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500字3篇

时间:2023-03-30 18:35:05 来源:文池范文网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500字1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第五项修炼》这本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所著的管理学巨著,它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20世纪屈指可数的几本管理经典、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500字3篇,供大家参考。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500字3篇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500字1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第五项修炼》这本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所著的管理学巨著,它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20世纪屈指可数的几本管理经典、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管理书籍之一,并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过去75年最具影响力的管理类图书。

  《第五项修炼》描述了公司如何通过采用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对策,来排除威胁组织效率和事业成功的学习障碍。在学习型组织中,新型的、扩张性的思考模式得到培育,集体的热情得到释放,大家不断在学习如何开创自己真心向往的成就。在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过程中,由五项新的构件技术集中在一起成为关键。这五项技术分别是:

  1、自我超越。

  我对自我超越理解为个人的前进动力、愿景目标,是不断自我超越,不断追求新境界的精神。自我超越是不断澄清和加深我们个人愿景的修炼,是持续集中我们的能量,增强我们的毅力,并客观的观察现实的修炼,即发展自身,而不是除掉什么。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和重要基石。

  2、系统思考。

  在我看来,系统思考可以简单理解为基本世界观,完善的知识体系,以及全面的思维模式。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系统中的一部分,活动也是由相关的、系列性的行动所组成,并通过无形的网络编织在一起。这些活动之间相互影响,但却不容易显露出来。因此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需要全面的从整体方面去考虑。系统思考是一个概念框架,是一个知识体系,也是一个工具系列,通过系统思考可以让各类的思考模式清晰的展现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认识和改变这些模式。

  当然,系统思考也可以理解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真正具有前瞻性的积极行动,除了正面的想法之外,还必须以整体思考的方法与工具深思熟虑,细密量化,首先考察除了我们最初极佳的立意之外,还会造成(产生)哪些我们极其不易觉察的后果。往往专注于某些片断或短期事件,会使我们不能以较长远眼光来看事件背后变化的形态,更无法了解其真正原因。并且目前很多事件实际都是因为复杂原因而缓慢形成的。所以,这更提醒我们系统思考的重要性。

  3、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决定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为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归纳,甚至就是图像、画面或形象。在我看来心智模式实际上指的是我们对事物的固有看法、思维定势。如果我们被心智模式所限制,那么我们的行动就只会被限制在过去熟悉和舒适的范围之内,虽然处理起来游刃有余但却无法突破。

  正如某些企业满足于现今所取得的成就而沾沾自喜,裹布不前,最终被那些敢于创新与突破的新生代所取代。有时候,当我们面对困难时往往会努力寻求新的解决方法,但那些在我们脑中所呈现的完美方法最终并没有能够实现,究其原因,不是方法不好,而是心智模式在作怪。就是因为那些方法与我们所约定俗成的观念想法,观点相左,于是我们就限于旧规而将它舍弃了。

  这就告诉我们企业要勇于创新,突破约定俗成,打败传统的束缚。我们人也一样,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畏首畏尾,要勇敢的大踏步向前。

  4、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大家共同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是我们对未来的共同向往与追求。它需要共同的努力,把企业中的每个人密切的联系在一起,是每个人心向同一个方向,劲往一处使。

  5、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就是要以团队作为学习的基本单位,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协同工作,使团队不但能够取得非凡的成绩,也能使每个成员都能比在其他情况下更迅速的成长,实现1+1>2的效果,组织和个人都能在学习中受益。聪明的个人或许很多,但聪明的团队却不多。就算一个团队有再多的聪明人,但如果那些人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而争个你死我活,那么这样的团队注定是要失败的,1+1只能小于2。

  这就是我阅读《第五项修炼》后的理解及得到的启发,或许很片面,这本书的内容很多地方都很专业,对于我来说比较深奥,我只是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想法而已。

  读了这本书以后,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对自我的超越,更加注重系统思考,把自己放到集体中,注重心智模式,突破陈规束缚,注重共同愿景,向着大家共同的目标努力,注重团队学习,将个人与整体联系在一起,绝不自作聪明,弃团队利益于不顾。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500字2

  《第五项修炼》是一本关于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管理思想的书,作者是美国彼得·圣吉博士。书中描述了公司如何通过采用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行动对策,即五项修炼来提高组织效率和排除阻碍事业成功的障碍。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彼得·圣吉博士和他的团队在研究中发现,要使企业长远发展,必须在企业建立学习型的组织,并要求所有人员全心投入学习,以此提升个人及团队能力进而使企业获得成功。

  第一项修炼是自我超越。此项修炼目的是深入了解自我,客观地认识现实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在通过不断的学习激发自己内心最想实现的愿望,并全心投入工作、以求实现超越。

  第二项修炼是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影响我们如何认知世界,并影响我们如何采取行动。我们所想的往往都是假设而不是真相。心智模式的问题不在于它的对或错,而在于它常隐藏在人们的心中不易被察觉。

  第三项修炼是建立共同愿景。指的是在一个组织中每位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目标,进而形成团队共同的目标,并有渴望实现目标的内在动力,主动而积极地投入。人们寻求建立共同愿景就是他们内心渴望能够共同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事业。

  第四项修炼是团队学习。集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因此团队合作就会产生巨大的能力。团队学习要发掘个人的潜力,进行创新,协调行动,团队成员间建立起合作信任,互补互助。掌握团队学习的修炼方法是完善学习型组织的关键。

  第五项修炼是系统思考。企业管理及企业活动是一个系统,由许多信息及活动联系,彼此影响,因此做出的每个决定都要进行对全系统的思考。系统思考也需要有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与自我超越四项修炼来发挥其潜力。

  第五项修炼高于其他四项修炼,要在开发其他修炼的情况下才能发挥自身的潜力。开发共同愿景来建立长期性目标,心智模式的修炼意在拓宽我们的心胸,团队学习能让我们超越个人视野的局限,看清集体的潜能,而自我超越则使团队中的每个成员激发出个人能力,进而达成团队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实现共同的愿景。

  《第五项修炼》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那么就不应该脱离团队,更要融入学习型组织中再提升自己。特别是教师这个职业更离不开团队的学习。但如果只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在研究学习,那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一起研究、学习的人都要全心的投入,大家为了共同的目的去努力,还要有完善的制度以及具有高瞻远瞩的人加以指导。

  改善心智模式让我进一步地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自我超越让我理清自己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提升自己。我要更好更快的融入到团队学习当中,与大家一起建立共同的愿景,这样会使自己产生巨大的工作潜力,但是我缺少对工作的系统思考,所以我还需要进一步修炼。

  学习是一个社会中的人不可缺少的部分,终身学习才能发挥其出个人的真正价值。我将会全力突破超越自我的关键,深入学习,与他人共同探讨如何更进一步。我觉得每个人在团队中都可以发挥作用,每个人都应该有些全局意识,通过提高自己,进而提高整体。最可怕的是一个看一个,没有人愿意向前一步。

  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经常把学生发展的好坏与成绩等同起来。当学生考试成绩不好时归因于他们的不努力,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不是有问题。当学生上课不听课时,总是归因于学生不想学习,却没有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不是有效,自己的教学活动是不是吸引学生学习。所有这些都让我反思许久,我也重新认识自己的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

  首先,我要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变让学生学习为学生主动想学习。加强班级体建设,开拓新的、合理的班级管理方式,更彻底的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

  其次,与全班学生一起建立共同的愿景,让他们和我一起为班级的美好未来一起努力。

  《第五项修炼》虽然是关于企业管理的一本书,但其精髓也同样适和于学校管理,适用班级管理,关键在于管理者自身的认知,更重要的还是要勇于实践。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500字3

  第五项修炼的法则:今天的问题来自昨天的“解决方法”。你越使劲儿推,系统的反弹力越大。系统思考里有个名词叫补偿反馈,即愿望良好措施介入后引起系统的反应,结果抵消了介入行动所带的好处。这使我想起冬吴相对论有一期叫《少有人走的路》,当中说到如果是错误的心智模式,你越努力,可能越没有好的结果。情况变糟之前会先变好。感觉这句话有翻译问题,应该是变糟之前还呈现好的状态,也就是补偿反馈的延迟反应。选择容易的办法往往会无功而返。书上表达为这是非系统思考的结果,但我更愿意相信那是一种固定的心智模式所造成的。因为我们对使用熟悉的习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确实会让自己感到放心。疗法可能比疾病更糟糕。比如用喝酒解决烦恼,结果烦恼没解决,新的问题又形成了,那就是酒瘾。专业名词叫转移负担。快就是慢。

  因和果在时空中并不紧密相连。造成困难的根本缘由有时不是问题的顽固性或对手,而是在于我们自己。微小的变革可能产生很大的成果—但最有效的杠杆不易被发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不是马上。把大象切成两半得不到两头小象。其实组织与生命系统一样具有完整性,是不可切割的。部门之间的界线分明,往往阻碍了重要的互动关系及共同发展,没有大局意识要想有大局发展真的有点难,这也是系统思考认识的关键之处。不去责怪。书上说分立的“他人”并不存在,你和那个被责怪的人都是同一系统的组成部分。这似乎有点哲学意味,要大多数人认知还真不容易。

  系统思考是观察整体的修炼,它是一个思考框架,用它来观察的还有变化的模式。系统思考一组的具体的工具和技术,主要来自两个领域:控制论中的“反馈”概念,“伺服机制”。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如何看待世界的`的基石。

  管理中真正的杠杆效益在于理解动态复杂性,而不是细节复杂性。理解上有点难度,细想想。系统思考修炼的实质是心灵的转变:看清各种相互关联结构,而不是线性的因果链;

  看清各种变化的过程模式,而不是静态的“快照图像”。系统思考会逐步形成一种丰富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各样的相互关系和变化模式。它最终会通过帮助我们看清事件和细节背后的深层模式来简化生活。

  本书观点认为现实存在是由种种循环组成的,但现实中我们往往只看到直线,即表面性的东西。正面反馈:指鼓励赞许的评价。反面反馈:坏消息。系统思考的一个公理就是每一个影响既是因,也是果。这不就是辩证地分析问题嘛。系统的观点认为人类是反馈过程的一部分,不能独立于整个过程之外。我们必须把自己看成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能与自然分离。这个观点非常值得深思,至少对我来说是冲击性的。当我们把自己看成是自然的一部分,你对很多东西会心存敬畏之心,你不会对他人高高在上、目中无人,你会感觉自己的渺小,你做事会做人会为他人他物考虑更多。

  在图书馆有幸借到彼得·圣吉的著作《第五项修炼》,书中论述的“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等五个方面的个人修炼,及通过个人修炼对组织产生的作用,让我眼前一亮。

  只有个人学习才可能实现团队学习,团队学习以个人学习为前提。要做好一个学习型组织,团队成员需认同学习是必须的,是正确的——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自我超越和成长,也是对团队整体能力的提升。

  书中谈到的“学习”,我认为不是大部分人所理解的学习,不仅是对知识、理论、方法等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只要是有进步、有优化、有调整、有计划等都是一种学习,这个学习的范畴很广很大。这或许已经改变了我们的心智模式,开放了我们的心态,革了我们的命。

  我个人理解的“系统思考”,就是“大局观”、换位思考。你在某一个角度、某一个位置得出的结论,做出的选择或决策,放在更宽的角度、更高的位置、更全的观念来衡量,它或许只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已。就如组织中某个部门的负责人,在他的岗位上思考做出的建议,不被直接领导所采纳同个道理。因为这个建议以他自身的位置去思考,可能破坏了整体的布局、决策、打破了制度,破坏了某种*衡。只有学会系统思考,每个人的选择和决策才会更加合理。

  每个人选择了一个组织,为这个组织服务,会不会和这个组织走到底,都是不确定的,只有随时间推移才会有结论,这就是双向选择,没有对与错。不管结果如何,对个人来说,你在这个组织中是否成长了或是否在以前基础上实现自我超越才是关键。

  你在这个组织里,若物质和精神都没得到提升,综合能力没得到提高,说明你没有进行任何学习,你还是原来的你,不进则退。你在这个组织中的这段时间是浪费的,对你个人或组织都是很糟糕的一个结果。只有在组织发展和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自我超越,即使离开这个组织,对你个人而言也是一种成功。制度使想干坏事的人不能干坏事,手机版文化使能干坏事的人不想干坏事,这就是制度和文化的区别。文化是一种价值观,是做选择和决策的依据。每个人思考的原点不同,做事的方法不同,对于一个组织来说,需要把不同的人的想法统一起来,达成共识,才能共同实现个人和组织的愿景。这种“共识”就是一个组织的文化。

  《第五项修炼》是一部能够让我们在信息化时代大潮中仍然具有竞争力的宝典……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能够才能始终保持着竞争优势呢?终身教育,社会中人的再教育,出国深造等等。接受教育成为自我提升的手段。即使人们早已走出校园,可是知识的力量却伴随人们的一生。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也是因为知识的力量。我们要成为社会中的强者,就应该学会不断地学习,也就需要学习型组织。这也就是《第五项修炼》所提出的观点。

  老师要我们在3个星期内读完《第五项修炼》这本管理学的书。阅读完后其实大多数人都是似懂非懂的。百度一下才知道这本书并不简单,这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这是一本开拓性地倡导学习型组织管理思想的巨作。作者是彼得·圣吉是在总结以往理论的基础上,并通过对4000多家企业的调研而创立的一种具有巨大创新意义的理论。

  说起彼得·圣吉,他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国际组织学习协会(SoL)创始人、*。与一些前辈们致力于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对话与模拟演练游戏融合,发展出一种学习型组织的蓝图。被称为管理学之父。与一些国际的大企业的合作使他更好地被人们所认识。该作者出过不小的书,其中他的《第五项修炼》给组织管理带来了一个全新理念,而这些理念转化为实际管理制度与行为,就可能引起管理方式的大变革。总的来说《第五项修炼》书中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指出了个人与组织间的密切关系,使人读后深受感触。这五项修炼可以概括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一、自我超越

  俗话说:人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或许是出自这里吧)只有超越自我的障碍,个人的不断进步才能带动组织的的进步,整如全就是一的道理一样,组织中的全部就在于每个人的组成上。不断明确自己的目标与愿望,并为之不断地奋斗。超越自我,为组织更有力竞争提供保障。

  二、改善心智模式

  每个人,出生环境,生活状况也不尽相同,也就造就了不同的人生看法与生活态度,这些心智模式会影响我们了解这个世界,以及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思维方式,甚至可以是图像、或印象。该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并不是人人都做得到。因为这是对你自己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一种否定。但这是保证团队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才更好地成功……

  三、建立共同愿望

  组织中,只有有着一致的愿望,团队的凝聚力就更好的提升。有着共同的愿望,心联心,凝聚力无限放大,组织的力量就的以提升。人们寻求建立共同望的理由之一,就是他们内心渴望能够归属于一项重要的任务、事业或使命。

  四、团队学习

  团体学习的修炼。“深度汇谈”是一个团体的所有成员,在思考了所有问题之后,毫无保留的说出心中的思考而进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体的智商却只有六十,这是为什么呢?团队学习的修炼即在处理这种困境。希腊文中“深度汇谈”指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较个人深入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作为一个部门或驻地办,通过团队学习的方式共同进步,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

  五、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使人由看片段到看整体。从对现状作被动反应,转为创造未来。从迷失在复杂的细节中,到掌握动态的均衡搭配。系统思考让我们看见小而效果集中的高杠杆点。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能产生以小博大的力量。

  我们是群体中的组成部分,要时时刻刻想着群体的愿望。身在团体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难的,有的时候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护群体的利益。而我们就应该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思考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达到个人价值与全局价值的*衡。学习型组织很像飞机或电脑等工程上的一项创新,而五项修炼便是这项创新工程中缺一不可的技术。“修炼”的境界并非靠强制力量或威逼利诱以致,而是必须精通整套理论、技巧,进而付诸实行。每习得一项修炼,便更向学习型组织的理想跨进一步。它跟艺术、工程等任何其他的修炼一样,有些人学得比较快,有些人较慢,但是任何人都能够透过演练而熟能生巧。

  《第五项修炼》为众多领导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经营组织的模式,在这个出世就要进步的时代,人们都不得不前进,没有一套有效的管理方式。成功就只会与你插肩而过。有好的方式,就如有好的开始。要在某行业中做到一将功成。就不不有着可以令万骨枯的宝典。而着就是第五项修炼。

  最近我阅读了《第五项修炼》这本书,呵,那感觉真的像作者彼得、圣吉博士坐在我面前,我像一个小学生样端坐着,听着他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他为我开启了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那些经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语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还有那些我还是有些不感兴趣的图表,都在给我以启迪以思考。

  悄然掩卷,让我收获颇多。它让我懂得了什么是“五项修炼”及其重要性;

  也让我懂得了个人素质的提高需要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维模式,用新眼睛看世界,逐步学会自我超越,学会心灵的转换,学会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学会用系统思考解决各种问题;

  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在整个修炼的重要性:它是整合其它修炼成为一体的理论与实务。这本书的每一章节都让我爱不释手,不是鱼就是熊掌。

  我特别喜欢那个水煮青蛙的小故事: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会立刻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在温水中,不去惊吓它,它将呆着不动。现在如果你慢慢加热,当温度从华氏70度上升到华氏80度,青蛙仍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愈来愈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它脱离困境,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激烈的变化,而不是针对缓慢渐进的变化。

  大部分动态性复杂都是处于缓慢渐变的过程,极不易察觉。即使察觉了,已经为时已晚。在生活中,想想看,水质是突然变坏的?交通是突然拥塞的?健康是突然变差的?孩子是突然变坏的?……

  许多问题已比较清晰的出现在脑中,是啊,《第五项修炼》帮助人们重建一种新的看问题的方式,从习惯看世界、看环境、看别人,改变到向里看、看自己、看自己的内心;

  从看局部,到看全局、看系统。从而能看到存在与内的智障,寻求到克服它们的可能。《第五项修炼》的成功和杰出之处不仅在于它的理论,而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和对实践的有效指导性。它可能帮助你在弄清为什么的前提下,懂得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

  自我开发、自我超越的能力;

  改善心智、提高认知的能力;

  团队学习和团队建设的能力;

  系统思考、掌握未来的能力。

  《第五项修练》顺应了信息化时代大潮,是知识经济的产物,完全符合我国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家庭的发展目标。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500字3篇扩展阅读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500字3篇(扩展1)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0篇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

  《第五项修炼》是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所著,这本书是EOM0好久之前送我的,一直没有看,一来是对企业管理类的书不感冒,二来对这本大部头有畏难情绪。不过,看完以后没有想象的那么晦涩难懂,并且不同于其他的管理类书籍,这本书提出了系统思考和公司整体学习型组织的实践。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是在更高的哲学层面来看待公司和这个世界的运行。

  学习型组织有五项技术需要修炼: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其中系统思考就是第五项修炼,它是整合其他修炼的修炼,它把其他修炼融入一个条理清晰一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系统思考可以使我们理解学习型组织的最微妙之处——即个人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新方法,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是心灵的转变:从把自己看成与世界相互分立,转变为与世界相互联系;从把问题看成是由“外部的”其他人或其他因素造成的,转变为认清我们自己的行动如何导致了我们所面对的问题。

  书中举了一个啤酒游戏的例子,从单个零售商、供应商和厂家来看,大家都没有做错,但是却导致了整个系统的崩溃。以就事论事为主导模式的组织,是不能持续进行生成性学习的,我们需要系统性的思考的概念框架,也就是发现影响行为的结构性原因的能力,仅靠“创造未来”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从系统思考,不由得的"想到中医和西医的区别,西医是线性思考,哪里出问题治哪里,患癌症了就需要杀死癌细胞,在这治疗过程中,癌细胞是杀死了,也同时把其他细胞杀死了,这类现象在我们身边很常见。中医和这恰恰相反,一个地方出问题,中医要考虑是整体,是什么导致出现患病,找到具体的本源问题,不孤立的看待一个问题,这就是一个系统的思考。当然在家庭里面,孩子教育出现问题,肯定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父子关系、学校教育导向、工作压力问题等都有可能导致出现这个问题。

  作者把系统思考称为第五项修炼,因为它是本书所描述的全部五项修炼理念的基石。全部五项修炼都是关于一种心灵的转变,即从观察局部到观察整体,从把人看成是无助的反应性动物,到把人看成是塑造自己的现实的积极参与者;从对当前的反应,到创造未来。没有系统思考,就没有在实践中整合这些学习修炼的动力和方法。作为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如何看待世界的基石。

  整本书内容很丰富,好多还是没看明白,其中有两章讲的很精彩:自我超越和未来的前沿。自我超越全文从对学习型组织的分析入手,来讨论真正的“自我超越”,不仅角度新颖,而且,重要的是,将个人的自我完善放在组织经营管理中分析,对我们每个人而言,具有莫大的实践性意义。正如文中所言,“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以创造,而不是反应的观点,来面对自己的生活与生命。”因为,我们还需要采取更实际的行动,选择更实际的行为方向,从而真正的解决问题。我们要挖掘我们本质里那些美好的内在,就需要不断地自我超越。

  1、愿景,目标和方向是行动的原动力。

  借鉴很多成功者对其奋斗经历的自叙,我认识到,真正的兴趣、永无止境的快乐和幸福感是在朝向目标努力拼搏时才能品尝到的,只有不断明确的、具体化的目标,才会有不变的斗志和进取心,面对挑战,才会有坚持下去的勇气。文中说,“当自我超越成为一项修炼、一项融入我们生命之中的活动,它的背后包含两项动作,首先是不断厘清到底什么对我们最重要。其次,什么才是我们的目标?只有明确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才能不断地从答案中汲取动力,不断向高层次迈进;文中将这种动力称为“创造性张力”,即看到方向后与现实状态作比照从而在心中产生差距时所形成的张力。我很欣赏书中作者这样说:“自我超越的精义便是学习如何在生命中产生和延续创造性张力”,我认为这句话是真真正正的抓住了自我超越的本质内涵。

  2、诚实地面对真相。对于“诚实”二字,我的理解首先在于:不自欺。而其实事实上,我们会发现,我们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诚实的面对真相,不仅是“根除看*实状况的障碍”,还要“并不断对于自己心中隐含的假设加以挑战”。 我们知道,自欺即意味着失败。过于自负和自满的情绪,是一种自欺。但是人们往往没有注意到自卑或过分给自己施压,其实也是一种自欺。有些时候,我会觉得这个愿景太美好了太遥远了,或者是发现现实太真实了太残酷了,然后,就在自己心里虚设出一个结论,就是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向前走下去。其实这个时候,我就陷入了一种对自我的“不诚实”,面对真相,面对难题,我在作负面的“自欺”。书中说得好,“生活中喜悦的感觉常来自对目标的坚定不移”。我认为,当你真正做到坚持,你永远是有力量的,而当你局限于心灵一角,那你潜在的力量将失去伸展的空间。

  3、有创造才有超越。“自我超越”是指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我很赞同这种观点。有的时候,我总是会将脚步的停止归咎于条件的限制,现在我意识到,其实这种心态很不可取,这是一种逃避;超越自我,就是要不落窠臼,不为现实条件所束缚,能够积极运用手中所有的,来实现创新。这种自我超越,不仅体现在每个人专业技能提升方面,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把“自我超越”放在组织中去实现。之所以说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比起那些很多教人们如何成功、如何提升自我的书籍,《第五项修炼》是把个人的“自我超越”与学习型组织的发展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如作者所言,“发展自我超越的许多实践方法,都深藏在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其它各项修炼之中,例如学习系统思考的能力、练习如何反思心中隐藏的假设、表达个人的愿景和倾听他人的愿景,以及共同探索每个人对于目前的情况各种不同的看法。”

  在未来前沿中,面对世界的不断变化,需要根本性变革的领导所必须跨越的三个门槛或开放窗口中实现,作者提出了三个开放,即:开放头脑、开放心胸、开放意志。

  第一个开放是指看到和听到未来就在我们面前,而我们却一直没有发现的东西。第二个开放是指看到本心,开放心扉,看到自己与周围的关联,包括痛苦、困扰、问题和欢乐的关联。这里,我们超越自己的舒适地带,不再责怪外力或别人把事情搞糟了,而是看到自己在问题局面中所扮演的角色。第三个开放门槛,指的是放弃最后一点,即“小我”,让自然呈现的东西都通过自身呈现出来。这一点和去年上TA,老师提出的“真相”很像,我们成长为自己真正的自我,做到自己的约誓,我们就会挺身而出去面对下一个难题,并充满轻盈和喜悦。

  系统思维的修炼,就是一步步让我们放弃我们心中那个“小我”,去连接整个系统,去和别人发生连通,以自己的“本真”和另外的“本真”发生联系。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2

  美国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和一些管理学学者、卓越的企业家共同努力数年,着成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总结推出一套完整的、操作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企业管理方式,因而被称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其宗旨是:将组织变成一个具有生命的有机体,面对任何复杂的外界变化,能灵活伸展,能随机而变。其核心观点是学习:组织的个人和企业一起学习,组织在个人通过学习完成不断自我超越的基础上,进行团队学习,从而使组织变成学习型组织。

  书中对每一项修炼都有其独特的见解,对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让人读后深受感触。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

  “心智模式”是根植于心中,影响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判断,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把镜子转向自己,是心智模式修炼的起步;借此,我们学习发掘内心世界的图像,使这些图像浮上表面,并严加审视。它还包括进行一种有学习效果的、兼顾质疑与表达的交谈能力——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

  如果组织中没有全体成员深度分享共同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那这个组织就不能得到伟大的成功。领导力即要给予组织机构以激励和启迪,有能力分享我们所追求的未来图景,伟大的组织都无一例外的用共同的身份和命运归属感把人们成功地凝聚在一起。这是因为共同愿景会激发真正的信念、行动意愿和投入参与,而不仅仅是服从。

  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Team Learning)

  当一个管理团体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的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何以集体的智商只有六十二?团体学习的修炼即在处理这种困境。也有不少惊人的实例显示,团体的集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团体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

  系统思考是整合了其他修炼的修炼,它把其他修炼融入一个条理清晰一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他防止了其他修炼变成分散独立的部分。没有系统的观点就不会想去了解其他修炼之间的关系。而只有通过强化其他各项修炼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让一个组织正常并积极的运行。第五项修炼不断提醒我们:整体大于局部的组合。

  总结:

  开发共同愿景会促进对长期性目标的承诺心智模式的修炼主要在开放我们的心胸,这是我们发现自己目前看待世界的方法的局限性的必要过程。团队学习能够培养超越个人视角局限、以看清更大图景的集体技能。而自我超越则激发一种个人动机,它让我们持续的学习和理解我们的行动如何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自我超越使人脱离反应式的心态。最重要的系统思考是我们了解学习型组织即个人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新方法。

  融合五项修炼对成就学习型组织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这是一件充满挑战的工作,因为要整合出一项新工具,比单纯个别应用这些工具难多了。但同时,这样做所得到的回报是无可衡量的。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3

  很遗憾,一直等到大二才去拜读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作为一个学管理的学生,这真的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第五项修炼》书中提到的五项修炼分别是:

  一:自我超越;

  二:改善心智模式;

  三:建立共同愿景;

  四:团队学习;

  五:系统思考。

  但是主观的说,我读的有点吃力,对于书中的每一句话我都要花上几分钟的时间去思考。

  在书中我最欣赏的就是系统思考的章节,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注定不是可以独立存在的,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其他的事情,而这又会反馈给前面的结果,之后又造成其他的结果。这就相当于在一个生物链或生物圈,环环相扣。

  说到系统思考,讲的就是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思考方式,这样就会在同样的一件事情,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观点,而组织者所要做的就是考虑到每个人的观点所涉及的问题,最后从整个组织出发,将能改善组织的方法提取出来。这样似乎看起来很简单,其实不然,这需要的就是领导者的决策能力,因为一个决定或许能暂时解决眼前的问题,但却可能是下一个问题的根源,这就是系统思考的意义所在,至少这是我自己认为的.。

  管理学的范畴与哲学的思想是很接近的,或者我可以这样认为哲学的思想给管理学提供了一个思想基础,哲学的思想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方式,这样使我们考虑问题的时候就更加全面,想的更多,就会从一个大局出发,而不是逞一时之快,是的,这还是系统思考。

  一只手表能够指示每个时间点,靠的是每个零件的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缺少了任何一个零件,这只手表就不能走了。或者说一个组织能够维持下去,靠的是里面每个组员的相互配合。当组织中的人只专注于自身职务上,他们便不会对所有职务互动所产生的结果有责任感。这里又是对每个组织中的人作的要求,又和前面的几项修炼结合起来了。这又和系统思考的思想相符,这样的好书,我们能不读吗?

