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社会调研报告副本

时间:2023-05-09 16:15:07 来源:文池范文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燕山大学里仁学院社会调研报告副本,供大家参考。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社会调研报告副本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研论文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社会调研论文

 关于唐山市林西白马山社区居民对评剧历史及其发展情况了解程度的研究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1989年08月16日

 籍贯:
河北邯郸大名县

 班级:
2010级测控技术与仪器3班

 学号: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关丽兰

 完稿时间:
2012年8月13日

 关于唐山市古冶区林西街道白马山社区居民对评剧发展历史及其程度的研究

 2010级测控技术与仪器3班

 评剧,又称评戏,戏曲剧种,1910年左右形成于唐山,是在民间说唱“莲花落”和民间歌舞“蹦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莲花落是穷人行乞时的演唱艺术。或说唱吉祥如意的话,或演唱故事。解放前,滦南县境内的居民生活比较贫困,本县地近京城,受京都影响,县境乃“文学之邦,士大夫揖让进退,皆彬彬有礼,重然诺,尚气节,文字朴茂……”(《滦县志·序》),风气开化,民间文学发达。皮影、大鼓书、秧歌等传统艺术形式丰富多彩,民歌、民谣、民谚、民间故事也繁茂优美。勤劳勇敢的滦南人,依岁时风俗,各村多有唱影、说书、扭秧歌、演大戏的。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使人们赏心悦目,养成了对艺术的爱好。莲花落作为乞食的艺术,紧迫时尚,从民歌、民谣、民间故事、秧歌、皮影、大鼓等艺术形式中吸收了许多营养,经过单口对口莲花落、拆出莲花落、唐山落子等阶段,逐步发展成评剧,成为我国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深受广大群众的喜欢。

 1935年白玉霜等在上海演出时,正式使用评剧名称。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社会调研过程简述

 1.选题目的和意义

 评剧已经走过了百年历史。在庆祝评剧百年诞辰之际,作为评剧故乡的唐山人,我们很为评剧的未来担忧。评剧最早于1900年前后形成于唐山周边。宣统元年(1909年),评剧奠基人成兆才带着自己的庆春班来到唐山,在小山西坡的王永富、王凤亭父子筹建的永盛茶园一连演了三个多月,演出轰动,影响很大,遂被河北、东北、平津一带民众接受。因为评剧来自民间,曲调优美,字正腔圆,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且形式活泼、自由,最善表现当代民众情绪,所以评剧一诞生就产生了巨大的生命力。解放后,评剧由于紧跟时代,勇于变革,很快成为流行大半个中国的地方剧种。“小女婿”“刘巧儿”“秦香莲”“花为媒”“杨三姐告状”“夺印”“金沙江畔”“向阳商店”等一大批剧目召唤起多少人的激情。唐山人都记得,文革后期中央广播电台第一次重播评剧“秦香莲”,整个城市万人空巷,半个中国人民热议。但是,近三十年来,评剧黯淡了。即便在她的故乡唐山,也是似有似无,虚无缥缈,通过这次调研可以初步了解唐山市居民对唐山评剧的了解程度,对以后进一步推广和发扬评剧艺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调查方法

 在此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了访谈法、资料收集法,观察法及问卷调查法。

 3.调查过程

 (1)、开展调研:2012年7月30日至2012年8月6日从网络中查找了关于唐山评剧历史及其发展的各种资料安排了这几天具体行动路线并走访唐山市古冶林西街道白马山社区发放相关调查问卷。

 (2)、调研汇总2012年8月7日至2012年8月10日,整理所收集到的资料,并为下一步撰写报告做好了准备。

 (3)、撰写报告2012年8月11日至2012年8月13日,根据前几天实践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及学校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手册关于撰写报告的规范写完报告。

 二、对所调研问题的理论分析

 1调研资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冀东地区和整个中国一样饱受着战乱、天灾以及政治动荡,旧的经济关系开始发生分化。许多人或弃农经商,或闯关东。一些具有艺术天才的人则以艺谋生。他们农忙时节在家务农,农闲时串联成班外出演唱。所演唱的剧种中以“莲花落”最受冀东农民欢迎。后来,零散的莲花落艺人改变了各自的独立活动,组织起来形成了许多莲花落班社。这些班社规模较大,演唱时观众多,影响也广,逐渐形成冀东地区戏曲方面举足轻重的艺术团体。在天才艺人成兆才(今滦南县绳各庄人,1874——1929年,评剧主要创始人)等人的改造下,莲花落的艺术形式也在发生变化。他开始时期用河北梆子的文武场,接着又吸收了诸如冀东秧歌的舞蹈形式和喇叭曲子、滦州皮影的音乐版式和各种曲调、乐亭大鼓中的行腔和落板以及唐山民歌的曲牌等。正是在这种融百家之长的推陈出新中,评剧产生了!

