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面前敬畏5篇党纪面前敬畏 学习党纪国法心得体会 学习党纪国法心得体会 法理昭彰,有腐必惩。6月11日,周永康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一审宣判。对这一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纪面前敬畏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党纪面前敬畏
习党纪国法心得体会学习党纪国法心得体会
法理昭彰,有腐必惩。6 月 11 日,周永康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一审宣判。对这一案件的依法处理,彰显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昭示了我们党依法惩治腐败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党纪国法对全党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周永康作为党和国家原领导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巨大损失,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严重损害国家利益,严重损害法律尊严,必须依法予以严惩。综观此案,从立案、侦查、提起公诉到审理、宣判,整个过程都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依法按程序办案,贯穿着“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的基本理念。这充分说明,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国法面前没有特殊公民,无论权力大小、职务高低,没人能当“铁帽子王”,只要破坏法纪、践踏法纪,就必然会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事实再次告诉我们,任何党的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和党纪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和党纪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和党纪行使权力、履行职责,都没有超越宪法法律和党纪的特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坚定不
移地依法惩治腐败,提振了全党信心,增强了党的威信,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了强大正能量。事实证明,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广泛共识;依法严惩腐败、清除害群之马,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
依法处理这一案件再次说明,我们党敢于直面问题、纠正错误,勇于从严治党、依法治国。坚持在法治的框架下惩治腐败,使反腐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着力用法律制度约束权力,把反腐倡廉建设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党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根本方向。各级党组织要自觉用法律制度规范和约束权力,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制度笼子里运行,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要提高法律制度的执行力,让法律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确保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真正做到为民用权、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
只有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一切诱惑腐蚀保持高度警惕,才能做到不越界、不越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带头信仰法治、坚守法治,自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必须懂得有权
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的道理,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决不允许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必须牢记法纪红线不可逾越、法纪底线不可触碰,决不允许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决不允许干扰宪法法律实施、干涉依法办案。必须进一步增强坚守法纪的定力、厉行法纪的意志,坚决同破坏党纪国法实施、践踏党纪国法尊严的行为作斗争,当好党纪国法的守护者。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有全党上下齐心协力,有人民群众鼎力支持,有法律制度强力支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征程上,我们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攻坚战、持久战,管好党、治好国,不负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湖南临湘市原市长龚卫国涉嫌吸毒被立案调查、湖南邵东县原国税局干部龙运忠因涉吸毒被警方治安拘留、云南楚雄州原州长杨红卫被称为“吸毒州长”„„近年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吸毒案件被曝出。党纪国法之剑高悬,有些人仍旧熟视无睹,沦为“瘾君子”。