  至此,我还是深有感悟,要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真正的去做到系统思考呢?自己生活在大学这样的一个组织之中,在这里学习前人的思想,还有书本的知识,但这样的一个组织真的和小学、中学都不一样的,老师不会在自己身边督促自己学习,基本上所有的时间都是自己自由安排。这样自己就是自己的领导者,要自己去安排每个时间段的自己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自己就生活在每个时间段的自己的组织之中,关键还是自己怎样去做到一个系统思考,才不会伤害到各个时间段的自己吧。

  深思,搁笔。

  读第五项修炼对人的思维是一种冲击,他以独到的见解一针见血的指出现在人类思维的局限性,以及这种局限给我们制造的麻烦。人类思维逐渐倾向于只专注于具体的事件,善于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片断来思考,然后再把各个结果进行整合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种思想是当代思想的主流,在很多问题上都很奏效,但却造成了系统整体的隐含的问题,而这种问题往往被我们认为不是我们自己制造的。人们逐渐丧失了更深入观察整体形成的要素―组成分子之间整体的互动关系以及其所形成的复杂现象。第五项修炼作为一种思维的语言和工具,运用系统动力学和混沌理论引导人们从系统整体的角度深入思考复杂变化背后的本质―整体动态运作的基本机制,从而发现并解决错综复杂的、用分解的方法无法思考的问题。

  五项修炼包括了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其中的系统思考在五项修炼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整合了五项修炼中其他四项,探究各项修炼之间如何互动,强化其他各项修炼,并提醒我们修炼的整合效果要大于各项效果的加总。系统思考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方式,重新认识自己、世界和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为我们建立学习性团队提供了依据,并起到重要作用。

  现实中我们总是遇到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却难以找到理想的解决办法,或者一个问题的解决导致了其他问题的发生,或者自以为正确的解决办法不像想象的那样尽如人意,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总是以传统的思想对待这些事情,局限在问题的本身或表象,问题已发生就必然会有一种惯性思维: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结果呢?没有看到系统的运作,忽略自己和具体事件都是系统中的因素。系统思考让我们明白:这种局限于问题本身的思维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思维方式,没有发现现象背后的实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专注于具体事件而忽略了系统运作的存在。

  这里系统思考引出了结构的概念,所谓的结构就是指系统实际的运作机制,它描述了系统中各种要素是如何互动和相互影响的,结构决定事物的变化和形态,从要素的互动中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系统思考的核心。它综合考虑了影响事件本身的各种因素,而这些相互影响的各种因素及其关系就构成了它的系统,了解了系统结构,就可以根据系统思考的“语言”作出系统运作的环路图,根据环路图就可以明确地做出结论:要素的互动关系是如何相互影响,并产生行为变化形态的,从而可以轻易的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解,即系统环路的杠杆解。

  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就必须冲破传统思维的限制。了解系统思考的核心并对传统思想和系统思考加以区别,是学习和运用这种思考方式的基础和出发点。在企业面临重要决策时,运用这种简单实用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认识具体事件背后的真相,把个人、企业、煤炭产业和消费群,甚至其他产业都融入到一个系统中,分析他们如何相互互动影响,并产生一系列的结果,将更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4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第五项修炼》这本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所著的管理学巨著,它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20世纪屈指可数的几本管理经典、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管理书籍之一,并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过去75年最具影响力的管理类图书。

  《第五项修炼》描述了公司如何通过采用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对策,来排除威胁组织效率和事业成功的学习障碍。在学习型组织中,新型的、扩张性的思考模式得到培育,集体的热情得到释放,大家不断在学习如何开创自己真心向往的成就。在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过程中,由五项新的构件技术集中在一起成为关键。这五项技术分别是:

  1、自我超越。

  我对自我超越理解为个人的前进动力、愿景目标,是不断自我超越,不断追求新境界的精神。自我超越是不断澄清和加深我们个人愿景的修炼,是持续集中我们的能量,增强我们的毅力,并客观的观察现实的修炼,即发展自身,而不是除掉什么。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和重要基石。

  2、系统思考。

  在我看来,系统思考可以简单理解为基本世界观,完善的知识体系,以及全面的思维模式。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系统中的一部分,活动也是由相关的、系列性的行动所组成,并通过无形的网络编织在一起。这些活动之间相互影响,但却不容易显露出来。因此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需要全面的从整体方面去考虑。系统思考是一个概念框架,是一个知识体系,也是一个工具系列,通过系统思考可以让各类的思考模式清晰的展现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认识和改变这些模式。

  当然,系统思考也可以理解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真正具有前瞻性的积极行动,除了正面的想法之外,还必须以整体思考的方法与工具深思熟虑,细密量化,首先考察除了我们最初极佳的立意之外,还会造成(产生)哪些我们极其不易觉察的后果。往往专注于某些片断或短期事件,会使我们不能以较长远眼光来看事件背后变化的形态,更无法了解其真正原因。并且目前很多事件实际都是因为复杂原因而缓慢形成的。所以,这更提醒我们系统思考的重要性。

  3、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决定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为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归纳,甚至就是图像、画面或形象。在我看来心智模式实际上指的是我们对事物的固有看法、思维定势。如果我们被心智模式所限制,那么我们的行动就只会被限制在过去熟悉和舒适的范围之内,虽然处理起来游刃有余但却无法突破。

  正如某些企业满足于现今所取得的成就而沾沾自喜,裹布不前,最终被那些敢于创新与突破的新生代所取代。有时候,当我们面对困难时往往会努力寻求新的解决方法,但那些在我们脑中所呈现的完美方法最终并没有能够实现,究其原因,不是方法不好,而是心智模式在作怪。就是因为那些方法与我们所约定俗成的观念想法,观点相左,于是我们就限于旧规而将它舍弃了。

  这就告诉我们企业要勇于创新,突破约定俗成,打败传统的束缚。我们人也一样,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畏首畏尾,要勇敢的大踏步向前。

  4、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大家共同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是我们对未来的共同向往与追求。它需要共同的努力,把企业中的每个人密切的联系在一起,是每个人心向同一个方向,劲往一处使。

  5、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就是要以团队作为学习的基本单位,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协同工作,使团队不但能够取得非凡的成绩,也能使每个成员都能比在其他情况下更迅速的成长,实现1+1>2的效果,组织和个人都能在学习中受益。聪明的个人或许很多,但聪明的团队却不多。就算一个团队有再多的聪明人,但如果那些人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而争个你死我活,那么这样的团队注定是要失败的,1+1只能小于2.

  这就是我阅读《第五项修炼》后的理解及得到的启发,或许很片面,这本书的内容很多地方都很专业,对于我来说比较深奥,我只是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想法而已。

  读了这本书以后,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对自我的超越,更加注重系统思考,把自己放到集体中,注重心智模式,突破陈规束缚,注重共同愿景,向着大家共同的目标努力,注重团队学习,将个人与整体联系在一起,绝不自作聪明,弃团队利益于不顾。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5

  在新年到来之际,我读完了《第五项修炼》这本书。我被书中的五项修炼所折服。在书中,我了解到:"自我超越"是不断反照个人对周边影响的一面镜子;"改善心智模式"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体认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建立共同愿景"培养成员对团体的长期承诺;"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力量,使团体力量超乎个人力量加总的技术;"系统思考"极其务实,可以使我们了解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它的精髓是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周围的事物。建立学习型组织就是融合五项修炼的最高境界。

  建立学习型组织是我在读完此书后的认识到的一条新的学习方法,但建立学习型组织并不是那么容易,我认为建立它必须遵循几个基础:

  其一,必须了解学习型组织的特征并加以利用。

  (1)学习型组织基础--团结、协调及和谐。

  组织学习普遍存在"学习智障",个体自我保护心理必然造成团体成员间相互猜忌,这种所谓的"办公室政治"导致高智商个体,组织群体反而效率低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2)学习型组织核心--在组织内部建立完善的"自学习机制"。

  组织成员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学习成为工作新的形式。

  (3)学习型组织精神--学习、思考和创新。

  此处学习是团体学习、全员学习,思考是系统、非线性的思考,创新是观念、制度、方法及管理等多方面的更新。

  (4)学习型组织的关键特征--系统思考。

  只有站在系统的角度认识系统,认识系统的环境,才能避免陷入系统动力的旋涡里去。

  (5)组织学习的基础--团队学习。

  团队是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许多组织不乏就是组织现状、前景的热烈辩论,但团队学习依靠的是深度汇谈,而不是辩论。深度汇谈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深度汇谈的目的是一起思考,得出比个人思考更正确、更好的结论;而辩论是每个人都试图用自己的观点说服别人同意的过程。

  其二,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遵循自主的,自愿的学习态度。

  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我们自己切实有这种迫切的需求,才会有效果.如果是上级的指令,是上级的要求,这是一种被动的,应对式的工作观;同时必须不是赶时髦,不是追风,否则只会是*.因此主动与迫切,这两点事关创建的成败.只有发自内心的,是出于对事业的爱,才会有成效.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在为事业打造未来

  其三,要善于不断学习。

  这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所谓"善于不断学习",主要有四点含义:(1)是强调"终身学习"。即组织中的成员均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形成组织良好的学习气氛,促使其成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

  (2)是强调"全员学习"。即企业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尤其是经营管理决策层,他们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和命运的重要阶层,因而更需要学习。

  (3)是强调"全过程学习"。即学习必须贯彻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学习型组织不应该是先学习然后进行准备、计划、推行,不要把学习和工作分割开,应强调边学习边准备、边学习边计划、边学习边推行。

  (4)是强调"团队学习"。即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组织智力)的开发。在学习型组织中,团队是最基本的学习单位,团队本身应理解为彼此需要他人配合的一群人。组织的所有目标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团队的努力来达到的。

  而我们应该怎么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型组织,我认为:

  一、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应根据以下几个步骤逐步展开:

  1.首先要检验你所在的组织是怎样一个组织

  2.认清建立学习型组织的障碍

  3.构建一个适宜组织学习的组织架构

  4.在组织内营造学习和组织学习的氛围

  5.学习和整合五项修炼

  6.运用学习方法,学习各方面知识

  二、解决组织的学习智障

  在实际学习.工作与生活中,学习型组织往往很难予以建立起来,这主要是因为在我们的学习思维中,存在着很多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智障。这些智障不仅妨碍了我们创建学习型组织,而且也是我们进行有效地组织学习的一大桎梏。

  1.局限思考。长久以来,我们被灌输固守本职的观念,这种观念如此牢固,以至于我们总是将自身与工作混淆在一起。多数人认为自己对于整体只有很小或毫无影响力,他们往往在自己的岗位上埋首苦干,而只把自己的责任局限于本职范围之内。当组织中的人只专注于自身职务上时,他们便不会对因所有职务互动而产生的结果有责任感,就算对结果表示失望,也不会觉察出为何如此,它与自己的本职又有什么关系等等。

  2.归罪于外,不追究自身的原因。归罪于外其实是局限思考的副产品,是以片断的方式来看外在世界的结果。如果只专注在自己的职务上,我们便看不见自身行动的影响到底怎样延伸到职务范围之外。当有些行动的影响回过头来伤害到自己,我们还会误认为这些新问题是由外部引起的,而且我们不仅限于指责组织内的同仁,甚至还会指责组织以外的因素。

  "内"和"外"总是相对的,当我们扩大"系统"的范围时,原先的"外"就变成了"内",所以,当我们将问题归罪于外时,我们已将"系统"切割,而永远无法认清那些存在于"内"与"外"互动关系中的许多问题及其解决之道。

  3.缺乏整体思考的主动积极性。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养成了以片片段段、专注于事件的习惯来处理周围的问题,而且对每一个事件,都认为有明显的原因。然而,在我们现代的企业或社会中,生存的主要威胁并非出自突发的事件,而是由缓慢、渐进、无法察觉的过程所形成。例如环境的恶化、产品品质的下降、顾客群的减少等等,都是缓慢形成的。

  如果人们的思考充斥着短期事件,那么创造性的学习在一个组织之中便难以持续;如果我们专注于个别事件,最多就只能在事件发生之前加以预测,作出最佳的反应,而仍然无法学会如何创造。

  4.专注于个别事件、短期事件。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进沸水中,它会立刻试着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进温水中,不去惊吓它,它将呆着不动。现在,如果你慢慢加温,当温度从华氏70度升到80度,青蛙仍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愈来愈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它脱离困境,但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激烈的变化,而对缓慢、渐进的变化,则没有作用。

  5.经验学习的错觉。直接的经验是我们最强有力的学习方法,自幼我们就透过经验来吃、爬、走和勾通。对于组织来说,能够从过去或者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当然是最好的,但对于许多对未来有很大重要影响的决定,我们却无从学习。例如,提拔新人担任领导职务,对于组织策略的重建,以及组织学习氛围的形成,都有多年的影响;再如新生产设施与流程的投资,影响产品产出的时间更长。对于这些决策,如果硬着要套用经验,那么就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三、学习和整合五项修炼

  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必须克服各种学习智障,并通过对个人和组织的修炼予以达到。一般来说,学习型组织必须以五项修炼作为基本的学习修炼方法。

  "自我超越"修炼是以不断厘清和加深我们真心向往的事情为起点,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这项修炼是组织中整体价值观的形成、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的认同、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的基础。

  改善心智模式,对个人来说,对提高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具有重大影响,而对于组织来说,其心智模式作为整体的心智模式,这项修炼可以大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

  建立共同愿景对于组织价值观的形成,特别是对于组织凝聚力的强化具有重大影响。同时,这一修炼显然是组织目标形成和组织成员目标认同的必要前提。

  团体学习主在表现为一种有组织的学习方式,作为一项修炼,其重要作用在于使得组织成员之间达成"完善的协调和一体的感觉",它可以强化组织的各种能力,包括思考能力、行动能力应变能力。

  系统思考是一种心灵的转变:从将自己看作与世界分开,转变为与世界连结;从将问题看作是由"外面"某些人或事所引起的,转变为看到自己行动如何造成问题。它是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部分,它使我们以一种新的方式,重新认识我们自己所处的世界。

  五项修炼之间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和互为前提的系统特性,因此,组织修炼要能够有效地推进,必须对五项修炼进行整合。各个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任何一项修炼作为起点,但各项修炼必须形成一个整体,五项修炼缺一不可。

  学习不仅是学知识,更是学习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习应着眼于未来情景,着眼于组织学习,着眼于团体精神。

  学习的过程就是心灵互动的过程。

  学习是要活出生命的意义,是每个人全面的终身的成长。

  学习应变的单位不仅是个人,团体更应学习应变。

  学习不是短暂的,而是终身的。

  通过阅读,让我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藏着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当掌握这些力量,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才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能成为出色团体中的一分子,并在这个团体中,一群人以极不寻常的方式在一起工作,彼此信任,相互补长短,为共同的大目标全力以赴,并创造出惊人的成果。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6

  通过学习《第五项修炼》,我又从新的角度认识了教育,书中给我我们五项修炼,让我们来看一看。

  《第五项修炼》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指出了个人与组织间的密切关系,使人读后深受感触。五个部分分别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自我超越 ,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是学习型组织的基础,是组织整体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植基于个别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只有透过个人学习,组织才能学习。

  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我们心中,并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思维方式,甚至可以是图像、或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然而不同的心智模式处理问题的角度会有很大的不同。

  建立共同愿望,在人类群体活动中,很少有像共同愿望能激发出这样强大的力量。人们寻求建立共同望的理由之一,就是他们内心渴望能够归属于一项重要的任务、事业或使命。

  团体学习,团体智商远远大于个人智商。但也可能出现,在一个团体里,个人智商往往都在120以上,而整体智商却只有62,以至造成三个诸葛亮,变成一个臭皮匠。

  系统思考,人由看片段到看森林。从对现状作被动反应,转为创造未来。从迷失在复杂的细节中,到掌握动态的均衡搭配。系统思考让我们看见小而效果集中的高杠杆点。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能产生以小博大的力量。

  他们是一个整体,“系统思考”是需要“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团体学习”与“自我超越”四项修炼来发挥它的潜力。“建立共同愿景”培养成员对团体的长期承诺;“改善心智模式”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体会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团体学习”展示团体力量,使团体力量超过个人力量的技术。“自我超越”则是不断反映个人对周围影响的一面镜子,缺少自我超越的修炼,人们将陷入“压力——反应”式的结构困境。同时我们要具有创新精神,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就我国而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不断完善。而改革的本质便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体制的创新。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在团队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每个人都应该有些大局意识,通过提高自己,进而提高整体。同时整体的提高也应该给我们压力,我们作为集体中的一员也要随波永进,发挥更高的水*。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7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第五项修炼》这本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所著的管理学巨著,它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20世纪屈指可数的几本管理经典、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管理书籍之一,并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过去75年最具影响力的管理类图书。

  《第五项修炼》描述了公司如何通过采用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对策,来排除威胁组织效率和事业成功的学习障碍。在学习型组织中,新型的、扩张性的`思考模式得到培育,集体的热情得到释放,大家不断在学习如何开创自己真心向往的成就。在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过程中,由五项新的构件技术集中在一起成为关键。这五项技术分别是:

  1、自我超越。

  我对自我超越理解为个人的前进动力、愿景目标,是不断自我超越,不断追求新境界的精神。自我超越是不断澄清和加深我们个人愿景的修炼,是持续集中我们的能量,增强我们的毅力,并客观的观察现实的修炼,即发展自身,而不是除掉什么。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和重要基石。

  2、系统思考。

  在我看来,系统思考可以简单理解为基本世界观,完善的知识体系,以及全面的思维模式。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系统中的一部分,活动也是由相关的、系列性的行动所组成,并通过无形的网络编织在一起。这些活动之间相互影响,但却不容易显露出来。因此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需要全面的从整体方面去考虑。系统思考是一个概念框架,是一个知识体系,也是一个工具系列,通过系统思考可以让各类的思考模式清晰的展现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认识和改变这些模式。

  当然,系统思考也可以理解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真正具有前瞻性的积极行动,除了正面的想法之外,还必须以整体思考的方法与工具深思熟虑,细密量化,首先考察除了我们最初极佳的立意之外,还会造成(产生)哪些我们极其不易觉察的后果。往往专注于某些片断或短期事件,会使我们不能以较长远眼光来看事件背后变化的形态,更无法了解其真正原因。并且目前很多事件实际都是因为复杂原因而缓慢形成的。所以,这更提醒我们系统思考的重要性。

  3、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决定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为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归纳,甚至就是图像、画面或形象。在我看来心智模式实际上指的是我们对事物的固有看法、思维定势。如果我们被心智模式所限制,那么我们的行动就只会被限制在过去熟悉和舒适的范围之内,虽然处理起来游刃有余但却无法突破。

  正如某些企业满足于现今所取得的成就而沾沾自喜,裹布不前,最终被那些敢于创新与突破的新生代所取代。有时候,当我们面对困难时往往会努力寻求新的解决方法,但那些在我们脑中所呈现的完美方法最终并没有能够实现,究其原因,不是方法不好,而是心智模式在作怪。就是因为那些方法与我们所约定俗成的观念想法,观点相左,于是我们就限于旧规而将它舍弃了。

  这就告诉我们企业要勇于创新,突破约定俗成,打败传统的束缚。我们人也一样,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畏首畏尾,要勇敢的大踏步向前。

  4、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大家共同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是我们对未来的共同向往与追求。它需要共同的努力,把企业中的每个人密切的联系在一起,是每个人心向同一个方向,劲往一处使。

  5、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就是要以团队作为学习的基本单位,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协同工作,使团队不但能够取得非凡的成绩,也能使每个成员都能比在其他情况下更迅速的成长,实现1+1>2的效果,组织和个人都能在学习中受益。聪明的个人或许很多,但聪明的团队却不多。就算一个团队有再多的聪明人,但如果那些人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而争个你死我活,那么这样的团队注定是要失败的,1+1只能小于2.

  这就是我阅读《第五项修炼》后的理解及得到的启发,或许很片面,这本书的内容很多地方都很专业,对于我来说比较深奥,我只是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想法而已。

  读了这本书以后,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对自我的超越,更加注重系统思考,把自己放到集体中,注重心智模式,突破陈规束缚,注重共同愿景,向着大家共同的目标努力,注重团队学习,将个人与整体联系在一起,绝不自作聪明,弃团队利益于不顾。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8

  《第五项修炼》是一本1990年初版的老书,但还是被管理学院各位老师推荐,可见它在管理学领域的经典,搜索网上对该书的口碑评论,很多企业家认为书中所提倡的观点也是当今企业在现场情况中也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当前企业存在的问题:组织被肢解分离,组织整体缺失。

  随着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的滥用,KPI、目标管理、配额奖金等都渐渐把组织里的每个人变成一个螺丝钉,从而缺乏全局视角,这样不仅会让员工产生主动积极的错觉,而且会让大家总认为“敌人在外部”,然后采用一系列被动的反应,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系统观。

  五项修炼: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的方法:梳理系统中各个事物之间的关系,例如:车速、油门、刹车,油门越大车速越快,刹车越大车速越慢。纷繁复杂的各种事情,归根到底只有三种关系:正反馈、负反馈和延迟。想要解决问题,还需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这个就是杠杠点,要找到杠杠效益的作用点,关键在于观察事件背后的结构模型。

  工具应用:结合刘润老师的《商业洞察力》,思考怎么利用正反馈,分析自己在运动方面的增强回路,从1月份开始固定每天早上6点~7点时间段内运动,不限运动内容,坚持一个半月后,体重减少了X斤,BMI也在趋于标准,备受鼓舞,在群里打卡也受到了大家的鼓励,就对跑步、跳绳各种运动渐渐有了兴趣,然后进一步喜欢上运动。

  总结:因增强果,果反过来又增强因,形成回路,一圈一圈循环增强。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9

  《第五项修炼》这本书讲述了学习型组织的建立需要五项修炼,分别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这五项修炼可以说是五种理念或者原理,而第五项修炼某种意义上是前四项的基础,我们系统思考的水*也决定了前四项修炼能实现最终效果的高度。

  书的第三章,先是通过一个“啤酒游戏”的故事把抽象的系统思考概念很形象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个故事使我对系统结构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系统结构构建的前提是我们学会如何系统思考。而今天所学习的第五项修炼的法则,是通过系统思维为我们总结了系统思考中的重要规律、原则,这种系统思考的法则可以运用到我们生活、工作乃至任何一种社会环境中。系统思考是从更高更全面的维度审视当下正在进行的事情,是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更是拉长周期分析整体和长远的利弊。

  通过学习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在的巨大力量来源。当真正掌握这些力量,我们就会获得持续的提升,本书作者的观点是要我们去发展学习型的团队合作。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并把这项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同时在团队中彼此信任,取长补短,为团队共同的目标全力以赴,才能创造出惊人的成果。

  现在公司正在绘制江淮运河的愿景蓝图,实现这一共同愿景,就需要我们在运用系统思考的基础上完成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不断提升个人业务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作为团队的我们要不断共同学习、相互合作,为实现我们的共同愿景而努力。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0

  由于工程业务的属性特点和业务形态特点,五项修炼对我们团队来说尤为真实和迫切需要,我下面就“系统思考和团队学习”结合日常工作实践谈谈想法。

  工程业务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有涉及部门多、环节多、周期长、变化多、交叉多等特点,只要其中某个点出现异常,就有可能影响到实施过程,若公司的工程体系、施工管理体系、售后服务体系不完整、不连贯、不协调,是不可能做好一个工程项目的。

  一个工程项目从业务获得到项目完成至少有以下几大阶段分割:业务对接——前期深化——成本核算——招投标签约——现场测量——生产加工——运输——工程管理(含回款)——交房服务——保修服务。如果项目执行人不去系统考虑每一个环节的相连性和内在的影响,要想顺利完成项目,可能行是很小的。

  一个工程项目从业务获得到项目完成至少有以下几大阶段分割:业务对接——前期深化——成本核算——招投标签约——现场测量——生产加工——运输——工程管理(含回款)——交房服务——保修服务。如果项目执行人不去系统考虑每一个环节的相连性和内在的影响,要想顺利完成项目,可能行是很小的。

  上面10个过程实际是一个较大的系统工作,涉及到市场部的企业宣传、技术部的技术保障、法务部的把关、采购部的供应、工厂的生产、项目现场的管理、财务部的配合、服务网点的布局等等。做一名合格的工程人员,必须全面思考、协调整条线上的工作,这个较大的系统是不能完全分割的整体。从单个环节来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譬如,第8个环节“工程管理”,这个环节的负责人是现场项目经理,狭隘的理解他是管理施工现场事物的人,但他要想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就必须要考虑采购部门备货的周期、生产部门加工的难点和时间、客户对现场工期的要求、工作量对施工劳动力的组织需求、货物的运输及入场、货物的保管及工程款的回收等。总之没有系统的思维和工作方法,整个工作进入死循环只是时间问题。

  在工程事物的处理和安排上,全面、系统的思考和执行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孤立去看一个点、一个环节。工程从业人员更需要养成系统思考的习惯。读后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系统思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要想做到系统思考,还需要我们有很好的认知水*来武装,需要我们持续的学习他人经验、不断充实专业知识。

  系统学习是系统思考的前提。只有“全面、系统、跨界的学习”——才有可能完善、升级系统思考。未来需要我们成为具有系统思考的综合性人才,公司更需要一个高水*系统思考力的团队。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500字3篇(扩展2)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0篇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

  通过学习《第五项修炼》,我对新时期的建设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作为建设管理者,知识结构的单一,与眼前飞速发展社会的知识爆炸的时代脱节,它在警示我们:要继续学习、完善自我,只有终生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才能胜任今天的工作。

  《第五项修炼》书中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指出了个人与组织间的密切关系,使人读后深受感触。五个部分分别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1、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不断理清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的观察现实。能够自我超越的人,总是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因此,只有自我超越愿望强烈,才能保证学习的动力。

  2、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在团队中,改善心智模式十分重要,它是保证团队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总之,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在个人来讲,要勇于和善于敞开心扉,并且能够倾听吸纳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

  3、建立共同理想

  如果团队拥有共同的理想,那么,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为了这个共同的理想而努力。而这种共同的理想就是团队中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可以无限放大的,是一个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高度的概念。我想学习型团队的共同理想就是利用我们的各自的知识来为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团队学习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体的智商却只有六十,这是为什么呢?团队学习的修炼即在处理这种困境。团队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探讨”开始,深度探讨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在思考了所有问题之后,毫无保留的说出心中的思考而进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换言之,即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比个人思考更深入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这就是试验的真正含义。

  5、全局思考

  群体与人类其它活动都是一种系统,也都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相互影响并要经年累月才完全展现出来。我们是群体中的组成部分,要时时刻刻想着群体的愿望。身在团体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难的,有的时候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护群体的利益。而我们就应该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思考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达到个人价值与全局价值的*衡。

  通过学习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在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的。当掌握这些力量,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才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你我都有过这种经验:成为出色团体中的一分子,在这个团体中,一群人以极不寻常的方式在一起工作,彼此信任,相互补长短,为共同的大目标全力以赴,而创造出惊人的成果。

  《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博士的观点是要我们去发展学习型的团队合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并把这项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在工作中享受生命的意义,更可以引导出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新观念,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挖掘潜能,努力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观和工作观,努力创造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工作创新的氛围,创造团结、和谐、奋进的氛围,更好地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2

  打算写这篇读后感,想了一阵,我好像不知道如何写起。这本书带给我的阅读感觉挺矛盾的,我时而着迷于它揭示的基本原理,阅读起来如饥似渴,时而又厌倦里面只有作者才能深刻体会的一些案例,读起来云里雾里。

  我问自己,为什么有些内容读起来这么枯燥?原来,他不仅仅揭示了基本原理,这些案例还告诉你真真切切的实践。我,体会不到而已。

  封面的另一行小标题写着“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实践,和理论不一样。组织管理,是一门艺术。阅读此书能从中体会到一点点实践与理论的不同,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较好运用。

  书中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括总结。人在满足于基本需求的情况下对志向的追求,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技术,现实中存在的偏见,以及认识系统结构。

  第二部分,认识系统。是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我最喜欢的内容,开始揭示一些基本的自然法则。修炼就是从系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认识一些基本概念,如反馈模式,延迟,增长极限,转移负担等。

  第三部分是书的主体,讲述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各项核心修炼,包括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

  第四部分开始讲一些案例,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里面抓几个关键词,“反思”、“变革”、“沟通”、“领导力”,这些都不容易。

  读这本书,有很深刻的体会,时而着迷。主题说的是学习型组织,然而又贯穿着很深奥的哲学。仔细一想,以组织为单位,不就是写人吗!我想起来《价值》一书中张磊描述他的组织,正是学习型组织,他把人分为领导层和组织,在这本书中都有体现。书中还有一章专门写领导力。书中的哲学思想,同老子、王阳明、稻盛和夫他们的思想一致。书中对于系统和一些基本原理原则的描述,又同我的老师思想一致。

  读这本书,我有激动。很多之前大概了解的知识,这里又得以强化。书中,我第一这么深刻地理解“系统”这两个字,还有一些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原理原则。往后,对这些基本原理原则的认识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再加以运用。

  另外,书中还涉及一些心理学和教育学,我认为有用。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3

  在新年到来之际,我读完了《第五项修炼》这本书。我被书中的五项修炼所折服。在书中,我了解到:"自我超越"是不断反照个人对周边影响的一面镜子;"改善心智模式"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体认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建立共同愿景"培养成员对团体的长期承诺;"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力量,使团体力量超乎个人力量加总的技术;"系统思考"极其务实,可以使我们了解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它的精髓是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周围的事物。建立学习型组织就是融合五项修炼的最高境界。

  建立学习型组织是我在读完此书后的认识到的一条新的学习方法,但建立学习型组织并不是那么容易,我认为建立它必须遵循几个基础:

  其一,必须了解学习型组织的特征并加以利用。

  (1)学习型组织基础--团结、协调及和谐。

  组织学习普遍存在"学习智障",个体自我保护心理必然造成团体成员间相互猜忌,这种所谓的"办公室政治"导致高智商个体,组织群体反而效率低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2)学习型组织核心--在组织内部建立完善的"自学习机制"。

  组织成员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学习成为工作新的形式。

  (3)学习型组织精神--学习、思考和创新。

  此处学习是团体学习、全员学习,思考是系统、非线性的思考,创新是观念、制度、方法及管理等多方面的更新。

  (4)学习型组织的关键特征--系统思考。

  只有站在系统的角度认识系统,认识系统的环境,才能避免陷入系统动力的旋涡里去。

  (5)组织学习的基础--团队学习。

  团队是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许多组织不乏就是组织现状、前景的热烈辩论,但团队学习依靠的是深度汇谈,而不是辩论。深度汇谈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深度汇谈的目的是一起思考,得出比个人思考更正确、更好的结论;而辩论是每个人都试图用自己的观点说服别人同意的过程。

