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巫宋刘对照检查材料(7篇)周巫宋刘对照检查材料 学者 孔子左丘明司马迁班固陈寿范晔沈约萧子显魏收荀悦袁弘常璩崔鸿郦道元杨炫之 时代 春秋春秋西汉东汉西晋南朝刘宋时期南朝南朝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周巫宋刘对照检查材料(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周巫宋刘对照检查材料
学者
孔子左丘明司马迁班固陈寿范晔沈约萧子显魏收荀悦袁弘常璩崔鸿郦道元杨炫之
时代
春秋春秋西汉东汉西晋南朝刘宋时期南朝南朝梁北齐东汉末东晋东晋北魏北魏北朝
代表作
编纂《春秋》、修订《六经》《春秋左氏传》(左传)、《国语》《史记》《报任少卿书》《汉书》《白虎通义》《两都赋》《三国志》《古国志》《益都耆旧传》《后汉书》《狱中与诸甥侄书》《宋书》《迩言》《四声谱》《南齐书》《魏书》《美女篇》、《挟琴歌》《前汉纪》《后汉纪》《华阳国志》《蜀李书》《十六国春秋》《水经注》《洛阳伽蓝记》《汉书训纂》、《文集》、《说林》、《传国玺》、《西聘道里记》《梁书》前26卷《梁书》《陈书》《文思博要》《周书》《隋书》、《谏太宗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唐律疏议》《大唐新礼》《南史》、《北史》和《太宗政典》参与纂写《新唐书》《五代史》,代表作《醉翁亭记》《秋声赋》《通志》、《夹漈遗稿》、《尔雅注》、《诗辨妄》主持修《辽史》、《金史》、《宋史》
1
姚察姚思廉令狐德棻魏徵房玄龄李延寿
南朝唐初唐唐唐初唐
欧阳修郑樵
蔑里乞·脱脱(脱脱)
北宋南宋元
13历一李培龙整理
马端临司马光王溥毕沅袁枢李铭汉高士奇李吉甫乐史刘知几宋濂
宋末元初北宋北宋清南宋清末清唐宋唐明初
主持编纂资治通鉴;代表作品《文献通考》、《大学集注》、《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多识录》古录》二十卷《唐会要》《五代会要》编纂《续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代表作品《传经表》《经典文字辨正书》《续通鉴纪事本末》《左传纪事本末》《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史通》《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廿二史札记》主编《清史稿》,代表作《刑案新编》《赵留守攻略》
《国榷》
赵翼赵尔巽谈迁蒋良骐陈邦瞻谷应泰
清清末民初明末清初清明明末清初
编纂《东华录》《宋史纪事本末》《筑益堂集》和《明史纪事本末》,《博物要览》。《海国图志》《皇朝经世文编》《圣武记》《日知录》、《音学五书》、《军制论》、《天下郡国利病书》《读通鉴论》、《宋论》、《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
《文史通义》
魏源
清末
顾炎武
明末清初
王夫之
明末清初
章学诚王鸣盛钱大昕顾祖禹
清清清明末清初
《十七史商榷》廿二史考异《读史方舆纪要》
13历一李培龙整理
2
孙盛
晋代
魏氏春秋》二十卷,《晋阳秋》三十二卷,《文集》十卷。
裴子野
南朝齐、梁时
除《宋略》外,还有《集注丧服》2卷,《续裴氏家传》2卷,《众僧传》20卷,《百官九品》2卷,《附益谥法》1卷,《裴子野文集》20卷,均佚。《通典》二百卷、《理道要诀》十卷、《管氏指略》二卷、《宾佐记》一卷
杜佑
唐
名词解释
<作者、体例、朝代、内容、优点不足、注本/版本>1、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2、《尚书》现存最古史书,主要记载上古帝王的言论,春秋时孔子辑录删定,定为百篇,它是一部古代历史文献的汇编,它是纪事本末体的萌芽,经孔子按朝代编排后,同时也是我国编年史的开端,而《禹贡》一篇总结了秦统一前的地理知识因此它作为中国最早的一篇地理志,又为后世书志体开先例。优点:史料价值高,在体例和编纂方法上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开纪事本末,书志,编年史之端不足:只是古代历史文献汇编,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史书。各篇之间缺少联系,时间不明,而且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未能充分结合。注本:(1)唐孔颖达《尚书正义》(十三经注疏本)(2)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万有文库本)(3)今人曾运乾《尚书正读》(4)今人杨筠如尚书覈诂尚书今古文之争:《尚书》自西汉初年分为今文、古文两种版本。今文传自伏生壁藏《尚书》,从文辞来看,他是用汉代通行隶书写成,但艰涩难懂,佶屈聱牙,与商周以后文辞迥然不同,可见其真实性,所以《今文尚书》是真《尚书》《古文尚书》出于孔子壁中,孔安国得之。以其用古字写成,故称《古文尚书》。武帝时未列于学官,但在私下传授,且世代相传。东汉时古文经学盛行,贾逵所授《古文尚书》据清代学者考证,即是孔安国所传授的《古文尚书》今古文尚书西晋均已佚散失传所谓伪《尚书》指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即十三经注疏本《尚书》。此书比伏生多二十五篇,又析伏生书为三十三篇,并序共五十九篇。宋吴棫、朱熹皆疑其伪,清初阎若璩撰《古文尚书疏证》一书,遍举其作伪的证据,这才定案,断为伪《尚书》。3、《左传》:编年体史书,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
13历一李培龙整理3
hé
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优点:(1)保存了大量史料,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史书;(2)在思想观点上较春秋有很大突破把周王室与一般诸侯国同等看待,与春秋尊周思想不同;(3)比较集中的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重人事,轻鬼神”的社会思想解放运动;((4)描写人物生动细致,特别善于写战争,描写战争不单着眼于军事行动,而着眼于政治,注意战争的性质,注意争取与国的援助主义战争的政治动员与思想准备不单纯的把战争当作军事行动问题,而首先看作政治问题。注本:十三经注疏本《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著,唐孔颖达疏4、《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记载自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据《晋书·卷五十一》可知原书十三篇。竹书纪年是编年体史书,记载先秦时期的历史,与传统正史记载多有不同,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竹书纪年又与近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自西晋时期出土以后,竹书纪年先后经历晋人荀勗﹑和峤考订释义的“初释本”,卫恒、束皙考正整理的“考正本”,宋明时期的“今本”,清代的“古本”。原文竹简亡佚,而初释本、考正本也渐渐散佚,今本被清儒斥为伪书。现今较为精准的是方诗铭《古本竹书纪年辑证》。5、《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为《左传》的历史资料汇编。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国语在体例上的特点:(1)按照国别叙述史实,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2)以记言为主(3)是史料汇编性质的史书,不是著述体的历史著作。对中国史学的贡献:(1)是国别体史书的先例(2)内容上与左传相比,下限相同,但上限却提前多了。注本:《国语》注疏,清洪亮吉撰5、《山海经》——《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注本:《山海经》晋郭璞注(四部丛刊本),《山海经新校正》清毕沅撰(二十二子书本)6、《世本》:相传为战国时赵国史官所作,内容主要是记载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列国诸侯大夫的氏姓、世系、居(都城)、作(制作)等。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世本原为十五篇。世本,对于司马迁创立纪传体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是先秦时期尝试纪传体史书体例的先行者。唐代为避太宗李世民讳,改称“系本”、“代本”。该书在唐代已经残缺,到了宋代已经散佚,今有商务印书馆《世本八种》传世。7、《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春秋史。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记载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史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孔子编《春秋》原因:礼崩乐坏,社会内乱,为了惩恶劝善优点:(1)《春秋》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编年史,开创了编年体史书的撰写方法。(2)为后世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提供了最早可信的文献资料。(3)开创了私人修史、讲史与私人办学的先例。缺点:(一)记事有许多遗漏,同时极其简略,无法使人清楚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
13历一李培龙整理4
(二)《春秋》对于当代之事,不能完全直书其事,既削弱了它的可靠性,又对后世史家的曲笔、回护做法造成了不良影响。《春秋》注本:《春秋左氏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8、《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记》。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优点:对先秦各种萌牙状态的史书加以加工,归于一部书中,使之相互配合成为一个完整的综合体系,从不同角度反映社会基本状况;重视社会经济记载;要求统治者照顾人民的思想;实事求是的评价历史人物,重视各方面人物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对农工商虞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给予了肯定。缺点:存在“天命论”与“历史循环论”;记载上的错误、疏漏。例如,《苏秦列传》把公元前三世纪初的苏秦事迹,移到了公元前四世纪末,颠倒了苏秦、张仪的时间顺序。未给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立传。注本: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唐张守节《史记正义》,称为《史记》三家注。9、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10、《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优点:(一)《汉书》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体例,对后世影响深远。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南史》、《北史》是通史外,其余正史都是断代史。(二)《汉书》在编排方法上,比《史记》整齐。(三)《汉书》的十志,虽然本于《史记》八书,但远比《史记》的八书丰富完备,特别是其《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乃开创性著作。(四)《汉书》的一个突出优点,“文赡而事详”。(五)《汉书》增传不少。注本:唐颜师古为《汉书》作注,《汉书》中华书局标点本采用颜注。清王先谦《汉书补注》杨树达《汉书窥管》;陈直《汉书新证》11、《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分国史,详细记载了从东汉末(184年)黄巾起义到吴灭亡(280)西晋统一全国。进一百年的历史。优点:1、叙事条理清楚,质朴无华,取材谨慎,不苟下笔;2、评论人物基本上准确;3、史料价值,全书内容大体上真实可靠,在三国史料很少的今天,《三国志》无疑是研究三国历史的重要史料。缺点:1、《三国志》以帝王将相为中心,全书除《魏书》有一卷记载边疆少数民族及外族的情况以外,全部都是记载人物事迹的纪传,但记载劳动人民事迹的,却一卷也没有。2、《三国志》缺少表与志。3、《三国志》曲笔太多,回护过甚。注本及参考书:南朝刘宋德裴松之《三国志注》,不仅解释文字、名物、典故,而重在补充材料与订正讹误。清杭骏的《三国志补注》。清洪亮吉《补三国疆域志》。清陶元珍《补三国食货志》。清钱大昭、侯康《补三国艺文志》。清万斯同《三国年表》。12、《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
13历一李培龙整理5
