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高二会考化学知识点总结3篇

时间:2023-03-29 15:20:04 来源:文池范文网

高二会考化学的知识点总结1  1、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  烷烃CnH2n+2仅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热分解、不与高锰酸钾、溴水、强酸强碱反应  烯烃CnH2n含C==C键与卤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会考化学知识点总结3篇,供大家参考。

高二会考化学知识点总结3篇

高二会考化学的知识点总结1

  1、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

  烷烃CnH2n+2仅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热分解、不与高锰酸钾、溴水、强酸强碱反应

  烯烃CnH2n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

  炔烃CnH2n-2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

  苯(芳香烃)CnH2n-6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

  (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

  卤代烃:CnH2n+1X

  醇:CnH2n+1OH或CnH2n+2O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主要抓官能团的特性,比如,醇类中,醇羟基的性质:1.可以与金属钠等反应产生氢气,2.可以发生消去反应,注意,羟基邻位碳原子上必须要有氢原子,3.可以被氧气催化氧化,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必要有氢原子。4.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5.可以与氢卤素酸发生取代反应。6.醇分子之间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醚。

  苯酚: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醛:CnH2nO羧酸:CnH2nO2酯:CnH2nO2

  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

  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醛(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还原反应)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

  6、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

  (2)羧酸

  (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5)蛋白质(水解)

  8、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9、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HCHO——4Ag↓+H2CO3

  反应式为:HCHO+4[Ag(NH3)2]OH=(NH4)2CO3+4Ag↓+6NH3↑+211.

  10、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H2O

  11、浓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2、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

  (2)乙酸乙酯的水解

  (3)苯的硝化

  (4)糖的水解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

  13、解推断题的"特点是: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即抓住特征条件(即特殊性质或特征反应),如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和显色反应,醛基的氧化反应等。但有机物的特征条件不多,因此还应抓住题给的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关系条件能告诉有机物间的联系,如A氧化为B,B氧化为C,则A、B、C必为醇、醛,羧酸类;又如烯、醇、醛、酸、酯的有机物的衍变关系,能给你一个整体概念。

  14、烯烃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团。

  去氢加氧叫氧化,去氧加氢叫还原。

  醇类氧化变-醛,醛类氧化变羧酸。

  光照卤代在侧链,催化卤代在苯环

高二会考化学的知识点总结2

  1.注意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⑴酒精灯加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蒸馏石油实验”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⑵酒精喷灯加热。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所以需要较高温度的有机实验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煤的干馏实验”。

  ⑶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的银镜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60℃)”、“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⑷用温度计测温的有机实验有:“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个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具支烧瓶支管口处,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2、注意催化剂的使用

  ⑴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有:“乙烯的制取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

  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后两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其中最后一个实验也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⑵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有: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后生成的溴化铁)。

  ⑶氧化铝做催化剂的实验有: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3、注意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

  4、注意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的有害物质,所以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冷却。

  ⑴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装)冷却的实验:“蒸馏水的制取实验”和“石油的蒸馏实验”。

  ⑵用空气冷却(用长玻璃管连接反应装置)的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和“溴苯的制取实验”。

  这些实验需要冷却的目的是减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挥发,既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又减少了这些挥发物对人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5、注意除杂

  有机物的实验往往副反应较多,导致产物中的杂质也多,为了保证产物的纯净,必须注意对产物进行净化除杂。如“乙烯的制备实验”中乙烯中常含有CO2和SO2等杂质气体,可将这种混合气体通入到浓碱液中除去酸性气体;再如“溴苯的制备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产物溴苯和硝基苯中分别含有溴和NO2,因此,产物可用浓碱液洗涤。

  6、注意搅拌

  注意不断搅拌也是有机实验的一个注意条件。如“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实验”(也称“黑面包”实验)(目的是使浓硫酸与蔗糖迅速混合,在短时间内急剧反应,以便反应放出的气体和大量的热使蔗糖炭化生成的炭等固体物质快速膨胀)、“乙烯制备实验”中醇酸混合液的配制。

  7、注意使用沸石(防止暴沸)

  需要使用沸石的有机实验:⑴实验室中制取乙烯的实验;⑵石油蒸馏实验。

  8、注意尾气的处理

  有机实验中往往挥发或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必须对这种有害气体的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⑴如甲烷、乙烯、乙炔的制取实验中可将可燃性的尾气燃烧掉;⑵“溴苯的制取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中可用冷却的方法将有害挥发物回流。

高二会考化学的知识点总结3

  1、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

  烷烃CnH2n+2仅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热分解、不与高锰酸钾、溴水、强酸强碱反应

  烯烃CnH2n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

  炔烃CnH2n-2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

  苯(芳香烃)CnH2n-6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

  (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

  卤代烃:CnH2n+1X

  醇:CnH2n+1OH或CnH2n+2O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主要抓官能团的特性,比如,醇类中,醇羟基的性质:1.可以与金属钠等反应产生氢气,2.可以发生消去反应,注意,羟基邻位碳原子上必须要有氢原子,3.可以被氧气催化氧化,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必要有氢原子。4.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5.可以与氢卤素酸发生取代反应。6.醇分子之间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醚。

  苯酚: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醛:CnH2nO羧酸:CnH2nO2酯:CnH2nO2

  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

  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醛(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还原反应)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

  6、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

  (2)羧酸

  (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5)蛋白质(水解)

  8、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9、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HCHO——4Ag↓+H2CO3

  反应式为:HCHO+4[Ag(NH3)2]OH=(NH4)2CO3+4Ag↓+6NH3↑+211.

  10、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H2O

  11、浓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2、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

  (2)乙酸乙酯的水解

  (3)苯的硝化

  (4)糖的水解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

  13、解推断题的特点是: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即抓住特征条件(即特殊性质或特征反应),如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和显色反应,醛基的氧化反应等。但有机物的特征条件不多,因此还应抓住题给的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关系条件能告诉有机物间的联系,如A氧化为B,B氧化为C,则A、B、C必为醇、醛,羧酸类;又如烯、醇、醛、酸、酯的有机物的衍变关系,能给你一个整体概念。

  14、烯烃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团。

  去氢加氧叫氧化,去氧加氢叫还原。

  醇类氧化变-醛,醛类氧化变羧酸。

  光照卤代在侧链,催化卤代在苯环


高二会考化学的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阅读


高二会考化学的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1)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10篇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1

  一、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行成电流。

  1、产生电流的条件:

  (1)自由电荷;

  (2)电场;

  2、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3、电流的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I表示;

  (1)数学表达式:I=Q/t;

  (2)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

  (3)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uA;(4)1A=103mA=106uA

  二、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1、定义式:I=U/R;

  2、推论:R=U/I;

  3、电阻的国际单位时欧姆,用Ω表示;

  1kΩ=103Ω,1MΩ=106Ω;

  4、伏安特性曲线:

  三、闭合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电键组成;

  1、电动势: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E表示;

  2、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叫外电路;外电路的电阻叫外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外电压;3、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阻,内点路的电阻叫内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内电压;如:发电机的`线圈、干电池内的溶液是内电路,其电阻是内电阻;

  4、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E=U内+U外;U外=RI;E=(R+r)I

  四、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闭合电路里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1、数学表达式:I=E/(R+r)

  2、当外电路断开时,外电阻无穷大,电源电动势等于路端电压;就是电源电动势的定义;

  3、当外电阻为零(短路)时,因内阻很小,电流很大,会烧坏电路;

  五、半导体:导电能力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升越高而减小;

  六、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电阻消失,成为超导;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2

  1.电压瞬时值e=Emsinωt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2πf)

  2.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

  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I=Im/(2)1/2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1/U2=n1/n2;I1/I2=n2/n2;P入=P出

  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P损′=(P/U)2R;(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见第二册P198〕;

  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T);

  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注:

  (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ω电=ω线,f电=f线;

  (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

  (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

  (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决定P入;

  (5)其它相关内容:正弦交流电图象〔见第二册P190〕/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见第二册P193〕。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3

  一、电场

  1、电场: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周围的电场发生的。

  2、电场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3、电场力: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作用力,这种力叫电场力,电荷间的静电力就是一个电荷受到另一个电荷激发电场的作用力。

  二、电场的描述

  1、电场强度:

  (1)定义:把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定义为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用E表示。

  (2)定义式:

  F——电场力国际单位:牛(N)

  q——电荷量国际单位:库(C)

  E——电场强度国际单位:牛/库(N/C)

  (3)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在该点受电场力的方向。

  (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5)物理意义:某点的场强为1N/C,它表示1C的点电荷在此处会受到1N的电场力。

  (6)匀强电场:各点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2、电场线:

  (1)意义:如果在电场中画出一些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就叫做电场线。

  (2)特点:

  电场线不是电场里实际存在的线,而是为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假想的线,因此电场线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电场线始于正电荷,止于负电荷,在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起于正电荷,延伸到无穷远处;在负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起于无穷远处,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闭合,不相交,也不是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

  在同一电场里,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场强越大;电场线越稀的地方,场强越小。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4

  (1)定义:地球上的物体具有跟它的高度有关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①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组成的系统共有的,而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

  ②重力势能的大小和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

  ③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之分。

  (2)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只决定于初、末位置间的高度差,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WG=mgh。

  (3)做功跟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即。

  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①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方法:控制变量。

  ·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小钢球能推动木块做功的多少。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

  ③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④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5

  一、机械振动:物体在*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叫机械振动。

  1、*衡位置:机械振动的中心位置;

  2、机械振动的位移:以*衡位置为起点振动物体所在位置为终点的有向线段;

  3、回复力:使振动物体回到*衡位置的力;

  (1)回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衡位置;

  (2)回复力不是一重特殊性质的力,而是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

  4、机械振动的特点:

  (1)往复性;

  (2)周期性;

  二、简谐运动:物体所受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始终指向*衡位置的运动;

  (1)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

  (2)回复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

  (3)计算公式:F=-Kx;

  如:音叉、摆钟、单摆、弹簧振子;

  三、全振动:振动物体如:从0出发,经A,再到O,再到A/最后又回到0的周期性的过程叫全振动。

  例1:从A至o,从o至A/,是一次全振动吗?

  例2:振动物体从A/,出发,试说出它的一次全振动过程;

  四、振幅:振动物体离开*衡位置的距离。

  1、振幅用A表示;

  2、回复力F大=KA;

  3、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的路程为4A;

  4、振幅是表示物体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越大,振动越强,能量越大;

  五、周期: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

  1、T=t/n (t表示所用的总时间,n表示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2、振动物体从*衡位置到最远点,从最远点到*衡为置所用的时间相等,等于T/4;

  六、频率:振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1、f=n/t;

  2、f=1/T;

  3、固有频率:由物体自身性质决定的频率;

  七、简谐运动的图像:表示作简谐运动的物*移和时间关系的图像。

  1、若从*衡位置开始计时,其图像为正弦曲线;

  2、若从最远点开始计时,其图像为余弦曲线;

  3、简谐运动图像的作用:

  (1)确定简谐运动的周期、频率、振幅;

  (2)确定任一时刻振动物体的位移;

  (3)比较不同时刻振动物体的速度、动能、势能的大小:离*衡位置跃进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势能越小;

  (4)判断某一时刻振动物体的运动方向:质点必然向相邻的后一时刻所在位置运动

  4、作受迫振动的物体的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其固有频率无关;物体发生共振的条件:物体的固有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八、单摆:用一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一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悬点的装置。

  1、当单摆的摆角很小(小于5度)时,所作的运动是简谐运动;

  2、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1/2

  3、单摆在摆动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在*衡位置动能、重力势能最小;在最远点动能为零,重力势能;

  九、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了机械波。

  1、产生机械波的条件:

  (1)有波源;

  (2)有介质;

  2、机械波的实质:机械波只是机械振动这种运动形式的传播,介质本身不会沿播的传播方向移动;

  3、波在传播时,各质点所作的运动形式: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只在*衡位置两侧作往复运动,并不随波的前进而前移。

  4、波的作用:

  (1)传播能量;

  (2)传播信息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6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t=v0+at

  注:一般我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1)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均;

  (2)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均;

  2、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s=v0t+1/2at

  注意:当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当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3、推论:2as=vt2-v02

  4、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2-s1=aT2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秒,前2秒,??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时间的*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

  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静止下落的物体所作的运动;

  1、位移公式:h=1/2gt2

  2、速度公式:vt=gt

  3、推论:2gh=vt2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7

  一、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行成电流。

  1、产生电流的条件:

  (1)自由电荷;

  (2)电场;

  2、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3、电流的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I表示;

  (1)数学表达式:I=Q/t;

  (2)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

  (3)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uA;(4)1A=103mA=106uA

  二、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1、定义式:I=U/R;

  2、推论:R=U/I;

  3、电阻的国际单位时欧姆,用Ω表示;

  1kΩ=103Ω,1MΩ=106Ω;

  4、伏安特性曲线:

  三、闭合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电键组成;

  1、电动势: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E表示;

  2、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叫外电路;外电路的电阻叫外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外电压;3、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阻,内点路的电阻叫内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内电压;如:发电机的线圈、干电池内的溶液是内电路,其电阻是内电阻;

  4、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E=U内+U外;U外=RI;E=(R+r)I

  四、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闭合电路里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1、数学表达式:I=E/(R+r)

  2、当外电路断开时,外电阻无穷大,电源电动势等于路端电压;就是电源电动势的定义;

  3、当外电阻为零(短路)时,因内阻很小,电流很大,会烧坏电路;

  五、半导体:导电能力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升越高而减小;

  六、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电阻消失,成为超导;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8

  (1)定义:地球上的物体具有跟它的高度有关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①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组成的系统共有的,而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②重力势能的大小和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③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之分。

  (2)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只决定于初、末位置间的高度差,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WG=mgh.

  (3)做功跟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即。

  3.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①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方法:控制变量。

  ·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小钢球能推动木块做功的多少。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

  ③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④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9

  一、电场

  1、电场: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周围的电场发生的。

  2、电场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3、电场力: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作用力,这种力叫电场力,电荷间的静电力就是一个电荷受到另一个电荷激发电场的作用力。

  二、电场的描述

  1、电场强度:

  (1)定义:把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定义为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用E表示。

  (2)定义式:

  F——电场力国际单位:牛(N)

  q——电荷量国际单位:库(C)

  E——电场强度国际单位:牛/库(N/C)

  (3)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在该点受电场力的方向。

  (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5)物理意义:某点的场强为1N/C,它表示1C的点电荷在此处会受到1N的电场力。

  (6)匀强电场:各点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2、电场线:

  (1)意义:如果在电场中画出一些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就叫做电场线。

  (2)特点:

  电场线不是电场里实际存在的线,而是为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假想的线,因此电场线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电场线始于正电荷,止于负电荷,在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起于正电荷,延伸到无穷远处;在负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起于无穷远处,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闭合,不相交,也不是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

  在同一电场里,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场强越大;电场线越稀的地方,场强越小。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10

  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二、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三、物体处于*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处于*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高二会考化学的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2)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3篇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1

  光合作用

  (自然界最本质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方程式:CO2+H20xx——→(CH2O)+O218

  注意: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光合作用的产物不仅是糖类,还有氨基酸(无蛋白质)、脂肪,因此光合作用产物应当是有机物。

  2.色素:包括叶绿素3/4和类胡萝卜素1/4

  色素分布图:

  色素提取实验:丙提取色素;

  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

  碳酸钙防止色素受到破坏

  3.光反应阶段

  场所: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条件:必须有光,色素、化合作用的酶。

  步骤:

  ①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还原氢H2O—→2[H]+1/2O2

  ②ATP生成,ADP与Pi接受光能变成ATP

  能量变化:光能变为ATP活跃的化学能

  4.暗反应阶段

  场所:叶绿体基质

  条件: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二氧化碳,能量、酶

  步骤:

  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

  ②二氧化碳的还原,三碳化合物接受还原氢、酶、ATP生成有机物

  能量变化: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关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

  5.意义:

  ①制造有机物

  ②转化并储存太阳能

  ③使大气中的CO2和O2保持相对稳定。

  渗透作用的原理、细胞吸水、失水

  1.渗透吸水:条件:半透膜、浓度差

  2.植物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性膜,当膜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吸(失)水。

  原则:谁浓度高谁获得水

  3.植物吸水方式:

