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最感人红军长征故事【合集】,供大家参考。
索尔兹伯里所说:“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最感人的红军长征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最感人的红军长征故事1在长征中,在零下四十度的寒冬,有一位只穿衬衫的军需处长……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
严寒把云中冻成了一只冰坨,狂风狼似地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病号骑。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楞了一楞,什么话也没说,朝那儿走去。风雪太大了。他的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灭。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向战友们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将军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了声:“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了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了无数沉重而又坚定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最感人的红军长征故事2长征中一路艰辛跋涉背锅造饭的炊事班故事,则更具代表性,更令人感慨万分、感人肺腑。
长征途中,随着行军条件越来越艰苦,总部要求各部在确保必要的粮食弹药外,必须减轻负重,争取轻装行军,以节省体力,提高行军速度。并特别规定:炊事兵每人只准挑20千克。
这一规定下达后,立即遭到了红军各连队炊事兵们的反对,他们纷纷找干部提意见:“上级只知道照顾炊事兵,却不关心战士。行军找不到粮食,我们如果不多挑点东西,战士们吃什么?”
他们的心里头,装的是战士们的饥饱,装的是自己的职责,而不计较自己肩头的重量。他们偷偷地违反“规定”,悄悄地把粮食藏进了行军锅中,担着和原来一样沉重的担子,保障着战士们的基本生活。
然而,在过草地之前,由于粮食非常缺乏,红军战士们都自己携带炒制的青稞麦子,没有多余的粮食让炊事兵们挑了。
红3军的一个连队的炊事班,原来有9个人,有2个长眠在大雪山的冰雪中,过草地时只剩下7个人。这时上级又一次要求轻装,炊事兵们狠狠心,减掉了盆盆罐罐,但无论如何都舍不得丢掉那口铜制的行军锅。他们商量说:“没有粮食做饭,我们总可以给大家烧点开水吧!”于是,一位炊事兵背起了沉重的行军锅,踏入了举步维艰的草地。
进入草地的第二天,炊事班长向谢司务长提议:“司务长!战士们走烂泥地,脚都泡坏了,不烧点热水烫烫脚怎么行呢?”
谢司务长不是没有想到这一点,而是觉得,草地行军炊事员比战士更辛苦,担米、做饭已经够受的了,怎能再加重负担呢?再看看炊事班战士们一个个瘦削单薄的身躯,实在不想让他们劳累了。况且草地上整日阴雨连绵,根本找不到干柴,考虑到这些,谢司务长自然没同意,就一句话也没说。
可是,一到宿营地,炊事员们就忍着疲惫,不知从哪里弄到了几根半干的树枝和柴草,满满地烧好了一锅开水。战士们烫着脓肿的脚,舒服多了,无不异口同声称赞炊事班“真是大家的贴心人”。炊事兵们个个欢喜满面,决心再苦再累,也要将这口行军锅背出草地。
然而,情况越来越严重。草地行军比往日要艰难百倍。炊事兵们每人和其他战士一样,所带的干粮十分有限,有的人偷偷把自己的干粮送给了伤病员,所以他们的身体都非常虚弱。两天之后的一个早上,在艰难的行进途中,背着行军锅的炊事兵走着走着,突然身子一歪栽倒在地,一声不响就牺牲了。后面的一位炊事兵疾步走上前去,脸上挂着悲伤的眼泪,二话没说,解下牺牲在身边的战友身上的行军锅背到自己身上,继续前行。
草地的天气变得也太快了,实在捉摸不透、瞬息万变:一会儿是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一会儿又是暴雨,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