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成就:1史料价值方面,保存了后汉一代的史料,将有关治道的论文及重要的词赋都收入在每个作者的传中,是比较重要的史料;2在编纂方法方面:效法史记,不仅在类传方面。以类相从进行编次,而且在合传方面,也不拘时代先后,各就其人之行事相同以类相从,使读者更易了解各类人物的情况;3在思想性上,尚气节;反对佛教、图谶和封建迷信思想;首创列女传,肯定了妇女的历史地位。注本及参考书:《后汉书》唐章怀太子注(李贤,武则天第子),内志三十卷,西晋司马彪撰,梁刘昭注。清王先谦《后汉书集解》清侯康《补后汉书艺文志》13、《华阳国志》——又名《华阳国记》,由东晋常璩撰写于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354年)。内容:全书共12卷,记事起自巴、蜀二国的传说时期,下止于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成汉政权的灭亡。体例:《华阳国志》是地理志、编年史与人物传的结合,既可以说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又可以说是一部地方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史书。成就:保存了珍贵的史料,记载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民族等,记载的历史物特多,是研究西南地区历史的最重要书史籍。注本:以1984年四川巴蜀出版社的刘琳《华阳国志校注》最好14、《隋书》唐修《五代史》中的一部,唐魏征等撰。《隋书》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记载了隋自文帝杨坚于北周静帝三年(581年)建立隋朝,到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灭亡的历史。优点:综合五代为志,可见历代典章制度的因革损益,可以统关会通,是修史的一种良法;文字精炼,记事虽有曲笔但大体还是如实的;较少隐讳;保存了南北朝以来大量的典章制度,为后人研究隋代以及前几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保留了丰富的资料。缺点:它过分强调“天道”和“帝王之道”,这当然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此外,由于隋末丧乱,图书散佚严重,因此在撰写时,也常常有史料不足的缺陷。《隋书·经籍志》记载了汉至隋书籍存亡情况,是我国现存最古的第二部史志目录(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则为第一部),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按照经、史、子、集四分法存录图书。有《总序》、《大序》、《小序》,简要说明诸家学术源流及其演变。然后,把图书按经、史、子、集分类,每类下录书名及卷数、作者及书的真伪与存亡残缺情况。图书四分法直接影响了后世公、私家书目分类的体系,直到清代相沿未变。参考书:杨守敬《隋书地理志考证附注遗》,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15、《通志》——南宋郑樵私人编修的纪传体通史。共有200卷,记上古至隋唐的制度(二十略记上古至唐,纪传记三皇至隋)。总序和二十略是全书的精华。郑樵在《通志》中提出会通思想,主张修通史,强调史事、典章制度相依因的联系;主张史书应极古今之变。他反对割断史事联系写断代史。他认为史家应重视实际和学习一些自然方面的知识,并用实际的观察来核实史书的记载。他主张用治军那样严整的“类例”方法来治学,认为史家修史要有独到的见识。优点:继承司马迁会通思想;二十略内容丰富,把历代的典章制度、学术文化加以分门别类,探索其演变的过程,有助于辨明事务的性质,掌握其基本特征;在纪传部分,克服了断代史前后不相联系,彼此重复的毛病;首次论证了图标与书籍的相互作用,强调金石文物对于核实史实的重要作用。具有独创精神。
13历一李培龙整理6
不足:对前代史学家的批评多有偏颇失误;存在部分史实的推敲错误。续编:《续通志》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官府主持修撰而成,体例基本依《通志》,内容与《通志》相接,共640卷,有本纪、列传与二十略。《清朝通志》(皇朝通志):于清乾隆三十二年修成,官修,共126卷,只有二十略。16、《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优点:1搜集材料丰富比较真实可靠;2长于叙事,文字生动;3记载史实严肃认真;4较完善的编纂方法;5关于正闰之说,司马光坚持从实际出发,弃封建正统论,这样就使得《资治通鉴》能较为客观地叙述历史,避免了封建正统论任意篡改历史,妄加褒贬的弊病,增强了历史记载的真实性;6以年月为经历史事件为纬,使人容易看清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缺点:编年体一年代为中心,但事件前后割裂,破坏史实完整性,翻阅极不方便。注本及参考书: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司马光《通鉴释例》一卷;宋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十四卷。续编:《续资治通鉴长编》1、作者:李焘(1115—1184)2、成书:私修,花费40年。资料广泛,正史、日历等。书稿分四次奏上朝廷。3、内容:《续资治通鉴长编》上起北宋太祖建隆元年(960),迄于靖康二年(1127),记载了北宋九朝168年的历史,全书共1063卷。4、辑本:今本520卷,是清修《四库全书》时辑自《永乐大典》。《建炎以来系年要录》1、作者:李心传(1166—1243)2、内容:全书200卷,记载了宋高宗一朝从建炎元年(1127年)到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共36年的历史,与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相接。《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取材广泛,国史、日历、野史、杂史、奏议。3、辑本:今本是清修《四库全书》时辑自《永乐大典》。《续资治通鉴》1、作者:毕沅及其幕僚邵晋涵、章学诚等人。2、内容:全书共220卷,记载了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960)与《通鉴》衔接,下迄元顺帝至正三十年(1370)411年的历史。后世史家对此书评价很高,认为真正能称得上可续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只有毕沅的《续资治通鉴》。3、版本:中华书局1957年标点本。《三朝北盟会编》1、作者:徐梦莘(1126—1205)。2、内容:记事上起北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海上之盟,下迄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海陵王完颜亮被杀,共45年,主要记载了徽宗、钦宗、高宗三朝时宋、金之间的和战。此书取材广泛,敕、制、诰、国书、疏、奏议等。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帙,共250卷。17、《通典》——唐杜佑撰,二百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十通之一,是一部记载历代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沿革变迁的史书,始于传说中的黄帝,下讫唐天宝末年,食货部分间及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它基本包罗了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方面。其中以食货、职官、边防各典较为精到。为中国典制文化专史的首创之作,对后世史书编纂
13历一李培龙整理7
影响甚巨。是我国第一部,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典章制度专史。优点:条理清楚,便于检索;开创典志体通史的体例,为我国史学发展开辟了新途径,为后人研究典章制度提供了系统的资料;紧密联系现实,为现实政治服务;系统的搜集了许多古代史料,收集了比较进步的政治观点和史学关观点。缺点:存在漏抄或误抄续编:《续通典》乾隆三十二年敕修,成书于乾隆四十八年,150卷,分9门。记事上接《通典》起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下迄明末(1644年)。《清朝通典》:乾隆三十二年敕修,记事上接《续通典》起于清初,下迄乾隆五十年。全书100卷,分9门。18、《文献通考》宋元时代著名学者马端临著。书的内容起自上古,终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全书分为24门,348卷。成就:(一)材料丰富。(二)编纂方法比较好。(三)虽然因袭《通典》,但实用价值超过了《通典》。续编:(一)《续文献通考》:250卷,26门,上接《文献通考》起于南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下迄明末(1644年)。(二)《清朝文献通考》:300卷,26门,上起清朝开国元年(1616),下迄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三)《清朝续文献通考》:清人刘锦藻撰,400卷,30门,上起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接于《清朝文献通考》,下止于清朝灭亡(1911)。19、《通鉴纪事本末》——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开创以“事”为纲的本末体史书,作者是南宋的袁枢。(一)体例:纪事本末体,即以历史事件为中心,详其始末。(二)内容:全书42卷,从《通鉴》中记载的1362年的史事当中,选取了239件历史上的大事,每事一篇,详其始末,按时间顺序排列,另有66件事,分别附于各条之后。因此,实际记载了大小历史事件305件,其中,绝大多数是政治、军事方面的。优点:编纂方法好,创立纪事本末体,眉目清楚,旨趣明白,使读者一目了然,能获得较系统完整的历史知识。缺点:(1)从保存史料的作用上来看,它不如编年体和纪传体,只能从全部历史中,选择其某些方面做系统叙述,而不能对全部历史,做全面系统的介绍。(2)另外,它囿于《资治通鉴》范围,多属照抄,没有自取的第一手材料。(3)具有明显的敌视农民起义和大汉族主义的思想续编与仿作:南宋章冲的《春秋左传事类始末》,5卷,是我国断代纪事本末的首创。南宋杨仲良的《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150卷,有关北宋一朝。版本:最好的版本是中华书局1964年新校勘、整理,出版的标点本。20、《史通》——唐刘知几著(1)体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史,它总结了唐以前和唐人的史学成就。对后世封建史学的发展起了指导作用。(2)内容:《史通》20卷,分内篇与外篇两部分。内篇39篇,主要阐述史书的体例和编撰,其中,《体统》、《纰缪》、《弛张》三篇早已亡佚,仅存题目而无正文。外篇13篇,主要论述史官建置沿革和史籍源流,兼评古人得失。(3)成就:第一,《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六家二体。第二,《史通》以大量篇幅讨论了史书的体例、内容与编纂方法。
13历一李培龙整理8
第三,《史通》还论述了一个优秀史学家必备的条件和应有的写作态度。史才三长论、书法直笔论(史德论)。第四、刘知几的史学思想在当时较为先进,他反对"历史的宿命论";以成败论;英雄之正统历史观;不主张"内中国而外夷狄"的大汉族主义的历史观;他敢于怀疑,则史料因此纠正,敢于非圣,则成见因此打破,这些都是他的科学精神。(4)不足:书中观点存在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史通》中有维护封建名教,诬蔑农民起义等论述,这说明刘氏也没有超出封建史家的立场和观点。(5)版本:最好的是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清浦起龙《史通通释》标点本。(6)参考书:今人吕思勉《史通评》、张振珮《史通笺注》,程千帆《史通笺记》。21、《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代表作品之一。《日知录》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1)体例:史论、史考,学术论著(2)内容:《日知录》内容宏富,贯通古今。三十二卷本《日知录》有条目1009条(不包括黄侃《校记》增加的2条),其内容大体划为八类,即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3)优点:一、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心性的学风。二、旁征博引,考竟源流,倡导新的治学方法。三、在历史编纂学方面,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见解。不足:他的思想中有比较浓厚的封建正统意识和狭隘的民族观念;他提出的“寓封建于郡县之中”的改革方案也带有不少宗法色彩。(4)版本:1670年(康熙九年)自刻本(孤本),康熙三十四年遂初堂本,经义斋刻本、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1795年(清乾隆六十年)遂初堂重刊本(附《日知录之馀》)、乾隆时巾箱本、皇清经解本等22、十通,是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这十部政书的总称(十通:三通+续三通+清三通+光绪末刘锦藻的《清朝续文献通考》)23、十六国春秋作者:崔鸿,北魏东清河县(今山东平原县)人。内容:十六国(公元304年~公元439年)历史。体例:编年体的分国史,共102卷。价值:(一)把纷繁淆乱、残缺错误的十六国历史改编成为一部统一、完整的史书。(二)叙述公允,深得史法,能够摆脱封建正统观念及民族偏见,把晋、魏及十六国给以同等的地位。(三)取材丰富,处理史料严肃认真。版本:一种是明代屠介孙、项琳编写的百卷本;第二种是《汉魏丛书》中保存的十六卷本;第三种是清朝的汤球编写的《十六国春秋辑补》。24、《国榷》为记载明朝历史的编年体史书。著者谈迁(1594年—1658年)。《国榷》原稿称百卷,谈迁死后仅有抄本传世,后经浙江海宁张宗祥据蒋氏衍芬草堂抄本和四明卢氏抱经楼藏抄本,及崇祯一朝十卷本互相校补,加以标点,分为一百零四卷,又卷首别作四卷,共一百零八卷。1958年由古籍出版社分六册出版。不足之处:书中叙事有的过于简略,有的事件前后记叙重复且说法不一。另外,封建正统史观、儒家天命论、佛道等迷信思想,在书中也有浓重反映。25、《明实录》是明朝官方撰写的编年体史书。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到明熹宗为止,共3045卷,1600多万字,是有明一代史料的集大成者。逐年记录各个皇帝的诏敕、律令,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大事。《明实录》保存了大量的
13历一李培龙整理9