  其二,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遵循自主的,自愿的学习态度。

  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我们自己切实有这种迫切的需求,才会有效果.如果是上级的指令,是上级的要求,这是一种被动的,应对式的工作观;同时必须不是赶时髦,不是追风,否则只会是*.因此主动与迫切,这两点事关创建的成败.只有发自内心的,是出于对事业的爱,才会有成效.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在为事业打造未来

  其三,要善于不断学习。

  这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所谓"善于不断学习",主要有四点含义:(1)是强调"终身学习"。即组织中的成员均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形成组织良好的学习气氛,促使其成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

  (2)是强调"全员学习"。即企业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尤其是经营管理决策层,他们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和命运的重要阶层,因而更需要学习。

  (3)是强调"全过程学习"。即学习必须贯彻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学习型组织不应该是先学习然后进行准备、计划、推行,不要把学习和工作分割开,应强调边学习边准备、边学习边计划、边学习边推行。

  (4)是强调"团队学习"。即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组织智力)的开发。在学习型组织中,团队是最基本的学习单位,团队本身应理解为彼此需要他人配合的一群人。组织的所有目标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团队的努力来达到的。

  而我们应该怎么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型组织,我认为:

  一、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应根据以下几个步骤逐步展开:

  1.首先要检验你所在的组织是怎样一个组织

  2.认清建立学习型组织的障碍

  3.构建一个适宜组织学习的组织架构

  4.在组织内营造学习和组织学习的氛围

  5.学习和整合五项修炼

  6.运用学习方法,学习各方面知识

  二、解决组织的学习智障

  在实际学习.工作与生活中,学习型组织往往很难予以建立起来,这主要是因为在我们的学习思维中,存在着很多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智障。这些智障不仅妨碍了我们创建学习型组织,而且也是我们进行有效地组织学习的一大桎梏。

  1.局限思考。长久以来,我们被灌输固守本职的观念,这种观念如此牢固,以至于我们总是将自身与工作混淆在一起。多数人认为自己对于整体只有很小或毫无影响力,他们往往在自己的岗位上埋首苦干,而只把自己的责任局限于本职范围之内。当组织中的人只专注于自身职务上时,他们便不会对因所有职务互动而产生的结果有责任感,就算对结果表示失望,也不会觉察出为何如此,它与自己的本职又有什么关系等等。

  2.归罪于外,不追究自身的原因。归罪于外其实是局限思考的副产品,是以片断的方式来看外在世界的结果。如果只专注在自己的职务上,我们便看不见自身行动的影响到底怎样延伸到职务范围之外。当有些行动的影响回过头来伤害到自己,我们还会误认为这些新问题是由外部引起的,而且我们不仅限于指责组织内的同仁,甚至还会指责组织以外的因素。

  "内"和"外"总是相对的,当我们扩大"系统"的范围时,原先的"外"就变成了"内",所以,当我们将问题归罪于外时,我们已将"系统"切割,而永远无法认清那些存在于"内"与"外"互动关系中的许多问题及其解决之道。

  3.缺乏整体思考的主动积极性。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养成了以片片段段、专注于事件的习惯来处理周围的问题,而且对每一个事件,都认为有明显的原因。然而,在我们现代的企业或社会中,生存的主要威胁并非出自突发的事件,而是由缓慢、渐进、无法察觉的过程所形成。例如环境的恶化、产品品质的下降、顾客群的减少等等,都是缓慢形成的。

  如果人们的思考充斥着短期事件,那么创造性的学习在一个组织之中便难以持续;如果我们专注于个别事件,最多就只能在事件发生之前加以预测,作出最佳的反应,而仍然无法学会如何创造。

  4.专注于个别事件、短期事件。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进沸水中,它会立刻试着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进温水中,不去惊吓它,它将呆着不动。现在,如果你慢慢加温,当温度从华氏70度升到80度,青蛙仍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愈来愈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它脱离困境,但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激烈的变化,而对缓慢、渐进的变化,则没有作用。

  5.经验学习的错觉。直接的经验是我们最强有力的学习方法,自幼我们就透过经验来吃、爬、走和勾通。对于组织来说,能够从过去或者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当然是最好的,但对于许多对未来有很大重要影响的决定,我们却无从学习。例如,提拔新人担任领导职务,对于组织策略的重建,以及组织学习氛围的形成,都有多年的影响;再如新生产设施与流程的投资,影响产品产出的时间更长。对于这些决策,如果硬着要套用经验,那么就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三、学习和整合五项修炼

  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必须克服各种学习智障,并通过对个人和组织的修炼予以达到。一般来说,学习型组织必须以五项修炼作为基本的学习修炼方法。

  "自我超越"修炼是以不断厘清和加深我们真心向往的事情为起点,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这项修炼是组织中整体价值观的形成、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的认同、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的基础。

  改善心智模式,对个人来说,对提高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具有重大影响,而对于组织来说,其心智模式作为整体的心智模式,这项修炼可以大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

  建立共同愿景对于组织价值观的形成,特别是对于组织凝聚力的强化具有重大影响。同时,这一修炼显然是组织目标形成和组织成员目标认同的必要前提。

  团体学习主在表现为一种有组织的学习方式,作为一项修炼,其重要作用在于使得组织成员之间达成"完善的协调和一体的感觉",它可以强化组织的各种能力,包括思考能力、行动能力应变能力。

  系统思考是一种心灵的转变:从将自己看作与世界分开,转变为与世界连结;从将问题看作是由"外面"某些人或事所引起的,转变为看到自己行动如何造成问题。它是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部分,它使我们以一种新的方式,重新认识我们自己所处的世界。

  五项修炼之间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和互为前提的系统特性,因此,组织修炼要能够有效地推进,必须对五项修炼进行整合。各个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任何一项修炼作为起点,但各项修炼必须形成一个整体,五项修炼缺一不可。

  学习不仅是学知识,更是学习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习应着眼于未来情景,着眼于组织学习,着眼于团体精神。

  学习的过程就是心灵互动的过程。

  学习是要活出生命的意义,是每个人全面的终身的成长。

  学习应变的单位不仅是个人,团体更应学习应变。

  学习不是短暂的,而是终身的。

  通过阅读,让我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藏着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当掌握这些力量,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才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能成为出色团体中的一分子,并在这个团体中,一群人以极不寻常的方式在一起工作,彼此信任,相互补长短,为共同的大目标全力以赴,并创造出惊人的成果。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4

  利用闲暇之余,我认真研读了《第五项修炼》一书,该书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让我受益匪浅。《第五项修炼》的内容包括五个部分,分别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其中系统思考是以上所提修炼中的第五项。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这项修炼是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决定我们对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为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归纳,甚至就是图像、画面或印象。我们通常不能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自己行为的影响。心智模式修炼要从审视自己开始——学习发掘内心世界的图像,使这些图像浮上表面,并严加审视。它还包括进行一种有学习效果的、兼顾质疑与表达的交谈能力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如果组织中没有全体成员深度分享共同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那这个组织就不能得到伟大的成功。领导力即要给予组织机构以激励和启迪,有能力分享我们所追求的未来图景,伟大的组织都无一例外的用共同的身份和命运归属感把人们成功地凝聚在一起。这是因为共同愿景会激发成员真正的信念、行动意愿和投入参与,而非仅仅的服从。

  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当一个工作很投入的管理团队,每个人的智商都120以上,为什么他们的集体智商却只有63?团队学习的修炼即在处理这种困境。在很多领域的实际案例显示,团队的集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团队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团队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能做出非同寻常的成绩,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成长的快。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整合其他修炼的修炼,它把其他修炼融入一个条理清晰一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他防止了其他修炼变成分散独立的花招,或最新流行的组织变革时尚。没有系统的观点就不会想去了解其他修炼之间的关联。而只有通过强化其他各项修炼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让一个组织正常并积极的运行。系统思考让我们看见小而效果集中的高杠杆点。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能产生以小博大的力量。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在团队里都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但我们一定要有大局意识,第五项修炼的精髓在于整体大于局部。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5

  通过学习《第五项修炼》,我又从新的角度认识了教育,书中给我我们五项修炼,让我们来看一看。

  《第五项修炼》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指出了个人与组织间的密切关系,使人读后深受感触。五个部分分别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自我超越 ,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是学习型组织的基础,是组织整体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植基于个别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只有透过个人学习,组织才能学习。

  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我们心中,并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思维方式,甚至可以是图像、或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然而不同的心智模式处理问题的角度会有很大的不同。

  建立共同愿望,在人类群体活动中,很少有像共同愿望能激发出这样强大的力量。人们寻求建立共同望的理由之一,就是他们内心渴望能够归属于一项重要的任务、事业或使命。

  团体学习,团体智商远远大于个人智商。但也可能出现,在一个团体里,个人智商往往都在120以上,而整体智商却只有62,以至造成三个诸葛亮,变成一个臭皮匠。

  系统思考,人由看片段到看森林。从对现状作被动反应,转为创造未来。从迷失在复杂的细节中,到掌握动态的均衡搭配。系统思考让我们看见小而效果集中的高杠杆点。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能产生以小博大的力量。

  他们是一个整体,“系统思考”是需要“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团体学习”与“自我超越”四项修炼来发挥它的潜力。“建立共同愿景”培养成员对团体的长期承诺;“改善心智模式”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体会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团体学习”展示团体力量,使团体力量超过个人力量的技术。“自我超越”则是不断反映个人对周围影响的一面镜子,缺少自我超越的修炼,人们将陷入“压力——反应”式的结构困境。同时我们要具有创新精神,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就我国而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不断完善。而改革的本质便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体制的创新。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在团队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每个人都应该有些大局意识,通过提高自己,进而提高整体。同时整体的提高也应该给我们压力,我们作为集体中的一员也要随波永进,发挥更高的水*。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6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第五项修炼》这本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所著的管理学巨著,它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20世纪屈指可数的几本管理经典、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管理书籍之一,并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过去75年最具影响力的管理类图书。

  《第五项修炼》描述了公司如何通过采用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对策,来排除威胁组织效率和事业成功的学习障碍。在学习型组织中,新型的、扩张性的`思考模式得到培育,集体的热情得到释放,大家不断在学习如何开创自己真心向往的成就。在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过程中,由五项新的构件技术集中在一起成为关键。这五项技术分别是:

  1、自我超越。

  我对自我超越理解为个人的前进动力、愿景目标,是不断自我超越,不断追求新境界的精神。自我超越是不断澄清和加深我们个人愿景的修炼,是持续集中我们的能量,增强我们的毅力,并客观的观察现实的修炼,即发展自身,而不是除掉什么。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和重要基石。

  2、系统思考。

  在我看来,系统思考可以简单理解为基本世界观,完善的知识体系,以及全面的思维模式。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系统中的一部分,活动也是由相关的、系列性的行动所组成,并通过无形的网络编织在一起。这些活动之间相互影响,但却不容易显露出来。因此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需要全面的从整体方面去考虑。系统思考是一个概念框架,是一个知识体系,也是一个工具系列,通过系统思考可以让各类的思考模式清晰的展现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认识和改变这些模式。

  当然,系统思考也可以理解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真正具有前瞻性的积极行动,除了正面的想法之外,还必须以整体思考的方法与工具深思熟虑,细密量化,首先考察除了我们最初极佳的立意之外,还会造成(产生)哪些我们极其不易觉察的后果。往往专注于某些片断或短期事件,会使我们不能以较长远眼光来看事件背后变化的形态,更无法了解其真正原因。并且目前很多事件实际都是因为复杂原因而缓慢形成的。所以,这更提醒我们系统思考的重要性。

  3、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决定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为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归纳,甚至就是图像、画面或形象。在我看来心智模式实际上指的是我们对事物的固有看法、思维定势。如果我们被心智模式所限制,那么我们的行动就只会被限制在过去熟悉和舒适的范围之内,虽然处理起来游刃有余但却无法突破。

  正如某些企业满足于现今所取得的成就而沾沾自喜,裹布不前,最终被那些敢于创新与突破的新生代所取代。有时候,当我们面对困难时往往会努力寻求新的解决方法,但那些在我们脑中所呈现的完美方法最终并没有能够实现,究其原因,不是方法不好,而是心智模式在作怪。就是因为那些方法与我们所约定俗成的观念想法,观点相左,于是我们就限于旧规而将它舍弃了。

  这就告诉我们企业要勇于创新,突破约定俗成,打败传统的束缚。我们人也一样,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畏首畏尾,要勇敢的大踏步向前。

  4、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大家共同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是我们对未来的共同向往与追求。它需要共同的努力,把企业中的每个人密切的联系在一起,是每个人心向同一个方向,劲往一处使。

  5、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就是要以团队作为学习的基本单位,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协同工作,使团队不但能够取得非凡的成绩,也能使每个成员都能比在其他情况下更迅速的成长,实现1+1>2的效果,组织和个人都能在学习中受益。聪明的个人或许很多,但聪明的团队却不多。就算一个团队有再多的聪明人,但如果那些人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而争个你死我活,那么这样的团队注定是要失败的,1+1只能小于2.

  这就是我阅读《第五项修炼》后的理解及得到的启发,或许很片面,这本书的内容很多地方都很专业,对于我来说比较深奥,我只是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想法而已。

  读了这本书以后,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对自我的超越,更加注重系统思考,把自己放到集体中,注重心智模式,突破陈规束缚,注重共同愿景,向着大家共同的目标努力,注重团队学习,将个人与整体联系在一起,绝不自作聪明,弃团队利益于不顾。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7

  管理学的书一般很少有人读,也许是因为没有时间,也许是因为理论性的东西过于复杂。假期的时候,我阅读了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写下了我的体会。希望我写的东西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管理学,更多的人去阅读管理方面的书。彼得×圣吉所创立的是学习型团队,他希望建立的组织模式能够更适合人们的工作。在一个团队中,很多有共同理想的人组成一个大的学习型群体,使人们在团体中都能以自己的理想为目标,不断的前进。同时在团队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敢于挑战极限,不断创新,帮助他人,和其他人一起,共同创造知识的成果。从真正的团队学习中体会工作生活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有五项主要的内容:分别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理想、团队学习、全局思考。1.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就是不断理清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的观察现实。能够运用自我超越的人,可以不断实现他们心里的愿望,我觉得自我超越就是一种精神力量。当人们希望达到某些愿望的时候,首先要有“我想达到”的愿望,这种愿望越强烈,愿望能够实现的机会就越大。对于能够自我超越的人,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就好像雕刻家一样,全心投入,不断的创新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学习。也正是因为自我超越的愿望强烈,才能保证他们的学习动力强劲。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象、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在团队中,改善心智模式十分重要,它是保证团队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总之,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3.建立共同理想。如果团队拥有共同的理想,那么,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为了这个共同的理想而努力。而这种共同的理想就是团队中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可以无限放大的,是一个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高度的概念。就好像我们国家的乒乓球事业,由于乒乓球属于国球,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都很喜欢这项运动,从中我们就能发现很多优秀的选手。同时,国家也大力支持这项运动,人人都希望把这项运动办好,这种凝聚力超越了个人的想法,成为了全民族的共同理想,所以*的乒乓事业才能屹立于世界的巅峰。4.团队学习。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体的智商却只有六十,这是为什么呢?团队学习的修练即在处理这种困境。团队学习的修练从“深度探讨”开始,深度探讨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在思考了所有问题之后,毫无保留的说出心中的思考而进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换言之,即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比个人思考更深入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这就是试验的真正含义。5.全局思考。群体与人类其它活动都是一种系统,也都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相互影响并要经年累月才完全展现出来。我们是群体中的组成部分,要时时刻刻想着群体的愿望。身在团体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难的,有的时候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护群体的利益。而我们就应该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思考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达到个人价值与全局价值的*衡。当然,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彼得圣吉×博士的观点是要我们去发展学习型的团队合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并把这项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8

  《纸船》主要讲述了冰心将对母亲的思念寄托在一只只小船上,幻想着终有一天母亲能在梦中遇见他们。即使相隔万水千山也阻挡不了那份搁浅在心中的思念。

  冰心的《纸船》没有华丽的语言,诗里头,但那淡淡的感情犹如茶色的阳光,给人以温暖。

  温暖的爱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出现。

  曾经,在回家的路上,因为一句“你很久没牵我的手了”,妈妈便紧紧地握着。

  曾经,坐着爸爸的老爷车,淋着雨,在车水马龙的路上,只为去买我要学习的台灯。

  曾经,来到爸爸的工地,看着他们顶着烈日的工作,汗流浃背。

  曾经,发了一晚的高烧,妈妈彻夜在身旁守候。

  曾经,受到伤害而哭泣,回家的那一刻,我一头钻进妈妈的怀抱,只为寻求臂弯的温暖。她紧紧地抱着,静静地听着。

  曾经。父母给了我无数个曾经。他们的爱就像百合的清香凝成的感动,慢慢地汇拢,不再飘散。

  总喜欢星期六的晚上,只因为那是家里最人齐的一天,我们分享着晚餐,分享着我们一周的点点滴滴。

  总喜欢妈妈称我“老太婆”,只因为我爱管她闲事。每次和她开玩笑都让我感觉我们之间不仅是亲人,而且还是很好的朋友。

  总喜欢跟着爸爸的屁颠屁颠地走,喜欢抱着他的肚腩、靠着他宽厚的肩膀,叫他一声“帅哥”,然后看着他“开心”地皱眉。

  总喜欢妈妈在出门消遣前,贼贼的喊一句“姑娘们,我走啦。”

  总喜欢听爸爸妈妈讲他们的爱情故事,每一次故事都会有一小段更新,这是我们几个永远爱听的话题。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爱是永远经不起等待的。当我们的父母渐渐老去,他们所希望的不仅仅是物质,他们希望更多的是儿女的陪伴,给他们多一点理解、关爱。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温暖的拥抱。爱,很简单,很简单。

  冰心曾在《爱在左 情在右》这首诗里提到过:爱在左,情在右。在道路的两旁,我们随时播种随时开花。 使一路上穿枝拂叶的人,即使走过荆棘,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一生过于漫长,每一天都是永恒的缩影。我愿用我现在的每一天,酿最甜最美的花蜜与我的家人、朋友分享。这段时间,我懂得了生命的可贵,我害怕失去,于是我努力的珍惜,珍惜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好几次,我对我的同学说:“我会想你一辈子的”听起来像是开玩笑,其实这是我心底最想说的。

  我愿意,找一个理由,让你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你的印记;我愿意,用我的每一天,将温暖的笑容展现。

  纸船——寄母亲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挚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9

  《第五项修炼》出版于1990年,属于一本管理学经典书籍,被《金融时报》称为“有影响力的五部工商巨著之一”。本书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的概念被写入金融教科书,至今仍有可读性。

  彼得圣吉认为:人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知识的不断吸收,那么企业就如同个人一般,也存在着学习障碍,为了保持企业的活力和进步,成为一个能够自主学习的“人工智能”,就要利用五项修炼来构建学习型组织,打破旧的管理模式,分别是: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前四项是人生终身学习法则的基石,而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则把前四项整合在一起,让整体大于局部,系统大于个人。从团队整体出发,让个体与整体基于共同愿景,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自我提升,不断激发自己的内生动力,克服惰性,才能够比别人得到更多的回报。另外就是在一个合格的学习型组织中,个人和团体都可以奋斗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成就感与收获,达成双向的正反馈,从更多创新型的角度来提升工作效率。

  除了这本书当中提到的终身学习,系统思考以外。对于我个人来说,也非常需要提升人际沟通与交往方面。不仅仅是因为人是群居动物,可以从社交中获得必需的心理满足,更是在学习型组织中,需要通过合作获得更多的正反馈,通过交流减少更多的信息沟通不畅,所以这项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在后面的工作中,我希望我能够承担那个破冰的角色,主动去和其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同时,在我的工作遇到困难或者问题的时候,也主动向其他人请教,把好的经验进行总结,并且不吝啬于向他人传授高效率的工作方法,这样助于建设整个团队。同时,团队当中的每一个人,也会获得自己的成长与发展,实现共赢。另外在一个优秀的学习型组织中,团队都会在长时间内保持着较稳定且高效率的状态,从而个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其他相应的事物。

  渺小个体单打独斗是没有办法取得大的突破与成长的,我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有着清晰的规划,我希望自己真正按照书中所提及的那样,去从方方面面做到自我修炼和提升。同时我也预想到,在改变的过程肯定会遇到很多波折,可能也会有情绪极度低落的时候,但是不要放弃不要躺*,调整心态,迎难而上,真正分析原因,解决问题,这才是修炼。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0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以下简称《第五项修炼》)这本书,当八月份我们女工主任刘主任把它推荐给我们的时候,因为忙于事务性工作,也就“里所当然”地将这本书束之高阁了。九月份当我想起再将这本书拿出来翻看的时候,真的有点爱不释手了,又里所当然的加班加点将这本书读完,好久没有这种畅快淋漓的感觉了。深夜,我静静地将这本书合上: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不知不觉中,它净化了我的心灵,把我从心浮气躁的环境中拉出来,让我懂得了工作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悄然掩卷,让我收获颇多。它让我懂得了什么是“五项修炼”及其重要性;也让我懂得了个人素质的提高需要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维模式,用新眼睛看世界,逐步学会自我超越,学会心灵的转换,学会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学会用系统思考解决各种问题;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在整个修炼的重要性:它是整合其它修炼成为一体的理论与实务。这本书的每一章节都让我爱不释手,不是鱼就是熊掌,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部《新思考、新视野》中的第七章“纵观全局掌握重点”这一章节,下面我就个人理解谈谈它给我带来的启发。

  “纵观全局掌握重点”这一章节举了两个真实的例子:一个是60年代中期,美国的一家电子公司——神奇科技公司的兴衰;一个是最引人注目、但同时也最令人遗憾的美国人民航空公司的兴起与衰亡。举这两个例子,该书作者运用了系统思考的九项基础模型中三项:成长上限、舍本逐末、成长与投资不足。虽然人民航空和神奇科技两家公司所经营的项目完全不同,前者的人员服务能量和服务品质逐渐恶化的问题,跟后者的生产能量不足与交货服务逐渐恶化的问题,却有微妙的类似之处:那就是为客户服务的症结上出了问题。尽一切可能地坚持某些最关键的标准是极为重要的。这些重要的标准都是客户最关切的`事情,例如产品品质、服务品质、交货准时、信誉以及服务人员的友善与关心。但以上两家公司都犯了同样的错误:那就是舍本逐末,通俗地说就是放弃了关键的东西,而抓住次要的东西不放,掉进自己造成的“市场限制”中。其实,他们的命运是应当可以扭转的,他们拥有竞争者难以匹敌的产品和价位优势,如果公司能维持高服务品质,竞争者很难打击他。但他们忽略了服务这一点,使其它的优势在面临竞争攻击时就显得非常脆弱,陷入一种不可自拔的恶性循环中,导致最终的失败。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电信服务的重要性。对于我们*电信来说,早已从最初的垄断地位走出来,进入一个全新的竞争格局。虽然存在恶性竞争,但我们在发展的同时遇到挫折应多从自身找原因,这就用到“第五项修炼”的十一项微妙法则之一:没有绝对的内外。对于我们的问题,我们倾向于外,是“别人”(竞争者、市场的改变、*)所造成的。然而系统没有绝对的内外之分;造成问题的“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我们在市场竞争中,短期来看,“价格”战策略占一定的优势,企业获得了短期效益;但企业要长远发展,“价格”战绝对不可取,我们要取胜,“服务、品质、信誉”才是关键。因此,上至集团公司、省公司,下至市分公司、县分公司都将服务作为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法宝。集团公司也将“业务与服务转型”作为企业战略转型的三大重点举措之一。足可见服务对于我们电信企业的重要性。

  如何提高企业服务水*呢?由于能力有限,仅提个人的一些拙见,愿与大家共享。

  首先,我认为要提升企业服务水*必须将个人愿望与企业愿景相结合。每个人有自己的意愿、心智和思考方式。如果员工本身未被充分激励去挑战成长目标,当然不会成就组织的成长、生产力的提升和发展。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到“在今天的组织中,真正的奉献仍然很少,依我们的经验,90被认为是奉献的,事实上只是遵从”。如果我们将个人愿望与企业愿景相结合,那情况就会大大有所改观。如我们将企业的业绩与个人的业绩有效的结合起来,这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又如我们真正实现末位淘汰制,这将大大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又如假如实现股份制,每位员工都持有一定的股份,这在一定程度上鼓舞员工的积极性,等等。不知不觉中,员工的服务热情得到提高;不知不觉中,企业的服务水*也得到了提升。

  其次,我认为要提升企业服务水*必须要建立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在学习中不断超越。一个企业是由不同的员工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每位员工都在其中发挥他的力量,不自觉中相互影响,相互推动。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工作潜能等待发挥。而要不断刺激发挥潜能,就要学会不断的自我超越。自我超越是个人成长的学习修炼,只有透过个人学习,组织才能学习。虽然个人学习并不保证整个组织也在学习,但是没有个人学习,组织学习无从开始。当我们把不断学习作为工作习惯,那我们离学习型组织也就不远了。

  再其次,我认为要提升企业服务水*必须要让每位员工懂得需要学习什么。首先需要员工清楚到底什么对我们最重要;其次是需要员工不断学习如何更清楚地看清目前的真实情况,最后就需要将目前真实情况与愿望及目标进行差距比较,从而不断向目标努力。对于提高服务水*来说,我觉得作为员工要立足本职,看清楚自己在为企业提升服务水*中到底起什么样的作用,并找出差距,通过学习不断超越自己,当个人的素质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最后一点,我认为要提升企业服务水*必须要以客户为中心组织营销服务活动。这一点,也是企业战略转型中业务与服务转型的核心所在。我们在营销活动中,要充分认识到什么是客户最想要的,应具体到装移机及时率、客户满意率、客户投诉率、障碍修复及时率、网络畅通率、新技术提供及时率、费用准确率等等,当确定之后以此为本,将高服务品质当作一个不可动摇的目标,再配之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来开展营销工作,那么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500字3篇(扩展3)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0篇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既是我们自我学习的障碍,又是企业高效运行的“拦路虎”。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工作只要做好自己分内事,其他的事让别人去做就好了,哪怕多做一点就怨声载道。天天按部就班的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其实这种做法,损失最大的便是自己,这无异于在浪费自己的生命。一个只做自己分内事的人,看似对自己工作负责,实际上对自己、对公司都是不负责任的。

  当组织中的人们只关注自己的职位,把自己限定在职位边界之内时,他们对工作中不同岗位之间的关联关系缺乏认知,对因为这种关联关系而产生的后果缺乏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也就是说,他们把自己的责任限定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始终用一种“孤立、静止、片面”的思维去看待问题看待工作,缺乏辩证的思考和发展的眼光。明明事情办砸了,但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工作做的很出色,问题不出在自己这里,这是因为个人的站位还不够高,眼界太窄、格局太小。

  “我只是一个人,我管不了那么多;这件事与我无关,我自己的工作做得没问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相信工作中有不少人都有类似的想法。如果不能突破这种“小我”格局,站到更高立场上去通观全局,那我们看到的将只是短期利益,得到的是一片树叶,失去的却是整个森林。“我就是我自己”、“我就是我的职位”的这种单方自我认同,割断了个体与集体的责任联系,不但局限了自我的发展,还会缺乏责任感,一旦没有了集体主义的责任和荣誉感,自我超越、团队协作和共同愿景都将变成空谈。

  真正优秀的人,做完分内事是远远不够的,他还会更积极主动地做更多工作。把内心的标准提得越来越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业务,积累新经验,从而使自己有所收获,也使得企业和自身有所发展。

  因此,我们一定要打破“我就是我的职位”这种观念的束缚,不能独立于组织之外,我们必须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一部分,不能分离。当我们把自己融入到集体组织中后,我们会对很多东西心存敬畏之心,不会对他人高高在上目中无人,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做人做事也都会为他人考虑更多,我们的心态会更“谦卑”,我们的能力会更强大,我们的组织也会走得更长远!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2

  知道“学习型社会”这个概念已经很久了,但对它的理论根源不是特别了解,最近我看了《第五项修炼》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深入了一层,正如作者彼得圣吉在序言中所说,因为我们采用了分析的方法,造成了对世界支离破碎的理解,此书通读了一遍,有些地方能够看懂,有些理性的东西,似懂非懂。

  看了序言,为作者的深入见解所折服,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在社会、教育和*存在的弊病:“我们的社会组织已被分割得四分五裂。我们把生理的健康与心理和精神的健康分割开来讨论,以至于人们虽然活得久些,但整体身心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所支付的社会成本也越来越高。学校的教育成为片断知识的传授和枯燥的学术性演练,最后竟发展到越来越和个人成长与真正的学习脱节,成效也越来越差。*各部门不仅被分割得各自为政,且被各种利益团体的不同需求分割,变成一部老旧瘫痪、无法运转的机器。”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细细地品味书中的理论,知识日益更新,技术频繁换代,人们越来重视人的再教育、越来越重视人的终身发展。《第五项修炼》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指出了个人与组织间的密切关系,使人读后深受感触。面对眼前飞速发展社会,我已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受了,它在警示我:要不断学习、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才能胜任今天的工作,才能实施现代的管理,才能实现创新,追求卓越,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细细地品味《第五项修炼》书中的修炼内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指出了个人与组织间的密切关系,读后有了很深的感悟。

  五项修炼分别为:超越自我、心智模式改善、建立共同理想、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超越自我的修炼是不断理清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客观的观察现实,寻找实现愿望的方式方法,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通过努力不断实现一个又一个的愿望。

  心智模式改善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对我个人来讲,要勇于和善于敞开心扉,并且能够倾听吸纳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

