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2024年高校思政工作融合信息技术交流研讨材料【优秀范文】

时间:2024-04-16 17:56:01 来源:文池范文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高校思政工作融合信息技术交流研讨材料【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4年高校思政工作融合信息技术交流研讨材料【优秀范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强调运用信息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构筑起一种有利于实现政治引领、价值引领和方向引领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环境广义上指的是围绕在人类周围的一切外部客观存在。当前,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领域深度交织,早已不再只是一种零散分布的技术、工具或平台,而是紧密嵌入人类生活场域的客观存在。在此意义上,本文所指的信息环境,即基于新兴媒介技术搭建而成的、以虚拟实践为主要实践形式的数字化生存空间。从信息环境的概念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可作如下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即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的一切信息化、数据化和智能化因素的总和。作为一种打破时空限制的缺场交往空间,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供了一个以虚拟实践引导情感、塑造认知、转变行为的育人场域,全方面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可以理解为一种叠加。所谓叠加,即不同属性、类型和层级的要素的复合。不同要素复合后产生的影响,不等同于要素各自效用的累加,而是会产生新的影响,呈现出新的特征。

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融汇了更多的科技性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是人类步入Web4.0时代的产物。在Web4.0阶段,随着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孪生技术、情境感知技术等的不断涌现和拓展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方法、载体乃至教育者本身都被赋予了更多的科技性色彩。一是教育思维的科技性。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深刻体现了用户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大数据思维等互联网思维,并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把全身沉浸思维、具体传播思维、多维感知思维、人机交融思维等智慧高阶思维进一步应用于现实。二是教育方法的科技性。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中,教育者可以通过算力、算法、深度学习、大数据等技术来分析和预测不同受教育者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为受教育者定制、推送学习资源,帮助受教育者实现随时随地的泛在学习。三是教育载体的科技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中,教育者运用VR技术、全息技术、拓展现实技术等崭新样态的智能载体进行教学,使受教育者实现全景全域全程的沉浸式学习。四是教育者的科技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中,除了人之外,智能体(具有心智状态和智能的实体)也被纳入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的范畴,有力推进了人机协同的智慧学习进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凸显出更强的互动性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的叠加意味着该环境会与人、与社会大环境、与其他类型环境、与自身内部要素发生能量的交换与传递,这势必会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内部各要素与人的互动。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中包含的众多要素会对环境中的人产生影响。人在实践过程中会不断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运行规律的认识,并将新的认识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模式、活动方式和交往形式,这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对人的引导、塑造、改变作用。另一方面,人能够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创设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这体现了人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的创建、调整、重构作用。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与社会大环境的互动。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不仅存在于与人发生直接信息交互的特定场域,还存在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中,受到各种复杂要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也会对社会大环境产生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中开展的数字实践既能够拓展人们构建社会关系的形式,也会对社会层面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产生现实性的影响。三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其他类型环境的互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同属于社会大环境的子集。在实践过程中,各个子环境之间会发生能量的交换、符号的转移等,并在这种互动中实现动态调整与自我进化。四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内部各要素的互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是一个包含了众多要素的复杂综合体。而人在其中能够对各要素进行筛选、控制和监督,尽可能发挥要素的积极价值,规避要素的消极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环境保障。

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涵映着符号的涌现性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是为了传递特定的科学知识、道德规范和价值理念服务的,自然包含了众多政治性、规范性、固定性的意义符号。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会依据社会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的要求,创设一个蕴含特定话语体系、思维范式和行动逻辑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经由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的叠加后,一方面,教育者能够借助各种前沿技术更全面、系统、高效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智慧滋养和精神砥砺,更快推进教学内容落细落实,融入具体教学情境。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是一个孤立、静止、封闭的自在系统,而是一个联系、动态、开放的不断发展进化的自觉系统,它容纳了教师、学生、内容、方法、载体等众多不同类型的要素,并始终受到外部复杂环境影响。经由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的叠加后,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内部各要素与外部环境中各复杂要素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会变得更加频繁、多样和高效,这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的变动性,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个更加开放的、蕴含多种意义符号的、不断发展进化的自觉系统。可见,教育者只有“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才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受教育者对海量意义符号造成的复杂情况的消化与理解。

