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关于营商环境和企业创新评价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创新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促进企业创新是支持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加强营商环境建设,是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的要求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为改善营商环境推出了诸多富有成效的改革措施。**市近年来十分注重营商环境建设,2021年*月,市委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市第*届委员会上提出,未来五年要坚持“一四五九”工作思路,强调抓创新驱动引领,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工程,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本报告旨在了解**民营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整体看法和具体评价,从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角度,反映**近年来营商环境优化的实际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基于企业需求,对标先进,为相关政府部门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以评促建,不断缩小**与国内一流营商环境的差距,使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持续迸发,进一步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
一、调研对象和方法
(一)调研对象
为分析和研究企业对**营商环境优化措施的评价和诉求,本调研以**中小民营企业为调研对象。这是因为**是典型的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城市,20**年,民营经济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中小微企业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较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对外部环境没有任何干预能力,普遍面临各种营商环境问题,更容易受外部营商环境规制的影响,其切实感受更能反映城市真实状况。
(二)调研方法
调研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专家意见法。首先对营商环境评价和企业创新评价的国内外代表性研究进行回顾,筛选可借鉴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公开和内部资料,对近三年**市围绕促进企业创新出台的营商环境政策法规进行梳理,据此对上述文献中的指标体系进行调整,最终确定**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中小企业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政府部门、行业专家和企业家进行访谈和预调研,反复修改并确定问卷设计,采用问卷星制作问卷。问卷由企业基本信息、营商环境评价和企业创新评价三部分组成,其中营商环境评价和企业创新评价相关题项均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各项指标的满分均为*分,问卷最后辅以三道重要性排序题和两道开放性问题,以获取更多信息。
课题组于2021年*月**日至*月**日,通过**市工商联、企业家直通车服务中心、各县区工商联、**+*产业集群行业协会以及课题组成员的社会关系,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向**不同行业的民营企业滚动式发放和收集问卷,共发放并回收***份调查问卷,剔除填写问卷时间小于*分钟的问卷以及正反向题目存在相同作答的无效问卷**份,共计回收有效问卷***份,有效回收率为**.*%。
二、**营商环境和企业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一)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营商环境指企业从开办、运营到注销整个周期中各种外部环境的总和,是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
鉴于营商环境评价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营商环境报告问世,从国家、省、市不同层面开展营商环境的评价。国家层面,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将营商环境划分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等四个维度。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聚焦于各国私营企业从开办到破产中各阶段的便利程度,从**个指标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营商环境,包括创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电力供应、注册财产、获得信贷、保护少数股东、纳税、跨境交易、合同执行和破产处理的情况。中国贸促会贸易投资促进部、贸促会研究院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由**个一级指标及**个二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包括基础设施环境、生活服务环境、政策政务环境、社会信用环境、公平竞争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科技创新环境、人力资源环境、金融服务环境、财税服务环境、口岸服务环境以及企业设立和退出环境。
