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学习情况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4篇初三化学学习情况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初中生化学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探究影响中学生解决化学试题思维过程的因素 天津市双港中学吕 娟 通过对学生进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学习情况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初三化学学习情况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中生化学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 ——探究影响中学生解决化学试题思维过程的因素天津市双港中学 吕
娟
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学生对解决化学试题的思维过程。
一. 调查问卷设计 1.试题问卷 2.解题思路调查问卷 二. 调查结果 1.解题所需时间及其人数分布图 2.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典型行为表现及解题思路 三. 调查结果讨论 1.学生解题所需时间是表征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指标 2.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是影响学生解决化学问题能力的重要因素 3.学生审题能力与计算能力对学生解题过程的影响
初中生化学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 ——探究影响中学生解决化学试题思维过程的因素
化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
一般的心理学研究的结论并不一定适用于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特殊过程。
为了探寻测评学生解决化学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我们在已有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指导下,通过设计化学试题调查学生的解题过程,经统计分析归纳出学生解决这些试题的一般过程及主要特点,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结论。以此,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使我们的教育适应中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的思维认知水平。
一. 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查对象:我校初三 1 班与初三 2 班的 60 名学生
调查时间:一节课
试卷内容:
中学生化学解题思维过程调查问卷
姓名___________ 第一题答题时间:
起始:______完成:___________
有少量黑色粉末 A 加水后振荡不溶解,若向 A 中加入溶液 B,则黑色粉末逐渐消失,生成蓝色溶液 C,将 C 分盛在甲乙两支试管中,向甲试管中加入溶液 D,生成蓝色 E 和一种钠盐溶液,向乙试管中滴入氯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F,再滴入稀硝酸,F 不溶解。试写出 A, B, C, D, E, F 各是什么物质?
第二题答题时间起始:__
完成:_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的一种黑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
损的无色溶液(标签只有前部 H2_______)
可能是什么物质,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当把黑色粉末与无色溶液混合时,立即产生气泡。
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的黑色粉末有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炭粉等. 黑色粉末是————-,无色溶液是——————————。
1、向盛有少许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试剂瓶中的无色溶液;
2、用—————法收集一试管气体;
3、检验气体(写出操作方法)————————————————————。
(实验结论)此气体是————,原假设————(填“成立” “不成立” )
第三题答题时间:起始:_______完成:_______ 73 克盐酸与 80 克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成反应。
计算:
(1)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题思路调查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
第一题
(1)思路
、 (2) 耗费时间最长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解题困难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与上述思路有哪些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题
(1) 思路 由题意可知,这些黑色粉末哪些能产生气体,根据我们所学知识可知,只有两种,一是:铁粉与稀硫酸:二是: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因此,答案是:
黑色粉末是铁粉,无色溶液是稀硫酸。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检验方法是:点燃此气体,若此气体能够燃烧且发出轻微爆鸣声,则为氢气。那么此气体为氢气,原假设成立。
