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本书对公共管理理解2,供大家参考。
本书对公共管理的理解: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学的特质: 1、公共管理是以整合性的概念。2、公共管理是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部门。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焦点。4、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6、公共管理关注政府改革和政府再造。7、公共管理是以科际整合的研究领域。本书对新公共管理的理解:从总体上来看,新公共管理以自利人为假设,即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新公共管理代表着人民持续不断地改革政府,实现理想政府治理的一个努力方向。但它是否意味着政府治理的一个新典范时代的到来,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明茨伯格的管理者的十大角色:一个管理者同时起着不同的作用。这些工作和作用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是人际关系方面的工作,包括三种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 2、信息情报方面的工作,包括下列三项: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 3、决策方面的工作,包括以下四个角色: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奎恩等人的观点:导师、促进者、监督者、协调者、指导者、生产者、掮客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 1. 执行与捍卫宪法的角色2. 人民受托者的角色3. 贤明少数的角色4. 平衡论的角色5. 扮演分析者和教育者的角色公共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性技能 人际关系能力 概念化技能 诊断技能 沟通技能有效的公共管理者: 1. 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2. 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为此,公共管理者就必须具有创造力3. 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全的政治感觉4. 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耐心5. 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多样化的工作经验6. 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以民众为导向要与民众和睦相处,还要能了解民众7. 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善于分析与思考市场失灵的表现: 市场失灵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市场机制无法将社会资源予以有效配置;二是市场经济无法解决效率以外的非经济目标。市场失灵的表现主要有:
1、公共产品的提供。2、市场经济中的垄断。3、市场经济的外部性。4、市场波动与经济的不稳定性。5、市场经济下的收入不平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一般的或基本的角色或职能:1、提高经济发展的基础结构。2、组织各种各样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3、公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4、社会冲突的调整和解决。5、保护并维持市场竞争。6、收入和财产分配的调节。7、宏观经济的稳定。所有制残缺: 国家干预是造成产权残缺的根源,管制导致所有权的残缺,所有者的残缺程度与管制的程度呈正比公共政策的性质:1、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当局所进行的活动。2、公共政策的选择行动是有意识的行动。3、公共政策是问题导向的。4、公共政策包括了公共权威当局的作为或不作为的行动。公共政策的类型:1、管制性政策。2、自我管制的政策。3、分配性政策。4、重分配政策。政策问题建构的方法:1、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2、以“问题搜索”认定“后设问题”。3、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4、以“问题陈述”建立“形势问题”。政策问题诊断的误差:1、组织结构。2、意识形态。3、无知。4、信息太多。5、噪音干扰。6、时间落差。7、逃避问题。8、隐蔽问题。9、虚假问题等。政策规划与设计的特性1、政策规划是目标导向的。2、政策规划的变革取向。
3、政策规划的选择取向。4、政策规划的理性取向。5、政策规划的群体取向。政策规划的原则1、公正无偏的原则。2、人民受益原则。3、劣势者利益最大化原则。4、分配普遍原则。5、持续进行原则。6、人民自主原则。7、紧急处理原则。理性政策规划的基本步骤:1、决定目标。2、估计需要。3、确定目的。4、设计方案。5、评定后果。6、选定方案。7、设计执行。8、评估。9、回馈。影响政策执行力的因素分析1、政策问题的性质。2、政策执行的资源。3、政策沟通。4、政策执行人员的意向。5、政府组织结构。6、政策标的团体的顺服程度。7、经济、社会与政治环境。评估的意义、特质政策评估是政策评估人员利用可行的方法与技术,有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评估政策方案的内容、规划与执行过程以及执行结果的活动。政策评估有以下四个基本特质:以价值为焦点;价值与事实的互赖性;目前与过去取向;价值的双重性。政策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的基本功能在于向政府及社会提供政策绩效的资讯,使政府重新审视政策目标及政策方案,以谋求改进之道。同时它还可以作为形成政策问题或政策建议的基础。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1、效能。2、效率。3、充分。4、公正。5、回应性。6、适当性。
政策评估结果的处理方式1、政策方案调整;2、政策方案持续;3、政策方案终止;4、政策方案重组。领导的含义领导是领导者在各种能够环境中系统地影响组织成员行为已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说,领导是与组织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确立过程。领导的影响方式:1、合法的要求。2、制约的服从。3、强迫。4、理性的说服。5、理性的信任。6、鼓舞的诉求。7、教导。8、个人认同。9、改变情景。10、决策认同。领导权力与领导效能参考权 专家权 合法权 奖酬权 强制权领导方式的类型1、独裁式的领导。2、放任式的领导。3、民主式的领导。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1、职位权力。2、工作结构。3、领导者与部属关系。转换型领导的意义转换型理论一词最早出现在伯恩斯 1978 年所著《领导》一书中,他认为:领导是一种领导者与部属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演进过程,通过这一历程领导者与部属的工作动机与合作道德得以提升,通过人际互动得以促进组织社会系统的改变,组织体制的改变。转换型领导的重点不在只是通过领导的工具来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而是从价值、人性面、文化面、社会面来讨论领导的现象,所以领导不再只是一种管理的工具,而是一种哲学观念的实践。转换型领导的构成要素1、个别的关怀。2、动机的启发与精神感召。3、才智的激发。4、相互的影响关系。转换型领导者的素质1、创造前瞻愿景;2、启发自觉意识;3、了解人性需求;
