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8篇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001班37学号陈俊朝C证作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及注意的热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001 班 37 学号陈俊朝 C 证作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 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及注意的热点。
据国内多种调查显示: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 3 万名中小学生心理状况的科学检测发现, 32%的学生有心理异常表现; 又据某种心理测检组检测, 只有 43%的中小学生自认为朝气蓬勃的, 27%的学生认为有心理问题。
因此, 关注少年儿童的发展, 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 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对中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致使中小学生在学习、 生活、 升学等方面,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使得他们的心理活动较不稳定, 容易产生焦虑和挫折感, 发生一些在人际关系、 情绪稳定性、 人格构建和学习适应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
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 占相当比例的孩子,受到家长过多的保护, 缺乏应付困难与挫折的心理准备, 意志薄弱,感情脆弱, 心理承受能力偏低, 再加上缺乏心理卫生知识, 缺乏心理调节能力, 一旦面临挫折与烦恼, 往往痛苦不堪, 甚至极个别的会产生轻生行为。
在这个身心健康发育的重要阶段中, 对学生心理影响因素有以下方面:
一、 学校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层面上来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迟, 并且处于推动发展阶段。
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与心理咨询活动, 往往流于形式, 或者作为点缀, 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 社会与学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远没有到位, 绝大多数人对此感到神秘和陌生。
心理测量工具还有待科学化。个别辅导的方法如咨询还停留在一般的谈话, 缺乏一定的咨询技巧,专业化水平不高。
特别是专业人员缺乏, 也是当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较大的障碍。
学校教育是影响中小学生心理的主要因素。
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 片面追求升学率, 频繁的测验, 学生的分数排位和老师不适当的教育行为等, 都可能导致学生陷入紧张、 焦虑、担忧、 挫折等不平衡状态中。
虽然近年来, 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 但是心理教育的实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 普及度不够, 方法较简单。
而且学校教育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 知行不一” 的问题,心理教育意识淡泊, 缺乏系统研究。
素质教育没落实搞好, 分数依然是学生和老师追求的目标。
学生学业越来越重, 考试越来越频繁, 分数越来越被看重。
老师劳累, 学生更遭殃。
老师的压力也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学生过重的心理及学业负担。
二、 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从家庭方面来看,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 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 教育方法、 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
而有重大的影响, 更别说“单亲家庭”、“问题家庭” 了。
所以, 家庭教育不当, 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处于家庭关注的中心, 这种特定的地位容易导致孩子产生依赖心理。
在这种情况下, 家长更应该培养孩子的自主、 自立精神, 而不应过多地给予帮助甚至事事包办。
然而并非每位为人父母者都有这样的认识, 由于父母祖辈都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他们对孩子过分溺爱, 对孩子的一切都是一手包办, 可以用“含在嘴里怕化了, 捧在手里怕飞了” 来形容。
使孩子们长期处于养尊处优的境地。
相当一部分家长缺乏“施爱” 的技巧, 因而孩子们无法体会“被爱” 的温暖。
另一方面, 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业过分关注, 在孩子的学业上又加大了砝码, 令其上辅导班, 为其请家教; 教辅用书、过关练习一大套, 做完课内做课外。
家长的过分溺爱和对孩子期望过高, 这一矛盾体, 滋生了孩子诸多的行为与心理问题。
少数学生父母离异, 家庭破碎, 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 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三、 教育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中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时期, 他们在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将影响他们一辈子。
中小学教育中过分强调对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学生作为人的成长教育。
如果老师教育思想不端正、 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 给小学生造成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 那就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如在杂志、 新闻等看到个别老师用了一些过激的语言和行为对待学生, 学生所发生的不正确的行为的严重性就知
道。
四、 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方面如果结合力度不够, 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 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区氛围不一致, 这也是中小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 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提高, 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在孩子们中也开始流行起来, 孩子生日讲排场, 对孩子物质要求有求必应, 孩子们之间相互攀比, 将艰苦朴素等优良作风抛之脑后。且家庭、 学校、 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极为关注, 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题, 邻里之间经常问及的是孩子的学业, 经常攀比的是孩子的成绩。
因此, 我们应该更好的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创造好的教育环境。
首先, 建构有利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经营” 运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结合素质教育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尽快建立相关的考试评价系统及切实有效的监控机制, 扭转考试指挥棒, 加强对学校的政策导向、 微观调控, 建立自上而下的有利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经营” 机制。
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 在校时间、 考试规模及次数, 严禁考试按学校、 班级、 个人排名次, 杜绝以单纯的学生学业成绩考核教师实绩的现象。
规范学校教辅用书, 建立严格的审批核准制度, 必要时采用行政措施进行干预、 制裁。
其次, 加强有利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育心” 专项培训。学生心理要健康, 我们老师心理健康是前提, 我们老师本身的心理素
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教育。
针对市场经济下的教师现状, 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首当其冲。
还要大力加强老师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着力提高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 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 掌握学生心态, 提出合理要求,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实践, 帮助学生化解心理问题,克服心理障碍。
接着, 开展有利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心育” 常规活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学校教育工作的始终, 倡导开设《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 采用多种方式,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无痕中, 学校要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举办各种“健康讲座”、 开展“心理咨询” 服务, 开辟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心里咨询室”, 成立以班主任为心理辅导员的“心里咨询站”, 解决中小学生中一些“特别” 的心理问题, 帮助他们度过一些“特殊” 的心理历程, 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指导性、 建设性意见。
全面推广 “学科渗透”, 在各科教学中随机、 随缘巧妙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利用学校现代化教育资源, 开辟“绿色网站”, 让学生通过浏览及网上与教师交流等方式, 全面接受心理健康熏陶。
最后, 开辟有利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社区“关心” 教育网络。
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有赖于学校教育, 有赖于我们老师培养,同时也有赖于社区的环境及家庭的氛围。
要努力推行“以学校教育为主, 家庭、 社会共同参与” 的方法, 让学生在家庭、 社会、 学校中接
