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荷马史诗片段赏析11篇

时间:2023-08-06 18:40:03 来源:文池范文网

荷马史诗片段赏析11篇

荷马史诗片段赏析篇1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主要围绕英雄阿基琉斯的两次疯怒展开,全篇一开始交待残暴、贪婪的阿伽门农王在一次议会中引发了卓越的阿基琉斯的愤怒,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事件又催发了特洛伊人最勇敢的赫克托尔杀死了阿基琉斯的同伴,如此激发了阿基琉斯的第二次愤怒,最后以阿基琉斯为同伴报仇,愤怒平息而收尾。

如此看来统领全篇的是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但是从荷马所叙述的一系列事件来看,左右了阿基琉斯愤怒的却是至高无上的神明——宙斯和赫拉的的内斗引发了神与神,神与人,甚至人与人之间的残酷战争。这是受那个时代神化传说的局限,并非出自荷马的意愿。

从目前的观点来看,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索是海伦,一个貌美如天神的女人引发的。但从《伊利亚特》的情节来看,荷马似乎否定了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索是海伦引发的,相反,他认为引发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是至高无上的神明蒙惑了阿伽门农王的头脑,从而触发了阿基琉斯的愤怒,使得特洛伊人有机可趁。其实,那根本就不是神明的意旨,而是残暴的统治者,是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纷争不断,这点我们可以从史诗中找到。当然,那个时代的人通常把统治者视若神明,以至于到了今天都有很多学者认为特洛伊战争是为了一个女人而爆发的,其实大错特错,也是荒唐可笑的,甚至一些学派,如精神分析法也为此奠定了理论基础,说来更是让大家啼笑皆非了。

荷马史诗片段赏析篇2

荷马史诗是对人性的描述,写得很华美,也很真实。能够看作是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作深刻的写实。

史诗第一部《伊利亚特》,从写神的争斗开始,写的是神的欲望和贪婪。西方的神,本就是人化的神,与东方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截然不一样。之后,史诗从神正式写到人的欲望和贪婪。人对情欲、对权力、对荣誉的贪婪。然而,男人和女人的欲望和贪婪却有不一样,也许男人的欲望要纯粹得多——能够为了女人,放弃王位;为了权力放弃女人;也能够为了荣誉放弃一切。而女人们似乎是情欲的贪婪者,但事实上,她们什么都不想放弃。她们不会和流亡的王子浪迹天涯,即使他风姿依旧;更不会与战败的国王床第之欢,即使他腰缠万贯。

从这个角度上讲,女人比起男人来,似乎更加贪婪。阿喀琉斯、赫克托耳、阿伽门农,男人们的英雄,因为女人而死;女人们也死了,被更不肖的男人杀死。在我看来,他们都是自杀的,死在自我的欲望和贪婪之中。

史诗第二部《奥德赛》,也描述了人类相同的贪婪。但这部后期作品,谢天谢地,也展现了人类完美的品质——女人对感情的忠贞,男人对家庭的依恋和职责。俄底修斯是特洛伊之战的智者。也许,仅有真正的智者才能明白,仅有完美的品质才能帮忙自我找到幸福之源,欲望和贪婪只会毁掉自我。正如赫克托尔所说:“幸福的日子其实很简单,辛勤的劳动;爱自我的妻子,爱自我的丈夫;同情弱者。”

《荷马史诗》,一本蕴含哲理的书。

荷马史诗片段赏析篇3

《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史诗的内容来源于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10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并与古希腊神话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氏族官邸中咏唱。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至8世纪,盲诗人荷马(约前9?8世纪)以短歌为基础,将之加工成演唱本,于公元前6世纪正式形成文字。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对它进行完整的编辑和审定,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为后世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成了无数巨著的诞生。

恩格斯说:“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因此,《荷马史诗》这一部过渡时期的作品,包含的野蛮的东西如杀戮、残暴、无休止的战争、视女人为私有财产等都要从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去认识,否则就会感到不可理解。

整篇刻画英雄人物的果断、勇敢、坚强,展现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马史诗》的主旨。《伊利亚特》一开篇诗人就说出“阿呵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史诗以此为主线组织安排材料,着重歌颂了氏族英雄的高贵品质。全诗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写阿可琉斯拒绝参战的情形,这样就为表现其他英雄的形象留传了足够的空间。无论是希腊军中的狄俄墨得斯、埃涅阿斯,还是特洛伊军中的赫克托耳,他们的英勇善战都是在这一部分得以表现的,这种写法也为最后突出阿可琉斯的无比威力奠定了基础。一旦阿可琉斯参战,战局立即扭转,杀死赫克托耳,那他就很自然的表现出最高的英勇。

