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阅读《陶行知教育论著选》感悟10篇文章(3篇)

时间:2024-08-21 10:28:01 来源:文池范文网

篇一:阅读《陶行知教育论著选》感悟10篇文章

  

  教育名著学习心得(大全五篇)

  第一篇:教育名著学习心得

  读《孩子们,你们好!》心得体会

  拜读了由苏联教育家阿莫那什维利写的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孩子们,你们好!》,该书主要描述了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对初中教育也有借鉴意义。

  一开始翻看前言、序言,还以为本书是一本比较枯燥乏味的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所以感觉很难看下去,光看几个人名就让人别扭。所以一开始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翻看本书。可看下去过后,却发现里面的许多内容写的都很实际,而且都是我们平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书中并没有写这位老师从孩子中发现了什么问题,然后讲自己通过怎样教育,孩子马上就教育好了。其实,作为老师,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教育不是靠一朝一夕就能教育好的,需要持之以恒,更需要细致耐心的付出。书中生动、形象、具体的记录他和他的一年级孩子的教学和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并总结出了自己的一些经验。

  因为自己孩子也在此年龄段,所以对里面描述的许多场景特别有体会,仿佛这些事就是自己身边发生的。虽然由于国别不同,许多的教学内容、要求都不尽相同,但教学方式方法、6、7岁孩子们的特点许多还是相通的。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对他们来说是无比兴奋的事。所以在开学的前几天,孩子们和家长们都会讨论或想象一年级的老师会是怎么样。我们老师该做些什么呢,了解学生,让孩子一进学校就会喜欢学校,该怎么做。阿莫纳什维利在开学前几天,就给每一个孩子发了一封祝贺信,让孩子了解学校。老师也在前几天熟记孩子的名字,试想自己如果刚一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就有人能认识自己,那是多么兴奋的事啊,更何况孩子。书中详细描写了孩子开学第一天的情况,顽皮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就根据孩子的特点来组织教育。我们当然不可能向书中描述的那样去做,但其中一条原则却是非常有用的。“儿童纪律的主要之点在于不是去压制顽皮,而是去改造它。不能要求儿童

  去做我们用自己的教育学不能开导他们的事。”“只有把自己当做儿童,才能帮助儿童成为成人;只有把儿童的生活看做是自己童年的重现,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来;最后,应当全心全意地关怀儿童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人道的教师。”看着这几句话,我在想我考虑过孩子的感受没啊,我在设身处地的为孩子在想吗?

  我静静的看着这本书的时候,似乎我的孩子就在里面。低年级的孩子每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总是会脱口而出,却根本不去考虑自己的答案是否准确。他们不考虑,但回答着,并争先恐后地回答着。我曾一度为此烦恼,难道就不会考虑好了再回答吗?我也在像很多教师学习着,也给孩子们教育着,回答问题先举手等。可低段的孩子说了还总是如此,因为他们还不懂得思考,更在于儿童的行为和举动的是易冲动性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我们应该制止的不是叫喊本身,而是不假思索的回答。对此阿莫纳什维利不但提出了怎样做的几点,并专门设计了一些训练孩子学会思考的题目,让孩子在各种练习中渐渐学会思考。我们老师平时经常叫孩子认真审题,但我们教孩子怎样认真审题的步骤和方法了吗?反思自己,没有。有时我们在想3+5直接就说3+5等于几,孩子们都会,但孩子此时就没有愿望,如果给这题编上一个学生喜欢的情景,学生就更乐意去解决了,这是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的。

  我们常常教育孩子应该怎样做,但却没有去体会过孩子的感受;我们常常要求孩子不该怎么做,却没有深入的去思考过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常常要求孩子应该怎样,殊不知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还需要我们选用恰当的方法去教育孩子这样做的方法。

  阿莫纳什维利真是用他的童心、爱心去教育着他的孩子。读完本书,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怎么做,教师的责任是什么。