省份层面,20**年**月,全国工商联首次公开发布《20**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三万多家大中小微民营企业主要围绕要素、法治、政务、市场、创新**个维度对各省营商环境作出评价,并反映企业在实际经营中可能遇到的难题。
城市层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在20**年发出《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榜(20**)》,从“亲”“清”两个层面构建了政商关系健康指数体系,考察政府的廉洁程度、政务的公开透明程度、政府的关心程度和服务态度等。此外,也有学者对某一城市或省份进行营商环境评价研究。
然而,现有研究均以大中型城市和发达地区为研究对象,缺乏对中小城市的关注。2021年*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东部地区、省会城市确实有着较高的营商环境水平,而中西部和**地区、非省会城市营商环境仍有很大改善空间,并针对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且现有营商环境评价研究大多采用二手数据。二手数据有节省时间、降低成本的特点,但会受数据可得性制约。仅有世界银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全国工商联采用由企业直接填写问卷进行满意度评价的一手数据调查方法。
因此,本课题组参考相关文献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市工商联历年向民营企业发放的《政策惠享———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汇编》等资料,设计了包含政务环境、市场竞争环境、生产要素环境、人文生活环境、法治信用环境、科技创新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等七个一级指标及**个二级指标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全国工商联和中国贸促会的问卷调查方法,通过对**市工商联领导和**、**、**、**、高新区、**新区的若干企业进行访谈,设计问卷题项。
(二)企业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并非全新概念,最早将创新直接作为推进经济增长原因的是**。经济学家**于19**年出版《经济发展理论》,系统提出了技术创新的概念,他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机会重新组合生产要素的过程,并归结为下列五种情况:引进新产品或产出新质量的产品,使用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商品市场,获得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实行了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企业创新活动的复杂系统性决定了其绩效评价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单一视角的评价方法很难全面反映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果,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显得更为合理、更加全面。本课题借鉴前人研究,同时系统梳理了**市自20**年出台的促进企业创新的政策制度,立足中小企业的特点,将创新看做一个广义的系统,从创新效率和创新效果两个方面选取产品和工艺创新、管理创新及市场创新三类指标进行度量,涵盖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不同特点,例如制造业更多开展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批发、零售等服务业的市场创新活动更多,管理创新则可能存在于各个行业,是对其他创新活动的模式创新。具体测量题项如表*所示。
三、调查结果
(一)样本企业基本信息
从行业来看,样本企业行业覆盖全面,且一二三产业比例大致为*∶**∶**,与20**年**三次产业结构*.*∶**.*∶**.*基本一致,具有较强的行业代表性。制造业、房地产开发/建筑、批发/零售、IT/电子商务的样本企业数量最多。
从人员规模来看,样本企业覆盖了中小微企业,且不同规模的样本数量比较平均,具有较强的企业规模代表性。
从企业成立时间来看,半数以上的受访企业成立十年以上,占**.**%,其评价能够反映**营商环境的变化。
从企业科研人员占比来看,样本企业数量随科研人员比例的增高而降低,**.**%的企业科研人员比例低于*%,其中,**.**%的企业科研人员比例低于*%,反映了**中小民营企业创新投入不足,科研人员短缺,后续的调查结果进一步佐证了这一结论。
(二)企业创新评价
该部分调查关注了企业创新的三个方面,分别是自身创新绩效评价、企业对影响创新绩效的环境因素的重要性评价以及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1.企业自身创新绩效评价
调查显示,受访企业普遍认为技术创新、商标专利的保护对于企业发展很重要,表明对创新重视程度很高(*.**分),远高于企业对其自身创新绩效的评价得分,其中市场创新(*.**分)、产品和工艺创新(*.**分)、管理创新(*.**分)。创新绩效中得分最高的题项是“市场创新”维度里的“与竞争对手相比,本公司能更快地占领新市场”。得分最低的题项是“产品和工艺创新”维度里的“本公司的产品技术很难被模仿”。
调查结果表明,尽管**民营中小企业普遍认识到创新是企业成长的根本动力,但管理尚粗放,且不具备与科研单位合作的机会,依赖自身有限资源进行创新,创新风险大,创新投入小。中小民营企业主要通过工艺流程优化,降低生产运作成本,通过低成本和差异化快速占领新市场。尽管能不断推出新产品,且产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技术含量低,容易被模仿,难以建立起持久的市场竞争优势。
2.影响企业创新的环境因素重要性
受访企业认为影响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按照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市场竞争环境、政务环境、科技创新环境、生产要素环境、法治信用环境、基础设施环境、人文社会环境,平均综合得分。调查表明,**中小企业认为市场竞争环境、政务环境、科技创新环境是影响其创新绩效的主要环境因素,为**市政府集中优势资源优化营商环境主要方面提供了参考。