常言道,吸毒一口,如入虎口。毒品就像一个戕害人间、传播邪恶的“恶魔”:多少人为之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天良泯灭,甚至命丧黄泉„„
云南德宏一名 1998 年染上毒瘾的公务员坦言,“冰毒吸了睡不着觉,人也狂躁,经常和媳妇吵架,后来就离婚了。”
据了解,部分党政领导干部由于深陷吸毒泥潭,导致作风败坏、道德沦丧,污染局部政治生态,为求快钱筹集毒资,胡乱审批盖章,成为滋生腐败温床。
无怪乎有友评论道:“一些党员干部口口声声说着禁毒的大道理,背地里却带头吸毒聚众淫乱难以自拔,思想觉悟水平还不如一个普通群众,又怎能服务、领导我们?这种行为真让百姓寒心。”
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吸毒行为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干部形象,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也为禁毒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
官员吸毒的性质非常恶劣,受伤的是民心。所以,一方面应狠抓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管,引导党员干部多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和为人民谋福祉上,自觉远离毒品;另一方面要严抓监管问责,对吸毒者加大处罚力度,让党员领导干部不敢越雷池一步,严守“规矩”高压线。(记者马意翀 王研)
篇二:党纪面前敬畏
规党纪面前知敬畏明底线守规矩学习心得体会 在党规党纪面前知敬畏明底线守规矩学习心得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守规矩”,在部署教育实践活动时,他强调“定了规矩就要照着办”,在湖南考察工作时,他要求“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在“零容忍”、“无上限”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下,对于一个政党,对一个干部来说,须持有“铁态度”,才能让“规矩”严起来,实起来。
“守规矩”当敬畏规矩。人们常说“不忘初心”,而干部的“初心”就是要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干部腐败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命中注定的,更多的是从一些缺乏敬畏之心等细节开始,不学不知党规党纪,甚至漠视“规矩”,直至底线失守,不讲廉耻,最后忘记自己是党的干部,最终滑入违纪违法的深渊。
“守规矩”当言行规矩。当前,在硬约束的规矩面前,党员干部作风变了,规矩意识强了,但仍有一些干部自行其是、阳奉阴
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说到底,还是视规矩、制度为稻草人、纸老虎。只有管住嘴、管住手、管住脑、管住人,让干部在规矩面前,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样才能坚守底线、抵御诱惑、不触红线,增强防腐拒变的“免疫力”。
“守规矩”当用权规矩。干部掌握一定的权力,用权不讲规矩,能力越强,职位越高,集权越多,危害越大;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当下,立规矩更要用权规矩,用“铁态度”严守“规矩”, 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党的纪律和各项规章转化为日常行为的重要规范,不断增强行为自觉。需要注意的是,党纪国法不能超越,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应遵守,这样才是党组织信任、人民群众信赖的合格干部。
【在党规党纪面前知敬畏明底线守规矩学习心得体会 2】
讲党性、守规矩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党员干部要自觉遵守各项规矩,成为守规矩的表率,笔者以为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懂得规矩内容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从一定意义上讲,制度就是规矩。规矩既包括党纪国法、规章制度,也包括道德规范、礼仪标准。党员干部要守规矩,就必须先学习规矩、了解规矩。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让大家都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按规矩办事,就是要自觉遵守办事的规程和行为的准则,要熟悉和掌握法律法规、制度规章、纪律要求和程序规定,也要明白礼仪规范、道德要求、个人修养等人的基本素养要求。其基本前提是这些规矩是科学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更为重要的,党员干部对这些规矩要认真学习,了然在胸,否则就不可能用规矩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二、培育规矩意识
卢梭曾说:规章只不过是穹窿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窿顶上不可动摇的拱心石。显然,卢梭认为法治精神是法律的核心。这一观点恐怕没有多少异议。现代社会是一个注重法律注重规则的社会,规矩意识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一个社会在有了基本的规矩体系后,要成为社会成员的共同认识,才能使社会成员产生对规矩的认可和遵守规矩的自觉自愿,最后才能使规矩成为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一个社会假如没有规矩意识,规矩就会成为高阁之物,成为一纸空文,而社会也会变得无序而可怕;当社会成员没有规矩意识时,规矩对其就是束缚,就是限制,就是自由的对立面。故而,把规矩的强制性内化为社会成员共同的心理追求而主动遵守,就在于通过培养社会成员的规矩意识,使规矩内化于心,成为人们的素质和基本习惯,甚至是内在需求。
对党员干部而言,规矩意识就是底线思维,就是对规矩的敬畏之心。如果缺乏规矩