另一种答案是:黑色粉末是二氧化锰,无色溶液是双氧水。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检验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深入气体中,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那么此气体是氧气,原假设成立。
蓝色沉淀 E 加入BaSO4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F生成 可知 E 为 Cu(OH)2 由此推断F为BaSO4 可推出 C 为 CuSO4 CuSO4+2NaOH=Cu(OH)2+Na2SO4 D 为 NaOH A 为 CuO B 为 H2SO4 通读全题知题意 蓝色沉淀 E 加入BaSO4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F生成 可知 E 为 Cu(OH)2 由此推断F为BaSO4 可推出 C 为 CuSO4 CuSO4+2NaOH=Cu(OH)2+Na2SO4 D 为 NaOH A 为 CuO B 为 H2SO4
(2) 耗时最多的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解题困难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与上述思路有哪些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题 (1) 思路
(2) 耗时最多的步骤
(3) 解题困难的原因
(4) 与上述思路有哪些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调查结果 通读全题知题意 1. 列化学方程式 NaOH+HCL=HaCL+H2O 2.列比例式代入的量必须为纯量 40
36.5
58.5 80 克×10%
X
Y 40/36.5=80 克×10%/X
X=7.3 克 40/58.5=80 克×10%/Y
Y=11.7 克 3.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7.3 克/73 克×100%=10% 4. 所得溶液 NACL 溶液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NaCL 溶液的质量=80 克+73 克=153 克 11.7 克/153 克×100%=7.7%
测试前向学生说明测试的目的、方法及要求,使学生积极配合并排除了无关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当大约 90%的学生完成调查试卷的第一部分一试题问题后,发放思路问卷。做到调查问卷的公正性、可信性。
选定的被测学生 60 人,回收试卷 60 份,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1)解题所需时间及其人数分布(直方图)
第一题:
时间/分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 10-11 人数/人 2 3 5 9 12 6 2 2 1
人数/人
时间/分
解答正确的学生共 42 人,占 70%
第二题
时间/分 5-6 6-7 7-8 8-9 9-10 10-11 11-12 12-13 13-14 人数/人 1 2 3 5 8 9 4 3 1
解答正确的学生共 36 人, 占 60%
第三题 时间/分 5-6 6-7 7-8 8-9 9-10 10-11 11-12 12-13 13-14 14-15 人数/人 1 2 4 5 9 9 6 3 1 1
时间/分 解答正确的学生共 41 人, 占 68.3% (2)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典型行为表现及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答卷统计、归纳)
第一题:
序号 学生解题行为 出现次数 19 1 复分解反应生成何物是解题困难的主要原因 关键问题 Cu(OH)2与 BaSO4的确定花费时间较长 考虑金属 CuO 与酸反映才能 CuSO4有困难 审题花费较长时间 不知蓝色沉淀 Cu(OH)2 不知钡盐中不溶于稀 HNO3百色沉淀是何物质 不知黑色粉末是何物质 无困难 2 14 3 9 4 8 5 5 6 4 7 2 8 2 本题瓶颈问题:
A.
复分解反应 B.
无法根据现象判断物质 C.
审题困难
第二题:
序号 1 学生解题行为 出现次数 21 审题不清,无从下手 根本不知什么之间反应能产生气体 气体的验证不准确 收集气体的方法不准确 无困难 杂乱无章无头绪 2 10 3 5 4 4 5 1 6 3
其中,10 的解题思路与所给思路不同 此题瓶颈问题是:A 对生成气体的物质的理解不深
B 审题不清
第三题:
序号 1 学生解题行为 出现次数 15 代入纯物质的量花费时间较长 对所得溶液的理解计算耗时较长 列化学方程式出现错误 在计算中花费较长时间 运算出现错误 审题不清,无从下手 不会进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无困难 2 13 3 4 7 7 5 4 6 3 7 3 8 2
此题中有 5 人解题思路与所给思路不符,但思路正确
此题瓶颈问题:
A. 代入化学方程式的量必须为纯量的理解 B. 所得溶液的理解 三. 调查结果讨论:
(1)
学生解题所需时间是表征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指标
从学生在3道试题上所需解题时间的人数分布看都接近正态分布。这一结果非常有意义。在班级教学的情况下,学生按学习成绩高低的人数分布一般也是正态。这并非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可以看作是对同一学业成就的两种不同表征方法。
通过统计分析及问卷的座谈, 我们发现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和其所需的解题时间之间存在
着较明显的正相关,既化学成绩好的学生所需解题时间短;反之,化学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所需解题时间就长。