荷马史诗片段赏析篇4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主要围绕英雄阿基琉斯的两次疯怒展开,全篇一开始交待残暴、贪婪的阿伽门农王在一次议会中引发了卓越的阿基琉斯的愤怒,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事件又催发了特洛伊人最勇敢的赫克托尔杀死了阿基琉斯的同伴,如此激发了阿基琉斯的第二次愤怒,最后以阿基琉斯为同伴报仇,愤怒平息而收尾。

如此看来统领全篇的是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但是从荷马所叙述的一系列事件来看,左右了阿基琉斯愤怒的却是至高无上的神明——宙斯和赫拉的的内斗引发了神与神,神与人,甚至人与人之间的残酷战争。这是受那个时代神化传说的局限,并非出自荷马的意愿。

从目前的观点来看,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索是海伦,一个貌美如天神的女人引发的。但从《伊利亚特》的情节来看,荷马似乎否定了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索是海伦引发的,相反,他认为引发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是至高无上的神明蒙惑了阿伽门农王的头脑,从而触发了阿基琉斯的愤怒,使得特洛伊人有机可趁。其实,那根本就不是神明的意旨,而是残暴的统治者,是他们为了各自的liuxue86.com利益而纷争不断,这点我们可以从史诗中找到。当然,那个时代的人通常把统治者视若神明,以至于到了今天都有很多学者认为特洛伊战争是为了一个女人而爆发的,其实大错特错,也是荒唐可笑的,甚至一些学派,如精神分析法也为此奠定了理论基础,说来更是让大家啼笑皆非了。

事实上,特洛伊战争之所以会爆发,无非就是当时的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为了统治更辽阔的疆土,联合各方的首领,而他们又各怀鬼胎,且都想从战争中捞到好处,或者说是得到战利品。攻城略地,洗劫一空,占为己有,同样,那个时代的英雄也是如此,抢夺肥沃的土地,俘虏他国的人民,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奴隶。往往把战争美化的是那个时代的文人。然而,荷马却没有,他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战争的惨烈和残酷,英雄战死沙场,妻离子散,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他以悲天悯人的叙述力,感动了无数的读者,这就是荷马史诗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对后世的一种警告,他恸哭着一次次告诉后人,战争的血腥和残酷。

荷马史诗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是复杂的,这是几经转手、改编造成的,《伊利亚特》并非出自荷马一人,所以根据书中的某些内容,很难断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但我们不难发现荷马在歌颂英雄无畏的同时,也提出了鲜明的反战立场。

荷马史诗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包罗万象的比喻了。其中,用真实的生活作形象的比喻,让人耳目一新。比喻中,诗人为读者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文化、生活、习俗等各式历史图景,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尤其第十八卷写匠神赫菲斯托斯为阿喀琉斯制造铠甲的经过,诗人用了长达150行的诗句来描写阿喀琉斯盾牌上的图画,那上面反映了那个时代日常生产劳动的情景及诸多细节,其中包括大自然的景色,农村和城市的风光,战争、婚礼和宴会的情景,竞技场上的表演,等等。

荷马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是栩栩如生的,常常把战场上英雄之间的搏斗比作狮子、野猪同猎人、猎犬之间的搏斗。诗人善于描写战争,场景宏大,尤其是特洛伊人放火烧阿开亚人的战船,两位埃阿斯力战赫克托尔及众特洛伊将士登船那一幕,让人惊心动魄,如临其境。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在以后的史诗中都能感受到,如《埃涅阿斯纪》、《失乐园》等。

荷马史诗片段赏析篇5

《奥得修斯》突出了希腊印象奥得修斯的智慧,并通过他讲述的惊心动魄的漂流经历,展现了古希腊人同自然的斗争,其中包含了许多远古时候的神话。《奥的修斯》前半部分写海上遭遇,富有浪漫色彩;后半部分写家庭生活,富有现实色彩。如误入巨人岛,用智慧杀死独眼巨人??海神波塞冬的儿子,将他的大勇大智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当他回宫后并不是毫无防备的扑入妻儿的怀抱,而是仔细拟订了向求婚的贵族子弟们复仇的计划。