原始资料,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是研究明代历史的基本史籍。不足:部分史实记载颠倒黑白,好恶任情,官修史书的通病(说好不说坏)歪曲事实。版本:今海内外留下的《明实录》各种传抄本约十余部,已有两种影印本问世:一是1941年梁鸿志所影印的南京国学图书馆所藏抄本(简称“梁本”),共五百册。二是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在台湾影印的原北平图书馆所藏“红格本”,除正文外又附校勘记二十九册,以及《崇祯实录》、《崇祯长编》、《皇明宝训》等二十一册,全部计一百八十三册。两种影印本中,某些实录的卷数有所不同。26、十三经:《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27、三通:《通典》、《通志》和《文献通考》28、《北齐书》李百药隋末唐初(一)体例:《北齐书》是纪传体,属于二十四史。(二)内容:《北齐书》记事上起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东魏建立、高欢执政之时(534),下迄北齐幼主承光元年(577)北齐为北周灭亡,共记载东魏、北齐二朝44年的历史。《北齐书》记载为何始于东魏?《北齐书》全书共50卷,帝纪8卷,列传42卷。29、《周书》令狐德棻著(一)体例:纪传体,属于二十四史。(二)内容:《周书》记事上起西魏文帝大统元年(535)西魏建立、宇文泰执政,下迄北周静帝大定元年(581)隋灭周,共记载西魏、北周两代四十七年的历史。此外,也兼记与其并存的东魏、北齐以及南朝梁、陈的历史。《周书》记载为何始于西魏建立?《周书》50卷,帝纪8卷,列传42卷。成就:(一)史料价值。(二)《周书》兼记与其并存的东魏、北齐以及南朝梁、陈的历史,故颇便了解当时全国总的形势。(三)记载较为如实,繁简得宜。30、《晋书》唐房玄龄(一)体例:是纪传体正史,属于二十四史。(二)内容:《晋书》记事上起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下迄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共156年的历史。全书共130卷,帝纪10卷,志20卷,列传70卷,载记30卷。成就:(一)《载记》,在体例上是一个创造,同时又是研究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的重要资料。(二)参与修撰《晋书》的人虽多,但能够发挥每人之长,所以《晋书》的质量还是不错的。(三)《晋书》对晋朝统治者的腐朽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四)《晋书》列传中载有很多重要的文章,如《陆机传》载《辨亡论》。31、《南史》与《北史》唐李延寿(一)体例:纪传体通史,属于二十四史。(二)内容:《南史》记事上起宋武帝永初元年(420),下迄陈后主祯明三年(589),载宋、齐、梁、陈四朝170年历史。全书共80卷,帝纪10卷,列传70卷。《北史》上起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下迄隋恭帝义宁二年(618)。记载了北魏、北齐(包括东魏)、北周(包括西魏)、隋四朝233年历史。全书共100卷,帝纪12卷,列传88卷。《南史》与《北史》内容的编撰,按类别、按朝代先后、按帝王先后为序,对原八正史有删削,有补充。特点:第一,消除偏见,适应了南北大一统的客观需要。第二,增加了历史的连续性。第三、删削史料基本得当。第四,秉笔直书。32、《旧唐书》,原名《唐书》官修史书
13历一李培龙整理10
(一)体例:是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内容:《旧唐书》记事上起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建立唐朝,下迄唐哀宗李拀天佑四年(907)朱温灭唐。今本《旧唐书》共200卷,其中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成就:第一,叙述史实比较详细,保存史料比较丰富,便于读者了解当时的具体情况。第二,《旧唐书》多抄自《实录》、《国史》,保存了原始资料的真实性。第三,继承《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的传统,在纪、传中多载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文章。缺点:睿宗以前,文简而有法,明皇、肃、代以后,其文渐繁。懿、僖、昭、哀四朝,冗杂滋甚;本纪部分存在很多曲笔,如太子宏与章怀太子李贤之死;又如对白马寺僧薛怀义只字未提;列传部分存在一人两传、一事多传并见的重复现象,也存在曲笔回护之处。列传部分存在一人两传、一事多传并见的重复现象,也存在曲笔回护之处。万斯同为《旧唐书》补表万斯同为《旧唐书》补表4张:《唐将相大臣年表》、《唐功臣世表》、《唐镇十道节度使年表》、《唐边镇年表》。此外,还有黄大华的《唐藩镇年表》。33、《新唐书》是宋朝史馆编修的一部官修史书,题名为欧阳修、宋祁。(一)体例:是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内容:《新唐书》记事起止时间大体与《旧唐书》相同,也是记载了有唐一代的历史。全书共225卷,其中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三)成就与缺陷成就:第一,与《旧唐书》相较,增加了许多新材料。第二,体例也比《旧唐书》完整。增添了四表,新创三志,列传分类更细并增加了三百余人的传,增加史实2000余条。缺陷:新书过于追求精简,记载简略,有时不载年月,叙事不清。此外,欧、宋提倡古文,反对骈体文,遇见骈体文的诏诰奏表删削殆尽。新书由不同人修撰而成,缺乏有计划的分工,造成纪、传之间矛盾、脱节现象频频出现。34、《旧五代史》由北宋史馆官修而成(一)体例:二书均是纪传体,属于正史。但是,薛史断代为书,欧史贯通为史。(二)内容:《旧五代史》记事起自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止于960年后周被北宋取代,共53年的历史,梁、唐、晋、汉、周,断代为书。实际上,《梁太祖本纪》记载始于唐僖宗乾符年间(874-879)的历史。全书共150卷:本纪61卷,列传77卷,志12卷。《新五代史》记事起迄与《旧五代史》同。全书共74卷:本纪12卷、列传45卷、考3卷、世家10卷、世家年谱1卷、《四夷附录》3卷。成就与缺陷:首先,《旧五代史》仿照《旧唐书》的编撰方法,把每个时期的大事都记载在各帝纪中,所以,该书《帝纪》材料丰富充实。其次,《旧五代史》对中国古代史上这一大分裂时期的各个政权都有记载,叙史比较完整。第三,因《旧五代史》的史料均源自五代时期著名史官之手,所以其记述的人、事比较真实可信。35、《新五代史》是欧阳修的私家撰述。因欧阳修对《旧五代史》不满,认为其未能呈现五代“五十余年废兴存亡之迹,奸臣贼子之罪,忠臣义士之节”,故沿袭《史记》体例,效法《春秋》褒贬笔法,作《新五代史》。成就与缺陷:第一,史料丰富翔实,能证旧史之不足。第二,体例完整、结构严谨、文字简洁、观点鲜明、首尾一贯。
13历一李培龙整理11
缺陷:刻意仿效《春秋》,讲微言大义,以春秋笔法褒贬人物,不注重史实叙述,鼓吹封建道德文章,有极强的阶级局限性。同时,过于追求简洁,致使删削失当,裁掉众多重要史料。36、《唐会要》与《五代会要》作者王溥(922—982)(一)体例:二书均是会要体。会要属于断代典志体史书,专记一代的典章制度。(二)史料价值:《唐会要》详细记载了唐代典章制度沿革,很多材料都是《新旧唐书》所没有的。《五代会要》30卷,记载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典章制度,史料价值高。37、《元和郡县图志》李吉甫(758-814)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地理志书。《元和郡县图志》40卷,又目录2卷,着重反映了唐元和年间藩镇割据状况。《图志》涉及内容很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疆域政区地理②自然地理(记载河流550条,湖泊陂池130多个)③经济地理(人口、贡赋、农田水利)38、《太平寰宇记》北宋乐史(930-1007)《太平寰宇记》200卷,全国性方志,分道、州郡、县三级,以州郡为单位,记载了宋代各地的地理状况,有关少数民族与海外国家情况也有记载。39、《元丰九域志》作者为北宋王存(1023-1101),因成书于宋神宗元丰年间,故称《元丰九域志》,十卷。40、《宋书》沈约(441——513)著(一)体例:纪传体的断代史,属于二十四史之一。(二)内容《宋书》记事上起宋武帝永初元年(420),下止于宋顺帝升明三年(479)。全书共100卷:帝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缺少表,清代万斯同为之补表三种:《宋诸王世表》、《宋将相大臣年表》、《宋方镇年表》。成就:(一)八志材料丰富。(二)《宋书》的纪传收载了皇帝、大臣的重要诏令、奏疏,保存料很多重要材料。如《武帝纪》中载有其《禁淫祠诏》,等等。(三)《宋书》创立带叙法。所谓带叙法就是在某一个人的传中将有关人物的事迹附带叙述出来,而不用立专篇叙述。这既可避免多立传,又可使读者对所牵涉的人物能详其生平。带叙与附传不同:附传是附载在传后面,带叙是将带叙人物简要的生平事迹插入传的叙事中,因而文省。41、《南齐书》萧子显(489——537)(一)体例:纪传体的断代史,属于二十四史之一。(二)内容:《南齐书》记事上起齐高帝建元元年(479),下止于齐和帝中兴二年(520),共24年南齐的历史。全书共59卷:帝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缺少表,清代万斯同为之补表三种:《齐诸王世表》、《齐将相大臣年表》、《齐方镇年表》。成就:(一)《南齐书》叙事简洁。(二)《南齐书》各志和“类传”,除少数外,一般都有序文,概括全篇内容,说明作者旨意。(三)《南齐书》是研究萧齐的重要史料。42、《魏书》魏收(506——572)著(一)纪传体的断代史,属于二十四史之一。《魏书》记事上起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登国元年(386)建立北魏,下止于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武定八年(550)东魏灭,共165年的历史。全书共130卷:帝纪12篇,志十篇,列传九
13历一李培龙整理12
十二篇,缺少表,清代万斯同为之补表六种:《魏诸王世表》、《异姓诸王世表》、《外戚诸王世表》、《魏将相大臣年表》、《西魏将相大臣年表》、《东魏将相大臣年表》》。评价:《魏书》写成后,深受时人批评,后来,《魏书》经过三次修改,仍然不尽人意。从客观上,尽管魏收过多掺入自己的主观东西,借修史以泄私愤,“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当使入地。”但是,它仍然是研究北魏历史最原始的著作,史料价值较高,而且在编纂体例上也有一些可取之处。43、《前汉纪》荀悦(147——209)著(一)体例:编年体的断代史。(二)内容:记事与《汉书》一样,起于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西汉,终于公元23年王莽灭亡。全书30卷,约18万字(《汉书》约80万字),《高祖纪》4卷、《惠帝纪》1卷、《高后
纪》1卷、《文帝纪》2卷、《景帝纪》1卷、《武帝纪》6卷、《昭帝纪》1卷、《宣帝纪》4卷、《元帝纪》3卷、《成帝纪》4卷、《哀帝纪》2卷、《平帝纪》1卷。
成就(一)、《汉前纪》在编年叙事时,运用类比材料的方法。(二)、《前汉纪》十分重视《论》、《赞》。(三)、《前汉纪》与《汉书》相比较,大大简明,容易阅读。44、《后汉纪》袁宏(328——376)著(一)体例:编年体断代史。(二)内容:《后汉纪》的内容与范晔的《后汉书》基本相同,上起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公元25年),下止于曹丕代汉建魏(公元220)。全书30卷,《光武帝纪》8卷、《明帝纪》2卷、《章帝纪》2卷、《和帝纪》2卷、《殇帝纪》1卷、《安帝纪》2卷、《顺帝纪》2卷、《质帝纪》1卷、《桓帝纪》2卷、《灵帝纪》3卷、《献帝纪》5卷。特点:(一)《后汉纪》取材广泛,博取众家之长。(二)《后汉纪》是研究东汉历史的重要资料。留传至今的有关东汉的史书只有范晔的《后汉书》与袁宏的《后汉纪》,二书记载基本一致,但也有出入,二者可以互相参照45、《水经注》郦道元(?—527)《水经注》四十卷,约三十万字(《水经》一万多字),记载河流1252条(《水经》记137条),虽为《水经》作注,但它的内容远远比《水经》丰富,实际上是一部全面系统介绍我国古代河流分布的水文地理著作。《水经注》记载的河流北起黄河,南至江淮。详北略南。详载各河流经的地方历史、地理风俗等《水经注》广记各种文物及山川险要;记录了很多古代人工运河和水利工程;不仅是一部历史地理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46、《洛阳伽蓝记》杨衒之,北魏北平(今河北保定)人全书内容有卷首《原序》与正文五卷。卷首《原序》主要叙述作者写该书的原因、北魏建都洛阳的经过以及洛阳各城门名称的沿革。卷一记城内的寺院,卷二记城东的寺院,卷三记城南的寺院,卷四记城西的寺院,卷五记城北的寺院。本书主要记载了洛阳40年间大的佛寺的兴废,但也同时反映了洛阳乃至北魏王朝在这期间的社会政治、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变迁,如高祖迁洛、太后临朝、宦官用事、诸王争位等,可以补正史之阙。47、《逸周书》《汉书.艺文志》称其为《周书》。许慎《说文解字》因其所记载乃《尚书¡¤周书》所无,以为是孔子删《尚书》之余,所以称之为《逸周书》。《逸周书》的成书时间,除了《世俘》、《克殷》、《商誓》等篇系西周初年的作品外,其余多出自战国时期人之手,也有少数篇章为秦汉学者所为。
13历一李培龙整理13
《逸周书》在汉代有71篇,今存60篇,其余11篇有目无文。其内容包括西周、春秋时代约为六百年的事迹,上自周文、武王,下讫周景王,其中反映西周初年历史活动的篇幅最多,占了全书的五分之四。《逸周书》与《尚书》相类,也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史书,史料价值极高,向来被认为是研究周代历史的珍贵资料。48、《春秋》笔法所谓《春秋》笔法(春秋笔法),是指一种“寓褒贬于记事”的写作手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回避了明确的褒贬之词,而在“微言”之中流露出“大义”,让人们自己去揣摩、体会作者的倾向性。这种写作手法始于历史著作《春秋》,后来广泛地用于一切需要表达作者倾向性的文史作品,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具有很深远的渊源和影响。在于定名分,寓褒贬,以示劝惩。49、史官制度:秦代沿袭前代,设有太史令。西汉亦设太史令,既是天官,又是史官。东汉的兰台(兰台令史)和东观既是朝廷藏书之处,又是撰修史籍之所。三国魏明帝时出现专职史官著作郎与佐著作郎。宋齐以来,仍设著作郎和著作佐郎。北魏设修史局,迄于隋,由大臣监修。
纪传体
一、定义:纪传体,我國史书的一种形式(體裁),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皇族、外戚、一般人物称“传”;列国诸侯称“世家”或“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書”、“志”或“考”;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的方式记叙史实,以記載各類人物的活動為中心。二、体裁: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我們通所說的史記“五體”:本紀、世家、列傳、書(志)、表。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纪”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用“表”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历代修正史均以此为典范。本紀,紀傳體史書中帝王的傳記。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指記載個人或群體事跡的文字。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史表,表譜,表格。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三、内容(特点)1、本纪,或称帝纪,用编年的形式,提纲挈领地写出一个时代最高代表人物(帝王、王室、霸主等)的生平及该时代的大事,以作为全书的纲领。2、表,或称谱,是按时间顺序,表列国家兴亡、帝王更迭、制度演变和世系官爵等情况,在书中起提要、汇总、省繁的作用。3、志,或称书、考,分专题叙述历代的典章、制度、经济、天文、地理、典籍等。4、列传,是人物传纪。有为一人所立的“别传”,有将两个以上的人物事迹写在一起的“合传”,有在传后叙述其族人、部属事迹的“附传”,有将事迹相似的人汇述在一起的“类传”,有记少数民族或外国情况的“族别传”、“国别传”。志书(详细)礼乐志:或分为礼志、乐志,是专讲礼仪和乐章的。律历志:或分为律志、历志,历志又有历象志、时宪志等称;律讲钟律、度量衡,历是历法。