  共同的理想,我们的团队拥有了共同的理想,那么,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为了这个共同的理想而努力。这种共同的理想就是团队中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可以无限放大,是一个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高度的概念。

  团队学习,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一个思想,交流以后,就变成了多个思想,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会发现远比个人思考更深入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

  全局思考,群体与人类其它活动都是一种系统,会被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相互影响并要经年累月才完全展现出来。我们是群体中的组成部分,要时时刻刻想着群体的愿望。身在团体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难的,有的时候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护群体的利益。而我们就应该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思考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达到个人价值与全局价值的*衡。

  通过学习《第五项修炼》这本书,我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在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

  掌握了这些力量,我生命的空间就会变得很大,我会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的人,成为“学习发展型团队”中的一分子。在这个“学习发展型团队”中,我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挖掘潜能,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观和工作观,实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工作创新。营造一个内部团结、和谐、奋进的氛围。在这样团队里,我们彼此信任,相互补长短,为共同的目标全力以赴,从而创造出惊人的成果,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3

  彼得·圣吉博士于上世纪90年出的一本名为《第五项修炼》的管理学著作可谓风靡全球,闻名遐迩,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足见其非凡的影响力和不可估量的人文价值。初读此书,总觉有些晦涩难懂,但每每拾起,又总有新的收获,也便渐入渐深,摄得些许感悟。

  说起“学习型组织”,相信所有人都可谓耳熟能详,但是,能真正领会并将这一理念很好地落于实践者却是寥寥无几,少之甚少。也许是一些人过于注重“学习型”这一概念,曲解了其更深一层的含义,殊不知此“型”非彼“形”,真正的学习型组织不是外显的一种组织形态,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诉求和心智修炼。拿彼得·圣吉的话来说,真正的学习会触及做人的意义这一核心问题,通过学习我们得以再造自身;通过学习我们开发自身能力,去做从前不能做的事;通过学习我们重新认识世界,重新认识我们与世界的关联;通过学习我们拓展我们的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生命成长过程的一部分。因此,“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含义应该是具有持续开发创造未来的能力的组织。

  本书依次谈及了五项修炼,各项修炼具体指什么呢?以我的理解来看,“自我超越”是指不断反照个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通过理清个人的真实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来实现自我提升;“改善心智模式”指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找到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加以改善;“建立共同愿景”指培养成员对组织的长期承诺;“团队学习”是指发展团队力量,使团队力量超乎个人力量加总的技术;“系统思考”则可以使我们了解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它的精髓是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周围的事物。融合五项修炼的最高境界就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模型,其中的系统思考是核心,是动力,是扫除学习智障的主力军。

  假如将这些理念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实践当中,那么创建学习型组织新的涵义应该是通过树立明确的目标,建立有效的机制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展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断改善其获取知识、传递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改进企业的管理理念、工作效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当下,时代的飞速发展,改革步伐的不断迈进以及周围浓烈的竞争氛围对于企业强有力的生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行业再也没有绝对的王者,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已然成为了各行各业角逐的真正资本,谁能够率先掌握新动态,适应新形势,谁便掌控了主动权和领先优势。可以说,学习能力的保持与提高已经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创建学习型组织更是应对新形式、迎接新挑战的必然选择。

  曾经,就有一些权威机构统计过,企业的生命周期往往不超过五十年,一般的中小企业可能也就三五年,最多不过十年,何以至此,相信这也是困扰许多人的一个不解难题,不过看过《第五项修炼》之后,您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所谓的名企,在盛极一时的那刻,形成了固有的一套文化和体制,然而,往往也正是这些曾经所谓的核心竞争力束缚了企业的继续发展,以至于渐行渐衰,逐步消亡。殊不知,任何的一个企业是一个系统,而这个系统同时又是这个行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而所有的系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每时每刻,可谓瞬息万变,不仅要与人争先,更要与己争先。只有随时随地把握实时动态,洞悉未来趋势,抢抓先机,才能令我们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保持恒久的生命力。所以说,懂得因时而变,因势而进,应该是一种高尚的智慧,而这也是此书的精华所在。

  要论企业生命周期之久,我想我们*银行在这方面还是有些谈资的。历经百年而不衰已实属不易,如今愈发生机盎然才真可谓难得。既然能成佳话,必然有其精髓,过往的历史,我无法考究,但作为当代的中行人,对于我行呈现出来的勃勃生机和取得的辉煌成绩,我想不难摸索出其持久生命力之源泉。就像我这样一个刚走出象牙塔不久的大学生,原以为满腹才学,正待大施拳脚之时,谁曾想,三尺柜台也别有洞天,才疏学浅从来没这么深的感触过。从此,不断地加强学习成了我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身边的同事亦是如此。从总行到省行再到各分行,每一阶段,都有着清晰的战略目标和行动部署,同时构建了切实的企业愿景,令大家能够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朝着共同的方向迈进。正所谓有的放矢方能百发百中,也许这就是对五项修炼中建立共同愿景进行系统思考的最好佐证吧。

  学习也好,学习型组织建设也罢,总归,人的发展才是企业实现卓越目标最基本的要素,而我们每个人也只有通过在组织中的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学习与锻炼才能实现人与组织的同步提升,我们的团队力量也才能发挥到极致。企业的生命在于学习,归根结底在于人的学习。我相信,只要每个中行人,心里系着我们的愿景——2010年率先实现百亿利润,坚定我们的目标——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相信今天的你我就不只是一起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一同续写明日的.辉煌。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4

  《第五项修炼》这本书是我们学校党支部向党员推荐的,作为自我提高的教材向党员推荐阅读。目的进一步党性,严格要求自己,扩大学习范围。下面浅谈一下对这本书的几点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我自己的启发。

  《第五项修炼》描述了公司如何通过采用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对策,来排除威胁组织效率和事业成功的学习障碍。在学习型组织中,新型的、扩张性的思考模式得到培育,集体的热情得到释放,大家不断在学习如何开创自己真心向往的成就。

  在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过程中,由五项新的构件技术集中在一起成为关键。这五项技术分别是:

  1、系统思考。 在我看来,系统思考可以简单理解为基本世界观,完善的知识体系,以及全面的思维模式。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系统中的一部分,活动也是由相关的、系列性的行动所组成,并通过无形的网络编织在一起。这些活动之间相互影响,但却不容易显露出来。因此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需要全面的从整体方面去考虑。系统思考是一个概念框架,是一个知识体系,也是一个工具系列,通过系统思考可以让各类的思考模式清晰的展现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认识和改变这些模式。

  2、自我超越。 我对自我超越理解为个人的前进动力、愿景目标,是不断自我超越,不断追求新境界的精神。自我超越是不断澄清和加深我们个人愿景的修炼,是持续集中我们的能量,增强我们的毅力,并客观的观察现实的修炼。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和重要基石。

  3、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决定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为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归纳,甚至就是图像、画面或形象。在我看来心智模式实际上指的是我们对事物的固有看法、思维定势。如果我们被心智模式所限制,那么我们的行动就只会被限制在过去熟悉和舒适的范围之内。虽然处理起来游刃有余但却无法突破。

  当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往往会想到一个最完美的解决办法,但是这些完美的办法却未能付诸实践。这不是由于意愿不强,也不是由于意志不坚,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心智模式。进一步来说,这个最完美的办法所带来的新观点和知识未能得以实践的原因是,他们与我们内心深处某些固有的模式、思维、做法发生了冲突,而这些模式、思维、做法把我们局限在了习以为常的思考方法和行为方式中。反思心智模式就是要解除已有的根深蒂固的惯性力量,对它进行检查挑战,并进而去完善,使心智模式可以加速我们的学习而不是阻碍我们的智慧思考。心智模式的突破关键点在于反思,在实际的反思过程中,我们就要交流沟通,通过沟通把对方好的思想与我们的想法相结合,开放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思想,并接受他人积极的影响,以完成我们对固有思维的破除,使之得到提高和完善。

  4、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给组织激励与启迪,促使我们不断追求的未来图景。实际上他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它把个人与组织成功的凝聚在一起,就像阳光公司所提倡的狼文化一样。狼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凝聚力,它促使我们每一个个体不断前进,为公司的目标、远景规划而不停的努力。

  5、团队学习。 在我们*时的所见所闻中,聪明的个人有很多,但聪明的团队却不多。一个团队的每个成员的智商都有120以上,但往往这个团队的集体智商却很低。这就是我们常见的1+1<2的情况。团队学习就是要以团队作为学习的基本单位,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协同工作,使团队不但能够取得非凡的成绩,也能使每个成员都能比在其他情况下更迅速的成长,实现1+1>2的效果,组织和个人都能在学习中受益。我们从事了某项职业,就意味着我们成为了一个终身学习者,这个过程永无止境,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来掌握和精通它。我们越是学习,越能深切的感受到自己的无知,而团队学习是一个无尽的知识海洋。这就要求我们打开防卫的基本心态,让更多的力量和智慧涌现出来,把这种能量用于实践中去。这种开放会使智慧和能量得到开启,团队共同的能力就会得到共同提高,团队就会朝着共同目标快速前进。

  以上五项修炼内容,听起来很抽象,在我单独阅读完每一项修炼内容后,我对五项修炼进行了整体思考。在我看来,这五项修炼可以理解为:个人在目标(自我超越)的影响与激励下,与企业文化(共同愿景)相结合,形成一个共同学习、提高的团队(团队学习),去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心智模式),进而完善自我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对事件整体的思考能力(系统思考),最终形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去实现个人和组织的最终目标。

  以上是我阅读《第五项修炼》后的理解及得到的启发,这本书的内容很多地方都很专业,对于我来说比较深奥,作者所表达的真正意图与我目前的理解也许会有所偏差,我会在今后更进一步去理解它更深层次的含义,完善作者所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的理解,更进一步指导我的工作和学习,为构建一个学习型组织而不断的努力前进。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5

  对组织而言,大多数组织机构的学习实践情况很糟糕,学习障碍更是一个悲剧,并且也常常被忽视。关于学习障碍,在《第五项修炼》中,作者分析了几种学习障碍。

  障碍一:“我就是我的职位”。

  我们接受的教育历来强调忠于职守这一概念,以至于我们会把自己的工作混同于自己的身份,总是把自己的责任限定在自己的职位界限之内。当组织中的职业人只关注自己的职位时,他们就会对所有职位之间的,因相互关联而产生的结果缺乏责任感。当结果令人失望时,要找出其他原因也会很困难,你所能做的只剩下猜测“一定有人把事情给搞砸了”。

  障碍二:“敌人在外部”。

  当发生问题时,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倾向:去责怪我们身外的人或事。当我们的行动所产生的影响回过头来伤害到我们自己时,我们会错误地认为这些新问题是外部造成的。“敌人在外部”这一障碍的症状,其实是“我就是我的职位”观念的副产品,是这种观念导致的结果——观察世界缺乏系统性。

  障碍三:“掌控的幻觉“。

  眼下,”主动积极“是一种时尚,是对一个人或一家企业良好能力的评判。老板们经常强调:我们要主动面对困难的问题,我们要掌控局面。有时候,主动积极往往是被动反应的一种伪装掩饰,因为我们还是停留在对外部的敌人采取更为积极的方式,其实还是在被动反应。只有当我们意识到,我们是自己问题的始作俑者,才能到达真正的主动积极。

  障碍四:“执着于事件”。

  我们都有一种惯性思维,即把生命看成是一系列分立的事件,而且每一个事件都应该有一个显而易见的起因。

  执着于事件转移了我们对事件背后长期规律性模式的注意力,干扰了我们对这些长期模式的理解力。如果大家的思想都被短期事件主导,那么一个组织就不可能持续地从事有创意的生成性学习。

  障碍五:“温水煮青蛙”的寓言。

  在企业失败案例的系统研究中我们发现,企业对缓慢积累的生存威胁普遍缺乏应对措施,就像“温水煮青蛙”,只能针对环境中突发的改变,对缓慢渐进的改变却毫无察觉。学会观察缓慢、渐进的过程,要求我们放慢自己忙乱的脚步,去注意那些细微的以及戏剧性的变化。

  障碍六:“从经验中学习的错觉“。

  最深刻的学习来自直接的经验,的确,我们通过直接的试错法学会吃东西、爬行、走路和交流,试错法是通过做出行动并观察其结果,如果结果不满意,就再做出另一个新行动。但是,如果我们的行动的结果是不可观察的呢?如果我们行动的主要结果要在很久之后的未来显现,或者在我们身处其中的更大系统里相隔很远的部分显性呢?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学习视界”,即我们只能在一定的时空与视力范围之内观察自己的行动效果,如果超过我们的“学习视界”时,就不可能通过直接经验来学习了。这里存在一个组织或公司学习的悖论:我们从经验中学习最好,但许多最重要的决策多带来的结果恰恰是我们无法直接体验的。许多组织的重大决定,会在数年或数十年的时间里、在整个系统内产生影响,诸如此类的决策,很难有“试错式学习”的机会。

  障碍七:“管理团队的神化”。

  兵来将挡,面对这些学习悖论和障碍,放马迎战的自然是“管理团队”啦——一组智慧超群、经验丰富、来自不同职能部门和专业领域的经理人,他们应该一起理清对组织至关重要的、跨部门的复杂问题。非常遗憾的是,企业团队常常陷于势力范围之争,常常简单地回避会使个人丢脸的事,常常假装在集体的策略上已经统一了思想——以维护表面上的团结一致。为了保持形象,他们努力消除意见不合;避免公开表露严重分歧;集体的决策退化为大家都能接受的妥协,或者干脆是强加在集体名义上的个人观点。如果有分歧,它通常表现为相互指责和意见主张的两极分化,因而无法揭示深层经历的差异和不同的假设,无法使团队整体得到学习提升。

  本书作者认为以上学习障碍长期以来一直伴随着我们,而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能够成为医治这些学习障碍的对症良药。

  那到底什么是五项修炼呢?它们分别是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重要基础或精神基础。它是不断澄清和加深我们的个人愿景的修炼,是持续集中我们的能量、增强我们的毅力,并客观地观察现实的修炼。善于自我超越的人,能够始终如一地为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关心的成果而努力,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一个组织在学习方面的信念和能力,不会超过组织成员在这方面的信念和能力,也就是说自我超越对于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项修炼: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决定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为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归纳,甚至就是图像、画面或形象。我们通常不能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自己行为的影响。心智模式的修炼要从省视自己开始,学习如何把我们内心的、有关世界的图像披露出来,让它们浮出水面,并严格仔细地加以审查。组织机构的学习,其实也是管理团队成员看待本公司、竞争对手和市场的集体心智模式的转变过程,因此,心智模式是影响组织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

  第三项修炼:共同愿景

  如果有任何一项领导的理念,数千年来一直给予组织机构以激励和启迪,那就是拥有一种能够凝聚并坚持实现共同愿景的能力。共同愿景会激发真正的信念、行动意愿和投入参与,而不只是服从,它对于组织凝聚力的强化具有重大影响。当共同愿景建立起来的时候,人们都会力行卓越,用心学习,积极上进。

  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

  一个工作很投入的管理团队,每个成员的智商都在120以上,为什么他们的集体智商却只有63?团队学习的修炼所针对的就是这个奇怪的悖论。我们知道团队是能够学习的。当团队在真正学习的时候,不仅团队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而且,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要快。团队学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队而非个人。除非团队能够学习,否则组织便无法学习。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人类活动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行动所组成的无形的编织在一起,但这些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常常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才能完全显现出来。由于我们自己“身在此山中”,要看清整个系统演变的模式是难上加难的。而系统思考是让各类系统模式全部清晰可见,并且帮助我们认识如何有效地改变这些模式。

  第五项修炼,也就是系统思考,它是整合其他修炼的修炼,它把其他修炼融入一个条理清晰一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它防止了其他修炼变成分散独立的花招,或最新流行的组织变革时尚。没有系统的观点,就不会想去了解各项修炼之间的关联。系统思考的水*决定了前四项修炼最终效果的高度。

  如果我们能够掌握好五项修炼,就能消除学习障碍。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6

  《第五项修炼》应该是一本属于管理学方面的书,*时很少有机会去读。因为是寒假作业的一部分,所以还是努力静下心来读,写下了自己的体会。彼得·圣吉在其所著的《第五项修炼》中讲到的是学习型团队,他希望建立的组织模式能够更适合人们的工作。在一个团队中,很多有共同理想的人组成一个大的学习型群体,使人们在团队中都能以自己的理想为目标,不断的前进。同时,在团队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敢于挑战极限,不断创新,帮助他人,和其他人一起,共同创造知识的成果。从真正意义的团队学习中体会工作生活的意义,实现自我的价值。

  整本书一共分为了22章,但主要讲了五项修炼,书中的每一项都有独特的见解,对五项的修炼也结合的恰到好处,指出了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密切关系,使人读后深有感受。这五个部分分别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理想、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1、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是不断理清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的观察现实。能够自我超越的人,总是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因此,只有自我超越愿望强烈,才能保证学习的动力。

  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在团队中,改善心智模式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保证团队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总之,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实现自我价值。

  3、建立共同理想。建立共同理想是我们实现成功的必须条件。如果团队拥有共同理想,那么,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为了这个共同的理想而努力。而这种共同理想就是团队中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可以无限放大的,是一个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高度的概念。我想,一个团队如果没有共同理想,那么整个团队就是一盘散沙,即使个人能力再突出,团队依然难以或得成功。

  4、团队学习。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的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体的智商却只有六十,这是什么原因呢?团队学习的修炼即在处理这种困境。团队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探讨”开始,深度探讨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在思考了所有问题之后,毫无保留的说出自己的心声而进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换句话说,如果想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的交流,以发现远比个人思考更深入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这就是实验的真正含义。

  5、全局思考。在书中讲到了,群体与人类其他活动都是一种系统,也都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相互影响并要经年历月才完全展现出来。我们是群体中的组成部分,要时时刻刻想着群体的愿望。身在团体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难的,有的时候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护群体的利益。而我们就应该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思考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达到个人价值与全局价值的*衡。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所必须的修炼,它们是最根本的素质。当我们可以成熟的驾驭这些后,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才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我们要努力的融入团体,用自己和团队的力量去共同建立一个学习型团队。在这个团队中,一群人以不同的方式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第五项修炼》的作者的观点就是我们要去发展学习型团队合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让我们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团队中努力推广,从而使团队更加强大,个人的实力也不断增长。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7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第五项修炼》这本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所著的管理学巨著,它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20世纪屈指可数的几本管理经典、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管理书籍之一,并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过去75年最具影响力的管理类图书。

  《第五项修炼》描述了公司如何通过采用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对策,来排除威胁组织效率和事业成功的学习障碍。在学习型组织中,新型的、扩张性的思考模式得到培育,集体的热情得到释放,大家不断在学习如何开创自己真心向往的成就。在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过程中,由五项新的构件技术集中在一起成为关键。这五项技术分别是:

  1、自我超越。

  我对自我超越理解为个人的前进动力、愿景目标,是不断自我超越,不断追求新境界的精神。自我超越是不断澄清和加深我们个人愿景的修炼,是持续集中我们的能量,增强我们的毅力,并客观的观察现实的修炼,即发展自身,而不是除掉什么。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和重要基石。

  2、系统思考。

  在我看来,系统思考可以简单理解为基本世界观,完善的知识体系,以及全面的思维模式。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系统中的一部分,活动也是由相关的、系列性的行动所组成,并通过无形的网络编织在一起。这些活动之间相互影响,但却不容易显露出来。因此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需要全面的从整体方面去考虑。系统思考是一个概念框架,是一个知识体系,也是一个工具系列,通过系统思考可以让各类的思考模式清晰的展现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认识和改变这些模式。

  当然,系统思考也可以理解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真正具有前瞻性的积极行动,除了正面的想法之外,还必须以整体思考的方法与工具深思熟虑,细密量化,首先考察除了我们最初极佳的立意之外,还会造成(产生)哪些我们极其不易觉察的后果。往往专注于某些片断或短期事件,会使我们不能以较长远眼光来看事件背后变化的形态,更无法了解其真正原因。并且目前很多事件实际都是因为复杂原因而缓慢形成的。所以,这更提醒我们系统思考的重要性。

  3、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决定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为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归纳,甚至就是图像、画面或形象。在我看来心智模式实际上指的是我们对事物的固有看法、思维定势。如果我们被心智模式所限制,那么我们的行动就只会被限制在过去熟悉和舒适的范围之内,虽然处理起来游刃有余但却无法突破。

  正如某些企业满足于现今所取得的成就而沾沾自喜,裹布不前,最终被那些敢于创新与突破的新生代所取代。有时候,当我们面对困难时往往会努力寻求新的解决方法,但那些在我们脑中所呈现的完美方法最终并没有能够实现,究其原因,不是方法不好,而是心智模式在作怪。就是因为那些方法与我们所约定俗成的观念想法,观点相左,于是我们就限于旧规而将它舍弃了。

  这就告诉我们企业要勇于创新,突破约定俗成,打败传统的束缚。我们人也一样,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畏首畏尾,要勇敢的大踏步向前。

  4、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大家共同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是我们对未来的共同向往与追求。它需要共同的努力,把企业中的每个人密切的联系在一起,是每个人心向同一个方向,劲往一处使。

  5、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就是要以团队作为学习的基本单位,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协同工作,使团队不但能够取得非凡的成绩,也能使每个成员都能比在其他情况下更迅速的成长,实现1+1>2的效果,组织和个人都能在学习中受益。聪明的个人或许很多,但聪明的团队却不多。就算一个团队有再多的聪明人,但如果那些人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而争个你死我活,那么这样的团队注定是要失败的,1+1只能小于2.

  这就是我阅读《第五项修炼》后的理解及得到的启发,或许很片面,这本书的内容很多地方都很专业,对于我来说比较深奥,我只是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想法而已。

  读了这本书以后,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对自我的超越,更加注重系统思考,把自己放到集体中,注重心智模式,突破陈规束缚,注重共同愿景,向着大家共同的目标努力,注重团队学习,将个人与整体联系在一起,绝不自作聪明,弃团队利益于不顾。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8

  《第五项修炼》应该是一本属于管理学方面的书,*时很少有机会去读。因为是寒假作业的一部分,所以还是努力静下心来读,写下了自己的体会。彼得·圣吉在其所著的《第五项修炼》中讲到的是学习型团队,他希望建立的组织模式能够更适合人们的工作。在一个团队中,很多有共同理想的人组成一个大的学习型群体,使人们在团队中都能以自己的理想为目标,不断的前进。同时,在团队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敢于挑战极限,不断创新,帮助他人,和其他人一起,共同创造知识的成果。从真正意义的团队学习中体会工作生活的意义,实现自我的价值。

  整本书一共分为了22章,但主要讲了五项修炼,书中的每一项都有独特的见解,对五项的修炼也结合的恰到好处,指出了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密切关系,使人读后深有感受。这五个部分分别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理想、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1、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不断理清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的观察现实。能够自我超越的人,总是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因此,只有自我超越愿望强烈,才能保证学习的动力。

  2、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在团队中,改善心智模式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保证团队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总之,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实现自我价值。

  3、建立共同理想。

  建立共同理想是我们实现成功的必须条件。如果团队拥有共同理想,那么,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为了这个共同的理想而努力。而这种共同理想就是团队中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可以无限放大的,是一个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高度的概念。我想,一个团队如果没有共同理想,那么整个团队就是一盘散沙,即使个人能力再突出,团队依然难以或得成功。

  4、团队学习。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的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体的智商却只有六十,这是什么原因呢?团队学习的修炼即在处理这种困境。团队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探讨”开始,深度探讨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在思考了所有问题之后,毫无保留的说出自己的心声而进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换句话说,如果想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的交流,以发现远比个人思考更深入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这就是实验的真正含义。

  5、全局思考。

  在书中讲到了,群体与人类其他活动都是一种系统,也都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相互影响并要经年历月才完全展现出来。我们是群体中的组成部分,要时时刻刻想着群体的愿望。身在团体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难的,有的时候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护群体的利益。而我们就应该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思考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达到个人价值与全局价值的*衡。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所必须的修炼,它们是最根本的素质。当我们可以成熟的驾驭这些后,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才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我们要努力的融入团体,用自己和团队的力量去共同建立一个学习型团队。在这个团队中,一群人以不同的方式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第五项修炼》的作者的观点就是我们要去发展学习型团队合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让我们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团队中努力推广,从而使团队更加强大,个人的实力也不断增长。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9

  花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品读这本《第五项修炼》,除420页后的没看以外,其它都一字不拉的细细阅读过,说实在的,这厚厚的455页里,找不到几处让我感到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但此书几乎每个段落都会提到《学习型组织》这组词汇,让我不得不把这个词汇重视起来,的确!建设学习型组织从来就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这一点整本书中也没有举出实例,甚至有的框架都很抽象,说明打造学习型组织是一剂没有固定药方的处方,但是,却可以通过积累经验和不断尝试得以改善,为此本人认为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理解学习型组织的真正含义,任何书本知识都不能代替具体情况和实际技能。

  赚钱对于公司来讲,就好像人吸取氧气,如果吸取得氧气量不足,就会导致离开这个世界,这个比喻比较贴切,不管人类变得多么的强大,哪怕上天入地,从始至终都离不开氧气的呵护,对于公司,不管LOGO多炫目,名气多响亮,如果不盈利,那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对于在公司任职的职员们从月头就开始核算本月能拿多少钱,今年能存多少钱的同时,关心企业是否盈利的人又在那里?试问企业没有盈利,没有赚钱,拿什么来谈工资,拿什么来谈高薪,拿什么来养活几十口人,最终结局可能就会以昙花一现草草收场。

  人的一生当中,从呱呱坠地开始就会经历很多的自我超越,包括第一次叫妈妈,第一次走路,第一次离开家……那么在工作中,多一些类似的超越,那怕一点点都会比原地踏步更强,企业从留不住人到留得住,这叫超越,企业从亏损到盈利,这也是超越,职员从不敢跟客户对话,提升到和客户侃侃而谈,这也是超越的一种,超越的故事有很多,但故事的内核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断的成长,企业和职员自身达成共鸣,由此产生绝不动摇的信念,让企业和职员共同前进在开拓的旅程上,去发现坚持意味着什么?探索将得到什么?

  一个伟大的团队,并不是没有冲突,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体现出习惯性防卫,这是人们根深蒂固的防卫习惯,自己思想暴露时用来保护自己,防范随之而来的窘迫和危险,即使大家分享一个共同愿景,也会对如何实现愿景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为此胆大的心惊胆战的说出真实想法,胆小的几乎不发表任何意见,这将阻碍团队中的创造性张力,不利于公司发展及团队成长。

  在企业里上司和下属交流和商讨尤其重要,其效力来自两者的协同整合,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探索复杂问题,往往比个人冥思苦想更容易得到解决办法,把深层经历和思想都浮出水面,整合思路,就会超越个人观点。

  销售型的公司要想在同行业中鹤立鸡群,唯有学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彰显专业的同时还要依赖团结,业绩即要靠个人的优秀又要靠合作的水*,学习?团结?看似很简单的两个词语,在众人面前操作起来绝非易事,只有大家有了共同的愿景,有了共同的愿景才会相互团结,才会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不断学习,这个目标的崇高和庄严,会带动新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共同愿景会像方向舵,掌握着航线,不离不弃,不偏不移!浅显易懂的道理让很多企业吃尽了苦头后才能够理解。

  啤酒游戏比较有意思,本身没有太多动态的市场,因厂商的延迟送货导致各个环节都慢于市场一个节拍,零售商因销售恐慌而发出大量订单,而他忘记了,他之前发出的订单只是延迟了而并不是不够货,从而大量的增加订单,把这种恐慌的情绪在系统里蔓延和加剧,让每个环节都更大幅度的加大订货量,为此让整个供货系统一片混乱,误认为货源奇缺!由此厂商斥资增加生产,结果可想而知,怎一个凄凉二字了得啊!啤酒游戏里的致命点其实就是厂商发货不及时导致的,跟不上市场供货的节奏,为之付出惨重的代价那是理所当然的,俗话说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消费者可以令企业声名大振,亦可以让企业一夜淡出,避免出现此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走进市场,做好服务!以此才能让企业蒸蒸日上,越走越远!