史诗展现的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是一个让我们感到既陌生又羡慕的时代。对英雄的重视在这个时代达到了顶峰。英雄的交锋包含着最独到的理解、最大的温柔和最极端的残酷。如得胜的阿可琉斯将赫克托耳的尸体拖在车后,绕城示威。但在9天后特洛伊的老王前来哀求归还尸体时,他被这位老人的哀伤打动了,将他儿子的尸体还给了他。特洛伊人悲痛而隆重的埋葬了自己的英雄。同时这个时代也让现代人困惑不解:人像牲口一样被屠杀和买卖,女人被当作财产一样转让,神与神之间彼此猜忌和互相斗争。

史诗的结构异常精美。两部史诗的时间跨度都长达10年,但前者只描写了4天的战斗、21天的埋葬仪式和26天的空闲时间共计51天;后者也只集中描写了41天的活动。与主题有关的事件构成核心故事,其它的社会活动、贸易往来、宗教活动和生产作为穿插。

史诗以自然的质朴的口语写成,运用了大量“荷马式的比喻”,这些比喻新鲜、奇特,极富表现力。世俗刻画人物简洁明了,寥寥几笔便勾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并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荷马史诗》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成就,是古希腊文学中的瑰宝,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是一部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

荷马史诗片段赏析篇6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中最早的一部史诗,也是最受欢迎、最具影响力的文学著作。它是欧洲叙事诗的经典范例,内容丰富多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后世欧洲的诸多作家提供了丰富了素材。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关于荷马所生的年代,出生地和是否确有其人都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他可能生于公元前9、8世纪之间的小亚细亚〔安那托利亚〕海边的希腊殖民地。有希腊人的圣经之誉,柏拉图曾说过,精通荷马史诗就精通了一切

伊利亚特述说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大将阿基里斯之间的冲突,以此为焦点,详细叙述了在特洛伊战争中十年发生的故事。

阿伽门农抢走阿基里斯的女奴,于是阿基里斯当众立誓不再参加作战,希腊联军因此节节败退,阿伽门农只好遣人请求阿基里斯参战,但是阿基里斯不为所动;阿基里斯好友帕特罗克洛斯被赫克托尔所杀,阿基里斯为了替好友报仇,改变初衷重返战场,他战无不胜,亲手杀死赫克托尔,因此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只身与阿基里斯交涉,希望能用重金赎回赫克托尔的死体。

奥德赛描写伊塔卡岛国王奥德修斯攻克特洛伊后返回家乡,却在途中漂泊了十年的故事。

自从奥德修斯献出木马奇计,使得希腊联军得以攻破特洛伊城,他却因此刺瞎了海神之子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的眼睛,故得罪海神波赛冬,返乡途中历经劫难,其妻潘尼乐普(Penelope)一直耐心等待丈夫的归来,但是备受求婚者的困扰,最后奥德修斯得到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帮助,返乡击杀众多求婚者,夫妻得以团圆

两部史诗都主要描述英雄的故事,但是风格上仍有所差异。伊利亚特描写特洛伊战争中的两军的激烈厮杀,奥德赛描写英雄作为普通人的感情。荷马史诗深动刻画众多英雄形象,阿伽门农傲慢无礼,阿基里斯恃才自傲,赫克托尔爱国护民,奥德修斯聪颖睿智,潘尼乐普贞洁不二等等。

虽然伊利亚特与奥德赛各有千秋,但是它们无论在内容还是风格上,都没有互相孤立,而是互相衬托。伊利亚特的焦点是阿基里斯的故事经历,但是它的结局直到奥德赛中才有交代。奥德赛的主角是奥德修斯,可是他的英雄形象在伊利亚特中已经有了鲜明的形象,并且暗中埋下了伏笔。此外,奥德赛中交代许多在伊利亚特中已经出现的重要人物的结局,因此奥德赛就是全部荷马史诗的共同结局。

两部史诗除了本身具有史料价值外,描绘从氏族部落时期到奴隶制萌芽之时古希腊社会的生活场景。在史诗的描述里,众神的干涉尽管产生了重大的作用,显示了命运的威力,但是人的勇猛坚强、忠厚诚实,以及崇尚自由和光明的美好品德,也会影响自己的命运。