13历一李培龙整理14
天文志:或称天官书、天象考、司天考,是天文学专志。郊祀志:或称祭祀志、封禅书,都是言祭祀大典的。河渠志:或名沟洫志,是讲水系和治水、水利工程的。食货志:《史记》名平准书,是农业和商业流通、货币发行的专志。刑法志:或作刑罚志,是关于法律的志。五行志:是记录自然界的各种特异现象乃至妖异的。地理志:或作郡国志、地形志、职方志,都是一代全国行政区划地理总志。艺文志:或称经籍志,是图书目录。职官志:或作百官志,是讲一代职官制度的。舆服志:或作车服志,讲帝王公卿的车驾服饰规制。符瑞志:或作祥瑞志、灵征志,专讲祥瑞征兆。仪卫志:是讲有关帝王百官仪仗规定的。选举志:是讲培养和选拔荐举人材制度的。兵志:或称兵卫志、营卫志,是讲军事编制的。《清史稿》另有交通志、邦交志,前者讲交通情况,后者讲国际关系。类传(详细)儒林传:或名儒学传,是儒家学派和学者的传。文苑传:或称文学传,是文学家的传。艺术传:或名方术传,是靠技术(科学、医学、宗教、卜筮、方士等)闻名者的传。循吏传:或称良吏传,是以教化治民而受爱戴的官吏的传。酷吏传:是以严峻刑法整治社会的官吏的传。游侠传:记那些讲究信义,以行侠帮助他人解除困厄的侠客的传。佞幸传:又作恩幸传,是凭谄媚获得帝王宠幸者的传。外戚传:或称世戚传,记帝王后妃父兄的事迹。宦者传:或称阉官传、阉党传,记宦官、太监的事迹。隐逸传:或作独行传、逸民传、逸士传,记那些才德出众又隐居不仕者的事迹。忠义传:或作诚节传、节义传,是记那些忠于帝王,行为义气者的传。孝友传:或称孝行传、孝义传、孝感传,记孝顺长辈、友爱兄弟者的事迹。列女传:记妇女中的各类型人物。賊臣传:或作逆臣传、叛逆传,记反叛公卿的事迹。奸臣传:记邪恶诈伪弄权的官吏。宗室传:或称诸王传,记皇族事迹。伶官传:是乐官们的传。后妃传:或作妃嫔传、皇后传,记皇帝配偶们的事迹。《明史·流賊传》:专记明末农民战争。《梁书·止足传》:记善于进退不斤斤计较于官禄者。
编年体
一、定义: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因为编年体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体裁,故《隋书·经籍志》称之为“古史”。二、编年体的特点:1、优点:时间明确。2、不足:叙述简略,不易集中反映历史人物和事件。
13历一李培龙整理15
三、类比材料所谓的类比材料,是指记一事,同时又将有关的事附记在一起,不机械地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材料,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编年体记事首尾不能连贯的弊病。它在记叙人物活动或重要事件时,根据需要,或补叙前因后果,有时兼及同类的人和事,这样,编年体同纪传体一样能够记载历史人物、事件、典章制度等
纪事本末体
一、定义: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纲的中国史书体裁。二、优缺点:纪事本末体的优点就是每一历史事件独立成篇,各篇按时间顺序编写,能够完整地反映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可补编年体与纪传体之不足。缺点在于不能表明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三、方略1、方略的资料来源主要有五:一是军务类档案;二是民族类档案;三是宗教类档案;四是镇压革命运动类的档案,包括有关太平军、捻军和秘密结社的史料;五是专案类中的《剿捕档》,多为镇压农民起义与少数民族的记载。2、方略馆所修方略,分草本、清本、呈堂本、进呈本、陈设本5类。方略系统而完整地记录了有关战争的全过程;方略采用档案汇编的形式,仍不失档案的原始性;方略属于当时人编当朝史,具有较高的可信度。3、方略记录的主要内容: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的战争;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的反清战争;涉及周边国家的战争。方略是研究清代边疆史及边疆政策、民族史及民族政策,还有宗教、结社问题等的珍贵史料。是对19世纪末以前发生在本朝的农民战争的详实记录。要之:纪事本末类史书,以事为题,事与事之间缺乏联系,读者无法从中寻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其缺点。现代章节体,实际上是纪事本末体改进而成的新著史体裁。四、政书是主要记载典章制度沿革变化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的专书。大凡关于国家制度、诏诰文书、兵制、刑律、财政、户口、土地、赋税、职官、礼仪、文化等,都属于政书的记述范围。通代政书、断代政书、专门志书五、会要,是关于一代王朝典章制度的资料汇编,由唐苏冕创体,至宋王溥始合成有唐一代完整的典章制度部汇《唐会要》。会要也称《会典》、《典章》等。六、诏令是以古代帝王、皇太后、皇后的名义发布的公文的统称。一是发布重大制度、典礼、封赏的文书;二是日常政务活动的文书。制、诏、诰、敕、旨、册、谕、令、檄等。七、奏议是古代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条议是非的文件统称。《文心雕龙》“章表”、“奏启”、“议对”。八、地理志书地理志书包括两类。一类为地理著作,古代又称舆地图经,专门记政区划分、山川地理、疆域分野、物产田赋、人口户数等比较纯粹的地理内容。另一类为地方志,是以行政区划为单位,记载一地各方面情况的综合性著作,是一地的全史。九、别史杂史
13历一李培龙整理16
别史是正史之别支,是未能列入正史,而所记内容又“关系一朝大政”的史书。杂史是指体例不同,内容广泛的各类史书。史家将那些不易分类的书都置于杂史之中。十、传记笔记传记是专门记载人物事迹的著史体裁。笔记是古代学者对街谈巷议、典故逸闻的记录,或是个人的学术研究心得体会。十一、史论史考史论又称史评,是史书分类名目,是评论史事(含人物)和史书的著作。史考也是史书分类名目,是考证史事(含人物)和史书的著作。
13历一李培龙整理
17
附注:本资料结合一、二、三班老师课件以及课本、百度百科、360百科整理。如有错误概不负责。
13历一李培龙整理
18
篇二:周巫宋刘对照检查材料
又据梅县和梅江区以姓氏为单位的人口调查姓刘的共有37037人其中梅县25857人梅江区含梅州市区11180人居县区各姓氏人口第5刘姓是全国第四大姓总人口数超过8000万现在海内外客家民系的汉族刘姓绝大部分属祥公的后裔人口达2700客家刘氏历代名贤辈出就开七公派下一子十四孙皆为仕八十六位曾孙有四十多人为官官位最高至正一品
客家刘氏源流考刘俊方刘姓有一个最庞大的支系--客家刘氏。这个支系虽然不见载于任何中国正史,但却人丁兴旺,人口占当今刘姓的十之三四;而且其成员移居海外的特别多,是刘姓家族中最具有开拓精神的家族。据我刘氏族谱记载:客家刘氏源自帝尧。帝尧原姓伊耆,受封于陶(即今山东省荷泽市定陶县),复封于唐(今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为唐侯,故又为陶唐氏。帝尧第九子源明公受封于刘邑(今河北省唐县),裔孙遂以邑为氏,故为刘氏,是刘氏第一世大始祖。再传18世至夏朝累公,据《左传》记载,他出生很奇特,一生下来两手掌中即有特殊的掌纹,形似“劉累”二字,故取名刘累。累能扰龙,事夏王孔甲,后御龙有功,封为“御龙氏”。商高宗武丁时,徙封豕韦(今河南省滑县西南韦乡),故又为“豕韦氏”。刘氏远祖居山西,移山东,历夏、商、周三朝数十代,从春秋战国起,刘氏已传衍五十九代。传至六十七世璋秀公,由秦(今陕西、甘肃一带)移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南门外。至七十二世恩盛公,由江宁移居彭城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徐州沛县),其后子孙分居彭城一带。秦末,刘邦(刘氏第75世祖,公元前247年生于沛县丰乡中阳里),在秦二世时举义,诛秦灭项,于公元前206年被封为汉王。历时五年而创立汉家天下,为汉高祖,建都于长安,其子孙世袭帝位。邦公生八子,第五子刘恒,为汉文帝;文帝生四子,长子刘启,为汉景帝;景帝生十四子,在汉景帝三年(公元154年),景帝封其第八子刘胜公为中山靖王,治庐直隶定州(今河北定州市),出彭城郡(今徐州市),后世即以“彭城”为堂号。胜公生子二十一,第五子刘贞于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六月封为陆城亭候于河北涿郡,遂创业与此。在两汉(西汉、东汉)刘氏传衍十八代,,共传24帝426年,“大封同姓,并以镇天下”。仅西汉,刘氏皇子封为王者30余人,而王子封为诸侯者达400余人,故刘氏家族迅速蕃衍播迁于长江南北,成为显赫的名门望族。(在中国历史上,刘姓族人可谓占尽风光。历史上刘姓称帝者共有66人,先后建有西汉、东汉、蜀汉、汉、前赵、南朝宋、后汉、南汉、北汉、大齐等王朝或政权,共历时650多年。)至东汉末越三国时代,刘氏第九十四世祖备公(玄德),于公元221年建立蜀汉为昭烈帝。由河北涿郡迁四川成都。备公生三子:禅、永、理。当时备公次子刘永公首封鲁王,后改封甘陵王。遂于曹魏咸熙元年(公元264年)东迁洛阳(今河南洛阳),繁衍生息,子孙昌盛。其间一零九世祖虬公曾住南阳(今河南)、江陵(今湖北辖);一一九世祖贿公,在唐懿宗时官任朝散大夫,由洛阳迁江南,又迁婺州之金华(今浙江)。迨至晋朝“永嘉之乱”,永公裔孙随晋室渡江向江南一带迁徙。唐末僖宗乾符年间,刘氏第120世祖祥公(永公二十六世孙)为避黄巢之乱,与兄祺、弟禋,南下避乱,兄弟三人失散。祥公偕子及孙避居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洞(即现在的三明市宁化县),为刘氏入闽始祖(有称唐中代始祖)谱称东派;生四子:天锡、天瑞、天明、天诚。天锡公于唐懿宗时登进士第,官至观察使,罢官后随父避居宁化石壁,第122世祖沐公钦点状元,博学多才,在后晋天福2年(公元937年)主持撰修客家刘氏的第一部族谱。祥公四世孙龙图公,登后周翰林学士;五世孙任公,北宋开宝年间(公元968-976年)任河南转运使;七世孙参常公,任官河南怀庆府尹,创建客家刘氏的第一座家庙--汀州刘氏家庙,以祭祀始祖刘祥和远祖三国鲁王刘永。;九世孙月清公,任江南制置使;十二孙世春田公,南宋高宗时,官虔州判官,敕赐紫金光禄大夫;十三世孙贵盛公,官授浙江金华府;十四世孙龙公,官授湖广承宣使,升河南宣抚使,任后返籍居宁化石壁。龙公生九子:名开一至开九。第134世开七(龙公第七子)字必高,,号三郎,宋元之际人,原籍福建汀州宁化石壁。官任潮州总镇,时率兵往兴宁岗背平乱,卒于营,墓葬在嘉应州兴宁县北厢岗背高车头黄蜂
嶂下行山象形巽山乾向。因任职于粤,所以从福建宁化迁居广东潮州、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等处立业,故被尊为客家刘氏之近代肇基始祖。在兴宁岗背榕树村建刘氏大宗祠一座,堂号“爱敬堂”,定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九夜祭祠,二十日扫墓,永为定祀。二世广传公,字清淑,生于元初,27岁登进士,任江西省赣州府瑞金县令。在任期间,勤政爱民,筑城建学,平洞寇,政绩卓著,被加任终奉郎的官衔。墓葬于任职地江西瑞金县金鸡沥三角塘背龙形眼睛穴。祖因父开七公葬于兴宁,遂令部分子孙兴宁北厢龙归洞走马岭下及程乡开基立业。广传公生14子,86个孙子,360个曾孙,分布江南各地居住。十四子依次为:巨源,巨湶,巨汌,巨渊,巨海,巨浪,巨波,巨涟,巨江,巨淮,巨河,巨汉,巨浩,巨深(谱称十四大房);因裔孙居住各地,曾作了律诗一首,以嘱十四子之符节(又称送子出门诗、族诗)以便认祖归宗:骏马骑行各出疆,任从随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皆吾境,日及他乡即故乡;早晚勿忘亲命语,晨昏须顾祖炉香;苍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儿共炽昌。广传公十四大房及其裔孙分布情况:(至广传公止,刘氏已相沿一百三十五代)第一房巨源,字之,官授江西南康知府、山东济南府中宪太夫。追赠参三郎。妣苏氏、冯氏、林氏、杨氏;生八子:大万、福二郎、俊三郎、宗远、明远、仲六郎、暂九郎(千七郎)、三十三郎。公原住兴宁北厢龙归洞(今兴宁黄陂陶古)走马岭下广传公祠。后裔分居兴宁、梅县、五华、丰顺、大埔、平远、蕉岭、潮安、龙川、河源、紫金、惠阳、惠东、博罗、龙门、和平、乐昌、湖南、四川、江西兴国、寻邬等处。第二房巨湶,讳生(1359~1440,享寿89岁),字睿夫,官授湖南宝庆府尹。妣张氏、李氏、谢氏;生八子次:元浩、法缘、乾正、千四郎、万五郎、满江、法宣、念九郎。由江西瑞金徙居广东梅县水南坝蛇坑。后裔分居梅县、兴宁、平远、大埔、龙川、五华、惠来、湖北、江华、万安、广西梧州,江西寻邬、吉潭、四川等处。第三房巨汌,讳巨汌公(1360~?),字华,明朝洪武年官授成都府内江县令。妣马氏,生二子:致中、致和。居广东兴宁合水双溪岭上。后裔分居梅县、连平、顺天、大埔、韶关、翁源、英德、丰顺、拮阳、海阳、江西赣州、陵潭、南康,浙江、湖南、广西柳州、柳江、庆远、福建永定、南平松溪、四川、香港、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海外等处。第四房巨渊,讳叶,字英,渔琴。妣朱氏、练氏、叶氏、陈氏、李氏。官授浙江宁波府副总府。于元朝至正廿二年壬寅岁(公元1362年)十二月十九日戌时建生,享寿90岁。生八子:滤(致聪)、澐(致明)、清(致通)、瀣(致高)、澄(致松)、洤(致祥)、沧(致沧)、深(致深)。后裔分居梅县、兴宁、丰顺、潮安、惠来、饶平、揭阳、平和,福建漳州、厦门、诏安、云宵,江西徐州碣石,山东青州、台湾等处。第五房巨海,讳良,字子华。妣李氏、胡氏、罗氏、简氏、高氏、巫氏、方氏;官授云南都转运使、刺史。祖于元朝至正廿四年甲辰岁(公元1364)九月十一日子时建生,享寿68岁。居南雄府始兴县沙水村珠玑巷,生九子:贵初、贵宁、贵宗、贵祖、贵科、贵魁、贵林、贵诚、贵祥。后裔分居顺德、新会、江门、曲江、仁化、乐昌、清远、连山、番禺、南海、中山、增城、河源、肇庆、阳江、高要、梅州、江西省兴国,广西桂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第六房巨浪,讳善,字叔平。妣曾氏、张氏、陈氏;登进士第,官授云南云阳县令。生于元朝至正廿五年乙巳岁(公元1365年)五月廿四日寅时。原住福建汀州府上杭县,生九子:高千郎、成宗郎、铁三郎、六十六郎、仕七郎、仕八郎、仕九郎、孟宽、孟仁。后裔分居兴宁、大埔、梅县、五华、蕉岭、龙川、潮阳、丰顺、揭西、曲江、连州、乐昌、东莞、河源、惠州、汕尾、上杭、广西桂平、象州、博白、北流、四川保宁,香港、台湾等地。新