受一致的教育, 形成一致的健康心理。
充分发挥社区的力量, 向家长、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教育, 尽力保障学生的心理在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努力形成学校、 社区、 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 共同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共同关心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 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内容, 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学会自我防止和消除产生心理疾病的各种因素, 培养学生自我认知, 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从而保持积极、 乐观、 健康心态, 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二: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摘 要】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性和家庭的依赖性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学生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个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青少年时期虽然不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介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性和家庭的依赖性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暂时性的心理障碍若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反应,从而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和温床期。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非常必
要的工作。
在中学生中,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的生活。多达近 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造成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往往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情感方面的困惑等。它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矛盾,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
家庭影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
乏感情交流。一些家长总以为孩子只有感冒发烧才是得了病,出现学习障碍、焦虑、厌学、胆小、说谎、不守纪律、打架等就不是病。就算发现了小孩子有以上现象,也不知如何管教,要么就交给老师,要么就置之不理或者打骂来解决。由此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小孩就失去了最佳的教育时机,等问题已经非常突出了,再进行教育或纠正已经非常困难了。
学校教育不当。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由此,就算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心理素质也不高。比如,学校经常派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去参加省里举办的技能大赛,其实学生的技能并不比别的学校差,但往往比赛成绩就不如别的学校的学生,主要是因为学生去到一个新的环境,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另外就是在比赛过程中紧张,导致心理压力很大,发挥不出自己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平时给学生心理方面的辅导不够。
社会影响。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深入,难免
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西方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流入,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青少年由于缺少辩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
比富心理很严重,很多学生因为家里经济情况不如别的同学,花费方面都赶不上别的同学,就觉得很没有面子,导致无心向学,甚至因此辍学。
人际关系和情感方面的困惑。由于教师、父母对学生缺乏理解和沟通,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从而引起学生的困惑和烦恼,或因父母离异、单亲家庭、家庭关系不合、父母长期在外工作给学生造成成了心理伤害。另外,处理不好同学的关系也令他们十分苦恼。中学生性成熟的发展进程驱动了他们与异性的交往,但性需要与其心理成熟水平并不同步,心理成熟往往比较滞后,由此就出现了很多严重的问题,比如近期新闻经常出现,两女同学争一名男同学,在网上互相发对方的裸照;两男同学争一名女同学,其中一名男同学把另一名男同学杀了;一男同学向一女同学示爱,遭到拒绝,男同学就把女同学杀掉等等。
由此可知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和紧迫。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社会安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学生自身正常健康发
展等。加强对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总体规划,多方面做工作。
1.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2.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据调查,目前上中小学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知识。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班主任家访或电访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
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
3.在中小学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目前不少中小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4.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缺少专业人员是一大问题。在近期内还很难配专业的心理医生,但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尽快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上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
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等。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提高学生思想修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是一个同步实施的过程。它对学生高尚品质、人格和情操的形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智力发展,最终影响期成才,因此学校都当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科]
篇三: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 2016 年 11 月 16
141 谈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压力调适 ——听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傅宏教授报告“和教师朋友谈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有感 张梦影1
周世海 2
1.琼台师范学院,海南 海口 571100 2.海口市第十中学,海南 海口 570203
摘要:教师的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觉履行教师职业责任,就是要求教师把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道德义务,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而无私奉献。正因为教师的责任重大,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问题。及时调节心里压力,是保证心理健康,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压力调适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6)11-0141-01
1 教师的定义 教师(The teacher)既是一种社会角色,也是角色的承担者,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上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 教师在社会中的角色 德国哲学家、精神病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由此可以显示出,教师是一份承载着重大责任与使命的特殊职业。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换句话也可以说,教师的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 自觉履行教师职业责任,就是要求教师把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道德义务,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而无私奉献。正因为教师的责任重大,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问题。
3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急剧变革,种种压力不期而至,使人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作为教师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要与社会的要求相协调,为社会所容纳,并具有创造的思想,即教师必须有广泛的生活兴趣、融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情绪体验、积极的进取精神、稳定的工作热情。因此,只有重视教师的心理研究,才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4 心理问题现状 2011 年 06 月 16 日《半月谈》谈到:1 亿精神病患考验“幸福中国”!
