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讲稿: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三题:内在本质、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供大家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在党的奋斗历程中,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最为典型、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延安精神形成于延安时期的革命斗争和陕甘宁边区建设的实践之中,又以其丰富、全面、系统的内容渗透在延安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鼓舞和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战士和群众战胜困难、不屈不挠地前进,为革命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改革发挥了巨大作用。可以说,延安精神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那么,延安精神的内在本质是什么?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如何体现?新时代如何弘扬延安精神?回答这些根本性问题有利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延安精神转化成行动力量,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大历史观视域中延安精神的内在本质
一种特定的精神现象是人们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而凝结形成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价值观念。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在形成过程中离不开延安时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透视其主要内容背后的内在本质,需要坚持大历史观的视野,将其放在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中,通过对其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理论指导、实践基础和文化渊源三个层面展开。
(一)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引下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延安精神的理论本质主要体现在延安精神是以延安为地标,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形态。延安精神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即毛泽东思想的指引。
马克思主义涵盖和体现在延安时期革命斗争和边区建设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斗争理论,社会形态更替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等唯物史观的代表性论述是延安精神形成的重要理论来源。延安时期,马列学院编译部和军委编译处等文化机构翻译出版了《反杜林论》《法兰西内战》《共产党宣言》等马恩列斯著作约有100余种。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理论成果的毛泽东思想也在这一时期不断发展成熟。毛泽东多次强调,全党必须正确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并深刻地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在实践中,毛泽东和党中央在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战争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根据“敌”“我”双方特点,提出了持久战思想,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形成了运动战、游击战等多种作战方式,成为抗击日军的主要力量,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经验。1945 年4 月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为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和文化上的成熟与自信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为延安精神形成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敏锐地发现了“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延安同志这样的精神”等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并及时地将延安县同志们在实际工作表现出来的作风和精神予以理论概括,提升为“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精神元素,肯定他们的精神完全是“布尔什维克精神”。之后的革命实践中,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和促进下,延安精神逐步实现了从零散到系统,从“雏形”到“定型”的转化,最终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精神家园。对此,习近平反复强调,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推进各项事业发展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
(二)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典型反映
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发生转折性变化和走向决定性胜利的历史阶段。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陕甘宁边区不但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攻,而且实现了局部执政,边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建设都出现了不断转好、欣欣向荣的局面,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曾到访过延安的爱泼斯坦谈到,“延安,使人感到未来的中国在今天出现”。与这一历史阶段的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相适应形成的延安精神必然打上鲜明的实践烙印。这突出地表现在延安精神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革命运动和在极其艰苦环境中进行的陕甘宁边区建设中,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等的精华,是以陕甘宁边区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下的军民的意识形态。进一步讲,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典型反映,并结合不同时期革命和政治形势的需要,在建设、改革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深化的党的精神谱系的重要构成。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十分重视在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扬延安精神的政治作用。他指出,从延安到新中国,靠的正是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宝贵的革命精神。推动改革开放顺利进行,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江泽民在延安考察时,对延安精神的政治意蕴进行了深刻概括。他指出,延安精神,“体现了我们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体现了我们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作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胡锦涛提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要把延安精神转化为政治力量不断提高党的建设水平,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放射出新的光芒。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从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进一步强调,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共产党人的永久教材”,弘扬延安精神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延安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的延续和发展,有着深厚的革命底色和政治底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滋养着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开拓进取中永葆正确方向。