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尼、加拿大、美国、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第七房巨波,讳涛,号才,字牧村。妣曾氏、谢氏、梁氏、万氏。官授浙江衢州府判官、左堂,四川学政。生于元朝至正廿七年丁未岁(公元1367年)四月初十日午时,享寿84岁,居广东惠州归善县(惠阳)学堂背,共生五子:登科、登榜、登国、登堂、登祥。后裔分居河源大埔围、梅县、大埔、平远、蕉岭、翁源、惠东、深圳、兴宁县、江西瑞金、龙泉、会昌、赣州,福建漳州、汀州、武宁、永安、四川等地。第八房巨涟,讳优,字子威,官任山东泰安、安徽安庆府尹,生于元至正廿八年戊申岁(公元1368年)二月十三日亥时,享寿95岁。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于兴宁县水口盐米沙筑室开基。妣张、白、李孺人。生八子:君玹、君琳、帅腿、议十郎、十三郎、七十三郎、八十四郎、九十九郎。后裔分居兴宁、丰顺、梅县、平远、蕉岭、五华、拮东、拮西、潮州、潮阳、汕头、饶平、惠来、海丰、陆丰、龙川、河源、紫金、惠阳、惠东、博罗、增城、连平、翁源、韶关、曲江、广州、河南、从化、电白以及广西贺县、湖南岳阳、湖北、江西、四川、陕西、北京、江苏彭城、香港、台湾等地。侨居外地者多为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尼等国家和地区。第九房巨江,讳吉,字元贞,号炎生。妣许氏、巫氏、杨氏、赖氏、骆氏。官授广西大平府知府、浙江宁波府尹,后封为三海关大将军。生公于明朝洪武二年己酉岁(公元1369年)正月初四日午时,享寿98岁,居江西南安府大余县城内。共生七子:城清、城河、城海、城沆、城汉、城涌、城池。后裔分居江西兴国、丰城、安福、泰和、寻邬、吉水、万载、龙南、定南,广东梅县、南雄、和平、龙川、翁源、兴宁、惠州、长宁、廉州、深圳布吉板田村,福建永安,山东等地。第十房巨淮,讳庆,字吾桂。妣余氏、石氏、吴氏、赵氏。官授湖北宝庆府知府、浙江宁波府尹,后调任河南府。生于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岁(公元1371年)二月十四日未时,享寿70岁,居江西南昌府新建县仙嶂村。生五子:万渊、万习、万忠、万宗、万江。后裔分居广东梅县、曲江、翁源、乳源、高州、廉州、连州、雷州、徐闻、文昌、新义、广宁、海康、电白,广西钦州、万州、兖州、槟榔,湖南浏阳、桂阳、长沙,江西会昌、石城、兴国、四川等地。第十一房巨河,讳贞,字子笏。妣梁氏、颜氏、邓氏、罗氏。进士出身,钦点翰林院学士,官授湖南宝庆府、山西提学使,后调任河南归德府尹、山西代州府道,仍回居宁都州瑞金县塘背。生于明朝洪武五年壬子岁(公元1372年)三月初三日卯时,享寿93岁。生六子:时泰、时济、时通、时贵、时吉、时祥。(又传巨河公生子十人,时齐、时显)后裔分居江西吉安、寻邬、卢陵、建昌、瑞金、兴国、安福、吉水、龙南、定南、赣州、宜春、贵溪、广信、南昌,广东梅县,兴宁、平远、蕉岭、连平、紫金、惠州、湖南、香港等处。第十二房巨汉,讳禄,字祥、天阁。妣黄氏、钟氏、彭氏、古氏。官授司马,赠中宪大夫。生于明朝洪武七年甲寅岁(公元1374年)十月初一日寅时,享寿84岁。居安南府大余县。生四子:念一郎(凤山)、念二郎(凤林)、念三郎(凤祥)、念四郎(凤梅)。分居福建汀州、宁化县城、上杭、永定、永丰、漳州、福州、泉州、厦门、长汀,广东肇庆、五华、大埔、揭阳、潮阳、翁源、兴宁、梅县、江西、湖北武昌等处。第十三房巨浩,讳瑞,字安赴。妣梁氏、罗氏、张氏、胡氏、邝氏。官授贵州省提督刑按察使。生于明朝洪武十五年壬戌岁(公元1382年)五月十五日寅时,原居贵州省贵阳城内,生六子:清、昌、利、衍、潜、庆。后裔分居梅县、广西桂林、郁林州、平乐,江西吉安,云南昆明等处。第十四房巨深,原名光,字惠华。妣董氏、田氏、伍氏、邱氏、钟氏。军功起家,官至提锦衣亲军指挥使司、京师(北京)九门提督,即京都指挥使、京府大都督(相当于现北京卫戍区司令员)。生于明朝洪武廿一年戊辰岁(公元1388年)十一月初七日子时,享寿80
岁,居福建省崇安县金华围,生二子:汤(集昌)、浪(集文)。后裔分居北京海门、顺天府良乡,江西临江府各县,广东翁源,浙江杭州,湖南,广东兴宁县罗浮镇下佑村等地。迄今为止,若从源明公受封于刘为一世算起,总辈世已越165世以上,客家刘氏的发展至此进入最兴盛的时期。明清以后,客家刘氏14房子孙又纷纷向闽粤以西地区和以南洋为主的海外迁移扩张。到今天,客家刘氏已广泛分布于梅州六县一市一区和广东四十余个县市以及福建、台湾、广西、两湖、四川、贵州、江西、河北、山东、江苏、浙江、云南等省,港澳等地区和南洋、欧美等世界各国,成为世界刘氏最重要、最庞大的宗族。客家刘氏先民由闽入粤肇基潮梅距今已越700年,世代繁衍。分迁梅县开基的有:长房巨源公,长子大万派下:启裔(开七公六世孙)居雁洋,生子居洋,开基西阳龙坑;文响(开七公十世孙)开基南口赤水;仰峰(开七公十二世孙)开基三角镇约亭顶;大四郎(开七公八世孙)开基梅西罗墩;凤岐(开七公二十二世孙)开基梅城东较场。第三子俊三郎派下:七郎(开七公五世孙)开基白宫湖洋尾;怀德(开七公七世孙)开基丙村九人峰;处士(开七公九世孙)开基丙村长塘唇;大舒(开七公十一世孙)开基丙村横径。二房巨湶公,长子文兴派下:万四郎、万六郎(开七公五世孙)开基松源,分龙牙、大埔三河;万春(开七公九世孙)开基东郊蓝塘下。次子法缘(开七公四世孙)开基畲江太湖洋合子里,分江西兴国、丰顺黄径塘、留隍、岗下围、大面岭、叶华、广西。其派下:(开七公六世孙)法宗开基畲江彰三塘、法宽开基畲江太湖洋澄洞、法容开基畲江太湖洋合子里;君旺(开七公十四世孙)开基东厢三坑塔下。第三子乾正(开七公四世孙)徙水南坝,分梅县各地、蕉岭油坑、平远东石下、江西兴国;其派下:长子法海开基梅西田福;汝永(开七公十四世孙)开基东厢草塘;次子淮海派下:嘉旺(开七公十五世孙)开基东郊百子岗;第三子得成开基水南三板桥,其派下:(开七公十二世孙)华宇开基长沙澄坑,尚义、尚智、尚信开基程江扶贵,汉冲开基丙村银场、银屎;第六子满海派下应福(开七公十四世孙)开基东厢大旺口。第四子万四郎(开七公四世孙)派下:其后裔分居洋文、丙村。第五子万五郎(开七公四世孙)派下:月溪开基南口车陂。第六子满江(开七公四世孙)开基梅西龙虎、石坑分湖广道州、江华、万安/五华、龙川。第八子念九郎(开七公四世孙)开基南口寺角上、分南口隔子里、圩尾、茶塘、官坑、潭头角、菱角塘、猫头石下、锦屏、兴宁径心、官塘、大村里。(耆叟九世孙程南开基水南豆子脉、梅野开基白土透水塘)三房巨汌公,其后裔七九(开七公五世孙)派下:开基松口、北贤迁城北大径口、又分惠州、连平龙花坝乌坑塘。四房巨渊公,其后裔怀泉(开七公九世孙)开基水南溪宫坝创三栋屋、分下黄坑、丰顺沙田。六房巨浪公,次子成宗(开七公四世孙)派下有迁居西阳、大沥口、丙村、丰顺坪上、潮阳深溪、普宁牛浦、曲江、连州等地;六子仕八郎派下:彦举(开七公六世孙)迁居洋文,生念一郎,念一郎生定仁,定仁生四子:大郎、二郎、巨岳、巨嵩;大郎、二郎迁居广西桂平、象州等地;巨岳之裔居洋文,有迁丙村、丰顺等地;巨嵩开基古田塔子岌,传北田(开七公十一世孙)开基城东,月堂(开七公十三世孙)迁海丰热水开基,还有迁丙村、五华、东莞黄洞、四川及港、台、海外等地开基立业。七房巨波公,长子登科派下文渊(开七公八世孙)开基程江古塘坪;次子登榜之第七子万五郎(开七公五世孙)开基南口黄坑、分丰顺坪上、潮阳深溪。八房巨涟公,第六子君禄(开七公四世孙)开基瑶上东门,分江西遂州大亨村;派下(开七公九世孙)法游开基瑶东、法岳开基上黄塘;莘野(开七公十一世孙)开基赤竹凹;(开七公十二世孙)永盛、永昌开基下黄塘半岭,永重开基南口车陂。九房巨江公,第三子城海派下千四郎之裔顺宗(开七公九世孙)开基城北扎田。
十房巨淮公,次子万习派下嵩(开七公七世孙)开基梅西石赖;第五子万江派下:泗海(开七公五世孙)开基梅州黄竹径,(开七公八世孙)德善开基石扇象村、德睦开基梅城东门外、分东厢蓝塘、城西长巷内;德缘原住黄竹径。十一房巨河公,其后裔鸾开基梅南新塘;第六子时祥派下福祥(开七公九世孙)开基南口车陂塘坑口。十二房巨汉公,第三子念三郎派下旭源(开七公五世孙)开基隆文坑尾村、分大埔沿埔坪。十三房巨浩公,长子清派下裔孙祖望水南湾下梅塘,又分江西兴国高兴乡;其长子民健开基瑶上松水村、次子民礼开基南口马山肚里。上列十二大房之裔系,分布在梅城和梅县辖属的城东、程江、石扇、梅西、石坑、大坪、南口、瑶上、荷泗、径义、畲江、水车、梅南、西阳、白宫、丙村、雁洋、三乡、松口、松南、松东、松源、桃荛、隆文、白渡、扶大;梅江区辖的东郊、西郊、长沙、三角、城北等共32个农村乡镇,160个管理区(居委)。人口逾千人以上的有畲江、南口、松源、瑶上、城北、梅西、丙村、白渡8个乡镇,以畲江为最。畲江刘姓分布在红星、新化、太湖、彰三、彰坑、双龙、松林、成山、公和9个管理区,共有1286户、6133人。又据梅县和梅江区以姓氏为单位的人口调查,姓刘的共有37037人,其中梅县25857人,梅江区(含梅州市区)11180人,居县、区各姓氏人口第5位。刘姓是全国第四大姓,总人口数超过8000万,现在海内外客家民系的汉族刘姓绝大部分属祥公的后裔,人口达2700多万。客家刘氏历代名贤辈出,就开七公派下一子十四孙皆为仕,八十六位曾孙有四十多人为官,官位最高至正一品;此乃为世之罕见,我族之荣耀也。近现代英贤简录:刘荫梅县人后迁平远,明朝景泰五年甲戌科进士、官北京刑部主事。刘墉山东诸城人,清朝乾隆十六年进士,历任陕西按察使、湖南巡抚、内阁学士、三迁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刘国桢梅县松源人,清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武进士,广东电白县守备。刘永福(1837-1917),又名刘义,字渊亭,广西上思人,黑旗军著名将领,抗法民族英雄。刘志陆(1890―1941)梅县程江扶贵人。,曾任广东潮梅镇守使、粤军第二军军长等职。刘国用(?-1937)梅县人,民国将领。刘芷芬梅县人,同盟会员、参议院议员。刘少奇(1898~1969)原名绍选,字谓璜,湖南宁乡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伯承,(1892~1986)乳名学生,原名刘明昭,重庆开县(原属四川)赵家场张家坝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刘宜应(1897—1971年)梅江区城北扎上村人,著名侨领。刘竹林(1897—1969年)字劲,梅江区东郊乡东街人,著名中医。刘耀曾(1901—1982年)名谦荣,梅江区城北古洲村人,著名侨领。刘复之(1917─)梅江区三角镇约亭人。曾任公安部部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焕彬,男,汉族,1942年生,广东兴宁人。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院外籍院士。刘日知,男,汉族,1958年9月生,广东连平县人,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文学学士,中国共产党党员,2003年6月任梅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共青团十三届中央委
员。刘家祺梅江区城北扎田人,爱国华侨,曾任广州市侨务局副局长。刘锦庆梅江区三角镇约亭人,香港知名人士,被誉为香港“中总才子”,梅州市荣誉市民。刘荣芳梅江区城北岭上人,爱国华侨,梅州市荣誉市民。刘金秀女,梅江区城北上村人,一九三七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新四军女生大队长,曾任江苏省行政学院党委书记。郡望、堂号、家训刘姓的郡望有:彭城、中山、瑯琊、沛国、弘农、河间、梁郡、顿红、南阳、东平、高平、东莞、平原、广陵、临淮、兰陵、东海、丹阳、宣城、南郡、高堂、高密、竟陵、河南、长沙计25望。彭城为最著。刘姓堂号其中最普遍的有:彭城堂、正字堂、藜阁堂、敦睦堂、后继堂、怀贤堂、继崇堂。刘氏堂联(又称祠联)也很多,内容大都为姓氏来源,先祖业绩勋功等,如:藜阁家声远;彭城世泽长。彭城世泽;铁汉家声。彭城世德;禄阁家声。禄阁校书,,藜焰照十行之简;玄都种树,桃花赋千植之诗。广传公家训敦孝弟:孝弟为百行之首,凡为人子弟者不可忍灭天性,兹我族子孙,宜敦孝弟于一家。睦亲族:宗族为万年所同,虽分房系支派,实源同一脉。和乡邻:乡邻同井而居,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不可相残相斗,视异姓同骨肉之亲。明礼让:礼让为处世之道,应提倡谦逊之风。务本业:士农工贾,各有其业,业精于勤,荒于嬉,凡务其业者,宜自食其力,切勿闲游于度。端士品:士为名之首,为官者要明礼义,隆其名,贵有其实,若荡检逾闲,不求上进,后悔莫及。隆师道:师道为教化之源,尊师重道,正以崇其教也,宜尊之崇之。修坟墓:坟墓为藏祖先魂骸,要常整修、祭扫。戒犯讳:子孙择名时,不得择父兄叔伯之名。戒争讼:争讼非立身保家之道,争必有失,祸从口出,宜忍让,勿导致亡身及倾家荡产之悔。戒赌博:赌非人生正业,一入赌场,百业俱废,人格亦轻,宜守本分,切勿贪财,害累终身。戒淫恶:淫是万恶之源,宜捡身防过,免损名节。戒犯上:不得以卑凌尊,以下犯上,宜尊长敬老。戒轻谱:家谱是一家一族之宝,应爱惜珍藏,以传后世,详悉源流,查考世系。客家刘氏堂号宗联堂号:彭城堂祠堂对联:彭城世泽;铁汉家声。彭城世德;禄阁家声。彭城世泽;汉室家声。彭城世泽;骏马家声。校书门第;禄阁家声。御龙衍庆;殿虎流徽。彭城:地名,西汉地节元年(公元前69年)以楚国改置,治所在彭城县(今江苏徐州市)。黄龙元年(前49年)复名楚国,东汉章和二年,又改为彭城国。刘姓远祖发祥之地也。
禄阁:指的是刘向,字子政,汉代著名文学家,官至光禄大夫。汉成帝时,校书于天禄阁(汉官中藏书的阁名)。汉室:指的是刘邦建立汉朝后,子孙世袭帝位,有前汉(西汉)十二帝、后汉(东汉)十二帝之称,是中国封建社会实行君主制时期出最多的王的一个姓氏。铁汉、殿虎:指的是北宋哲宗绍圣年间(1094年-1097年),被贬梅州的左谏议大夫宝文阁待制刘元城。刘元城(1048—1125年),名安世,字器之,,北宋魏(治今河北大名东)人。登进士第,不就官,从学于司马光,荐为秘书省正字。宋元祜间(1086—1093年)任左谏议大夫宝文阁待制。他论事刚直,不避权贵,对皇帝当面诤谏。旁人看见害怕,称之为“殿上虎”,被苏东坡称为“真铁汉”。刘氏后世仰慕刘安世之德行,遂于“铁汉”“殿虎”、作为堂号。御龙:十八世祖累,生而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累能扰龙,事夏王孔甲为御龙氏。骏马:即广传公生子十四,皆仕,个个文才武略,如若“骏马”腾飞。宗联:禄阁校书,藜焰照十行之简;玄都种树,桃花赋千植之诗。上联说刘向。下联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少聪颖,十一岁中进士,后又中博学宏词科,官监察御史,尝与好友柳宗辅助王叔文革新政治,是当时进步的思想家,但怀才不遇,累遭贬谪,诗文成就很高。2005-8-16版权所有:中华刘氏族谱网地址:成都市新都区新都镇湖滨路邮箱:lft382609900@163.comlftzhlsw@163.comlft3826099002000@yahoo.com.cnQQ号:376027508网站备案编号:蜀ICP备05026691号
篇三:周巫宋刘对照检查材料
对照检查材料内容(共5篇)
个人对照检查整顿内容一、思想品德1、有没有坚定不移、真心实意为了公司发展的奉献思想?2、在拯救公司及公司的发展中,自己想了什么、说了什么、干了什么、贡献
了什么?按市场原则,扪心自问,自己的贡献与报酬是否平衡?自己是公司发展的力量,还是公司发展的障碍?
3、在团结方面,是否存在说公司、领导、同事的坏话、闲话?是否有意去伤害同事?是否对公司、领导或同事至今还在怨恨?有没有以公司大局、整体为重、放弃个人恩怨的思想?
4、在今后工作中,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是无所作为,还是有更大作为?是中途败阵,还是勇往直前?是观望、等待、攀比,还是坚定、主动、奋斗?是为公司抹黑,还是为公司增光添彩?是实现个人价值,还是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是想个人奔波,还是与公司同步发展,为南充丝绸书写光辉的历史?
5、你坚信公司一定会发展吗?公司发展了,你能为公司做什么?公司衰败了,你会做些什么?
6、你认为企业是否只有不断地改革才会充满活力?你是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还是想维持现状、坐等花开?
7、你的人品如何?你对公司忠诚吗?对同事友好吗?有没有主人翁思想?有没有做过对不起公司、同事的事?你对家人、领导、同事、客户、合作者有良好的心态吗?