  ①吸胀吸水:无液泡的细胞吸水方式(干燥种子、根尖分生区细胞)。

  ②渗透吸水:成熟植物(具大液泡)细胞吸水方式。

  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

  由根运输到茎、叶,1-5%留在植物体内,95-99%用于蒸腾。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2

  呼吸作用(生物氧化)

  1.概念: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经过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释放能量。

  2.场所: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

  3.无氧呼吸:

  2C2H5OH+2CO2+能量(植物细胞、酵母菌)

  1分子葡萄糖2分子丙酸2C3H6O3+能量

  (动物、人、马铃薯块茎细胞、甜菜块根)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不彻底,全部反应在细胞质中进行,条件时没有氧气参与。

  4.有氧呼吸:

  第一步: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酸,[H]和少量ATP(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步:丙酸和水结合生成CO2,[H]和少量ATP(线粒体中进行)

  第三步:前两步的[H]与吸入的氧气结合生成水和大量的ATP(线粒体中进行)

  有氧呼吸将有机物彻底分解,1mol葡萄糖完全分解释放总能量2870千焦,其中1161KJ能量转移到ATP中,其它的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5.呼吸作用的意义:①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②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1.同化作用:把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储存能量

  ①自养型(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主要指绿色植物、藻类;硝化细菌等

  ②异养型(直接摄取有机物)人、动物、营寄生、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2.异化作用:分解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释放能量

  ①需氧型(有氧呼吸)人、绝大多数的动物、植物、细菌、真菌

  ②厌氧型(无氧呼吸)寄生虫、乳酸菌等嫌气性细菌兼性厌氧菌(无氧、有氧都能生存)酵母菌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3

  名词:

  1、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感性运动: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的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

  3、激素的特点:①量微而生理作用显著;②其作用缓慢而持久。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动物激素:存在动物体内,产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动物激素是由循环系统,通过体液传递至各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的。

  4、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胚芽鞘为胚体的第一片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作用。胚芽鞘分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发生弯曲的部位。

  5、琼脂:能携带和传送生长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长素不能穿过的。

  6、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

  7、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

  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9、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解出方法为:摘掉顶芽。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

  10、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要想没有授粉,就必须在花蕾期进行,因番茄的花是两性花,会自花传粉,所以还必须去掉雄蕊,来阻止传粉和*的发生。无籽番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

  语句:

  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实验过程:A单侧光照、胚芽鞘向光弯曲;B单侧光照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C单侧光照尖端罩有锡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直立生长;单侧光照胚芽鞘尖端仍然向光生长。——达尔文对实验结果的认识: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在单侧光照条件下影响胚芽鞘的生长。(2)温特实验:A把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B把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温特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并运到尖端下部促使某些部分生长。(3)郭葛结论:分离出此物质,经鉴定是吲哚乙酸,因能促进生长,故取名为“生长素”。

  2、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成分是吲哚乙酸,生长素是在尖端(分生组织)产生的,合成不需要光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下端(如胚芽鞘的尖端向下运输,顶芽向侧芽运输),而不能反向进行。在进行极性运输的同时,生长素还可作一定程度的横向运输。

  3、生长素的作用:a、两重性:对于植物同一器官而言,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浓度的高低是以生长素的最适浓度划分的,低于最适浓度为“低浓度”,高于最适浓度为“高浓度”。在低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促进生长的效果越明显;在高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对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大。b、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根、芽、茎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10、10-8、10-4(mol/L)。

  4、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a、在低浓度范围内: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易生根的枝条,可促进枝条生根成活;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b、在高浓度范围内,可以作为锄草剂。

  5、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发育中需要生长素促进,而生长素来自正在发育着的种子。

  6、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分布在正在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脱落酸和乙烯(分布在成熟的组织中,促进果实成熟)。

  7、植物的一生,是受到多种激素相互作用来调控的。


高二会考化学的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3)

——高二化学会考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菁选2篇)

高二化学会考重要知识点的归纳1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

  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

  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数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HCO3-+H+=CO2↑+H2O

高二化学会考重要知识点的归纳2

  一、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32-、S2-、HS-、HSO3-、等弱酸的酸根或酸式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CO32-+2H+==CO2↑+H2O、HS-+H+==H2S↑。

  2.有沉淀生成。

  钾(K+)、钠(Na+)、硝(NO3-)、铵(NH4+) 溶,硫酸(SO42-)除钡(Ba2+)、铅(Pb2+)(不溶),盐酸(Cl- )除银(Ag+)、亚汞(Hg22+)(不溶),其他离子基本与碱同。

  如:

  Ba2+、Ca2+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

  Ba2++CO32== CaCO3↓、

  Ca2++ SO42-==CaSO4(微溶);

  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

  Cu2++2OH-==Cu(OH)2↓,Fe3++3OH-==Fe(OH)3↓等。

  3.有弱电解质生成。

  能生成弱酸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

  一些酸式弱酸根不能与OH-大量共存:

  HCO3-+OH-==CO32-+H2O、

  HPO42-+OH-=PO43-+H2O、

  NH4++OH-==NH3·H2O等。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 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

  这两类离子因能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同时存在于同一溶液中,

  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二、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 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如I- 和Fe 3+不能大量共存:2I-+2Fe3+==I2+2Fe2+。

  2.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NO3- 和I- 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可以共存,但在有大量H+ 存在情况下则不能共存;SO32- 和S2- 在碱性条件下也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共存:2S2-+SO32-+6H+=3S↓+3H2O。

  三、由于形成络合离子,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中学化学中还应注意有少数离子可形成络合离子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情况。如Fe3+ 和 SCN-,由于Fe3++3SCN- Fe(SCN)3(可逆反应)等络合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该反应常用于Fe3+ 的检验)。


高二会考化学的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4)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归纳5篇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归纳1

  第1章力

  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二、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三、物体处于*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处于*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第2章直线运动

  一、机械运动:一物体相对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1、参考系:为研究物体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又名参照物(参照物不一定静止);

  2、质点:只考虑物体的质量、不考虑其大小、形状的物体;

  (1)质点是一理想化模型;

  (2)把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所研究对象小的可忽略不计时;

  如: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从北京到上海;

  3、时刻、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是一点、时间间隔是一线段;

  如:5点正、9点、7点30是时刻,45分钟、3小时是时间间隔;

  4、位移:从起点到终点的有相线段,位移是矢量,用有相线段表示;路程:描述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

  (1)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路程为零,位移一定为零;

  (2)只有当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质点的位移才等于路程;

  (3)位移的国际单位是米,用m表示

  5、位移时间图象: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

  (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与横轴*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3)位移图像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夹角越大,速度越大;

  6、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较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段时间的速度叫*均速度;

  (2)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7、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加速度的定义式:a=vt-v0/t

  (2)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

  (3)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

  (4)速度改变等于末速减初速。加速度等于速度改变与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大小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无关;

  (5)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方向相同;

  (6)加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2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t=v0+at

  注:一般我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1)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均;

  (2)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均;

  2、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s=v0t+1/2at

  注意:当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当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3、推论:2as=vt2-v02

  4、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2-s1=aT2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秒,前2秒,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时间的*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

  三、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静止下落的物体所作的运动;

  1、位移公式:h=1/2gt2

  2、速度公式:vt=gt

  3、推论:2gh=vt2

  第3章牛顿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4、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唯一决定;

  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三、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数学表达式:a=F合/m;

  2、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3、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4、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第4章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

  一、曲线运动: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质点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轨迹向其受力方向偏折。

  3、曲线运动的特点:

  4、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5、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合外力)与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6、力的作用:

  (1)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力改变速度的大小;

  (2)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时,力改变速度的方向;

  (3)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既不垂直,又不*行时,力既搞变速度的大小又改变速度的方向;

  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1、判断和运动的方法:物体实际所作的运动是合运动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合运动与各分运动所用时间始终相等;

  3、合位移和分位移,合速度和分速度,和加速度与分加速度均遵守*行四边形定则;

  三、*抛运动:被水*抛出的物体在在重力作用下所作的运动叫*抛运动;

  1、*抛运动的实质:物体在水*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2、水*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具有等时性;

  3、求解方法:分别研究水*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二分运动,在用*行四边形定则求和运动;

  四、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的大小等于弧长除以时间:v=s/t,线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度的大小等于质点转过的角度除以所用时间:ω=Φ/t

  3、角速度、线速度、周期、频率间的关系:

  (1)v=2πr/T; (2) ω=2π/T; (3)V=ωr; (4)、f=1/T;

  4、向心力:

  (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力,这个力叫向心力。

  (2)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与速度方向垂直。

  (3)特点:①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②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

  (4)计算公式:F向=mv2/r=mω2r

  5、向心加速度:a向= v/r=ωr

  五、开普勒的三大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说明:在中学间段,若无特殊说明,一般都把行星的运动轨迹认为是圆;

  2、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公式:R3/T2=K;

  说明:(1)R表示轨道的半长轴,T表示公转周期,K是常数,其大小之与太阳有关;

  (2)当把行星的轨迹视为圆时,R表示愿的半径;

  (3)该公式亦适用与其它天体,如绕地球运动的卫星;

  六、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1、计算公式:F=GMm/r2

  2、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思路:

  (1)应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周期公式;

  (2)应用在地球表面的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3)如果要求密度,则用m=ρV,V=4πR3/3

  第5章机械能

  一、功: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的位移的乘积;

  1、计算公式:w=Fs;

  2、推论:w=Fscosθ, θ为力和位移间的夹角;

  3、功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力和位移间的夹角为锐角时,力作正功,力与位移间的夹角是钝角时,力作负功;

  二、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1、求*均功率:P=W/t;

  2、求瞬时功率:p=Fv,当v是*均速度时,可求*均功率;

  3、功、功率是标量;

  三、功和能间的关系:功是能的转换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换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发生了转化;

  四、动能定理: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1、数学表达式:w合=mvt2/2-mv02/2

  2、适用范围:既可求恒力的功亦可求变力的功;

  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点:只考虑物体的初、末态,不管其中间的运动过程;

  4、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1)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求出合外力及其做的功;

  (2)确定物体的初态和末态,表示出初、末态的动能;

  (3)应用动能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五、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速度的乘积。

  1、重力势能用EP来表示;

  2、重力势能的数学表达式: EP=mgh;

  3、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国际单位是焦耳;

  4、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其大小和所选参考系有关;

  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间的关系

  (1)物体被举高,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2)物体下落,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3)重力做的功只与物体初、末为置的高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六、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3、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处处相等;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的受力,判断是否遵受机械能守恒定律;

  (3)恰当选择参考*面,表示出初、末状态的机械能;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立方程、求解;

  第六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一、机械振动:物体在*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叫机械振动。

  1、*衡位置:机械振动的中心位置;

  2、机械振动的位移:以*衡位置为起点振动物体所在位置为终点的有向线段;

  3、回复力:使振动物体回到*衡位置的力;

  (1)回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衡位置;

  (2)回复力不是一重特殊性质的力,而是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

  4、机械振动的特点:

  (1)往复性; (2)周期性;

  二、简谐运动:物体所受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始终指向*衡位置的运动;

  (1)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

  (2)回复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

  (3)计算公式:F=-Kx;

  如:音叉、摆钟、单摆、弹簧振子;

  三、全振动:振动物体如:从0出发,经A,再到O,再到A/,最后又回到0的周期性的过程叫全振动。

  例1:从A至o,从o至A/,是一次全振动吗?

  例2:振动物体从A/,出发,试说出它的一次全振动过程;

  四、振幅:振动物体离开*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1、振幅用A表示;

  2、最大回复力F大=KA;

  3、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的路程为4A;

  4、振幅是表示物体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越大,振动越强,能量越大;

  五、周期: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

  1、T=t/n (t表示所用的总时间,n表示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2、振动物体从*衡位置到最远点,从最远点到*衡为置所用的时间相等,等于T/4;

  六、频率:振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1、f=n/t;

  2、f=1/T;

  3、固有频率:由物体自身性质决定的频率;

  七、简谐运动的图像:表示作简谐运动的物*移和时间关系的图像。

  1、若从*衡位置开始计时,其图像为正弦曲线;

  2、若从最远点开始计时,其图像为余弦曲线;

  3、简谐运动图像的作用:

  (1)确定简谐运动的周期、频率、振幅;

  (2)确定任一时刻振动物体的位移;

  (3)比较不同时刻振动物体的速度、动能、势能的大小:离*衡位置跃进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势能越小;

  (4)判断某一时刻振动物体的运动方向:质点必然向相邻的后一时刻所在位置运动

  4、作受迫振动的物体的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其固有频率无关;物体发生共振的条件:物体的固有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八、单摆:用一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一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悬点的装置。

  1、当单摆的摆角很小(小于5度)时,所作的运动是简谐运动;

  2、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1/2

  3、单摆在摆动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在*衡位置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在最远点动能为零,重力势能最大;

  九、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了机械波。

  1、产生机械波的条件:

  (1)有波源; (2)有介质;

  2、机械波的实质:机械波只是机械振动这种运动形式的传播,介质本身不会沿播的传播方向移动;

  3、波在传播时,各质点所作的运动形式: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只在*衡位置两侧作往复运动,并不随波的前进而前移。

  4、波的作用:

  (1)传播能量; (2)传播信息;

  5、机械波的种类:

  (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播的传播方向垂直,这样的波叫横波。

  如:水波、绳波、人浪等等;

  (A)波峰:凸起的最高点叫波峰;

  (B)波谷:凹下的最低点叫波谷;

  (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行的波叫纵波;

  (A)疏部:质点分布最稀疏的部分叫疏部;

  (B)密部:质点分布最密集的部分叫密部;

  (C)声波是纵波;

  6、机械波的图像: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各质点的位置,纵轴表示各质点偏离*衡位置的位移,联接各点(x,y)所成的曲线就是机械波的图像; 机械波的图像是正弦曲线;

  7、波长: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衡位置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1)波长用 λ 表示;

  (2)两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8、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周期)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周期),这个频率就叫波动频率(周期);在一个周期内各质点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9、波速、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波速;

  (1)波速等于单位时间内波峰或波谷(密部或疏部)向前移动的距离;

  (2)波在介质中是匀速传波的(波速恒定不变);

  10、波长、波速、频率间的关系;V=λf

  11、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有关;

  12、在波形图中质点向相邻的前一质点所在位置运动;

  第7章分子动理论 能量守恒 气体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在物理上我们把所有够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统称分子;

  2、测量分子大小的方法:单分子油膜法:取一滴油滴,让其在水面上尽可能的散开,形成一层单分子油膜,则油滴的体积除以油膜的面积就是油分子的直径。d=vo/s

  3、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二、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物质所含的分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1、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来表示: NA=6.02×1023;

  2、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物质(摩尔体积、摩尔质量)和微观物质(分子质量、分子体积)的桥梁;

  (1)v0=vm/ NA

  (2)m0=M/ NA;

  (3)n=N× NA

  3、分子质量的数量级:10kg;

  三、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

  四、证明分子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的实验:

  1、扩散现象: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1)其实质:是分子的运动;

  (2)温度越高扩散越快;二物质密度(浓度)相差越大,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细小微粒所作的无规则运动;

  (1)布朗运动的实质:布朗运动并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反应;

  (2)布朗运动的特点: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3)布朗运动是无规则的运动;

  (4)布朗运动发生的原因:微粒各方向所受分子的碰撞不均,使微粒各方向受力不等,从而使微粒无规则的运动;

  五、温度的微观物理意义:温度是分子*均动能的标志;

  六、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

  七、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隙。

  八、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衡位置:当分子间的引力等于斥力时,分子所处的位置;此时分子间的距离为r0;

  2、当分子间的距离r=r0 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力为零;

  3、当r﹤r0时, 引力小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4、当r﹥r0分子间的距离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5、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始终同是存在;

  6、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但引力减小的快;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斥力增大得快;

  九、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合叫内能;

  1、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分子动能)体积(分子势能)物质的量有关;

  3、理想状态下的气体的内能与其体积无关(分子势能始终未零)

  十、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1、做功;

  2、热传递;

  (1)传导; (2)对流;(3)辐射;

  十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物体内能的变化量等于外界对物体做的功和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之和;

  数学表达式:△U=Q+W;

  1、吸热,Q为正;放热Q为负;

  2、外界对物体做正功W为正,外界对物体做负功(物体对外界做正功)W为负; 十二、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亦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和转移中,其总量不变;

  十三、热力学第二定律:

  1、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2、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3、本质:热理学第二定律揭示了有大量分子参与的宏观过程都有方向性;

  十四、热力学温度:以-273.15℃这个下限为起点的温度。

  1、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间的关系:T=t+273.15K

  2、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K;

  3、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

  十五、分子动能:分子由于作物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

  1、分子的*均动能:物体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均值。

  2、温度是分子*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动能由温度、物质的量共同决定

  十六、分子势能:分子间由于有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

  1、当r﹤r0时,r变大,斥力作正功,分子势能减小;

  2、当r﹥r0时,变大,引力作负功,分子势能增大;

  3、当距离r=r0 时,分子势能最小;

  4、物体的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物质的量有关;

  十七、能量的转换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亦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十八、气体压强的特点:

  1、气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如:我们气球时候各个方向所受压力相等;

  2、产生气体压强的原因是气体分子的碰撞而产生的;

  十九、格拉伯龙方程:PV=nRT

  1、在温度一定是,体积小强于大

  2、在压强一定时,温度高,体积大;

  3、在体积一定时,温度高,压强大;

  第8章电场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

  (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

  (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

  (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

  (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分;

  (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

  (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

  (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

  1、e=1.6×10-19c;

  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

  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四、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

  1、计算公式:F=kQ1Q2/r2 (k=9.0×109N.m2/kg2)

  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五、电场: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

  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

  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

  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六、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

  1、定义式:E=F/q;E是电场强度;F是电场力;q是试探电荷;

  2、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3、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 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

  七、电场的叠加:在空间若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 解题方法:分别作出表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场强的有向线段,用*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场强;

  八、电场线:电场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特性而人为假设的线。

  1、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线;

  2、电场线的形状: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G:用锯木屑观测电场线.