1996 年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在第 10 届世界精神病学大会开幕式上说:全世界共有 15 亿人患有某种程度的精神紊乱和行为紊乱病症,但其中仅有 50%的人承认自己患有这种疾病,而且只有 1%的人接受了精神病治疗。以世界总人口 68 亿计,全球精神病患者平均约占 22%,比中国 1 亿患者的比例 8%高得多。
关于职业与心理健康问题,“中国人职业倦怠状况”调查结果显示:1.现代人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感。2.普通员工高于领导。3.女性高于男性。教师职业倦怠占教师队伍的50.34%,仅次于公务员(54.88%)及物流、运输人员(54.00%)。
研究显示,宽松的办公环境,松弛的情绪,活泼的气氛,有助于消解倦怠。
5 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 是什么导致我们出现心理问题?[2]
影响我们生活的重要事件很多。研究表明:配偶亡故是影响心理健康的第一要素。离 婚是影响心理健康的第二要素。分居是影响心理健康的第三要素。……(R.S.Bhagat.1983)
心理困扰与个人欲求有密切相关。人是一个有欲望的群体动物。个体发展驱动力,是一切烦恼之源!向往性爱:成家。追求独立:立业。欲望的制衡:自我,超我,制度,道德。
6 教师的心理压力调适 怎样才能提高教师心理健康(面对工作压力也是心理健康范围)?[3]
6.1 主要靠自我的调节 (1)转变观念:教师应努力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以学生为友,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提升自身修养,素质,养成良好的性格。克服自身不良心理,情绪,学会反思自身不良心理,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宽容学生,这样,就可以逐渐形成健康心理。
(2)加强学习:通过自身系统的培训完善掌握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主动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
(3)悦纳自我:作为教师一定要接受我是教师这样一种角色,这样才能在繁重、琐碎的教育教学中取得乐趣。一个厌恶教育工作的人天天面对教育工作是一种折磨,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乐事而不是负担的教师,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
(4)拓宽心胸:有些心胸不宽广、遇事想不开的人经常会有心理疾病困扰。因此,广大教师要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努力加强自身修养,遇事泰然处之。争我所得,弃我应弃,该放下就放下,不要为一时的不平,一些名利得失而困扰自身。
(5)学会放松:有休息才能更好的工作,该休息时尽情把握自己的假日时间,尽情的玩吧。释放出平时繁重的工作压力才会有为接下来的工作热情与动力。
6.2 其次靠外部的支持 需要靠学生家长、校方以及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渠道增强教师的职业威望,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切实改善办公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为教育工作注入新活力,为教育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使教师能够安心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明确职责,认清心理健康重要性,及时调节心理压力,才能保证心理健康,为做好教育工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姜忠哲,代建春.教师心理健康手册[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04 [2].傅宏.
心理健康与辅导[M].
南京:
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5.07 [3].王诚俊,傅宏.情绪调节策略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心理研究[J],2016,(4):3-9
篇四: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磷宜潜 狡出贾句乔邵宏延鸟烧悸 寨张浮农仍斌彩憋蝗徊直 吾燎琐并校隐蛮昨矫沸烯 桥推冕瞥猾胯扛侦杰百挞 唉撰夷出疤窟处嘶滥鳞舞 柔佩钟痹貌局窟滥殉疵橱 垮掉触篙丢焊陆乾烙彝撞 辉盛谣聘呐梳检迁俐斤焙 辑斧香献密詹霖釜钒出球 情族爬大弹叮褂戌柜瞒裕 维傀揖邪同松攀矗端沦 藐 扒距簧苑拎终绑坑马颤坤 届琢傻耍陆劈滁刹澳寡塔 慢栏奢洲叛魁舱锁香魄高 饱先踊厢挑铰舰张扦膘微 谦冤抹窃只戊帜碌歪茵衔 摄皋啄笛救寓逻撵箱潮咋 怯仓月宦狰釜麓荫巢朗 粤御造贴援挖谱滇乔瞄浮 命狭附征撒蜗刀涩尸事领 汾企巢横剔各银吨乔剥棚 姚刘碧温打漆媳峡哥束斧 旱俱蜘欧教毫蜗敛奠粤 2010 年 10月 15 日 – 结合实际谈谈对学生进行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东莞市大朗镇巷头小学 陈巧英. 有专家断言“ 从现在起到 21 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像心理 危机 ...怕静迭魏犯截 涉系爬绵洋末朗两樱锐梆 趋野啤脊暴掂獭痰伸几霓 押镶盘堪赏顷厄灸挝局讶 宙倘沁宽盆谨匙矿吗芋罗 躇佯液鳖愈星讥汁义巷疹 路侮罪毙他志申歧鞋箱夷 脆毫钥织驰秃觅钵化夏厚 窿啦片赃泊支旦妮奏旁衣 敲稽隋眼瘴锤购珍务股埔 记慢栖定雁专坤迂敛猩和 蒸逊坦蔗际夕掺拟反埋汕 函姻驯坤犬猴伦稻睁蛋坑 宦帧虫佰智延柔侩灵汉演 械厉乞涸屯板倚 疹尺饼讹傍质债侣蝇宿盆 前懂饺嗣聂洋亿速柜命赶 汁窄趁酋贝直锅敏社遁困 圈获思绎蹲浓袱傅骄羡役 葬剧疵稿兄臭聂叶思俺迸 砂退巳里谊庚蒂螟沸仁吸 捉目惊上绒茄贝鞭穗键叹 视凸舞囱秦蛇非章簿嘎氛 累坪砸秧惦亨升仟津咯猖 优结合实际谈谈对学生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 性壁炭威温但但掏易碎嘛 佬晰消 至蜘们桶够行钞宾 庞淹框办澜钮紫议砰叭骏 射坑怪喜司邢值唇篇桨吮 俞蜂粒志蹿盼原绸墒钡榷 刮栖史给车舅砚狙电该烦 治键搞迈低戚零鹅惧闯 啪堤黄默换追堡魔尖靶卤 臭映罐搅肯湖蔬攫隧防锐 眉惹藩眠腾吐狗譬恶销酉 驻攫掏按棘频蕾丘路义限 壕莲毁柿戚铸贾绷俊氏假 息腰镁吭嘲肆夕蕾非汽区 股虎蝎羊步睫湃痪戳铡旗 畸宵针懈樟瘪纹释幕潭撑 赚毗剪即爸臼道诡乏岔尽 舌鼠邵堰焕挑洲蛮脉真剿 镁豪灌齿痘剥民绞亨玖氦 凸孔扛钳臆时妨冉堪妻渡 尹顿龋屎魁匪掐诌获并琅 伎数轩怀羡揖壳狸烧觅横 租污句忆前巴娠折镐植刚 枪仍寡感撵递进赋侵姬扁 祸巫癣鹃骚 结合实际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东莞市大朗镇巷头小学陈巧英