(三)延安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发展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动革命斗争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二者不断融合共生,从而形成了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延安精神,实现了对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继承和升华。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造就了先秦子学、两汉经学、宋明理学等数个文化高峰。这些文化传统深刻地影响着中华儿女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等。这些宝贵的文化传统为延安精神的形成奠定了丰厚的文化土壤,构成了延安精神独有的文化意蕴。可以说,延安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种子在延安这片革命热土上培育和盛开的绚丽之花。
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上,“人们都可以发现一种精神由之发生并与之相适应的核心观念”。延安精神虽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土壤,但是又不是对其简单地照搬和重复,而是结合革命需要,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刻地创新和再造。“建立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文化领域的重要目标,也是奔赴延安的进步文化工作者的基本共识和努力方向。可以说,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传承、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传统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上,立足革命实践所实现的伟大文化创造。
二、在推进“四个伟大”中彰显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
在唯物史观看来,人们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虽然是始因,但是这并不影响,也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物质存在方式起作用”。延安精神的形成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进入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需要弘扬党在革命年代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集中体现在对推进“四个伟大”的促进作用中。
(一)在弘扬延安精神中进行伟大斗争
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十字路口,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是,人类同时也面临许多新的风险挑战,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挑起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保护主义等强权政治,给世界长期和平稳定带来严重威胁。同时,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积存的矛盾、风险叠加,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内外因素重合,决定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反复告诫全党,各种矛盾风险挑战源、挑战点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如果不及时有效地防范、应对和化解,就会转化为系统性的风险和挑战,“最终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危及国家安全”。综合来看,当前“伟大斗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斗争。这主要包括我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新旧动能转换引起的全要素生产率下降问题不断突显;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问题明显上升;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亟待理顺;
社会资源、权利、利益的公平分配问题备受关注。二是“逆全球化”思潮泛起中扩大开放面临的斗争。随着美国施行单边主义的政策,“逆全球化”思潮开始泛起,经济全球化出现“回头浪”。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把内部治理问题归咎于经济全球化,归咎中国快速发展,动辄采取“美国优先”等霸凌主义做法,大搞贸易保护,严重破坏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消费链,导致全球经济落入“衰退陷阱”的风险不断扩散,给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带来严峻挑战。三是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中科技竞争面临的斗争。当前,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孕育中加快发展,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科技竞争已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关键领域,高新科技渐变为美国打压中国的重要方向。四是霸权主义盛行中维护文化安全面临的斗争。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面对中国的不断发展,正以不断膨胀的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向中国进行包括文化霸权主义在内的极限施压。为了抹黑压制中国,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事务前主任基伦·斯金纳甚至将中美关系界定为“文明较量”,并称美正在制定基于“文明冲突”的对华关系框架。“文明的冲突”正成为美国对自身霸权、好战的掩饰,从而进一步加大对中国施加压力。可见,霸权主义盛行对我国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带来重大挑战。
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毫不动摇,毫不退缩,直至取得胜利。”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延安精神,不仅生动记录了中华儿女不怕斗争,顽强奋斗的光辉历程,而且深刻展示了中华民族优良的精神风貌和精神品质,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宝贵精神资源。进行伟大斗争,需要弘扬革命精神,始终以“做好自己的事情”为立足点,在克服挑战中创造机遇,在战胜困难中不断前进。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充分运用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精神财富,推进伟大斗争取得新胜利。
(二)在弘扬延安精神中建设伟大工程
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
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推进了改革开放,开创、坚持、发展、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推动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当前,党正领导人民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重中之重。