  (1)只有一个正电荷: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无穷远;

  (2)只有一个负电荷:起于无穷远,终于负电荷;

  (3)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

  3、电场线的作用:

  (1)表示电场的强弱:电场线密则电场强(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则电场弱电场强度小);

  (2)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4、电场线的特点:

  (1)电场线不是封闭曲线;

  (2)同一电场中的电场线不向交;

  九、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处处相同的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行、且分布均匀;

  1、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簇等间距的*行线;

  2、*行板电容器间的电是匀强电场;场

  十、电势差: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作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电势差,又名电压。

  1、定义式:UAB=WAB/q;

  2、电场力作的功与路径无关;

  3、电势差又命电压,国际单位是伏特;

  十一、电场力作功: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到参考点(零势点)时电场力作的功;

  1、电势具有相对性,和零势面的选择有关;

  2、电势是标量,单位是伏特V;

  3、电势差和电势间的关系:UAB= φA -φB;

  4、电势沿电场线的方向降低;电场力要作功,则两点电势差不为零,就不是等势面;

  5、相同电荷在同一等势面的任意位置,电势能相同;

  原因:电荷从一电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不作功,所以电势能不变;

  6、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地方指向电势低的地方;

  7、等势面的画法:相另等势面间的距离相等;

  十二、电场强度和电势差间的关系:在匀强电场中,沿场强方向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与这两点的距离的乘积。

  1、数学表达式:U=Ed;

  2、该公式的使适用条件是,仅仅适用于匀强电场;

  3、d是两等势面间的垂直距离;

  十三、电容器:储存电荷(电场能)的装置。

  1、结构: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导体组成;

  2、最常见的电容器:*行板电容器;

  十四、电容: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两电容器量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用“C”来表示。

  1、定义式:C=Q/U;

  2、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强弱的物理量;

  3、国际单位:法拉 简称:法,用F表示

  4、电容器的电容是电容器的属性,与Q、U无关;

  十五、*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C=εs/4πkd;(其中d为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又称板间距;k是静电力常数,k=9.0×10N.m/c;ε是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空气的介电常数最小;s表示两极板间的正对面积)

  1、电容器的两极板与电源相连时,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等于电源的电压;

  2、当电容器未与电路相连通时电容器两板所带电荷量不变;

  十六、带电粒子的加速:

  1、条件:带电粒子运动方向和场强方向垂直,忽略重力;

  2、原理:动能定理——电场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W=Uq=1/2mvt2-1/2mv02;

  3、推论:当初速度为零时,Uq=1/2mvt2;

  4、使带电粒子速度变大的电场又名加速电场;

  第9章恒定电流

  一、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行成电流。

  1、产生电流的条件:

  (1)自由电荷; (2)电场;

  2、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3、电流的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I表示;

  (1)数学表达式:I=Q/t;

  (2)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

  (3)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uA;(4)1A=103mA=106uA

  二、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1、定义式:I=U/R;

  2、推论:R=U/I;

  3、电阻的国际单位时欧姆,用Ω表示;1kΩ=10Ω,1MΩ=10Ω;

  4、伏安特性曲线:

  三、闭合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电键组成;

  1、电动势: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E表示;

  2、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叫外电路;外电路的电阻叫外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外电压;

  3、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阻,内点路的电阻叫内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内电压;如:发电机的线圈、干电池内的溶液是内电路,其电阻是内电阻;

  4、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E=U内+U外;U外=RI;E=(R+r)I

  四、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闭合电路里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1、数学表达式:I=E/(R+r)

  2、当外电路断开时,外电阻无穷大,电源电动势等于路端电压;就是电源电动势的定义;

  3、当外电阻为零(短路)时,因内阻很小,电流很大,会烧坏电路;

  五、半导体:导电能力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升越高而减小;

  六、超导: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电阻消失,成为超导。

  第10章磁场

  一、磁场:

  1、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方入其中的磁极、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

  2、磁铁、电流都能能产生磁场;

  3、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

  4、磁场的方向:磁场中小磁针北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二、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条有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中每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磁感线是人们为了描述磁场而人为假设的线;

  2、磁铁的磁感线,在外部从北极到南极,内部从南极到北极;

  3、磁感线是封闭曲线;

  三、安培定则:

  1、通电直导线的磁感线:用右手握住通电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2、环形电流的磁感线: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上磁感线的方向;

  3、通电螺旋管的磁场:用右手握住螺旋管,让弯曲的四指方向和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旋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四、地磁场:地球本身产生的磁场;从地磁北极(地理南极)到地磁南极(地理北极);

  五、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的比值,叫磁感应强度。B=F/IL

  2、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北极的指向)

  3、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特斯拉 T, 1T=1N/A。m

  六、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1、大小:在匀强磁场中,当通电导线与磁场垂直时,电流所受安培力F等于磁感应强度B、电流I和导线长度L三者的乘积。

  2、定义式F=BIL(适用于匀强电场、导线很短时)

  3、安培力的方向: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大拇指根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跟手掌在同一个*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并使伸开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七、磁铁和电流都可产生磁场;

  八、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九、电流和电流之间亦有力的作用;

  (1)同向电流产生引力;

  (2)异向电流产生斥力;

  十、分子电流假说:所有磁场都是由电流产生的;

  十一、磁性材料:能够被强烈磁化的物质叫磁性材料:

  (1)软磁材料:磁化后容易去磁的材料;例:软铁;硅钢;应用:制造电磁铁、变压器、

  (2)硬磁材料:磁化后不容易去磁的材料;例:碳钢、钨钢、制造:永久磁铁;

  十二、洛伦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叫做洛伦兹力

  1、洛仑兹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断:伸开左手让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共面且垂直,把左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四指为正电荷运动方向(与负电荷运动方向相反)大拇指所指方向就是洛仑兹力的方向;

  (1)洛仑兹力F一定和B、V决定的*面垂直。

  (2)洛仑兹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其大小

  (3)洛伦兹力永远不做功。

  2、洛伦兹力的大小

  (1)当v*行于B时:F=0

  (2)当v垂直于B时:F=qvB

  第11章电磁感应

  一、磁通量:设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与磁场方向垂直的*面,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和*面面积S的乘积叫磁通量;

  1、计算式: φ=BS(B⊥S)

  2、推论:B不垂直S时, φ=BSsinθ

  3、磁通量的国际单位:韦伯,wb;

  4、磁通量与穿过闭合回路的磁感线条数成正比;

  5、磁通量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

  二、电磁感应: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注:判断有无感应电流的方法:

  1、闭合回路;

  2、磁通量发生变化;

  三、感应电动势: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

  四、磁通量的变化率:等于磁通量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φ/t

  1、磁通量的变化率是表示磁通量的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磁通量的变化率由磁通量的变化量和时间共同决定;

  3、磁通量变化率大,感应电动势就大;

  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1、定义式: E=n△φ/△t(只能求*均感应电动势);

  2、推论; E=BLVsinaθ(适用导体切割磁感线,求瞬时感应电动势,*均感应电动势)

  (1)V⊥L,L⊥B, θ为V与B间的夹角;

  (2) V⊥B,L⊥B, θ为V与L间的夹角

  (3) V⊥B,L⊥V, θ为B与L间的夹角

  3、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大,感应电动势不一定大;

  4、磁通量的变化量大,感应电动势不一定大;

  5、有感应电流就一定有感应电动势;有感应电动势,不一定有感应电流;

  六、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伸开右手,让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共面、且相互垂直,把右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四指指向感应电流的方向。

  第12章电磁波

  一、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1、不仅电荷能产生电场,变化的磁场亦能产生电场;

  2、不仅电流能产生磁场,变化的电场亦能产生磁场;

  二、对麦氏理论的理解

  1、稳恒的电场周围没有磁场;

  2、稳恒的磁场周围没有电场

  3、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恒的磁场;

  4、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恒的电场;

  5、非均匀变化的电场、磁场可以相互转化;

  三、电磁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相互联系,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场,这就是电磁场;

  四、电磁波:电磁场由近及远的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

  1、有效向外发射电磁波的条件:

  (1)要有足够高的频率;

  (2)电场、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开放电路)

  2、电磁场的性质:

  (1)电磁波是横波;

  (2)电磁波的速度v=3.0*108;

  (3)遵守波的一切性质;波的衍射、干涉、反射、折射;

  (4)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第13章光的传播

  一、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光线:表示光传播路线的直线;

  2、光束: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c=3.0×108m/s;

  3、光的折射定律:光从一介质进入另一介质时,传播路线要发生改变,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从光密质进入光疏质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1)入射角:图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加角;

  (2)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3) 折射率n=c/v=sini/sinr(大的除以小的);

  4、光密质:折射率大的介质;

  5、光疏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

  二、全反射:光从光密质进入光疏质时,当入射角大于零界角时,只有反射光线没有折射光线的现象;

  1、发生全反射的条件:(1)光从光密质进入光疏质;(2)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2、临界角:当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sinaC=1/n;

  3、特例:海市蜃楼、光导纤维;

  三、光的色散:当白光经过三棱镜后能形成彩色个光带,这个现象叫色散;

  1、发生色散后在光屏上从上至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2、从红到紫光的频率由小到大;波长由大到小;

  3、在同种介质中,折射率由小到大;传播速度由大到小;

  4、从红光到紫光衍射现象逐渐减弱;

  第14章光的本质

  一、波的干涉和衍射:

  1、干涉: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互叠加,在某些地方振动加强,某些地方振动减弱,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

  (1)发生干涉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

  (2)波峰与波峰重叠、波谷与波谷重叠振动加强;波峰与波谷重叠振动减弱;

  (3)振动加强的区域的振动位移并不是一致最大;

  2、衍射:波绕过障碍物,传到障碍物后方的现象,叫波的衍射;(隔墙有耳) 能观察到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差不多;

  3、衍射和干涉是波的特性,只有某物资具有这两种性质时,才能说该物资是波;

  二、光的电磁说:

  1、光是电磁波: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

  (2)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3)光能发生衍射、干涉现象;

  2、电磁波谱: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

  (1)从左向右,频率逐渐变大,波长逐渐减小;

  (2)从左到右,衍射现象逐渐减弱;

  (3)红外线:热效应强,可加热,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

  (4)紫外线:有荧光效应、化学效应能,能辨比细小差别,消毒杀菌;

  3、光的衍射:特例:萡松亮斑;

  4、光的干涉:

  (1)双缝(双孔)干涉:波长越长、双孔距离越小、光屏间距离越大,相邻亮条纹间的距离越大;

  (2)薄膜干涉:特例:肥皂泡上的彩色条纹;检测工件的*整性,夏天油路上油滴成彩色;

  三、光电效应:在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向外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发射出的电子叫光电子;

  1、现象:

  (1)任何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光,只随入射光的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入射光照射在金属上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

  (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2、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光子;光子的能量:E=hγ(光的频率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

  3、光电效应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4、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四、激光具有:相干性(作为干涉光源);*行度好(作光盘、测量);亮度高(加热、光刀)

  五、物质波:(自然界中的物质可分为:场和实物)

  1、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有波动性;

  2、物质波的波长:λ=h/p;

  第15章原子核

  一、 原子的核式结构:

  1、α粒子的散射实验:

  (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几乎沿原方向前进;

  (2)少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发生了较大偏转;

  (3)极少数α粒子击中金箔后几乎沿原方向反回;

  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中心有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内,带负电的电子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1、原子核又可分为质子和中子;(原子核的全部正电荷都集中在质子内)质子的质量约等于中子的质量;

  2、质子数等于原子的核电荷数(Z);质子数加中子数等于质量数(A)

  三、波尔理论:

  1、原子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每个状态原子的能量都是确定的,这些能量值叫做能级;

  2、原子从一能级向另一能级跃迁时要吸收或放出光子;

  (1)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放出光子;

  (2)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要吸收光子;

  (3)吸收或放出光子的能量等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hγ=E2-E1;

  三、天然放射现象 衰变

  1、α射线:高速的氦核流,符号:42He;

  2、β射线:高速的电子流,符号:0-1e;

  3、γ射线:高速的光子流;符号:γ

  4、衰变:原子核向外放出α射线、β射线后生成新的原子核,这种现象叫衰变;(衰变前后原子的核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

  (1)α衰变:放出α射线的衰变:ZX=Z-2Y+2He;

  (2)β衰变:放出β射线的衰变:AZX=AZ+1Y+0-1e;

  四、核反应、核能、裂变、聚变:

  1、所有核反应前后都遵守:核电荷数、质量数分别守恒;

  (1)卢瑟福发现质子:147N+42He→178 O+11H;

  (2)查德威克发现中子:94Be+42He→126C+10n;

  2、核反应放出的能量较核能;

  (1)核能与质量间的关系:E=mc2

  (2)爱因斯坦的质能亏损方程:△E=△mc2;

  3、重核的裂变:质量较大和分裂成两个质量较小的核的反应;(原子弹、核反应堆)

  4、轻核的聚变:两个质量较小的核变成质量较大的核的反应;(*)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归纳2

  第1章力

  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二、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三、物体处于*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处于*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第2章直线运动

  一、机械运动:一物体相对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1、参考系:为研究物体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又名参照物(参照物不一定静止);

  2、质点:只考虑物体的质量、不考虑其大小、形状的物体;

  (1)质点是一理想化模型;

  (2)把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所研究对象小的可忽略不计时;

  如: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从北京到上海;

  3、时刻、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是一点、时间间隔是一线段;

  如:5点正、9点、7点30是时刻,45分钟、3小时是时间间隔;

  4、位移:从起点到终点的有相线段,位移是矢量,用有相线段表示;路程:描述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

  (1)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路程为零,位移一定为零;

  (2)只有当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质点的位移才等于路程;

  (3)位移的国际单位是米,用m表示

  5、位移时间图象: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

  (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与横轴*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3)位移图像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夹角越大,速度越大;

  6、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较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段时间的速度叫*均速度;

  (2)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7、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加速度的定义式:a=vt-v0/t

  (2)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

  (3)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

  (4)速度改变等于末速减初速。加速度等于速度改变与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大小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无关;

  (5)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方向相同;

  (6)加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2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t=v0+at

  注:一般我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1)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均;

  (2)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均;

  2、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s=v0t+1/2at

  注意:当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当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3、推论:2as=vt2-v02

  4、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2-s1=aT2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秒,前2秒,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时间的*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

  三、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静止下落的物体所作的运动;

  1、位移公式:h=1/2gt2

  2、速度公式:vt=gt

  3、推论:2gh=vt2

  第3章牛顿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4、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唯一决定;