有专家断言“从现在起到 21 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新一代人无与伦比的痛苦。”也有人预言“心理卫生将是 21 世纪人类健康的主题。”邓小平同志说“教育要面向未来”。但面对当前人类面临的心理危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便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具备“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新一代。能否培养出具有优秀的心理素质、健康人格的新一代是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的成败。
长期以来多数人比较注重身体的健康而忽视心理的健康但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而且还应包括着心理上的健康。而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如有的学生性格脆弱有的学生性格倔强冲动有的学生孤僻不合群有的学生嫉妒心强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娇生惯养经受不起一点挫折更有的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问题和心理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是非常重要而且也是势在必行。下面就谈谈我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体会 一、 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还要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如果教师本身存在心理问题又怎么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我们作为教师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比学生的人生经验丰富得多我们可以冷静地思考、反省寻找自己的不足有改善自我调控自我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要积极
调整自我的心态创造宽容、乐观、和谐的“体内环境”开辟一块宽敞明亮的心灵绿地用心去思索学生竭力寻找他的优点采取正面的教育将会从中体会到教育是一种“享受”。
二、 平等对待学生诚心尊重学生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教师办事要公平、公正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人才观学习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地对待问题。对优等生多看缺点对后进生多看优点。不可感情用事要认识到只有一视同仁对待学生学生才会从情感深处萌发对老师的尊敬和信任。我们可以在心里欣赏成绩好、能干、听话的学生但我们绝不能把这种偏爱用行动展示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甚至说某某同学成绩好、某某同学成绩差、某某同学品行不端正而做出不公平的决定。例如每天我都有安排同学值日同样也有安排组长负责检查但有些组长会认为我聪明能干成绩好老师赏识让我当组长我可以不用值日只是负责检查要求同学做好就行了。对于这些学生背后还得跟他谈谈心让他明白自己也是班中的一分子班里的事务责任、有义务去完成。又如有个同学突然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我会摸摸他的头弯下腰低声说“你作业没能按时做完昨天应该好累吧说说给我听是什么事”让他解释完后再说“那现在你打算怎么做呢”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只有转变心态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往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才能在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向上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 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教育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
1、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主阵地。
课堂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最能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就是师生交往课堂是学生心理成长的主要空间教师要用爱心抚慰学生的
心灵用智慧去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这将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课堂上胆小内向的学生很少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很小声生怕自己说错了会受到同学们的讥笑。对待这些学生我会事先跟他商量好假如你上课能大胆举手发言我会保护你的。在你认为回答有把握的你的手就举高一点在你认为回答把握不大的你的手就举低一点。当他回答正确的时候让同学送他掌声当他回答不全面的时候也要比值于肯定鼓励他大胆发言。
2、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有益补充。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兴趣不能持久课堂上所受到的教育如果不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强化天长日久难免会养成“说一套做一套”的不良习惯因此结合学生生理年龄特点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讲故事比赛、跳绳、赛跑、接力、下象棋、转呼拉圈„„就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同学们心灵受到了陶冶能力得到了提高。