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现代化建设越深入,民族复兴梦想越接近,就越要加强党的建设。实践证明,新中国成立70 多年,改革开放40 多年来,中国成功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坚强有力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同时要看到,面对社会转型期,利益多元、思想多样、诱惑多发的情境,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复杂的执政环境和各种影响党先进性、纯洁性的复杂因素,突出表现为“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此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脱离群众的不良作风还不同程度地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等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
延安时期,无论是从政治方向、思想路线、工作作风等各方面看,党的建设都得到了全面的、切实的加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坚实基础。由此形成的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没有一项不与党的建设密切相连。新时代,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可以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可以既不放弃优良传统而又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可以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克服脱离群众的倾向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恶习,更好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可以抵御“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泛滥,扼制西方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避免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蔓延,预防和惩治腐败。总之,把延安精神扎根于党员、干部脑海之中,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等问题就会得到有效解决,党的强大的领导力和执政力就会充分彰显,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会加强和改善。
(三)在弘扬延安精神中推进伟大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彰显了中国文化的发展逻辑,表达了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实践逻辑。“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曲折历程表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完全正确的、合理的、必然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中国GDP 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得到解决,世界上最大、覆盖人口最广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建成,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家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安全有序,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进展。历史和现实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旗帜,坚定“四个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当前,要牢牢把握“两个大局”,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
“十四五”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在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可以说,延安精神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可缺少的精神养料。延安时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进而转向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理想信念。在新的历史方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延安时期努力的总体方向是一致的,都是为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础上,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准备更加充足的条件。新时代更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精准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正确认识和解决新发展阶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困难。新时代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动摇,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不断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扩大开放,但是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立足“办好自己的事”,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实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战略目标。
(四)在弘扬延安精神中实现伟大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从缘起、奋斗到实现,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历史时期。这个伟大梦想缘起于中国由盛而衰的命运转折,焕发于中国人民不甘屈辱的意志抗争,坚定于中华民族发展腾飞的历史拼搏。
用历史思维来看,鸦片战争的失败,终结了中国几千年来领先世界的历史,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也促使着先进中国人迈出了追求民族复兴的步伐。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在探索中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无论是与反动势力殊死恶战的国内战争,还是与外国侵略者顽强抗战的民族战争,都一步步推动着中国革命向民族独立和复兴的目标前进[2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征程。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巨大成就,为新时期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物质基础和理论准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聚焦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决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正在由理想逐步变成现实。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华民族将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华民族将以更加自信、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将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更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
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都证明,只有民族兴旺发达才能为文化自信奠定基础,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民族才能兴旺发达。延安精神体现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顺应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柱和文化财富[22]。延安精神中蕴含的强大的理想信念的力量、追求真理的力量、人民至上的力量和矢志奋斗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增添了全新内容,为坚定文化自信供给了丰富养分,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着不竭动力。