  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三、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数学表达式:a=F合/m;

  2、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3、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4、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第4章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

  一、曲线运动: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质点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轨迹向其受力方向偏折。

  3、曲线运动的特点:

  4、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5、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合外力)与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6、力的作用:

  (1)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力改变速度的大小;

  (2)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时,力改变速度的方向;

  (3)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既不垂直,又不*行时,力既搞变速度的大小又改变速度的方向;

  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1、判断和运动的方法:物体实际所作的运动是合运动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合运动与各分运动所用时间始终相等;

  3、合位移和分位移,合速度和分速度,和加速度与分加速度均遵守*行四边形定则;

  三、*抛运动:被水*抛出的物体在在重力作用下所作的运动叫*抛运动;

  1、*抛运动的"实质:物体在水*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2、水*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具有等时性;

  3、求解方法:分别研究水*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二分运动,在用*行四边形定则求和运动;

  四、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的大小等于弧长除以时间:v=s/t,线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度的大小等于质点转过的角度除以所用时间:ω=Φ/t

  3、角速度、线速度、周期、频率间的关系:

  (1)v=2πr/T; (2) ω=2π/T; (3)V=ωr; (4)、f=1/T;

  4、向心力:

  (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力,这个力叫向心力。

  (2)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与速度方向垂直。

  (3)特点:①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②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

  (4)计算公式:F向=mv2/r=mω2r

  5、向心加速度:a向= v/r=ωr

  五、开普勒的三大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说明:在中学间段,若无特殊说明,一般都把行星的运动轨迹认为是圆;

  2、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公式:R3/T2=K;

  说明:(1)R表示轨道的半长轴,T表示公转周期,K是常数,其大小之与太阳有关;

  (2)当把行星的轨迹视为圆时,R表示愿的半径;

  (3)该公式亦适用与其它天体,如绕地球运动的卫星;

  六、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1、计算公式:F=GMm/r2

  2、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思路:

  (1)应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周期公式;

  (2)应用在地球表面的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3)如果要求密度,则用m=ρV,V=4πR3/3

  第5章机械能

  一、功: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的位移的乘积;

  1、计算公式:w=Fs;

  2、推论:w=Fscosθ, θ为力和位移间的夹角;

  3、功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力和位移间的夹角为锐角时,力作正功,力与位移间的夹角是钝角时,力作负功;

  二、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1、求*均功率:P=W/t;

  2、求瞬时功率:p=Fv,当v是*均速度时,可求*均功率;

  3、功、功率是标量;

  三、功和能间的关系:功是能的转换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换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发生了转化;

  四、动能定理: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1、数学表达式:w合=mvt2/2-mv02/2

  2、适用范围:既可求恒力的功亦可求变力的功;

  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点:只考虑物体的初、末态,不管其中间的运动过程;

  4、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1)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求出合外力及其做的功;

  (2)确定物体的初态和末态,表示出初、末态的动能;

  (3)应用动能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五、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速度的乘积。

  1、重力势能用EP来表示;

  2、重力势能的数学表达式: EP=mgh;

  3、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国际单位是焦耳;

  4、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其大小和所选参考系有关;

  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间的关系

  (1)物体被举高,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2)物体下落,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3)重力做的功只与物体初、末为置的高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六、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3、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处处相等;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的受力,判断是否遵受机械能守恒定律;

  (3)恰当选择参考*面,表示出初、末状态的机械能;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立方程、求解;

  第六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一、机械振动:物体在*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叫机械振动。

  1、*衡位置:机械振动的中心位置;

  2、机械振动的位移:以*衡位置为起点振动物体所在位置为终点的有向线段;

  3、回复力:使振动物体回到*衡位置的力;

  (1)回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衡位置;

  (2)回复力不是一重特殊性质的力,而是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

  4、机械振动的特点:

  (1)往复性; (2)周期性;

  二、简谐运动:物体所受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始终指向*衡位置的运动;

  (1)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

  (2)回复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

  (3)计算公式:F=-Kx;

  如:音叉、摆钟、单摆、弹簧振子;

  三、全振动:振动物体如:从0出发,经A,再到O,再到A/,最后又回到0的周期性的过程叫全振动。

  例1:从A至o,从o至A/,是一次全振动吗?

  例2:振动物体从A/,出发,试说出它的一次全振动过程;

  四、振幅:振动物体离开*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1、振幅用A表示;

  2、最大回复力F大=KA;

  3、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的路程为4A;

  4、振幅是表示物体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越大,振动越强,能量越大;

  五、周期: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

  1、T=t/n (t表示所用的总时间,n表示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2、振动物体从*衡位置到最远点,从最远点到*衡为置所用的时间相等,等于T/4;

  六、频率:振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1、f=n/t;

  2、f=1/T;

  3、固有频率:由物体自身性质决定的频率;

  七、简谐运动的图像:表示作简谐运动的物*移和时间关系的图像。

  1、若从*衡位置开始计时,其图像为正弦曲线;

  2、若从最远点开始计时,其图像为余弦曲线;

  3、简谐运动图像的作用:

  (1)确定简谐运动的周期、频率、振幅;

  (2)确定任一时刻振动物体的位移;

  (3)比较不同时刻振动物体的速度、动能、势能的大小:离*衡位置跃进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势能越小;

  (4)判断某一时刻振动物体的运动方向:质点必然向相邻的后一时刻所在位置运动

  4、作受迫振动的物体的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其固有频率无关;物体发生共振的条件:物体的固有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八、单摆:用一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一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悬点的装置。

  1、当单摆的摆角很小(小于5度)时,所作的运动是简谐运动;

  2、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1/2

  3、单摆在摆动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在*衡位置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在最远点动能为零,重力势能最大;

  九、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了机械波。

  1、产生机械波的条件:

  (1)有波源; (2)有介质;

  2、机械波的实质:机械波只是机械振动这种运动形式的传播,介质本身不会沿播的传播方向移动;

  3、波在传播时,各质点所作的运动形式: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只在*衡位置两侧作往复运动,并不随波的前进而前移。

  4、波的作用:

  (1)传播能量; (2)传播信息;

  5、机械波的种类:

  (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播的传播方向垂直,这样的波叫横波。

  如:水波、绳波、人浪等等;

  (A)波峰:凸起的最高点叫波峰;

  (B)波谷:凹下的最低点叫波谷;

  (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行的波叫纵波;

  (A)疏部:质点分布最稀疏的部分叫疏部;

  (B)密部:质点分布最密集的部分叫密部;

  (C)声波是纵波;

  6、机械波的图像: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各质点的位置,纵轴表示各质点偏离*衡位置的位移,联接各点(x,y)所成的曲线就是机械波的图像; 机械波的图像是正弦曲线;

  7、波长: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衡位置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1)波长用 λ 表示;

  (2)两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8、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周期)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周期),这个频率就叫波动频率(周期);在一个周期内各质点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9、波速、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波速;

  (1)波速等于单位时间内波峰或波谷(密部或疏部)向前移动的距离;

  (2)波在介质中是匀速传波的(波速恒定不变);

  10、波长、波速、频率间的关系;V=λf

  11、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有关;

  12、在波形图中质点向相邻的前一质点所在位置运动;

  第7章分子动理论 能量守恒 气体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在物理上我们把所有够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统称分子;

  2、测量分子大小的方法:单分子油膜法:取一滴油滴,让其在水面上尽可能的散开,形成一层单分子油膜,则油滴的体积除以油膜的面积就是油分子的直径。d=vo/s

  3、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二、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物质所含的分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1、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来表示: NA=6.02×1023;

  2、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物质(摩尔体积、摩尔质量)和微观物质(分子质量、分子体积)的桥梁;

  (1)v0=vm/ NA

  (2)m0=M/ NA;

  (3)n=N× NA

  3、分子质量的数量级:10kg;

  三、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

  四、证明分子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的实验:

  1、扩散现象: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1)其实质:是分子的运动;

  (2)温度越高扩散越快;二物质密度(浓度)相差越大,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细小微粒所作的无规则运动;

  (1)布朗运动的实质:布朗运动并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反应;

  (2)布朗运动的特点: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3)布朗运动是无规则的运动;

  (4)布朗运动发生的原因:微粒各方向所受分子的碰撞不均,使微粒各方向受力不等,从而使微粒无规则的运动;

  五、温度的微观物理意义:温度是分子*均动能的标志;

  六、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

  七、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隙。

  八、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衡位置:当分子间的引力等于斥力时,分子所处的位置;此时分子间的距离为r0;

  2、当分子间的距离r=r0 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力为零;

  3、当r﹤r0时, 引力小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4、当r﹥r0分子间的距离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5、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始终同是存在;

  6、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但引力减小的快;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斥力增大得快;

  九、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合叫内能;

  1、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分子动能)体积(分子势能)物质的量有关;

  3、理想状态下的气体的内能与其体积无关(分子势能始终未零)

  十、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1、做功;

  2、热传递;

  (1)传导; (2)对流;(3)辐射;

  十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物体内能的变化量等于外界对物体做的功和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之和;

  数学表达式:△U=Q+W;

  1、吸热,Q为正;放热Q为负;

  2、外界对物体做正功W为正,外界对物体做负功(物体对外界做正功)W为负; 十二、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亦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和转移中,其总量不变;

  十三、热力学第二定律:

  1、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2、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3、本质:热理学第二定律揭示了有大量分子参与的宏观过程都有方向性;

  十四、热力学温度:以-273.15℃这个下限为起点的温度。

  1、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间的关系:T=t+273.15K

  2、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K;

  3、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

  十五、分子动能:分子由于作物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

  1、分子的*均动能:物体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均值。

  2、温度是分子*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动能由温度、物质的量共同决定

  十六、分子势能:分子间由于有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

  1、当r﹤r0时,r变大,斥力作正功,分子势能减小;

  2、当r﹥r0时,变大,引力作负功,分子势能增大;

  3、当距离r=r0 时,分子势能最小;

  4、物体的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物质的量有关;

  十七、能量的转换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亦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十八、气体压强的特点:

  1、气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如:我们气球时候各个方向所受压力相等;

  2、产生气体压强的原因是气体分子的碰撞而产生的;

  十九、格拉伯龙方程:PV=nRT

  1、在温度一定是,体积小强于大

  2、在压强一定时,温度高,体积大;

  3、在体积一定时,温度高,压强大;

  第8章电场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

  (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

  (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

  (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

  (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分;

  (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

  (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

  (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

  1、e=1.6×10-19c;

  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

  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四、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

  1、计算公式:F=kQ1Q2/r2 (k=9.0×109N.m2/kg2)

  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五、电场: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

  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

  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

  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六、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

  1、定义式:E=F/q;E是电场强度;F是电场力;q是试探电荷;

  2、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3、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 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

  七、电场的叠加:在空间若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 解题方法:分别作出表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场强的有向线段,用*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场强;

  八、电场线:电场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特性而人为假设的线。

  1、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线;

  2、电场线的形状: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G:用锯木屑观测电场线.

  (1)只有一个正电荷: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无穷远;

  (2)只有一个负电荷:起于无穷远,终于负电荷;

  (3)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

  3、电场线的作用:

  (1)表示电场的强弱:电场线密则电场强(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则电场弱电场强度小);

  (2)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4、电场线的特点:

  (1)电场线不是封闭曲线;

  (2)同一电场中的电场线不向交;

  九、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处处相同的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行、且分布均匀;

  1、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簇等间距的*行线;

  2、*行板电容器间的电是匀强电场;场

  十、电势差: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作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电势差,又名电压。

  1、定义式:UAB=WAB/q;

  2、电场力作的功与路径无关;

  3、电势差又命电压,国际单位是伏特;

  十一、电场力作功: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到参考点(零势点)时电场力作的功;

  1、电势具有相对性,和零势面的选择有关;

  2、电势是标量,单位是伏特V;

  3、电势差和电势间的关系:UAB= φA -φB;

  4、电势沿电场线的方向降低;电场力要作功,则两点电势差不为零,就不是等势面;

  5、相同电荷在同一等势面的任意位置,电势能相同;

  原因:电荷从一电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不作功,所以电势能不变;

  6、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地方指向电势低的地方;

  7、等势面的画法:相另等势面间的距离相等;

  十二、电场强度和电势差间的关系:在匀强电场中,沿场强方向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与这两点的距离的乘积。

  1、数学表达式:U=Ed;

  2、该公式的使适用条件是,仅仅适用于匀强电场;

  3、d是两等势面间的垂直距离;

  十三、电容器:储存电荷(电场能)的装置。

  1、结构: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导体组成;

  2、最常见的电容器:*行板电容器;

  十四、电容: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两电容器量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用“C”来表示。

  1、定义式:C=Q/U;

  2、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强弱的物理量;

  3、国际单位:法拉 简称:法,用F表示

  4、电容器的电容是电容器的属性,与Q、U无关;

  十五、*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C=εs/4πkd;(其中d为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又称板间距;k是静电力常数,k=9.0×10N.m/c;ε是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空气的介电常数最小;s表示两极板间的正对面积)

  1、电容器的两极板与电源相连时,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等于电源的电压;

  2、当电容器未与电路相连通时电容器两板所带电荷量不变;

  十六、带电粒子的加速:

  1、条件:带电粒子运动方向和场强方向垂直,忽略重力;

  2、原理:动能定理——电场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W=Uq=1/2mvt2-1/2mv02;

  3、推论:当初速度为零时,Uq=1/2mvt2;

  4、使带电粒子速度变大的电场又名加速电场;

  第9章恒定电流

  一、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行成电流。

  1、产生电流的条件:

  (1)自由电荷; (2)电场;

  2、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3、电流的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I表示;

  (1)数学表达式:I=Q/t;

  (2)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

  (3)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uA;(4)1A=103mA=106uA

  二、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1、定义式:I=U/R;

  2、推论:R=U/I;

  3、电阻的国际单位时欧姆,用Ω表示;1kΩ=10Ω,1MΩ=10Ω;

  4、伏安特性曲线:

  三、闭合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电键组成;

  1、电动势: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E表示;

  2、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叫外电路;外电路的电阻叫外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外电压;

  3、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阻,内点路的电阻叫内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内电压;如:发电机的线圈、干电池内的溶液是内电路,其电阻是内电阻;

  4、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E=U内+U外;U外=RI;E=(R+r)I

  四、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闭合电路里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1、数学表达式:I=E/(R+r)

  2、当外电路断开时,外电阻无穷大,电源电动势等于路端电压;就是电源电动势的定义;

  3、当外电阻为零(短路)时,因内阻很小,电流很大,会烧坏电路;

  五、半导体:导电能力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升越高而减小;

  六、超导: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电阻消失,成为超导。

  第10章磁场

  一、磁场:

  1、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方入其中的磁极、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

  2、磁铁、电流都能能产生磁场;

  3、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

  4、磁场的方向:磁场中小磁针北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二、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条有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中每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磁感线是人们为了描述磁场而人为假设的线;

  2、磁铁的磁感线,在外部从北极到南极,内部从南极到北极;

  3、磁感线是封闭曲线;

  三、安培定则:

  1、通电直导线的磁感线:用右手握住通电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2、环形电流的磁感线: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上磁感线的方向;

  3、通电螺旋管的磁场:用右手握住螺旋管,让弯曲的四指方向和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旋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四、地磁场:地球本身产生的磁场;从地磁北极(地理南极)到地磁南极(地理北极);

  五、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的比值,叫磁感应强度。B=F/IL

  2、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北极的指向)

  3、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特斯拉 T, 1T=1N/A。m

  六、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1、大小:在匀强磁场中,当通电导线与磁场垂直时,电流所受安培力F等于磁感应强度B、电流I和导线长度L三者的乘积。

  2、定义式F=BIL(适用于匀强电场、导线很短时)

  3、安培力的方向: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大拇指根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跟手掌在同一个*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并使伸开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七、磁铁和电流都可产生磁场;

  八、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九、电流和电流之间亦有力的作用;

  (1)同向电流产生引力;

  (2)异向电流产生斥力;

  十、分子电流假说:所有磁场都是由电流产生的;

  十一、磁性材料:能够被强烈磁化的物质叫磁性材料:

  (1)软磁材料:磁化后容易去磁的材料;例:软铁;硅钢;应用:制造电磁铁、变压器、

  (2)硬磁材料:磁化后不容易去磁的材料;例:碳钢、钨钢、制造:永久磁铁;