3.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关于企业进一步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和**.**%的受访企业认为人才不足和融资难是目前企业创新面临的最大困难,占比明显高于其他选项。
调查显示,创新人才缺乏、经营成本高和融资难是阻碍企业创新发展的“三座大山”。企业面临的主要创新挑战的平均综合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人才不足(*.**分)、经营成本高(*.**分)、融资难(*.**分)、同质化竞争激烈
(*.**分)、内部管理问题(如缺乏创新意识、激励机制和沟通机制不完善)(*.**分)。其他创新挑战还包括政府政策落地难(*.**分)、企业创新战略不清晰(*.**分)、知识产权制度不健全(*.**分)、信息闭塞(*.**分)、历史遗留的合法合规问题(*.**分)等。
(三)营商环境评价
营商环境的总体评价调查显示,有**.**%的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总体满意度高(对表示“很同意”和“同意”的人数百分比进行合计,下同),有高达**.**%的受访企业对于**营商环境持续改进具有较高的信心,有**.**%的受访企业认为**营商环境好于预期。
从得分上看,“相信营商环境会持续改进”高于“对营商环境整体感到满意”,“营商环境比预期好”得分最低,表明尽管受访企业认为**营商环境现状存在低于预期的方面,总体满意度仍然较高,而且普遍对今后**改善营商环境充满期待和信心。
对营商环境各因素的调查显示,受访企业对法制信用环境、基础设施环境评价和人文社会环境评价较高;
对科技创新环境、市场竞争环境、政务环境和生产要素环境这四类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相对较大的营商环境较不满意。
1.市场竞争环境评价
**中小民营企业认为市场竞争环境是影响企业创新的最重要的营商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能够保障企业的创新绩效,激励企业进一步增加创新投入。但调查显示**的市场竞争环境不尽如人意,其满意度得分仅为*.**,排名位列倒数第*名。
市场竞争环境方面,企业满意度较低的是政府采购(*.**分)。有企业在最后的开放性问题“**市在营商环境建设中有哪些做得好的和不好的?”的回答中提到“政府采购门槛高”和“政府拖欠工程款”。可见企业的不满主要来自招投标隐性壁垒和拖欠账款两方面。
此外,很多受访企业对行业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感到不安(*.*分),希望政府和行业协会能够更好地明确监管职能、发挥监管作用(*.**分)。
市场竞争环境中,受访企业满意度最高的是市场准入(*.**分),表明**近年来简化市场主体准入,推进企业注册便利化,民营中小企业也能依法平等进入国家负面清单以外的所有领域,没有受到由于经济制度不同而制约民营企业进入的歧视。
2.政务环境评价
参考有关文献,将政务环境进一步划分为政策环境、行政服务效率、关怀程度和廉洁程度。调查显示,**中小民营企业认为政务环境是影响企业创新的第二大营商环境。但其满意度平均得分仅为*.**分,位列**营商环境满意度排名倒数第三名。
调查显示,受访企业对政策环境最满意,对行政服务效率最不满意。对于**的政策环境,企业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政策公平性、政策稳定性、政策制定符合企业利益、政策执行力度。值得注意的是,**.**%的企业认为政府政策落地难是企业进一步创新发展位列前三名的主要挑战。在回答“您认为**市在营商环境建设中有哪些做得好的和不好的?”这一开放性问题时,有多个企业提到“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支持可以,政府办事效率待提高”,“政策出台的好,但是落实到位的不好”,进一步验证了企业期待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于**政府部门的行政服务效率,企业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行政审批简化、行政办事成本低廉、行政办事快捷。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企业认为遇到基层政府怠政懒政、推诿扯皮现象的频率较高或很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行政审批简化令人十分满意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仍旧认为行政办事不够快捷。
对于**政府部门的廉洁程度,本课题参照现有研究,从行政信息公开和官员廉洁自律两个题项衡量。其中,行政信息公开的满意度较高,官员廉洁自律的满意度较低。有近**%的企业反映遇到过政府办事人员自由裁量权滥用、把普惠性政策优惠当成熟人的“福利”、政府指定或变相指定中介服务机构以及政府人员吃拿卡要的现象。
对于**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关怀程度,企业满意度从高到低分别为政府部门主动向企业提供政策解读与明确指引、政府部门参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活动、政府解决企业所反映问题主动及时。有**%的企业遇到过向相关部门举报投诉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现象。中小民营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机会远低于大中型企业,很多中小企业不熟悉政府信息公开的渠道,没有能力获取与自身相关的政策信息,政府只有创新政商沟通渠道,及时解决中小企业的各种举报、投诉和建议,才能真正做到“雪中送炭”,体现对中小企业的关怀。
3.科技创新环境评价
科技创新环境是**中小民营企业认为影响企业创新的营商环境中重要性排第三位的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平均得分仅有*.**分,位列**营商环境满意度排名倒数第一。
调查显示,受访企业对创新人才可得性最不满意,产学研创**台、第三方创新服务和创新政策落地都有待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得益于近年来**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出台,创新政策的满意度相对较高,但通过对企业访谈发现,**科技政策的落地比较难,存在政策流于形式的问题。原因包括政策的传导机制欠缺,企业缺少足够时间准备相关申请材料;
政策门槛较高,广大中小企业不具备相关资质,甚至为了享受相关优惠政策或完成上级指标任务而造假;