  第二篇:教育名著

  一、教育名著

  1、《陶行知文集》

  2、《新教育之梦》

  3、《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读》

  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5、《教育的经济价值》

  6、《终身教育引论》

  7、《明日之学校》

  8、《民主主义与教育》

  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

  10、《爱弥尔》

  11、《教育过程》

  12、《教育过程最优化》

  13、《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

  14、《孩子们!你好!》

  15、《学习,别听学校的》

  16、《和老师的谈话》

  17、《多元智能》

  18、《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19、《教育诗》

  20、《大教育论》

  21、《普通教育学》

  22、《教育论》

  23、《科学与教育》

  24、《教育漫话》

  25、《成功智力》

  26、《人的教育》

  27、《审美教育书简》

  28、《早期教育与天才》

  29、《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

  30、《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

  二、理论视野

  31、《叶圣陶教育文集》

  32、《陈鹤琴教育论著选》

  33、《爱心与教育》

  34、《顺生论》

  35、《科学家论教育》

  36、《教育——财富蕴藏与其中》

  37、《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

  38、《第五项修炼》

  39、《向瑞吉欧学习什么》

  40、《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

  41、《有效的管理者》

  42、《中国教育思想史》

  43、《外国教育思想史》

  44、《教育基础》

  45、《教育心理学》

  46、《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47、《心理学》

  48、《儿童发展》

  49、《学习理论》

  50、《教育管理学》

  51、《组织行为学》

  52、《课程论》

  53、《教育与心理测量》

  54、《有效教学方法》

  55、《领导学:理论与实践》

  56、《亚洲“四小龙”课程实践研究》

  57、《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

  58、世界教育危机

  59、《发现母亲》

  60、《回答未来的挑战》

  三、教改实践

  61、《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62、《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中的六大焦点问题》

  63、《教育中国——50名流素质教育访谈》

  64、《素质教育学习提要》

  65、《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

  66、《案例教学指南》

  67、《当代教育学》

  68、《教育理想与信念》

  69、《我的教学生涯》

  70、《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

  71、《向孩子学习》

  72、《青浦教育实验》

  73、《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

  74、《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75、《创造性思维与教学》

  76、《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

  77、《透视课堂》

  78、《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

  79、《培养反思力》

  80、《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

  81、《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82、《理论与战略:国际视野中的学校发展》

  83、《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

  84、《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

  85、《中外教育小说选》

  86、《中外教育诗歌选》

  87、《中外教育故事选》

  88、《中外教育散文选》

  89、《中外教育格言选》

  90、《中外教育漫画选》

  四、教育人物

  91、《孔子评传》

  92、《泛舟诲海》

  93、《中国教育家评传》

  94、《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

  95、《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

  96、《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

  97、《教育的奇迹》

  98、《外国教育家评传》

  99、《窗边的小豆豆》

  100、《仁爱一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里萨修女传》

  第三篇:教育名著

  教育名著

  精读部分(一)中国教育名著精读

  1、四书(1)《论语》(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第一手材料。先秦儒家教育

  思想经典著作,又称“东方圣经”,是中国一部伟大的圣书,作者是孔子的弟子。)(2)《孟子》(研究孟子的第一手材料,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经典著作。作者是孟子的弟子。)(3)《大学》(先秦儒家论述大学教育的一篇经典论文。作者不详。)(4)《中庸》(先秦儒家人生哲学和修养问题的一篇经典论文。作者不详。)

  2、《学记》(先秦儒家的教育论文,中国最早的一篇教育文献,是中

  国教育的雏形。作者不详。)

  3、《老子》(先秦道家教育思想的经典著作。老子的后生所作。)

  4、《墨子》(中国古代的第一本科技教育的著作,墨子的弟子所作。)

  5、《春秋繁露》(汉代教育家董仲舒著,封建教育的奠基作。)

  6、《颜氏家训》(魏晋南北朝的教育家颜之推著,中国的第一本家庭

  教育的专著,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典范。)1(二)西方教育名著精读

  1、《理想国》(古代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的代表作。该书

  诞生于公元前370年。)

  2、《爱弥儿》(法

  国

  18世纪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代表作。发表于1762年。)

  3、《民主主义与教育》(美

  国20世纪最杰出的现实主义的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出版于1916年。)(以上三本是世界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三大里程碑,即现代教育发展的渊源。)

  4、《雄辩术的原理》(古代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昆体良的名著,称

  为古代西方教育学的雏形。该书诞生于公元96年。)