  有人存在的地方,就必定有领导的产生,一个好的领导就是一位好的老师,会创造出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并邀请其他人加入进来,从而开始团队的学习,引导出一个共同的愿景,再拟定一个共同的目标,就好比老师想出海,先不要雇人造船,而是激发大家出海的兴趣,那么此时老师把(领导)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亲可敬!借用孔子《道德经》第十一章的精彩片段再次诠释领导的实质,“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虽然《第五项修炼》读完了,吸取到的点点滴滴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反复实践,才能将其精华发挥出来,慢慢的运用起来,对工作一定大有帮助,生活皆工作,工作皆生活,此书不仅对工作,相信对整个人生都将起到莫大的帮助,第五项修炼,开始修炼……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0

  人贵反思、物贵复用。回顾我们走过的人生道路,我们的职场生涯最需要什么?是超高的智商,还是熟练的操作技能?看了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后,我明白了,在当今知识更新日益剧烈、岗位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我们最需要自我不断提升的修炼能力。

  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自从问世以来,受到诸如苹果公司、福特汽车等大公司的追捧,可以说声名远扬。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因为它所传授的不仅仅是建设学习型团队的方法,更是输出一种理念,一种思维方式,使人耳目一新、醍醐灌顶。

  《第五项修炼》书中对每一项修炼都进行了详细讲解。这五项修炼分别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

  一、自我超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时代进步如此之快,不能靠老本吃饭,要有空杯纳新的心态,自觉终身学习,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超越是五项修炼的基础。

  只有自我超越愿望强烈,才能保证学习的动力。对于个人而言,社会在进步,唯有终生学习、不断超越自我,才能跟上时代、才能胜任自己岗位。

  二、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思维模式。我们经常会发现,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好像全世界都在与你作对。是不良的心智模式影响你的判断决策,导致事实与你的思维判断严重偏离,造成决策失误。

  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打开自己心扉,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只有勇于和善于敞开心扉,并且能够倾听吸纳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

  三、建立共同愿景。如果团队拥有共同的愿景,那么,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为了共同愿景而努力奋斗。而共同愿景就是团队中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使人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的高度,没有共同愿景,学习就只是适应性学习。

  四、团队学习。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一花独放不是春,作为一个组织,只有通过团队学习的方式共同进步,才能实现共同愿景。

  五、系统思考。系统思考的精髓是用整体观点来观察周围事物,是前四项修炼的结合。融合五项修炼的最高境界就是建立学习型组织,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是系统思考。

  总的来说,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的确是一本好书,它教我们重建思维方式,因为人心是一面镜子,照见的始终是自己!我们必须改变!改变原来依靠经验习惯看世界、看别人的方法,改为向内看、看自己、看内心,空杯纳新、超越自我,共同建立学习型团队,在工作中享受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

  愿和大家共同学习提高,在青春奋斗的征程中,我们都是追梦人!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500字3篇(扩展4)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10篇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1

  《第五项修炼》一书,是由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学习型组织之父彼得·圣吉撰写的,该书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20世纪屈指可数的几本管理经典、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管理书籍之一,并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近百年最具影响力的管理类图书。

  作为一个非管理专业的人,这本书初读起来让人感觉有些晦涩难懂,有许多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管理学理论知识。但是在强迫自己耐住性子读下去之后,我逐渐发现了这本书的价值,并被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住了。

  《第五项修炼》描述了公司如何通过采用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行动对策,来排除威胁组织效率和事业成功的“学习障碍”。在学习型组织中,新型的、扩展性的思考模式得到培育,集体的热望得到释放,大家不断在学习如何开创自己真心向往的成就。

  学习型组织的关键,即汇聚五项修炼或技能:第一项修炼是自我超越;第二项修炼是改善心智模式;第三项修炼是建立共同愿望;第四项修炼是团体学习;第五项修炼是系统思考。而“系统思考”既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第五项修炼,也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修炼。

  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如何拆解问题、如何拆分世界。这样做显然会使复杂的任务和课题变得更容易些,但是我们却在无形中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我们丧失了对更大的整体的内在领悟能力,再也看不清我们采取的行动所带来的各种后果。而当我们试图“考虑大局”的时候,我们总要在脑子里重新组装那些拆分出来的部件,给它们编组列单。

  在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便干脆完全放弃了对整体的关注。于是,当我们想一窥全貌时,便努力重整心中的片段,试图拼凑所有的碎片,这只是白费力气。因为少了系统思考,就无法探究问题之间的连属关系,问题便得不到解决。因此必须进行系统思考修炼。

  系统思考的修炼作者认为系统思考也需要有“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与“自我超越”四项修炼来发挥其潜力。书中强调以系统思考代替机械思考和静止思考,并通过了解动态复杂性等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杠杆解”。系统思考强化其他每一项修炼,并不断地提醒我们,融合整体能得到大于各部分加总的效力。

  书中以啤酒游戏为例,啤酒的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原本的销售、批发和制造过程基本维持了一种*衡状态,但当零售量小幅上升时,零售商、批发商和制造商该怎么办?成千上万的各式各样背景的学员、经理人都参与过这个游戏,但得到的结果却悲惨得几乎一样:均从库存不足转化到库存过剩并造成了积压。

  书中说到,“危机一再重演”。 在生产配销系统的真实状况,往往比啤酒游戏的情形还要糟糕。真实世界的零售商会同时向三、四家批发商订货,等到有一家交货了,就取消还没交货的其他订货。真实世界的制造商常常会碰到在游戏里役有出现的产能限制问题,使整个配销系统的恐慌更加恶化。或者制造商可能提高产能,因为他们相信目前的需求水准将继续下去,然而如此一来,旦需求滑落,又会发现自己陷入产能过剩的困境。像啤酒游戏这样的生产配销系统的波动现象,揭示了系统思考的第一项原理:结构影响行为。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2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重视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升,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学习是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无止境的,但怎么样才能发挥其学习的真正价值呢?

  通过学习《第五项修炼》这本书,对新时期的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伟大的团队学习能创造你所想要的最高价值。通过团队的不断改造,日积月累,开拓创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五项修炼》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博士在其老师富瑞斯特创立的系统动力学和混沌理论基础上总结、提升出来的,是一部阐述管理学的新思维方式的著作。

  《第五项修炼》让我深刻地了解到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学习型组织致力于改善思考的本质、加强反思与团体学习的能力,以及发展共同愿景和共同承担学校复杂课题的能力。在一个“学习型组织”中,很多有共同理想的人组成一个大的学习型群体,人们在团体中都能以自己的理想为目标,不断的前进。同时在团队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敢于挑战极限,不断创新,帮助他人,和其他人一起,共同创造知识的成果。

  学习型组织的建立,需要五项修炼,分别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理想、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第一、二项修炼是个人学习,第三项是激励团队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第四项是团队学习。

  这五项修炼也给了我一些启示:自我超越就是我们在学习上的追求,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已。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清自己真正向往的事情到底是什么,并为达到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充满一颗挑战自我的心,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改善心智模式,是对自己以往经验的某一程度上的否定。有时候经验不再适用于目前的状况,这个时候,就要改变自己的思路了。书中说,改善心智的精髓是:追求真实,开放。因为事物总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我们既往的思维很可能会成为学习探索的思想牢笼。心智模式根深蒂固的力量会把很多杰出的系统思考智慧淹没,我们在学习中往往都会下意识的应用自己多年来早已形成的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想问题,但是很少有人会去探究它的负面阻碍作用,因此,团队成员的良好沟通便在这时发挥了作用,当不同的人从各自不同的思考角度出发畅所欲言地讲出对同一个问题看法,并进行讨论分析时,就避免了某些问题禁锢在过时的习惯做法上,扩展了我们的思路,并促使我们推动了心智模式的修炼和实践,让心智模式浮出水面,并对它进行检查和挑战,进而改善它。同时,在大家共同学习的团队中,我们要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在个人来讲,要勇于和善于敞开心扉,并且能够倾听吸纳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

  建立共同理想,共同理想就是团队中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可以无限放大的,是一个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高度的概念。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比个人思考更深入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

  彼得·圣吉博士在这本书的第三章,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啤酒游戏”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圣吉博士把抽象的系统思考概念讲的活灵活现,并将造成“先是库存不足,然后库存过多”的原因,归咎于系统结构。少了系统思考,就无法探究各项修炼之间如何互动。“系统思考”的修炼使我了解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以一种新的.方式使我们重新认识自己与所处的世界:一种心灵的转变,从将自己看作与世界分开,转变为与世界连结。从将问题看作是由“外面”某些人或事所引起的,转变为看到自己的行动如何造成问题。而我们就应该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思考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达到个人价值与全局价值的*衡。

  通过学习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在的巨大力量来源。当真正掌握这些力量,我们就会获得持续的提升,彼得·圣吉博士的观点是要我们去发展学习型的团队合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并把这项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只有树立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新观念,学习中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挖掘潜能,并在团队中彼此信任,相互补长短,为共同的大目标全力以赴,才能创造出惊人的成果。

  总之,我们已迈入知识时代,学习乃潮流趋势。学习对个人来说有其重要性和必然性,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为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而努力,也是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唯有这样才能活出生命的意义,才能活得充实,体会到人生的真正快乐。我时刻准备着,诚实地面对真理,专注于系统思考。突破超越自我的关键,留意自己的言行对身边人的影响,深入别人的内心,共同探讨学习的本质。明确自己拥有与组织一样共同的愿望,融入团队的学习精神,共同发展团体的力量。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3

  也许人越长大越是浮躁了吧,就连一向对读书比较热衷的我初读《第五项修炼》也有点熬不下去,所以只好选择晚上细读此书。

  也许夜总能让人*静,温暖的灯光、柔柔的海风、舒服的小窝让我渐入佳境,可坦白讲真正吸引我的是这本书本身,认真来读不仅感叹这是一部多么伟大的著作,庆幸自己与它的相遇!

  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曾有过美好的梦想和希望,还有那些潜在的自信与自我发挥的能力;可是在现实中,由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等种种经历的不同,这些美好的内在,都逐渐湮灭于不得不面对的日常俗务和看上去无法抗拒、无法左右的真实之中。因此我们深受伤害,越来越找不到生命的出口,也就渐渐屈服于现实、归之于*庸。

  所以当我看到此书作者彼得·圣吉睿智缜密的把理想与实践结合的如此完美时,就看到了这个社会的希望,他闪耀着理性和感性的哲学光辉的思维体系像一泉春水,不仅让人坚信,如果此书能更好的被传阅和学习,这股清泉可以让这个社会生机盎然。

  作为一个学生,生活在带有点乌托邦式色彩的校园,处在一个交织着无数人理想主义的思想火花,沉淀着各种睿智思想的文化积淀的环境,我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沉静、学会了冷静分析,学会了磨练自己的心智,学会了远离世俗的利害和俗念的牵挂,以纯净的心灵来探寻和发现生存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可就是没有一本书来教会我们把这一切付诸于实践,所以毕业后,等到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后,这些重要品质也就荡然无存。

  所以看到《第五项修炼》时,心中些许感动,这就是我们需要的,似乎真的看到了希望。这些理想主义色彩的重要品质,这种悲天悯人的慈悲情怀原来可以作为一种源动力,应用于组织学习型的实践法则成为个人乃至企业的魂魄所在。

  与书虽然主要描述如何管理一个企业,一个团队,但就个人而言阅读此书让我学会:管理好自己!它让我重新审视自我,坚守可以坚守的信仰;它使我更好的看待世界,宽容可以宽容的变革!

  书中提到“把自己的生命当做一件创造性的艺术品;并不是以被动反应的观点去生活,而是从主动创造的视觉去生活”。很赞赏这种观点,但也深知不是每个人都能运用自如。阅读此书后,就会发现此书也许开辟了一条蹊径,循着这条路,可以让人生走得更好!

  管理自己,这一过程贯穿了五项修炼的基本部分:构建目标希望,改善调整心态,不断学习充电,学会系统思考,不断自我超越。实际上这五项修炼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它们相辅相成的`协调发展才能让自我管理获得成效。

  每个人都想实现人生价值,不同的人为实现这一目标都会在内心潜意识或有意识的建立起大大小小的人生目标(书中提到的愿景),我也一样,总想捕捉生命里最真实的美丽,人生中最本质的善良,想用最虔诚的心把人生活的漂亮!

  看到这个社会浮躁,有人愤世嫉俗,有人投机取巧,甚至曾经引以为傲的*也会被人嘲笑,不免委屈、有些无能为力。所以读到书中的“对人性、对我们的潜力和局限性,有一个准确的看法,不过于浪漫地待人接物,也就不会在人们失信的时候经受那么大的心里压力和痛苦”这样的句子时,又不免豁然开朗,原谅一个社会的病,不会是一个人的过错。

  懂得了要坦诚得对待真相,勇敢的面对社会存在的问题,不要太过理想主义,也不要媚俗于实用主义。太过理想主义,会让我们在消极失望中气馁而变得愤世嫉俗;太过实用主义,会让我们在功利追逐中浮华而变得空洞*庸。所以要把握好这个度,做好自己。做好了自己也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治了这个社会的病。

  要做好自己就要不断学习。有人说,学习让人美丽,其美丽在于它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知足而更加谦逊,知不足而更加好奇。

  但学习又不能只是简单的学习,就像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不能只单单关注科研本身,生活是一个整体,科研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值得学习的东西很多。也许只有真正的生活,才可以保证科研的顺利进行,就像一直很喜欢亚里士多德的一个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一样,生活远远大于科研,科研之外有很多美好体验,像社交、娱乐也一样必不可少,因为哪怕是一个科研狂人如果真的无法正常生活,那他也不会对这个社会有太多的贡献。

  所以只有更好的生活,才算真正的活着。而活着的意义在于实现人生价值,我们不断学习只是量变的积累,超越自我才是追求的质变飞跃。

  《第五项修炼》把自我超越作为组织型学习的核心内容,可见自我超越的重要地位,该项修炼是其他四项修炼的因,也是其他四项修两的果。《第五项修炼》对自我超越的描述是我最喜欢也最赞赏的部分,也是难以再次复述的部分,因为作者彼得·圣吉已经把它写到极致,各个层面、各个角度,他的描述深刻恰当,睿智而又有哲学色彩。

  真的很欣赏他引用爱因斯坦的关于“扩展自己的慈悲心,使之包容所有的生命,包容整个大自然,及其内在之美”的观点,觉得这是一种大智慧,大气魄。因为建立对这个世界的慈悲心和连通感是解决当今很多热点问题的关键,也是自我超越的重要品质。

  当今社会,保持不断的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经之路。关于自我超越,我想自己也许已经在修炼,也许在读过此书后才不过刚刚开始。

  但我深知这项修炼没有止境,因为它的确是值得每个人穷其一生去做的人生修炼!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4

  最初拿起这本书是因为“修炼”二字,想着对我的教育之路有所帮助,为我“修炼”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但第一眼看到《第五项修炼》,太厚!翻开第一项,不懂!但还是硬着头皮看下去,却发现这是一本宝典,再次引起我的兴趣。

  看完《第五项修炼》,进一步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大。在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时代,教育必须重视人的再教育以及终身教育。教师作为指导者,我时常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知识结构的单一,与生活实际的脱节,学生懂得老师不懂,学生会的老师却不会……所有的这些警示着我:要继续学习,完善自我,只有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才能胜任今天的教育任务。

  《第五项修炼》的五项修炼概括地说: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一、修炼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简单地说是为了实现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这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完美人生的重要方面。而真正完美的人生,不仅在于知识的不断丰富,更在于品德的不断完善。要成为终身学习理念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就必须具备以上两个方面的素质。对个人来说,我们需要终身学习,对一个组织、一个团体来说,同样需要终身学习。这样才能不断创新、前进,这样才能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我们所教的班集体才能成为有活力的组织,否则与一潭死水无异。老师不断修炼自我超越,不断地学习,通过各种*台,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产生强烈的超越愿望,保证了学习的动力。

  二、修炼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图像和印象。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在个人来讲,要勇于和善于敞开心扉,并且能够倾听吸纳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在教学中也亦如此。改善学生们的心智模式,让他们学会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放飞心灵。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有能力倾听并吸纳别人的观念。这样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三、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愿景”是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进的路程。所有的成就来自于改变,来自于自愿。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这种共同的愿景,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凝聚力”,它会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它也是一种新的文化理念,能够唤起人们的希望,对组织付出承诺,从而推动自己围绕这个共同愿景行动。定时定期、短期的、长期的,为班级制定一个共同愿景,大家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犹如航船有了的方向,便可以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了。

  四、修炼团队学习。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体的智商却只有六十,这是为什么呢?可见团队学习处于困境之中。因此,团体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汇谈”开始。“深度汇谈”是一个团体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深度汇谈”的修炼也包括通过学习找出有碍学习的互动模式。从所周知,一个团队,是由若干个个体构成的,而一个有能力的团队,更是由若干个有能力的个体所构成的。“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它是建立在发展“共同愿景”这一项修炼上。因此,他们将进一步学习,扩充,尽其所能,将自己的天赋及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自我学习的同时,也不能脱离与组织的有机联系,要为“共同愿景”——“教育机构的品牌影响力,规模的提高”而努力,而不是单纯地突出个人!并且,重中之重的是,要学会与团队中个体的紧密联系,互相补充不足之处,营造一种和谐气氛,设法努力将自己与同事更有效的结合起来,良好地发挥了整体运作的功能。正如一场足球赛,团队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整个足球队的取胜,而不是某一个人为追求在整个赛场上的风光,甚至可以做出“越俎代庖”的行为,

  五、修炼系统思考。无论是企业还是教育活动,都和人类其他活动一样,是一种“系统”,都受到一系列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它们彼此影响着,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必须加以系统思考,系统思考已发展出一套思考的框架,它既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拥有实用的工具,可帮助我们认清整个变化形态,并了解应如何有效地掌握变化,开创新局面。这对每个教育者来说又都是“自我超越”的挑战。

  掩卷深思,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并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第五项修炼》这本书的作者——彼得圣吉博士的观点是发展学习型团队合作。这样才能实现教师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教师在工作中享受生命的意义,更可以引导出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新观念,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挖掘潜能,努力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观和工作观。

  《教师的二十项修炼》读后感《小学数学教师五项修炼》读后感读《第五项修炼》学习心得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5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作为一本管理学巨著,其指导意义不仅体现在组织管理方面,也同样适用于个人管理层面。读完这本书,我想从“学习型‘个人’的艺术与实践”的角度来总结一下个人的读书心得。

  学习型个人

  爱德华·戴明博士指出“流行的管理体系很摧残人”,他主要依据和批判的是流行管理体系的以下八个方面内容:依赖测量考评的管理;以服从为基调的文化;围绕结果的管理;“正确答案”对比“错误答案”;同质化;可预测性和可操控性;过度竞争与互不信任以及整体的缺失。他认为排斥无形指标,关注短期可见效益,依靠恐惧气氛管理等通用的管理手段体现出了流行管理体系的核心问题,即“致力于使一切趋于*庸”。

  针对流行管理体系各种“摧残人”的现状,彼得·圣吉及其同事提出“五项修炼”的概念,并旨在通过其指导建立起一种“基于仁爱而不是恐惧气氛的、鼓励好奇心而不是固执“正确”答案的、有学习氛围而不是强调操控性的,非正统的管理体系”。

  我想,《第五项修炼》不只修炼组织,相对应的,它也指导个人管理的修炼,五项修炼将有助于塑造积极主动而非源自恐惧的、富有好奇心而不是呆刻古板的,有开放精神而不是被动受控的学习型个人。

  个人学习障碍

  圣吉博士指出,由于“组织的设计和管理模式,人们对工作的定义,还有我们在思想和交往方面所受的教育”,造成了人们根本的学习障碍。书中主要将其总结为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的学习障碍,也同样横亘在通往塑造“学习型个人”目标的道路上。

  首先,“我就是我的职位”,圣吉指的是当组织中的人们只关注自己的职位时,他们对所有职位之间因相互关联而产生的结果缺乏责任感。指的"是一种孤立的,片面看问题的观点。“我就是我的个人”,只是恰好在这个组织里,个人保持相当的独立性,与其他个体、与组织极少联系。我只不过暂时被划分到这个部门,在这一段时间里和这里的其他人同行,也几乎不会去关注和他人之间因“相互关联而产生的结果”,责任感只针对个人,如何也联系不到“系统”的角度。

  第二,“敌人在外部”,是指观察世界缺乏系统性,就好像“被自己的影子追着,无法摆脱问题的困扰”。这里指的是过于强调外部原因,而忽视内因的作用。认为失败的原因只是因为竞争对手太强大,或者是因为他耍诈,只有他才是我成功的敌人,却看不到是因为自己的不自信,或是太自负给对方扫清了道路。如果不能突破这种“小我”的局限,站到这种互动关系以外,来改掉这种自怨自艾或是目中无人的缺陷,失败就会像影子,紧追不舍。

  第三,源自掌控的幻觉,只有当我们认识到,我们是自己问题的始作俑者之一,才能达到真正的积极主动。因为感觉在大学以前,学校生活枯燥的只剩学习,于是在进入大学以后要“掌控”自己的生活,投身奉献于同学交际,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或修身养性,到后来发现,“对外开放”的荒废了课业学习,“闭关锁国”的丧失了互动交际。我们原本以为对生活的掌控,却亲手造成了各种的漏洞。

  第四,执着于事件,转移了对事件背后长期规律性模式的注意力,干扰了对长期模式的理解力。指的是只关注短期利益,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对一门课程,只执着于期末的考试,把注意力集中于考点,考题,重点和成绩,看不到它的框架,它的实践指导意义以及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联。

  第五,煮蛙寓言,说的是对宏观缓慢变化细微征兆的把握,对环境的敏感度,也即危机意识。圣吉说问题在于“我们的心总是被锁在一个固定频率上,好像只能观察到每分钟跳动78次的东西”,却对其他视而不见。就像我们在学校的围墙里,只看得到考试大纲,学习成绩,却对就业市场上的需求变化毫无知觉。等到发觉的时候,往往为时已晚,悔不当初。

  第六,从经验中学习的错觉,我们从经验中学习的最好,但许多最重要的决策所带来的结果恰恰是我们无法直接体验的。“判断力来自阅历,而阅历来自错误的判断”。这一经验学习的悖论要求决策的前瞻性和全面性,但现实总像是破碎的镜子,要求我们将其重新拼接来观察其中完整真实的影像。

  第七,管理团队的神话的破灭。圣吉指出,集体决策已日益退化为“大家都能接受的妥协”,或者“干脆是强加在集体名义上的个人观点”。“我就是我自己”的自我认同,割断了单个个体与集体的责任联系,没有责任的维系,集体决策就像水面的浮萍,个体像随意游动的鱼群,在其影子内外任意出入。

  五项修炼

  圣吉博士提出基于五项构件技术的学习型组织的创新过程,这一技术集合包括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他认为集合中的每一项技术都是其他各项成功运用的关键。把五项构件技术整合在一起的组织就好比一架起飞的DC-3型飞机,展翅飞往学习型组织成功运作的彼岸。

  我认为在往“学习型个人”的转型过程中,这五项修炼法则也是同样适用的。

  圣吉博士认为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如何看待世界的基石。系统思考即“第五项修炼”,系统性的思考也是一种世界观,它否认孤立、片面的看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提到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有异曲同工之意。掌控故事的不是声音,而是耳朵。同样的世界,有人看到的只是眼前一棵树,有人看到的是蔚蓝的神秘星球。就像漫画,小丑只看到撞倒右边的木块后可以有更大的空间舒展胳膊,智者却看到接连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在他左侧堪堪压下的阴影。系统思考教给我们认识问题的复杂性,不只是横截层面上的细节性复杂,还有纵剖面的复杂动态性。问题的复杂性导致系统学理论中的“补偿反馈”,好心办坏事的例子比比皆是。但硬币皆有两面,系统环境下的杠杆效应也为我们提供了事半功倍的可能。系统思考指导我们看清各种相互关联的结构,而不是线性的因果链,看清各种变化的过程模式,而不是静态的快照图像。

  自我超越是一种不断为创造自己真心追求的生命成果而扩展自己能力的能力。掌握了自我超越方法的人,肯定是把生命当成创造性艺术品的人,他们不会以被动反应的观点去生活,而是从主动创造的视角去生活。自我超越首先是对自我的定位,在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现在在哪儿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对现状的定位也有助于拨开近在眼前的迷雾,防止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忘了最初的梦想和最终的目的。“人们从来不抗拒变化,他们抗拒被改变。”自我超越是指导我们用“主动改变”应对“被动改变”的良策。通过澄清愿景和面对现实,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用差距推动起变革的力量,一步步超越过去的自我,一点点靠近志向的梦想。

  心智模式是每个人头脑里的“黑匣子”,它塑造我们感知的方法,处理我们耳朵听到的故事。圣吉博士认为从黑匣子里弹出的跳跃性推断阻碍我们的学习,因为它成了不需要证明的东西,它把假设当成了事实。如果偏差出在假设环节,我们就不能指望系统思考会有什么意义,似乎只能在“老练的无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主要是从组织和团队的角度探讨学习。个人团结为体,个人愿景的沟通和共鸣形成共同愿景,共同愿景的力量来自于个体愿景的共同关切,共同愿景的力量也作用于个体愿景。西方哲人说“在伟大面前,渺小消失了”。个人融入进组织,被组织的共同愿景感染,引导,于是渺小消失了,在更伟大的愿景的洪潮中,良性循环的雪球越滚越大。

  以第五项修炼为基础的五项修炼法是一套组合拳,有攻有守,相得益彰。系统思考是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的基石,反过来这四种修炼让系统思维长出现实的羽毛。掌握五项修炼是发展学习型个人的必选装备。

  系统基本模型

  圣吉说“我们都是被自己未察觉的结构所困之囚徒”,这里“未察觉的结构”即指系统的基本模式,圣吉认为随着我们学会识别更多的基本模式,就可能看清更多应对困难和挑战的杠杆效益作用点,并能向他人解释这样的变革机会。圣吉在书中介绍了有延迟的负反馈,增长极限,转移负担,恶性竞争,公地悲剧等几种常见的系统模式。

  在我们个人的发展过程中,系统基本模式的运作轨迹也随处可见。比如转移负担模式中的目标侵蚀,这在意志不坚定者身上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模式。在刚入学的时候,我们往往把目标定在一百米,要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培养科研能力或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可能包括认认真真跟老师做研究,踏踏实实发表两篇论文,刻苦扎实英文基础,关注感兴趣的领域并培养发展未来工作所需之技能,系统一下对浅显生活哲学的理解,学会使用影音编辑,考到几个证书,到厉害的公司实习,或者还包括找到女朋友。然而,改进这一现实的行动与可能取得的结果之间会存在延迟,在延迟的时间里,愿景与现实之间的创造性张力被慢慢蚕食,情绪性张力反而扩张,于是就出现圣吉提到的应付结构性冲突的第一种策略,即降低愿景。通过降低愿景,来缓解膨胀的情绪性张力,激发萎靡的创造性张力,来实现现在是五十米的目标。可能是努力按时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在奖学金评定之间拿到论文样刊,偶尔看下英文词汇,预计在下个学习报个什么证的考试,找个招人的公司实习。但是被侵蚀的原先的五十米就已经沦陷了。我们把负担转移到心理预期之外,是一种靠不吃饭来省钱的法子。但是如果我们掌握了基本的系统运作模式,就可以更好的处理系统中这种结构性冲突的问题,比如更用心的学习如何把我们认为实现目标需要做的事,与我们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本身区分开来,弄清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才是真正的目标,就不会把发表论文当成是禁锢;或者也可以通过更好的运用潜意识来缓解系统内冲突,加强负面愿景的力度,或运用意志力策略,来更有效利用杠杆原理促进系统的正常运转。

  正如圣吉所说,物质科学的哲学理念主导了工业时代,基于对生命系统理解的生物科学的哲学理念正在开始主导知识时代。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对抗流行管理弊病的良方,培养学习型个人也必将成为知识时代社会对个人越来越强烈的要求。以系统思考为第五项修炼的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同样也可以加强我们对“学习型个人”的管理能力。认清个人学习的障碍,树立五项修炼的思想,明辨并运用系统基本模式,步步为营,早日打造出一个学习型的自己。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6

  《第五项修炼》虽然一直久仰其名,在无数的杂志和管理刊物上提到引用,我们熟知的经典例子“煮青蛙的故事”,“啤酒游戏”都来自本书,但主动接近认真阅读还是最近。一口气看下去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畅快淋漓。仿佛一部极佳的影片,听过很多评价看过很多片花,充满了好奇调足了胃口,终于有机会从头到尾好好的观赏,过瘾!

  捧书在手心,一种难以按耐的激动心情,整个阅读过程我总是被一种茅塞顿开的畅快感和不言而喻的认同感所包围。许多*时没有注意的现象,解释不了的问题一下子深入了,明白了。虽然不敢说完全领悟了作者的思想,但从字里行间从简单例子所透露出来的理念和信息,已经把我深深的吸引。也许,使我内心深深为之触动的正是这本书用质补的语言讲述那*凡而又深刻的真理。

  下面我将简要的介绍一下《第五项修炼》的主要内容。本书主要阐述了“学习型组织”这样一个概念,作者彼得·圣吉所说的“学习型组织”是这样一种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突破自己的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的,前瞻性的开阔的思维方式,共同努力实现抱负并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并指出,学习型组织应具备的五项修炼是:一、自我超越,二、改善心智模式,三、共同愿景,四、团体学习,五、系统思考。

  借助作者的话,大致归纳其精髓:

  “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它要求个人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以自己真正向往的事情为起点,为自己的最高意愿而活着。组织群体对于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植基于每个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和能力。

  “改善心智模式”是我镜子转向自身,审视自己究竟如何了解世界,采取何种假设、成见、图象、印象,而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共同愿景”是真正值得长期献身的目标以及不断学习与创造的动力。这一训练发掘出共有的愿景,是组织成员对于组织的归属感,成为又良好默契的工作伙伴。

  “团体学习”是由一个团体所有成员的“深度会谈”开始,每个人都摊出心中的假设,只有交流,以发现深入的见解。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而不是个人。“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核心,强调思考的角度和方式。这也是书中对我启发最大的观点之一。

  正如前言中所说的,“自幼我们就被教导把问题加以分解,把世界拆成片片断断来理解。这显然能够使复杂的问题容易处理,但是无形中,我们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全然失掉对“整体”的连属感。”着似乎是我们的一个通病,我们习惯于把整体细分,我们习惯于研究细小部分忘记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们遇到一件事情习惯于“就事论事”,习惯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忘了追究其背后相关的各种联系。

  于是我们犯下了这样的错误——主观片面,于是我们陷入了这样的困境——漠视根源。这些都是我们思考上的误区,学习上的障碍。

  书中在开篇就引用了大断的比喻,水质是突然变坏的吗?交通是突然堵塞的吗?健康是突然变差的吗?婚姻是突然变糟糕的吗?国家是突然变弱的吗?杰出企业是突然倒掉的吗?

