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高新区人才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近年来,**高新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将人才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紧紧围绕自治区“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格局,以人才强市战略为牵引,聚焦“引育用留”加快打造产业高端人才集聚“洼地”,全力营造尊才、爱才、留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一、党管人才,吹响人才引领发展“集结号”。高新区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完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运行协调机制,明晰各级各部门职责任务,小组成员单位扩展到13个,构建起党委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大格局。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研究人才一揽子政策,先后出台《人才引进与管理暂行办法》《公共服务积分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人才政策体系。多年来,认真落实党管人才工作责任,每年以党工委委员会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形式,研究人才工作、听取人才工作情况汇报,将人才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述职评议和党建工作考核内容,督促党员干部认真履行人才工作职责,有效提升“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意识。
二、引育结合,打造人才集聚的“强磁场”。高新区坚持引才与育才一体发展,深入挖掘高新区内外人才资源,与***、***等周边地区互访交流,建立劳务协作机制。持续开展高学历引才工作,根据高新区需求设立化学、建筑、机械等专业技术岗,进一步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吸引区内外高端人才落地创业。依托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持续采取刚性与柔性引进并重的方式,支持各类人才在高新区就业创业。特别是近三年,采取“人才+产业+项目”模式,成功引进紧缺人才300余人,聘请20位院士专家与区内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切实解决了制约园区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充分发挥市委党校高新区分校作用,通过人才研修班、专题辅导、现场教学和研讨交流等方式,举办党的创新理论、技能提升等各类培训,不断强化对急需人才的学习培育。
三、平台赋能,为人才引领发展注入“新动能”。高新区下大气力加速聚集高端人才和创新要素,挂牌成立人才金融物流服务中心,打造“精准化、专业化、规范化”人才服务团队,纵向搭建“人才就业平台——人力资源部门——产业园区”三层级服务架构,横向拓展“人才就业平台——人才金融物流服务中心——‘两新’党组织——高新技术孵化园——院士专家工作站——人才就业工作服务站——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等放射状服务网络,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广领域纵横交织的服务保障体系。尤其是近几年,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企业与国内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共建先进金属材料中试研发基地等产学研校企合作项目,与中科院北京分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党的建设与地方治理实验室” “干部人才培训创新研究中心”。不断推进平台发挥效应,为园区人才引领发展注入“新动能”,迈出“高新”速度。
四、英才计划,启动人才发展活力“助推器”。高新区牢固树立“大人才观”,创新打出“引、育、用、留”四横四纵人才品牌组合拳。随着一个个专家团队的引进,一个个重大项目的落地,一个个高端平台的成形,**高新区以高质量人才工作为抓手,用心、用力、用情,做好“引、育、用、留”文章,使人才工作渐入佳境,助推国家级高新区创建。深入实施自治区“草原英才”和“阿拉善英才”工程,持续为园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引才聚才、聚智聚力。创新实施新生代企业家培养“鲲鹏计划”,重点围绕“联谊服务、伴同成长、发展支持、关心关爱”四大工程,加快培育和建设一支新时代高素质企业家队伍,为国家级高新区创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五、创优环境,营造人才发展“生态圈”。高新区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通过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定期组织开展联系走访、节日慰问、学术休假等活动,人才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得到持续提升。同时,举办园区职工运动会、体育比赛、户外拓展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开展“职工健康体检”,帮助困难职工子女申请助学金,以情聚才,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设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及时兑现重点人才项目资助资金,投入专项资金用于科研孵化、平台打造。制定容错纠错机制、马上办追着办盯着办等系列文件。此外,不断优化软硬件环境,相继建成投用人才公寓、乌斯太中学等一批民生工程,真正实现让产业人才安心、安身、安业。
【2024高新区人才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精选推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