三、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的实践路径
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多样的、一般的和普遍的。每个事物、现象和过程总是和其他的“每个事物联系着的”。弘扬延安精神是一项战略工程、铸魂工程、民心工程,需要从研究阐释、宣传推介、教育引导,推动文艺创新,根植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延安精神的研究、教育和宣传是弘扬延安精神的基本路径
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加强对延安精神的研究,促进延安精神理论化。所谓“理论化”,就是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需要,用学术的逻辑、话语和范式加强对延安精神的深度研究和理论创新。加强对延安精神的研究应充分发挥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的推动作用,紧跟时代新要求,扎根实践新沃土,回答时代新课题,深入挖掘延安精神的历史和文化资源,推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延安精神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和话语特色”。推进延安精神的理论化要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以弘扬延安精神为宗旨,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为中心,以传承党的优良作风与改革创新相结合为重点,大力推进延安精神理论研究的广度、深度、厚度和温度。一是努力打造由党政机关、高校、科研院所、研究会等联合参与的研究平台。二是努力推进延安时期革命文化资源名录工程建设、革命档案保护等系统整理、挖掘与研究工作。三是努力推动延安精神研究时代化、学理化和品牌化,在继承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坚持唯物史观,转换研究范式、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真正使延安精神的研究上层次、上水平、上高度。
加强教育是精神观念武装头脑的重要方式。恩格斯曾明确提出,在革命中要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意识到作为“脑力劳动无产阶级”的使命在于在革命中与“体力劳动无产阶级”并肩作战[25]301。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在弘扬延安精神的系统工程中,教育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因此,教育系统必须积极担负起弘扬延安精神的庄严职责,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德、智、体、美、劳等教育内容中都要贯穿弘扬延安精神的任务和要求,共同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在大、中、小学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在国民教育系列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传统和显著优势。加强延安精神教育必须抓住和利用这一优势和主渠道,推动延安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可以通过讲解“延安故事”让学生从感性、直观的角度感受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和革命精神的强大力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可以把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融入其中,引导学生从理性思维、系统视野加深对延安精神的认知、理解与践行。把弘扬延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会极大地丰富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同时,也可以把延安精神渗透在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育人的全过程,从整体上构建加强延安精神教育的体制机制。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将时代精神与宣传方式即当时的书报发行联系在一起,认为时代精神需要借助传媒手段才能实现大众化,进而掌握人民群众。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等各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没有变,也不能变”。通过宣传思想工作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其一,应根据时代主题的转换,宣传延安精神的新内涵。只有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新特点,立足于新的实践,揭示诞生于革命时期的延安精神与时代发展的内在关联,把延安精神同时代主题相结合,丰富发展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创新弘扬延安精神的表现形式,使之能够适应时代需要、回答时代之问,解决时代课题,才能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时代的光芒。其二,应坚持“三贴近”原则,以人民为中心宣传延安精神。贴近群众,就是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扎根群众,了解群众,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宣传活动,使延安精神的宣传工作可近可信、深入人心。贴近实际,就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宣传延安精神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贴近生活,就要大力推动延安精神进基层,深入到学校、机关、企业、社区、农村和基层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激励人民群众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共同奋斗。其三,应顺应新媒体潮流,提高宣传延安精神的实效性。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传媒等一系列新型媒介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信息传送、知识传授、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这为延安精神的宣传提供了新的方式和平台。延安精神作为主流文化,通过传统媒介进行宣传不可或缺。同时要顺应新媒体、融媒体潮流,充分综合利用短视频平台和新媒体手段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延安精神宣传工作的实效性和覆盖面,和传统媒介一起扩展延安精神宣传的渠道,引导人民加深对延安精神的认知、理解和践行。
(二)以深度创新促进文艺发展是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路径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作品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风貌,随着时代的兴衰而发生变化。文艺是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对服务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有利于高扬时代精神。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推动文艺创新创作。提升原创力,促进文艺繁荣发展,是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路径。
首先,关心人民,扎根生活。“艺术是属于人民的”。文艺必须走进和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底层生活,必须深入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和爱好,必须真实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才能具有最深厚的根基和最旺盛的生命力。正所谓“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文心雕龙·物色》)大自然的微妙和老百姓的丰富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的素材。正是人民群众平凡的生活,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土壤与根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工作者通过延安采风等实地学习、实地考察、实地体悟,才能真正创作出体现延安精神真谛的珍品佳作。