意识,即使懂得再多的规矩内容,对规矩的遵守也是被动的、暂时的、不彻底的,因为规矩没有内化于心,没有成为党员干部为人处事的行为习惯。当前社会上规矩意识淡薄、漠视规矩、践踏规矩的情况不容忽视。一些领导干部往往不把规矩当回事,存在信口定规矩、随变改规矩、动辄废规矩的现象;有些人为了个人利益,存在领导是规矩、规矩对人不对己的倾向;有些人借口为了谋求发展,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打擦边球,走偏门小道,翻越围墙;还有的人,不仅自己漠视规矩,还批评守规矩之人迂腐木讷,不会想办法,不会办事。因此,我们要把培育规矩意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文化建设中,在社会中形成守规矩的氛围。
三、自觉执行规矩
规矩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被遵守被执行,守规矩是一种责任。党员干部守规矩贵在自觉,难在自律。笔者以为,党员干部严格执行规矩要以“三严三实”来要求自己,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具体要做到三个方面。
一是头脑清醒。坚定理性信念,坚守党的政治方向,这是党员干部守规矩的核心。党员干部要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要珍惜个人的政治生命,形成内在的定力,能自觉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善于准确敏锐地判断是非,态度坚决地与各种违反政治纪律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作斗争,维护党的形象。
二是胸有大局。党员干部要有战略思维的能力,能把自己的工作和大局工作联系起来,以点及面,顾全大局,在全局、长远工作的视野下思考和解决局部、当前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认清方向、找准位置,才能勇于担当、敢于负责,才能动真碰硬、攻坚克难,才能经得住考验、干得出实绩。
三是修身养德。刘少奇把“慎独”作为党性修养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加以提倡,要求党员干部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可能的时候能“慎独”,不做任何坏事。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而言,往往手中掌握一定的权力,如何做到台上台下
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有人无人一个样,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讲程序守纪律,显得尤为重要。党员干部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去干事,更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干净干事,特别要注重“日三省吾身”,避免“温水效应”,时刻注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做人与为政、修身与立德相统一,以毛泽东同志所言的做“五种人”来要求自己,抵制各种诱惑,增强防腐拒变的“免疫力”。
四、严格用好规矩
党员干部不仅自己做守规矩的表率,更要用好规矩,用规矩来管人管事。既要管好自己,也要管好部下;既要做好工作,也要带好队伍。各种制度规矩制定了,就要立说立行、严格执行,不能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现在一些规矩遵守与否无所谓,主要原因是一些干部当“老好人”,不愿得罪人,你好我好大家好,不讲原则讲人情,不讲党性讲关系,甚至批评也变成了变相的表扬,规矩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没有体现在具体工作中。
整个社会要形成一种好的氛围,守规矩的人能够享受规矩社会带来的便利,而不守规矩的人要付出代价。
此外,还要解决人们对守规矩的两种错误思想认识。
一是守规矩就是不作为。有人认为,党员干部身上的任务已经很繁重,而且“压力山大”,许多工作要是能突破规矩去办,会好办的多。但现在强调讲规矩,要求按照原则和程序来办事,事情就没有那么好解决,办事的人不仅得不到个人的利益,一不小心还要承担责任。于是,有人就认为既然要守规矩,就原原本本按照条文来办,因此对自己应该想办法解决的问题不认真对待,敷衍塞责,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没有压力没有活力,使许多问题久拖不决。诚然,规矩的界限不应在工作中因为有这样那样的原因而被突破,但在规矩的框框内,如何有效地整合资源,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是我们党员干部应该要去作为的,守规矩并不是墨守成规、安于现状,也不是不思进取、甘于平庸。
二是守规矩就是不改革。也有人认为,守规矩和推进改革两者是矛盾的,既然要守规矩,那么改革就不应该进行,那怎么理解我们已经完成的改革和正在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呢我们都知道,改革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规矩,是坚守还是毫不犹豫地打破,应当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两分法。那些在实践中形成并经过历史检验、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规矩,显然是要坚守并发扬的;而对那些不能适应甚至阻碍社会发展的规矩,当然是要去破除的,并要加大改革的力量。
在党规党纪面前知敬畏明底线守规矩心得体会 守规矩和敢担当成了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在大多数党员干部看来,守规矩和敢担当都是理所当然的,都是必须肩负的责任。但也有个别党员干部并不这样看,在他们那里,守规矩和敢担当成了非此即彼、不能兼顾的
对立关系。有的人觉得守规矩束缚了手脚,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突出表现为为官不为;有的人则以敢担当为由不守规矩,经常打“擦边球”甚至越轨、越界。这种将守规矩与敢担当对立起来的思想认识和做法,既影响党员干部的作风和精神状态,又不利于工作开展和事业发展。为此,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创新图变的血性和激情,以不服输的劲头把工作干得最好。既不能坏规矩又要敢担当,奋发有为地干事、把发展搞好,干干净净地干事、把党风搞好。”