果然,背着行军锅走着走着,老天又刮风又下雨,正午,雨下大了,战士们在风雨中冻得浑身哆嗦。于是,部队停下休息,炊事班赶忙找个地方用油布遮挡风雨,支起了行军锅,用另外一名炊事兵一直背在身上的干柴,烧开了一锅辣椒、生姜汤,又挨个送到停下来休息的战友们面前,给战士们解寒。
第二个背锅的炊事兵刚把一碗姜汤递到战友手中后,便倒在了风雨中,停止了呼吸。仅仅半天工夫,战友们眼睁睁地看着牺牲了为大家尽心尽力服务的两个炊事班同志,怎能不伤心呢?战士们手捧着滚热的姜汤,泪水直流,无法下咽。
被姜汤暖热了身子的队伍恢复了生机,又重新上路了。第三个炊事兵背起了行军锅。傍晚宿营时,炊事班照旧给战士们先送来了热姜汤,又送来了烫脚水。
由于没有工夫歇息,炊事班现在仅剩的5个人身体明显非常虚弱。第五天晚上宿营时,连长要给炊事班补充几个战士。这事让炊事员们知道了,他们推荐钱班长去见连长。班长对连长说:“连长,绝不能从连里抽人,影响部队的战斗力。牺牲同志的担子,我们担得起!” 连长饱含热泪,答应了他的请求。其实连队也实在是无兵可抽了,由于长途征战,这个连经过几次战斗,100多人只剩下30多个,也实在不能再往炊事班里调了。
刚到后半夜,炊事班长老钱就偷偷爬起来,悄悄为同志们烧开水。谢司务长知道他昨天还发着高烧,劝他去休息,但他怎么也不肯放手,说:“这是我的任务!明天早晨大家起来后,没有开水喝,我这个炊事班长就太对不起大家了!”他反而一个劲地劝司务长去休息。红军长征时经过雪山――川康边界的夹金山
于是,谢司务长便起来帮助他,借着火光,谢司务长发现他脸上滚动着黄豆大的汗珠。
只见炊事班长他脸色惨白,用微弱的声音对司务长说:“给我口水喝吧……”司务长连忙去舀水,刚把锅盖掀起来,还未待把水舀起来,就忽然听见身边“扑嗵”一声,回头一看,炊事班长已经倒在行军锅旁一动也不动了!谢司务长急忙走前几步伏在他身上叫着、喊着。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却在谢司务长的胸前渐渐变冷了。有的人死在战场上,有的人死在酷刑下,而这位默默无闻的英雄――炊事班的钱班长,却牺牲在自己的岗位上――锅灶前!
炊事员们醒了,连首长、战士们都来了,大家都沉痛地淌着泪,在钱班长烈士面前静静地默哀良久。
转过夜,天亮了,战士们喝了炊事班长生前烧开的水,浑身热乎乎的,又开始了一天的跋涉。炊事班收拾好东西,另一名炊事兵默默地背起了那口行军锅,默默地前行。一天又一天,每当休息和宿营时,连队照旧可以用上热水,可炊事兵却一个接一个地倒下,长眠于茫茫的草地中。
当这个连队终于走出草地、到达陕北的时候,那口铜制的行军锅已经背到了司务长的肩上。连长看见了,低下了头;战士们看见了,流出了眼泪。大家虽然嘴里不说,可是心里都清楚:炊事班的同志们已经全部牺牲了,他们的骨骸将永远地埋葬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中……在最艰苦的长征中,这个连的战士除了战斗减员以外,没有因饥饿而牺牲一个人。而那口标志着烈士们功绩的铜锅,仍被珍贵地保留在这个连里。
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长征期间9名炊事员用过的打火镰刀也在陈列之内。它背后讲述的是“抬石磨行军9炊事员牺牲”的故事,耐人寻味。
原来,一个连有9名炊事员,为了让连队战士能跑能打,这个炊事班成员每到一个地方进行补给的时候,尽量多给自己连队带点粮食,每个战士的标准粮吃完之后,还能将多余的一点点粮食给大家熬粥喝。
当时在藏区,打下来的粮食是原粮,即没有脱壳的粮食。恰在这时,炊事班发现了一个废弃的石磨,为了让战友吃上去壳的粮食,9个炊事员就将五六十斤重的石磨背上了。
就是带着这个石磨,9个战士在长征途中,有的饿死了,有的累死了。到了走出草地的时候,9个炊事员全部牺牲了。
在军队里,炊事员整天围着锅灶转,与那些冲锋陷阵、杀敌夺旗的战斗岗位比较起来,似乎是一种很平凡的工作。但是,在过草地时,那7位炊事兵,用最后的一点精力背着那口沉重的行军锅,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这个岗位,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长眠于草地中的那7个炊事兵,谁能不说他们伟大呢?谁能不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呢?
最感人的红军长征故事3中国有现在的辉煌,都是我们的祖先用生命为代价、用拼搏的精神创建的。说到长征我们想到的是那些在战场上的英雄故事,可是谁又能想到在长征中那些平凡的成员之间感人的故事呢!
