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度讲稿:“三向发力”推动主题教育高质量开展(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我们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在学深悟透理论、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上下功夫,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实保障。
一、在不断增进认同中学懂弄通做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学思想,就是要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必须不断增进对这一重要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将其更好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一是增进政治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政治认同是政治组织及其成员形成政治信仰、政治凝聚力和政治行动力的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集中反映了党的政治立场、政治信仰、政治追求、政治品格等。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必须在党的政治建设中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增进思想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党,领导着这么大一个国家,肩负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这个艰巨任务,全党必须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前提是统一思想,而统一思想的关键是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认同。思想认同是基于认识之上的精神升华,是理论武装头脑的结果,也是政治实践的先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其思想内涵博大精深。不断增进对这一重要思想的思想认同,就要在学习上走深走实,防止学习中的不系统不深入不彻底等问题,深刻领悟这一重要思想的精髓要义、思想魅力,更好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三是增进理论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的过程,也是推动党员干部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论认同的过程。科学理论基于对社会实践的考察、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把握、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理论自身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的过程。理论认同集中体现为人们对理论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信服与遵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出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党员干部要结合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不断增进对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论认同。
四是增进情感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理论的魅力源自对社会实践的解释力,理论的温度源自对人民群众的关注度。从“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情告白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展现出深厚的人民情怀,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高度认同。党员干部要深刻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情怀和使命担当,不断增进对这一重要思想的情感认同,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学懂弄通做实
学习的关键在于紧密联系实际。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一是学深悟透理论。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联系起来。要系统掌握“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等主要内容,对各领域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都要放在整个体系中来认识和把握,避免碎片化、片面性。要坚持好、运用好“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你脑子里装着问题了,想解决问题了,想把问题解决好了,就会去学习,就会自觉去学习。”要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去学习,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用解决问题的实效检验学习的成效。
三是深入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和纽带,解决重大理论问题的办法是从调查研究中得来的。搞好调查研究,就要深入基层一线,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去察真情、听真话、取“真经”,与群众谈心交心,多了解群众想什么,多站在群众的利益和角度去思考处理问题。要善于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对收集的数据材料进行客观辩证地思考分析,弄清事情的真相和全貌,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依据。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
三、在人民至上的实践中学懂弄通做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心任务的各个方面。新时代新征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必须把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落到实处。
坚持人民至上对党员干部而言,实质是能否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干部就要干事,就要创造业绩,否则是立不住的。创造业绩,必须解决好为谁创造业绩、创造什么样的业绩、怎样创造业绩的问题,也就是要解决好政绩观问题。”
一是牢记党的干部“永远是人民的公仆”,树立正确权力观。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巴黎公社法令明确规定,所有公职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作为公职人员,必须树立正确权力观。习近平总书记在早年的一篇专访文章中指出,“不要把个人的发展、升迁作为志在必得的东西。因为这是不可能的,没有这种公式,没有这种规律”,而是“要立志当‘公仆’,做大事”,“一个人也许一辈子成就不了什么大的事业,但最起码他是两袖清风,一身正气”。这些重要论述为广大党员干部确立了从政准则。
二是牢记“为民造福是党员干部的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搞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哗众取宠;
坚持出实招求实效,不搞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数据造假;
坚持打基础利长远,不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劳民伤财”。这为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指明了方向。一方面,好民之所好,做好造福人民的实事好事长远事。切实做好一个地方的民生事项,像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黄文秀、廖俊波等同志那样,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另一方面,恶民之所恶,人民反对和痛恨什么,我们就坚决纠正和防范什么。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严格查处、切实纠正。
三是牢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树立正确执政观。首先,必须认识到人民的事业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每一个党员干部既要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将“小我”融入造福一方的事业中,以“无我”精神勇挑重担,兢兢业业,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其次,按规律和规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按规律办事、按规矩做事,是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原则”。按规律办事、按规矩做事,最根本的就是运用好群众路线,凡重大事项都应深入群众、深入工作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坚信人民是最好的老师。在工作中当老实人,做老实事,按照党规党纪、工作规矩老老实实做事,落实中央政策、满足人民要求不打折扣,凭真才实干创造业绩,牢记“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最后,运用法治方式认识和解决问题。法治是人民至上的重要保障,党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是对人民最大的尊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为领导干部依法执政提供了基本遵循。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不仅要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更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做到在法治之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2024年度讲稿:“三向发力”推动主题教育高质量开展(全文完整)】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