三段写“三害”的象征和标志:“黄沙”“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色调的变化,展现出兰考大地遭受灾荒的苦难景象,更显示出焦裕禄身上的责任

  之重大。面对这种状况,焦裕禄不退缩、不逃避,展现了其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

  ④有力的侧面烘托。文中除了对焦裕禄言行举止的直接描写外,还通过其他的人物来表现焦裕禄的崇高品质。在引言部分,“大家议论说,新来的县委书记看问题高人一着棋,他能从困难中看到希望,能从不利条件中看到有利因素”,通过别人的评价,表现了焦裕禄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在第一节中,通过对金营大队支部书记李广志的“吃惊”“非常感动”的描写,表现了焦裕禄重视调研、实事求是的精神风貌。在文章最后一节,通过老百姓的回忆、评价,表现了焦裕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2、小标题的作用

  利用小标题组合的方式,选取焦裕禄书记到达兰考的典型事迹,各节之间不是随意的组合而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按照时间线索进行安排,请简要分析小标题的作用。

  每一节中都有一个核心的主题,每个标题都是焦裕禄品质的一个侧面,每个标题都是焦裕禄品质的一个侧面,而加起来则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焦裕禄,整体塑造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县委书记的形象。既能突出主题,又简洁形象。

  3,新闻通讯在写作手法上常常将记叙、抒情、描写、议论相结合,请说说这一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

  参考提示:1963年,时任新华社副社长的穆青开始提倡“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他说:“可以夹叙夹议,既有形象的细节描写,又允许有简短的议论和记者的感受。”《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就是穆青“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的一大力作。比如通讯开头就用数字来记叙兰考的受灾程度,用白描的手法描绘灾区面貌,并用抒情的笔触表达对主人公焦裕禄的深情。全文最后部分又用议论的方式点明焦裕禄的精神和意义。这些写作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势不凡,撼动人心。同时,也启示着我们:在写人物通讯时,要特别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让文章富有波澜性和感染力。

  4,作者是如何在客观真实的报道中渗透自己的立场和意图的?

  参考提示:《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选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在报道焦裕禄的事迹时,穆青一行为了确定报道人物和事件的真实准确,前后共花了一个月时间在兰考县扎营采风,聆听当地干部和百姓对焦裕禄的回忆,在获得第一手可靠的数据后又七易其稿,才最终通过广播和报纸传播开来。而此文的问世与当时的形势也密不可分:1966年1月,在记者写这篇通讯的时候,正是全国学习和树立毛泽东思想的时期,所以通讯中把焦裕禄所做的事情和毛泽东著作、毛泽东思想紧密联系的例证极其常见。由此可见,报道中作者强调焦裕禄的思想境界与毛泽东思想的时代性关联是其写作的立场。

  5.请你谈谈榜样身上独具时代特征的人格魅力。

  分析:在概括精神内涵的时候容易混淆某些内涵:如知难而进的无畏品质,强调的是有勇气战胜困难;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强调的是奋斗不止,不放弃;所以在选取事件时要精准细致地分析其中蕴含着的焦裕禄的丰富的精神内涵,避免大而化之,避免套用词语,而导致机械式阅读得出的武断结论。

  参考提示:任何一个人的生存都离不开具体的社会环境无不同特定的时代生活相联系。在焦裕禄身上我们见证了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一个身体力行、艰苦奋斗的共产党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动人榜样。

  学科教学

  反思

  课后

  反思

  思政目标达

  成情况反思

篇六:县委书记思政课

  

  关于思政课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经典优质范文3篇

  关于思政课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经典优质范文3篇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内容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与目前进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今年夏天,我跟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先进精神助力十三五”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林州市。经过几天的调研后,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对红旗渠有了新的认识。xx月xx日,队长决定让队员们观看《红旗渠》影片,结合影片理顺自己近几天来对红旗渠精神的思路。