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叠加的新应对

首先,应发挥评价考核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建设与优化的重要作用,为反映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的质量、效果和水平提供科学依据,不断释放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的内在价值。作为开放、动态、发展的系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中难免混入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违法违规的信息、消极负面的信息等,这会降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的质量,进而对人的政治信仰、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心理情绪等产生不良影响。对此,应发挥评价考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建设与优化的重要作用,帮助人们辨别信息,摒除信息“杂音”。在评价标准上,要制定有利于引导思想信息环境建设方向的科学标准。学校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评价导向,始终将是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作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社会价值的根本标准,始终将是否贯彻落实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职能发挥的重要标准,始终将是否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育人实效的基本标准。在评价指标上,要设定可操作可量化的考核指标。需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内部各要素进行全面、客观、细致的量化分析,以保证评价的准确度与科学性。在评价方法上,要创设既反映环境特点又符合对象实际的方法体系。

其次,应发挥高校制度机制、部门机构、工作队伍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建设与优化的核心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丰富的资源支持以及充足的人力支援。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的叠加有助于实现信息的精准投递,满足人们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但是,在用户主观选择和算法推荐技术的影响下,人们可能只会接触到他们感兴趣的或是令他们愉悦的信息,从而产生同外界信息“阻隔”的现象,落入同质化信息流织就的“信息茧房”无法自拔,还可能导致人们由深度学习滑向“碎片学习”,阻碍人的学习、记忆、想象等能力的发展。对此,应发挥高校制度机制、部门机构、工作队伍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建设与优化的核心作用。具体来说,学校应当搭建起兼具规范作用、教育意义和人性温情的制度机制,为推动学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信息提供制度保障。与此同时,学校各部门机构应当积极接轨信息化时代,开发、引进符合学生群体特点、年龄结构、心理需求以及思想动态的新技术教学平台、多媒体资源、智能数据库等等,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资源支持。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应当顺应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趋势,不断深化对前沿技术的理解、掌握与应用,与时俱进地更新育人内容、丰富育人载体、创新育人手段,提高队伍的专业化、现代化和科学化程度,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专业的人力支持。

再次,应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建设与优化的关键作用,积极主动为创设与优化体现正确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建言献策,贡献知识、智慧和经验。曾经的教育者处于信息高势位,受教育者处于信息低势位,二者在知识储备量、人文素养积淀、思维成熟度、学术研究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跨度较大的信息差。经由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的叠加后,教育者的权威被弱化,受教育者的话语权得到提升,并没有跟上受教育者适应信息环境叠加的速度,这也对教育者的信息素养、政治素养、教学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而言,他们正处在三观的“形塑-定型”期,其忍耐力、自制力和把控力都有待完善,空前丰富的信息资源在满足受教育者差异化的信息需求时,也会加剧受教育者需求的变动性、思维的跳跃性和选择的随机性,对受教育者寻找、辨别、吸收积极正面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于教育者而言,应当及时更新前沿科技相关知识,提升运用新型智能载体进行教学的能力,通过营建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实现信息的顺利传递。当然,教育者不能只关注信息传输的完成度,而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意识到每个受教育者都是具有独特经历、情感、经验和知识的生命体,做到以文化的精华浸润人,以优秀的品格引导人,在满足学生需求与期待的同时,激发学生成长发展的内生动力。于受教育者而言,应当充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环境强调自由、平等、共创、共享的优势进行有益身心的虚拟实践,在实践中收获知识、创造价值。此外,受教育者还应主动开展自我教育,培育理性平和健康的社会心态,提高辨别能力,树立正确三观,坚定理想信念,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024年高校思政工作融合信息技术交流研讨材料【优秀范文】】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