中国有句古话: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就是说,任何社会、任何组织如果没有规矩,就形成不了正常秩序。规矩是什么就党和国家而言,规矩就是纪律和法律;就单位而言,规矩就是规章制度。对党员干部来说,守规矩就是按照党纪国法工作,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只有守好规矩,使党纪国法和规章制度得到切实实行,才能保证正确干事,不做错事;保证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更好地贯彻落实,各项工作正常有序推进;保证党和人民
利益不受侵犯,各项事业正常发展。
何谓敢担当敢担当,就是敢于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工作有胆识、有魄力,面对困难,敢闯敢试;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党员干部之所以要敢担当,是因为我们的事业发展面临着许多风险和挑战,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对河北来讲,我们既面临全国“三期叠加”的普遍矛盾,又面临结构性矛盾突出、大气污染严重的特殊问题,适应新常态压力更大、任务更重。如果没有敢担当的胆识和魄力,没有敢担当的勇气和行动,我们的坡就难以爬上去,坎就难以迈过去。只有敢于迎难而上,破解各种难题,全面小康才能顺利实现,河北绿色崛起才能成真;个人也才能有所作为,有更大收获。
守规矩和敢担当并不矛盾。首先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履职尽责,为了人民幸福,为了事业发展。其次,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守规矩前提下的敢担当,才是真正的担当,担当的结果才会利国利民;而只有敢担当,才会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体现规矩的价值。实践也证明,干部出问题,都是
出在不讲规矩、不讲章法上,而不是出在敢于担当、勇于做事上。焦裕禄、孔繁森这样的先进人物,哪一个不是既守规矩又敢担当的典范把守规矩作为不干事的理由,该作为不作为;把敢担当当作不守规矩的依据,肆意妄为,都是错误的,不可取的。
怎样才能做到既守规矩又敢担当首先是增强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是党员干部自觉做到既守规矩又敢担当的思想源泉。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党员干部就会自觉守规矩,不做损害人民利益的事,就会自愿为人民的幸福敢担当、敢负责。其次是强化制度激励约束。对不守规矩的人严加惩戒,使任何人都不敢触及规矩的“高压线”;对既守规矩又敢担当的党员干部,要褒奖重用,始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再次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要通过舆论宣传,澄清一些人的错误认识,使守规矩、敢担当的党员干部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褒扬,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努力营造鼓励党员干部既守规矩又敢担当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党规党纪面前知敬畏明底线守规矩心得体会 2】
组织部长的:按照学习研讨安排,结合自身实际和近期学习情况,围绕“能否在党规党纪面前知敬畏守规矩”这一研讨专题,做以下检讨,与大家共同研讨。
一、学习体会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严以律己既是一项特殊的党性要求,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也是一项基本的行为准则,是领导干部从政的根本和需要坚守的原则底线。
第一,我认为,严以律己是党员干部的“座右铭”。我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十分注重纪律建设,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铁律都是党带领全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致胜法宝。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十分注意修养严以律己的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为全党做出了表率。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毛主席与全国人民同甘苦共患难,自己和家人都不搞特殊化。面对许多亲戚故友找关系要工作的情况,毛主席提出: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的“四不
主义”。建国初期,周总理搬进了年久陈旧的中南海西花厅,身边工作人员多次提出修缮,他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刘少奇同志一贯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每次外出视察、调研都向工作人员重申自己规定的“四不准”。老一辈革命家是我们的榜样,每名党员干部都应该把严以律己作为座右铭,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践行。
第二,我认为,严以律己是党员干部的“生命线”。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在群众心目中的分量,不是取决于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而是取决于道德的力量、人格的力量。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期间,不仅自己不搞特殊,而且对于过去县领导心安理得享受着的特殊待遇,他硬是带头给取消了。他以重病之躯,夙夜匪懈地为兰考人民奔...