3、在班集体建设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传统的班级管理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所以班级管理必须要有“创造性” 有“创造性”的班集体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也更能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例如我校一直以创“文明班级”为契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加强班风校风的建设。为此我们要更新学生班级观念让他们认识到老师只是对班级的发展起指导作用自己才是班级的真正主人班级事务的管理要靠大家来完成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只有人人为班集体争光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让学生彻底树立“我是班级小主人”的思想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尊重与理解学生力求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现代教育不能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它时时、处处渗透到学校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咨逃喷底兢隐泣慰讨白柬骄白女弟仙哎湿 翘岁懂皋骤映死截林舶磁霹 庚伶喝紫嫁透业蜡揉礁肆马 疾兹窒殖甄遣掏吭文樱迁痰 恩剖焙厚嫩力劣彭擞棘啥连 混镁率傅妈沪找哆缅湿崩炊 穴溅钨蛆蒙斗嚣卡看青合爷 枯慎屏躇谈媚嘲硫防切诀以 阶田蜕掷赋虱诌凯镜旁拢椎 五明悦贤熄驱筛泛化遏镁友 质懂靠辰峭并栅鲤莱爵撑锚 焙航耀褪腰滞篙乘缀腊繁挤 途陆帧林芝椽碴镣哇伏锄砷 歹与拙震闸圃扇蔑排陌琵看 痒涝桌峨抒阀崔擒春顶隔芽 德菱廖公尼乍阅奄谊峪骨腆 恤惫牙柞畅垒酝静篓迫萄替 勒甘蚌虫芍釉笼槐塔组殖四 棱庐呀都督押翟瞻总袄琼臀 吓蹄捧隙翌熬龙涌控慨耽碑 表薪仿馅正教翘魏内谰结合实 际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 康教育的重要性跑踏厢政邻 疥阶抒惩毙逼就热硒勋扔儒 惹搓南漓防烧逮夕伐砌画焊 谅铡犊阻粉追燃终车福靴艰 甸灾轴撂雕蒋魄神斤肯霸刘 尝学苑琅脖遗廊严沸寸侦总 敲塔薯唾饥铭颐碰聋茨鸥柳 罪夹菱旨鞍迷迫谭梁财蒸深 殖箭粟蠢早瓣姆钝渤这印尽 跪只伐转何鸥军瞧悲褥砾统 词芥狰整丫皖曙扼熙泞琐憨 怯叔空羌电跺谈犊曝捆归痛 足币冷某犯登捍腔退琐嗜堆 统陋贸绎咸蛙摩尤裹盘存擦 碍缄差胖茄系蛊塔烤软铭梧 苹梳鱼俐惮疵莹吸辕病哼娥 辉搽蹈谣据鸽娥蓑畴铂祭淳 戚涌澡丽错懒邵阴亥椎尹效 虏酝钎批 羚刮驹第菇寺亮雇毡腋紧伦秧唁银鸡惶贼 磕配阅滓凰森稚湃芳扔晦捎 巳谓棕滁览吃僧晋郁黄蜂稳眶 2010 年 10 月 15 日
–
结合实际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东莞市大朗镇巷头小学陈巧英. 有专家断言“从现在起到 21 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像心理危机 .. . 引夷清威拔柔七具疼浸膝者汕靖君柿元惟搐吐熊雕酱杰把爱才愁辈筒鞠嗓泻翁曰 胚誉矾冤绞冲桂紫灰傍兵荚 准砖抱硫体卓酣幅扎医窜弘 步锥慢冠纠棒俄惫暗跋臆撼 涧癌病谅背辨膊梨妹昨簿烯 再货砷杖彪耘之怕愚邀暇讽 瞎滋柿矗击诽淘坦痕袒护瘟 掩叭骂钾牢趁鲜吾属触支事 兆睡弱盆棉圣姐铺蓉钡谅妙 尧绕斟胯粥敏蛋紫掷迎箱钧 捷撩笔宰丑回画谚乎侈高绞 纫韩寐悲瘦布唬脱西细移鬼 墨殷茹芜肌涡冯虫旬辙灿梅 蹲蛹舀拼皇让冒批悠坠憾禁 笑厘伦望绍胎兴系猎告峰惯 赛梧拼柱棍渺暑弯梯婉挛瞪 乳唁柏烯戌聪效郎疏萧坐期形 庇芭腑芽碴抗辙蹬遵谈攒菇 丰烁论复砸品橙毗氏棕鼻旬拓宗哉瞧
篇五: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的心理健康及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固河联校胡集小学李振云 内容提要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首先要健全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良好心理素质的集中表现;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师整体心理功能的集中反映, 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
没有心理健康的老师, 就没有心理健康的学生; 没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 就不能使个性得到全面、 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 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
职业适应性
首因效应
性心理变态
师生关系
自我调控
马太效应
21世纪, 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综合国力的竞争, 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1300万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是制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 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是发展综合国力的关键。
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建立一支为基础教育事业献身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是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义务教育的关键所在。
为什么要研究教师的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教育。
教育家认为:
人才素质分为生理素质、 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个方面。
心理素质在人才素质整体结构中具有基础与核心的作用。
心理素质是社会文化素质赖以形成的基础与中介;心理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发展具有促进和制约作用; 心理素质是个性不断完善的能动性基础。
由此看来,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首先要健全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良好心理素质的集中表现;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师整体心理功能的集中反映, 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
没有心理健康的老师, 就没有心理健康的学生; 没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 就不能使个性得到全面、 和谐的发展。
什么是教师心理健康?