  十二、洛伦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叫做洛伦兹力

  1、洛仑兹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断:伸开左手让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共面且垂直,把左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四指为正电荷运动方向(与负电荷运动方向相反)大拇指所指方向就是洛仑兹力的方向;

  (1)洛仑兹力F一定和B、V决定的*面垂直。

  (2)洛仑兹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其大小

  (3)洛伦兹力永远不做功。

  2、洛伦兹力的大小

  (1)当v*行于B时:F=0

  (2)当v垂直于B时:F=qvB

  第11章电磁感应

  一、磁通量:设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与磁场方向垂直的*面,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和*面面积S的乘积叫磁通量;

  1、计算式: φ=BS(B⊥S)

  2、推论:B不垂直S时, φ=BSsinθ

  3、磁通量的国际单位:韦伯,wb;

  4、磁通量与穿过闭合回路的磁感线条数成正比;

  5、磁通量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

  二、电磁感应: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注:判断有无感应电流的方法:

  1、闭合回路;

  2、磁通量发生变化;

  三、感应电动势: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

  四、磁通量的变化率:等于磁通量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φ/t

  1、磁通量的变化率是表示磁通量的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磁通量的变化率由磁通量的变化量和时间共同决定;

  3、磁通量变化率大,感应电动势就大;

  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1、定义式: E=n△φ/△t(只能求*均感应电动势);

  2、推论; E=BLVsinaθ(适用导体切割磁感线,求瞬时感应电动势,*均感应电动势)

  (1)V⊥L,L⊥B, θ为V与B间的夹角;

  (2) V⊥B,L⊥B, θ为V与L间的夹角

  (3) V⊥B,L⊥V, θ为B与L间的夹角

  3、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大,感应电动势不一定大;

  4、磁通量的变化量大,感应电动势不一定大;

  5、有感应电流就一定有感应电动势;有感应电动势,不一定有感应电流;

  六、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伸开右手,让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共面、且相互垂直,把右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四指指向感应电流的方向。

  第12章电磁波

  一、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1、不仅电荷能产生电场,变化的磁场亦能产生电场;

  2、不仅电流能产生磁场,变化的电场亦能产生磁场;

  二、对麦氏理论的理解

  1、稳恒的电场周围没有磁场;

  2、稳恒的磁场周围没有电场

  3、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恒的磁场;

  4、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恒的电场;

  5、非均匀变化的电场、磁场可以相互转化;

  三、电磁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相互联系,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场,这就是电磁场;

  四、电磁波:电磁场由近及远的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

  1、有效向外发射电磁波的条件:

  (1)要有足够高的频率;

  (2)电场、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开放电路)

  2、电磁场的性质:

  (1)电磁波是横波;

  (2)电磁波的速度v=3.0*108;

  (3)遵守波的一切性质;波的衍射、干涉、反射、折射;

  (4)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第13章光的传播

  一、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光线:表示光传播路线的直线;

  2、光束: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c=3.0×108m/s;

  3、光的折射定律:光从一介质进入另一介质时,传播路线要发生改变,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从光密质进入光疏质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1)入射角:图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加角;

  (2)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3) 折射率n=c/v=sini/sinr(大的除以小的);

  4、光密质:折射率大的介质;

  5、光疏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

  二、全反射:光从光密质进入光疏质时,当入射角大于零界角时,只有反射光线没有折射光线的现象;

  1、发生全反射的条件:(1)光从光密质进入光疏质;(2)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2、临界角:当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sinaC=1/n;

  3、特例:海市蜃楼、光导纤维;

  三、光的色散:当白光经过三棱镜后能形成彩色个光带,这个现象叫色散;

  1、发生色散后在光屏上从上至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2、从红到紫光的频率由小到大;波长由大到小;

  3、在同种介质中,折射率由小到大;传播速度由大到小;

  4、从红光到紫光衍射现象逐渐减弱;

  第14章光的本质

  一、波的干涉和衍射:

  1、干涉: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互叠加,在某些地方振动加强,某些地方振动减弱,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

  (1)发生干涉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

  (2)波峰与波峰重叠、波谷与波谷重叠振动加强;波峰与波谷重叠振动减弱;

  (3)振动加强的区域的振动位移并不是一致最大;

  2、衍射:波绕过障碍物,传到障碍物后方的现象,叫波的衍射;(隔墙有耳) 能观察到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差不多;

  3、衍射和干涉是波的特性,只有某物资具有这两种性质时,才能说该物资是波;

  二、光的电磁说:

  1、光是电磁波: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

  (2)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3)光能发生衍射、干涉现象;

  2、电磁波谱: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

  (1)从左向右,频率逐渐变大,波长逐渐减小;

  (2)从左到右,衍射现象逐渐减弱;

  (3)红外线:热效应强,可加热,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

  (4)紫外线:有荧光效应、化学效应能,能辨比细小差别,消毒杀菌;

  3、光的衍射:特例:萡松亮斑;

  4、光的干涉:

  (1)双缝(双孔)干涉:波长越长、双孔距离越小、光屏间距离越大,相邻亮条纹间的距离越大;

  (2)薄膜干涉:特例:肥皂泡上的彩色条纹;检测工件的*整性,夏天油路上油滴成彩色;

  三、光电效应:在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向外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发射出的电子叫光电子;

  1、现象:

  (1)任何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光,只随入射光的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入射光照射在金属上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

  (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2、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光子;光子的能量:E=hγ(光的频率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

  3、光电效应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4、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四、激光具有:相干性(作为干涉光源);*行度好(作光盘、测量);亮度高(加热、光刀)

  五、物质波:(自然界中的物质可分为:场和实物)

  1、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有波动性;

  2、物质波的波长:λ=h/p;

  第15章原子核

  一、 原子的核式结构:

  1、α粒子的散射实验:

  (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几乎沿原方向前进;

  (2)少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发生了较大偏转;

  (3)极少数α粒子击中金箔后几乎沿原方向反回;

  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中心有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内,带负电的电子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1、原子核又可分为质子和中子;(原子核的全部正电荷都集中在质子内)质子的质量约等于中子的质量;

  2、质子数等于原子的核电荷数(Z);质子数加中子数等于质量数(A)

  三、波尔理论:

  1、原子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每个状态原子的能量都是确定的,这些能量值叫做能级;

  2、原子从一能级向另一能级跃迁时要吸收或放出光子;

  (1)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放出光子;

  (2)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要吸收光子;

  (3)吸收或放出光子的能量等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hγ=E2-E1;

  三、天然放射现象 衰变

  1、α射线:高速的氦核流,符号:42He;

  2、β射线:高速的电子流,符号:0-1e;

  3、γ射线:高速的光子流;符号:γ

  4、衰变:原子核向外放出α射线、β射线后生成新的原子核,这种现象叫衰变;(衰变前后原子的核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

  (1)α衰变:放出α射线的衰变:ZX=Z-2Y+2He;

  (2)β衰变:放出β射线的衰变:AZX=AZ+1Y+0-1e;

  四、核反应、核能、裂变、聚变:

  1、所有核反应前后都遵守:核电荷数、质量数分别守恒;

  (1)卢瑟福发现质子:147N+42He→178 O+11H;

  (2)查德威克发现中子:94Be+42He→126C+10n;

  2、核反应放出的能量较核能;

  (1)核能与质量间的关系:E=mc2

  (2)爱因斯坦的质能亏损方程:△E=△mc2;

  3、重核的裂变:质量较大和分裂成两个质量较小的核的反应;(原子弹、核反应堆)

  4、轻核的聚变:两个质量较小的核变成质量较大的核的反应;(*)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归纳3

  物体与质点

  1、质点: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而言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时,为研究问题方便,可忽略其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看做一个有质量的点,这个点叫做质点。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

  条件:

  ①研究的物体上个点的运动情况完全一致。

  ②物体的线度必须远远的大于它通过的距离。

  (1)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就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

  (2)*动的物体可以视为质点

  *动的物体上各个点的"运动情况都完全相同的物体,这样,物体上任一点的运动情况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可用一个质点来代替整个物体。

  小贴士:质点没有大小和形状因为它仅仅是一个点,但是质点一定有质量,因为它代表了一个物体,是一个实际物体的理想化的模型。质点的质量就是它所代表的物体的质量。

  参考系

  1、参考系的定义: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另外的物体。

  2、对参考系的理解:

  (1)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例如,肩并肩一起走的两个人,彼此就是相对静止的,而相对于路边的建筑物,他们却是运动的。

  (2)同一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例如司机开着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以车为参考系,司机是静止的,以路面为参考系,司机是运动的。

  (3)比较物体的运动,应该选择同一参考系。

  (4)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

  小贴士:只有选择了参考系,说某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物体怎样运动才变得有意义参考系的选择是研究运动的前提是一项基本技能。

  坐标系

  1、坐标系物理意义: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从而,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2、坐标系分类:

  (1)一维坐标系(直线坐标系):适用于描述质点做直线运动,研究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时,要沿着运动直线建立直线坐标系,即以物体运动所沿的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例如,汽车在*直公路上行驶,其位置可用离车站(坐标原点)的距离(坐标)来确定。

  (2)二维坐标系(*面直角坐标系)适用于质点在*面内做曲线运动。例如,运动员推铅球以铅球离手时的位置为坐标原点,沿铅球初速方向建立x轴,竖直向下建立y轴,铅球的坐标为铅球离开手后的水*距离和竖直距离。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归纳4

  物体与质点

  1、质点: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而言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时,为研究问题方便,可忽略其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看做一个有质量的点,这个点叫做质点。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

  条件:

  ①研究的物体上个点的运动情况完全一致。

  ②物体的线度必须远远的大于它通过的距离。

  (1)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就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

  (2)*动的物体可以视为质点

  *动的物体上各个点的运动情况都完全相同的物体,这样,物体上任一点的运动情况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可用一个质点来代替整个物体。

  小贴士:质点没有大小和形状因为它仅仅是一个点,但是质点一定有质量,因为它代表了一个物体,是一个实际物体的理想化的模型。质点的质量就是它所代表的物体的质量。

  参考系

  1、参考系的定义: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另外的物体。

  2、对参考系的理解:

  (1)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例如,肩并肩一起走的两个人,彼此就是相对静止的,而相对于路边的建筑物,他们却是运动的。

  (2)同一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例如司机开着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以车为参考系,司机是静止的,以路面为参考系,司机是运动的。

  (3)比较物体的运动,应该选择同一参考系。

  (4)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

  小贴士:只有选择了参考系,说某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物体怎样运动才变得有意义参考系的选择是研究运动的前提是一项基本技能。

  坐标系

  1、坐标系物理意义: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从而,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2、坐标系分类:

  (1)一维坐标系(直线坐标系):适用于描述质点做直线运动,研究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时,要沿着运动直线建立直线坐标系,即以物体运动所沿的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例如,汽车在*直公路上行驶,其位置可用离车站(坐标原点)的距离(坐标)来确定。

  (2)二维坐标系(*面直角坐标系)适用于质点在*面内做曲线运动。例如,运动员推铅球以铅球离手时的位置为坐标原点,沿铅球初速方向建立x轴,竖直向下建立y轴,铅球的坐标为铅球离开手后的水*距离和竖直距离。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归纳5

  第1章力

  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二、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三、物体处于*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处于*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第2章直线运动

  一、机械运动:一物体相对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1、参考系:为研究物体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又名参照物(参照物不一定静止);

  2、质点:只考虑物体的质量、不考虑其大小、形状的物体;

  (1)质点是一理想化模型;

  (2)把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所研究对象小的可忽略不计时;

  如: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从北京到上海;

  3、时刻、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是一点、时间间隔是一线段;

  如:5点正、9点、7点30是时刻,45分钟、3小时是时间间隔;

  4、位移:从起点到终点的有相线段,位移是矢量,用有相线段表示;路程:描述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

  (1)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路程为零,位移一定为零;

  (2)只有当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质点的位移才等于路程;

  (3)位移的国际单位是米,用m表示

  5、位移时间图象: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

  (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与横轴*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3)位移图像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夹角越大,速度越大;

  6、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较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段时间的速度叫*均速度;

  (2)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7、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加速度的定义式:a=vt-v0/t

  (2)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

  (3)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

  (4)速度改变等于末速减初速。加速度等于速度改变与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大小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无关;

  (5)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方向相同;

  (6)加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2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t=v0+at

  注:一般我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1)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均;

  (2)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均;

  2、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s=v0t+1/2at

  注意:当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当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3、推论:2as=vt2-v02

  4、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2-s1=aT2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秒,前2秒,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时间的*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

  三、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静止下落的物体所作的运动;

  1、位移公式:h=1/2gt2

  2、速度公式:vt=gt

  3、推论:2gh=vt2

  第3章牛顿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4、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唯一决定;

  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三、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数学表达式:a=F合/m;

  2、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3、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4、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第4章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

  一、曲线运动: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质点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轨迹向其受力方向偏折。

  3、曲线运动的特点:

  4、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5、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合外力)与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6、力的作用:

  (1)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力改变速度的大小;

  (2)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时,力改变速度的方向;

  (3)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既不垂直,又不*行时,力既搞变速度的大小又改变速度的方向;

  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1、判断和运动的方法:物体实际所作的运动是合运动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合运动与各分运动所用时间始终相等;

  3、合位移和分位移,合速度和分速度,和加速度与分加速度均遵守*行四边形定则;

  三、*抛运动:被水*抛出的物体在在重力作用下所作的运动叫*抛运动;

  1、*抛运动的"实质:物体在水*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2、水*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具有等时性;

  3、求解方法:分别研究水*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二分运动,在用*行四边形定则求和运动;

  四、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的大小等于弧长除以时间:v=s/t,线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度的大小等于质点转过的角度除以所用时间:ω=Φ/t

  3、角速度、线速度、周期、频率间的关系:

  (1)v=2πr/T; (2) ω=2π/T; (3)V=ωr; (4)、f=1/T;

  4、向心力:

  (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力,这个力叫向心力。

  (2)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与速度方向垂直。

  (3)特点:①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②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

  (4)计算公式:F向=mv2/r=mω2r

  5、向心加速度:a向= v/r=ωr

  五、开普勒的三大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说明:在中学间段,若无特殊说明,一般都把行星的运动轨迹认为是圆;

  2、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公式:R3/T2=K;

  说明:(1)R表示轨道的半长轴,T表示公转周期,K是常数,其大小之与太阳有关;

  (2)当把行星的轨迹视为圆时,R表示愿的半径;

  (3)该公式亦适用与其它天体,如绕地球运动的卫星;

  六、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1、计算公式:F=GMm/r2

  2、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思路:

  (1)应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周期公式;

  (2)应用在地球表面的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3)如果要求密度,则用m=ρV,V=4πR3/3

  第5章机械能

  一、功: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的位移的乘积;

  1、计算公式:w=Fs;

  2、推论:w=Fscosθ, θ为力和位移间的夹角;

  3、功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力和位移间的夹角为锐角时,力作正功,力与位移间的夹角是钝角时,力作负功;

  二、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1、求*均功率:P=W/t;

  2、求瞬时功率:p=Fv,当v是*均速度时,可求*均功率;

  3、功、功率是标量;

  三、功和能间的关系:功是能的转换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换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发生了转化;

  四、动能定理: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1、数学表达式:w合=mvt2/2-mv02/2

  2、适用范围:既可求恒力的功亦可求变力的功;

  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点:只考虑物体的初、末态,不管其中间的运动过程;

  4、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1)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求出合外力及其做的功;

  (2)确定物体的初态和末态,表示出初、末态的动能;

  (3)应用动能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五、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速度的乘积。

  1、重力势能用EP来表示;

  2、重力势能的数学表达式: EP=mgh;

  3、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国际单位是焦耳;

  4、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其大小和所选参考系有关;

  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间的关系

  (1)物体被举高,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2)物体下落,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3)重力做的功只与物体初、末为置的高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六、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3、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处处相等;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的受力,判断是否遵受机械能守恒定律;

  (3)恰当选择参考*面,表示出初、末状态的机械能;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立方程、求解;

  第六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一、机械振动:物体在*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叫机械振动。

  1、*衡位置:机械振动的中心位置;

  2、机械振动的位移:以*衡位置为起点振动物体所在位置为终点的有向线段;

  3、回复力:使振动物体回到*衡位置的力;

  (1)回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衡位置;

  (2)回复力不是一重特殊性质的力,而是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

  4、机械振动的特点:

  (1)往复性; (2)周期性;

  二、简谐运动:物体所受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始终指向*衡位置的运动;

  (1)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

  (2)回复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

  (3)计算公式:F=-Kx;

  如:音叉、摆钟、单摆、弹簧振子;

  三、全振动:振动物体如:从0出发,经A,再到O,再到A/,最后又回到0的周期性的过程叫全振动。

  例1:从A至o,从o至A/,是一次全振动吗?