二、工作作风
1、有上班迟到、早退、嬉笑打闹、中途离岗、旷工行为吗?如果有,自己在找理由、找借口吗?2、如果领导没安排工作,你在想什么、在干什么?自己认真履行职责了吗?工作有没有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自己的工作效率如何?有没有成效?3、领导安排工作,你自觉服从了吗?有没有怨言?对安排的工作不折不扣、按时自觉地完成了吗?你是被动接受领导安排的工作,还是主动要求领导为自己安排工作?4、你业务素质如何?你现在的岗位适合自己发挥专长、干出成绩吗?客观地评价自己:能干什么?能干出什么?需要公司给你提供什么样的平台和条件?5、你与同事比较,是比贡献,还是比好耍?你的心态如何?你心安理得吗?6、公司有你的用武之地吗?你有公司所需的用武之德、用武之才吗?7、你在公司奋斗的目标是什么?是领导、中干、管理者、还是一般员工?8、你想成功吗?有没有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吃苦耐劳的精神?你善于、敢于抓住机遇吗?10你若有斤斤计较、说三道四、懒惰散漫、怕苦怕累、畏首畏尾等不良思想和工作习惯,能克服吗?怎样克服?多久能克服?第2篇:对照检查材料内容规范格式(空一行)xxx领导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方正小标宋二号加粗,居中)(20XX年月)(方正楷体三号加粗,居中)
(空一行)导语。(方正仿宋简体三号加粗,行距28磅)一、查找出的主要问题(方正黑体三号加粗)(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二级标题方正楷体简体三号加粗)1.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转变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三级标题方正仿宋简体加粗);2.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上);3.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同上);4.干部选拔任用和干部管理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同上);5.落实党建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同上)。(二)“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同上)1.形式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上);2.官僚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上);3.享乐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上);4.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同上)。(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同上。(四)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方面存在的问题。同上。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方正黑体三号加粗)同上。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方正黑体三号加粗)同上。结语。(方正仿宋三号加粗)页面设置要求:纸张:A4;页边距:上下左右页码:TimesNewRoman小四号加粗居中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方正小标宋二号加粗,居中)(20XX年月)(方正楷体三号加粗,居中)署名(方正楷体三号加粗,居中)(空一行)导语。(方正仿宋三号加粗,行距28磅)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精神、转变作风方面的情况(方正黑体三号加粗)(一)二级标题方正楷体三号加粗数字、字母TimesNewRoman二、“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方正黑体三号加粗)格式同上。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方正黑体三号加粗)同上。四、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方正黑体三号加粗)同上。
结语。(方正仿宋三号加粗)页面设置要求:纸张:A4;页边距:上下左右页码:TimesNewRoman小四号加粗居中第3篇:对照检查材料内容规范(0612)对照检查材料格式规范一、页面设置:纸张:A4页边距:上下左右页码:TimesNewRoman小四号加粗居中二、板式排版:大标题:方正小标宋简体二号加粗,居中日期、署名:方正楷体简体三号加粗,居中一级标题:方正黑体简体三号加粗二级标题:方正楷体简体三号加粗三级标题:方正仿宋简体三号加粗正文:方正仿宋简体三号其他:其他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这几个字用方正仿宋简体三号加粗);正文第一段导语(方正仿宋简体三号加粗);结语(方正仿宋简体三号加粗);其他部分导语(方正仿宋简体三号);一级标题:一、二、
三、……;二级标题:(一)(二)(三)……;三级标题:……。行距:大标题行距35磅,正文行距28磅三、内容规范见后自来水公司领导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20XX年6月)导语,字数控制在150字以内。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方面情况导语:先用三至五句肯定的话,再提出存在的问题,字数控制在120字以内。正文标题不能直接用XXX方面的问题,需要提炼总结,至少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一)…………主要写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方面的问题;(二)…………主要写执行民主集中制的问题;(三)…………主要写执行干部人事纪律和干部管理监督方面的问题;(四)…………
主要写推进基层党的建设的问题(含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五)…………主要写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六)…………主要写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的问题。二、“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导语:先用三至五句肯定的话,再提出存在的问题,字数控制在120字以内。正文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形式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二)官僚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三)享乐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四)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五)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文要求:1.开门见山,直接说存在的问题;2.科学发展观、政绩观上存在的问题融入“四风”问题中写;3.问题必须要说透说到位,要有具体事例支撑,不能把文风、会风、学风、调研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为重点问题查找。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重点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财经纪律以及“三严三实”要求等方面查找原因。(一)…………(二)…………(三)…………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整改措施要紧扣查找的问题,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四风”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能改的、能做的,要拿出具3体办法和改进措施,特别要防止把这部分内容写成工作计划或述职报告。(一)…………(二)…………(三)…………结语。字数控制在120字以内。(空一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20XX年?月)职务姓名(空一行)导语,字数控制在150字以内。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方面情况导语:先用三至五句肯定的话,再提出存在的问题,字数控制在120字以内。正文标题不能直接用XXX方面的问题,需要提炼总结,至少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一)…………主要写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方面的问题;(二)…………
主要写执行民主集中制的问题;(三)…………主要写执行干部人事纪律和干部管理监督方面的问题;(四)…………主要写推进基层党的建设的问题(含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五)…………主要写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六)…………主要写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的问题。其他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此部分需要对以下所有问题作出正面回答,不能漏项。)“三公”经费支出、职务消费、人情消费、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和个人住房、配备秘书、家属子女从业,是否有插手项目工程招投标、陷入非法利益格局,为亲属谋取私利,出入私人会所,接受和持有私人会所会员卡情况,是否存在违规选拨任用干部、收受红包、礼金行为等情况进行如实反映,逐项列出,作出详细说明,有问题的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没问题的进行明示。比如,住房有几套、多大面积、金额、资金来源,公车和私车购置时间、汽车排量、价格等都应写实写具体。二、“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导语:先用三至五句肯定的话,再提出存在的问题,字数控制在120字以内。正文要求:1.将“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方面存在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政绩观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提炼,形成5—8个突出问题进行阐述(必须涵盖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2.问题必须要直接说,并说透说到位。如,
“政绩观有偏差”“缺乏担当精神”“对群众切身利益重视不够”“脱离基层和群众”“追求物质享受”“官本位思想浓厚”等;3.不能把文风、会风、学风、调研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为重点问题6
查找;4.班子和个人的问题要相互印证;5.要有具体事例支撑。(一)…………(二)…………(三)…………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要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重点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财经纪律以及“三严三实”要求等方面查找原因。要结合自身的思想状况、工作(生活)实际、成长经历,深刻剖析、深挖根源,让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受到警醒和触动,不能大而化之、笼而统之。(一)…………(二)…………(三)…………四、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要联系个人实际,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对“四风”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能改的、能做的,要拿出具体办法和改进措施,特别要防止把这部分内容写成工作计划或述职报告。(一)…………(二)…………(三)…………
结语。字数控制在120字以内7第4篇:对照检查材料的结构和内容对照检查材料的结构和内容标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照检查材料(换行标注单位职务姓名)开头:从对活动的认识或参加活动的过程,用三到五行文字表述。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1、简要写明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情况,并标明态度。2、要对照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查找贯彻遵守上述两项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3、要对用车、办公用房、人情消费、职务消费、“三公”经费开支、住房、配偶及子女就业、是否出入过私人会所、接受或持有会所会员卡情况逐项细报,不能漏项。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在形式主义方面(二)在官僚主义方面(三)在享乐主义方面(四)在奢靡之风方面这一部分具体要求:1、要一风一风的查,结合岗位和个人经历查。注意详略得当,既要有表现,又要有典型事例,要像自己。
2、对于从各种途径查处的问题,做到回应全覆盖。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写个开头段:主要对照三严三实,进行一下简明扼要的总分析。然后再按专题分述。1、关于理想信念方面的原因分析2、关于宗旨意识方面的原因分析3、关于党性修养方面的原因分析4、关于遵守纪律方面的原因分析(包括政治、组织、财经纪律等)这一部分的具体要求:1、要见人见事见思想;2、要多从主观上分析、找原因;3、分析论述时,要特别注意前因后果、现象本质间的逻辑关系。否则,会出现叙述混乱、因果不清,让人看不清问题到底出在哪。四、今后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写个开头段,主要将今后努力的总的方向。然后再分列方面来展开。这部分的具体要求:1、写每个方面时,一般分两块。第一块先写这方面的努力方向;第二块写出具体措施(一定要具体,不可喊口号和表决心)2、要与前面查摆的问题、分析的原因对应。一定要避免上下无关的随意发挥。3、对个人不出入私人会所、不接受和持有会员卡的承诺写在这部分。第5篇:关于规范对照检查材料书写内容对照检查材料书写内容和格式一、对照检查材料内容
党员领导干部的对照检查材料要写得实、画得准,见人见事见思想。一般包括五个方面: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情况,个人作风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改进措施,重点是后三个方面。