学生在解题时间上表现出的差异还为我们更有效地发现学生间的差异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我们知道,一般的考试或测验都是根据学生能否正确回答来区别学生的, 但是对于同样能够答对问题的学生直言,这种测验或考试是无法再做进一步区分的。然而却可以利用他们在解题时间上可能存在的差异对他们进一步区分。
可见,学生的解题时间可以作为表征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指标。而且还可能成为测评学生化学学业成就的更为细致、具体的指标。
(2)
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是影响学生解决化学问题能力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 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选择和所需时间与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密切相关。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瓶颈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未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如第一题有30.2%的学生对复分解反应模糊不清,以至做错后花费较长时间。
又如第二题有 35%的学生对哪些物质之间反应生成气体理解不清,因此不会做或花费大量时间。调查结果清楚的表明: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前提,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先决条件。
由于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能够更为直接和具体的反应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因而考察学生的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可以作为进行化学教育测量和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意义的信息源。
(3)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计算能力对学生解题过程的影响
审题是通过阅读试题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和要求,把握试题所给
出的已知条件并初步判断问题目标与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为选择或确定解题思路提供依据。调查表明,有 10%以上的学生表现为审题困难。如第一题表现出审题困难,因此在开始阅读试题到动手解题之间耗费了大量时间。还有第三题审题中,求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而所得溶液有 21%同学审题不清使得此题出现错误。
我们认为,审题能力是与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一般能力密切相关的一种综合能力。
因而学生审题能力对解题过程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除了要注意培养与审题能力有关的一般能力之外,还要在平时教学中加强审题训练,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
计算能力是指学生在通过化学计算而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当化学问题与教学运算有关时,计算能力常常成为一些学生能否解题的关键。调查结果显示,第三题 18%的学生计算花费较长时间或出现错误。提高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也是提高学生解决化学问题能力的重要方面。但问题的另一方面也需要引起注意:不能把化学测量变为数学测量, 既在设计化学计算类的试题时要注意避免过难、 过繁的数学运算。
综上所述,研究学生的解决化学试题的思维过程,我们得到重要结论,以此运用到实践工作中以促进中学生的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化学教育测量和评价》
北师大出版社
豆丁致力于构建全球领先的文档发布与销售平台,面向世界范围提供便捷、安全、专业、有效的文档营销服务。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北美、欧洲等在内的豆丁全球分站,将面向全球各地的文档拥有者和代理商提供服务,帮助他们把文档发行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豆丁正在全球各地建立便捷、安全、高效的支付与兑换渠道,为每一位用户提供优质的文档交易和账务服务。
篇二:初三化学学习情况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年级化学第 1 页
(共 7 页)
九 年 级 化 学 情 况 调 研 测 试
2021.3
化 学 试 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考试时不得使用任何型号的计算器。
2.请将第Ⅰ卷和第Ⅱ卷的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A r (H)=1
A r (C)=12 A r (O)=16 A r (S)=32
A r (Cl)=35.5
A r (Na)=23
A r (Mg)=24 A r (Al)=27 A r (K)=39 A r (Ca)=40
A r (Cu)=64
A r (Zn)=65
A r (Fe)=56 第 Ⅰ卷(选择题
共 4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序号按对应的题号填涂在答题纸上)
1.垃圾分类可以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下列图示表示某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A.
B.
C.
D.