  显然不是,那么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它们早已发生了渐变着,只是我们不成察觉而已。

  这些反问让我深省,太多的时候我们子专注于眼前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就像我们*时一直强调的“表现好不好”而不去探究表象之后隐藏的秘密,没有人去关心为什么。太多的时候我们也不关心事物的变化在哪里,或者说事物在变化的时候我们察觉不到,即使察觉了不是为时已晚,就是不知如何处理。这时候的你,是不是也和有那只逃不出油锅的青蛙一样的无奈感受?里而且我们总是擅长于“忘记”,忘记一连串事件之间其实是前因后果是有引发联系的。

  这些道理在中学时的哲学课上就强调了,然而我们还是没有懂得。我们还没有学会系统的观察事物,更没有对系统思考有深刻的领悟,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会发生很多的错误,最常见的便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难根治因为根本没有找出病因,我们只对症状感兴趣。在医学课上我们学到这样一个道理,同样的症状往往需要完全相反的治疗方法。而治疗方法的选择则是建立在正确判断病因的基础上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现象和本质从来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一对应,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真的不一定是你想要知道的。很多时候我们还会换上急功近利的毛病,或者说我们忙于“遏制”疏于“疏导”,我们都希望采取一种可以立即见效的灵丹妙药。不幸的是这样的灵丹妙药太少了。事实上一种问题往往不止一种表现形式,你堵住了这个方面它自然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表现出来,直到你一是倒真正的矛盾尚未解决而状况变得更加的糟糕。饮鸩止渴是不是可以很好诠释这个概念?

  在书中还反复的提到一个概念“树木与森林”,这也是解释系统思考的一个例子,诠释的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让我联想到人们对于细节的态度。

  近年来人们有“细节妖魔化”的倾向,媒体舆论名人大师总是不遗余力的向我们灌输“细节是魔鬼”,“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强调细节的重要性,仿佛周边所有的一切都会因为一个人们日常忽略的细节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殊不知,真正导致变化的不是细节,而是细节背后那一大串的联系。就像造成毁灭性灾难的是威力无穷的核反应堆,不是那个核按钮,引发一战爆发的是不*衡的世界格局,不是那个无名刺客。

  聪明的人民不妨问问自己,控制好核按钮是不是就能免核爆炸的灾难,做好保安工作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一战的爆发。

  我们注重细节更应该注重细节背后的联系,我们专注于细节但要保证有正确的前提正确的方向。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切断联系进行“遏制”,也可以深究原因从源头治理。如同治水,我们究竟该在中下游修几个大坝储水,还是跑到上游封山育林保护源头?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看到,更多时候我们没有想到,最可怕的是我们看到了想到了却做不到,因为事物的联系原本就不是简单的链接,治本的方法原本就不是简单的反应。不是凭一朝一夕的`努力,而是靠持之以恒的耐力,然而,这些要求在现代这个过分追求效益社会显然有点高。

  当然本书的写作目的就在于唤醒我们的直面障碍根治问题的这种意识,调整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框架。

  还有一个修炼项目“自我超越”,很值得大家尤其是作为学生的我们认真的学习。正如作者解释的,“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以创造而不是反应的观点来面对我们的生活和生命。它强调的是积极主动创造生活而非消极被动对生活做出反应。

  自我超越这个动作后面包含两个动作:愿景、现况。愿景用于理清到底什么对我们最重要,现实则告诉我们应当如何看清楚我们目前面临的真实情况。

  作者打了这样一个比喻:假想在你的愿景和现状之间有一根拉长的橡皮筋。拉长的时候,橡皮筋会产生张力,代表愿景和现况的张力。张力的纾解只有两种可能途径:把现况拉近愿景,或把愿景拉近现况。至于最后会发生哪一种情形,在于我们是否对愿景坚定不移。

  我想着这个例子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这个问题,一个同学某门很头疼的考试不及格,现在他有两种选择,一是现在复习立即补考,二是大四的时候参加重修。对于他来说,能够一次不考通过就是愿景。然而这意味着要牺牲现在的时间进行复习,当然他也可以选择大四再重修,这样现阶段的紧张压力就可以纾解,但是到大四的时候压力会更大。

  这就是选择的问题,我们到底是把现况拉近愿景(通过努力现在补考来舒缓压力)还是把愿景拉近现况(拖到大四重修从而舒缓现在的压力),就是个选择的问题,反应的就是对愿景的坚持程度。

  虽然我们都知道速战速决是最佳选择,然而,实现最终目标很难,面对现实情况更挑战。

  同样在面对困难迎接挑战的时候我们也有两个选择,可以前进可以退后。可以通过努力来接近自己的愿景,也可以通过放弃来减缓自己的压力。选择后者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明白不是每一种付出都会有收获。即使跳起来也不一定摘到苹果。然而毫无疑问我们会更欣赏前者,因为只有让现况去接近愿景才能在舒缓压力的同时实现理想。这才是最好的方式却也是最难的方式。

  本书给我启示远不止以上的几点,我最大的收获在于树立一种观念。好的理论不是大量事实的堆砌,不是空洞不可接近的教条,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处事观念。

  大学这三年我一直在学习,学习用一种正确的思想指导我的日常言行我的重大抉择,不仅仅是我个人的价值体系,更是我的一种思考的方式,我需要一种属于自己的框架,动态的开放的,将我的生活和发展联接起来,这套框架帮助我随时随地接触新鲜事物,这套思维模式帮助我在接触新事物的时候准确而巧妙的“切”进去,不只是了解表象更是刺入实质。

  能引起各方的兴趣,特别是使对管理实践毫无经验的读者在几天内捧住书不放,这本身就说明,这本书有着不同一般的魅力。至今为止人类所知道的任何一种社会科学理论都是基于某种历史上的或现实的例子的启示。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一定可以用过去、现在和未来生动活泼的案例来展现。当然这需要学者具有渊博的知识,对理论深刻的洞见和非凡的功力,当然我们的作者彼得·圣吉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掩卷沉思的时候,我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深刻的反思,如果一本书能引发读者通过实际行动贯彻书中理念,还有什么能比这一点更令作者感到欣慰的呢?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7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作为一本管理学巨著,其指导意义不仅体现在组织管理方面,也同样适用于个人管理层面。读完这本书,我想从“学习型‘个人’的艺术与实践”的角度来总结一下个人的读书心得。

  学习型个人

  爱德华·戴明博士指出“流行的管理体系很摧残人”,他主要依据和批判的是流行管理体系的以下八个方面内容:依赖测量考评的管理;以服从为基调的文化;围绕结果的管理;“正确答案”对比“错误答案”;同质化;可预测性和可操控性;过度竞争与互不信任以及整体的缺失。他认为排斥无形指标,关注短期可见效益,依靠恐惧气氛管理等通用的管理手段体现出了流行管理体系的核心问题,即“致力于使一切趋于*庸”。

  针对流行管理体系各种“摧残人”的现状,彼得·圣吉及其同事提出“五项修炼”的概念,并旨在通过其指导建立起一种“基于仁爱而不是恐惧气氛的、鼓励好奇心而不是固执“正确”答案的、有学习氛围而不是强调操控性的,非正统的管理体系”。

  我想,《第五项修炼》不只修炼组织,相对应的,它也指导个人管理的修炼,五项修炼将有助于塑造积极主动而非源自恐惧的、富有好奇心而不是呆刻古板的,有开放精神而不是被动受控的学习型个人。

  个人学习障碍

  圣吉博士指出,由于“组织的设计和管理模式,人们对工作的定义,还有我们在思想和交往方面所受的教育”,造成了人们根本的学习障碍。书中主要将其总结为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的学习障碍,也同样横亘在通往塑造“学习型个人”目标的道路上。

  首先,“我就是我的职位”,圣吉指的是当组织中的人们只关注自己的职位时,他们对所有职位之间因相互关联而产生的结果缺乏责任感。指的是一种孤立的,片面看问题的观点。“我就是我的个人”,只是恰好在这个组织里,个人保持相当的独立性,与其他个体、与组织极少联系。我只不过暂时被划分到这个部门,在这一段时间里和这里的其他人同行,也几乎不会去关注和他人之间因“相互关联而产生的结果”,责任感只针对个人,如何也联系不到“系统”的角度。

  第二,“敌人在外部”,是指观察世界缺乏系统性,就好像“被自己的影子追着,无法摆脱问题的困扰”。这里指的是过于强调外部原因,而忽视内因的作用。认为失败的原因只是因为竞争对手太强大,或者是因为他耍诈,只有他才是我成功的敌人,却看不到是因为自己的不自信,或是太自负给对方扫清了道路。如果不能突破这种“小我”的局限,站到这种互动关系以外,来改掉这种自怨自艾或是目中无人的缺陷,失败就会像影子,紧追不舍。

  第三,源自掌控的幻觉,只有当我们认识到,我们是自己问题的始作俑者之一,才能达到真正的积极主动。因为感觉在大学以前,学校生活枯燥的只剩学习,于是在进入大学以后要“掌控”自己的生活,投身奉献于同学交际,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或修身养性,到后来发现,“对外开放”的荒废了课业学习,“闭关锁国”的丧失了互动交际。我们原本以为对生活的掌控,却亲手造成了各种的漏洞。

  第四,执着于事件,转移了对事件背后长期规律性模式的注意力,干扰了对长期模式的理解力。指的是只关注短期利益,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对一门课程,只执着于期末的考试,把注意力集中于考点,考题,重点和成绩,看不到它的框架,它的实践指导意义以及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联。

  第五,煮蛙寓言,说的是对宏观缓慢变化细微征兆的把握,对环境的敏感度,也即危机意识。圣吉说问题在于“我们的心总是被锁在一个固定频率上,好像只能观察到每分钟跳动78次的东西”,却对其他视而不见。就像我们在学校的围墙里,只看得到考试大纲,学习成绩,却对就业市场上的需求变化毫无知觉。等到发觉的时候,往往为时已晚,悔不当初。

  第六,从经验中学习的错觉,我们从经验中学习的最好,但许多最重要的决策所带来的结果恰恰是我们无法直接体验的。“判断力来自阅历,而阅历来自错误的判断”。这一经验学习的悖论要求决策的前瞻性和全面性,但现实总像是破碎的镜子,要求我们将其重新拼接来观察其中完整真实的影像。

  第七,管理团队的神话的破灭。圣吉指出,集体决策已日益退化为“大家都能接受的妥协”,或者“干脆是强加在集体名义上的个人观点”。“我就是我自己”的自我认同,割断了单个个体与集体的责任联系,没有责任的维系,集体决策就像水面的浮萍,个体像随意游动的鱼群,在其影子内外任意出入。

  五项修炼

  圣吉博士提出基于五项构件技术的学习型组织的创新过程,这一技术集合包括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他认为集合中的每一项技术都是其他各项成功运用的关键。把五项构件技术整合在一起的组织就好比一架起飞的DC-3型飞机,展翅飞往学习型组织成功运作的彼岸。

  我认为在往“学习型个人”的转型过程中,这五项修炼法则也是同样适用的。

  圣吉博士认为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如何看待世界的基石。系统思考即“第五项修炼”,系统性的思考也是一种世界观,它否认孤立、片面的看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提到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有异曲同工之意。掌控故事的不是声音,而是耳朵。同样的世界,有人看到的只是眼前一棵树,有人看到的是蔚蓝的神秘星球。就像漫画,小丑只看到撞倒右边的木块后可以有更大的空间舒展胳膊,智者却看到接连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在他左侧堪堪压下的阴影。系统思考教给我们认识问题的复杂性,不只是横截层面上的细节性复杂,还有纵剖面的复杂动态性。问题的复杂性导致系统学理论中的“补偿反馈”,好心办坏事的例子比比皆是。但硬币皆有两面,系统环境下的杠杆效应也为我们提供了事半功倍的可能。系统思考指导我们看清各种相互关联的结构,而不是线性的因果链,看清各种变化的过程模式,而不是静态的快照图像。

  自我超越是一种不断为创造自己真心追求的生命成果而扩展自己能力的能力。掌握了自我超越方法的人,肯定是把生命当成创造性艺术品的人,他们不会以被动反应的观点去生活,而是从主动创造的视角去生活。自我超越首先是对自我的定位,在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现在在哪儿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对现状的定位也有助于拨开近在眼前的迷雾,防止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忘了最初的梦想和最终的目的。“人们从来不抗拒变化,他们抗拒被改变。”自我超越是指导我们用“主动改变”应对“被动改变”的良策。通过澄清愿景和面对现实,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用差距推动起变革的力量,一步步超越过去的自我,一点点靠近志向的梦想。

  心智模式是每个人头脑里的“黑匣子”,它塑造我们感知的方法,处理我们耳朵听到的故事。圣吉博士认为从黑匣子里弹出的跳跃性推断阻碍我们的学习,因为它成了不需要证明的东西,它把假设当成了事实。如果偏差出在假设环节,我们就不能指望系统思考会有什么意义,似乎只能在“老练的无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主要是从组织和团队的角度探讨学习。个人团结为体,个人愿景的沟通和共鸣形成共同愿景,共同愿景的力量来自于个体愿景的共同关切,共同愿景的力量也作用于个体愿景。西方哲人说“在伟大面前,渺小消失了”。个人融入进组织,被组织的共同愿景感染,引导,于是渺小消失了,在更伟大的愿景的洪潮中,良性循环的雪球越滚越大。

  以第五项修炼为基础的五项修炼法是一套组合拳,有攻有守,相得益彰。系统思考是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的基石,反过来这四种修炼让系统思维长出现实的羽毛。掌握五项修炼是发展学习型个人的必选装备。

  系统基本模型

  圣吉说“我们都是被自己未察觉的结构所困之囚徒”,这里“未察觉的结构”即指系统的基本模式,圣吉认为随着我们学会识别更多的基本模式,就可能看清更多应对困难和挑战的杠杆效益作用点,并能向他人解释这样的变革机会。圣吉在书中介绍了有延迟的负反馈,增长极限,转移负担,恶性竞争,公地悲剧等几种常见的系统模式。

  在我们个人的发展过程中,系统基本模式的运作轨迹也随处可见。比如转移负担模式中的目标侵蚀,这在意志不坚定者身上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模式。在刚入学的时候,我们往往把目标定在一百米,要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培养科研能力或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可能包括认认真真跟老师做研究,踏踏实实发表两篇论文,刻苦扎实英文基础,关注感兴趣的领域并培养发展未来工作所需之技能,系统一下对浅显生活哲学的理解,学会使用影音编辑,考到几个证书,到厉害的公司实习,或者还包括找到女朋友。然而,改进这一现实的行动与可能取得的结果之间会存在延迟,在延迟的时间里,愿景与现实之间的创造性张力被慢慢蚕食,情绪性张力反而扩张,于是就出现圣吉提到的应付结构性冲突的第一种策略,即降低愿景。通过降低愿景,来缓解膨胀的情绪性张力,激发萎靡的创造性张力,来实现现在是五十米的目标。可能是努力按时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在奖学金评定之间拿到论文样刊,偶尔看下英文词汇,预计在下个学习报个什么证的考试,找个招人的公司实习。但是被侵蚀的原先的五十米就已经沦陷了。我们把负担转移到心理预期之外,是一种靠不吃饭来省钱的法子。但是如果我们掌握了基本的系统运作模式,就可以更好的处理系统中这种结构性冲突的问题,比如更用心的学习如何把我们认为实现目标需要做的事,与我们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本身区分开来,弄清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才是真正的目标,就不会把发表论文当成是禁锢;或者也可以通过更好的运用潜意识来缓解系统内冲突,加强负面愿景的力度,或运用意志力策略,来更有效利用杠杆原理促进系统的正常运转。

  正如圣吉所说,物质科学的哲学理念主导了工业时代,基于对生命系统理解的生物科学的哲学理念正在开始主导知识时代。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对抗流行管理弊病的良方,培养学习型个人也必将成为知识时代社会对个人越来越强烈的要求。以系统思考为第五项修炼的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同样也可以加强我们对“学习型个人”的管理能力。认清个人学习的障碍,树立五项修炼的思想,明辨并运用系统基本模式,步步为营,早日打造出一个学习型的自己。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8

  《第五项修炼》虽然一直久仰其名,在无数的杂志和管理刊物上提到引用,我们熟知的经典例子“煮青蛙的故事”,“啤酒游戏”都来自本书,但主动接近认真阅读还是最近。一口气看下去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畅快淋漓。仿佛一部极佳的影片,听过很多评价看过很多片花,充满了好奇调足了胃口,终于有机会从头到尾好好的观赏,过瘾!

  捧书在手心,一种难以按耐的激动心情,整个阅读过程我总是被一种茅塞顿开的畅快感和不言而喻的认同感所包围。许多*时没有注意的现象,解释不了的问题一下子深入了,明白了。虽然不敢说完全领悟了作者的思想,但从字里行间从简单例子所透露出来的理念和信息,已经把我深深的吸引。也许,使我内心深深为之触动的正是这本书用质补的语言讲述那*凡而又深刻的真理。

  下面我将简要的介绍一下《第五项修炼》的主要内容。本书主要阐述了“学习型组织”这样一个概念,作者彼得·圣吉所说的“学习型组织”是这样一种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突破自己的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的,前瞻性的开阔的思维方式,共同努力实现抱负并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并指出,学习型组织应具备的五项修炼是:一、自我超越,二、改善心智模式,三、共同愿景,四、团体学习,五、系统思考。

  借助作者的话,大致归纳其精髓:

  “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它要求个人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以自己真正向往的事情为起点,为自己的最高意愿而活着。组织群体对于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植基于每个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和能力。

  “改善心智模式”是我镜子转向自身,审视自己究竟如何了解世界,采取何种假设、成见、图象、印象,而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共同愿景”是真正值得长期献身的目标以及不断学习与创造的动力。这一训练发掘出共有的愿景,是组织成员对于组织的归属感,成为又良好默契的工作伙伴。

  “团体学习”是由一个团体所有成员的“深度会谈”开始,每个人都摊出心中的假设,只有交流,以发现深入的见解。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而不是个人。“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核心,强调思考的角度和方式。这也是书中对我启发最大的观点之一。

  正如前言中所说的,“自幼我们就被教导把问题加以分解,把世界拆成片片断断来理解。这显然能够使复杂的问题容易处理,但是无形中,我们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全然失掉对“整体”的连属感。”着似乎是我们的一个通病,我们习惯于把整体细分,我们习惯于研究细小部分忘记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们遇到一件事情习惯于“就事论事”,习惯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忘了追究其背后相关的各种联系。

  于是我们犯下了这样的错误——主观片面,于是我们陷入了这样的困境——漠视根源。这些都是我们思考上的误区,学习上的障碍。

  书中在开篇就引用了大断的比喻,水质是突然变坏的吗?交通是突然堵塞的吗?健康是突然变差的吗?婚姻是突然变糟糕的吗?国家是突然变弱的吗?杰出企业是突然倒掉的吗?

  显然不是,那么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它们早已发生了渐变着,只是我们不成察觉而已。

  这些反问让我深省,太多的时候我们子专注于眼前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就像我们*时一直强调的“表现好不好”而不去探究表象之后隐藏的秘密,没有人去关心为什么。太多的时候我们也不关心事物的变化在哪里,或者说事物在变化的时候我们察觉不到,即使察觉了不是为时已晚,就是不知如何处理。这时候的你,是不是也和有那只逃不出油锅的青蛙一样的无奈感受?里而且我们总是擅长于“忘记”,忘记一连串事件之间其实是前因后果是有引发联系的。

  这些道理在中学时的哲学课上就强调了,然而我们还是没有懂得。我们还没有学会系统的观察事物,更没有对系统思考有深刻的领悟,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会发生很多的错误,最常见的便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难根治因为根本没有找出病因,我们只对症状感兴趣。在医学课上我们学到这样一个道理,同样的症状往往需要完全相反的治疗方法。而治疗方法的选择则是建立在正确判断病因的基础上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现象和本质从来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一对应,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真的不一定是你想要知道的。很多时候我们还会换上急功近利的毛病,或者说我们忙于“遏制”疏于“疏导”,我们都希望采取一种可以立即见效的灵丹妙药。不幸的是这样的灵丹妙药太少了。事实上一种问题往往不止一种表现形式,你堵住了这个方面它自然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表现出来,直到你一是倒真正的矛盾尚未解决而状况变得更加的糟糕。饮鸩止渴是不是可以很好诠释这个概念?

  在书中还反复的提到一个概念“树木与森林”,这也是解释系统思考的一个例子,诠释的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让我联想到人们对于细节的态度。

  近年来人们有“细节妖魔化”的倾向,媒体舆论名人大师总是不遗余力的向我们灌输“细节是魔鬼”,“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强调细节的重要性,仿佛周边所有的一切都会因为一个人们日常忽略的细节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殊不知,真正导致变化的不是细节,而是细节背后那一大串的联系。就像造成毁灭性灾难的是威力无穷的核反应堆,不是那个核按钮,引发一战爆发的是不*衡的世界格局,不是那个无名刺客。

  聪明的人民不妨问问自己,控制好核按钮是不是就能免核爆炸的灾难,做好保安工作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一战的爆发。

  我们注重细节更应该注重细节背后的联系,我们专注于细节但要保证有正确的前提正确的方向。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切断联系进行“遏制”,也可以深究原因从源头治理。如同治水,我们究竟该在中下游修几个大坝储水,还是跑到上游封山育林保护源头?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看到,更多时候我们没有想到,最可怕的是我们看到了想到了却做不到,因为事物的联系原本就不是简单的链接,治本的方法原本就不是简单的反应。不是凭一朝一夕的努力,而是靠持之以恒的耐力,然而,这些要求在现代这个过分追求效益社会显然有点高。

  当然本书的写作目的就在于唤醒我们的直面障碍根治问题的这种意识,调整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框架。

  还有一个修炼项目“自我超越”,很值得大家尤其是作为学生的我们认真的学习。正如作者解释的,“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以创造而不是反应的观点来面对我们的生活和生命。它强调的是积极主动创造生活而非消极被动对生活做出反应。

  自我超越这个动作后面包含两个动作:愿景、现况。愿景用于理清到底什么对我们最重要,现实则告诉我们应当如何看清楚我们目前面临的真实情况。

  作者打了这样一个比喻:假想在你的愿景和现状之间有一根拉长的橡皮筋。拉长的时候,橡皮筋会产生张力,代表愿景和现况的张力。张力的纾解只有两种可能途径:把现况拉近愿景,或把愿景拉近现况。至于最后会发生哪一种情形,在于我们是否对愿景坚定不移。

  我想着这个例子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这个问题,一个同学某门很头疼的考试不及格,现在他有两种选择,一是现在复习立即补考,二是大四的时候参加重修。对于他来说,能够一次不考通过就是愿景。然而这意味着要牺牲现在的时间进行复习,当然他也可以选择大四再重修,这样现阶段的紧张压力就可以纾解,但是到大四的时候压力会更大。

  这就是选择的问题,我们到底是把现况拉近愿景(通过努力现在补考来舒缓压力)还是把愿景拉近现况(拖到大四重修从而舒缓现在的压力),就是个选择的问题,反应的就是对愿景的坚持程度。

  虽然我们都知道速战速决是最佳选择,然而,实现最终目标很难,面对现实情况更挑战。

  同样在面对困难迎接挑战的时候我们也有两个选择,可以前进可以退后。可以通过努力来接近自己的愿景,也可以通过放弃来减缓自己的压力。选择后者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明白不是每一种付出都会有收获。即使跳起来也不一定摘到苹果。然而毫无疑问我们会更欣赏前者,因为只有让现况去接近愿景才能在舒缓压力的同时实现理想。这才是最好的方式却也是最难的方式。

  本书给我启示远不止以上的几点,我最大的收获在于树立一种观念。好的理论不是大量事实的堆砌,不是空洞不可接近的教条,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处事观念。

  大学这三年我一直在学习,学习用一种正确的思想指导我的日常言行我的重大抉择,不仅仅是我个人的价值体系,更是我的一种思考的方式,我需要一种属于自己的框架,动态的开放的,将我的生活和发展联接起来,这套框架帮助我随时随地接触新鲜事物,这套思维模式帮助我在接触新事物的时候准确而巧妙的“切”进去,不只是了解表象更是刺入实质。

  能引起各方的兴趣,特别是使对管理实践毫无经验的读者在几天内捧住书不放,这本身就说明,这本书有着不同一般的魅力。至今为止人类所知道的任何一种社会科学理论都是基于某种历史上的或现实的例子的启示。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一定可以用过去、现在和未来生动活泼的案例来展现。当然这需要学者具有渊博的知识,对理论深刻的洞见和非凡的功力,当然我们的作者彼得·圣吉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掩卷沉思的时候,我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深刻的反思,如果一本书能引发读者通过实际行动贯彻书中理念,还有什么能比这一点更令作者感到欣慰的呢?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9

  昨天看了《第五项修炼》的序言与第一章,第一章强调的五项修炼的内容: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深刻了解自我的真正愿望,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对客观现实正确的判断。通过学习型组织不断学习激发实现自己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并全心 投入工作、实现创造和超越。此项修炼兼容并蓄了东方和西方的精神传统,修炼时需要培养耐心、集中精力,对于学习如同对待自己的生命一般全身心地投入进学习型组织。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对事物作出价值评价,沉积在自我心灵深处的印象等;我们通常不易察 觉。心智模式影响自我表现出来的行为;通常在刹那间决定什么可以做或不可以做,这就是心智模式在发挥着作用。改善心智模式我们把自己工作组织看成学习的场所,把自己工作组织看作是转向自己的镜子,这是心智模式修炼的起步,我们学习发掘内心世界的潜在能力,使这些能力浮在表面,并严加审视。它还包括进行一种有学习效果的、兼顾质疑与表达的交谈能力——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指的是一个组织中各个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目标,在一个团体内整合共同愿景,并有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的内在的动力,将自己与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的组织联系在一起,主动而真诚地奉献和投入。组织都在设法以共同的愿景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作为个人要建立善于将领导的理念融入到自己心里,在组织中为实现共同的愿望而努力,通过努力学习,产生追求卓越的想法,转化为能够鼓舞组织的共同愿景。激发自己追求更高目标的热情,并在组织中获得鼓舞,使组织拥有一种能够凝聚、并坚持实现共同的愿望的能力。

  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

  团体的集体智慧高干个人智慧,团体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

  团体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汇谈”(dialogue) 开始。“深度汇谈”是一个团体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较个人深入的见解。以有创造性的方式察觉别人的智慧,并使其浮现,学习的速度便能大增。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而不是个人团体学习,这显得非常重要。团体的智慧总是高于个人的智慧。 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能产生出色的效果,其个别成员的成长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企业和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也是一种系统,也都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影响着,因此必须进行系统思考修炼。系统思考的修炼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修炼。

  彼得·圣吉同时认为系统思考也需要有“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与“自我超越”四项修炼来发挥其潜力。十分重视第五项修炼,并认为它高于其他四项修炼。少了系统思考,就无法探究各项修炼之间如何互动。系统思考强化其他每一项修炼,并不断地提醒我们,融合整体能得到大于各部分加总的效力

  《第五项修练》的核心是强调以系统思考代替机械 思考和静止思考,并通过了解动态复杂性等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高“杠杆解”。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10

  最近,利用空闲时间读完了《第五项修炼》一书,作者: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主要着眼于研究学习型企业的管理提升之道。虽然成书较早,但是读后仍让我感觉受益匪浅,与大家共同分享探讨。

  《第五项修炼》从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商用飞机DC—3的五项核心技术说起,引出五项修炼概念: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我想先谈谈对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的理解。

  (1)自我超越。书中提到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只有做到个人学习,组织才能实现团队学习。自我的超越不是简单的自我学习,是需要不断明确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

  (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决定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为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归纳。而我们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倾听接纳别人的观念和见解。这一点在我看来是这五项修炼中比较难的一项,大多数人都是“自我感觉”良好的,觉得自己的想法是站得住脚的,要内心接纳别人的想法的确不易。应从内心抱有“取长补短”的学习想法,就会做出改变。

  彼得·圣吉在书中提到组织存在的七种学习智障,即局限思考、归罪于外、缺乏整体思考的主动性、专注于个别事件、不注意细微变化、从经验学习的错觉、管理团体的迷思。我想从其中选两点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1)不注意细微变化。作者认为大部分失败的公司,事先都有许多征兆,显示已经存在问题。虽然对社会来说是一种“优胜劣汰”的适者生存的法制,然而对企业和员工来说是非常痛苦的经历,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我认为,正如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道理,如果我们能捕捉、觉察到事件的非常态化时,能多维度多层次进行“抽丝剥茧”,还原问题的根本实质,并加以主动学习、变革及创新进行干预,做出恰当有效的举措,也许结果就不一样。

  (2)管理团队的迷思。作者认为管理团队在压力下容易有各种想法,无法达成一致目标,极大地削弱了团队的整体学习能力,并且团队做出的决策、行为也会大打折扣。细细想来,管理团队是需要花心思去“经营”的,哪怕在困境、压力之下意见不一致,为了团队共同的目标,应该开诚布公地去处理和解决,更应该发挥出个人和团队学习的动力,及时化解矛盾。

  读《第五项修炼》,我感觉只了解到一些“皮毛”,仍需要反复翻阅体会其中的道理,这本书所传递的知识非常值得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借鉴,不断地在学习的道路上前行。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500字3篇(扩展5)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10篇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1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作为一本管理学巨著,其指导意义不仅体现在组织管理方面,也同样适用于个人管理层面。读完这本书,我想从“学习型‘个人’的艺术与实践”的角度来总结一下个人的读书心得。