 评剧之名含有“评古论今”的意思。冀东地区的评剧班子成名之后,一般都移至东北各大城市演唱。真正留在本地的著名戏班子是少而又少的。冀东早期的“四大班社”——警世戏班、金鸽子班、北孙班、南孙班都是如此,就是转徙冀东各县的丰润“孙玉舫班”、迁安的“陈凤荣班”、“郑云福班”、“汀海班”、开平镇的“马成奎戏班”、滦县的“新民剧社”也常去东北演出。

 2.各项数据统计

 表一4、5、8题正答率统计表

 正确率题号

 调查人

 4

 5

 8

 10-20

 男

 30%

 35%

 52%

 女

 25%

 31%

 55%

 20-30

 男

 15%

 28%

 62%

 女

 17%

 21%

 63%

 30-40

 男

 15%

 12%

 64%

 女

 17%

 14%

 68%

 40-50

 男

 35%

 39%

 53%

 女

 41%

 41%

 51%

 50-60

 男

 45%

 59%

 56%

 女

 48%

 56%

 58%

 60以上

 男

 56%

 78%

 30%

 女

 58%

 82%

 35%

 表二 6、7、9题数据统计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以上

 6

 A

 1.2%

 1.5%

 2.3%

 5.6%

 10.5

 15.8%

 B

 0.8%

 1.1%

 1.6%

 6.5%

 15.6%

 13.6%

 C

 1.5%

 1.3%

 2.6%

 6.8%

 12.5%

 13.9%

 D

 1.2%

 2.5%

 2.5%

 9.5%

 13.6%

 14.9%

 E

 1.3%

 1.6%

 2.3%

 5.2%

 11.5%

 25.6%

 F

 1.4%

 1.9%

 4.9%

 50.6%

 55.8%

 69.6%

 G

 1.6%

 2.0%

 2.6%

 39.8%

 45.6%

 56.3%

 H

 0.9%

 2.3%

 5.2%

 36.8%

 50.6%

 59.6%

 I

 0.6%

 3.6%

 6.5%

 40.2%

 60.7%

 65.2%

 J

 5.4%

 6.5%

 10.5%

 60.8%

 70.9%

 86.5%

 K

 2.3%

 3.9%

 8.9%

 50.1%

 65.2%

 88.5%

 L

 2.0%

 4.8%

 9.5%

 65.2%

 68.5%

 68.2%

 M

 90%

 96%

 99%

 100%

 100%

 100%

 7

 A

 55.6%

 60.9%

 66.3%

 75.6%

 80.5%

 88.6%

 B

 0.6%

 1.2%

 1.2%

 5.6%

 52.6%

 92.5%

 C

 0.8%

 1.6%

 1.5%

 8.5%

 49.8%

 80.1%

 D

 0.8%

 1.8%

 1.9%

 6.5%

 60.5%

 78.2%

 E

 10.5%

 2.0%

 15.6%

 15.6%

 55.8%

 86.5%

 F

 12.3%

 15.9%

 13.8%

 25.8%

 62.4%

 85.4%

 G

 10.2%

 15.6%

 25.6%

 12.6%

 80.5%

 82.9%

 H

 15.6%

 18.6%

 18.9%

 29.8%

 86.4%

 85.4%

 I

 18.5%

 12.6%

 25.6%

 35.6%

 88.6%

 90.2%

 J

 10.3%

 13.8%

 21.4%

 28.4%

 89.4%

 85.3%

 K

 12.6%

 15.4%

 26.5%

 39.8%

 86.5%

 88.5%

 9

 A

 3.6%

 4.5%

 5.8%

 4.9%

 3.5%

 4.8

 B

 30.6%

 45.6%

 52.6%

 55.6%

 45.7%

 59.8%

 C

 50.4%

 30.6%

 28.4%

 29.3%

 30.9%

 32.8%

 D

 15.4%

 19.3%

 13.2%

 10.2%

 19.9%

 2.6%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张,收回有效问卷146张,男女比例为1:1,年龄分布如图二所示。