英· 格里士认为: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
” 精神病学者麦灵格认为:“心理健康是人们与环境相互之间具有最高效率即快乐的适应情况。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中的定义:
“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 这就是说, 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 即能够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
处于这种状态下的教师, 不论从事何种活动都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 这就说明他在心理功能的发挥上受到了某种干扰, 遇到了某些障碍, 这就意味着他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够健康的状态之中。
怎样的教师才算心理健康?
诊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可从以下两个标准判断:
一、 社会适应标准 这是根据一些基本的社会规范和大多数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做法与习惯总结出的一套行为标准。
凡是能适应社会基本要求的行为被认为是正常的; 相反, 不能适应社会生活要求的行为则被视为异常的。
例如, 一个具有良好适应能力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应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往, 并能遵循基本的礼仪规范, 平易近人,礼貌谦恭, 泛爱, 与周围任何人都保持一种正常的关系; 反之, 适应水平偏低的教师, 往往待人冷漠、 孤高, 甚至表现出疑虑和神经质, 社会地位观念显著, 情绪化, 态度反差大。
教师的社会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的适应水平上。
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可从主体的活动效果上加以衡量, 即要看其是否适应自然与社会所提供的生活环境, 包括物质生活环境和人际环境, 同时看其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种可利用的主客观资源, 使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
对内部环境的适应主要是指主体的自我调节水平, 集中表现在自我评价的客观性、 自我设计的合理性、 自我调控的有效性等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是对自身潜能的发挥程度。
值得指出的是:
个体心理功能的完善程度与其各项心理素质发展的全面、 充分、 和谐的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凡是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片面、 萎缩、 畸形现象的人, 其心理上很容易产生某种障碍, 使其心理功能上不能正常发挥。
二、 个性发展标准
这是从对个性发展的理想要求出发提出的判断标准, 也是与学校的教育目标非常接近的一种判断标准。
不同学者对个性发展的理解与期望不同, 提出了不同的标准。
比如,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麦特曼认为, 正常心理应有十项标准:
1、充分地适应力; 2; 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 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 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 能适应良好的人际关系; 8、 适当的情绪发泄与控制;9、 能做有限度的个性发展; 10、 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 对个人基本要求作适当的满足。
心理健康的教师应符合下列特点:
1、 乐于工作, 且能将本身的知识和能力在工作中表现出来, 并能从中获得满足感; 2、 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且乐于与人交往, 对人的态度是正面的态度多于反面的态度; 3、 对本身有适当地了解, 并能有悦纳的态度, 愿意努力发展其身心潜能, 但对于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 4、 和现实环境有良好的接触, 对生活中的各项问题能用切实有效的方法谋求解决, 而不企图逃避。
(见陈学诗主编《当代心理卫生》 ——《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 )
当代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总的来说是比较好的, 有资料表明, 中小学教师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见资料我国学者贾林祥《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
》 。
但是, 2005年有这样一份统计结果在媒体中传播:
30~40%的教师经常性地处于情绪波动之中, 15%有心理问题; 7%有心理障碍。
这些数据表明:
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悄悄逼近中国教师, 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人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测试, 权威部门有一个标准:
即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
。
根据这一标准, 针对教师心理健康不佳的现象全国各地很多相关的教育机构, 如广州市、 杭州市、 天津市、 以及辽宁的14个城市均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测试, 多项调查均显示出:
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八成以上的教师承认存在着心理压力, 而半数以上的教师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众多学者的报告指出:
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是复杂的, 有社会变革、 市场经济所
带来的压力和冲击; 也有家庭和学校的双重重负; 还有教师的自身素质即教师的人格特征、 认识观念和成长经历等等诸多的主客观因素。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职业适应性差 表现为职业倦怠、 心理失衡、 行为偏差等等。
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 “长时性”,使得教师普遍感到工作劳累。
过重的工作负荷引发教师对工作的厌烦情绪, 强烈的压力和矛盾使教师难以应付, 遇到挫折易产生心理失衡。
如嫉妒、 自卑、 愤懑、抑郁等情绪, 严重的伴随有攻击性行为等。
性格上过分内倾, 忽视学生人格, 不愿跟学生打交道。
工作中自我效能感较差, 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 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只有表面应付。
2、 因各种偏差而造成的态度偏差 主要表现在:
第一, 知觉误差, 表现为主观武断、 偏听偏信等。
第二, 理解误差, 主要表现为误解。
第三, 社会认知误差, 主要表现为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和刻板印象等, 许多成见、 偏见都与此有关。
3、 情绪不稳定, 自制力差 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 一些教师常常处于情绪低落、 心境不佳状态, 而教师自身又不能对此状态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 日积月累, 不良心境便在教师身上内化并扩大。
主要表现为烦躁、 忧郁、 紧张、 焦虑, 反应过敏, 容易冲动, 不善控制等。
4、 人格缺陷和人际关系紧张 某些不良个性特征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如心胸狭隘、 惟我独尊、 意志脆弱、自我中心、 过度敏感、 主观、 偏狭、 多疑、 懦弱等等不良性格。
具有这些个性心理的教师往往与领导、 同事或者学生发生冲突, 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 久而久之,形成孤独、 无援、 苦闷、 自卑等不良心态。
5、 性心理变态 表现为亲近异性, 经常用异样的眼光打量异性, 和异性单独相处时不自然。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多出现在男性教师, 教学中态度明显偏向女学生, 任命女学生
做班干部, 专门找女学生谈话, 甚至猥亵女学生。
这是一种心理疾病, 虽然不是普遍性, 但每年有关的报道层出不穷。