2.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乘坐私家车上学
B.草稿纸单面使用
C.使用可降解餐具
D.夏天将空调开至 24℃以下
3.下列肥料属于复合肥的是
A.K 2 CO 3
B.NH 4 HCO 3
C.Ca(H 2 PO 4 ) 2
D.KNO 3
4.碳酸钠的俗名是
A.小苏打
B.纯碱
C.火碱
D.食盐 5.“食在常州”,下列常州特产中,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是
A.常州萝卜干
B.常州大麻糕 C.三鲜小笼包
D.银丝面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给液体加热
B.稀释浓硫酸
C.测溶液酸碱度 D.称量固体质量 7.各种稀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这是因为其溶液里都含有大量的
A.氢离子 B.氢分子 C.水分子
D.酸根离子 8.我国科学家屠呦呦潜心研究青蒿素(C 15 H 22 O 5 )多年,取得了巨大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奖,青蒿素属于 浓硫酸
九年级化学
第 2 页
(共 7 页)
A.氧化物
B.有机物
C.酸
D.盐 9.下列物质中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现象的是
A.硫酸铜溶液 B.浓硝酸
C.饱和硫酸铵溶液 D.甲醛 10.浓盐酸具有的性质是
A.吸水性 B.导热性 C.挥发性 D.脱水性 11.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下列做法中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A.用硫酸铜浸泡海带
B.用二氧化硫熏白银耳
C.用甲醛溶液浸泡鱿鱼
D.用小苏打做糕点的疏松剂 12.下列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用石灰浆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B.用氨水中和废水中的硫酸
C.在草木灰中滴入稀盐酸冒气泡 D.用稀盐酸除铁锈
13.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甲烷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14.将下列物质在烧杯中混合,能发生化学反应且混合前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不发生改变的是
A.石灰石和稀盐酸
B.锌粒和稀硫酸
C.氢氧化钾溶液和稀硫酸
D.二氧化碳和浓硫酸 15.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A.S→SO 3
B.CaCO 3 →Ca(OH) 2 C.Cu→Cu(NO 3 ) 2
D.Fe→FeCl 3
16.下列除杂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铁 B 除去稀盐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 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C 除去铜中的氧化铜 通入氧气,加热 D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 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过滤 17.根据事物的相似性可进行演绎推理,下列演绎推理与实际相符的是
①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②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
③氢氧化钠溶液中有 OH - ,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 OH - ,也能与酸反应
④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NH 4 NO 3 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类
A.只有①②④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③
D.①②③④ 18.室温时,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的 pH 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图象表示的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 5mL 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NaCl
C.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 pH 等于 7
D.滴入溶液体积为 15mL 时,再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 19.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与 OH - 共存的是
A.H +
B.NH 4 +
C.Na +
D.Cu 2+
20.自然界有一种含镁矿石,其化学组成可表示为 xMgCO 3 ・yMg(OH) 2 (x、y 为正整数)。取两份等质量的样品,一份加过量盐酸生成气体 8.8g;另一份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固体MgO10g。下列 x、y 的关系正确的是 0 2 4 6 8 12 14 10 5 10 15 20 p滴入溶液 体积/mL
九年级化学
第 3 页
(共 7 页)
A.x:y=4:1 B.x:y=1:4 C.x:y=1:1 D.x:y=2:1 第 Ⅱ卷(非选择题
共 60 分)
二、(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20 分)
21.(5 分)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常用方法。将氯化钾、氮气、氢氧化钾、硝酸、三氧化硫这五种物质进行分类,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写化学式)