荷马史诗片段赏析篇7

《荷马史诗》在西方文学乃至文化起源方面都影响至深,从《伊利亚特》到《奥德赛》,是从混沌到秩序,从蒙昧到觉醒的历程,不仅是史诗内容本身,即便是史诗的颂歌者们,也经历了神性到人性、从神灵启示到发现自身内在的神圣性的历程。最初要颂唱史诗英雄们的事迹,需要呼告文艺女神缪斯获得神圣启示以及神明附体般效果方能吟诵。但随着《奥德赛》中体现出的人的自我觉醒以及不断逃脱诸神的掌控的尝试,语言与修辞蕴含的创造性作为技艺体现在人类自身,让人因而能够从内在中挖掘自己的潜在神圣性。

《伊利亚特》重在描写特洛伊战争最后一年的故事,阿基琉斯的隐退不出间接导致了其挚友帕特洛克罗斯代其出战却惨死赫克托耳枪下,为挚友复仇的阿基琉斯怒斗赫克托耳,最终赫克托耳死于阿基琉斯刀下,而这位神勇的战士也没能逃脱阿基琉斯之踵的命运诅咒,被受到爱神指引的帕里斯射穿脚踝死于特洛伊城下。一场大战,英雄死伤殆尽,特洛伊联盟以及阿尔戈斯联盟,希腊人以及小亚细亚最优秀的一代英雄陨落殆尽,才构成了《伊利亚特》的宏大篇章。

在《伊利亚特》中,战争的重心是以英雄暗含众神指引的举动而转移的,阿尔戈斯联盟与家族城邦式的特洛伊在各领风骚的同时,没有哪位英雄能够独霸秩序引导者的位置。秩序的转变代表着双方阵营的此消彼长,同时无序的特洛伊城邦失去了英雄的领导与众神的庇佑,这一政治隐喻最终导致了特洛伊走向毁灭的结局,这场战争也因此落下帷幕。

荷马史诗片段赏析篇8

我们似乎都钟爱悲剧,因为它总能带给我们内心带来悸动,又或许是我们悲悯的天性使然,总会有一些人经由此走进我们的内心,我们无法排斥。《荷马史诗》是早期英雄时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艺术上的绝妙之作,它以整个希腊及四周的汪洋大海为主要情节的背景,展现了自由主义时代的自由情景,并为日后希腊人的道德观念(进而为整个西方社会的道德观念),立下了典范。继此而来的,首先是一种追求成就,自我实现的人文伦理观,其次是一种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学,剥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秘恐惧。《荷马史诗》早已被尊为了"希腊的圣经"。既然已是圣经,便自然能够更为人所接受。

我不知道是否会有人像我一样总是对那已逝去的古希腊王国有着如此强烈的向往之情,可能我更向往的是那份情结,那些悲壮的,自由的,甘于付出,敢于冒险的一切都令我着迷。一段历史若只是有欲望使然或许它永远都无法让人感动,但你若从中窥见了那点点滴滴情感所缀连的小细节,便会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了。而古希腊最能吸引人的除了它的悲剧色彩之外,还有它的文明发展,它对英雄有着百分之百的尊重,对文学创作的高度支持。历史的发展需要纪实,但同时也需要想象,每一个时期的人们都需要有神话或者一些信仰来慰藉心灵,古希腊神话做到了前者,《荷马史诗》完成了后者,正是由于二者的碰撞与磨合才让希腊王国对我们有着如此深刻的吸引力。

于空闲时,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于时光的静谧里,于茶香的温润中,细细阅读这本书,让那些战场上的厮杀,家园里的温情在你脑海中慢慢驰骋吧,它总会让你有所收获,也许心灵上的感悟,也许是内心深处的触动。不管怎样,用心去阅读一本书时,至少在那一刻,你的心灵是纯净的。

荷马史诗片段赏析篇9

整个荷马史诗上篇的精彩,不就是海伦的精彩,开战时,美人是因由;胜负分,美人是战利品。数个国家尸骨成山血流成河,无数英雄相惜,然后一决生死,无数夫妻温存,然后天人两隔,无辜孩子被献祭、杀戮、枉死,家国涂炭,生灵绝灭,轰轰烈烈的战争旷日持久长达十年,竟无人怨怪海伦?真是奇谈!那么多英雄,雄奇伟岸,神袛护他时左挡右遮,让其死时毫不吝惜。是不是可以说明在他们心里,他们永不会缺英雄,前仆后继只要有神在,英雄的血统自会代代香火鼎盛,而美则可遇不可求,没说护佑却总得保全。可见在他们的观念里,美多么弥足珍贵是不是因此他们的美人才总是那样摄人魂魄灵动不可方物,比如赫本,比如费雯丽…