4、鼓舞学习动机;5、树立个人价值;6、乐于工作。政府再造的内涵与背景传统的行政改革,大多将注意力集中于人员精简、组织结构调整以及组织的自我更新。然而由于行政组织的惰性,行政改革往往很难取得成效;另一方面,传统的行政改革由于关注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简化,而忽视了政府与环境的关联,也往往使改革处于不推不动,推亦不动的境地。1、政府角色膨胀;2、财政状况恶化;3、新“右派”意识形态的影响;4、国际化与国际竞争的压力;5、官僚主义和民众对政府的不满企业家政府,是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简言之,凡是能够运用创新策略,有效运用资源,实现高绩效的政府即为企业家政府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理念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包括:重视成本效益关系;强调顾客导向;强调市场机制,重视选择和竞争;授予权能;创新与改革等。公共企业家的创新策略有:1、创造新任务;2、主动发掘机会;3、勇于承担风险;4、行政首长的支持;5、建立外部联盟、组织内部团队;6、善用舆论压力;7、具有说服力的领导风格;8、组织文化的塑造1、导航性的政府:政府的职责在于规划远景,建立发展的方向和机关的使命与目标,并从中担任催化剂的角色,而实际推动的工作则交由民间来执行。2、竞争性的政府:政府应该扬弃过去公共服务的独占心态,鼓励民众参加提供公共服务,而由顾客进行裁判和选择,如此就可刺激政府机关改进其管理方法,提服务水平与品质。3、任务导向的政府:行政机关的运作应以目标和任务为导向,发挥创造性,以弹性、高效、便捷的方法完成其任务。4、结果导向的政府:企业型政府通常运用绩效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以实际的结果为工作的重点,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体制。5、顾客导向的政府:企业型政府的运作应以顾客为导向,检讨并改变传统服务生产与运输的老方法,建立顾客回应系统,及时倾听顾客的意见,满足顾客的需求。6、有企业心的政府:企业型政府强调如何增加利润的观念,认为应发挥企业经营的精神,进行有效的投资,通过开源,以获取更多的收益,解决窘困的错误状况,达到自给自足的境地。7、分权化的政府:企业型政府讲求分权的管理观念,授权地方政府或派出机关发挥因地制宜的管理作用。8、属于社区的政府:政府应该提供有效的意见表达通道,鼓励民众关心并参与公共事务。
9、预防性的政府:企业型政府重视策略的思考和长期性的规划,能够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事先制定对策,因此,危机管理的能力较强,更能做到防患于未然。10、市场导向的政府:企业型政府在市场竞争机制下具有资源有效运用的理念,开放公共服务的市场,通过法令的规范和信息的流通,使民间组织共同分担营运的风险,协助政府处理公共事务,刺激政府机关工作效率的提高。美国政府提出了四大原则1、顾客至上,民众优先;2、删减法规,简化程序;3、授予权能,追求成果;4、节约成本,提高效能误区或缺陷:1、政府改革的被动适应性远远大于主动的前瞻性;2、政府改革视角的偏狭;3、缺乏对政府改革理论上的反思;4、政府改革孤立于政治和社会系络; 5、效率主义改革典范的局限。我国的政府再造,需要确立新的治理典范和方式,其中包括:1. 从效率行政典范到民主行政典范:政府治理典范的变革。民主行政认为,以人民为中心是民主行政的基本出发点;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政府必须超越特殊利益集团;政府要重视公共服务的公平,实现社会正义;它强调政府决策的开放性,重视社会公民的参与;强调与他人共享权力;政府扮演成长、创造、转变、整合的角色;鼓励多元和创新等。2. 从控制导向的管理到服务导向的管理。服务型政府意味着:施政目标,由机关和专家决定,到由民众希望和合法期待来决定;以成本——效益为基础的效率考量,转变为民众评估的考量;由政府以控制为要务转变为以传输服务为要务;由对特定“功能”、 “权威”、“结构”的服从,转变为对“使命”、“顾客”、“成果”的认同;从一味强调按章办事到强烈的当事人取向,考虑到民众的具体情况;从独断专断的领导到民众参与领导。3. 从以政府为本位和中心到亲市场的政府。政府在生产和产品的分配方面的作用应大幅度削弱;必须停止对民营经济的活动限制和直接控制;政府本身不要过分深入介入金融部门,应促使银行进行商业化运作;政府应致力于提供法律和体制上的环境4. 从强势国家的单独治理到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政府的治理过程绝非政府单方面行使权力的过程,而是政府与整个社会的互动过程,政府必须与民众、社会其它组织共同治理、共同管理、共同生产与共同配置。因此,政府、社会、公民的共治已成为当代重要的治理模式。5. 从政企不分、政府管制到政企分开、放松管制。改革政府与企业关系,最核心者在于:国有企业逐步从竞争性生产和经济领域退出,通过产权处置的方法,压缩国有企业的规模;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实行最彻底的分离,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6. 从权力集中到适度的地方分权。中国传统上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因此在调整权力结构时,要赋予地方必要的权力,让地方有更多的因地制宜的灵活性,发挥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要加强中央的权威。7. 从机械式的官僚组织到有机式的适应型组织。具有弹性和有机式组织的特点在于:对环境具有开放性;实行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分离;组织结构扁平化,减少管理层级;广泛授权;以制度性的对话、知识和专门技能作为权力的来源;减少不必要的繁文缛节;重视
决策的参与和组织的参与;网状形的沟通与联系;以团队精神而非命令与服从达到整合与控制;建立跨部门和功能的组织。8. 从人治到法治。法治是这样一种治理状态或秩序,在这一治理状态中,存在着法的普遍性和有效适用性,法律之于政府权力具有优先的、之上的权威或者说政府应由法律规制并服从法律,最终公民的自由权利得到维护、保障并扩大。具体而言,法治政府的含义包括:崇尚秩序并反对无政府状态,要求法律具有普遍性,要求体现实质正义,核心在于政府受法律的约束和控制。
三严三实开展以来,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研读了中央、区、市、县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文件和资料。我对个人“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查摆和剖析,找出了自身存在...
【本书对公共管理理解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