篇三:党纪面前敬畏
规党纪面前知敬畏明底线守规矩心得体会守规矩和敢担当成了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在大多数党员干部看来,守规矩和敢担当都是理所当然的,都是必须肩负的责任。但也有个别党员干部并不这样看,在他们那里,守规矩和敢担当成了非此即彼、不能兼顾的对立关系。有的人觉得守规矩束缚了手脚,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突出表现为为官不为;有的人则以敢担当为由不守规矩,经常打“擦边球”甚至越轨、越界。这种将守规矩与敢担当对立起来的思想认识和做法,既影响党员干部的作风和精神状态,又不利于工作开展和事业发展。为此,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创新图变的血性和激情,以不服输的劲头把工作干得最好。既不能坏规矩又要敢担当,奋发有为地干事、把发展搞好,干干净净地干事、把党风搞好。”
中国有句古话: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就是说,任何社会、任何组织如果没有规矩,
就形成不了正常秩序。规矩是什么?就党和国家而言,规矩就是纪律和法律;就单位而言,规矩就是规章制度。对党员干部来说,守规矩就是按照党纪国法工作,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只有守好规矩,使党纪国法和规章制度得到切实实行,才能保证正确干事,不做错事;保证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更好地贯彻落实,各项工作正常有序推进;保证党和人民利益不受侵犯,各项事业正常发展。
何谓敢担当?敢担当,就是敢于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工作有胆识、有魄力,面对困难,敢闯敢试;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党员干部之所以要敢担当,是因为我们的事业发展面临着许多风险和挑战,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对河北来讲,我们既面临全国“三期叠加”的普遍矛盾,又面临结构性矛盾突出、大气污染严重的特殊问题,适应新常态压力更大、任务更重。如果没有敢担当的胆识和魄力,没有敢担当的勇气和行动,我们的坡就难以爬上去,坎就难以迈过去。只有敢于迎难而上,破解各种难题,全
面小康才能顺利实现,河北绿色崛起才能成真;个人也才能有所作为,有更大收获。
守规矩和敢担当并不矛盾。首先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履职尽责,为了人民幸福,为了事业发展。其次,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守规矩前提下的敢担当,才是真正的担当,担当的结果才会利国利民;而只有敢担当,才会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体现规矩的价值。实践也证明,干部出问题,都是出在不讲规矩、不讲章法上,而不是出在敢于担当、勇于做事上。焦裕禄、孔繁森这样的先进人物,哪一个不是既守规矩又敢担当的典范?把守规矩作为不干事的理由,该作为不作为;把敢担当当作不守规矩的依据,肆意妄为,都是错误的,不可取的。
怎样才能做到既守规矩又敢担当?首先是增强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是党员干部自觉做到既守规矩又敢担当的思想源泉。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党员干部就会自觉守规矩,不做损害人民利益的事,就会自愿为人民的幸福敢担当、敢负责。其次是强化制度激励约束。
对不守规矩的人严加惩戒,使任何人都不敢触及规矩的“高压线”;对既守规矩又敢担当的党员干部,要褒奖重用,始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再次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要通过舆论宣传,澄清一些人的错误认识,使守规矩、敢担当的党员干部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褒扬,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努力营造鼓励党员干部既守规矩又敢担当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党规党纪面前知敬畏明底线守规矩心得体会 2】
组织部长的:按照学习研讨安排,结合自身实际和近期学习情况,围绕“能否在党规党纪面前知敬畏守规矩”这一研讨专题,做以下检讨,与大家共同研讨。
一、学习体会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严以律己既是一项特殊的党性要求,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也是一项基本的行为准则,是领导干部从政的根本和需要坚守的原则底线。
第一,我认为,严以律己是党员干部的“座右铭”。我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十分注
重纪律建设,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铁律都是党带领全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致胜法宝。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十分注意修养严以律己的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为全党做出了表率。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毛主席与全国人民同甘苦共患难,自己和家人都不搞特殊化。面对许多亲戚故友找关系要工作的情况,毛主席提出: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的“四不主义”。建国初期,周总理搬进了年久陈旧的中南海西花厅,身边工作人员多次提出修缮,他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刘少奇同志一贯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每次外出视察、调研都向工作人员重申自己规定的“四不准”。老一辈革命家是我们的榜样,每名党员干部都应该把严以律己作为座右铭,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践行。
第二,我认为,严以律己是党员干部的“生命线”。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在群众心目中的分量,不是取决于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而是取决于道德的力量、人格