  例2:振动物体从A/,出发,试说出它的一次全振动过程;

  四、振幅:振动物体离开*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1、振幅用A表示;

  2、最大回复力F大=KA;

  3、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的路程为4A;

  4、振幅是表示物体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越大,振动越强,能量越大;

  五、周期: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

  1、T=t/n (t表示所用的总时间,n表示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2、振动物体从*衡位置到最远点,从最远点到*衡为置所用的时间相等,等于T/4;

  六、频率:振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1、f=n/t;

  2、f=1/T;

  3、固有频率:由物体自身性质决定的频率;

  七、简谐运动的图像:表示作简谐运动的物*移和时间关系的图像。

  1、若从*衡位置开始计时,其图像为正弦曲线;

  2、若从最远点开始计时,其图像为余弦曲线;

  3、简谐运动图像的作用:

  (1)确定简谐运动的周期、频率、振幅;

  (2)确定任一时刻振动物体的位移;

  (3)比较不同时刻振动物体的速度、动能、势能的大小:离*衡位置跃进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势能越小;

  (4)判断某一时刻振动物体的运动方向:质点必然向相邻的后一时刻所在位置运动

  4、作受迫振动的物体的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其固有频率无关;物体发生共振的条件:物体的固有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八、单摆:用一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一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悬点的装置。

  1、当单摆的摆角很小(小于5度)时,所作的运动是简谐运动;

  2、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1/2

  3、单摆在摆动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在*衡位置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在最远点动能为零,重力势能最大;

  九、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了机械波。

  1、产生机械波的条件:

  (1)有波源; (2)有介质;

  2、机械波的实质:机械波只是机械振动这种运动形式的传播,介质本身不会沿播的传播方向移动;

  3、波在传播时,各质点所作的运动形式: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只在*衡位置两侧作往复运动,并不随波的前进而前移。

  4、波的作用:

  (1)传播能量; (2)传播信息;

  5、机械波的种类:

  (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播的传播方向垂直,这样的波叫横波。

  如:水波、绳波、人浪等等;

  (A)波峰:凸起的最高点叫波峰;

  (B)波谷:凹下的最低点叫波谷;

  (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行的波叫纵波;

  (A)疏部:质点分布最稀疏的部分叫疏部;

  (B)密部:质点分布最密集的部分叫密部;

  (C)声波是纵波;

  6、机械波的图像: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各质点的位置,纵轴表示各质点偏离*衡位置的位移,联接各点(x,y)所成的曲线就是机械波的图像; 机械波的图像是正弦曲线;

  7、波长: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衡位置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1)波长用 λ 表示;

  (2)两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8、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周期)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周期),这个频率就叫波动频率(周期);在一个周期内各质点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9、波速、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波速;

  (1)波速等于单位时间内波峰或波谷(密部或疏部)向前移动的距离;

  (2)波在介质中是匀速传波的(波速恒定不变);

  10、波长、波速、频率间的关系;V=λf

  11、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有关;

  12、在波形图中质点向相邻的前一质点所在位置运动;

  第7章分子动理论 能量守恒 气体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在物理上我们把所有够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统称分子;

  2、测量分子大小的方法:单分子油膜法:取一滴油滴,让其在水面上尽可能的散开,形成一层单分子油膜,则油滴的体积除以油膜的面积就是油分子的直径。d=vo/s

  3、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二、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物质所含的分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1、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来表示: NA=6.02×1023;

  2、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物质(摩尔体积、摩尔质量)和微观物质(分子质量、分子体积)的桥梁;

  (1)v0=vm/ NA

  (2)m0=M/ NA;

  (3)n=N× NA

  3、分子质量的数量级:10kg;

  三、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

  四、证明分子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的实验:

  1、扩散现象: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1)其实质:是分子的运动;

  (2)温度越高扩散越快;二物质密度(浓度)相差越大,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细小微粒所作的无规则运动;

  (1)布朗运动的实质:布朗运动并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反应;

  (2)布朗运动的特点: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3)布朗运动是无规则的运动;

  (4)布朗运动发生的原因:微粒各方向所受分子的碰撞不均,使微粒各方向受力不等,从而使微粒无规则的运动;

  五、温度的微观物理意义:温度是分子*均动能的标志;

  六、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

  七、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隙。

  八、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衡位置:当分子间的引力等于斥力时,分子所处的位置;此时分子间的距离为r0;

  2、当分子间的距离r=r0 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力为零;

  3、当r﹤r0时, 引力小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4、当r﹥r0分子间的距离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5、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始终同是存在;

  6、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但引力减小的快;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斥力增大得快;

  九、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合叫内能;

  1、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分子动能)体积(分子势能)物质的量有关;

  3、理想状态下的气体的内能与其体积无关(分子势能始终未零)

  十、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1、做功;

  2、热传递;

  (1)传导; (2)对流;(3)辐射;

  十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物体内能的变化量等于外界对物体做的功和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之和;

  数学表达式:△U=Q+W;

  1、吸热,Q为正;放热Q为负;

  2、外界对物体做正功W为正,外界对物体做负功(物体对外界做正功)W为负; 十二、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亦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和转移中,其总量不变;

  十三、热力学第二定律:

  1、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2、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3、本质:热理学第二定律揭示了有大量分子参与的宏观过程都有方向性;

  十四、热力学温度:以-273.15℃这个下限为起点的温度。

  1、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间的关系:T=t+273.15K

  2、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K;

  3、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

  十五、分子动能:分子由于作物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

  1、分子的*均动能:物体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均值。

  2、温度是分子*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动能由温度、物质的量共同决定

  十六、分子势能:分子间由于有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

  1、当r﹤r0时,r变大,斥力作正功,分子势能减小;

  2、当r﹥r0时,变大,引力作负功,分子势能增大;

  3、当距离r=r0 时,分子势能最小;

  4、物体的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物质的量有关;

  十七、能量的转换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亦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十八、气体压强的特点:

  1、气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如:我们气球时候各个方向所受压力相等;

  2、产生气体压强的原因是气体分子的碰撞而产生的;

  十九、格拉伯龙方程:PV=nRT

  1、在温度一定是,体积小强于大

  2、在压强一定时,温度高,体积大;

  3、在体积一定时,温度高,压强大;

  第8章电场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

  (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

  (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

  (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

  (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分;

  (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

  (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

  (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

  1、e=1.6×10-19c;

  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

  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四、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

  1、计算公式:F=kQ1Q2/r2 (k=9.0×109N.m2/kg2)

  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五、电场: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

  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

  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

  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六、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

  1、定义式:E=F/q;E是电场强度;F是电场力;q是试探电荷;

  2、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3、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 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

  七、电场的叠加:在空间若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 解题方法:分别作出表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场强的有向线段,用*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场强;

  八、电场线:电场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特性而人为假设的线。

  1、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线;

  2、电场线的形状: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G:用锯木屑观测电场线.

  (1)只有一个正电荷: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无穷远;

  (2)只有一个负电荷:起于无穷远,终于负电荷;

  (3)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

  3、电场线的作用:

  (1)表示电场的强弱:电场线密则电场强(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则电场弱电场强度小);

  (2)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4、电场线的特点:

  (1)电场线不是封闭曲线;

  (2)同一电场中的电场线不向交;

  九、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处处相同的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行、且分布均匀;

  1、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簇等间距的*行线;

  2、*行板电容器间的电是匀强电场;场

  十、电势差: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作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电势差,又名电压。

  1、定义式:UAB=WAB/q;

  2、电场力作的功与路径无关;

  3、电势差又命电压,国际单位是伏特;

  十一、电场力作功: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到参考点(零势点)时电场力作的功;

  1、电势具有相对性,和零势面的选择有关;

  2、电势是标量,单位是伏特V;

  3、电势差和电势间的关系:UAB= φA -φB;

  4、电势沿电场线的方向降低;电场力要作功,则两点电势差不为零,就不是等势面;

  5、相同电荷在同一等势面的任意位置,电势能相同;

  原因:电荷从一电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不作功,所以电势能不变;

  6、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地方指向电势低的地方;

  7、等势面的画法:相另等势面间的距离相等;

  十二、电场强度和电势差间的关系:在匀强电场中,沿场强方向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与这两点的距离的乘积。

  1、数学表达式:U=Ed;

  2、该公式的使适用条件是,仅仅适用于匀强电场;

  3、d是两等势面间的垂直距离;

  十三、电容器:储存电荷(电场能)的装置。

  1、结构: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导体组成;

  2、最常见的电容器:*行板电容器;

  十四、电容: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两电容器量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用“C”来表示。

  1、定义式:C=Q/U;

  2、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强弱的物理量;

  3、国际单位:法拉 简称:法,用F表示

  4、电容器的电容是电容器的属性,与Q、U无关;

  十五、*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C=εs/4πkd;(其中d为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又称板间距;k是静电力常数,k=9.0×10N.m/c;ε是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空气的介电常数最小;s表示两极板间的正对面积)

  1、电容器的两极板与电源相连时,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等于电源的电压;

  2、当电容器未与电路相连通时电容器两板所带电荷量不变;

  十六、带电粒子的加速:

  1、条件:带电粒子运动方向和场强方向垂直,忽略重力;

  2、原理:动能定理——电场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W=Uq=1/2mvt2-1/2mv02;

  3、推论:当初速度为零时,Uq=1/2mvt2;

  4、使带电粒子速度变大的电场又名加速电场;

  第9章恒定电流

  一、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行成电流。

  1、产生电流的条件:

  (1)自由电荷; (2)电场;

  2、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3、电流的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I表示;

  (1)数学表达式:I=Q/t;

  (2)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

  (3)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uA;(4)1A=103mA=106uA

  二、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1、定义式:I=U/R;

  2、推论:R=U/I;

  3、电阻的国际单位时欧姆,用Ω表示;1kΩ=10Ω,1MΩ=10Ω;

  4、伏安特性曲线:

  三、闭合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电键组成;

  1、电动势: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E表示;

  2、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叫外电路;外电路的电阻叫外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外电压;

  3、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阻,内点路的电阻叫内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内电压;如:发电机的线圈、干电池内的溶液是内电路,其电阻是内电阻;

  4、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E=U内+U外;U外=RI;E=(R+r)I

  四、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闭合电路里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1、数学表达式:I=E/(R+r)

  2、当外电路断开时,外电阻无穷大,电源电动势等于路端电压;就是电源电动势的定义;

  3、当外电阻为零(短路)时,因内阻很小,电流很大,会烧坏电路;

  五、半导体:导电能力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升越高而减小;

  六、超导: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电阻消失,成为超导。

  第10章磁场

  一、磁场:

  1、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方入其中的磁极、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

  2、磁铁、电流都能能产生磁场;

  3、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

  4、磁场的方向:磁场中小磁针北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二、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条有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中每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磁感线是人们为了描述磁场而人为假设的线;

  2、磁铁的磁感线,在外部从北极到南极,内部从南极到北极;

  3、磁感线是封闭曲线;

  三、安培定则:

  1、通电直导线的磁感线:用右手握住通电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2、环形电流的磁感线: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上磁感线的方向;

  3、通电螺旋管的磁场:用右手握住螺旋管,让弯曲的四指方向和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旋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四、地磁场:地球本身产生的磁场;从地磁北极(地理南极)到地磁南极(地理北极);

  五、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的比值,叫磁感应强度。B=F/IL

  2、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北极的指向)

  3、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特斯拉 T, 1T=1N/A。m

  六、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1、大小:在匀强磁场中,当通电导线与磁场垂直时,电流所受安培力F等于磁感应强度B、电流I和导线长度L三者的乘积。

  2、定义式F=BIL(适用于匀强电场、导线很短时)

  3、安培力的方向: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大拇指根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跟手掌在同一个*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并使伸开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七、磁铁和电流都可产生磁场;

  八、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九、电流和电流之间亦有力的作用;

  (1)同向电流产生引力;

  (2)异向电流产生斥力;

  十、分子电流假说:所有磁场都是由电流产生的;

  十一、磁性材料:能够被强烈磁化的物质叫磁性材料:

  (1)软磁材料:磁化后容易去磁的材料;例:软铁;硅钢;应用:制造电磁铁、变压器、

  (2)硬磁材料:磁化后不容易去磁的材料;例:碳钢、钨钢、制造:永久磁铁;

  十二、洛伦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叫做洛伦兹力

  1、洛仑兹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断:伸开左手让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共面且垂直,把左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四指为正电荷运动方向(与负电荷运动方向相反)大拇指所指方向就是洛仑兹力的方向;

  (1)洛仑兹力F一定和B、V决定的*面垂直。

  (2)洛仑兹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其大小

  (3)洛伦兹力永远不做功。

  2、洛伦兹力的大小

  (1)当v*行于B时:F=0

  (2)当v垂直于B时:F=qvB

  第11章电磁感应

  一、磁通量:设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与磁场方向垂直的*面,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和*面面积S的乘积叫磁通量;

  1、计算式: φ=BS(B⊥S)

  2、推论:B不垂直S时, φ=BSsinθ

  3、磁通量的国际单位:韦伯,wb;

  4、磁通量与穿过闭合回路的磁感线条数成正比;

  5、磁通量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

  二、电磁感应: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注:判断有无感应电流的方法:

  1、闭合回路;

  2、磁通量发生变化;

  三、感应电动势: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

  四、磁通量的变化率:等于磁通量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φ/t

  1、磁通量的变化率是表示磁通量的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磁通量的变化率由磁通量的变化量和时间共同决定;

  3、磁通量变化率大,感应电动势就大;

  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1、定义式: E=n△φ/△t(只能求*均感应电动势);

  2、推论; E=BLVsinaθ(适用导体切割磁感线,求瞬时感应电动势,*均感应电动势)

  (1)V⊥L,L⊥B, θ为V与B间的夹角;

  (2) V⊥B,L⊥B, θ为V与L间的夹角

  (3) V⊥B,L⊥V, θ为B与L间的夹角

  3、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大,感应电动势不一定大;

  4、磁通量的变化量大,感应电动势不一定大;

  5、有感应电流就一定有感应电动势;有感应电动势,不一定有感应电流;

  六、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伸开右手,让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共面、且相互垂直,把右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四指指向感应电流的方向。

  第12章电磁波

  一、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1、不仅电荷能产生电场,变化的磁场亦能产生电场;

  2、不仅电流能产生磁场,变化的电场亦能产生磁场;

  二、对麦氏理论的理解

  1、稳恒的电场周围没有磁场;

  2、稳恒的磁场周围没有电场

  3、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恒的磁场;

  4、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恒的电场;

  5、非均匀变化的电场、磁场可以相互转化;

  三、电磁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相互联系,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场,这就是电磁场;

  四、电磁波:电磁场由近及远的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

  1、有效向外发射电磁波的条件:

  (1)要有足够高的频率;

  (2)电场、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开放电路)

  2、电磁场的性质:

  (1)电磁波是横波;

  (2)电磁波的速度v=3.0*108;

  (3)遵守波的一切性质;波的衍射、干涉、反射、折射;

  (4)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第13章光的传播

  一、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光线:表示光传播路线的直线;

  2、光束: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c=3.0×108m/s;

  3、光的折射定律:光从一介质进入另一介质时,传播路线要发生改变,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从光密质进入光疏质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1)入射角:图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加角;

  (2)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3) 折射率n=c/v=sini/sinr(大的除以小的);

  4、光密质:折射率大的介质;

  5、光疏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

  二、全反射:光从光密质进入光疏质时,当入射角大于零界角时,只有反射光线没有折射光线的现象;

  1、发生全反射的条件:(1)光从光密质进入光疏质;(2)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2、临界角:当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sinaC=1/n;

  3、特例:海市蜃楼、光导纤维;

