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全文完整)

时间:2022-09-07 20:10:03 来源:文池范文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全文完整)

 

 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如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新郑二中分校 高三语文备课组

 孙文俊

 荆燕燕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 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中的优秀作品, 可以了解其中的民族文化, 体会民族精神, 汲取民族智慧, 继承民族优良传统。

 《语文教学大纲》《语文课程标准》 都要求能阅读浅易文言文, 读懂内容, 批判吸收;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 虚词、 句式。《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 要求, 提出中学生文言文阅读三种能力、 八个考点。

 文言文阅读是历年高考试题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近七年来其分值基本稳定在 20分左右。

 在对传统文化日益重视的今天, 文言文内容在高考试题中的比重已出现上升趋势, 从 2008 年开始湖南卷、 江西卷、 广东卷、 山东卷文言文分值均突破了 20分, 上海卷竟达 29 分之多。

  但事实上, 从学生作答的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来看, 却不如人意, 跟不上日显重要的发展趋势。

 从近年来的高考阅卷结果来看, 文言文阅读得分情况较不理想, 尤其是文言翻译得分偏低; 从日常教学实际情况来看, 很多学生对文言文有一种畏难甚至抵触情绪。

 以致于出现这样的矛盾:

 一方面我们日益重视传统文化, 一直呼唤加强文言文教学, 而另一方面师生积极性都不高, 教和学的实际效果都不尽人意, 文言文教学似乎处于一种夹缝中求生存的尴尬处境。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也有很多的困惑与思考。

 一、 学生的基础

 1、 从客观的阅卷成绩来看 文言文阅读得分情况极不理想, 尤其是文言翻译得分偏低, 本内出现的知识点照样不会迁移运用; 识记掌握的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也不会在翻译中准确显示。

 2、 调查走访学生学习态度 了 解到学生学习文言文提不起兴趣。

 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深感苦恼, 这种现象并不只是一个班级一个人的状况。

 一般说来, 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是较为排斥的, 一、 则因为他认为今天不必使用文言文, 学之无用, 如果不是迫于考试, 他可能压根不愿意投入半点功夫。

 二、 是文言文本来就难学, 要记背的东西太多, 是需要吃苦功夫的。

 三、 是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时代隔膜很深, 一般难以融入自己的情感去领略历史风物。

 二、 教学的困惑 1、 教师苦恼于指导概念的难以把握 文言文的学习大纲中有具体的要求, 但是一些概念的提法还是让教师颇费思量。什么叫做“浅易文言文” ?它和“浅近文言文”、“普通文言文” 有什么区别?什么叫做“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它和“阅读文言参考书的初步能力” 以及“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有什么不同? 再有, 这里所谓“阅读能力”, 主要是指认读能力、 理解能力, 还是鉴赏能力?或是三者兼而有之?这一系列的问题, 单从《教学大纲》 中的那句话, 是看不清楚的。

 在教材中也找不到这方面的有关说明。

 教师只好根据个人的理解去进行教学, 结果是见仁见智, 各行其是。

 2、 教材的关注点千差万别 重知识的, 他们在教学中强调知识的灌输字词的讲解; 重技能的, 在教学中侧重讲授文言现象的认知与解构; 重朗读的, 他们说文言文重在朗读、 诵读, 只有反复的读学生才可能认知、 理解、 感知。

 感悟文本的美; 重背诵的, 他们说文言文的教学应注重语句的积累和运用, 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文言文, 于是让学生大背特背;重泛读的, 他们主张通过大量阅读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提升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因此, 在课堂上大量丰富阅读内容。

 重内容的, 他们关注文言文教学的人文性, 重点讲述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文化底蕴等; 重鉴赏的, 则会侧重去欣赏文章的写作特色语言艺术等等。

 3、 教学的模式难以创新 文言文教学的模式。

 一般是这样:

 先导入, 后字词, 再作者介绍, 然后朗读逐句翻译等。

 传统的“师讲生记” 的“满堂灌” 的教学方法枯燥乏味受到了 诸多质疑甚至批评。

 但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却仍然以文言知识的掌握和梳理以及对这些技能的讲授和训练为主。

 (1)

 教师没有转换角色。

 在整个课堂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是一名组织者、 引导者、 促进者及合作者, 既是学生学习的帮手, 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 教师的语言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 而非扮演传统教学模式下知识权威的角色, 以讲析为主。

 (2)

 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转变。

 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收学习、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现在必须要由原来的被动、 机械、 他主的学习转变为自主的学习; 由原来的个体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 由原来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性学习。

 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 学生犹如断奶的孩子, 在痛苦中坚持。

 (3)

 情感沟通不足。

 在我们的传统中, 重理智控制, 轻情感沟通, 忽视情感因素的教育价值。

 而现代的教育要求把师生情感的和谐与融洽作为其执意追求的一种心理环境, 着力从理性与情感统一的高度来驾驭和实施教学活动。

 总之, 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做到模式创新又何其难。

 新模式需要学习; 业务需要熟练; 基本素质需要提高。

 同时学生素质参差错落, 统一模式授受两难呀!