 分析表一可得:年龄越小者对评剧的历史了解越少,而对当今评剧的发展现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年长者则对评剧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评剧的发展现状缺乏了解。

 分析表二可得:

 1、根据对第六题的调查可知:中青年及老年人对现代评剧演员均比较陌生,其中中老年人对现代评剧演员了解程度略好于青年人;
而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对老一辈评剧表演艺术家的了解程度明显好于前者,其中40岁以上者明显好于40岁以下者。但几乎所有调查分组都对白玉霜、花淑兰、筱白玉霜、赵丽蓉四位评剧老艺术家有较高的知晓率。

 2、根据对第七题的调查可知,所有年龄段对较老的评剧评剧经典了解程度均好于对现代评剧经典的了解程度,其中中老年组明显好于青年组。

 3、根据对第九题的调查可知,群众唐山地区评剧的推广力度普遍持一般态度,政府在评剧艺术的推广方面仍需努力。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就目前情况而言,被调查人群对评剧的历史及其发展程度的了解并不乐观,其中中青年人的形式更加严峻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与个人调研收获

 1 .针对当前问题的对策:

 巩固唐山评剧诞生地的地位,推动唐山的文化建设,促进评剧的发展,当好评剧的“娘家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唐山要当好评剧的“娘家人”,需要做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

 首先,应当真心实意办好“中国评剧节”。自2001年起,“中国评剧节”已经在唐山举办了七期,大多数人的感觉是,宣传越来越差,规模越来越小,参会的评剧团越来越少,名角大腕缺席的越来越多,群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非常不足,演出场馆严重匮乏,节会活动单调。“中国评剧节”对于唐山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这么好的事如果不用心,不用够心思,用足心思去办,无异于有眼不识金镶玉。

 第二,唐山应当申请开办有关评剧的全国性综合类杂志,专门为评剧界和评剧爱好者、研究者提供平台。

 第三,要加大唐山评剧人才的培养力度。

 第四,增强唐山群众性评剧演唱普及活动。

 第五,应当认真规划建设“评剧博物馆”、“成兆才故居”……以此强化评剧从业者的敬业守德信念,彰显唐山的评剧地位。

 2.本次调研反思

 许多人认为中国的传统戏剧,包括评剧在内,日渐衰落,是时代发展的综合作用,无可回天。这不是唯物的。一个优秀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不可能消失毁灭的。一旦消失光了,这个民族便不复存在。那么评剧在唐山萎靡不振,缺失了什么呢?首先是评剧丢失了唐山的观众。如果说唐山人不喜欢评剧,那就没人会喜欢了。但是唐山人只能空喜欢。因为整年的剧场没人演,电视台不播放。甚至连剧场也拆的找不到了。想听想看评剧,只剩下公园里的群众。只有他们自发的评剧演唱能证明评剧在唐山还活着,还深受群众喜爱。其次是评剧缺失了自己的大师。评剧自诞生以来可谓群星璀璨,大腕名角云集。刘小楼、喜彩苓、韩少云、小俊亭、白玉霜,花淑兰,筱白玉霜、新凤霞、李忆兰、花月仙、马泰、魏荣元、筱俊婷、谷文月、陈少舫,赵丽蓉,洪影等,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现在呢?当然梅花奖得主也不少,但是他(她)们高高在上,不演戏,不接触群众,在观众中毫无威望,也形不成票房的号召力。其三是唐山有关部门根本就没有把评剧作为自己的看家宝贝。所谓的那个“节”只是作秀的形式而并非出于真爱,所以它不可能产生任何功效,除了劳民伤财。其四是唐山没有评剧“娘家人”的胸怀。评剧是从唐山走出去的,多数评剧名人都出生于唐山这片热土。应当说,全国各地的评剧艺人都是唐山的亲人,所有评剧爱好者都是唐山的亲戚。唐山要有这个博大的胸怀。有了这个胸怀才能承担弘扬评剧大任的资格。那么这个胸怀应当怎样袒露给世人呢?不是要出人头地,不是要哗众取宠,而是要心存善意,毕恭毕敬,甘愿为他人作嫁衣裳。闺女出人头地,丈母娘能不光彩?所以,唐山为什么不能出台优惠政策力约各地评剧团经常来唐演出?为什么不能开办全国评剧文刊?为什么不能建立国家评剧新人基金?为什么不能设立评剧博物馆场?为什么不能组织唐山评剧电视频道?为什么不能定期组织群众性评剧大汇演?为什么不能在“评剧节”搭大台,唱大戏,组织群众在广场社区免费观看?为什么不能组织唐山评剧戏迷经常走亲访友与各地评剧名家大会面?为什么不能把评剧大师们的雕像矗立于唐山街头巷尾?为什么不能把唐山艺校的评剧专科发扬光大?为什么不能把唐山的评剧专业单位带出困境?为什么不能做到在唐山天天都有评剧看?所有这些本来都能做到!也都可以做得很好!复兴评剧,发展评剧事业对唐山至关重要。因为这是唐山一块真正的牌。有价值的牌,别人非常认可和接受的牌。这也是唐山的特殊符号,耀眼的亮点。天天喊打造唐山文化名片,天天喊把唐山建设成历史文化名城,这不就是应该见诸行动的事吗?在大家纪念评剧诞生一百周年的时候,如果唐山有关方面能对评剧的态度有所改善,思路有所调整,工作有所改观,也不枉有这样一天。