一、二两个方面可用一段作简要表述,要清楚明确、实事求是。“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对“四风”突出问题逐一检查,列举具体表现和典型事例,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上级党组织、督导组点明的问题要明确作出回应。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还要对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市委十二项规定、开发区十不准精神情况,特别是因公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职务消费、人情消费、办公用房和住房、家属子女从业等情况逐一作出说明;对是否存在把作风建设同推动改革发展对立起来,消极对待作风建设新的规章制度,“为官不为”的问题进行检查。“原因分析”要深挖问题根源,重点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财经纪律以及“三严三实”要求等方面分析原因。“改进措施”要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提出务实管用的整改措施。
对照检查材料中要包括五个方面重点:政绩观、不敢担当、拍脑袋决策、执行政策不严善于变通、信仰缺失精神懈怠。
二、对照检查材料格式1、标题要求标题统一为“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字体为“方正小标宋_GBK”,二号字,行间距为30磅。标题下一行为写对照检查材料的时间,统一为“(20XX年5月)”,三号字,中文字体为“方正楷体_GBK”,数字字体为“TimesNewRoman”,行间距为30磅。个人署名位于日期下一行,字体为“方正楷体_GBK”,三号字,行间距为30磅。
2、正文要求正文统一使用三号字体,行间距为28磅。一级标题使用“方正黑体_GBK”字体,二级标题使用“方正楷体_GBK”字体,三级标题使用“方正仿宋_GBK”加粗,正文中数字和英文字母使用“TimesNewRoman”字体。3、页面设置页面设置为上厘米、下厘米、左3厘米、右3厘米,页脚3厘米。页码为“TimesNewRoman”字体,三号,居中设置,如“—2—”。请各级领导班子和个人严格按上述要求,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并按规定时间报送区各督导小组。内部关系对照检查材料对照《党章》《准则》《条例》和第三次学习研讨检视内容对照检查材料党内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严格党内生活对照检查材料党内自我对照检查材料(共8篇)
篇四:周巫宋刘对照检查材料
对照检查材料格式要求
对照检查材料格式要求一、页面1、纸张。大小:A4,方向:纵向。
2、页边距。对称页边距,上:3.6cm,下:3cm,内侧:2.75cm,外侧:2.75cm。
3、页眉和页脚距边界。页眉:1.5cm,页脚:1.75cm。二、标题
1、主标题。领导班子:※※党委(党组)对照检查材料。党员领导干部: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字体:方正小标宋_GBK,二号加粗,居中对齐。
2、副标题。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在主标题下一行标明年月日,加括号。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在主标题下一行标明年月日,加括号;再下一行标明单位及职务、姓名,单位及职务与姓名之间空2格,不加括号。字体:楷体_GB2312,17磅,居中对齐。与正文之间空一行。
4、二级标题。(一)(二)(三)……。字体:楷体,17磅,单独成段。二级标题只在查摆“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时使用。如:(一)形式主义方面(二)官僚主义方面等。
5、三级标题。1、2、3、……。字体:仿宋_GB2312,17磅,加粗,不单独成段,直接连正文。三、正文和页码
1、正文。字体:仿宋_GB2312,17磅,两端对齐。行距30磅。2、页码。字体:仿宋_GB2312,9磅,页脚中间。序号:123……。
(其他党员的对照检查提纲,参照简要对照检查材料要求撰写,字数在800字左右)
一、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对照检查材料纸质版和电子版请于7月25日前报各督导组(无领导班子的不写领导班子对照材料,领导干部指科级党员干部);
二、请各督导单位认真准备:
1、单位“回头看”自评报告;
2、征求意见情况;
3、谈心交心意见清单;
4、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查摆问题台账”;
5、专题民主生活会主持词及方案(民主生活会主持人为各乡镇书记、区直部门的民主生活会主持人为各单位“一把手”),上述材料具体上报时间另行通知。
三、各督导单位参照《关于修改对照检查材料的紧急通知》、《示范区民主生活会方案》、《谈心谈话及撰写对照检查材料紧急通知》、《在示范区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主持词》对上报材料进行审核把关。
对照检查材料格式要求
页边距:上3.5cm,下2.5cm,左2.8cm,右2.8cm标题:方正小标宋简体,22磅
副标题:楷体_GB2312,17磅
正文:仿宋_GB2312,17磅
正文一级标题:黑体
正文二级标题:楷体
正文三级标题:仿宋_GB2312,加粗字间距:0.4磅
行间距:29磅页脚:2.8cm页眉:1.5cm页码:外侧(样式:—1—),大小:四号字
篇五:周巫宋刘对照检查材料
揭秘刘宋前废帝刘子业三种造诣:淫乱嗜杀不孝
本文摘自《历史的荒谬》,作者:刘杰,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看到这个题目,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我是在对古人进行人身攻击。我毕竟没说他不是人,“或许”这两个字的加盟至少可以保证他有50%的可能性是人,当然了,这要建立在各位听完他的先进事迹报告会之后还这样认为的基础上。刘子业是宋孝武帝刘骏的儿子,他即位时只有十六岁,但登基当天就给了大臣们一个下马威:他在老爹的灵柩前接受传国玉玺时,表现的非常镇定,不但毫无悲凄之色,简直差一点就要眉开眼笑了。一个连父亲死了都无动于衷甚至兴高采烈的人,你说能不让人害怕吗。刘子业即位后,果然名不虚传,虎父无犬子,短短一年时间,在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造诣,一是淫乱,二是嗜杀,三是不孝。先说淫乱吧。不能嫌人家小,懂得事情还真不少。为了交流经验,刘子业首先创办了独家的皇宫妓院,招集王妃、公主等,令左右幸臣与她们当场进行性交,轮流奸淫。这些女子都是他的长辈或姐妹,份属至亲,但是其中稍有不从者,刘子业立即打杀,毫不手软。这个游戏渐渐玩腻了,刘子业又决定投身于生物学,主攻基因杂交专业。他叫宫女们与猴、羊、马交配,他在一旁洋洋自得的观察并不辞辛劳记录各种实验数据,实在让人感动和不寒而栗。看完了别人的表演,该轮到自己享受了,他找第一个对象便是山阴公主。山阴公主是刘子业的亲姐姐,已有丈夫,刘子业丝毫不在乎那束缚人性的万恶封建礼教,一个纸条把姐姐召入宫中,公然同宿,接着赐给山阴
公主30个英俊男子,大家一起开心。刘子业的第二个对象是新蔡公主,新蔡公主是他的亲姑母,因为生得千娇百媚,刘子业借故召入宫后占为己有,并册封新蔡公主为贵嫔,改姓谢,人称谢娘娘。至于他的后宫,照例有万余名宫女充实着,实在是着实令后世敬仰一番。(与堂妹通奸的刘骏如果知晓,也只能感叹后生可畏。)再说嗜杀吧。人家有的皇帝把人才当宝贝来看,刘子业却觉得有能耐的大臣不杀似乎就对不住祖宗的基业,于是大臣之中如戴法兴、柳元景、颜师伯、沈庆之名臣宿将,或杀或鸩,一天死一个,两天亡一双,令朝臣惶惶不可终日。(这些大臣也真够可怜的,好不容易不用被刘骏起外号、揍屁股了,结果又该掉脑袋了。)不但朝臣该杀,刘子业觉得自己的叔伯大爷什么的更要杀,王公子弟动辄获咎,被戕杀者极多。他还将各镇藩王即他的叔叔们全部招回,关在猪栏里,让他们裸体站在一个食槽前,用嘴去舔一些剩菜汤,当猪养着,准备随时处死。刘子业很喜欢这些养在笼子里的王爷们,为了好称呼,就根据他们的自身特点起外号。(这个技能倒得到了他老爹的嫡传。)他把大腹便便的湘东王刘称为猪王;把满脸横肉的建安王刘休仁称为杀王,把贼眉鼠眼的刘休称为贼王;把品性凡劣的东海王刘称为驴王,极尽羞辱欺侮之能事。刘子业对他们也是动了好几次杀心,幸好建安王刘休仁有急智,每次都顺着他的话自污以求保命,刘子业觉得好玩,这才暂时留了他们一命。最后说不孝吧。刘子业有一次心血来潮,跑去太庙瞻仰刘家的历代先帝。进了太庙,他也不行礼,大大咧咧的指着开国皇帝高祖刘裕的画像开始发表高论,说道:“你老小子是个人物,能生擒好几个的皇帝”。他又指着
太祖文帝的画像说:“你小子混的也不赖,不过老了却被儿子砍了头。”突然间,他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叫了起来,指着自己的父亲,校武帝刘骏的画像对随从说:“这小子是个酒糟鼻,你们怎么把他的鼻子画的这么干净?”参观完太庙后,刘子业最感慨怀念的不是祖先的功绩,而是老爹的鼻子,他马上召集来画工,让他们把刘骏的鼻子重新加工成了红彤彤的酒糟鼻。过了一段时间,刘子业的母亲王太后病重欲死,派宫女去叫刘子业来见最后一面。刘子业一口拒绝道:“病人房中多鬼,我不能去。”这句话气的王太后怒不可遏,厉声说道:“取刀剖我腹,看看为何生这样的儿子!”公元465年,刘子业在华林园竹堂和左右玩射鬼的游戏,却不知道近卫侍从们早已忍受不了他这位凶悖日甚的皇帝。刘子业玩到半夜,其中一个侍卫骗他说:“那间屋里有鬼!”刘子业拿着弓箭兴奋的去屋里射鬼,这时候侍卫寿寂之突然怀刀直入,一刀砍翻了他。刘子业睁大眼睛惊恐的说出了“寂、寂、寂”的三字遗言后,闭目而亡,这年他只有十七岁。刘子业在位不够一年便被政变杀死,但是他的淫暴荒唐却已是罄竹难书,环顾整个中国历史,像他这样不掺杂质,一心一意,登峰造极式的昏庸暴虐找不出第二人来,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他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未进化完全的皇帝。本文史料来源于《宋书》和《资治通鉴》《宋书》本纪第七:初践阼,受玺绂,悖然无哀容。始犹难诸大臣及戴法兴等,既杀法兴,诸大臣莫不震慑,于是又诛群公。太后疾笃,遣呼帝。帝曰:“病人间多鬼,可畏,那可往。”太后怒,语侍者:“将刀来,破我腹,那得生如此宁馨!”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帝令太庙别画祖考之像,帝入庙,指高祖像曰:“渠大英雄,生擒数天子。”指太祖像曰:“渠亦不恶,但末年不免儿斫去头。”指世祖像曰:“渠大齄鼻。如何不齄?”立召画工令齄之。帝每出,常与沈庆之及山阴公主同辇,爰亦预焉。宁朔将军何迈,之子也,尚帝姑新蔡长公主。帝纳公主于后宫,谓之谢贵嫔。帝召诸妃、主列于前,强左右使辱之。南平王铄妃江氏不从;帝怒,杀妃三子南平王敬猷、庐陵王敬先、安南侯敬渊,鞭江妃一百。帝畏忌诸父,恐其在外为患,皆聚之建康,拘于殿内,殴捶陵曳,无复人理。湘东王、建安王休仁、山阳王休,皆肥壮,帝为竹笼,盛而称之,以尤肥,谓之“猪王”,谓休仁为“杀王”,休为“贼王”。东海王性凡劣,谓之“驴王”。尝以木槽盛饭,并杂食搅之,掘地为坑,实以泥水,裸内坑中,使以口就槽食之,用为欢笑。前后欲杀三王以十数;休仁多智数,每以谈笑佞谀说之,故得推迁。其夕,帝悉屏侍卫,与群巫及彩女数百人射鬼于竹林堂。事毕,将奏乐,寿寂之抽刀前入,姜产之次之,淳于文祖等皆随其后。帝山寂之至,引弓射之,不中。彩女皆迸走。帝亦走,大呼“寂寂”者三。寂之追而弑之。
篇六:周巫宋刘对照检查材料
对照检查材料内容规范格式
(空一行)xxx领导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方正小标宋二号加粗,居中)(202X年月)(方正楷体三号加粗,居中)(空一行)导语。(方正仿宋简体三号加粗,行距28磅)一、查找出的主要问题(方正黑体三号加粗)(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二级标题方正楷体简体三号加粗)1.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转变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三级标题方正仿宋简体加粗);2.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上);3.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同上);4.干部选拔任用和干部管理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同上);5.落实党建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同上)。(二)“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同上)1.形式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上);2.官僚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上);3.享乐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上);4.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同上)。(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同上。(四)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方面存在的问题。同上。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方正黑体三号加粗)
同上。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方正黑体三号加粗)同上。结语。(方正仿宋三号加粗)页面设置要求:纸张:A4;页边距:上下左右页码:TimesNewRoman小四号加粗居中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方正小标宋二号加粗,居中)(202X年月)(方正楷体三号加粗,居中)署名(方正楷体三号加粗,居中)(空一行)导语。(方正仿宋三号加粗,行距28磅)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精神、转变作风方面的情况(方正黑体三号加粗)(一)二级标题方正楷体三号加粗数字、字母TimesNewRoman二、“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方正黑体三号加粗)格式同上。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方正黑体三号加粗)同上。四、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方正黑体三号加粗)同上。结语。(方正仿宋三号加粗)页面设置要求:纸张:A4;页边距:上下左右页码:TimesNewRoman小四号加粗居中
篇七:周巫宋刘对照检查材料
《宋书》卷八十一列传第四十一◎刘秀之顾琛
刘秀之,字道宝,东莞莒人,司徒刘穆之从兄子也,世居京口。祖爽,尚书都官郎,山阴令。父仲道,高祖克京城,以补建武参军,与孟昶留守,事定,以为余姚令,卒官。
秀子少孤贫,有志操。十许岁时,与诸儿戏于前渚,忽有大蛇来,势甚猛,莫不颠沛惊呼,秀之独不动,众并异焉。东海何承天雅相知器,以女妻之。兄钦之为朱龄石右军参军,随龄石败没,秀之哀戚,不欢宴者十年。景平二年,除驸马都尉、奉朝请。家贫,求为广陵郡丞。仍除抚军江夏王义恭、平北彭城王义康行参军,出为无锡、阳羡、乌程令,并著能名。
元嘉十六年,迁建康令,除尚书中兵郎,重除建康。性纤密,善纠摘微隐,政甚有声。吏部尚书沈演之每称之于太祖。世祖镇襄阳,以为抚军录事参军、襄阳令。襄阳有六门堰,良田数千顷,堰久决坏,公私废业。世祖遣秀之修复,雍部由是大丰。改领广平太守。二十五年,除督梁、南北秦三州诸军事、宁远将军、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时汉川饥俭,境内骚然,秀之善于为政,躬自俭约。先是,汉川悉以绢为货,秀之限令用钱,百姓至今受其利。