  三、光的色散:当白光经过三棱镜后能形成彩色个光带,这个现象叫色散;

  1、发生色散后在光屏上从上至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2、从红到紫光的频率由小到大;波长由大到小;

  3、在同种介质中,折射率由小到大;传播速度由大到小;

  4、从红光到紫光衍射现象逐渐减弱;

  第14章光的本质

  一、波的干涉和衍射:

  1、干涉: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互叠加,在某些地方振动加强,某些地方振动减弱,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

  (1)发生干涉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

  (2)波峰与波峰重叠、波谷与波谷重叠振动加强;波峰与波谷重叠振动减弱;

  (3)振动加强的区域的振动位移并不是一致最大;

  2、衍射:波绕过障碍物,传到障碍物后方的现象,叫波的衍射;(隔墙有耳) 能观察到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差不多;

  3、衍射和干涉是波的特性,只有某物资具有这两种性质时,才能说该物资是波;

  二、光的电磁说:

  1、光是电磁波: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

  (2)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3)光能发生衍射、干涉现象;

  2、电磁波谱: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

  (1)从左向右,频率逐渐变大,波长逐渐减小;

  (2)从左到右,衍射现象逐渐减弱;

  (3)红外线:热效应强,可加热,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

  (4)紫外线:有荧光效应、化学效应能,能辨比细小差别,消毒杀菌;

  3、光的衍射:特例:萡松亮斑;

  4、光的干涉:

  (1)双缝(双孔)干涉:波长越长、双孔距离越小、光屏间距离越大,相邻亮条纹间的距离越大;

  (2)薄膜干涉:特例:肥皂泡上的彩色条纹;检测工件的*整性,夏天油路上油滴成彩色;

  三、光电效应:在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向外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发射出的电子叫光电子;

  1、现象:

  (1)任何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光,只随入射光的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入射光照射在金属上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

  (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2、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光子;光子的能量:E=hγ(光的频率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

  3、光电效应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4、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四、激光具有:相干性(作为干涉光源);*行度好(作光盘、测量);亮度高(加热、光刀)

  五、物质波:(自然界中的物质可分为:场和实物)

  1、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有波动性;

  2、物质波的波长:λ=h/p;

  第15章原子核

  一、 原子的核式结构:

  1、α粒子的散射实验:

  (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几乎沿原方向前进;

  (2)少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发生了较大偏转;

  (3)极少数α粒子击中金箔后几乎沿原方向反回;

  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中心有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内,带负电的电子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1、原子核又可分为质子和中子;(原子核的全部正电荷都集中在质子内)质子的质量约等于中子的质量;

  2、质子数等于原子的核电荷数(Z);质子数加中子数等于质量数(A)

  三、波尔理论:

  1、原子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每个状态原子的能量都是确定的,这些能量值叫做能级;

  2、原子从一能级向另一能级跃迁时要吸收或放出光子;

  (1)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放出光子;

  (2)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要吸收光子;

  (3)吸收或放出光子的能量等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hγ=E2-E1;

  三、天然放射现象 衰变

  1、α射线:高速的氦核流,符号:42He;

  2、β射线:高速的电子流,符号:0-1e;

  3、γ射线:高速的光子流;符号:γ

  4、衰变:原子核向外放出α射线、β射线后生成新的原子核,这种现象叫衰变;(衰变前后原子的核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

  (1)α衰变:放出α射线的衰变:ZX=Z-2Y+2He;

  (2)β衰变:放出β射线的衰变:AZX=AZ+1Y+0-1e;

  四、核反应、核能、裂变、聚变:

  1、所有核反应前后都遵守:核电荷数、质量数分别守恒;

  (1)卢瑟福发现质子:147N+42He→178 O+11H;

  (2)查德威克发现中子:94Be+42He→126C+10n;

  2、核反应放出的能量较核能;

  (1)核能与质量间的关系:E=mc2

  (2)爱因斯坦的质能亏损方程:△E=△mc2;

  3、重核的裂变:质量较大和分裂成两个质量较小的核的反应;(原子弹、核反应堆)

  4、轻核的聚变:两个质量较小的核变成质量较大的核的反应;(*)


高二会考化学的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5)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5篇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1

  一、种群的概念和数量特征

  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各个特征的关系:

  (1)在种群的四个特征中,种群密度是基本特征,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移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方法

  (1)样方形状:一般以正方形为宜。

  (2)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

  测量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计种群密度。

  3、调查种群密度的意义

  农业害虫的监测和预防,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

  一、种群概念和种群数量特征的理解

  1、种群概念的理解

  (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

  (3)两个基本单位

  ①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种群个体数量越多。

  (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

  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1、植物种群密度取样调查的常用方法——样方法

  (1)步骤: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地段→确定样方→设计计数记录表→实地计数记录→计算种群密度

  (2)原则: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2、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常用方法——标志重捕捉法

  (1)主要方法: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放回原来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再进行重捕。

  (2)计算公式:标记总数/N=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N代表种群内个体总数)

  (3)操作注意事项:

  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同。

  ②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迁入和迁出,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

  ③标记物和标记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对于寿命和行为等的影响。

  ④标记不能过分醒目,以防改变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

  ⑤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会消失。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2

  应牢记知识点

  1、追根溯源,绝大多数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光能.

  2、将光能转换成细胞能利用的化学能的是光合作用.

  3、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吸收光谱

  ⑴、叶绿素(含量约占3/4)

  ①、叶绿素a——蓝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②、叶绿素b——黄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⑵、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1/4)

  ①、胡萝卜素——橙_—主要吸收蓝紫光

  ②、叶黄素——_—主要吸收蓝紫光

  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⑴、提取方法:丙_溶剂.

  ⑵、碳酸钙的作用:防止研磨过程中破坏色素.

  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⑷、分离方法:纸层析法

  ⑸、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酒精:1份丙_合

  ⑹、层析结果:从上到下——胡黄ab

  ⑺、滤液细线要求:细、均匀、直

  ⑻、层析要求: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

  5、叶绿体中光和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6、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与光化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7、光合作用概念:

  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8、光合作用反应式:

  光能

  CO2+H2O——→(CH2O)+O2

  叶绿体

  光能

  6CO2+12H2O——→C6H12O6+6H2O+6O2

  叶绿体

  9、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Priestly,1773—1804)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空气.

  10、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Ingen–housz)发现:只有在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

  11、1785年明确了: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2、1845年,各国科学家梅耶(R.Mayer)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3、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J.von.Sachs,1832——1897)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⑴、饥饿处理——将绿叶置于暗处数小时,耗尽其营养.

  ⑵、遮光处理——绿叶一半遮光,一半不遮光.

  ⑶、光照数小时——将绿叶放在光下,使之能进行光合作用.

  ⑷、碘蒸汽处理——遮光的一半无颜色变化,暴光的一侧边蓝绿色.

  14、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卡门(M.Kamen)同位素标记法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

  氧气来自水.

  ⑴、同位素标记法三要点:

  ①、用途:指用放射性同位素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②、方法:放射性同位素能发出射线,可以用仪器检测到.

  ③、特点: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改变,不影响细胞的代谢.

  ⑵、用18O标记H2O和CO2,得到H218O和C18O2.

  ⑶、将植物分成两组,一组提供H218O,另一组提供C18O2.

  ⑷、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检测植物释放的O2.

  ⑸、结果,只有提供H218O时,植物释放出18O2.

  15、卡尔文循环——卡尔文(M.Calvin,1911——)实验

  ⑴、用14C标记CO2得14CO2

  ⑵、向小球藻提供14CO2,追踪光和作用过程中C的运动途径.

  14CO2—→14C3—→14C6H12O6

  ⑶、结论:

  16、光合作用过程

  ⑴、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

  ⑵、光反应:

  ①、特点:指光合作用第一阶段,必须有光才能进行.

  ②、主要反应:色素分子吸收光能;分解水,产生[H]和氧气;生成ATP.

  ③、场所:叶绿体基粒囊状膜上.

  ④、能量变化:光能转变成ATP中活跃化学能.

  ⑶、暗反应

  ①、特点:指光合作用第二阶段,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②、主要反应:固定二氧化碳生成三碳化合物;[H]做还原剂,ATP提供能量,

  还原三碳化合物,生成有机物和水.

  ③、场所:叶绿体基质中.

  ④、能量变化:活跃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

  ⑷、过程图(P-103图5-15)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3

  1.类脂与脂类

  脂类:包括脂肪、固醇和类脂,因此脂类概念范围大。

  类脂:脂类的一种,其概念的范围小。

  2.纤维素、维生素与生物素

  纤维素: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为一般动物所直接消化利用。

  维生素: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人和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发生特异性病变——维生素缺乏症。

  生物素:维生素的一种,肝、肾、酵母和牛奶中含量较多。是微生物的生长因子。

  3.大量元素、主要元素、矿质元素、必需元素与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H、O、N、P、S、K、Ca、Mg。其中N、P、S、K、Ca、Mg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中的大量元素。C是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指大量元素中的前6种元素,即C、H、O、N、P、S,大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

  矿质元素:指除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必需元素: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它必需具备下列条件:第一,由于该元素的缺乏,植物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第二,除去该元素则表现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第三,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直接的效果,绝不是因土壤或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微量元素:指生物体需要量少(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但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如Fe、Mn、Zn、Cu、B、Mo,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还包括Cl、Ni。

  4.还原糖与非还原糖

  还原糖: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α-碳原子上连有羟基的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共热时产生砖红色Cu2O沉淀。

  非还原糖:如蔗糖内没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基团,因此叫作非还原糖。

  5.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与二苯胺试剂

  斐林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还原糖存在的试剂。很不稳定,故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5g/mL的CuSO4溶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配制,将4-5滴B液滴入2mLA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原理是还原糖的基团—CHO与Cu(OH)2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蛋白质存在的试剂。其包括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1g/mL的CuSO4溶液)。在使用时要分别加入。先加A液,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再加B液,这样蛋白质(实际上是指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与Cu2+反应生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

  二苯胺试剂:用于鉴定DNA的试剂,与DNA混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分钟,冷却后呈蓝色。

  6.血红蛋白与单细胞蛋白

  血红蛋白:含铁的复合蛋白的一种。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红细胞的主要成分,主要功能是运输氧。

  单细胞蛋白:微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们通过发酵获得大量的微生物菌体,这种微生物菌体就叫作单细胞蛋白。

  7.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

  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结构,一般只能放大几十倍至几百倍。

  亚显微结构:能够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直径小于0.2μm的细微结构。

  8.原生质与原生质层

  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动植物细胞都具有,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主要由蛋白质、脂类、核酸等物质构成。

  原生质层: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只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它与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相比,缺少了细胞液和细胞核两部分。

  9.赤道板与细胞板

  赤道板:细胞中央的一个*面,这个*面与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赤道的位置。

  细胞板: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的一层结构,随细胞分裂的进行,它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4

  一、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1、人体缺乏表现:缺水10%,生理紊乱;缺水20%,生命停止

  2、作用:良好溶剂、输送、参与化学反应;水比热大,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

  3、存在形式:自由水(大部分,参与上述2的作用)

  结合水(少量,生物细胞组织中的成分)

  二、无机盐:离子状态存在

  1、作用:a、生物体组成成分(例子:血红蛋白:Fe2+骨骼:Ca2+【缺钙,肌肉抽搐】PO43-磷脂

  的组成成分、Mg植物叶绿素的必需成分、Zn多种酶的组成元素、I甲状腺素的原料)b、参与生物体的代

  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

  实验2.1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

  1、糖类:淀粉(非还原性糖)--碘液(蓝色)

  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

  2、蛋白质--(5%NaOH和1%CuSO4)双缩脲试剂(紫色)

  3、脂肪--苏丹III(橘红色)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5

  1、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分类也就有了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之分)。

  2、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镶嵌了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以覆盖、贯穿、镶嵌三种方式与双层磷脂分子相结合。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护作用外,还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有关。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如: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的完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4、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a、自由扩散: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消耗能量。例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b、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的离子(如K+)。c、协助扩散:有载体的协助,能够从高浓度的一边运输到低浓度的一边,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叫做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5、线粒体:呈粒状、棒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6、叶绿体:呈扁*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存在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7、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功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使膜上的各种酶为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8、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9、高尔基体:由扁*囊泡、小囊泡和大囊泡组成,为单层膜结构,一般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并有运输作用。

  10、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11、液泡:是细胞质中的泡状结构,表面有液泡膜,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12、与胰岛素合成、运输、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在胰岛素的合成过程中,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胰岛素的运输要通过内质网来进行,胰岛素在分泌之前还要经高尔基体的加工,在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线粒体提供能量。

  13、在真核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不具膜结构的是:中心体、核糖体。另外,要知道细胞核的核膜是双层膜,细胞膜是单层膜,但它们都不是细胞器。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是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有明显的液泡,而动物细胞中没有液泡;在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则没有;此外,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不同。

  14、细胞核的简介:(1)存在绝大多数真核生物细胞中;原核细胞中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有的真核细胞中也没有细胞核,如人体内的成熟的红细胞。

  (2)细胞核结构:a、核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说明:核膜是和内质网膜相连的,便于物质的运输;在核膜上有许多酶的存在,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

  b、核孔:在核膜上的不连贯部分;作用: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核仁: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消失(分裂前期)和出现(分裂末期),经常作为判断细胞分裂时期的典型标志。d、染色质: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提出者:德国生物学家瓦尔德尔提出来的。组成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3)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中心活动的控制中心。

  1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也可以说是有无核膜,因为有核膜就有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就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里有几个问题应引起注意:(1)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2)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是真核生物。(3)不是所有的菌类都是原核生物,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等)是原核生物,而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等)是真核生物。

  16、在线粒体中,氧是在有氧呼吸第三个阶段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结合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的能量;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光反应产生的氢参与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还原生成水和葡萄糖;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在核糖体上经过脱水缩合而成,有水的生成。


高二会考化学的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6)

——高中化学会考要点知识点总结 (菁选3篇)

高中化学会考要点知识点总结1

  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1)金属腐蚀内容:

  (2)金属腐蚀的本质:都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的过程


  电化腐蚀

  化学腐蚀

  条件

  不纯金属或合金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金属与非电解质直接接触

  现象

  有微弱的电流产生

  无电流产生

  本质

  较活泼的金属被氧化的过程

  金属被氧化的过程

  关系

  化学腐蚀与电化腐蚀往往同时发生,但电化腐蚀更加普遍,危害更严重

  (3)电化学腐蚀的分类:

  析氢腐蚀——腐蚀过程中不断有氢气放出

  ①条件:潮湿空气中形成的水膜,酸性较强(水膜中溶解有CO2、SO2、H2S等气体)

  ②电极反应:

  负极: Fe – 2e- = Fe2+

  正极: 2H+ + 2e- = H2↑

  总式:Fe + 2H+ = Fe2+ + H2↑

  吸氧腐蚀——反应过程吸收氧气

  ①条件:中性或弱酸性溶液

  ②电极反应:

  负极: 2Fe – 4e- = 2Fe2+

  正极: O2+4e- +2H2O = 4OH-

  总式:2Fe + O2 +2H2O =2 Fe(OH)2

  离子方程式:Fe2+ + 2OH- = Fe(OH)2

  生成的 Fe(OH)2被空气中的O2氧化,生成 Fe(OH)3,Fe(OH)2 + O2+ 2H2O==4Fe(OH)3

  Fe(OH)3脱去一部分水就生成Fe2O3·x H2O(铁锈主要成分)

  规律总结:

  金属腐蚀快慢的规律:在同一电解质溶液中,金属腐蚀的快慢规律如下:

  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有防腐措施的腐蚀

  防腐措施由好到坏的顺序如下:

  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牺牲负极的正极保护法>有一般防腐条件的腐蚀>无防腐条件的腐蚀

  二、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利用原电池原理进行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原理:原电池反应中,负极被腐蚀,正极不变化

  应用:在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上装上若干锌块,腐蚀锌块保护钢铁设备

  负极:锌块被腐蚀;正极:钢铁设备被保护

  (2)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原理:通电,使钢铁设备上积累大量电子,使金属原电池反应产生的电流不能输送,从而防止金属被腐蚀

  应用:把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作为阴极,惰性电极作为辅助阳极,均存在于电解质溶液中,接上外加直流电源。通电后电子大量在钢铁设备上积累,抑制了钢铁失去电子的反应。