政策针对性不够,**科技创新政策大多延续中央或省级政策指示,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和重点行业,缺乏解决小微企业创新痛点、难点的针对性政策。
“创新创业人才的可得性”得分最低,结合生产环境要素评价中对人才成本、完备性的不满,验证了上述“创新人才缺乏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最大困难”的调查结论。
“产学研结合”得分较低,表明中小民营企业缺少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机会,无法利用外部创新资源弥补自身创新能力的不足,归根结底在于尚未摸索出一套可行的合作激励机制。
4.生产要素环境评价
生产要素环境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类要素、资源条件的保障情况,如劳动力、用地、能源资源、机器设备、水电气暖、物流、金融等。生产要素环境位列营商环境重要性第四位,营商环境满意度第四名,其企业满意度得分为*.**分。
调查显示,受访企业对生产要素成本最不满意(*.**分),其次是生产要素完备性(*.**分),三分之一的企业感到要素成本过高,企业普遍认为人才和资金等是成本较高、较为匮乏且不易获取的生产要素。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最需要的政策支持中(见图*),前四位都是对于生产要素的支持政策,分别是税收政策、人才政策、融资政策和土地政策,再次验证了创新人才缺乏、融资难和经营成本高是阻碍企业创新发展的“三座大山”。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企业对生产要素便利性比较满意(*.*分),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互联网等完善的基础设施,企业能够较为便利地获取现有的生产要素。
5.法治和信用环境评价
法治和信用环境评价位列营商环境重要性排第五位,位列营商环境满意度排名第一位,其满意度平均得分为*.**分。企业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分),法治氛围和守法意识(*.**分),知识产权维权成本和执法效率(*.**分)。较高的企业满意度一方面反映了近年来**法治建设和信用建设的成果显著,2022年*月,在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开展的城市信用状况监测中,**市以**.**分位居全国***个地级市排名第二。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和运用不够,对法治和信用环境的参与度较低,导致评分失真。
6.人文社会环境评价
人文社会环境是**中小民营企业认为影响企业创新的营商环境中重要性排第六位的营商环境,位列**营商环境满意度排名第三位,企业满意度为*.**分。
调查显示,企业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治安(*.**分)、生态环境(*.**分)、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分)、“尊商、重商”(*.**分)和“创新、创业”(*.*分)的社会氛围以及文化设施和教育资源(*.*分)。文化建设方面虽然建有图书馆、博物馆,但普惠性措施较少,提升社会整体文化水平方法不多;
在教育资源上不平衡,小学、初中学校建设水平差距较大,高校和科研机构水平有待提高。**中小民营企业对文化和教育资源最不满意,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缺乏并且难以吸引到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原因。
7.基础设施环境评价
基础设施环境是**中小民营企业认为影响企业创新的营商环境中重要性排第七位的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平均得分为*.**分,位列**营商环境满意度排名第二位。
调查显示,企业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信息网络和智慧应用(*.*分)、交通运输(*.**分)、外贸(货物通关、检验检疫、人员出入境、跨境电商)(*.**分)和产业园区建设(*.**分)。访谈中也发现,对于发源于县域乡镇的产业集群而言,产业园区要素聚集,配套服务健全,对中小企业具有吸引力,但向新产业园区集中会带来巨额的搬迁费用和搬迁后的市场认可度问题,这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两难问题。
四、主要结论
(一)**市近年改善营商环境取得的积极成效
调查发现,八成左右受访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具体而言,法治信用环境、基础设施环境、人文生活环境的满意度得分高居前三名,表明近年来**在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智慧城市、美丽**等方面成效显著。
在政务环境方面,20**年以来,**市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三深化、三提升”活动要求,进一步提升全市政务服务质量,提出打造“办事理念最先进、办事态度最热情、办事程序最简化、办事方式最快捷、办事成本最低廉、办事成效最显著”的“六最”营商环境。企业普遍反映**在市场监管、政策制定、行政审批、信息公开、政企沟通方面均有所改善。企业反映政府政策完备,政策公平性和稳定性较好。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一网办、移动办”,推行“极简极速”审批,企业明显感到行政审批简化、行政办事成本降低。政府部门能够做到行政信息公开,完善企业家直通车机制,开始主动向企业提供政策解读与明确指引、参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活动,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亲清政商关系正在形成。