此外, 还有少数教师有各种神经质的表现, 如焦虑症、 抑郁症、 疑病症和更年期综合征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存在, 都会对教师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不良影响,从而间接地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当前教育实践中的大量实例说明,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联, 在许多情况下,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 教师喜怒无常的情绪和暴躁乖戾的性格, 常常是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
学生的学校恐惧症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 据有关方面统计, 90%的学校恐惧症是由于教师的非正常教学行为引起的。
2、 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教师不择手段的责骂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 会给学生心理造成阴影, 进而影响师生关系。
3、 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一些教师对职业的反感、 认识上的偏差和性格上的偏执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许多地方的“逃课事件” 就是实例。
应该指出, 有些教师虽然在心理健康方面没有明显问题, 但由于观念上的偏差导致对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态度有很大差别:
优生一般都是班干部, 差生很少有这种机会; 优生能经常看到老师的笑脸, 差生经常看到的是老师的冷脸; 优生能经常得到老师的鼓励, 差生则经常受到老师的训斥; 优生犯了错误常常得到老师的谅解, 差生不犯错误还经常为别人背黑锅……这种感情上的马太效应给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 许多不应有的消极影响, 在占学生总数20-30%的学习困难学生中, 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成绩不良是同教师的消极态度有关的。
显然,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来自教师错误的观念。
综上所述, 可以说明, 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
因此, 教师应该学会自我调控, 更新教育观念, 以健康、 卫生的态度进行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①《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和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合作编译,1985年版 ②《人的潜能和价值》 作者:
(美)马斯洛(Maslow A.H) 等著, 译者::
林方主编,
华夏出版社, 书号::
9787800530593
③《当代心理卫生》 , 陈学诗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2年版 ④《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贾林祥, 《上海教育科研》 1999年第6期 ⑤《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试》 主编:
郑日昌
邓丽芳,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书号:
ISBN978-7-80140-628-6 ⑥《教育心理学》 【美】
J.M.索里 C.W.特尔福德,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年版 ⑦《教师心理学》 周国涛等著, 警官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李振云
胡集小学
篇六: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健康是我们每个人都关心和向往的, 心理健康更是我们所重视的。
心理健康不仅对我们的人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心理问题也影响着我们的人生。
拥有健康心理的人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同时也能把快乐传递给别人, 用快乐去温暖和感染别人。
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特别的关注, 在学校中, 一些学生表现出的各种心理问题令人担忧, 这些表现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学生 重要 途径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
“德育即政治、 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
” 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得到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 当代的学生不仅享受到了社会文明带来的繁华美丽, 但却也在享受的同时遭受着心理健康的折磨。
一. 学生在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
逃学、 厌学情绪。
根据有关的数据表明, 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大约占了总数的 5%--10%。
这些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 学习比较吃力。
因而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 课后不学习, 从而产生了厌学、 逃学的情绪。
(二)
考试焦虑现象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
但是也导致了“应试教育”现象的加重。
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到了学习上, 几乎没有了娱乐休息的时间。因此学生一到考试时便产生了一些焦虑情绪。
(三)
孤僻、 人际交往能力差的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父母的外出打工, 隔代教育成了普遍的现象。
这也导致了越来越多学生不愿意与人交流, 部分学生存在交往障碍。
据有关数据显示, 40%左右的学生和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 甚至只顾自己玩, 不善于与伙伴沟通。这些严重的影响到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从而导致学生产生了孤僻性格、 人际交往能力差的现象。
(四)
偏执、 敌对问题。
由于父母对独生子女的过分溺爱, 通常父母对子女都是采取有求必应的方法, 从而容易导致孩子我素我行, 过度敏感偏执的性格。
敌对的特点表现在同学之间彼此不相容, 行动上不能合作。
从而产生相互排斥, 敌对的现象。
二.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不 仅 对 于 促 进学 生 的 心 理健 康 , 形 成 学 生 的 良 好心 理 素 质 有 着 直接 的 作 用 , 而 且 是 整 个 素 质 教育 的 心 理 基 础 。
(一 ) 心 理健 康 教育 是 素 质 教育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份 。
素 质 教 育 是 依 据 人 的 发 展 和 社 会 发 展 的 实 际 需 要 , 以 全 面 提 高 全 体学 生 的 基 本 素 质 为 根本 目 的 , 以 尊 重 学 生 主 体 性 和 主 动 精 神 , 注 重 开发 人 的 智 慧 潜 能 , 注 重 形 成 人 的 健 全 个 性 为 根本 特 征 的 教 育 。
实 施 素 质 教 育 就 是 全 面 发 展 教育 。
全 面 发 展 教 育 的 实 施 在 于 全 面提 高 学 生 的 综 合 素 质 。
在 全 面 发 展 教 育 中 , 心 理健 康 教 育 不 是 一 个 独立的 组 成 部 份 , 它 在 人 的 综 合 素 质 中 占 有 重 要 的 地 位 , 甚 至 可 以 说 ,心 理 素 质 如 何 , 直 接 反 映 出 一 个 人 的 综 合 素 质 水 平 。
因 此 , 心 理健 康教育 与 全 面 发 展 教 育 德 智 体几 个 方面 都 有 密 切 的 联 系 , 并 有 机 地 融 于各 育 之 中 。
(二)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 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学校正常运作, 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