我听说一个故事让我十分的感动,它的名字叫《一袋干粮》。它讲述的是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跟随部队一起长征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在过一座桥时为了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一样。自己拔了许多的野菜塞进自己的挎包,用野菜做干粮。久而久之,她的身体不行了。护士长才发现她挎包中的干粮竟是野菜。大家不由自主的分一点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看到文中的小兰,再想一想现在的我们。同是一个年龄的人,可差别是多么的大。如果是我们没有粮食吃,一定会问人要,不会想到别人。而她却是想着他人的温饱,宁可自己吃野菜。她可以顾受伤的队员,而我们只会添乱。通过小兰我们也能看到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吃苦,坚强无私,热心……
不仅有小兰这一个无私奉献的人,还有许多的感动故事发生在长征途中。
1985年的秋天,有许多的同志得了肠胃病。有三个同志病的很严重都已经赶不上队伍。指导员派炊事班长来照顾他们,一开始他们吃野菜和青稞面,可不到半个月,食物就已经吃完了。有一天,他们来到了池塘边,老班长灵机一动,自制了鱼钩钓了好多鱼。自己却嚼着草根吃着鱼骨头。
在长征中,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都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我们应该学习那些人的高尚品质,因为在现在的社会中,这样的人是少之又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心。
最感人的红军长征故事41934年,刘湘围攻川陕苏区。红军撤离时,红军战士李中权的9个家人,因恶霸的报复被迫全部跟着红军长征。李中权虽然与母亲同在长征队伍中,但只有过3次短暂的相见。三别母亲,最终阴阳相隔。
第一次见面是在1934年春天,李中权在通江遇见母亲,当时两人都已经知道李中权父亲的死讯,但都在向对方隐瞒。由于身有任务,李中权匆匆离开了母亲。
第二次见面是在1936年3月,李中权在宝兴县意外遇到母亲。母亲拉着他的手,高兴地顾不上回答他的问话,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好像永远看不够似的。第二天一早,队伍就要出发了,李中权又一次匆匆和母亲告别。
第三次见面是在1936年5月,李中权带一个排到东边红一团检查工作,路上,在丹巴东边遇见了母亲,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李中权后来回忆当时的情形:“母亲面容极度憔悴,神情忧郁,只是呆呆地望着我,似乎累得已经不能开口了。”
李中权说:我向母亲辞行时,母亲双眼满含泪水凝望着我,什么话也没有说。我望着远去的队伍,牵过战马,把它交给了中柏弟弟,留给母亲乘坐。
李中权的母亲后来在过草地时去世了。
多年以后,李中权才知道母亲去世的具体情况。他含泪写下一段话纪念母亲:“我亲爱的母亲,儿时时刻刻都在怀念您,此种心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娘呀,你同父亲一样,是生得苦,死得苦;但父母长征途中生得光荣,死得伟大!这种精神是能够荣传万代,光照千秋的!我亲爱的母亲你安息吧!”
最感人的红军长征故事5“长征苦,最苦是雪山草地。”90岁高龄的老红军郝毅缓缓地说。
采访中,提到雪山草地,几乎每一位经历过长征的老人,都用了一个“苦”字。
爬雪山、过草地,今天已成为人们体验长征精神的重要方式。然而,红色大军的雪山草地之行,却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死亡行军。
夹金山下的硗碛村,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碑矗立山间,与远处的`夹金山遥遥相望。
主峰海拔4950多米的夹金山,被当地藏族同胞视为“连鸟儿也难以飞过”的神山,也是长征中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1师4团作为全军先遣队来到夹金山下,拉开了长征路上最为悲壮的行程的序幕。
“那天是农历五月初四,他们从山上下来时,穿的衣服五颜六色,什么样式都有。人都很瘦,差不多皮包骨头了。”回忆起红军到达四川小金县达维镇的情景,92岁的张绍全至今记得很清楚,“来自南方的红军战士身着破烂的单衣,打满血泡的脚上缠着干树皮……”
“实在冷得不行,大家就人靠人挤在一起。继续行军时,总有一些战友再也不能起来。”当时只有19岁的郝毅说。
有一天,郝毅实在走不动了,朦胧间看见前面有一块大石头,就把小包袱放在上面,想坐下来歇息一会儿。谁知,刚一坐下,大石头就歪倒了——原来是前面部队牺牲的战友,身子已经僵硬了。
老红军刘承万提起过雪山,仍忍不住悲痛的泪水:“好多战友一坐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许多人冻僵了,滑倒后像炮弹一样飞出去,在冰崖下没了踪影。”
党岭山是长征路上红军翻越的海拔最高的雪山。当时,老红军刘洪才刚满21岁。
“党岭山,党岭山,上下总有二百三,终年积雪无人烟,十人上山九不还。”刘洪才跟着部队走到山下,好心的藏族同胞前来劝阻:上去的人不是陷在冰穴里活活冻死饿死,就是被“山妖”抓去连尸体都找不到……
夜幕降临,刘洪才和战友们挤在雪洞里,用体温相互取暖,极度疲劳的他们睡着了……
“第二天,我们醒来了,只有副班长还躺着,一动不动。我喊了两声,他也不理。”刘洪才过去一推,才知道副班长已经冻死了。
【2023年最感人红军长征故事【合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