 三、 以往的经验

 如何提高中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结合我校的文言文教学实践, 我总结以下几点。

 1、 抓住课堂 40 分钟, 知人论世, 梳理文言知识点, 理清文章思路内容。

 2、 利用早读读记强化文言知识, 分解 120 文言实词, 18 个文言虚词。

 3、 限时训练、 演板, 点评知识重难点。

 四、 今后的措施 1、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毛主席的《井赞》 中写到井中的鱼儿“只喝井中水, 永远养不长”, 同样, 仅仅依赖教师的 40 分钟课堂教学, 仅仅阅读课本与读本中的文言篇章, 要学好文言文也是不太现实的。

 《语文教学大纲》 指出: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教师在课堂上教授文言文, 要尽量使语文的“工具性” 和“人文性” 和谐统一, 并落到实处。

 不要在人文主义大旗下, 过于侧重思想内容的分析, 不要为了 刻意增加课堂内容的生动性, 过于侧重课外故事材料的引申, 而忽视了 字词学习、 文章诵读的重要性, 无意中忽视了“工具性”。

 要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仅向课堂 40 分钟要效率是远远不够的。

 以为只要把精读篇目 讲透、 学透就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以为通过几个星期的高考专题复习就能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得分能力的想法显然是幼稚的。

 文言阅读能力的提高绝不可能玩“短平快”, 它应该有一个长期的累积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在 40 分钟外也关注学生文言文学习, 要在课外给予学生一定数量的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个成熟的语文教师, 往往构建了 从高一到高三、 循序渐进、持续均衡的文言阅读教学体系。

 2、 整体阅读与重点训练相结合 文言文学习的课外阅读, 不同于人们平常消遣性质的阅读, 也不同于学生平常的自主阅读, 它必然带有某种目的明确的训练。

 《语文教学大纲》 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 并在附录中明确应该掌握的 120 个实词和 18 个虚词。

 语文教师可以围绕大纲要求, 把知识点分解成虚实词词义积累及揣摩能力训练、 翻译、 断句等; 同时把学生高中三年的课外文言阅读训练分成一个个阶段, 每一阶段的阅读训练确定一个重点。

 虚实词词义的积累可以在高一开始, 采取化整为散的方式, 分解到每一个星期。集中在高三高考复习期间, 容易引起学生的恐慌和反感, 也削弱了训练的实际效果。

 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注意知识的积累, 积累的对象不仅包括不同的词义和词语的使用规范, 还包括文句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

 如《滕王阁序》 里有“家君作宰”,其中的“宰”, 不是宰相而是县令。“白晚节好黄、 老, 度牛渚矶, 乘酒捉月, 沉水中”, 其中的“黄老” 是指道家学说, 而不能像学生臆测的那样, 理解为“黄酒、 白酒”。

 3、 习题训练与梳理讲解相结合 《考试大纲》 里要求的 8 个考点可分解开来, 在学生高一、 高二就进行有侧重性的阶段训练, 千万不要等到高考复习阶段集中复习训练。

 这种统筹规划过的、 经过分解的训练, 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又可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实效。

 阅读了 一定量的文言材料, 做了 一定量的文言习题后, 教师应该在这些基础上与学生一起归纳、 梳理相应题型的答题方法。

 当然这项工作中师生要合作交流, 教师不要一言堂讲到底。

 比如, 学生做了 一定量的实词词义揣摩训练后, 教师可在学生自己归纳揣摩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梳理出各种常用方法, 要求学生在以后多次新鲜材料的阅读训练中化为自己的技能。

 也可以再课堂上通过“自己揣摩——同学交流——师生检验——学生反思” 的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强化。

 再如文言文翻译,教师可在课堂上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方法和译文标准, 每次课外训练后归纳学生译文的共性错误, 进行课堂弥补, 针对部分学生的作业情况, 进行个别辅导。

 4、 阅读与背诵相结合 同学习英语一样, 学习汉语也需要大量的阅读和一定量的背诵, 这些阅读背诵不仅记住了 相当数量的词汇, 更是无意中培养了 语感能力。

 很多在语言文学上有杰出成就的人, 往往有过不一样的背诵经历。

 《语文课程标准》

 要求中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课本和读本里的文言选文基本上都是文言经典作品, 要求教师精讲, 要求学生熟读甚至背诵, 因为这是学生学好文言文的基础。

 很多学生勤于背英语单词, 却反感文言文学习中的“死记硬背”。

 结果, 教师在讲解例句时, 部分学生甚至不清楚某一句子出自哪一篇课文, 更不用说相关句子的语境, 句子词义的理解了 。

 复旦大学附中的黄玉峰老师说得十分明白:

 “死记硬背有什么不好? 在记忆力特别旺盛的青年时代, 就要死死地记一些,硬硬地背一些。

 这就是语文基础, 这就是本钱。” 可以说, 反复背诵是学生实现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迁移的基础, 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有效途径, 形成学生文学积淀的实用方法。

 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背诵对于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性, 也应该让学生明白背诵是锻炼记忆能力, 锻炼学生的意志毅力的必要手段。

 教师自己也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勤于背诵, 为学生作出表率, 还要在学生背诵过程中“授之以渔” ——训练学生运用“化整为散”“划分层次把握结构”

 “利用对称结构”“利用关键提示词”等常用方法。

 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在了 解遗忘曲线规律的基础上, 及时地反复背诵,强化记忆效果。

 5、 教师个体努力与集体合作相结合 在信息化时代, 新课程背景下, 光靠教师个体努力已远远不够, 况且每个教师精力有限, 兴趣特长各异, 阅读层面不同, 业务水平不一, 这就需要同备课组教师

 甚至同教研组教师之间互相学习, 加强合作。

 为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 同备课组教师应该加强集体备课; 为建设文言文课外阅读补充材料这一语文课程资源, 同备课组教师应该在备课组长的统筹下加强分工合作。

 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同时, 彰显教师的学习指导性, 积极探究提高中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方法策略, 正如江苏金坛一中的钱云霞老师所说:

 文言文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只要我们总是处于一种关注、 思考和探索的状态, 这片天空一定会阳光普照、 绚丽多彩。

【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全文完整)】相关文章:

1.对照身边先进典型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8篇)

2.2024年民族工作专题研讨发言材料8篇(6篇)

3.2024年度医生党员自我对照材料(7篇)

4.廉洁组织生活发言材料(2篇)

5.廉洁文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