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用生命诠释为民情怀,供大家参考。
用生命诠释为民情怀
1963 年 6 月, 尤建华出生在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 生前任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六大队三级警长、“老尤查报站” 站长。
尤建华 1981年 12 月应征入伍, 1999 年从部队转业参加公安工作以来, 14 年如一日,扎根基层、 埋头苦干, 亲民爱民、 无私奉献, 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荣立一等功 1 次、 二等功 1 次、 三等功 5 次, 先后被授予“南通市公安机关爱民标兵”、“江苏省首届十大爱民警察”、“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江苏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等荣誉称号, 并荣获全国“五一” 劳动奖章。
小小查报站续写“排雷” 故事
1999 年, 已是副营职军官的尤建华脱下戎装, 转业回到家乡 。
消息传开, 许多老首长、 老同学纷纷帮他想办法, 希望把他安排到工资待遇高、工作环境好的单位。
但尤建华服从组织安排, 悄悄收起立功勋章, 到南通市公安局当了一名普通交巡警。
“你是共和国的英雄, 转业时为什么不挑个轻松的工作? ” 面对很多人的不理解, 尤建华哈哈一笑:
“在部队, 我是个排雷的工兵, 回地方后,我还要做打击犯罪分子的卫兵, 挖掉一个个危害人民的‘地雷’。”
尤建华工作的教育路治安查报站在城郊接合部, 主要任务是对进出城区的过往车辆进行监控盘查。
尤建华上任后, 不畏艰难, 从头学起, 从夯实查报站基础工作做起, 苦练查车破案基本功, 先后摸索出“一看、 二查、三问、 四追” 的工作方法, 并在支队推广。
他还创造性地在查报站周边小
商店、 摩托车修理行和过往的大客车、 出租车驾乘人员中发展治安信息员,把自己的眼睛变成“千里眼”, 准确收集各类治安信息。
2012 年 1 月 14 日,“老尤查报站”抓获的一名逃犯受到媒体强烈关注:南通人吴某在杭州余杭区搞装潢多年, 其创办的室内装潢公司在浙江也小有名气, 但其拖着工人们 40 余万元的工资迟迟不给, 结果成为刑法修正案实施以来的又一个“以身试法” 者。
接到杭州警方协查通报之后, 尤建华和同事仔细分析、 判断吴某所驾车辆行驶轨迹和身份证登记信息, 仅用1 天就将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犯罪嫌疑人吴某抓获归案。
从警 14 年来, 尤建华协破案件 453 起, 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 498 名,多次被评为全市交巡警系统“查控能手” 和“纠违能手”。
百姓冷暖记在“老尤” 心头
2012 年春节前夕, 尤建华收到万里之外的广西河池地区东兰县武篆镇中心小学六(4)
班黄梦飞小朋友的感谢信:
“尤叔叔, 很感谢你给我捐献的钱, 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报答你的。” 黄梦飞小朋友不知道, 这位“尤叔叔” 不仅是当年名震前线的排雷英雄, 更是群众投票选出来的首届“江苏省十大爱民警察” 之一。
尤建华先后在 3 个查报站工作, 作为一名常年在卡口执勤的交巡警,被熟识的人亲切地称为“老尤”。
每当遇有过路的外地司机走错方向,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讲清路线, 有时还会画一张草图指明道路; 每到夏天, 他就在查报站准备一个保温桶, 让过往的老百姓可以喝上一碗茶水解解渴。为了方便群众, 他买来打气筒, 闲下来就给老百姓充车气、 补车胎; 为了查报站附近的居民不受坑坑洼洼的泥泞道路困扰, 他自己掏钱, 帮助修建
了 2 条水泥路……据不完全统计, 尤建华为过往驾驶员和周边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600 多件, 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380 多起。
在通沙汽渡查报站工作期间, 一名外地女青年因恋爱受挫, 上船之后突然跳下船舷, 投向江里。
尤建华迅速拨开人群, 跳入冰冷的江中, 把女青年拽了 上来。
为防止女青年再次想不开, 他把女青年带到查报站, 以自己在战场上九死一生的经历劝告女青年要珍惜生命, 引导其最终放弃了 轻生念头。
“老尤为我们做的好事实在是太多了 。” 南通市崇川区三里墩村三组组长冯瑞宝谈及老尤, 难掩内心的激动。
2008 年春节过后, 南通遭遇 50年来罕见的大雪。
一天, 准备出门扫雪的冯瑞宝起了个大早, 然而, 走出家门的他, 却惊讶地发现村中主干道、 老百姓家门口的积雪全都没有了 。他看见了 不远处正在奋力铲雪的老尤, 脸上早已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雪水了。
“能够活着为人民服务, 就是最大的幸福”
自从走上交巡警岗位后, 尤建华就给自己定下三条规矩:
不向组织伸手要官, 不给组织添麻烦, 不用职权谋取私利。
一天晚上, 一名江苏东台籍的驾驶员因违章被尤建华扣了 证, 晚上拎着好酒好烟来到尤建华家。
尤建华坚决拒收礼品, 同时, 耐心细致地讲清违章的危害性和给予处罚的依据, 说得违章者心服口服。
类似这样的故事,在尤建华身上举不胜举。
尤建华的家很简单。
90 平方米的房子内, 两个装衣服的大箱子, 还是从部队带回来的。
刚回来那几年, 他一直租房住, 三天两头要搬家。
那么
艰难, 尤建华从来没向组织反映过。
尤建华的妻子 1999 年被安置在南通市第二化工厂, 由于效益不好, 人被长期“借” 给另一家化工厂当“临时工” 使用, 月收入就千把块。
有人给尤建华出主意:
“你为什么不帮老婆找个好点的工作? 你是英雄, 找政府一定管用。” 然而, 直到去世, 尤建华也没有为此找过任何人。
对家人“薄情”, 可对那些牺牲的战友的家人, 尤建华却倾注了 满腔关爱。
在南通, 与尤建华一起参军入伍的战友中, 有 19 位长眠在老山。每逢春节、 中秋等重要节日, 他都要到这些战友家中看望慰问, 在战友遗像前点支烟, 敬杯酒, 磕个头。
有的牺牲的战友的父母经济困难, 尤建华就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点来接济他们。
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南通现场会和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和平年代” 栏目播出了 采访尤建华的纪录片《在路上》 后, 参观、 采访者纷至沓来。
在得知“排雷英雄” 还只是一个副科级民警时, 往往都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但尤建华却认为:
“党和人民给了我很高的荣誉, 与长眠老山的战友相比, 我所做的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 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能够活着为人民服务, 就是最大的幸福!”
尤建华将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党的事业,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生动地诠释了 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的深刻内涵。
多年来, 先后有 3000 多位群众通过送锦旗、 写表扬信、 发邮件、 打电话等多种形式, 向各级领导机关和新闻媒体颂扬尤建华的事迹。
2010 年 6 月、 2013 年 9 月, 南通市委、市政府先后两次作出向尤建华同志学习的决定。
本栏编辑/程晓松
【用生命诠释为民情怀】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