  5、《大教学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它的问世标志教育

  学的诞生。该书诞生于1632年。)

  6、《普通教育学》(德

  国19世纪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代表作,它的问世标志教育学成为了一门科学。该书出版于

  1806年。)(以上三本是世界教育学发展史上的三大里程碑,也称“西方教育的三大名著”,也即是传统教育的渊源。)1、中国古代经典教育书籍:

  五经《诗经》、《尚书》、《周礼》、《周易》、《春秋》。

  2、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教育文选

  2(1)韩愈(唐):

  《师说》、《进学解》、《马说》。(2)朱熹(宋):

  《大学章句序》、《白鹿洞书院揭示》。(3)王守仁(明):

  《教约》、《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3、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教育文选(1)龚自

  珍:

  《病梅馆记》(2)张之洞:

  《劝学篇》(3)康有为:

  《长兴学记》、《孔子改制考》、《大同书》。

  4、20世纪中国教育学名家名著选读(1)蔡元培:

  《对于新教育的意见》(1912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之演说》(1917年)、《以美育代宗教说》(1920年)、《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

  》(1918年)。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18卷本《蔡元培全集》,是目前最为完备的教育思想的结晶。(2)黄炎培:

  《中华职教社宣言书》(1917年)、《职业教育谈》(1918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奋斗三十二年发见的新生命》(1949年)等。黄炎培是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黄炎培教育论著选》

  集中反映了其教育思想的精华。(3)陶行知:

  《什么是生活教育》(1939年)、《生活教育》(1934年)、《生活即教育》(1930年)、《社会即学校》(1930年)、《生活教育之特质

  》(1936年)、《什么是教学做合一》(1930年)、《生活教育现代化》(1935年)等。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3卷本《陶行之全集》,是目

  前最为完备的其教育思想的集中反映。(4)陈鹤琴:

  《儿童心理之研究》(1923年)、《家庭教育》(1923年)3等。北京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陈鹤琴教育文集》(上、下两卷)是目

  前最为完备的其教育思想的结晶。(5)杨贤江:

  《教育史ABC》(1929年)(是我国第一部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研究教育史的著作。)、《新教育大纲》(1930年)(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用马克思

  主义观点来阐明教育原理、紧密联系中国教育实际的著作,被认为是中国马克思教育理论的奠基作。)1、西方古代教育名著选读《政治学》(古代希腊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斯多德的代表作。该书诞生于公元前330年。)

  2、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名著选读(1)《乌托邦》(英国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的鼻祖,教育思想家莫尔的代表作,该书诞生于

  1516年。)(2)《巨人传》(法国的人文主义者、教育思想家拉伯雷的代表作,该书诞生于1532年。)(3)《论儿童的教育》(法国的人文主义者、教育思想家蒙田的代表作,该书诞生于1580年。)

  3、西方近代教育名著精选(17世纪---19世纪)(1)《教育漫话》(17世纪英国的教育家洛克的代表作,也是17世纪有影响的教育名著之一,1693年诞生。)(2)《林哈德与葛笃德》(18世纪瑞士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也是18世纪有影响的教育名著之一,该书1781年—1787年出版完成。)4(3)《幼儿园教育学》(19世纪德国的教育家福禄培尔的代表作,也是19世纪有影响的教育名著之一,1861年出版。)

  4、20世纪外国教育学名家名著选读

  第一部分:

  20世纪欧美教育名著选读(1)《教育与社会学》(法国“经典”教育学家、教育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涂尔干的教育学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出版于

  1922年。)(2)《教育原理》(英国教育家、哲学家、科学家沛西.

