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读后感(2022年),供大家参考。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 读后感 执笔人:
吴婷婷 我们老师平时在闲谈中经常会感慨:
现在孩子越来越难教, 家长工作是越来越难做了; 以前的家长多么好说话, 现在的家长是越来越难沟通了……其实《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 这一本书, 相信对我们从事幼教事业的一线教学人员有切实帮助与启发。
本书的作者晏红, 是清华大学早教专家,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特邀专家, 北京市幼教学科带头人。
在儿童情绪管理、 家庭教育咨询和亲子教师培训方面有广泛的影响和丰富的专业经验, 深受广大家长和老师们的欢迎。
读这本书的时候给人一种很轻松的感觉, 因为书中没有让人感到意思很深或者要很费神去理解的那些个大道理, 它所讲述的都是一个个现实教育中的案例, 作者自始至终都通过大量的案例来告诉幼儿园老师各种沟通之道, 让我好好学习了其中的沟通方法。
书中主要从家长沟通的心理效应——与家长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与不同性格的家长沟通——与不同从业背景的家长沟通——与存在不同教养误区的家长沟通——与不同年级幼儿的家长沟通——与有特殊需求的幼儿的家长沟通长沟通——与难以沟通的家长沟通——与家长沟通的多种途径, 这九大方面展开讲述沟通的各种方法。
书里的一个个案例给我的启发很大, 促使我思考、 重视该如何做好家园联系工作:
那就是要“理解” 、 “信任” 、 “合作” 。
比如书中有一例子:
某家长为自己的女儿“不被教师重视” 苦恼:
如拍活动照有的孩子拍进去了, 自己的孩子却没有拍进去; 如坐小椅子, 有的坐在老师面前, 她的孩子却在边上等等, 她就认为老师对自己的孩子缺乏关注和爱心, 心里很不舒服。
作者就告诉我们相互理解是家园沟通的第一个目标, 而理解偏差是视角差异造成的, 家长主要是从个体角度看, 教师主要是从集体角度看, 所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家长调整看待幼儿教育的视角。
比如告诉家长孩子在家庭相册里永远都是中心和主角, 但在幼儿园里总有孩子这次没有被拍到, 可能下次就会拍到, 这是不定性的, 座位也不是一直不变的, 有时候会调整, 总有孩子在中央, 有的孩子在边缘。
但是因为视角差异及认识水平低家长还是会有“我理解但是难以接受……” 的心理, 因此教师
不能就停留在讲道理的层次, 因为对于家长来说不是听不懂道理而是难以接受现实, 所以我们有时候也要理解并接纳家长的心态, 以宽容的态度配合家长的需求,在无损原则、 无伤大雅的情况下先满足家长的个性化要求, 因为得到理解的家长更容易理解教师。
这是我例举的书中关于“理解” 的一个例子, 除了“理解” 还有“信任” 与“合作” , “理解” 不等于“信任” , 要取得家长的信任则侧重情感沟通, 赢得孩子对老师的热爱情感则是赢得家长信任的基础, 孩子越爱你这一位老师, 家长也就越信任你这一位老师; 另外“合作” 是家园沟通最理想的目标,每一个家长的合作意识不同, 教师也是需要因人而异的, 教师要和家长形成合力,才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些本书作者同样密切联系幼儿教师的工作实际一一举例、 一一剖析, 所给出的解决方法都是那么恰到好处, 给我一种豁然清晰的感觉。
确实, 有效的沟通取决于沟通者对沟通对象的充分了解与尊重, 并根据沟通对象的个性特点采取因人而异的的沟通方式, 家长是一个复杂、 多元的群体,在年龄、 性别、 性格、 职业、 文化背景、 自身素质、 家庭情况、 育儿态度等方方面面存在着差异, 所以我们不能无视他们的差异而采取单一、 雷同的方式, 同时又不能对每个家长进行过于主观的猜测和推断, 我们也不能对自己的经验过度过于自信, 要学会换位思考, 也一定要与家长坦诚相待, 在待人处事方面做到公平、公正, 就一定能和家长建立和谐关系。
小班开始的家长工作是繁琐而艰巨的, 孩子入园有一个适应期, 教师要引导家长以积极方的态度帮助孩子一起度过难关,鼓励家长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 放松心态, 让孩子在锻炼中迈向成长的第一大步。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像一车两轮, 共同承担起培养孩子的重任, 两个轮子同步向前, 形成有效的合力。
我想自己也会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不断磨练,积累更多的沟通经验, 成为一名合格和深受幼儿与家长欢迎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读后感(2022年)】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