  看完《红旗渠》这部影片,我认为这么一部拍摄于xx年多前的老影片,让我们重温了那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当时的人们靠着怎样的一种精神动力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工程。今天,红旗渠精神似乎日渐模糊,然而,红旗渠精神在变革中的现代中国,仍然是一笔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队员们纷纷表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学习红旗渠精神,做一个时代的楷模,肩负起自己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思政课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2通过学习红旗渠将神使我体会到: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复杂的环境,越是困难的事业,就越是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今天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的局面。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必将在亿万人民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化为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改革开放的xx多年,让我们沐浴春风,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幸福生活。但是,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部分党员,尤其是部分党的领导干部,不愿再做艰苦的工作,不能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了,不能密切联系群众了,甚至有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现象。如果不坚决防范和克服这种现象,党的事业就不能向前发展,甚至会遭受挫折。不论我们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必须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宗旨,密切联系群众,不断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内容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与目前进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党员干部弘扬正气、抵御邪气、廉洁从政的有力武器。每个共产党员和国家公务人员,都应当把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作为自己的成事之基、立身之魂。

  实践证明,什么时候保持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党就有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就能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地干事创业,就能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新胜利。当前,面对各种歪风邪气的侵袭,更需要积极倡导、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红旗

  渠精神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我们要充分发掘和运用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使红旗渠精神不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论是坚韧的愚公,还是填海的精卫,不论是石大沟的郭变花,还是把最美的笑留在桃花洞的原海生,他们最美的诠释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一名老师,更应该让祖国的花朵绽放在未来,为祖国的建设奉献他们的力量,为祖国的明天开启新的篇章。

  思政课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3红旗渠的建设,从计划的提出到勘察、设计、施工,时任县委书记xx同志是最直接的领导者、组织者,被誉为是建设红旗渠的旗手。当地群众说:南有都江堰,北有红旗渠;古有李冰,今有xx。这充分说明了xx同志在红旗渠建设中的重要作用。xx同志是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逐步成长起来的干部。正是因为他长期坚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使他能够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林县人民干出了红旗渠这一惊天动地的伟大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林县人民政治上翻了身,但经济上还没有完全翻身,许多人仍过着糠菜半年粮的苦日子。缺水,是影响林县发展的主要矛盾,也是全县父老乡亲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1954年,xx同志到林县担任县委书记后,对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医疗、文化、教育等问题全面调研,特别是把

  解决缺水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提出了水字当头、全面发展的方针。他积极发动群众挖掘山泉水,管住天上水,开渠、打井,修建中小型水库、塘坝……,建起一批水利工程,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1959年遇到特大旱灾,全县无水可用。在这种情况下,县委派出三个调查组到外县找水源。xx同志带领的一组,越过太行山来到山西省平顺县,发现浊漳河水源丰富,大胆提出了“引漳入林”的方案,希望从根本上解决林县人民的困难,辛苦一代,造福万代。经河南、山西两省协调,批准了这一工程。

  然而,好事并不好办,真正办好,困难重重。当时不仅在技术、物质方面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大家对能否建成红旗渠的看法不尽一致。有人表示怀疑,有人甚至坚决反对。究竟是干还是不干,是大干还是小干,是自力更生,还是等、靠、要,从领导干部到群众,从党内到党外,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绝大多数人认识到“引漳入林”是一个关系林县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林县县委经过分析,下定决心,无论困难有多大,也要把这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办好。1960年农历正月十五,全县3.7万民工浩浩荡荡开赴主干渠第一线,正式拉开了工程的帷幕。

  xx多年过去了。实践证明,修建红旗渠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效益是巨大的。当xx同志调离林县时,自发为他送行的群众排成了长龙,一片感谢、赞扬声。有的端着一碗清水,有的泣不成声,苦苦挽留,还有的打出横幅“太行一渠

  清水,xx一身正气”。群众的感情说明,领导干部只有心里装着群众,时时刻刻为群众着想,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才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做出经得住历史检验的功绩。历史的脚步永不停留,情况时刻变化,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也在不断变化,而我们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任务是无限的,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而不懈奋斗。

【县委书记思政课(6篇)】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