  能的代表作,是英国20世纪进步教育运动的“圣经”。该书出版于1920年。)(3)《人力资本投资》(当代美国经济学家、教育家舒尔茨的代表作。该书为西方教育经济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该书出版于

  1971年。)(4)《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当代美国的教育家、课程理论家泰勒的代表作,是20世纪以来对课程领域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被称为“现代课程研究的范式”,为此泰勒也被称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该书出版于1949年。)(5)《终身教育引论》(当代法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奠基者朗格朗的代表作,该书的问世被认为是终身教育的产生。该书出版1970年,被译成了各种文字流传世界。)第二部分:20世纪前苏联的教育名著选读(1)《儿童教育讲座》(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最著名的教育著作,该书于

  1940年出版后受到苏联广大家长、教师、社会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普遍重视,该书曾多次印行。)(2)《教育学》(1948年版)(前苏联的教育家凯洛夫的代表作,该书

  5对新中国教育学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影响了中国教育学教科书编写的版式。)(3)《教学与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论专家赞可夫的代表作之一,是他长达20多年教育实验系统全面的总结。该书

  1975年出版。)(4)《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前苏联教育理论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共撰写了41部专著、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供儿童阅读的童话、小故事。该书是他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出版于1967年。)(5)《教学的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前苏联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班巴斯基的代表作,是现代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奠基作,1977年出版。)中国编

  孔子

  论语(节选)孟子

  孟子(节选)荀子

  劝学

  解蔽(节选)性恶(节选)《礼记》

  学记

  乐记(节选)大学

  中庸(节选)董仲舒

  举贤良对策(节选)韩愈

  原性

  师说

  进学解

  朱熹

  白鹿洞书院揭示

  大学章句序

  语录(节选)王守仁

  答顾东桥书(节选)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教约

  黄宗羲

  学校

  明儒学案发凡

  颜元

  总论诸儒讲学

  上太仓陆桴亭先生书

  漳南书院记

  张之洞

  劝学篇(节

  选)梁启超

  变法通议(节选)与林迪臣太守论浙中学堂课程应提倡实学书

  蔡元培

  对于新教育之意见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以美育代宗教说

  陶行知

  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

  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

  教学做合一

  手脑相长歌

  小先生与民众教育

  晏阳初平民教育概论

  中国农村教育与乡村建设问题

  杨贤江

  新教育大纲(节选)外国编

  柏拉图

  理想国(节选)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节选)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节选)洛克

  教育漫话(节选)卢梭

  爱弥儿:论教育(节选)康德

  论教育学(节选)裴斯泰洛齐

  林哈德和葛笃德(节选)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节选)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节选)福禄培尔

  人的教育(节选)斯宾塞

  教育论(节选)乌申斯基

  人是教育的对象(节选)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节选)经验与教育(节选)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方法(节选)童年的秘密(节选)布鲁纳

  教育过程(节选)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节选)埃德加·富尔

  学会生存(节选)后记

  第四篇:读教育名著

  读教育名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我利用休息时间拜读了教育名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通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读这些教育名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陶渊明说: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坚持不懈,就会天天成长。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人才的培养者,就更应该勤奋的读书学习。最终达到一种境界:读书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要,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读书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教师读书不同一般人读书,要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要带着问题读书,深入思考、大胆怀疑、努力实践、勇于创新。学习的方面要博而精,要有自己的主观选择。如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和名校交流,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等等。不仅学大师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更要学习他们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献身事业的人格力量。同时要懂得把学习内容转化积淀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升追求的境界。许多专家也给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指导意见。

  李海林校长总结的读书方法是:在身边寻找问题----带着问题读书----通过读书找到解决问题的观点、立场、方法---用书中找到的观点、立场、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改善自己的行为。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值得大家借鉴。

  特级教师宋如郊认为:“读书学习这个过程贵在坚持和得法。”他总结出一线教师读书的要点:第一,读书要坚持这样的习惯:1.勤,天天读一点。2.博,各种书都看一点;3.新,追踪前沿的新信息;4.思,回味咀嚼。勤,是保障;博,是宽度;新,是锐度;思,是深度。第二,读书要坚持内化:1.由数量上的积累进而形成质量上的积淀;2.将资源转化为能量。即将所读内容有效转化,为己所用,变成自己的专业思想和技能。第三,读书要坚持务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1.即重点要突出,教育理论和本专业的著述是读书的重点,数量上要保证,时间上要倾斜,整合上要优先;2.返“本”,即经典著作要常常“回头看”,常读常新,像《叶圣陶文集》这类著作应该多看几遍,每一遍都有新收获。