特别是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改善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创新、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积极发挥创新主体作用的政策制度,企业普遍感到政策环境更加完善。自20**年出台《**市20**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以来,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打造“六最”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举措》《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若干措施》《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市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等30余项措施方案。
(二)**民营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任重道远
调查显示,**中小民营企业的领导层重视创新,但普遍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创新战略不清晰,缺乏有利于创新的激励机制、沟通机制,难以激发现有员工的创新活力。
企业研发人员比例较低,创新投入较少。一方面依靠模仿创新,产品有一定的创新性,但技术含量较低;
另一方面依靠改进工艺流程降低成本,主要通过低价和快速迭代抢占新市场,难以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创新人才的可得性差、经营成本高、融资难和同质化竞争。从营商环境具体指标看,这些困难主要来自于科技创新环境、市场竞争环境、生产要素环境,并受到政务环境的影响。
(三)营商环境的不足与错位是企业创新发展受限的主要外因
营商环境是企业创新的外因,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创新的内因,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主观评价,会直接影响其对创新成本、收益和风险的判断,进而影响企业家创新战略的制定和创新资源的投入,最终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和创新能力的积累。应深刻认识到比营商环境及相关优化措施本身更重要的是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而政策措施是否有针对性,能否落地,能否切实解决企业创新的痛处,是影响企业对营商环境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调查显示,受访企业对营商环境满意度评价中,得分自低到高依次是科技创新环境、市场竞争环境、政务环境、生产要素环境,而在受访企业心目中,市场竞争环境、政务环境、科技创新环境和生产要素环境恰恰是影响企业创新发展重要性排名前四位的环境因素。
由此可见,营商环境在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方面存在不足和错位。如今国家和地方经济受到疫情重大冲击,资源有限性更加突出,只有着力于调研发现的这些环境瓶颈,从完善影响企业创新的主要营商环境入手,才能有效打造企业满意的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家精神的发挥和企业创新。
五、政策建议
纵观国内外创新理论和先进实践,例如美国硅谷、英国剑桥、中国的北京中关村、广东深圳和江浙一带,我们发现创新发展并不是每个孤立的个体产物的简单累加,而是由互相依存的个人、机构和企业所构成的复杂经济关系与社会网络的综合产出成果。营商环境作为创新活动的土壤,贯穿于创新活动各个节点,优化地区营商环境,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是全球化经济变革时代创新创业、政府管理、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以及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完善政务环境,提高政策针对性,确保政策落地
调查显示,在政务环境方面,**的短板不在于政策制定的数量,而在于政策制定的质量和落地的效果,政策执行力度和落地效果、行政服务效率和解决企业所反映问题的主动及时性都有待提高。
1.深入了解中小企业痛点,提高政策针对性
调查显示,**中小企业缺乏和政府的有效沟通机制,现有创新政策的普惠性和包容性有待提高。相关部门应通过调研、座谈,特别是在解决中小企业所反映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了解民营中小企业共性的利益诉求,立足**实际,针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特点和痛点,制定具有**特色的切实可行的政策制度。例如,探索建设乡镇产业园区,解决乡镇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向新产业园区集中所带来巨额搬迁费用和搬迁后的市场认可度问题;
设置专项研发基金,帮助IT、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快速成长,打开相关市场;
针对环保压力较大的行业,应研究解决企业转型升级和厂区搬迁过程中实际面临的土地、资金等历史遗留问题。
2.加大政策执行力度,聚焦问题解决的实效
政策好坏不在于数量多少,而在于实施效果。政策措施能否落地,能否切实解决企业创新的痛处,是影响企业对营商环境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智慧政府建设,完善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政策传导机制,为中小微企业留足政策学习、消化和运用的时间,真正发挥创新政策的惠企作用。相关部门应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政策的执行和落地上去,避免政策止于文件,流于形式。
3.进一步探索边界,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一方面规范政府办事人员行为,杜绝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滥用和寻租腐败等有损政府公信力的行为发生;
另一方面要向江浙、广东、山东等地区学习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的先进经验,保护和激发政府部门服务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时有效地解决企业所反映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基层政府怠政懒政、推诿扯皮导致的行政服务效率低下问题,切实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4.成立相应智库机构,推进创新型政府建设