二十七年,大举北伐,遣辅国将军杨文德、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刘弘宗受秀之节度,震荡汧、陇。秀之遣建武将军锡千秋二千人向子午谷南口,府司马竺宗之三千人向骆谷南口,威远将军梁寻千人向斜谷南口。氐贼杨高为寇,秀之讨之,斩高兄弟。元凶弑逆,秀之闻问,即日起兵,求率众赴襄阳,司空南谯王义宣不许。事宁,迁使持节、督益宁二州诸军事、宁朔将军、益州刺史。折留俸禄二百八十万,付梁州镇库,此外萧然。梁、益二州土境丰富,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多者致万金。所携宾僚,并京邑贫士,出为郡县,皆以苟得自资。秀之为治整肃,以身率下,远近安悦焉。
南谯王义宣据荆州为逆,遣参军王曜征兵于秀之,秀之即日斩曜戒严。遣中兵参军韦山松万人袭江陵,出峡。竺超民遣将席天生逆之,山松一战,即枭其首。进至江陵,为鲁爽所败,山松见杀。其年,进号征虏将军,改督为监,持节、刺史如故,以起义功,封康乐县侯,食邑六百户。明年,迁监郢州诸军事、郢州刺史,将军如故。未就。
大明元年,征为右卫将军。明年,迁丹阳尹。先是,秀之从叔穆之为丹阳,与子弟于厅事上饮宴,秀之亦与焉。厅事柱有一穿,穆之谓子弟及秀之曰:"汝等试以栗遥掷此柱,若能入穿,后必得此郡。"穆之诸子并不能中,唯秀之独入焉。时赊市百姓物,不还钱,市道嗟怨,秀之以为非宜,陈之甚切,虽纳其言,竟不从用。广陵王诞为逆,秀之入守东城。其年,迁尚书右仆射。四年,改定制令,疑民
杀长史科,议者谓值赦宜加徙送,秀之以为:"律文虽不显民杀官长之旨,若值赦但止徙送,便与悠悠杀人曾无一异。民敬官长,比之父母,行害之身,虽遇赦,谓宜长付尚方,穷其天命,家口令补兵。"从之。明年,领太子右卫率。
五年,雍州刺史海陵王休茂反,为土人所诛,遣秀之以本官慰劳,分别善恶。事毕还都,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随二郡诸军事、安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上车驾幸新亭,视秀之发引,将征为左仆射,事未行,八年卒,时年六十八。上甚痛惜之,诏曰:"秀之识局明远,才应通畅,诚著蕃朝,绩宣累岳。往岁逆臣交构,首义万里,及职司端尹,赞戎两宫,嘉谋征誉,实彰朝野。汉南法繁民嗛,属伫良牧,故暂辍心膂,外弘风规,出未逾期,德庇西服。详考古烈,旅观终始,淳心忠概,无以尚兹。方式亮皇猷,入卫根本,奄至薨逝,震恸于朕心。生荣之典,未穷宠数,哀终之礼,宜尽崇饰。兼履谦守约,封社弗广,兴言悼往,益增痛恨。可赠侍中、司空,持节、都督、刺史、校尉如故,并增封邑为千户。谥为忠成公。"秀之野率无风采,而心力坚正。上以其莅官清洁,家无余财,赐钱二十万,布三百匹。
子景远嗣,官至前军将军。景远卒,子俊,齐受禅,国除。秀之弟粹之,晋陵太守。
顾琛,字弘玮,吴郡吴人也。曾祖和,晋司空。祖履之,父惔,并为司徒左西掾。
琛谨确不尚浮华,起家州从事,驸马都尉,奉朝请。少帝景平中,太皇太后崩,除大匠丞。彭城王义康右军骠骑参军,晋陵令,司徒参军,尚书库部郎,本邑中正。元嘉七年,太祖遣到彦之经略河南,大败,悉委弃兵甲,武库为之空虚。后太祖宴会,有荒外归化人在坐,上问琛:"库中仗犹有几许?"琛诡答:"有十万人仗。"旧武库仗秘不言多少,上既发问,追悔失言,及琛诡对,上甚喜。
尚书寺门有制,八座以下门生随入者各有差,不得杂以人士。琛以宗人顾硕头寄尚书张茂度门名,而与硕头同席坐。明年,坐遣出,免中正。凡尚书官,大罪则免,小罪则遣出。遣出者,百日无代人,听还本职。琛仍为彭城王义康所请,补司徒录事参军,山阴令,复为司徒录事,迁少府。十五年,出为义兴太守。初,义康请琛入府,欲委以腹心,琛不能承事刘湛,故寻见斥外。十九年,徙东阳太守,欲使琛防守大将军彭城王义康,固辞忤旨,废黜还家积年。
二十七年,索虏南至瓜步,权假琛建威将军。寻除东海王祎冠军司马,行会稽郡事。随王诞代祎,复为诞安东司马。元凶弑立,分会稽五郡置会州,以诞为刺史,即以琛为会稽太守,加五品将军,置将佐。诞起义,加冠军将军。事平,迁吴兴太守。孝建元年,征为五兵尚书。未拜,复为宁朔将军、吴郡太守。以起义功,封永新县五等侯。大明元年,吴县令张闿坐居母丧无礼,下廷尉。钱唐令沈文秀判劾违谬,应坐被弹。琛宣言于众:"闿被劾之始,屡相申明。"又云:"当启文秀留县。"世祖闻之大怒,谓琛卖恶归上,免官。琛母老,仍停家。
琛及前西阳太守张牧,并司空竟陵王诞故佐,诞待琛等素厚。三年,诞据广陵反,遣客陆延稔赍书板琛为征南将军,牧为安东将军,琛子前尚书郎宝素为谘议参军,宝素弟前司空参军宝先为从事中郎,牧兄前吴郡丞济为冠军将军,从弟前司空主簿晏为谘议参军。
时世祖以琛素结事诞,或有异志,遣使就吴郡太守王昙生诛琛父子。会延稔先至,琛等即执斩之,遣二子送延稔首启世祖曰:"刘诞猖狂,遂构衅逆,凡在含齿,莫不骇惋,臣等预荷国恩,特百常愤。忽以今月二十四日中获贼诞疏,欲见邀诱。臣即共执录伪使,并得诞与抚军长史沈怀文、扬州别驾孔道存、抚军中兵参军孔璪、前司兵参军孔桓之、前司空主簿张晏书,具列本郡太守王昙生。臣即日便应星驰归骨辇毂,臣母年老,身在侍养,辄遣息宝素、宝先束骸诣阙。"世祖所遣诛琛使其日亦至,仅而获免。上嘉之,召琛出,以为西阳王子尚抚军司马,牧为抚军中兵参军。琛母孔氏,时年百余岁。晋安帝隆安初,琅邪王廞于吴中为乱,以女为贞烈将军,悉以女人为官属,以孔氏为司马。及孙恩乱后,东土饥荒,人相食,孔氏散家粮以赈邑里,得活者甚众,生子皆以孔为名焉。
琛仍为吴兴太守。明年,坐郡民多翦钱及盗铸,免官。六年,起为大司农,都官尚书,新安王子鸾北中郎司马、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随府转抚军司马,太守如故。前废帝即位,复为吴郡太守。太宗泰始初,与四方同反,兵败,奉母奔会稽。台军既至,归降。宝素与琛相失,自杀。琛寻丁母忧,服阕,起为员外常侍、中散大夫。后废帝元徽三年,卒,时年八十六。
宝先大明中为尚书水部郎。先是,琛为左丞荀万秋所劾,及宝先为郎,万秋犹在职,自陈不拜。世祖诏曰:"敕违纠慢,宪司之职,若理有不公,自当更有厘正。而自顷刻无轻重,辄致私绝。此风难长,主者严为其科。宝先盖依附世准,不足问。"
先是,宋世江东贵达者,会稽孔季恭,季恭子灵符,吴兴丘渊之及琛,吴音不变。渊之字思玄,吴兴乌程人也。太祖从高祖北伐,留彭城,为冠军将军、徐州刺史,渊之为长史。太祖即位,以旧恩历显官,侍中,都官尚书,吴郡太守。卒于太常,追赠光禄大夫。
顾觊之,字伟仁,吴郡吴人也。高祖谦,字公让,晋平原内史陆机姊夫。祖崇,大司农。父黄老,司徒左西掾。觊之初为郡主簿。谢晦为荆州,以为南蛮功曹,仍为晦卫军参军。晦爱其雅素,深相知待。王弘辟为扬州主簿,仍为弘卫军参军,盐官令,衡阳王义季右军主簿,尚书都官郎,护军司马。时大将军彭城王义康秉权,殷、刘之隙已著,觊之不欲与殷景仁久接事,乃辞脚疾自免归。在家每夜常于床上行脚,家人窃异之,而莫晓其意。后义康徙废,朝廷多以异同受祸。复为东迁、山阴令。山阴民户三万,海内剧邑,前后官长,昼夜不得休,事犹不举。觊之理繁以约,县用无事,昼日垂帘,门阶闲寂。自宋世为山阴,务简而绩修,莫能尚也。还为扬州治中从事史,广陵王诞、庐陵王绍北中郎左司马,扬州别驾从事史,
尚书吏部郎。尝于太祖坐论江左人物,言及顾荣,袁淑谓觊之曰:"卿南人怯懦,岂办作贼。"觊之正色曰:"卿乃复以忠义笑人!"淑有愧色。
元凶弑立,朝士无不移任,唯觊之不徙官。世祖即位,迁御史中丞。孝建元年,出为义阳王昶东中郎长史、宁朔将军、行会稽郡事。寻征为右卫将军,领本邑中正。明年,出为湘州刺史,善于莅民,治甚有绩。大明元年,征守度支尚书,领本州中正。二年,转吏部尚书。四年,致仕,不许。
时沛郡相县唐赐往比村朱起母彭家饮酒还,因得病,吐蛊虫十余枚。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赦前,法不能决。律伤死人,四岁刑;妻伤夫,五岁刑;子不孝父母,弃市,并非科例。三公郎刘勰议:"赐妻痛往遵言,儿识谢及理,考事原心,非存忍害,谓宜哀矜。"觊之议曰:"法移路尸,犹为不道,况在妻子,而忍行凡人所不行。不宜曲通小情,当以大理为断,谓副为不孝,张同不道。"诏如觊之议。加左军将军,出为吴郡太守。
八年,复为吏部尚书,加给事中,未拜,欲以为会稽,不果。还为吴郡太守。幸臣戴法兴权倾人主,而觊之未尝降意。左光禄大夫蔡兴宗与觊之善,嫌其风节过峻。觊之曰:"辛毗有云:孙、刘不过使吾不为三公耳!"及世祖晏驾,法兴遂以觊之为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
太宗泰始初,四方同反,觊之家寻阳,寻阳王子房加以位号,觊之不受,曰:"礼年六十不服戎,以其筋力衰谢,非复军旅之日,况年将八十,残生无几,守尽家门,不敢闻命。"孔觊等不能夺。时普天叛逆,莫或自免,唯觊之心迹清全,独无所与。太宗甚嘉之,东土既平,以为左将军、吴郡太守,加散骑常侍。泰始二年,复为湘州刺史,常侍、将军如故。三年卒,时年七十六。追赠镇军将军,常侍、刺史如故。谥曰简子。
觊之家门雍睦,为州乡所重。五子:约、缉、绰、缜、绲。绰私财甚丰,乡里士庶多负其责,觊之每禁之,不能止。及后为吴郡,诱绰曰:"我常不许汝出责,定思贫薄亦不可居。民间与汝交关有几许不尽,及我在郡,为汝督之。将来岂可得。凡诸券书皆何在?"绰大喜,悉出诸文券一大厨与觊之,觊之悉焚烧,宣语远近:"负三郎责,皆不须还,凡券书悉烧之矣。"绰懊叹弥日。
觊之常谓秉命有定分,非智力所移,唯应恭己守道,信天任运,而暗者不达,妄求侥幸,徒亏雅道,无关得丧。乃以其意命弟子愿著《定命论》,其辞曰:
仲尼云:"道之将行,命也;道之将废,命也。"丘明又称:"天之所支不可坏,天之所坏不可支。"卜商亦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孟轲则以不遇鲁侯为辞。斯则运命奇偶,生数离合,有自来矣。马迁、刘向、扬雄、班固之徒,著书立言,咸以为首,世之论者,多有不同。尝试申之曰:
夫生之资气,清浊异原;命之禀数,盈虚乖致。是以心貌诡贸,性运舛殊,故有邪正昏明之差,修夭荣枯之序,皆理定于万古之前,事征于千代之外,冲神寂鉴,一以贯之。至乃卜相末技,巫史贱术,犹能豫题兴亡,逆表成败。祸福指期,识照不能徙;吉凶素著,威卫不能防。若夏氓宅生于帝宫,岂蠲残伤之祟;汉臣衍货于天府,宁免喂毙之魂。且又善恶之理虽详,而祸福之验常昧;逆顺之体诚分,而吉凶之效常隐。智络天地,犹罹沈牖之灾;明照日月,必婴深匡之难。增信积德,离患于长饥;席义枕仁,徼祸于促算。何则?理运苟其必至,圣明其犹病诸。况乃蕞迹流惑之徒,投心颛蒙之域,而欲役虑以揣利害,策情以算穷通,其为重伤,岂不惑甚。是以通人君子,闲泰其神,冲缓其度,不矫俗以延声,不依世以期荣。审乎无假,自求多福,荣辱修夭,夫何为哉!
问曰:夫《书》称惠迪贻吉,《易》载履信逢祐,前哲余议,亦以将迎有会,沦塞无兆,宣摄有方,夭阏无命。善游销魂于深梁,工骑烬生于旷野,明珠招骇于暗至,蟠木取悦于先容。是以罕、乐以阳施长世;景、惠以阴德遐纪。彭、窦以缮卫延命;盈、忌以荒湎促龄。陈、张称台鼎之崇;严、辛衍宰司之盛。若乃游恶蹈凶,处逆践祸,宣昭史策,易以研正。至如神仙所序,天竺所书,事虽难征,理未易诘,留滞倾光,思闻通裁。
对曰:子可谓扶绳而辨,循刻而议。若乃宣摄有方,岂非吉运所属;将迎有会,实亦凶数自挻。若夫阳施阴德,长世遐年,揆厥所原,孰往非命。研复来旨,仇校往说,起予惟商,未识所异。资生禀运,参差万殊,逆顺吉凶,理数不一。原夫餐椒非养生之术,咀剑岂卫性之经。命之所延,人肉其骨,而含嚼膏粱,时或婴患。深涧乖徼宠之津,空谷绝探荣之辙,运之所集,物稊其枯,而俯仰竿牍,终然离沮。尔乃蹻、跖横行;曾、原窘步。汤、周延世,诩、邑绝绪。吉凶征应,纠纆若兹。毕万保躯,宓贱丧领,梁野之言,岂不或妄。谷南、鲁北,甘此促生;彭翁、窦叟,将以何术。晋平、赵敬,淫放已该;汉主、魏相,奚独伤夭。同异若斯,是非孰正。至如雷滨凝分,挫志远图;棘津阴拱,振功高世。樊生冲矫,镌旌善之文,华子高抗,铭惩非之策,皆士衡所云"同川而异归"者也。殊涂均致,实繁有征。即理易推,在言可略。昔两都全盛,六合殷昌,雾集贵宠之闾,云动权豪之术,钧贸贻谈,岂唯陈、张而已。观夫二子,才未越众,而此以藉荣挥价,彼独摈景沦声,通否之运,断可知矣。严、辛不安时任命,而委罪亮直,亦地脉之徒欤。若神仙所序,显明修习,齐强燕平,厥验未著,李覃董芬,其效安在。乔、松之侣,云飞天居,夷、列之徒,风行水息,良由理数悬挺,实乃钟兹景命。天竺遗文,星华方策,因造前定,果报指期,贫豪莫差,修夭无爽,有允琐辞,无愆鄙说,统而言之,孰往非命。冥期前定,各从所归,善恶无所矫其趋,愚智焉能殊其理。若乃得议其工,失嗤其拙,操之则栗,舍之则悲,斯固染情于近累,岂不贻诮于通识。
问曰:清论光心,英辩溢目,求诸鄙怀,良有未尽。若动止皆运,险易自天,理定前期,靡非暗至。玉门犁丘,睿识弗免。岂非圣愚齐致,仁虐同功。昏明之用,将何施而可?
对曰:夫圣人怀虚以涵育,凝明以洞照。惟虚也,故无往而不通;惟明也,故无来而不烛。涸海流金,弗染温凉之岨;严兵猛兕,无累爪刃之灾。忘生而生愈全,遗神而神弥畅。若玉门犁丘,盖同迹于人,故同人有患,然而均心于天,亦均天无害。大贤则体备形器,虑尽藏假,静默以居否,深拱以违礥,皆数在清全,故钟兹妙识。是以禀仲尼之道,不在奔车之上;资伯夷之运,不处覆舟之下。若乃越难趋险,逡巡弗获,履危践机,黾勉从事,愚之所司,圣亦何为。及中下之流,驰心妄动,是非舛干,倚伏移贸,故北宫意逆而功顺,东门心晦而迹明;宣应遗筮而逢吉,张松协数而遘祸。且智防有纪,患累无方。尔乃猘狗逐而华子奔,腐鼠遗而虞氏灭;匣猿逸而林木残,椟珠亡而池水竭。凡厥条流,曲难详备,摇形役思,其效安征。岂若澡雪灵府,洗练神宅,据道为心,依德为虑,使迹穷则义斯畅,身泰则理兼通,岂不美哉!何必遗此而取彼。
问曰:夫建极开化,树声贻则,典防之兴,由来尚矣。必乃幽符悬兆,冥数指期,善恶前征,是非素定,名教之道,不亦几乎息哉!
对曰:天生蒸民,树之物则,教义所禀,岂非冥数。何则?形气之具,必有待而存;颛蒙之伦,岂无因而立。必假纤纨以安生,藉梁豢以延祀,资信礼以缮性,秉廉义以劾情。圣人聪明深懿,履道测化,通体天地,同情日月,仰观俯察,抚运裁风。于是乎昭日星之纪,正霜雨之度,张云霞之明,衍风露之渥,浮舟翼滞,腾驾振幽。又乃甄理三才,辨综五德,弘铺七体之端,宣昭八经之绪。是以时雍在运,群方自通,抱德炀和,全真保性。故信食相资,代为唇齿;富教相假,递成辅车。今弛弃纤纨,损绝梁豢,必云徼生委命,岂不已晓其迷。至乎湮斥廉义,屏黜信礼,责以祈存推数,遂乃未辨其惑;连类若斯,乖妄滋甚。然则教义之道,生运所资,宠辱荣枯,常由此作。斯固命中之一物,非所以为难也。
问曰:循复前旨,既以理命县兆,生数冥期。研覆后文,又云依杖名教,帅循训范。若藉数任天,则放情荡思;拘训驯范,则防虑检丧。函矢殊用,矛戈异适,双美之谈,岂能两遂。
对曰:夫性运乖舛,心貌诡殊,请布末怀,略言其要。若乃吉命所钟,纵情蹈道,训性而顺,因心则灵。凶数所挻,率由践逆,闻言不信,长恶无悛。此愚智不移,声训所遗者也。其有见善如不及,从谏如顺流,是则命待教全,运须化立。譬以良医之室,病者所存,至如澄神清魂,平心实气,无妄之痾,勿药有喜,所谓纵情蹈道,无假隐括。若膏肓之疾,长桑不治,体府之病,阳庆弗理,此则率由践逆,自绝调御。至乃赵储之命宜永,须扁鹊而后全,齐后之数必延,待文挚而后济。亦犹运钟循奖,彝范所兴,善恶无主,唯运所集而异。膏粱方丈,沈疾弗顾;瑶碧盈尺,阽危弗存。夫静躁之容,造次必于是;曲直之性,颠沛不可移。是以夷、惠均圣而异方;遵、竦齐通而殊事。虽复钳桎羿、帟,思服巢、许之情;捶勒曾、史,言膺蹻、跖之虑。不然之事,断可知也。必幽符钻仰,冥数修习,虽存陵惰,其可得乎!故运属波流,势无防虑,命徼山立,理无放情。用殊函矢,双美奚踬;谈异矛戈,两济何伤。
问曰:夫君臣恩深,师资义固,所以沾荣涂施,提饰荷声。故刳心流肠,捐生以亢节;火妻灰子,霾名以偿义。若幽期天兆,则明扬可遗;冥数自宾,则感效宜绝。岂其然乎?
对曰:论之所明,原本以为理,难之所疑,即末以为用。盖阴闭之巧不传,萌渐之调长绝。故知妄言赏理,古人所难。吾所谓命,固以绵络古今,弥贯终始,爰及君臣父子,师友夫妻,皆天数冥合,神运玄至。逮乎睽爱离会,既命之所甄,昏爽顺戾,亦运之所渐。尔乃松柳异质,荠荼殊性,故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何异忠孝之质,资行夙昭。至于刻志酬生,题诚复施,殉节投命,驯义忘己。亦由石虽可毁,坚不可销,丹虽可磨,赤不可灭。因斯而言,君臣师资,既幽期自宾,心力感效,亦冥数天兆。夫独何怪哉!
愿字子恭,父渊之,散骑侍郎。愿好学,有文辞于世。大明中,举秀才,对策称旨,擢为著作佐郎,太子舍人。早卒。
史臣曰:孝建启基,西楚放命,难连淮、济,势盛江服。朱修之著节汉南,刘秀之推锋万里,并诚载艰一,忠惟帝念。而逾岘之锋,战有独克,出硖之师,舟无只反。虽霜霰并时,而计功则异也。及定终之命,等数相悬,盖由义结蕃朝,故恩有厚薄。虽故旧不遗,闻之前训,隆名爽实,亦无取焉!
《宋书》南朝梁·沈约
【周巫宋刘对照检查材料(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