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材料用典】得下之情则治【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例文】当今,“得下之情则治”依旧有深刻的启迪,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做好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实情,才能真正将政策落实好、工作做到位。(中国组织人事报《得下之情则治》)
【典故】出自先秦墨子《墨子·尚同》,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释义】意思是,为政者必须充分掌握下情民意,才能把社会治理好,否则容易引发混乱。
【赏析】墨子认为,统治者位居高处,在施政的时候,如果能得到下面的实情,对百姓的情况了解得清清楚楚,能够奖赏善人、惩罚暴人,那么国家就必然清明。在历史上的诸多朝代中,几乎都有几个喜欢微服私访的帝王,他们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通过亲身体验,得知民间疾苦,为自己指定方针策略提供了最为直接,也最为真实的依据。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贤德明君唐太宗曾这样说:“朕每一食,便念稼樯之艰难;
每一衣,则思纺绩之辛苦。”这反映出了唐太宗的“知福、惜福”之心。由于他懂得百姓“粒粒皆辛苦”的辛劳,明白“一丝一线,恒念物力维艰”的来之不易。因此,才在生活铺张奢华的时候想到节俭,在施政治国的时候考虑到国计民生,所以才有了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的“贞观之治”。调查研究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法宝。毛泽东同志曾在湖南乡下调查32天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寻乌调查20多天后完成《寻乌调查》,这些调研成果后来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征程上,柠檬文苑www.bgzjy.cn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的调查研究优良传统,夯实这一谋事之基,光大这一成事之道,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用法】主要适用于党课报告、作风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调查研究,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
【【写材料用典】得下之情则治【精选推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