在**市民营经济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借鉴浙江省创新型经济建设的经验,成立由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组成的创新型经济发展委员会,关注和引导创新型经济的成长。主要职能为运用科学方法深入调查研究,搜集整理创新型经济数据,建立数据库;
制订创新型经济发展战略和实施路径;
组织创新型经济专家论坛,为培育**的创新生态系统出谋划策;
制作经典案例,出版发行相关研究成果并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积极宣传推广,营造创新创业、尊商重商的人文氛围。例如,智库机构可以研究总结**打造电商之都、推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营商环境优化经验,供**市政府在各县域经济中复制推广。
(二)完善市场竞争环境,增强行业商协会和中介服务体系的能力,激发企业家精神
企业创新驱动的核心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进行生产性经营活动还是非生产性经营活动,制度环境发挥着关键作用,不同的制度环境对企业家的激励程度是不同的,营商环境较为完善的地区,其企业家生产性精神更容易得以发挥。
调研访谈发现,**企业家精神尚未全面集中涌现,主要因为企业家忙于自身生产经营,疲于应对营商环境中各种人才、资金、用地、税收难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只关注自身生存和发展而无视生态系统共生发展与繁荣的经营理念已经落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希望借助县域经济特色和产业集群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改变行业低端锁定和同质化竞争的局面。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市工商联应继续发扬在民营企业中的良好口碑,进一步完善行业商协会建设和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引导行业摆脱不正当竞争,营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行业生态。
1.借鉴先进经验,切实发挥行业商协会各项职能借鉴创新领先地区的商协会建设经验,充分认识商协会建设应稳步前进,质量重于数量,欲速则不达,应在有一定基础的行业进行创新试点建设,健全商协会各项职能,并逐渐推广到各县区各行业,以期真正发挥商协会在促进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具体包括:强化政治引领,加强商协会和企业党建工作;
强化责任担当,聚焦中小企业共性问题,提高政企沟通效率;
组织各行业民营企业家参观、学习江浙等地区商协会,树立企业家典型代表,引导优秀企业家将企业家精神进一步投入到引领行业和区域创新中去;
制定行业标准,打造区域产业品牌;
引导行业自律,遏制不正当竞争和垄断;
促进产学研合作,建立行业数据库和案例库;
推动不同规模企业联合创新,鼓励大中小企业建立基于产业链的协作体系,依托产业集群提高产业整体创新能力。
2.壮大创新中介服务体系,让企业家专注创新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培育和规范管理各类中介组织,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强化联动集成作用,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集成式、规模化、专业化的服务。
(三)完善科技创新环境,创新产学研合作,优化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调查发现,企业对创新人才可得性最不满意,认为创**台、创新服务和创新政策落地都有待提高。完善科技创新环境是一项多主体参与、多要素互动的系统工程,要克服单一组织资源与能力的有限性、产学研合作主体的目标不一致、技术创新的复杂性等问题,形成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分工与协同机制。
1.创新产学研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调查访谈过程中发现,创新人才的短缺和劳动力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在各行各业普遍存在。例如,**外贸行业近年来发展态势迅猛,传统外贸纷纷涉足跨境电商、开拓国际市场,人才短缺成为制约外贸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而**本地高校每年只能提供**人左右的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相关人才供不应求。因此,要把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成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主体,建立校企对接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企业急需人才清单和高校人才信息库,优化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扩展实习实训等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一批既懂科技又懂市场的新型创新创业人才,实现高校、企业和社会的共赢。
**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人才短缺,同时针对**的咨询、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较弱,高校的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有待提高,京津对高端人才存在虹吸效应导致人才引进困难的现状,政府应充分重视本地高校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持续性、专业性作用。政府要搭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课题基金等形式创设合作机会,引领创新合作。本地高校在服务本地经济发展、解决政府和企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努力增强教师和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水平,要进一步通过教师挂职锻炼、科研课题、企业咨询,以及学生的创业就业等途径,将知识创新成果外溢,使之转化成为源源不断的现实人力资本,从根本上解决**创新人才短缺的问题。
2.重视软科学研究,大力发展咨询行业