22. (4 分)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并将字母序号....填写在橫线上。
A.金刚石
B.蛋白质
C.干冰
D.熟石灰
⑴ 可用于裁切玻璃的是
▲
;
⑵ 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 ⑶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
⑷ 可用于修补人体受损组织的是
▲
。
23. (4 分)请用“<”、“>”或“=”填空。
⑴ 金属活泼性:Al
▲
Cu; ⑵ 20℃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Ca(OH) 2
▲
NaOH;
⑶ pH:胃酸
▲
唾液;
⑷ 含碳量:葡糖糖(C 6 H 12 O 6 )
▲
醋酸(CH 3 COOH)
24. (7 分)看图回答问题
图 1 丝巾标签
图 2
某品牌粽子
图 3 常州博物馆
图 4 氢燃料电池客车 ⑴ 图 1 面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燃烧法可以鉴别蚕丝与涤纶,有
▲
现象的是蚕丝。
⑵ 图 2 中富含糖类的物质是
▲
,真空包装可以缓解食物变质,其原理是让食物与
▲
隔绝。
⑶ 图 3 常州市博物馆的主体建筑中包含有很多玻璃幕墙,玻璃属于
▲
材料。
⑷ 氢燃料电池把
▲
能转化为电能,氢燃料电池的优点是
▲
(填序号)
。
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 ⑤ ④ ③ ② ①
空气 ▲
▲
▲
▲
▲
九年级化学
第 4 页
(共 7 页)
a.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
b.氢能源成本低
九年级化学
第 5 页
(共 7 页)
三、(本题包括 3 小题,共 24 分)
25. (9 分)某同学在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 5 个实验,请你回答:
⑴ 产生气泡现象的实验有
▲
(填序号)
⑵ 溶液有变色现象的实验有
▲
(填序号)
⑶ 写出实验②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
。
⑷ 由实验③可知,小苏打在生活中可用于
▲
。
⑸ 若实验⑤中向 20g 氢氧化钠溶液中共滴加了 2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9.8%的稀硫酸,此时反应恰好完全进行,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
▲
▲
▲
26. (9 分)在学习铵盐与碱反应的相关知识时,钱老师做了如图 1 和图 2 两个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这部分内容十分感兴趣,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 3 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你回答以下 5 个问题:
图 1
图 2
图 3 ⑴ 由图 1、2 可知,硫酸铵与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混合研磨或加热,都能放出具有
▲
气味的
▲
(填化学式),图 2 中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
▲
色。
⑵ 图 2 中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⑶ 图 3 中无水酸铜变蓝,说明碳酸氢铵分解有
▲
产生;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分解有
▲
产生;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说明分解有氨气产生。
⑷ 请写出图 3 装置的优点
▲
。
⑸ 请为施用铵态氮肥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
。
紫色石蕊 溶液 镁条 碳酸氢钠 铁锈 氢氧化钠 溶液 ①
②
③
④
⑤
稀硫酸 熟石灰 湿润的红色 石蕊试纸
NaOH 溶液 硫酸铵 浸有酚酞试 液的棉球
碳酸氢铵 澄清 石灰水 无水 硫酸 铜
九年级化学
第 6 页
(共 7 页)
27. (6 分)右图是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含铁物质类别的关系。
⑴ A 的物质类别
▲
。
⑵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含铁化合物属于图中的
▲
(填序号)。
⑶ 某同学想用物质 B 制取物质C,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⑷ 物质 B 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是
▲
,若溶液乙的 pH>7,则乙中含有的溶质是
▲
。如果向盛有溶液甲的烧杯中滴加 NaOH 溶液至过量,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烧杯中溶液质量变化的是
▲
(填序号)。
四、(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16 分)
28. (8 分)某废酸液主要含 H 2 SO 4 和 FeSO 4 ,研究人员利用 CaCO 3 消耗部分酸,再加入廉价的电石渣(主要成分是 CaO),通过一系列操作可得到磁性铁,成本较低且有利于保护环境。工艺流程如下:
⑴ 该废酸液的 pH
▲
7(填“<”或“>”)。操作Ⅰ的名称为
▲
。
⑵ 电石渣转化为石灰乳的过程会
▲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⑶ “沉铁”过程中,溶液中的 FeSO 4 和石灰乳中的 Ca(OH) 2 发生复分解反应,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
。
⑷ 磁性铁是铁的一种氧化物,且为磁铁矿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式为
▲
。
⑸ 研究发现,“沉铁”后,溶液的 pH 对磁性铁产率的影响如下表。欲获得高的产率,最适宜的 pH 为
▲
。pH 较低时产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
溶液的 pH 6.0 6.5 7.0 7.5 8.0 9.0 产物颜色 黄褐色 黄褐色 较黑 很黑 很黑 灰黑色 产率(%)