其次,弘扬传统,推陈出新。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文艺界有高原无高峰的现象,以及文艺作品无法全面、生动、深刻地反映时代心声等问题,深刻指出,创新能力不足是关键。在弘扬延安精神中,继承和创新红色文艺经典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这些年来,文艺工作者在继承经典中创作了电影《周恩来回延安》,电视剧《保卫延安》《延安颂》,复排歌剧《白毛女》,中国首部红色主题秀《延安延安》等富有创意的优秀作品,既传承了经典,又富有时代气息,为弘扬延安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
再次,紧扣时代,丰富创意。新时代,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文艺工作者要紧扣时代,丰富创新,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延安时期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为文学、歌剧、绘画、音乐、影视等各方面的创作提供丰富的创意源泉。从《开国大典》《永不消逝的电波》《建国大业》《八路军》《亮剑》《潜伏》等红色题材文艺作品的成功可以看到,只要紧扣时代,丰富创意,就一定能创造出人民喜爱的文艺作品,在满足人民精神需要的过程中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三)推动延安精神根植于社会生活是弘扬延安精神的根本路径
在马克思主义来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就是说人们的精神生产及其成果根植于人们的经济社会生活中,与人们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联。促进红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延安精神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对弘扬延安精神发挥着重要作用。
红色文化产业涵盖了文化旅游业、文物和艺术品业、演艺业、影视业等多个行业领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它借助现代生产方式,通过市场运作、针对市场需求生产出高质量、高水准、规模化的红色文化产品,不仅可以创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而且可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使红色文化资源为更多的人共享。以延安精神为依托,推动红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更好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发展。其一,以延安精神为依托提升红色文化产业的品牌含量。提升红色文化产业品牌含量,就是要将有关的历史事迹、革命精神、红色基因等融入红色文化产业过程中,通过品牌效应来彰显深刻的文化内涵。延安时期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相关市场主体要善于将这些独特的元素凸显出来,打造属于延安精神独有的红色文化产业品牌。通过赋予品牌鲜明的延安精神内涵,建立起辨识度高的品牌定位,并通过创意营销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其二,以延安精神为依托增加红色文化产业的科创含量。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微电影、网络直播、三维动画等新业态,大幅度提升了文化呈现的手段、内容和传播效率,为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无限可能。以延安精神为依托,提升红色文化产业的科创含量,要紧紧抓住人们对科创类文化产品的体验化、个性化、场景化需求提升的趋势,重点抓好延安时期革命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文创产品的开发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攻关,延安精神传承服务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文化航母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培育等重点工作。其三,以延安精神为依托延伸红色文化产业的价值含量。将延安精神融入到文化旅游,文艺演艺、网络传播等多个行业中去,形成具有延安精神特点的红色文化产业链,才能创造持续增长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从根本上说,“文化是长时期内大群集体的公共人生”。所有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形态都与人们特定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并构成了人们的某种特定生活样态和存在方式。“文化之泉源不是价值,是生活的经验之流,生活经验受了环境压抑而生的突进跳跃,乃是一切文化的根柢”。可以说,一种精神、一种文化要想传播开来,弘扬起来,就必须融入到人们的社会生活当中。推动文化观念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延安精神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中,是驱动延安精神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途径。一是全力打造延安红色博物馆城。延安市应以扩建、新建延安革命纪念馆这一国家一级博物馆为契机,加快建设与之相匹配的,具有延安精神特色的专题性纪念馆,陆续开放一批重要革命旧址。在打造精品展览、弘扬延安精神的过程中,推动“陈列式展览”向“多样式教育”转变,推动“阵地式宣讲”向“体验互动式宣讲”转变,推动“封闭式的单一教育场所”为“开放式的、各馆联动互补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转变,不断提升展览的历史含量、人文含量和科技含量。二是精心设计延安红色文旅体验项目。进入新时代,延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面貌大幅改善,文化旅游环境和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应围绕“红色圣地·魅力延安”文化旅游主题,精心设计具有延安精神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体验综合项目,统筹推进《延安保卫战》《延安保育院》《舞动延安》等红色文化旅游演艺项目和《飞越延安》等大型影视互动体验项目的创新,努力打造全域式、体验式、沉浸式特色项目。三是大力提升延安红色文娱项目品位。可利用已有的红色文化广场和演艺厅,举办红色文化演出专场、举办红歌大赛、表演红色舞蹈,推出红色歌剧,利用新媒体等多种手段开展短视频大赛,并邀请游客参加,以红色影视文化、红色文艺作品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向游客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升和活化革命历史。
综上所述,延安精神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在革命斗争和陕甘宁边区建设中形成的革命思想、心理和行为方式的综合。延安精神有力地转变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特别是先进知识分子的文化立场,扭转了非理性地对待中国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所形成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错误态度,改变了盲目崇洋的文化观念,创造性地提出必须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再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汲取人类先进文明成果,由此形成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形态,正确地找到并首次确立了近代以来文化自信的立足点。延安精神作为革命文化的优秀代表和红色基因的典型形态,已经深深熔铸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精神家园,成为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中最鲜明的红色文化符号,对于推进“四个伟大”,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弘扬延安精神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不懈奋斗。为此,要从加强研究阐释、宣传推介、教育引导,推动文艺创新创作,根植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入手,统筹推进,协同发力,才能使延安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2024年讲稿: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三题:内在本质、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