  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

  气躁;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人没有了思想,根本就属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二是用思想陶冶学生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四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一条就是宽容: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质人生,二是艺术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辈子也达不到,但追求一种快乐的让心灵释放的艺术人生还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多读书。作为教师,尤其要多读教育类书籍。愿读书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

  第五篇:教育名著读后感

  教育名著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写的名著,为了解决中小学的教育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阅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感触颇深,启发非浅。

  书中的第11条“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条实际是说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才能把知识理解透,掌握好。

  苏霍姆林斯基说了每一位教师都到过的现象:昨天上课时,大家都很好地理解了所学的规则(定义、定理、公式),回答得也很好,还举出了例子;可是今天上课时,你瞧,班上大半的学生对学过的东西就有些模糊了,个别的竟把教材全忘了。还发现,许多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而在昨天上课时,并没有察觉到这些困难呀。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怎样进行思考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什么呢?这里指的是要思考教材中的一些“点”,这些点实质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的因果关系,新旧知识的联系等。这里是说不管教材是怎样的纯理论性材料,都要布置一些实际作业。我对“实际作业”的理解是实践性的作业,操作性的作业,知识运用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操作中、运用中思考知识,掌握知识。

  这条建议就是说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白”,学生可以用这些空白来思考自己不理解的知识。这样看来一堂塞得满满的课,也许不是好课,要张弛有度。

  还有读到《给教师的建议》的29条“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对我深有启发。把控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内部诱因的最精细的工作之一。

  要使学生学起来有趣,必须调动头脑中的经验知识,新旧结合,才更利于“新芽的营养生长和机体内养分的充分供给”。对于首次接触的新知,该放开孩子手脚,推荐给他们相关的书籍,教给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先去自主了解,获取有关的“经验知识”,在学习新知时,再将储存的意识加以调动出来,再次感知,理解,针对事实现象进行更新和思考,做到注意力集中,从而轻松学习。在第四节中苏霍姆林斯基就讲过:只有当随意注意、随意识记与不随意注意、不随意识记结合起来时,才能点燃学生意识中的“思维引火线”。

  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最主要的还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这样在听课时才能拢聚他们的注意力,有一种真正的情感体验,从而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综观全书,关于教师怎样对学生进行智力教育,可把作者的建议归纳成以下几个观点:第一,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第二,一个学校必须有丰富多彩的智力生活。第三,必须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个别施教。第四,必须保证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积极运用。第五,必须激起学生高昂的情绪。

  好书不厌百回读,今后的工作中,我应把《给教师的建议》作为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常读常悟,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

篇二:阅读《陶行知教育论著选》感悟10篇文章

  

  一个人的读书经历总是和自己的生命经历和人生感悟紧紧联系的,困惑和思考时,书籍是最为有力的源泉,补给我们生命的影响。

  在老师的推荐下,再次阅读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论著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细细感受与与十几年前阅读的不同,很多的困惑在大师们的阐述中豁然开朗,而很多司空见惯的教育行为又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横向比较两位大师,他们有着不少的差别,但在教育的追求中却又有着更多的相似,让我不由感到,在教育推进与上下求索之中,新时期的学校,新时代的教育还应该认真领悟并努力传承怎样的教育?

  现将自己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希望得到专家和老师们的批评指正。

  一、熟悉平民生活,关注民众教育

  陶行知(1891-1946年)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出生在安徽歙县的一个清苦农家。他自幼聪明好学,免费入塾读书。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由于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曾经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1914年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在南京金陵大学文科毕业后,便远渡重洋赴美国留学。最初攻读市政,后便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攻教育,师从杜威,期望通过教育来救国救民。他的一生献身教育事业,从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到社会大学,从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国难教育、大众教育一直到民主教育,他都始终不渝地以普及教育为己任。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

  他出生于乌克兰一个贫苦家庭,兄弟四人都是教师。1933年,他从自己村庄的七年制学校毕业,又参加了一个师资培训班学习。1935年,年仅17岁的他便踏上了漫长而光荣的教育之路。在任教期间,仍坚持继续学习,后拿到了中学教师合格证书,并加入了苏联共产党。卫国战争期间,他的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子被法西斯匪徒残暴的杀害,他也在浴血奋战中负了重伤,伤愈后,仍从事教育工作。1947年,他当上乌克兰巴普雷什中学的校长,直到他逝世。