43.9 50.6 86.2 93.0 92.3 91.6 废酸液 电石渣 石灰乳 溶液 滤渣 沉淀 磁性铁 沉铁 氯酸钠 过滤 水洗 磁选 90℃ CaCO 操作Ⅰ 物质 B
溶液甲
溶液乙
物质 C
过量 稀盐酸 NaOH 溶液 过滤 A
NaOH 溶液质量/ g 溶液质量/g 0
NaOH 溶液质量/ g 溶液质量/g 0
NaOH 溶液质量/ g 溶液质量/g 0
NaOH 溶液质量/ g 溶液质量/g 0
B
C
D
++0 铁元素的化合价 氧化物 碱 盐 物质类别 B C D A
九年级化学
第 7 页
(共 7 页)
29. (8 分)某化学小组用熟石灰配制石灰水时,发现装满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破埙. 【提出向题 1】
试剂是否变质? 【猜想】
①没有变质,成分是氢氧化钙
②全部变质,成分是碳酸钙
③部分变质,成分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进行实验 1】
步骤 操
作 现
象 结
论 1 取样品于试管中,加水, 滴入 2~3 滴酚酞试液。
▲
猜想③正确 2 向试管中继续加入过量的
▲
▲
【提出问题 2】如何测定试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进行实验 2】小丽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测定:
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测量装置 C 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即可计算出试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
。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无误,各步反应完全。
【反思与评价】
⑴ 小文同学认为小丽得到的结果有较大的误差,理由是
▲
。
⑵ 小文同学用图 E、F 所示装置(注射器活塞的摩擦力很小,忽略不计)完成测量。注射器除了贮存、加注稀盐酸外,还有的作用是
▲
。
【交流与讨论】
实验结束后将A、C、E 中废液倒入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有沉淀生成。
⑴ 同学们将废液过滤并讨论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该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
。
⑵ 经实验确认废液成分,处理后绿色排放。
稀盐酸 样品 浓硫酸 碱石灰 NaOH 溶液 样品 稀盐酸 A
B
C
D
E
F
篇三:初三化学学习情况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引起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重视, 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日益成为企业提高效率、 保证自身竞争优势的强有力的武器。
调查的目的:
发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及时提出解决对策, 为企业发展提供指导。
调查意义:
熟悉现实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运作体系和管理流程, 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提升, 并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提供帮助, 从而促进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
二、
调查对象、 时间 对象:
XX 企 业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相 关 领 导 及 部 分 员 工 ;当 地 政 府 有 关 部 门人 员 ;有 关 专 家 。
时间:
拟 在 2010 年 2 月 28 日 —2010 年 5 月 30 日 进 行 调 查 工 作 。
三、
调 查方式 个人专访-——通过事先准备采访资料, 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进行面对面交流, 并做好记录。
查阅资料——搜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历年的记录以及企业内部发行的刊物, 将有用的资料在写作中加以应用。
问卷式调查——问卷采用现场发放, 现场回收的形式,
保证调查信息的可靠性。
四 、
调 查内 容 (一)
调 查企业概况 :
加深对单位的了解, 明白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 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的基本情况,为下一步调查作铺垫。
( 二)
调 查中 小 企业人力 资 源管 理状况
要分析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短板问题,如规模小、 资金少、 稳定性差、 地域性强、 观念落后等等。
通过分析这些问题, 找到一些可行措施供我国中小企业参考。
( 三)
调 查企业人力 资 源管 理的 现状
调查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建设现状、 企业人力资源现状、 岗位管理现状、劳动用工招聘现状、 人员绩效考核现状、 企业员工培训现状、 薪酬管理现状和相关社会保障现状。
( 四 )
调 查企业人力 资 源管 理中 存在的 问 题及原 因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外环境的变化, 及时发现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漏洞, 并查找原因, 为企业未来的发展铺路。
( 五)
调 查 企业及 社会 对企业人力 资 源 管 理中 存在 问 题的 对策建议, 总 结 出 具 有针 对性 、 实 用 性的 有 效
措施。
( 六)
调 查 有关 专 家 , 取 得相 关 专 家 关 于 企业人 力 资 源管 理现状、 问 题及措施等方面的 有关资 料。
【初三化学学习情况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4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