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与理论体系的关系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奋力开拓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过程,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 推进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 发展和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 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科学指导和理论支撑。
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要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研究。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 理论体系; 相互关系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当今世界,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各国面临着三大战争:
一是军事战争, 二是经济战争, 三是意识形态的战争, 而意识形态的竞争, 则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思想理论与文化“软实力”。
约瑟夫· 奈提出的“软实力” 是指一国文化和价值观通过吸引力达到预期结果的那种思想影响力[1]。
他认为在影响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 有些因素是硬性或显在的, 如国家经济实力、 军事实力、 环境资源、人口规模等, 有些因素是软性或潜在的, 如政治体制、 社会意识形态、 共同价值观、 历史文化, 国民思想道德素质、 社会的凝聚力与国际影响力等。
就国家社会一般发展而言, 硬实力、 软实力都不可或缺, 但在一定意义上, 软实力具有更加积极的、 核心的地位与作用。
在《软实力的挑战》、《为何再不能单纯依赖军事力量》 等文中, 约瑟夫· 奈强调了“软实力” 对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性:
它是“一个国家构筑一种情势的能力, 借助于这种情势, 这个国家使其他国家以与其倾向和利益相一致的方式来发展本国的倾向, 界定本国的利益”[2]。“软实力”概念一经提出, 很快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同, 并逐渐成为人们评价世界各国综合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3]。
中国社会处在变革发展中, 它需要正确的合乎中国国情的价值规范, 需要有序的而不是紊乱的思想文化价值秩序, 需要大众对执政理念的认同和支持, 需要中国特色的共同思想基础。
一个国家的文化建设, 最重要的是思想理论建设, 它是国家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中的脊梁或灵魂, 可以说有什么用的思想理论基础,
就有什么样的价值文化, 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发展道路。
1956 年 4 月, 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标志着我国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开始。
尔后的十年,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的经济、 政治、 文化建设, 党的建设等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4]。
这些成就构成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来源。
然而, 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也走了不少弯路, 在经历了长期“以阶级斗争为纲” 之后,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但是怎么建设? 走什么样的道路? 这些现实的迫切问题摆在了中国人民的面前[5], 邓小平认识到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 但是准确区分毛泽东的思想与毛泽东思想, 不仅仅是一个理论命题, 更是一个思想路线命题, 在 1980 年初语重心长地指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6]。
正是由于坚定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够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当时基本国情的结合。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7] 。
显而易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鲜明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这一背景下坚定的姿态,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
有了旗帜, 走自己的道路才有方向和目标, 才可能在诸多的发展模式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党的十五大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党的十六大以来,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伟大旗帜, 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进行了整合, 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命题。
旗帜立定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便随即展开, 从党的十二大起, 我们党坚持不懈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旗帜为指南, 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到目前形成了这条道路的基本构架: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立足基本国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践证明, 走这条道路不但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 而且必将越走越宽广。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推进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实践是理论的本源, 理论发展是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
实践的发展提出新的问题, 必然要推动理论发展的不断深化[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拓展和深化, 促使着我们党不断探索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
这三大基本问题在认识上的不断深化,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一条不断延伸的主线。
围绕这个问题, 邓小平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重大思想, 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又相继进行了深入探索,
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在这个问题上进一步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的一致性。
在发展问题上,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进行了长期探索, 形成了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要实现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坚持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 和平发展等一系列新理念, 不断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理论, 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立的、 切合我国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 理论体系是一个内涵丰富、 思想深刻、 系统科学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其深厚的动因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同时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是当代中国
发展进步的旗帜, 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9]。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0 周年大会的讲话中, 他进一步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必须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理论体系的关系[10]。
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实践在一个新的层次上展开, 理论也必然要随之进入一个新起点。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 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而实践的发展同样需要理论的发展为指导。
道路的开辟和理论体系的形成, 实际上是一个一体化的过程, 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历史进程。
恩格斯曾经说:
伟大的阶级, 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 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11]。这充分说明了从历史失误中吸取经验教训的必要性。
我们今天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社会主意道路的关系, 既要重视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继承, 也需要加强对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中失误的借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离不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方面, 既然是探索, 就不能保证探索结果百分百正确, 既有成就, 也必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失误, 失误与成就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没有失误, 就没有所谓的成就。
探索中形成的正确理论需要我们在今后加以坚持, 探索中产生的错误理论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反面的借鉴。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并从正反两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充分借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规定、 价值目标和发展方向, 是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也就更加清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把握也就更加全面,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就更加坚定。
道路与理论体系的关系在哲学层面就表现为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总是要经过无数的循环, 人们的认识才能逐渐清楚。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道路与理论体系之间存在着合理的张力, 道路的实践性特点为理论体系的形成、 丰富和发展提供生动的证明, 理论体系的开放性特点为道路的开拓提供指导。
道路与理论体系的关系在哲学层面就表现为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总是要经过无数的循环, 人们的认识才能逐渐清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直接起着指导和促进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保障, 也是我们继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实基础。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和理论上产生了双重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实践上促进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同时也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巩固、 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从理论上推动。
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 同时也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作出了科学的经验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在实践中, 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 我们都还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作进一步探索, 需要作进一步的回答。
这也就意味着,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一步拓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要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 我们既要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境界, 也要不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约瑟夫· 奈:
Joserh Nye,"soft power"Foreign Policy,Fall1990;"The Translation of World power"Didogue No.4,1990. [2]秦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理论体系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6470( 2008) 01-0015-05 主题论坛 [3]葛晨虹.中国道路与理论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 G1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6470(2011)
06-0020-04 [4] 张治银.从探索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理论体系的阶段特征分析. Journal of Huaiy in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 Vo.1325, 2010 [5]陈殿林.旗帜· 道路· 理论体系——兼论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6]《邓小平文选》 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98页. [7]《邓小平文选》 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页. [8]秦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理论体系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6470( 2008) 01- 0015- 05 主题论坛 [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7. [10]胡锦涛.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 人民日报, 2008-12-19.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2卷[M ]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5: 3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文完整)】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