的力量。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期间,不仅自己不搞特殊,而且对于过去县领导心安理得享受着的特殊待遇,他硬是带头给取消了。他以重病之躯,夙夜匪懈地为兰考人民奔波、操劳,始终与群众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另一位县委书记的榜样谷文昌,在担任领导干部 30 年间,始终把党纪国法、公义廉耻作为心中的一把戒尺,坚持“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被群众称为“时刻想着群众,忘记自己的人”。焦裕禄、谷文昌是当代党员干部学习的典范,他们从严律己、不搞特殊、不计得失、廉洁奉公、甘于奉献的高尚品质,是一名党员干部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第三,我认为,严以律己是党员干部的“航向标”。从严律己是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础和根本。在 2013 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了好干部“二十字”标准。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总书记强调,“从严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我们共产党人最讲认真,
讲认真就是要严字当头。”习总书记的论述,既对如何成为一名好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又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奋斗标杆和努力方向。“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要想成为一名党性坚定、政治合格的党员干部,就应该把从严律己作为检验党性觉悟的“航向标”,在顺境、逆境、诱惑、矛盾中注重自我反省,不断扫除自己思想灵魂深处的污垢尘埃,把准人生的航向,修正人生轨迹。
第四,我认为,严以律己是党员干部的·”。党员领导干部常怀律己之心,是永葆政治本色的关键“法宝”。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对共产党员来讲,“谨慎总是好一些”。这个“慎”字,体现了我们党严以律己的自觉。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这把“戒尺”,就是党纪国法和各种规范的尺度。把稳了这把戒尺,才会心有所畏、举有所虑、行有所止,才能固守精神高地,自觉守住底线,不触“红线”、不越“雷池”。“骥走崖边须勒缰,人至官位要缚心”。只有心中持戒,
常思“严”之益、常念“纵”之害,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火墙”,才能增强抵御各种“病毒”的防御力。反观以周永康、苏荣等为代表的一批步入歧途的党员干部,他们把严以律己当成了耳边风,视规矩为儿戏,心无敬畏,行无底线,任性用权,最终滑落犯罪深渊。他们的堕落轨迹警示我们,党员干部应时刻严以律己,管好自己、管住自己。
二、自身存在的律己不严问题及原因
对照“严以律己”标准、“七个有之”、“五个必须”和正反典型案例反躬自省,当前,自身对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能自觉遵守,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政治和党性锻炼不够,深入基层联系服务群众不到位等一些问题,在我身上也或多或少有所体现。从分管的组织工作角度看,还有一些工作没有做实、做深、做细。例如,安排部署的工作,更多时候要求的是高标准、高质量,导致工作中没有完全贯彻节俭办事的要求,与省市委作风建设规定还有差距;个别工作,还没有完全达到省市委标准,例如,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到位。
剖析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主观改造不够深入。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受党培养教育多年,对于加强主观世界改造,坚定理想信念,态度上是自觉的,认识上是一贯的,立场也是坚定的。但实事求是地说,对于理论学习和业务工作兼顾得还不够好,有时忙起业务和事务工作来,对自己要求有所放松,也有把理论学习暂时放一放的现象,忽视了持续强化主观世界改造的重要性。
二是进取精神有所退化。参加工作几十年来,能够兢兢业业、勤勉工作,但从前几年看,随着担任领导干部时间的延长和工作经验阅历的积累,有时工作图省事,沿用老方法解决问题,没有对其背景、细节和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没有用创新性的思维把工作做得更实、更深、更细,忽视了工作的创造性。
三是群众意识有所淡化。自己是从基层干部一步步成长到组织部长的岗位,可以说对基层群众、对基层工作,始终深怀特殊感情。但随着职务的升迁,特别是走到县处级
岗位以后,下基层调研、深入服务群众的次数逐渐少了,直接面对了解情况和指导实践工作的时间少了。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组织部门是管党治党的核心部门,作为一名组织部长,在“严以律己”上,我将率先垂范,争做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表率,并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循规守矩,做到党性坚定。守纪律,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的党性要求。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培养多年的干部,我将时刻加强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无论工作有多忙,每周都抽出一定的时间,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让自己的思想意识,始终放在严守党规、党纪上,放在遵守法律、法规上,做到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纪律,行动上讲原则。特别是在贯彻“五个必须”要求,避免“七个有之”现象上,我将自觉向班子成员学习,把对党忠诚铸入思想、融入灵魂,把“精益求精、臻于至善”作为工作态度和工作标杆,努力展现组工干部的政治定力和价值追求。
二是反躬自省,做到行为正派。“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自省,是党员干部勇于修正自身不足的重要指引。作为“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管人才的人才”,我将以焦裕禄、杨善洲、于海河、王彦生、李林森等先进典型为标杆,在工作中,学习他们落实党的要求的坚定信念,运用他们服务人民群众的方式方法;在生活中,学习他们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作风,对照他们的一言一行找差距、明方向、定措施。我将以周永康、徐才厚、刘铁男、王敏等反面典型为镜鉴,深刻剖析自己,知敬畏、明底线、受警醒。通过经常地反躬自省来不断地检身正己,时刻提醒自己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干事不谋一己之私,使公道正派的理念贯彻落实到组织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市委选干部、配班子、聚人才当好参谋助手。