  从两位教育家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因为对平民生活的熟悉,对知识的渴求,通过自身的们努力看到了知识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他们将自己的目光和全部学识投入到了最为基础的乡村教育中,在深入课堂,深入生活,深入儿童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最教育本质的最核心的问题。

  当苏霍姆林斯基与孩子一同劳动,一起在麦秸上诉说着无限的宇宙的时候;当陶行知和孩子们一起放风筝,说着“春天不是读书时”的时候,他们的心和孩子的心是紧密相联的,他们在用整人个诠释教育,而这中间跨越了说教的生涩,在直面自然中,引导孩子们直面人生。

  教育家必定来自于对教育对象的熟悉,“变成小孩子”才能教育小孩子。陶先生以卓越的中英文学识编写者一首首平易朴实、朗朗上口的诗歌,他说要老妈(没有文化的老人)听得懂才能称及格。他的诗有许多都谱成歌曲,如锄头舞歌、镰刀舞歌、手脑相长歌,教育就在这种润物无声之中。

  苏霍姆林斯基为孩子们建立阅览室,让每个孩子找到他们喜欢的书,让精神营养滋润孩子们成长,没有必须书写的读后感,没有教条的人生感悟,而是让孩子将内心的震动与心灵的成长叠加起来,成为宝贵的生命财富。

  他们自觉地置身于基础教育中最贫瘠的土壤,却在这份辛勤的耕耘中谱写了最美丽的教育篇章。每当读到他们的教育思想,我便不由自主地觉得:只有最贴近大地的声音才最有生命力,只有来自一线的思考和建议才最有说服力。到孩子们中间去,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才会真正的领悟教育的真谛。

  二、生活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

  “生活教育”这一概念是杜威提出来的,但意思完全不同。杜威提出的是“教育即生活”,而陶先生把它改成“生活即教育”。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反对教育即生活。他说“生活即教育,是把一个鸟放在林子里;教育即生活是把鸟放在笼子里。”

  陶行知先生用很多的事例和非常经典的故事阐述了他的观点。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是一个大概念,所谓“生活”,就是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活动。因此可以说一切活动都是生活,教育也是生活。“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再来看看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孩子们根据需要自己设计学习时间,假期里学会骑马、游泳,孩子们必须要吃早餐,坚持半年的时间睡在室外,坚持用冷水淋浴??他们在学校里成立学习小组,不同年级的学生共同学习,尝试着为学习数学困难的学生编写数学故事,老师带领孩子们面对落日感受词语??共同成长中,学校在不断的丰满中创设了这样的生活,而这样的生活就在时时处处孕育了教育。

  当我们还在为孩子们不懂得珍惜、不懂得感恩,甚至五谷不分、目中无人烦恼时,我们是否也应该让孩子们更多的聆听一些自然的声音,感受一下劳动的艰辛,体味一下付出的快乐,拥有一份耕耘的收获?社会实践讲堂免费向学生开放了,可我们的时间呢?路途成本呢?安全隐患呢?我们的政策在一个个实际问题前却步。或许我们知道太多的教育规律,却没有教育实践的能力?

  但是我们可以,为孩子们创设更广阔的校园生活,让孩子在校园生活中拥有更高尚的生活,如陶先生所说:是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做作的与人无关的教育。”究竟哪些是未来人生需要的教育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问题。

  三、让儿童健康的成长,培养社会需要,推进社会进步的“人中人”

  苏霍姆林斯基是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创造性地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融合在一起,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并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理想和目标。在他看来,所谓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即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第一,是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中的创造者;第二,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用者;第三,是有道德和文化素养的人,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鉴赏者和细心的保护者;第四,是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公民;最后,是树立于崇高道德基础之上的新家庭的建立者。

  陶行知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早在他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就为这所学校提出三个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他说:“我们要在必有事上下手。我们要以事为我们活动中心。研究学问要以事为中心;改造环境,要以事为中心;处世应变,也要以事为中心。”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晚会上,他重申要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他号召学生每天做如下“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陶行知提出这“四问”颇具独特见解。