软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以复杂的社会、经济、技术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旨在为各种类型及各个层次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软科学不仅在支持决策上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促进科学的发展和实用化方面也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现有产学研政策主要聚焦直接作用于工业技术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领域,长期忽视了包括领导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系统科学、决策科学等软科学的重要性。
针对**民营中小企业管理模式落后、企业家精神不足、第三方服务不完善等问题,应鼓励企业不仅通过产学研创建一批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解决企业在工业技术方面的现实问题,还要扩展与高校在软科学方面的合作内容,在人才、项目、战略、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深化合作,改变目前重技术、轻经济,重微观、轻宏观的倾向。
鉴于咨询行业是发展软科学的主要力量,其所提出的咨询建议往往能超越狭隘的部门利益、行业利益或地方利益,政府应支持引导管理咨询行业,企业应加强战略、规划、政策、市场等方面的咨询活动,在咨询队伍中也应增加经济、法律、社会学、心理学、系统工程等方面的人员。
3.创新人才管理,优化人才激励机制
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工作思路,针对创新人才流动性强的特点,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人才发展平台建设,允许和鼓励部分科研人员去企业从事全职或兼职工作。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分配形式和奖励形式,鼓励科研人员以自主知识产权、科研成果为资本,参与企业投资和收益分配,真正将创新人才引进来、留得住、发展好。
(四)完善生产要素环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大税收、金融、用地支持
调查发现,企业对要素成本最不满意,资金、人才和土地是成本较高、较为匮乏且不易获取的三大生产要素。因此,应多管齐下,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保证创新的顺利开展。
1.降低税费负担,健全金融支持体系
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要转变规范政府收税、收费行为,清理行政性收费,对企业“少取多予”,切实减轻企业税收和缴费负担,让实体型企业轻装上阵。
应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设立政银企共同参与的网上运作平台,合理设定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提供灵活性、低成本的金融服务。
2.加快要素市场改革,提高要素普惠性
要研究更加灵活的土地政策、环保政策,盘活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土地,解决工业企业用地指标等阻碍企业转型升级的历史遗留问题,研究建设乡镇产业园区,完善产业园区配套服务,优化产业园区管理机制,帮助引导中小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享受更多的创新服务。
进一步清理各种要素市场准入条件中隐性壁垒,特别是要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落实20**年财政部下发《关于促进政府采购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的通知》和2021年正式实施的《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提高政府采购的普惠性。
综上所述,**市长期以来创新基础薄弱,尚处在由生产要素和投资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型进程中。面向中小民营企业开展**市营商环境调查,依据企业评价提出促进企业创新的营商环境改善措施,可以为其他发展阶段相近的城市谋求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参照。**应以打造创新生态系统为目标,加强营商环境建设,明确政府作为制度创新主体的角色,通过构建激发创新活力的机制,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壮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主体,培育行业商协会和各类中介机构等服务支持主体,将政府的创新政策转化为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行为。当各类主体互相联系,密不可分时,就会形成创新生态系统自组织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片面,跳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怪圈,缩小与发达地区创新型营商环境的差距,在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服务对接**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早日开创新时代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新局面。
【2024关于营商环境和企业创新评价调研报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