放在中国美人可没那么好的待遇。红颜祸水,烽火戏诸侯,一骑红尘妃子笑等等,岂不弱爆了,还广招骂名,每一个都死的很难看。

民族性格使然吧?真是相去深远。

以美人嫁老头,即使一时有冲动,多半时候却沉重透不过气来,中国男人似乎非的压女人几头,才显得出男人气概。在中国,美跟权势富贵家族荣辱比起来更像个工具,而且中国的美人注定是要么薄命要么不长久,似乎美是不现实的,非丑了不踏实?

以美人嫁青壮年,碰到的人,生命大好,懂得美,理解美,宠溺美,眷恋美宽容美,所以无论男人女人之美都能美的肆无忌惮,让人彻头彻尾的甘愿匍匐称臣,多好。

荷马史诗片段赏析篇10

史诗的主题思想是歌颂氏族社会的英雄,因而只要代表氏族梦想的英雄,不管属于战争的哪一方,都在歌颂之列。《伊利亚特》的基调是把战争看成正当、合理、伟大的事业,但同时又描述了战争的残酷、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人民的厌战反战情绪,并经过英雄们的凄惨结局,隐约地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奥德赛》是歌颂英雄们在与大自然和社会作斗争中,表现出的勇敢机智和坚强乐观的精神。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时期的一部社会史、风俗史,具有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的很高价值。这部史诗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这是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创作,在思想上、艺术上不免带有局限性。荷马,生于公元前八世纪后半期的爱奥尼亚,是古希腊最著名和最伟大的诗人。他是《荷马史诗》(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的作者。

英雄史诗用神奇的笔调描述英雄的形象、突出英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目的并不是贬低大众,而恰恰是为了抬高作为那些英雄的子孙们的希腊人,是为了抬高那些创作和传播英雄业绩的人们本身。因为一个有着英雄祖先的民族是值得自豪的。英雄史诗之所以能够长期而广泛地流传,并不仅仅在于它能娱人耳目,更重要的是它能启发人们的心智、鼓舞人们的斗志、引导人们缅怀祖先的英雄业绩、继承和发扬祖先的荣光、象英雄的祖先那样去进行生存斗争。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当时希腊的各个城邦都竞相把《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人物尊为自我的祖先,甚至连荷马本人也成了各城邦争夺和崇拜的对象。

历史意识

在《荷马史诗》中,已经出现了古希腊人关于“历史”的最初概念,并且在一些篇章中还出现了表示“历史”概念的词语。尽管这个词语在史诗中使用时的含义并不确定,可是它至少已经包括了这样的意思,即:经过对目击者供给的证词进行调查、从而获得事实真相。之后希腊语中的“历史”一词,就是直接从这个含义上演变而来。

自由主义

《荷马史诗》是早期英雄时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艺术上的绝妙之作,它以整个希腊及四周的汪洋大海为主要情节的背景,展现了自由主义的自由情景,并为日后希腊人的道德观念(进而为整个西方社会的道德观念),立下了典范。继此而来的,首先是一种追求成就,自我实现的人文伦理观,其次是一种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学,剥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秘恐惧。《荷马史诗》于是成了“希腊的圣经”。 

以人为本

在史诗中,我们还可看到以人为本思想的反映,赞美人的智慧,嘲笑神的邪恶,赞美、歌颂人间,蔑视上天,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又常常是同歌颂民族贵族英雄主义相结合的。恩格斯以往指出,全部《伊利亚特》是以阿客琉斯和阿伽门农争夺一个女奴的纠纷为中心的。掠夺光荣,敢于掠夺者才是英雄,这种思想倾向显然适合当时奴隶主贵族的胃口。

荷马史诗片段赏析篇11

《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史诗的内容来源于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10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并与古希腊神话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氏族官邸中咏唱。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至8世纪,盲诗人荷马(约前9―8世纪)以短歌为基础,将之加工成演唱本,于公元前6世纪正式形成文字。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对它进行完整的编辑和审定,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为后世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成了无数巨著的诞生。

恩格斯说:"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因此,《荷马史诗》这一部过渡时期的作品,包含的野蛮的东西如杀戮、残暴、无休止的战争、视女人为私有财产等都要从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去认识,否则就会感到不可理解。

【荷马史诗片段赏析11篇】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