  陶先生在教育观念中提出了一下四各方面的健全人格,对今天的我们依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第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第三、强健活泼之体格;第四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通过大量的事例我们看到两位教育家都在以他们的教育实践践行着自己的教育目标。思考我们的教育目标,对于学生的当前发展,未来发展,人格发展的整体定位还缺乏特别的重视和执行,特别是在儿童的身体素质发展和审美艺术发展中,我们的近视率、肥胖率居高不下也还说明,我们当今的教育存在着忽视学生的整体发展、全面发展的现象,还常常是:身体指标为学业指标让路,以主科成绩确定学校的优秀程度这样的现象。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功利的、短视的问题,我们还没有真正的把每一个教育对象放在一个全面发展的个性和谐的“人中人”目标去培养。

  四、师德为本,师生要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终生学习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两位教育家以自己的教育实践诠释着教师的形象,也用自身的素养、专业知识影响着众多的教育后来人。“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他们无愧于人民教育家的称号!

  “教学做合一”是晓庄师范学校的校训,这是陶先生杰出的创造。他自回国以后,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形,就认定中国教育有改革之必要,当时就主张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教学做合一”的理念首

  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更主动),用自己的知识联系起来,贯彻在实践中去。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历程的字里行间也充满了对学习的探索,对教师知识的要求。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在教育专家的理论支撑下,更应该拥有高尚的教育情怀,不断点燃自己的教育热情,努力探索新时期的教育发展之路。以高远的教育理想矢志从教,以自己的奋斗和智慧、行为和形象去影响教育学生;热爱事业追求卓越,不断的跨越人生的障碍将事业推向高峰;以德立教,在奉献中积累,无私奉献、严谨治教、严于律己、真诚正派;做乐学善学、学而不厌的学习者,做悦纳自己,自强不息的奋斗者;做拥有童心和长者风范的育人者;做有平和之心和坚韧精神的平凡者。以教育大师为榜样,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写下无悔的教育篇章!

  大师如同一座山,他们以对教育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成为我们景仰的高度;大师如同一扇窗,洞开我们埋头行进中的视野,成为横跨天空的永恒光辉。而今当我们潜心阅读着大师的语言,就如同在精神之旅中与他们并行,重新点燃起对教育的希望与激情。

篇三:阅读《陶行知教育论著选》感悟10篇文章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读《陶行知论著百篇》有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读《陶行知论著百篇》有感

  三天端午假期多了许多伏案静思的空闲,来到书桌前找本书填充有些空洞的假期,目光停留在书架上的那本《陶行知论著百篇》。这本书学校已发了一段时间,只是无暇细细翻读,今日端坐桌前,倒一杯绿茶,捧起书本,来一回与大师的亲密接触。人们都说著名教育家马可连柯那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的确如此,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让年轻的我想起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爱来教育学生,因为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

  一、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

  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的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书中说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学生,作为一线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或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

  二、接纳学生

  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有人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读《陶行知论著百篇》有感

  三天端午假期多了许多伏案静思的空闲,来到书桌前找本书填充有些空洞的假期,目光停留在书架上的那本《陶行知论著百篇》。这本书学校已发了一段时间,只是无暇细细翻读,今日端坐桌前,倒一杯绿茶,捧起书本,来一回与大师的亲密接触。人们都说著名教育家马可连柯那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的确如此,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让年轻的我想起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爱来教育学生,因为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

  一、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

  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的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书中说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学生,作为一线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或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

  二、接纳学生

  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有人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读《陶行知论著百篇》有感

  三天端午假期多了许多伏案静思的空闲,来到

  书桌前找本书填充有些空洞的假期,目光停留在书架上的那本《陶行知论著百篇》。这本书学校已发了一段时间,只是无暇细细翻读,今日端坐桌前,倒一杯绿茶,捧起书本,来一回与大师的亲密接触。人们都说著名教育家马可连柯那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的确如此,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让年轻的我想起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爱来教育学生,因为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

  一、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的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

  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书中说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学生,作为一线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或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

  二、接纳学生

  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有人

  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

【阅读《陶行知教育论著选》感悟10篇文章(3篇)】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