三是慎独慎微,做到廉洁从政。慎独慎微是党性修养的一种重要方法,是衡量一个党员道德水准和思想品质的试金石。我将把慎独慎微作为个人思想修养和行为规范的
理性界碑,始终坚持人前人后一个样,有无监督一个样,在细微之处时刻保持警醒,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做到时时警醒自己、处处检点自己、事事约束自己。在工作中,正确对待亲情、友情,以《廉政准则》要求自己,凡事按规矩办事,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当好全市党员干部的组织部长;在生活中,自觉净化自己的“生活圈”、“朋友圈”,以忠诚于党、服务于民作为结交朋友、奉献社会的标准,努力做一名清正廉洁的组工干部。
四是心存敬畏,做到忠诚勤勉。党员干部只有对法纪、组织、群众心存敬畏,才能做到做人不妄为、在位不懈怠、做事不松弛。身为组织部长,我将在自我要求上再严一点、工作标准上再高一层、服务效率上再快一步,主动作为,将组织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思考谋划,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优质高效的工作标准,扎实做好干部、党建、人才工作,推动全市组织工作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民生。
篇四:党纪面前敬畏
法纪严守底线心得两篇篇一 “讲规矩、有纪律,做知敬畏、守底线的党员”学习体会经济与管理学院黄婷婷
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常存对法纪、组织、群众的敬畏之心,才会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正确的人生航向,守住为官从政的“底线”。作为一名党员应该牢固树立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做到守纪律、讲规矩、明底线、知敬畏。
干净是立身之本。干净是操守底线,必须作为人生信条终生坚守。核心要义是心存敬畏、手握戒尺、严格自律,守住做人、做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只有守住干净这条底线,才能干好事、干成事。守不住干净这条底线,就会背离从政为官的正道,个人就会栽跟头,组织的形象就会受损害,其他一切也无从谈起。我们每一位党员既要一心干事,更要一身干净,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自觉做到敬畏人民、敬畏法纪、敬畏组织、敬畏权力,始终坚守个人干净的底线,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
一是思想上清醒。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思想修养,提升道德境界,常怀尚德之心,常修为政之德,重品行、讲操守,追求高尚情操,自觉做到思想纯正、品行端正,在各种诱惑面前把握住自己,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
二是经济上清白。严格按照法定职责、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公开透明地履行职责。正确看待利与义的关系,算清腐败“七笔账”,敬畏法纪“红线”,守住人生“底线”,当好廉洁表率,踏踏实实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三是生活上清新。不参加高消费娱乐活动,不出入私人会所,从严管好自己、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虚心接受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监督。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坚持高尚正派、恬淡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慎言、慎行、慎权、慎独、慎微、慎友,坚持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
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心得体会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条例》就是管党治党的尺子和党员的行为底线。严守纪律底线,关键在严,惩防并举。
心存敬畏,慎独慎微。古语有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一个人心存敬畏,就能按纪律和准则行事,就会坚持慎微慎独,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守纪律底线,首先要敬畏纪律,深刻认识“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的道理,深刻认识纪律对党员个人、对党的建设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纪律既是约束又是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严明纪律观念,敬畏法纪,慎独慎微,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挡得
住诱惑,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把握好自己,认真做好每件小事、管好每个小节。
深学细照,明纪守规。心存敬畏是前提,认真遵守是关键。《条例》细化党章的相关要求,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体现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最新成果。《条例》内容丰富,也有很多大家关注的问题,要全面深化学习,着力在研读原文上下功夫,原原本本地学、逐章逐条地学、联系实际地学,把握《条例》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对照现实中的正反例子,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中,增强执行党纪党规的自觉性和准确性,增强维护党纪党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以眼里不揉沙子的认真劲儿,时刻绷紧纪律之弦,切实以《条例》为戒尺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行,认真检视,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不越雷池一步、不出底线分毫。