 唐山滦南县绳各庄是成兆才的家乡,中国的评剧从这里走出,在唐山小山永生茶园成名,以后北上奉天,南下上海,唱响京津,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评剧的观众从北国到江南一直发展到云贵地区,影响之大,仅次于京剧。

 唐山作为评剧的“娘家”不仅是一种荣耀,更应该是一种责任。荣耀是历史形成的,如果现代人对历史不负责任,荣耀也可以慢慢消失。有人会这样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古老的戏剧终有一天会走向消亡,评剧也不例外。我们何必对一个“夕阳西下”的东西付出过多?这样的观点是对历史文化的无知,是对人类文明的冷酷。譬如一个创造了伟大成就的老人,就因为老了,就可以无视一生的辉煌吗?如果她有一天死去,难道不应当将她很好的安葬,为她祈祷,给她树碑立传吗?评剧就是这样一个“老人”,何况她现在还并非真的那样老,看看广大的农村,看看无数的评剧爱好者,他们对评剧的热烈程度,你就不会觉得她老。中国古老的戏剧远没有走到尽头。唐山人看看河南吧!有几个河南人不会唱豫剧?不懂得唱几口家乡戏的快乐,或许不是时代的变幻,而是文化的隔膜。

 

 

 指导教师:
关丽兰

  完稿日期:
2012

 附表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社会调研调查问卷

 1、您的年龄段( )。

 A、10-20 B、20-30 C、30-40 D 、40-50 E 、50-60 F

 2、您的性别( )。

 A、男 B、女

 3、您对评剧的喜爱程度( )。

 A、不喜欢 B、一般 C、较喜欢 D、非常喜欢

 4、选出您认为正确的评剧产生年代( )。

 A、十九世纪中后期 B、十七世纪中后期

 C、十八世纪中后期 D、二十世纪初

 5、选出您认为正确的评剧创始人( )。

 A、罗慧琴 B、王凤亭

 C、成兆才 D、王永富

 6、选出您知道的评剧演员( )(多选)。

 A、罗慧琴 B、张俊玲 C、朱宝芹 D、石文明 E、曹相国 F、刘小楼 G、彩苓 H、韩少云 I、小俊亭 J、白玉霜 K、花淑兰 L、筱白玉霜 M、赵丽蓉

 7、选出您欣赏过的评剧剧目( )(多选)。

 A、《小二黑结婚》 B、《杨乃武与小白菜》 C、《红龙仙子》 D、《岳霄醉酒》 E、 《花为媒》 F、《牧羊圈》 G、《打金枝》 H、《杜十娘》 I、《人面桃花》 J、《玉堂春》 K、《马寡妇开店》

 8、至2012年5月为止,唐山“中国评剧艺术节”共举办了()届?

 A、六 B、七 C、八 D、九

 9、您认为唐山地区对评剧的推广力度如何()。

 A、差 B、一般 C、较好 D、非常好段

 段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社会调研报告副本】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