  学习型个人

  爱德华·戴明博士指出“流行的管理体系很摧残人”,他主要依据和批判的是流行管理体系的以下八个方面内容:依赖测量考评的管理;以服从为基调的文化;围绕结果的管理;“正确答案”对比“错误答案”;同质化;可预测性和可操控性;过度竞争与互不信任以及整体的缺失。他认为排斥无形指标,关注短期可见效益,依靠恐惧气氛管理等通用的管理手段体现出了流行管理体系的核心问题,即“致力于使一切趋于*庸”。

  针对流行管理体系各种“摧残人”的现状,彼得·圣吉及其同事提出“五项修炼”的概念,并旨在通过其指导建立起一种“基于仁爱而不是恐惧气氛的、鼓励好奇心而不是固执“正确”答案的、有学习氛围而不是强调操控性的,非正统的管理体系”。

  我想,《第五项修炼》不只修炼组织,相对应的,它也指导个人管理的修炼,五项修炼将有助于塑造积极主动而非源自恐惧的、富有好奇心而不是呆刻古板的,有开放精神而不是被动受控的学习型个人。

  个人学习障碍

  圣吉博士指出,由于“组织的设计和管理模式,人们对工作的定义,还有我们在思想和交往方面所受的教育”,造成了人们根本的学习障碍。书中主要将其总结为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的学习障碍,也同样横亘在通往塑造“学习型个人”目标的道路上。

  首先,“我就是我的职位”,圣吉指的是当组织中的人们只关注自己的职位时,他们对所有职位之间因相互关联而产生的结果缺乏责任感。指的是一种孤立的,片面看问题的观点。“我就是我的`个人”,只是恰好在这个组织里,个人保持相当的独立性,与其他个体、与组织极少联系。我只不过暂时被划分到这个部门,在这一段时间里和这里的其他人同行,也几乎不会去关注和他人之间因“相互关联而产生的结果”,责任感只针对个人,如何也联系不到“系统”的角度。

  第二,“敌人在外部”,是指观察世界缺乏系统性,就好像“被自己的影子追着,无法摆脱问题的困扰”。这里指的是过于强调外部原因,而忽视内因的作用。认为失败的原因只是因为竞争对手太强大,或者是因为他耍诈,只有他才是我成功的敌人,却看不到是因为自己的不自信,或是太自负给对方扫清了道路。如果不能突破这种“小我”的局限,站到这种互动关系以外,来改掉这种自怨自艾或是目中无人的缺陷,失败就会像影子,紧追不舍。

  第三,源自掌控的幻觉,只有当我们认识到,我们是自己问题的始作俑者之一,才能达到真正的积极主动。因为感觉在大学以前,学校生活枯燥的只剩学习,于是在进入大学以后要“掌控”自己的生活,投身奉献于同学交际,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或修身养性,到后来发现,“对外开放”的荒废了课业学习,“闭关锁国”的丧失了互动交际。我们原本以为对生活的掌控,却亲手造成了各种的漏洞。

  第四,执着于事件,转移了对事件背后长期规律性模式的注意力,干扰了对长期模式的理解力。指的是只关注短期利益,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对一门课程,只执着于期末的考试,把注意力集中于考点,考题,重点和成绩,看不到它的框架,它的实践指导意义以及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联。

  第五,煮蛙寓言,说的是对宏观缓慢变化细微征兆的把握,对环境的敏感度,也即危机意识。圣吉说问题在于“我们的心总是被锁在一个固定频率上,好像只能观察到每分钟跳动78次的东西”,却对其他视而不见。就像我们在学校的围墙里,只看得到考试大纲,学习成绩,却对就业市场上的需求变化毫无知觉。等到发觉的时候,往往为时已晚,悔不当初。

  第六,从经验中学习的错觉,我们从经验中学习的最好,但许多最重要的决策所带来的结果恰恰是我们无法直接体验的。“判断力来自阅历,而阅历来自错误的判断”。这一经验学习的悖论要求决策的前瞻性和全面性,但现实总像是破碎的镜子,要求我们将其重新拼接来观察其中完整真实的影像。

  第七,管理团队的神话的破灭。圣吉指出,集体决策已日益退化为“大家都能接受的妥协”,或者“干脆是强加在集体名义上的个人观点”。“我就是我自己”的自我认同,割断了单个个体与集体的责任联系,没有责任的维系,集体决策就像水面的浮萍,个体像随意游动的鱼群,在其影子内外任意出入。

  五项修炼

  圣吉博士提出基于五项构件技术的学习型组织的创新过程,这一技术集合包括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他认为集合中的每一项技术都是其他各项成功运用的关键。把五项构件技术整合在一起的组织就好比一架起飞的DC-3型飞机,展翅飞往学习型组织成功运作的彼岸。

  我认为在往“学习型个人”的转型过程中,这五项修炼法则也是同样适用的。

  圣吉博士认为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如何看待世界的基石。系统思考即“第五项修炼”,系统性的思考也是一种世界观,它否认孤立、片面的看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提到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有异曲同工之意。掌控故事的不是声音,而是耳朵。同样的世界,有人看到的只是眼前一棵树,有人看到的是蔚蓝的神秘星球。就像漫画,小丑只看到撞倒右边的木块后可以有更大的空间舒展胳膊,智者却看到接连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在他左侧堪堪压下的阴影。系统思考教给我们认识问题的复杂性,不只是横截层面上的细节性复杂,还有纵剖面的复杂动态性。问题的复杂性导致系统学理论中的“补偿反馈”,好心办坏事的例子比比皆是。但硬币皆有两面,系统环境下的杠杆效应也为我们提供了事半功倍的可能。系统思考指导我们看清各种相互关联的结构,而不是线性的因果链,看清各种变化的过程模式,而不是静态的快照图像。

  自我超越是一种不断为创造自己真心追求的生命成果而扩展自己能力的能力。掌握了自我超越方法的人,肯定是把生命当成创造性艺术品的人,他们不会以被动反应的观点去生活,而是从主动创造的视角去生活。自我超越首先是对自我的定位,在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现在在哪儿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对现状的定位也有助于拨开近在眼前的迷雾,防止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忘了最初的梦想和最终的目的。“人们从来不抗拒变化,他们抗拒被改变。”自我超越是指导我们用“主动改变”应对“被动改变”的良策。通过澄清愿景和面对现实,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用差距推动起变革的力量,一步步超越过去的自我,一点点靠近志向的梦想。

  心智模式是每个人头脑里的“黑匣子”,它塑造我们感知的方法,处理我们耳朵听到的故事。圣吉博士认为从黑匣子里弹出的跳跃性推断阻碍我们的学习,因为它成了不需要证明的东西,它把假设当成了事实。如果偏差出在假设环节,我们就不能指望系统思考会有什么意义,似乎只能在“老练的无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主要是从组织和团队的角度探讨学习。个人团结为体,个人愿景的沟通和共鸣形成共同愿景,共同愿景的力量来自于个体愿景的共同关切,共同愿景的力量也作用于个体愿景。西方哲人说“在伟大面前,渺小消失了”。个人融入进组织,被组织的共同愿景感染,引导,于是渺小消失了,在更伟大的愿景的洪潮中,良性循环的雪球越滚越大。

  以第五项修炼为基础的五项修炼法是一套组合拳,有攻有守,相得益彰。系统思考是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的基石,反过来这四种修炼让系统思维长出现实的羽毛。掌握五项修炼是发展学习型个人的必选装备。

  系统基本模型

  圣吉说“我们都是被自己未察觉的结构所困之囚徒”,这里“未察觉的结构”即指系统的基本模式,圣吉认为随着我们学会识别更多的基本模式,就可能看清更多应对困难和挑战的杠杆效益作用点,并能向他人解释这样的变革机会。圣吉在书中介绍了有延迟的负反馈,增长极限,转移负担,恶性竞争,公地悲剧等几种常见的系统模式。

  在我们个人的发展过程中,系统基本模式的运作轨迹也随处可见。比如转移负担模式中的目标侵蚀,这在意志不坚定者身上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模式。在刚入学的时候,我们往往把目标定在一百米,要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培养科研能力或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可能包括认认真真跟老师做研究,踏踏实实发表两篇论文,刻苦扎实英文基础,关注感兴趣的领域并培养发展未来工作所需之技能,系统一下对浅显生活哲学的理解,学会使用影音编辑,考到几个证书,到厉害的公司实习,或者还包括找到女朋友。然而,改进这一现实的行动与可能取得的结果之间会存在延迟,在延迟的时间里,愿景与现实之间的创造性张力被慢慢蚕食,情绪性张力反而扩张,于是就出现圣吉提到的应付结构性冲突的第一种策略,即降低愿景。通过降低愿景,来缓解膨胀的情绪性张力,激发萎靡的创造性张力,来实现现在是五十米的目标。可能是努力按时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在奖学金评定之间拿到论文样刊,偶尔看下英文词汇,预计在下个学习报个什么证的考试,找个招人的公司实习。但是被侵蚀的原先的五十米就已经沦陷了。我们把负担转移到心理预期之外,是一种靠不吃饭来省钱的法子。但是如果我们掌握了基本的系统运作模式,就可以更好的处理系统中这种结构性冲突的问题,比如更用心的学习如何把我们认为实现目标需要做的事,与我们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本身区分开来,弄清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才是真正的目标,就不会把发表论文当成是禁锢;或者也可以通过更好的运用潜意识来缓解系统内冲突,加强负面愿景的力度,或运用意志力策略,来更有效利用杠杆原理促进系统的正常运转。

  正如圣吉所说,物质科学的哲学理念主导了工业时代,基于对生命系统理解的生物科学的哲学理念正在开始主导知识时代。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对抗流行管理弊病的良方,培养学习型个人也必将成为知识时代社会对个人越来越强烈的要求。以系统思考为第五项修炼的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同样也可以加强我们对“学习型个人”的管理能力。认清个人学习的障碍,树立五项修炼的思想,明辨并运用系统基本模式,步步为营,早日打造出一个学习型的自己。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2

  也许人越长大越是浮躁了吧,就连一向对读书比较热衷的我初读《第五项修炼》也有点熬不下去,所以只好选择晚上细读此书。

  也许夜总能让人*静,温暖的灯光、柔柔的海风、舒服的小窝让我渐入佳境,可坦白讲真正吸引我的是这本书本身,认真来读不仅感叹这是一部多么伟大的著作,庆幸自己与它的相遇!

  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曾有过美好的梦想和希望,还有那些潜在的自信与自我发挥的能力;可是在现实中,由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等种种经历的不同,这些美好的内在,都逐渐湮灭于不得不面对的日常俗务和看上去无法抗拒、无法左右的真实之中。因此我们深受伤害,越来越找不到生命的出口,也就渐渐屈服于现实、归之于*庸。

  所以当我看到此书作者彼得·圣吉睿智缜密的把理想与实践结合的如此完美时,就看到了这个社会的希望,他闪耀着理性和感性的哲学光辉的思维体系像一泉春水,不仅让人坚信,如果此书能更好的被传阅和学习,这股清泉可以让这个社会生机盎然。

  作为一个学生,生活在带有点乌托邦式色彩的校园,处在一个交织着无数人理想主义的思想火花,沉淀着各种睿智思想的文化积淀的环境,我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沉静、学会了冷静分析,学会了磨练自己的心智,学会了远离世俗的利害和俗念的牵挂,以纯净的心灵来探寻和发现生存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可就是没有一本书来教会我们把这一切付诸于实践,所以毕业后,等到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后,这些重要品质也就荡然无存。

  所以看到《第五项修炼》时,心中些许感动,这就是我们需要的,似乎真的看到了希望。这些理想主义色彩的重要品质,这种悲天悯人的慈悲情怀原来可以作为一种源动力,应用于组织学习型的实践法则成为个人乃至企业的魂魄所在。

  与书虽然主要描述如何管理一个企业,一个团队,但就个人而言阅读此书让我学会:管理好自己!它让我重新审视自我,坚守可以坚守的信仰;它使我更好的看待世界,宽容可以宽容的变革!

  书中提到“把自己的生命当做一件创造性的艺术品;并不是以被动反应的观点去生活,而是从主动创造的视觉去生活”。很赞赏这种观点,但也深知不是每个人都能运用自如。阅读此书后,就会发现此书也许开辟了一条蹊径,循着这条路,可以让人生走得更好!

  管理自己,这一过程贯穿了五项修炼的基本部分:构建目标希望,改善调整心态,不断学习充电,学会系统思考,不断自我超越。实际上这五项修炼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它们相辅相成的协调发展才能让自我管理获得成效。

  每个人都想实现人生价值,不同的人为实现这一目标都会在内心潜意识或有意识的建立起大大小小的人生目标(书中提到的愿景),我也一样,总想捕捉生命里最真实的美丽,人生中最本质的善良,想用最虔诚的心把人生活的漂亮!

  看到这个社会浮躁,有人愤世嫉俗,有人投机取巧,甚至曾经引以为傲的*也会被人嘲笑,不免委屈、有些无能为力。所以读到书中的“对人性、对我们的潜力和局限性,有一个准确的看法,不过于浪漫地待人接物,也就不会在人们失信的时候经受那么大的心里压力和痛苦”这样的句子时,又不免豁然开朗,原谅一个社会的病,不会是一个人的过错。

  懂得了要坦诚得对待真相,勇敢的面对社会存在的问题,不要太过理想主义,也不要媚俗于实用主义。太过理想主义,会让我们在消极失望中气馁而变得愤世嫉俗;太过实用主义,会让我们在功利追逐中浮华而变得空洞*庸。所以要把握好这个度,做好自己。做好了自己也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治了这个社会的病。

  要做好自己就要不断学习。有人说,学习让人美丽,其美丽在于它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知足而更加谦逊,知不足而更加好奇。

  但学习又不能只是简单的学习,就像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不能只单单关注科研本身,生活是一个整体,科研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值得学习的东西很多。也许只有真正的生活,才可以保证科研的顺利进行,就像一直很喜欢亚里士多德的一个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一样,生活远远大于科研,科研之外有很多美好体验,像社交、娱乐也一样必不可少,因为哪怕是一个科研狂人如果真的无法正常生活,那他也不会对这个社会有太多的贡献。

  所以只有更好的生活,才算真正的活着。而活着的意义在于实现人生价值,我们不断学习只是量变的积累,超越自我才是追求的质变飞跃。

  《第五项修炼》把自我超越作为组织型学习的核心内容,可见自我超越的重要地位,该项修炼是其他四项修炼的因,也是其他四项修两的果。《第五项修炼》对自我超越的描述是我最喜欢也最赞赏的部分,也是难以再次复述的部分,因为作者彼得·圣吉已经把它写到极致,各个层面、各个角度,他的描述深刻恰当,睿智而又有哲学色彩。

  真的很欣赏他引用爱因斯坦的关于“扩展自己的慈悲心,使之包容所有的生命,包容整个大自然,及其内在之美”的观点,觉得这是一种大智慧,大气魄。因为建立对这个世界的慈悲心和连通感是解决当今很多热点问题的关键,也是自我超越的重要品质。

  当今社会,保持不断的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经之路。关于自我超越,我想自己也许已经在修炼,也许在读过此书后才不过刚刚开始。

  但我深知这项修炼没有止境,因为它的确是值得每个人穷其一生去做的人生修炼!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3

  《第五项修炼》一书,是由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学习型组织之父彼得·圣吉撰写的,该书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20世纪屈指可数的几本管理经典、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管理书籍之一,并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近百年最具影响力的管理类图书。

  作为一个非管理专业的人,这本书初读起来让人感觉有些晦涩难懂,有许多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管理学理论知识。但是在强迫自己耐住性子读下去之后,我逐渐发现了这本书的价值,并被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住了。

  《第五项修炼》描述了公司如何通过采用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行动对策,来排除威胁组织效率和事业成功的“学习障碍”。在学习型组织中,新型的、扩展性的思考模式得到培育,集体的热望得到释放,大家不断在学习如何开创自己真心向往的成就。

  学习型组织的关键,即汇聚五项修炼或技能:第一项修炼是自我超越;第二项修炼是改善心智模式;第三项修炼是建立共同愿望;第四项修炼是团体学习;第五项修炼是系统思考。而“系统思考”既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第五项修炼,也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修炼。

  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如何拆解问题、如何拆分世界。这样做显然会使复杂的任务和课题变得更容易些,但是我们却在无形中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我们丧失了对更大的整体的内在领悟能力,再也看不清我们采取的行动所带来的各种后果。而当我们试图“考虑大局”的时候,我们总要在脑子里重新组装那些拆分出来的部件,给它们编组列单。

  在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便干脆完全放弃了对整体的关注。于是,当我们想一窥全貌时,便努力重整心中的片段,试图拼凑所有的碎片,这只是白费力气。因为少了系统思考,就无法探究问题之间的连属关系,问题便得不到解决。因此必须进行系统思考修炼。

  系统思考的修炼作者认为系统思考也需要有“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与“自我超越”四项修炼来发挥其潜力。书中强调以系统思考代替机械思考和静止思考,并通过了解动态复杂性等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杠杆解”。系统思考强化其他每一项修炼,并不断地提醒我们,融合整体能得到大于各部分加总的效力。

  书中以啤酒游戏为例,啤酒的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原本的销售、批发和制造过程基本维持了一种*衡状态,但当零售量小幅上升时,零售商、批发商和制造商该怎么办?成千上万的各式各样背景的学员、经理人都参与过这个游戏,但得到的结果却悲惨得几乎一样:均从库存不足转化到库存过剩并造成了积压。

  书中说到,“危机一再重演”。 在生产配销系统的真实状况,往往比啤酒游戏的情形还要糟糕。真实世界的零售商会同时向三、四家批发商订货,等到有一家交货了,就取消还没交货的其他订货。真实世界的制造商常常会碰到在游戏里役有出现的产能限制问题,使整个配销系统的恐慌更加恶化。或者制造商可能提高产能,因为他们相信目前的需求水准将继续下去,然而如此一来,旦需求滑落,又会发现自己陷入产能过剩的困境。像啤酒游戏这样的生产配销系统的波动现象,揭示了系统思考的第一项原理:结构影响行为。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4

  推荐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学习不断分辨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专注,耐心,并客观的观察现实的过程。对实现内心深处愿望的渴求,不断追求超越自我,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历程。保持开放的心态,允许自己的信念有被检讨的空间。

  自我超越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的基础。随时随地牢记,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性而工作。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当我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时,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不易觉察的假设与成见。根据以往经验,当前状况,自以为是的假设。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什么是愿景?愿景就是愿望的前景,愿望的影像。愿景的属性是惠及众人的。个人的愿景与企业的愿景是完全一致的。

  杰尔韦尔奇的言论:企业家要做的两件事:1)制定企业的战略与规划(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2)贯彻,执行,植入到每个员工。

  怎么才算是建立了共同的愿景?

  愿景有清晰的感召力;有团队的精神领袖;有以终为始的绩效体系;

  检验这个愿景就是看,1)现有团队的成员,自我价值有无提高?2)是否有人愿意放弃高收入,高品质生活,社会层次更高的人,因为这个愿景,放弃本职工作加入你的团队?

  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

  学习的首要任务不是接收新的资讯,而是改善旧有的心智模式。

  团队学习中,最重要的是深度汇谈(融合,汇合,接纳,开放,包容)

  学习更应该侧重于那些你不接纳的,晦涩难懂的。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领导者更是系统架构师;负责顶层思考设计,有全球化,开放的格局眼光,并保持持续学习成长。

  团队成员是否能力相当,能力互补;

  对比标杆,发心,发愿,达成目标;

  战略一旦确定,领导者就是关键元素;领导者最重要的是打造团队的能力。如何能建立起自己打造团队的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风格。

  领导力的定义:1)能定方向;2)有承担;

  领导力的核心:1)管理自己;2)管理他人。

  分享一些领导者对于领导力的见解:

  所谓领导力,就是一个有目标的人,组织了一群没有目标的人,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

  所有的领导力是思考能力;

  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是企业的领袖还是企业的老板?老板用权利和利益,领袖用使命和梦想引领;

  领导力就是打造一个让员工产生归属感的组织的能力;

  领导力就是向全世界表达你愿景的能力;

  领导力是天生的吗?不是,只要有学习的决心和刻意练习,不断践行,分享梳理,就能掌握领导力。

  养成结构性思考的习惯,掌握结构层次的洞察力,才可以发现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切实解决问题。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5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重视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升,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学习是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无止境的,但怎么样才能发挥其学习的真正价值呢?

  通过学习《第五项修炼》这本书,对新时期的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伟大的团队学习能创造你所想要的最高价值。通过团队的不断改造,日积月累,开拓创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五项修炼》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博士在其老师富瑞斯特创立的系统动力学和混沌理论基础上总结、提升出来的,是一部阐述管理学的新思维方式的著作。

  《第五项修炼》让我深刻地了解到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学习型组织致力于改善思考的本质、加强反思与团体学习的能力,以及发展共同愿景和共同承担学校复杂课题的能力。在一个“学习型组织”中,很多有共同理想的人组成一个大的学习型群体,人们在团体中都能以自己的理想为目标,不断的前进。同时在团队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敢于挑战极限,不断创新,帮助他人,和其他人一起,共同创造知识的成果。

  学习型组织的建立,需要五项修炼,分别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理想、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第一、二项修炼是个人学习,第三项是激励团队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第四项是团队学习。

  这五项修炼也给了我一些启示:自我超越就是我们在学习上的追求,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已。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清自己真正向往的事情到底是什么,并为达到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充满一颗挑战自我的心,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改善心智模式,是对自己以往经验的某一程度上的否定。有时候经验不再适用于目前的状况,这个时候,就要改变自己的思路了。书中说,改善心智的精髓是:追求真实,开放。因为事物总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我们既往的思维很可能会成为学习探索的思想牢笼。心智模式根深蒂固的力量会把很多杰出的系统思考智慧淹没,我们在学习中往往都会下意识的应用自己多年来早已形成的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想问题,但是很少有人会去探究它的负面阻碍作用,因此,团队成员的良好沟通便在这时发挥了作用,当不同的人从各自不同的思考角度出发畅所欲言地讲出对同一个问题看法,并进行讨论分析时,就避免了某些问题禁锢在过时的习惯做法上,扩展了我们的思路,并促使我们推动了心智模式的修炼和实践,让心智模式浮出水面,并对它进行检查和挑战,进而改善它。同时,在大家共同学习的团队中,我们要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在个人来讲,要勇于和善于敞开心扉,并且能够倾听吸纳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

  建立共同理想,共同理想就是团队中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可以无限放大的,是一个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高度的概念。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比个人思考更深入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

  彼得·圣吉博士在这本书的第三章,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啤酒游戏”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圣吉博士把抽象的系统思考概念讲的活灵活现,并将造成“先是库存不足,然后库存过多”的原因,归咎于系统结构。少了系统思考,就无法探究各项修炼之间如何互动。“系统思考”的修炼使我了解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以一种新的.方式使我们重新认识自己与所处的世界:一种心灵的转变,从将自己看作与世界分开,转变为与世界连结。从将问题看作是由“外面”某些人或事所引起的,转变为看到自己的行动如何造成问题。而我们就应该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思考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达到个人价值与全局价值的*衡。

  通过学习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在的巨大力量来源。当真正掌握这些力量,我们就会获得持续的提升,彼得·圣吉博士的观点是要我们去发展学习型的团队合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并把这项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只有树立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新观念,学习中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挖掘潜能,并在团队中彼此信任,相互补长短,为共同的大目标全力以赴,才能创造出惊人的成果。

  总之,我们已迈入知识时代,学习乃潮流趋势。学习对个人来说有其重要性和必然性,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为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而努力,也是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唯有这样才能活出生命的意义,才能活得充实,体会到人生的真正快乐。我时刻准备着,诚实地面对真理,专注于系统思考。突破超越自我的关键,留意自己的言行对身边人的影响,深入别人的内心,共同探讨学习的本质。明确自己拥有与组织一样共同的愿望,融入团队的学习精神,共同发展团体的力量。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6

  也许人越长大越是浮躁了吧,就连一向对读书比较热衷的我初读《第五项修炼》也有点熬不下去,所以只好选择晚上细读此书。

  也许夜总能让人*静,温暖的灯光、柔柔的海风、舒服的小窝让我渐入佳境,可坦白讲真正吸引我的是这本书本身,认真来读不仅感叹这是一部多么伟大的著作,庆幸自己与它的相遇!

  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曾有过美好的梦想和希望,还有那些潜在的自信与自我发挥的能力;可是在现实中,由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等种种经历的不同,这些美好的内在,都逐渐湮灭于不得不面对的日常俗务和看上去无法抗拒、无法左右的真实之中。因此我们深受伤害,越来越找不到生命的出口,也就渐渐屈服于现实、归之于*庸。

  所以当我看到此书作者彼得·圣吉睿智缜密的把理想与实践结合的如此完美时,就看到了这个社会的希望,他闪耀着理性和感性的哲学光辉的思维体系像一泉春水,不仅让人坚信,如果此书能更好的被传阅和学习,这股清泉可以让这个社会生机盎然。

  作为一个学生,生活在带有点乌托邦式色彩的校园,处在一个交织着无数人理想主义的思想火花,沉淀着各种睿智思想的文化积淀的环境,我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沉静、学会了冷静分析,学会了磨练自己的心智,学会了远离世俗的利害和俗念的牵挂,以纯净的心灵来探寻和发现生存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可就是没有一本书来教会我们把这一切付诸于实践,所以毕业后,等到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后,这些重要品质也就荡然无存。

  所以看到《第五项修炼》时,心中些许感动,这就是我们需要的,似乎真的看到了希望。这些理想主义色彩的重要品质,这种悲天悯人的慈悲情怀原来可以作为一种源动力,应用于组织学习型的实践法则成为个人乃至企业的魂魄所在。

  与书虽然主要描述如何管理一个企业,一个团队,但就个人而言阅读此书让我学会:管理好自己!它让我重新审视自我,坚守可以坚守的信仰;它使我更好的看待世界,宽容可以宽容的变革!

  书中提到“把自己的生命当做一件创造性的艺术品;并不是以被动反应的观点去生活,而是从主动创造的视觉去生活”。很赞赏这种观点,但也深知不是每个人都能运用自如。阅读此书后,就会发现此书也许开辟了一条蹊径,循着这条路,可以让人生走得更好!

  管理自己,这一过程贯穿了五项修炼的基本部分:构建目标希望,改善调整心态,不断学习充电,学会系统思考,不断自我超越。实际上这五项修炼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它们相辅相成的`协调发展才能让自我管理获得成效。

  每个人都想实现人生价值,不同的人为实现这一目标都会在内心潜意识或有意识的建立起大大小小的人生目标(书中提到的愿景),我也一样,总想捕捉生命里最真实的美丽,人生中最本质的善良,想用最虔诚的心把人生活的漂亮!