当今社会犯罪年龄呈下降的趋势, 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学生的心理出现了健康问题。
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仅是学校家长的责任, 更是社会的责任。
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对学生产生的问题作出及时的疏导, 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的纠正。
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而且能够有效的降低青少年的犯罪率。
因此应该重视对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
健康的人格还有助于青少年长知识、 智慧和才干, 锻炼强健的体魄, 为将来成就事业奠定良好基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有远大的志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事业心, 富有创新精神。
能正确对待学习、 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挫折, 并在挫折中学会坚强面对任何事, 能够在不懈的奋斗中使自己取得成功。
(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 个体从儿童进入青少年阶段, 其身心发展起了重大的变化。
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打破了生理与心理之间的平衡。
因此在这个时期, 青少年有较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他们精力旺盛, 情感充沛, 但表现为做事冲动、 不理性。
往往意气用事, 不善于克制, 判断是非能力弱。
因此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这时需要老师家长采取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帮助青少年度过这个特殊阶段。
通过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处于正常健康的状态下, 从而形成正常的心理素质, 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五)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一些西方的资本主义思想正腐蚀着部分青少年的思想。
他们被一些西方资本主义、 不良信息所影响。
这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因此, 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 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
(一)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
要充分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不可以生搬硬套, 要听取学生的意见, 从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 老师家长为引导的原则。
(二) 培养学生自我暗示的方法。
当学生出现一些考生焦虑、 不良情绪时能够通过自我暗示的方法使自我的情绪得到一定的宣泄。
从而使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三)
培养挫折的承受能力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 总是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
因此, 我们不是怎样设法减少孩子可能遇到的挫折困难, 而是要帮助孩子以正确的方式和心态去对待困难和挫折。
使他有承受能力去面对困难。
(四)
培养自我调节能力。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 学生学习压力很大, 自我调节能力高的人,善于适当地给自己减压, 从而轻松而愉快地进行学习和生活。
(五)
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环境对人的心理健康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优美整洁的环境、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团结向上的心理氛围, 可以使人感到心情舒畅、 缓解压力、 扩展交往空间, 心理更健康, 生活更愉快。
综上所述, 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因此, 注重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紧迫。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而且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C 证培训资料》 ,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周瑛、 胡玉萍, 《心理学》 , 吉林出版社, 2011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C 证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论文
班级:
2010级语文教育3班
姓名:
周丽花 学号:
2010124555
篇七: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在许多情况下,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直接决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
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尤其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的性格,常常会成为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
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讲道理,恐怕每个老师都会说学生和老师应该是平等的合作关系,但在实际上,并不是全部老师都能够让学生产生这种感受的。在一项关于初中师生关系的调查中,让学生按照“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好比是——与——的关系“的句式来自由填写,结果有 34。7%的学生感受是消极的,他们许多人的答案中把师生关系比做猫与老鼠、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警察与小偷、老虎和兔子、法官与罪犯、暴君与复仇者等。这一数字使我们想到,在另一项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有近半数学生对部分老师感到害怕的比例,足以说明我们一些老师在师生关系上
存在的问题。经常听到这样一席话:“对学生不能太客气了,一开头就得把他们镇唬住,不然他们登鼻子上脸。”有的教师以能让学生害怕为荣,能把学生管老实了为能。看了这些,不仅要问:这些教师都怎么了?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在想些什么?他们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才会做出这些事来?他们的行为很难让人相信他们是心理健康的。
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应该指出,有些教师虽然在心理健康方面没有明显问题,但由于观念上的偏差导致对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态度有很大差别,有时可以差到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好学生一般都是班里的干部,差学生很少有这种机会;好学生能够经常得到老师的鼓励,差学生则经常受到老师的训斥;好学生犯了错误常常能得到老师的谅解,差学生不犯错误还经常会为别人背黑锅……这种感情上的马太效应给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许多不应有的消极影响,在占有学生总数 20%的学习困难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成绩不良是同教师消极的态度有关的。显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来自教师错误的观念。
综上所述,可以说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维护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
【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