  2、改变金属结构:把金属制成防腐的合金

  3、把金属与腐蚀性试剂隔开:电镀、油漆、涂油脂、表面钝化等

  (3)金属腐蚀的分类:

  化学腐蚀—金属和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电化学腐蚀—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

高中化学会考要点知识点总结2

  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1)金属腐蚀内容:

  (2)金属腐蚀的本质:都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的过程

 

 电化腐蚀

         化学腐蚀

条件

不纯金属或合金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金属与非电解质直接接触

现象

有微弱的电流产生

    无电流产生    

本质

较活泼的金属被氧化的过程

      金属被氧化的过程   

关系

 化学腐蚀与电化腐蚀往往同时发生,但电化腐蚀更加普遍,危害更严重

  (3)电化学腐蚀的分类:

  析氢腐蚀——腐蚀过程中不断有氢气放出

  ①条件:潮湿空气中形成的水膜,酸性较强(水膜中溶解有CO2、SO2、H2S等气体)

  ②电极反应:

  负极: Fe – 2e- = Fe2+

  正极: 2H+ + 2e- = H2↑

  总式:Fe + 2H+ = Fe2+ + H2↑

  吸氧腐蚀——反应过程吸收氧气

  ①条件:中性或弱酸性溶液

  ②电极反应:

  负极: 2Fe – 4e- = 2Fe2+

  正极: O2+4e- +2H2O = 4OH-

  总式:2Fe + O2 +2H2O =2 Fe(OH)2

  离子方程式:Fe2+ + 2OH- = Fe(OH)2

  生成的 Fe(OH)2被空气中的O2氧化,生成 Fe(OH)3,Fe(OH)2 + O2+ 2H2O==4Fe(OH)3

  Fe(OH)3脱去一部分水就生成Fe2O3·x H2O(铁锈主要成分)

  规律总结:

  金属腐蚀快慢的规律:在同一电解质溶液中,金属腐蚀的快慢规律如下:

  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有防腐措施的腐蚀

  防腐措施由好到坏的顺序如下:

  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牺牲负极的正极保护法>有一般防腐条件的腐蚀>无防腐条件的腐蚀

  二、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利用原电池原理进行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原理:原电池反应中,负极被腐蚀,正极不变化

  应用:在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上装上若干锌块,腐蚀锌块保护钢铁设备

  负极:锌块被腐蚀;正极:钢铁设备被保护

  (2)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原理:通电,使钢铁设备上积累大量电子,使金属原电池反应产生的电流不能输送,从而防止金属被腐蚀

  应用:把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作为阴极,惰性电极作为辅助阳极,均存在于电解质溶液中,接上外加直流电源。通电后电子大量在钢铁设备上积累,抑制了钢铁失去电子的反应。

  2、改变金属结构:把金属制成防腐的合金

  3、把金属与腐蚀性试剂隔开:电镀、油漆、涂油脂、表面钝化等

  (3)金属腐蚀的分类:

  化学腐蚀—金属和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电化学腐蚀—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

高中化学会考要点知识点总结3

  化学结构

  1、半径

  ① 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 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

  ① 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② 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最高正价。且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

  ③ 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 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

  ① 是否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 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① 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② 掌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

  ③ 掌握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 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⑤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高二会考化学的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7)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难点归纳总结 (菁选3篇)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难点归纳总结1

  第一章静电场

  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2库仑定律

  3电场强度

  4电势能和电势

  5电势差

  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7静电现象的应用

  8电容器的电容

  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第二章恒定电流

  1电源和电流

  2电动势

  3欧姆定律

  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5焦耳定律

  6电阻定律

  7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8多用电表

  9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电阻

  10简单的逻辑电路

  第三章磁场

  1磁现象和磁场

  2磁感应强度

  3几种常见的磁场

  4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5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6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难点归纳总结2

  一、静电的利用

  1、根据静电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和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的原理,主要应用有: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植绒,静电喷药等。

  2、利用高压静电产生的电场,应用有:静电保鲜、静电灭菌、作物种子处理等。

  3、利用静电放电产生的臭氧、无菌消毒等

  雷电是自然界发生的大规模静电放电现象,可产生大量的臭氧,并可以使大气中的氮合成为氨,供给植物营养。

  二、静电的防止

  静电的主要危害是放电火花,如油罐车运油时,因为油与金属的振荡摩擦,会产生静电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产生火花放电,容易引爆燃油,引起事故,所以要用一根铁链拖到地上,以导走产生的静电。

  另外,静电的吸附性会使印染行业的染色出现偏差,也要注意防止。

  2、防止静电的主要途径:

  (1)避免产生静电。如在可能情况下选用不容易产生静电的材料。

  (2)避免静电的积累。产生静电要设法导走,如增加空气湿度,接地等。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难点归纳总结3

  一、机械振动:物体在*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叫机械振动。

  1、*衡位置:机械振动的中心位置;

  2、机械振动的位移:以*衡位置为起点振动物体所在位置为终点的有向线段;

  3、回复力:使振动物体回到*衡位置的力;

  (1)回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衡位置;

  (2)回复力不是一重特殊性质的力,而是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

  4、机械振动的特点:

  (1)往复性;

  (2)周期性;

  二、简谐运动:物体所受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始终指向*衡位置的运动;

  (1)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

  (2)回复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

  (3)计算公式:F=-Kx;

  如:音叉、摆钟、单摆、弹簧振子;

  三、全振动:振动物体如:从0出发,经A,再到O,再到A/最后又回到0的周期性的过程叫全振动。

  例1:从A至o,从o至A/,是一次全振动吗?

  例2:振动物体从A/,出发,试说出它的一次全振动过程;

  四、振幅:振动物体离开*衡位置的距离。

  1、振幅用A表示;

  2、回复力F大=KA;

  3、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的路程为4A;

  4、振幅是表示物体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越大,振动越强,能量越大;

  五、周期: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

  1、T=t/n (t表示所用的总时间,n表示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2、振动物体从*衡位置到最远点,从最远点到*衡为置所用的时间相等,等于T/4;

  六、频率:振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1、f=n/t;

  2、f=1/T;

  3、固有频率:由物体自身性质决定的频率;

  七、简谐运动的图像:表示作简谐运动的物*移和时间关系的图像。

  1、若从*衡位置开始计时,其图像为正弦曲线;

  2、若从最远点开始计时,其图像为余弦曲线;

  3、简谐运动图像的作用:

  (1)确定简谐运动的周期、频率、振幅;

  (2)确定任一时刻振动物体的位移;

  (3)比较不同时刻振动物体的速度、动能、势能的大小:离*衡位置跃进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势能越小;

  (4)判断某一时刻振动物体的运动方向:质点必然向相邻的后一时刻所在位置运动

  4、作受迫振动的物体的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其固有频率无关;物体发生共振的条件:物体的固有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八、单摆:用一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一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悬点的装置。

  1、当单摆的摆角很小(小于5度)时,所作的运动是简谐运动;

  2、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1/2

  3、单摆在摆动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在*衡位置动能、重力势能最小;在最远点动能为零,重力势能;

  九、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了机械波。

  1、产生机械波的条件:

  (1)有波源;

  (2)有介质;

  2、机械波的实质:机械波只是机械振动这种运动形式的传播,介质本身不会沿播的传播方向移动;

  3、波在传播时,各质点所作的运动形式: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只在*衡位置两侧作往复运动,并不随波的前进而前移。

  4、波的"作用:

  (1)传播能量;

  (2)传播信息


高二会考化学的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8)

——高二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菁选3篇)

高二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1

  1、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是指既有传统高分子材料的机械性能,又有某些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2、合成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的问题

  ⑴高分子结构与功能之间有什么关系?

  ⑵高分子应具有什么样的主链?应该带有哪种功能基?

  ⑶是带功能基的单体合成?还是先合成高分子链,后引入功能基?

  如高吸水性材料的合成研究启示:人们从棉花、纸张等纤维素产品具有吸水性中得到启示:它是一类分子链上带有许多亲水原子团——羟基的高聚物。

  合成方法:

  ⑴天然吸水材料淀粉、纤维素进行改性,在它们的高分子链上再接上含强吸水性原子团的支链,提高它们的吸水能力。如将淀粉与丙烯酸钠一定条件下共聚并与交联剂反应,生成具有网状结构的淀粉——聚丙烯酸钠接枝共聚物高吸水性树脂。

  ⑵带有强吸水性原子团的化合物为单体进行合成。如丙烯酸钠加少量交联剂聚合,得到具有网状结构的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

  3、问题:学与问中的问题汇报:橡胶工业硫化交联是为增加橡胶的强度;高吸水性树脂交联是为了使它既吸水又不溶于水。小结:高吸水性树脂可以在干旱地区用于农业、林业、植树造林时抗

  旱保水,改良土壤,改造沙漠。又如,婴儿用的“尿不湿”可吸入其自身重量几百倍的尿液而不滴不漏,可使婴儿经常保持干爽。可与学生共同做科学探究实验。

  3、应用广泛的功能高分子材料

  ⑴高分子分离膜:①组成:具有特殊分离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②特点:能够让某些物质有选择地通过,而把另外一些物质分离掉。③应用:物质分离

  ⑵医用高分子材料:①性能:优异的生物相溶性、亲和性;很高的机械性能。②应用:

  人造心脏硅橡胶、聚氨酯橡胶人造血管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人造气管聚乙烯、有机硅橡胶人造肾醋酸纤维、聚酯纤维人造鼻聚乙烯有机硅橡胶人造骨、关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造肌肉硅橡胶和绦纶织物人造皮肤硅橡胶、聚多肽人造角膜、肝脏,人工红血球、人工血浆、食道、尿道、腹膜。

高二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2

  1.烯醛中碳碳双键的检验

  (1)若是纯净的液态样品,则可向所取试样中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2)若样品为水溶液,则先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_酸化,再加入溴水,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若直接向样品水溶液中滴加溴水,则会有反应:—CHO+Br2+H2O→—COOH+2HBr而使溴水褪色。

  2.二糖或多糖水解产物的检验

  若二糖或多糖是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的,则先向冷却后的水解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然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水浴)加热,观察现象,作出判断。

  3.如何检验溶解在苯中的苯酚?

  取样,向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向水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再滴入几滴FeCl3溶液(或过量饱和溴水),若溶液呈紫色(或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苯酚。

  若向样品中直接滴入FeCl3溶液,则由于苯酚仍溶解在苯中,不得进入水溶液中与Fe3+进行离子反应;若向样品中直接加入饱和溴水,则生成的三溴苯酚会溶解在苯中而看不到白色沉淀。

  若所用溴水太稀,则一方面可能由于生成溶解度相对较大的"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另一方面可能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在过量的苯酚之中而看不到沉淀。

  4.如何检验实验室制得的乙烯气体中含有CH2=CH2、SO2、CO2、H2O?

  将气体依次通过无水硫酸铜、品红溶液、饱和Fe2(SO4)3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检验水)(检验SO2)(除去SO2)(确认SO2已除尽)(检验CO2)

  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CH2=CH2)。

高二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3

  一、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

  2.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

  3.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3SO2↑+2H2O

  4.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

  5.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

  6.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

  7.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

  8.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2NaOH=Na2SO3+H2O

  9.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点燃===2SO2+2H2O

  10.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O2点燃===2S+2H2O

  二、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在空气中点燃镁条:2Mg+O2点燃===2MgO

  2.在氮气中点燃镁条:3Mg+N2点燃===Mg3N2

  3.在二氧化碳中点燃镁条:2Mg+CO2点燃===2MgO+C

  4.在氯气中点燃镁条:Mg+Cl2点燃===MgCl2

  5.海水中提取镁涉及反应:

  ①贝壳煅烧制取熟石灰:CaCO3高温===CaO+CO2↑CaO+H2O=Ca(OH)2

  ②产生氢氧化镁沉淀:Mg2++2OH-=Mg(OH)2↓

  ③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Mg(OH)2+2HCl=MgCl2+2H2O

  ④电解熔融氯化镁:MgCl2通电===Mg+Cl2↑

  三、Cl-、Br-、I-离子鉴别:

  1.分别滴加AgNO3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l-;产生浅黄色沉淀的为Br-;产生黄色沉淀的为I-

  2.分别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下层溶液为无色的是Cl-;下层溶液为橙红色的为Br-;下层溶液为紫红色的为I-。

  四、常见物质俗名

  ①苏打、纯碱:Na2CO3;②小苏打:NaHCO3;③熟石灰:Ca(OH)2;④生石灰:CaO;⑤绿矾:FeSO4?7H2O;⑥硫磺:S;⑦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⑧胆矾:CuSO4?5H2O;⑨石膏:CaSO4?2H2O;⑩明矾:KAl(SO4)2?12H2O

  五、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2.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

  4.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5.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4]

  6.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7.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OH)3+NaOH=Na[Al(OH)4]

  8.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

  六、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质

  1.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2.硅与*反应:Si+4HF=SiF4+H2↑

  3.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4.二氧化硅与*反应:SiO2+4HF=SiF4↑+2H2O

  5.制造玻璃主要反应:SiO2+CaCO3高温===CaSiO3+CO2↑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

  烷烃CnH2n+2饱和链烃

  烃烯烃CnH2n(n≥2)存在C=C

  炔烃CnH2n-2(n≥2)存在C≡C

  芳香烃:苯的同系物CnH2n-6(n≥6)

  (1)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1.碳原子以4个共价键跟其它原子结合;2.碳与碳原子之间,形成多种链状和环状的有机化合物;3.同分异构现象

  (2)有机物:多数含碳的化合物

  (3)烃:只含C、H元素的化合物


高二会考化学的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9)

——高二会考生物重要的知识点 (菁选2篇)

高二会考生物重要的知识点1

  生命的物质基础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大量元素: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C(最基本)CHON(基本元素)CHONPSKCaMg (主要元素)]

  2.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但需要量很少的元素[Mo、Cu、B、Zn、Fe、Mn (牧童碰新铁门)]

  植物缺少硼(元素)时花药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花而不实)

  3.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4.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原生质

  细胞内的生命物质,主要成分蛋白质、脂类、核酸,分化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注:植物特有的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细胞壁不是原生质的成分)

  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物:

  ①水(约60-95%,一切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②无机盐(约1-1.5%)

  有机物:

  ③糖类

  ④核酸 (共约1-1.5%)

  ⑤脂类(1-2%)

  ⑥蛋白质(约7-10%是一切活细胞有机物含量最多的,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

  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意义

  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

  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剂 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无机盐离子及其对生物的重要性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形态、渗透压、酸碱*衡)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

  动植物体内重要糖类、脂质及其作用

  1.糖类 C、H、O组成 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种类:

  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 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 糖元(动物)

  四大能源:

  ①重要能源:葡萄糖

  ②主要能源:糖类

  ③直接能源:ATP

  ④根本能源:阳光

  2.脂类 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

  分类:

  ①脂肪:储能、维持体温

  ②类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 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高二会考生物重要的知识点2

  生物学

  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

  1.具有共同的物质和基础。物质基础是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除病毒)。病毒也有一定的结构即病毒结构。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最本质的特征。(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区别:细胞增殖是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3.生物对外界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应激性)如:根的向地性,蝶白天活动,利用黑光灯捕虫,动物躲避敌害。

  区别:反射是多细胞高等生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发生的反应。

  4.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生物生长的过程中伴随着发育,发育后又能繁殖后代,保证种族延续。

  5.都有遗传和变异的基本特性。遗传使物种基本稳定,变异使物种进化。

  6.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又能影响环境。(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生物科学的发展

  三个阶段:描述性生物学阶段;实验性生物阶段;分子生物学阶段;

  细胞学说: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

  内容: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意义:为研究生物的结构、生理、生殖和发育等奠定了基础。

  1953年沃森(美)和克里克(英)提出DNA分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当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1. 微观方面:从细胞水*进入分子水*探索生命本质。 (生物工程实例:乙肝疫苗、石油草、超级菌)

  2.宏观方面:生态学——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实例:生态农业)

【高二会考化学知识点总结3篇】相关文章:

1.户外活动主持人演讲稿(2篇)

2.2024年烟草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5篇)

3.厂房租赁协议书合同范本(4篇)

4.履行好管党治党强基固本的政治责任

5.老年大学舞蹈课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