  看到这个社会浮躁,有人愤世嫉俗,有人投机取巧,甚至曾经引以为傲的*也会被人嘲笑,不免委屈、有些无能为力。所以读到书中的“对人性、对我们的潜力和局限性,有一个准确的看法,不过于浪漫地待人接物,也就不会在人们失信的时候经受那么大的心里压力和痛苦”这样的句子时,又不免豁然开朗,原谅一个社会的病,不会是一个人的过错。

  懂得了要坦诚得对待真相,勇敢的面对社会存在的问题,不要太过理想主义,也不要媚俗于实用主义。太过理想主义,会让我们在消极失望中气馁而变得愤世嫉俗;太过实用主义,会让我们在功利追逐中浮华而变得空洞*庸。所以要把握好这个度,做好自己。做好了自己也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治了这个社会的病。

  要做好自己就要不断学习。有人说,学习让人美丽,其美丽在于它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知足而更加谦逊,知不足而更加好奇。

  但学习又不能只是简单的学习,就像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不能只单单关注科研本身,生活是一个整体,科研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值得学习的东西很多。也许只有真正的生活,才可以保证科研的顺利进行,就像一直很喜欢亚里士多德的一个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一样,生活远远大于科研,科研之外有很多美好体验,像社交、娱乐也一样必不可少,因为哪怕是一个科研狂人如果真的无法正常生活,那他也不会对这个社会有太多的贡献。

  所以只有更好的生活,才算真正的活着。而活着的意义在于实现人生价值,我们不断学习只是量变的积累,超越自我才是追求的质变飞跃。

  《第五项修炼》把自我超越作为组织型学习的核心内容,可见自我超越的重要地位,该项修炼是其他四项修炼的因,也是其他四项修两的果。《第五项修炼》对自我超越的描述是我最喜欢也最赞赏的部分,也是难以再次复述的部分,因为作者彼得·圣吉已经把它写到极致,各个层面、各个角度,他的描述深刻恰当,睿智而又有哲学色彩。

  真的很欣赏他引用爱因斯坦的关于“扩展自己的慈悲心,使之包容所有的生命,包容整个大自然,及其内在之美”的观点,觉得这是一种大智慧,大气魄。因为建立对这个世界的慈悲心和连通感是解决当今很多热点问题的关键,也是自我超越的重要品质。

  当今社会,保持不断的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经之路。关于自我超越,我想自己也许已经在修炼,也许在读过此书后才不过刚刚开始。

  但我深知这项修炼没有止境,因为它的确是值得每个人穷其一生去做的人生修炼!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7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作为一本管理学巨著,其指导意义不仅体现在组织管理方面,也同样适用于个人管理层面。读完这本书,我想从“学习型‘个人’的艺术与实践”的角度来总结一下个人的读书心得。

  学习型个人

  爱德华·戴明博士指出“流行的管理体系很摧残人”,他主要依据和批判的是流行管理体系的以下八个方面内容:依赖测量考评的管理;以服从为基调的文化;围绕结果的管理;“正确答案”对比“错误答案”;同质化;可预测性和可操控性;过度竞争与互不信任以及整体的缺失。他认为排斥无形指标,关注短期可见效益,依靠恐惧气氛管理等通用的管理手段体现出了流行管理体系的核心问题,即“致力于使一切趋于*庸”。

  针对流行管理体系各种“摧残人”的现状,彼得·圣吉及其同事提出“五项修炼”的概念,并旨在通过其指导建立起一种“基于仁爱而不是恐惧气氛的、鼓励好奇心而不是固执“正确”答案的、有学习氛围而不是强调操控性的,非正统的管理体系”。

  我想,《第五项修炼》不只修炼组织,相对应的,它也指导个人管理的修炼,五项修炼将有助于塑造积极主动而非源自恐惧的、富有好奇心而不是呆刻古板的,有开放精神而不是被动受控的学习型个人。

  个人学习障碍

  圣吉博士指出,由于“组织的设计和管理模式,人们对工作的定义,还有我们在思想和交往方面所受的教育”,造成了人们根本的学习障碍。书中主要将其总结为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的学习障碍,也同样横亘在通往塑造“学习型个人”目标的道路上。

  首先,“我就是我的职位”,圣吉指的是当组织中的人们只关注自己的职位时,他们对所有职位之间因相互关联而产生的结果缺乏责任感。指的"是一种孤立的,片面看问题的观点。“我就是我的个人”,只是恰好在这个组织里,个人保持相当的独立性,与其他个体、与组织极少联系。我只不过暂时被划分到这个部门,在这一段时间里和这里的其他人同行,也几乎不会去关注和他人之间因“相互关联而产生的结果”,责任感只针对个人,如何也联系不到“系统”的角度。

  第二,“敌人在外部”,是指观察世界缺乏系统性,就好像“被自己的影子追着,无法摆脱问题的困扰”。这里指的是过于强调外部原因,而忽视内因的作用。认为失败的原因只是因为竞争对手太强大,或者是因为他耍诈,只有他才是我成功的敌人,却看不到是因为自己的不自信,或是太自负给对方扫清了道路。如果不能突破这种“小我”的局限,站到这种互动关系以外,来改掉这种自怨自艾或是目中无人的缺陷,失败就会像影子,紧追不舍。

  第三,源自掌控的幻觉,只有当我们认识到,我们是自己问题的始作俑者之一,才能达到真正的积极主动。因为感觉在大学以前,学校生活枯燥的只剩学习,于是在进入大学以后要“掌控”自己的生活,投身奉献于同学交际,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或修身养性,到后来发现,“对外开放”的荒废了课业学习,“闭关锁国”的丧失了互动交际。我们原本以为对生活的掌控,却亲手造成了各种的漏洞。

  第四,执着于事件,转移了对事件背后长期规律性模式的注意力,干扰了对长期模式的理解力。指的是只关注短期利益,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对一门课程,只执着于期末的考试,把注意力集中于考点,考题,重点和成绩,看不到它的框架,它的实践指导意义以及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联。

  第五,煮蛙寓言,说的是对宏观缓慢变化细微征兆的把握,对环境的敏感度,也即危机意识。圣吉说问题在于“我们的心总是被锁在一个固定频率上,好像只能观察到每分钟跳动78次的东西”,却对其他视而不见。就像我们在学校的围墙里,只看得到考试大纲,学习成绩,却对就业市场上的需求变化毫无知觉。等到发觉的时候,往往为时已晚,悔不当初。

  第六,从经验中学习的错觉,我们从经验中学习的最好,但许多最重要的决策所带来的结果恰恰是我们无法直接体验的。“判断力来自阅历,而阅历来自错误的判断”。这一经验学习的悖论要求决策的前瞻性和全面性,但现实总像是破碎的镜子,要求我们将其重新拼接来观察其中完整真实的影像。

  第七,管理团队的神话的破灭。圣吉指出,集体决策已日益退化为“大家都能接受的妥协”,或者“干脆是强加在集体名义上的个人观点”。“我就是我自己”的自我认同,割断了单个个体与集体的责任联系,没有责任的维系,集体决策就像水面的浮萍,个体像随意游动的鱼群,在其影子内外任意出入。

  五项修炼

  圣吉博士提出基于五项构件技术的学习型组织的创新过程,这一技术集合包括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他认为集合中的每一项技术都是其他各项成功运用的关键。把五项构件技术整合在一起的组织就好比一架起飞的DC-3型飞机,展翅飞往学习型组织成功运作的彼岸。

  我认为在往“学习型个人”的转型过程中,这五项修炼法则也是同样适用的。

  圣吉博士认为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如何看待世界的基石。系统思考即“第五项修炼”,系统性的思考也是一种世界观,它否认孤立、片面的看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提到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有异曲同工之意。掌控故事的不是声音,而是耳朵。同样的世界,有人看到的只是眼前一棵树,有人看到的是蔚蓝的神秘星球。就像漫画,小丑只看到撞倒右边的木块后可以有更大的空间舒展胳膊,智者却看到接连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在他左侧堪堪压下的阴影。系统思考教给我们认识问题的复杂性,不只是横截层面上的细节性复杂,还有纵剖面的复杂动态性。问题的复杂性导致系统学理论中的“补偿反馈”,好心办坏事的例子比比皆是。但硬币皆有两面,系统环境下的杠杆效应也为我们提供了事半功倍的可能。系统思考指导我们看清各种相互关联的结构,而不是线性的因果链,看清各种变化的过程模式,而不是静态的快照图像。

  自我超越是一种不断为创造自己真心追求的生命成果而扩展自己能力的能力。掌握了自我超越方法的人,肯定是把生命当成创造性艺术品的人,他们不会以被动反应的观点去生活,而是从主动创造的视角去生活。自我超越首先是对自我的定位,在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现在在哪儿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对现状的定位也有助于拨开近在眼前的迷雾,防止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忘了最初的梦想和最终的目的。“人们从来不抗拒变化,他们抗拒被改变。”自我超越是指导我们用“主动改变”应对“被动改变”的良策。通过澄清愿景和面对现实,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用差距推动起变革的力量,一步步超越过去的自我,一点点靠近志向的梦想。

  心智模式是每个人头脑里的“黑匣子”,它塑造我们感知的方法,处理我们耳朵听到的故事。圣吉博士认为从黑匣子里弹出的跳跃性推断阻碍我们的学习,因为它成了不需要证明的东西,它把假设当成了事实。如果偏差出在假设环节,我们就不能指望系统思考会有什么意义,似乎只能在“老练的无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主要是从组织和团队的角度探讨学习。个人团结为体,个人愿景的沟通和共鸣形成共同愿景,共同愿景的力量来自于个体愿景的共同关切,共同愿景的力量也作用于个体愿景。西方哲人说“在伟大面前,渺小消失了”。个人融入进组织,被组织的共同愿景感染,引导,于是渺小消失了,在更伟大的愿景的洪潮中,良性循环的雪球越滚越大。

  以第五项修炼为基础的五项修炼法是一套组合拳,有攻有守,相得益彰。系统思考是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的基石,反过来这四种修炼让系统思维长出现实的羽毛。掌握五项修炼是发展学习型个人的必选装备。

  系统基本模型

  圣吉说“我们都是被自己未察觉的结构所困之囚徒”,这里“未察觉的结构”即指系统的基本模式,圣吉认为随着我们学会识别更多的基本模式,就可能看清更多应对困难和挑战的杠杆效益作用点,并能向他人解释这样的变革机会。圣吉在书中介绍了有延迟的负反馈,增长极限,转移负担,恶性竞争,公地悲剧等几种常见的系统模式。

  在我们个人的发展过程中,系统基本模式的运作轨迹也随处可见。比如转移负担模式中的目标侵蚀,这在意志不坚定者身上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模式。在刚入学的时候,我们往往把目标定在一百米,要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培养科研能力或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可能包括认认真真跟老师做研究,踏踏实实发表两篇论文,刻苦扎实英文基础,关注感兴趣的领域并培养发展未来工作所需之技能,系统一下对浅显生活哲学的理解,学会使用影音编辑,考到几个证书,到厉害的公司实习,或者还包括找到女朋友。然而,改进这一现实的行动与可能取得的结果之间会存在延迟,在延迟的时间里,愿景与现实之间的创造性张力被慢慢蚕食,情绪性张力反而扩张,于是就出现圣吉提到的应付结构性冲突的第一种策略,即降低愿景。通过降低愿景,来缓解膨胀的情绪性张力,激发萎靡的创造性张力,来实现现在是五十米的目标。可能是努力按时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在奖学金评定之间拿到论文样刊,偶尔看下英文词汇,预计在下个学习报个什么证的考试,找个招人的公司实习。但是被侵蚀的原先的五十米就已经沦陷了。我们把负担转移到心理预期之外,是一种靠不吃饭来省钱的法子。但是如果我们掌握了基本的系统运作模式,就可以更好的处理系统中这种结构性冲突的问题,比如更用心的学习如何把我们认为实现目标需要做的事,与我们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本身区分开来,弄清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才是真正的目标,就不会把发表论文当成是禁锢;或者也可以通过更好的运用潜意识来缓解系统内冲突,加强负面愿景的力度,或运用意志力策略,来更有效利用杠杆原理促进系统的正常运转。

  正如圣吉所说,物质科学的哲学理念主导了工业时代,基于对生命系统理解的生物科学的哲学理念正在开始主导知识时代。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对抗流行管理弊病的良方,培养学习型个人也必将成为知识时代社会对个人越来越强烈的要求。以系统思考为第五项修炼的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同样也可以加强我们对“学习型个人”的管理能力。认清个人学习的障碍,树立五项修炼的思想,明辨并运用系统基本模式,步步为营,早日打造出一个学习型的自己。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8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通过学习《第五项修炼》,我对新时期的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教师作为指导者,已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受了,知识结构的单一,与眼前飞速发展社会的脱节,它在警示我们:要继续学习、完善自我,只有终生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才能胜任今天的教育。

  《第五项修炼》书中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指出了个人与组织间的密切关系,使人读后深受感触。五个部分分别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1、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是不断理清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的观察现实。能够自我超越的人,总是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因此,只有自我超越愿望强烈,才能保证学习的动力。

  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在团队中,改善心智模式十分重要,它是保证团队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总之,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在个人来讲,要勇于和善于敞开心扉,并且能够倾听吸纳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

  3、建立共同理想。如果团队拥有共同的理想,那么,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为了这个共同的理想而努力。而这种共同的理想就是团队中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可以无限放大的,是一个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高度的概念。我想我们工会学习型团队的共同理想就是利用我们的教学知识来为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团队学习。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体的智商却只有六十,这是为什么呢?团队学习的修炼即在处理这种困境。团队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探讨”开始,深度探讨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在思考了所有问题之后,毫无保留的说出心中的思考而进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换言之,即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比个人思考更深入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这就是试验的真正含义。

  5、全局思考。群体与人类其它活动都是一种系统,也都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相互影响并要经年累月才完全展现出来。我们是群体中的组成部分,要时时刻刻想着群体的愿望。身在团体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难的,有的时候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护群体的利益。而我们就应该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思考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达到个人价值与全局价值的*衡。

  通过学习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在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当掌握这些力量,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才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你我都有过这种经验:成为出色团体中的一分子,在这个团体中,一群人以极不寻常的方式在一起工作,彼此信任,相互补长短,为共同的大目标全力以赴,而创造出惊人的成果。同时每个团队都有各自的特点,《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博士的观点是要我们去发展学习型的团队合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并把这项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发展学习型团队是为了提高学校的竞争力,保证学校的生存,促进学校的发展,也是为了实现教师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教师在工作中享受生命的意义,更可以引导出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新观念,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挖掘潜能,努力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观和工作观,努力创造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工作创新的氛围,创造工会内部团结、和谐、奋进的氛围,更好地履行工会职责,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9

  最初拿起这本书是因为“修炼”二字,想着对我的教育之路有所帮助,为我“修炼”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但第一眼看到《第五项修炼》,太厚!翻开第一项,不懂!但还是硬着头皮看下去,却发现这是一本宝典,再次引起我的兴趣。

  看完《第五项修炼》,进一步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大。在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时代,教育必须重视人的再教育以及终身教育。教师作为指导者,我时常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知识结构的单一,与生活实际的脱节,学生懂得老师不懂,学生会的老师却不会……所有的这些警示着我:要继续学习,完善自我,只有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才能胜任今天的教育任务。

  《第五项修炼》的五项修炼概括地说: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一、修炼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简单地说是为了实现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这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完美人生的重要方面。而真正完美的人生,不仅在于知识的不断丰富,更在于品德的不断完善。要成为终身学习理念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就必须具备以上两个方面的素质。对个人来说,我们需要终身学习,对一个组织、一个团体来说,同样需要终身学习。这样才能不断创新、前进,这样才能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我们所教的班集体才能成为有活力的组织,否则与一潭死水无异。老师不断修炼自我超越,不断地学习,通过各种*台,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产生强烈的超越愿望,保证了学习的动力。

  二、修炼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图像和印象。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在个人来讲,要勇于和善于敞开心扉,并且能够倾听吸纳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在教学中也亦如此。改善学生们的心智模式,让他们学会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放飞心灵。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有能力倾听并吸纳别人的"观念。这样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三、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愿景”是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进的路程。所有的成就来自于改变,来自于自愿。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这种共同的愿景,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凝聚力”,它会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它也是一种新的文化理念,能够唤起人们的希望,对组织付出承诺,从而推动自己围绕这个共同愿景行动。定时定期、短期的、长期的,为班级制定一个共同愿景,大家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犹如航船有了的方向,便可以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了。

  四、修炼团队学习。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体的智商却只有六十,这是为什么呢?可见团队学习处于困境之中。因此,团体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汇谈”开始。“深度汇谈”是一个团体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深度汇谈”的修炼也包括通过学习找出有碍学习的互动模式。从所周知,一个团队,是由若干个个体构成的,而一个有能力的团队,更是由若干个有能力的个体所构成的。“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它是建立在发展“共同愿景”这一项修炼上。因此,他们将进一步学习,扩充,尽其所能,将自己的天赋及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自我学习的同时,也不能脱离与组织的有机联系,要为“共同愿景”——“教育机构的品牌影响力,规模的提高”而努力,而不是单纯地突出个人!并且,重中之重的是,要学会与团队中个体的紧密联系,互相补充不足之处,营造一种和谐气氛,设法努力将自己与同事更有效的结合起来,良好地发挥了整体运作的功能。正如一场足球赛,团队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整个足球队的取胜,而不是某一个人为追求在整个赛场上的风光,甚至可以做出“越俎代庖”的行为,

  五、修炼系统思考。无论是企业还是教育活动,都和人类其他活动一样,是一种“系统”,都受到一系列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它们彼此影响着,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必须加以系统思考,系统思考已发展出一套思考的框架,它既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拥有实用的工具,可帮助我们认清整个变化形态,并了解应如何有效地掌握变化,开创新局面。这对每个教育者来说又都是“自我超越”的挑战。

  掩卷深思,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并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第五项修炼》这本书的作者——彼得圣吉博士的观点是发展学习型团队合作。这样才能实现教师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教师在工作中享受生命的意义,更可以引导出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新观念,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挖掘潜能,努力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观和工作观。

  《教师的二十项修炼》读后感《小学数学教师五项修炼》读后感读《第五项修炼》学习心得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10

  为什么许多团队中,每个人的智商都超过120,而整体的智商只有62?

  这是因为,组织的智障妨碍了组织的学习及成长,使组织被一种看不见的巨大力量浸蚀,甚至吞没了!

  有五项新技术正在逐渐汇聚起来,是学习型组织演变成一项创新。我们称这五项学习型组织的技能为修炼。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不断厘清并加入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性,并客观的观察现实。

  员工多半为聪明的、受过良好的教育、充满活力、全力渴望出人头地。但他们到了30多岁是。通常只有少数*步青云,其他多数人都失掉了开始工作时所有的企图心(目标)、使命感与兴奋感,对于工作,他们只投入少许精力,心灵几乎全不在工作上。这就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遇到的工作环境。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甚至图像、印象。(类似于心理学上的图式)

  把镜子转学自己,是心智模式修炼的起步;借此,我们学习发掘内心世界的图像,是这些图像浮上表面,并加以审视。

  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这对于大多数人是难以做到的,越是年龄大,越难改变;年纪小有不知如何审视,更不谈改变了!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如果有一项领导的理念,几千年来一直在组织中鼓舞人心,那就是拥有一种能够凝聚、并坚持实现共同愿景的能力。

  除了宗教,基本还没有出现有这么大凝聚力的组织。能够将某种理念鼓舞人心,做到的不少。我们如果在生活中有一群人为同一愿景,共同奋斗20年将是一段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的修炼的起点是“深度会谈”,即团队中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自我防卫”是“深度会谈”的敌人,而且不易发觉,最终成了团队学习到一定程度后无法逾越的障碍。

  这也是很多明星(企业、团体)生命力不超过40年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我们深思熟虑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时候成了制约我们到达成功的主要障碍,也许是轮回。亚马孙丛林中的一只蝴蝶扇动的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形成飓风,我们现在都是在想飓风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后我们如何防御,基本没有人,或许还没有这个能力知道如何不让飓风形成。说不定我们想到了预防一起飓风,采取了我们认为最科学的办法,却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另外一起飓风的加强。

  思考有时也许进入歧途。回头想想老子的“无为而治”也是另外一种正确的答案。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500字3篇(扩展6)

——五项管理心得3篇

五项管理心得1

  今天我参加公司组织“五项管理——行动日志”的培训,通过对“心态管理——带来快乐,目标管理——规划人生,时间管理——培养高效,学习管理——持续改进,行动管理——养成习惯”的学习,深受启发,我想我已找到的方向,我第一次连我60岁的目标都定下了,既激动又有些胆怯,因为我从未定过如此远的目标,但我体内的好胜因子又让我很激动,我决定朝着我的目标拼搏,这次的培训也使我做了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在五项管理中,最让我深有体会的是心态管理,心态决定未来,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它将给你反馈同样的结果,成功=心态×能力,心态分值越高,成功的基数就会越大。“认真、快、坚守承诺、保证完成任务、乐观、自信、爱与奉献、决不找借口”,运用好成功的八大心态,真正做到、养成习惯,成功就会近在咫尺。

  目标管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没有长远的目标计划,你的目光就会越来越短浅,将目标视化,比如:我一年以后要有多少存款,三年以后我是不是该有个自己的小窝,这样才能享受到实现它的成就感。

  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每一天的工作,分清轻重缓急,从容应对每件事,尽可能把你所有的热情和努力集中到今天的工作上,这样才能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学习管理,“文凭不等于水*,学历不等于能力”,只有提高学习力才能提高竞争力,因为一切失败皆因无知,只有爱学习、会学习、将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

  行动管理,行动是一切成功的保证,一旦你有了成功的梦想,又确定它是你真心期盼的事物时,就要开始拟定计划,并实际去执行,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去做、去拼、去争取,去执行最后才能成为赢家。

  成功并不是因我们有多少才能来决定的,而是决定于我们到底用多少才能,我们总是因为自身的不足,而错过成功的机会,谁都不是完美的,有不足可以被包容原谅,那么如果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我只能说,太可怕了,因为连站在成功起跑线上的机会也失去了,所以,我要克服困难,努力追求理想,勇敢朝向自己的目标努力奋进,一点一点的实现它。

五项管理心得2

  通过培训学*践老师的《五项管理》,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和变化,在之后的生活工作的种种行为中有了很明显的影响和改变。

  身处销售领域,各方面的压力以及自身的追求使我想要尝试多种学习方式来提升自己和完善自己,只有不断的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销售素质,才能使自己在众多同行中崭露头角,立于优势地位。李践老师的五项管理,不失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自身能力的有效方式。在这里我想浅谈自己的培训感受来与朋友分享。

  针对高绩效人士的五项管理逐项分析,首先是心态的管理。米卢那句“attitude is everything(态度决定一切)”曾在*引起了所有人的高度重视,在国足领域如此,在各行各业更是如此。当这句经典渐渐不再是流行语的时候,李践老师的心态管理使我第一反应到了这句话。好的心态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必备品性。畏畏缩缩,临阵脱逃,定不是有为之士的性格。在如今经济竞争激烈的社会,具备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保持积极的心态定会比其他人有一定的优势。作为一名销售精英,每天接触形形色色的客户以及变化多态的状况,如以正确的心态来面对,我想定会把握稳妥处理的方法,做到事半功倍。

  其次,目标管理。切实的目标是个永恒的话题。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有目标支撑,人生才不会盲目和迷惘。切合实际,因人而异,才是合理的目标,才是应有的理想。空泛虚夸,盲目定论,则是空想,甚至妄想。在自己的工作中为自己制定正确的长远目标来约束日常的行为,并以切合实际的短期目标来不断提高自己,今日事今日毕,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这样的目标管理才会有实在的效果。

  再次,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定是不亚于以上两个管理点。时间就是金钱。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把握住时间可以说是成功的前提。然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的提高效率将是重中之重。你的工作将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将取决于工作效率。那么,提炼有针对性的工作重点,将会使你的工作目标更精确,当然,工作效率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

  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是很令人欣慰的事情。然而,面对自己的成就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将会断送自己的一世英名。“活到老,学到老。”不会学习的人是不会进步的,不会利用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学习的人更是可悲的。人生的乐趣不就是在于不断的掌握新的知识,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的完成自己的梦想不留遗憾么。周汝昌老前辈在艺术人生中有这样的话:“我的人生没有遗憾,只能说我的人生还有很多的梦想没有实现,我要不断的学习,来使自己实现这些梦想,而不留遗憾~~~”对于现在年轻的我,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学习很掌握。李践老师的学习管理,可以说是能够让我们受益匪浅的管理概念。

  这之前说了这么多的理论,但是没有实际的行动,那将是一纸空谈。哲学上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办法。”在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的情况下更要重视实践的参与。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够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李践老师在五项管理的最后提出了行动管理的概念,正是对理论的一种实践。在工作中更是如此。空谈口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每天坐在办公室只靠精神食粮来支撑是不能提高经济效益的,注重行动,并且是高效行动,才是真正地选择。与其每天抱怨没有进步不如走出去切身体验,那样的进步才是实际的,明显的。

  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天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工作,以各个阶段的不同目标为支持动力,有重点的工作,有效率的行动,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来跟上社会不断进步的节奏,高效工作。行动比口号更重要!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所取得的进步将是最好的收获。

五项管理心得3

  通过培训学*践老师的《五项管理》,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和变化,在之后的生活工作的种种行为中有了很明显的影响和改变。

  身处销售领域,各方面的压力以及自身的追求使我想要尝试多种学习方式来提升自己和完善自己,只有不断的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销售素质,才能使自己在众多同行中崭露头角,立于优势地位。李践老师的五项管理,不失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自身能力的有效方式。在这里我想浅谈自己的培训感受来与朋友分享。

  针对高绩效人士的五项管理逐项分析,首先是心态的管理。米卢那句“attitude is everything(态度决定一切)”曾在*引起了所有人的高度重视,在国足领域如此,在各行各业更是如此。当这句经典渐渐不再是流行语的时候,李践老师的心态管理使我第一反应到了这句话。好的心态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必备品性。畏畏缩缩,临阵脱逃,定不是有为之士的性格。在如今经济竞争激烈的社会,具备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保持积极的心态定会比其他人有一定的优势。作为一名销售精英,每天接触形形色色的客户以及变化多态的状况,如以正确的心态来面对,我想定会把握稳妥处理的方法,做到事半功倍。

  其次,目标管理。切实的目标是个永恒的话题。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有目标支撑,人生才不会盲目和迷惘。切合实际,因人而异,才是合理的目标,才是应有的理想。空泛虚夸,盲目定论,则是空想,甚至妄想。在自己的工作中为自己制定正确的长远目标来约束日常的行为,并以切合实际的短期目标来不断提高自己,今日事今日毕,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这样的目标管理才会有实在的效果。

  再次,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定是不亚于以上两个管理点。时间就是金钱。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把握住时间可以说是成功的前提。然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的提高效率将是重中之重。你的工作将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将取决于工作效率。那么,提炼有针对性的工作重点,将会使你的工作目标更精确,当然,工作效率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

  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是很令人欣慰的事情。然而,面对自己的成就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将会断送自己的.一世英名。“活到老,学到老。”不会学习的人是不会进步的,不会利用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学习的人更是可悲的。人生的乐趣不就是在于不断的掌握新的知识,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的完成自己的梦想不留遗憾么。周汝昌老前辈在艺术人生中有这样的话:“我的人生没有遗憾,只能说我的人生还有很多的梦想没有实现,我要不断的学习,来使自己实现这些梦想,而不留遗憾~~~”对于现在年轻的我,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学习很掌握。李践老师的学习管理,可以说是能够让我们受益匪浅的管理概念。

  这之前说了这么多的理论,但是没有实际的行动,那将是一纸空谈。哲学上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办法。”在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的情况下更要重视实践的参与。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够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李践老师在五项管理的最后提出了行动管理的概念,正是对理论的一种实践。在工作中更是如此。空谈口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每天坐在办公室只靠精神食粮来支撑是不能提高经济效益的,注重行动,并且是高效行动,才是真正地选择。与其每天抱怨没有进步不如走出去切身体验,那样的进步才是实际的,明显的。

  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天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工作,以各个阶段的不同目标为支持动力,有重点的工作,有效率的行动,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来跟上社会不断进步的节奏,高效工作。行动比口号更重要!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所取得的进步将是最好的收获。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500字3篇(扩展7)

——读《幸福教师五项修炼》有感 (菁选2篇)

读《幸福教师五项修炼》有感1

  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有幸拜读了《幸福教师五项修炼》这本书。点开书本,映入眼帘的是清新的排版,看起来让人心下舒适。继续往后看,扉页更是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憧憬,迫不及待的开始了阅读。

  书的内容从五个部分向我们介绍了如果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心怀阳光的幸福教师”,修炼一颗柔软心、修得一双智慧眼、修炼一腔宽容怀、修炼一手绝活儿、修炼一副担当肩。五个方面,面面俱到,给予我们在不同方向的指引。

  在这五个方面中,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第一部分“修炼一颗柔软心”。以前刚上班的时候,总会听到老教师说:“上班时间长了啊,面对学生越来越没有耐心了,一点小事就会引发自己的火山爆发。”当时我,只是似懂非懂,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自己身上也越来越多的都是急躁、易怒。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更多的时候忘去了聆听,而是一味选择独断专行。在这样的情况下,班级并没有变得更好,孩子们也没有更多的懂事,而我依然是无头苍蝇,不知如何是好。

  翻开书本,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我想我找到了答案,需要改变的不是孩子们,而应该是我,作为老师,我需要去修炼一个柔软的心。一篇篇真实的案例,一篇篇前辈谆谆的教诲,让我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思索。作为大人的我们尚不能事事俱全,为什么我们要苛刻的要求孩子们变成记忆的机器呢?一个十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会没有小小的“失误”?面对孩子的“小失误”为什么我们不能怀柔看待,深呼一口气,告诉自己,人无完人,他只是个孩子。

  孩子需要的是老师的指引而不是苛责的惩罚,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很有可能就影响了一个人的一生。教育虽不是万能的,但是教育却可以促使老师们无所不能,让我们怀有一个柔软的心。对待我们的孩子多一丝温柔,多一丝耐心,在我们爱的灌溉下,这一株株可爱的小花朵才能展开更多的笑脸。希望我们班的孩子都能过成为温柔下的娇花,在学习的道路上,展开绚丽的花瓣,绽开可爱的笑脸!

读《幸福教师五项修炼》有感2

  《幸福教师五项修炼—禅里的教育》是由谢云所著的,他在该书中提出要“像禅师一样做教师”,这句话看起来对老师的要求很高,但正如他所说的:“正因山峰高迈,才需要我们不息攀登;正因道路险远,才需要我们不断跋涉;正因教育艰难,才需要我们始终坚持――教育的复杂,决定了教师的尊严;教育的艰辛,决定了教师的价值。”也许,正是因为我们很多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强,所以才需要我们不断修炼。

  泰戈尔曾经说过:“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教育如水。那水,就是教师的柔情,是教师发自内心的“爱”。

  要使那些有棱角、有缺陷的孩子渐臻完美,教师就要将自己的柔情融入到对学生深切的关怀和爱护中去,这应是每个教师永远追求和努力的方向,也恰恰证明我们教师需要不断地修练,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完善自我。

  孩子们就像是一颗脆弱的幼苗,而我们的教育应该像春雨,滋润心田,又不伤根系。很多时候,我们教师一句轻描淡写的鼓励,一次看似随意的爱抚,一道包含真情的眼神,一个不露痕迹的暗示,便会给孩子留下刻骨铭心的暗示,产生极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就如春雨润物,悄无声息,但更具成效。由此可见,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才是最深入人心的,因此,我们每个教师要时刻将孩子放在心里,关注他们的点滴,给予恰如其分地表演或鼓励。这些事说起来容易,但要真正落到实处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们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努力扩大知识面,让自己赖以教育学生的一桶水变为有源的活水,常换常新,源源不断。

  “教育是心灵的事业。让我们学会悦纳自己、丰富自己、成全自己,让自己的心灵始终饱满、温润、宁静、敞开,始终保持精神的愉悦、智慧的明亮,始终保持教书的睿智、育人的清醒,这既是对教育的责任和担当,也是对自己的修炼与提升。”谢云的这段话让我明白,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就是在不断地修炼,当有一天我们学会“像禅师一样做教师”时,才配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500字3篇】相关文章:

1.总体国家安全观读后感(4篇)

2.2023年挑山工读后感(优质8篇)【完整版】

3.2023年最新我们仨读后感(8篇)【通用文档】

4.2023年度朝花夕拾读后心得,朝花夕拾每章读后心得体会(大全13篇)

5.桃花心木读后感悟,桃花心木读后感(优秀12篇)(精选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