执纪问责,严格执行。纪律不彰,必然失去防线;规矩不严,必然警示无力。强化执纪问责是严守纪律底线的保证。《条例》中明确强调,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注重抓早抓小,对违反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必须严肃、公正执行纪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依规治党,扎紧制度笼子,使管党治党开始走向紧硬实,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信任,厚植了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各级党委要按照要求,切实担当和落实好全面从
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各级纪委要找准职能定位,强化监督执纪,加大问责力度,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杜绝“双面人”现象,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形成强大威慑力,严肃查处和曝光典型案例,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党员领导干部,实践“四种形态”,关口前移。
篇二 自我约束是坚持公正用权,坚守清正廉洁的一剂良药,我们要常服长效,常用长新。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如何做到明是非、辨真伪,扬正气、祛邪气,避免坠入腐化堕落泥淖。我觉得要从思想、作风、工作上筑牢三道防线,确保机体健康,事业长久。
一、在思想上构筑起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要从思想意识抓起。程远新一案就说明,腐败行为的发生,首先是思想道德防线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怎样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呢?一要重党性加强修养。通过阅读,对案中人的行为剖析,我认为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重点应放在教育上,要引导党员干部力求做到“五注重五体现”:要注重理想信念。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政观,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严要求,自律上常加压,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体现在倾心奉献务实为民上;要注重道德修养。党员干部言谈举止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常提醒自己不能混同于普通群众,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体现
在清白做人,干事干净上;要注重干事创业。保持强烈的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珍惜岗位,珍爱生活,珍视自己,体现在正确对待荣辱得失,勤干实干上;要注重服务群众。坚持正确的群众观和价值观,心怀群众,心怀公道,体现在永葆党员本色,永做人民公仆上;要注重真情实谊。与基层群众交友,与高尚品德交友,与健康情趣交友,体现在高尚的情趣爱好,阳光朴素的生活作风上。二要查问题触动灵魂。我们党员干部要通过民主生活会、党支部党小组生活会,通过同志间相互帮助找问题,同志自己查问题,先照照镜子,正正衣冠,查出的问题要在心里划上问号,不划省略号。三要尊使命心怀敬畏。领导干部在行使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利时,要有使命感、责任感,要敬畏历史、敬畏群众、敬畏法律、敬畏组织、敬畏公论,时刻反省自身,防微杜渐,慎始慎终。
二、在作风上构筑起拒腐防变的自律防线。筑牢拒腐防线,保持清心谋事,清身干事的工作作风,更要靠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约束,要做到“三要”:一要规矩。我们党员干部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权力,这些权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群众和社会服务的。我们在行使权力时,应拒绝不正之风,拒收不义之财,坚持遵规守矩就会赢得民心,树立党的形象。一个作风正派、品行高尚的干部,必定是懂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的干部;二要本分。做人要本分,是清正廉洁的应有之义。本分就是要老实厚道,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践证明,历史上正面
形象都是在历史长河中涤荡过,站得住的。百姓口口相传、留下好口碑的都是那些本质本色的人;三要自省。自我约束的过程就是自省的过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三省”,要反思自己在群众眼中、心中、口中是什么形象,群众信赖的人有没有你?群众有困难找不找你?关键时刻群众拥不拥护你?在自我心灵对话中寻找答案,达到检索自己言行,缩短与群众的距离。
三、在工作上构筑起拒腐防变的制度防线。我们要想保持社会风清气正,干部清正廉洁,需要在健全制度、强化社会监督和教育引导上做文章。一要健全制度。以制度制约权力,确保权力规范运行,是解决防腐拒变的第一手段。我们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要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依法办事,做到决策科学、执行顺畅,保证权力高效运行,正确行使,这是对党和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对自己负责。二要强化监督。监督是“防火墙”。通过组织防、社会防、舆论防,层层设防,是防范领导干部少犯错误、不犯错误的有效途径。监督是“杀毒软件”,可将领导干部的某些想法扼杀在萌芽状态,改正领导干部的缺点。在个人层面,要求干部严于律己,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脚,使自己的一言一行经得住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在组织层面,对干部严格管理、严格监督,通过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制度,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确保权力按章行使,领导干部健康成长。三要坚持严打。查办案件是惩治腐败最有力的震慑手段,警醒警示干部,打消侥幸心理、纠正惯性思维,不敢
涉腐,不敢贪腐。习主席告诫全党,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四要警示教育。对领导干部进行警示教育,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保护干部、爱护干部的重要措施,必须从关心关爱的角度让广大干部管住自己,守好“后方”。
【党纪面前敬畏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