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情况调查报告3篇2022年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情况调查报告 2022农民工就业问题调研报告农民工就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将介绍2022农民工就业问题调研报告。2022农民工就业问题调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情况调查报告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2022年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情况调查报告
2022农民工就业问题调研报告农民工就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将介绍2022农民工就业问题调研报告。2022农民工就业问题调研报告1为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我省农民工就业、农民工资性收入、农民工融入城镇的新情况、新变化、新趋势,省委农工委联合省人社厅组成调研组,分赴、、3市6个县市、区实地调研,深入农村,走访企业,与农民工、企业负责人和基层干部广泛交流座谈。同时,安排仁寿等16个劳务输出大县也同步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调研和材料汇总、部门会商和数据分析相结合,对农民工回流、就近就地就业、回乡创业和市民化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农民工在地位举足轻重农业人口多,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历来都是劳务输出大省,常年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保持在2000万人以上,占农村劳动力的50%以上,对促进我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农民工转移就业、大众创业、技能的支持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年,全省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4789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3397万人、省外输出11362万人、外派劳务3万人。全省实现劳务收入3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全省农村人口人均工资性收入达55031元,比上年增加500元。今年一季度,全省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2898万人,同比增长02%,其中,省内转移12116万人,同比增长29%;省外输出10766万人,同比下降27%;外派劳务16万人,与去年同期持平。实现劳务收入9305亿元,同比增长98%;全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4315元,同比增长1417元。二、新形势下农民工就业呈现出新特点一农民工数量外出略减、返乡略增。由于受经济下行影响,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部分企业倒闭停产、工资下降等,对我省外出务工造成一定影响,致使农民工返乡时间提前、返乡人数增加。期间,全省返乡农民工有1753万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70%,与2022年同期相比,数量上有所增加,1
同比增长3%。后,因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和我省就地就近就业、返乡创业政策支持,全省农民工外出务工数量略有下降,回乡就地就近就业和创业将逐步呈现增长的趋势。截止2022年3月底,全省转移和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中,省外输出10766万人,同比下降27%。
二农民工就业结构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分析一季度各方面的情况:一是从就业区域看,省内和省外转移就业平分秋色。省内转移占529%,同比增长33%,主要分布在成都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和川西北经济区;省外转移占471%,同比下降27%,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和西藏、新疆地区。二是从组织方式看,从自主分散逐步向集中统一转变。政府组织转移占05%,同比增长009%;自发转移占7498%,同比下降3%;民间劳务输出明显增加,劳务输出组织机构的信任度在劳动者心中得到有效提升。三是从行业分布看,由建筑业、制造业等传统产业,逐渐转移到电子商务、物流快递、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家庭服务等新业态。建筑业占2198%,同比下降15%;制造业占4394%,同比下降23%;电子商务、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1405%,同比增长3%。四是从年龄结构看,逐渐实现年轻化。我省市20岁以下农民工占594%,21-30岁占2614%,31-40岁占2401%,41-50岁的占3561%、增长4%,51岁以上占83%。五是从文化程度看,拥有一技之长的逐渐增多。小学学历占163%,初中学历占7109%,高中学历占1012%,大专及以上学历占197%。同时,通过参加后再就业占比逐年提高,农民工从打工谋生型向体面就业型转变、从体力劳动型向技能操作型转变加快。
三农民工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从广安市6县区统计情况看,2022年农民工月均非农收入为2600元左右,同比增长108%,其中月均收入1500元及以下的占67%;1501~2000元的占126%;2022~2500元的占155%;2501~3000元的占145%;3001~3500元的占207%,3500元以上的占30%。月均收入在2022元以上的农民工占到了807%,比上年增加了96个百分点,呈现出收入逐年增长,低收入者比重减少的趋势。增长幅度的高低正好与绝对收入的高低相反,收入越高增幅越小,呈现出差距缩小的趋势。
同时,加大农民工欠薪治理工作,保障其合法权益。在全国率先构建由主管部门欠薪处理责任制、总专包企业工资支付责任制和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制组
2
成的欠薪治理体系,实行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坚持一地举报投诉,区域联动受理,涉案1000元以上的挂牌督办、追踪到底。建立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应急周转金制度和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完善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对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优先受理、优先开庭、及时裁决、快速结案。2022年,我省未发生一起农民工欠薪群体性上访事件。
四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数量有所增加。省上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省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纲要2022~2022年》等政策,省级财政安排17亿元用于返乡农民工创业风险补助,大力扶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归雁经济发展成效明显。同时,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培训等方式,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一季度省级财政安排2000万元,用于返乡农民工初创培训、创业辅导和创业技能提升补贴。据统计,2022年全省返乡创业人数约8万余人,同比增长10%;创业农民工人数5万余人,同比增长12%;回乡创业企业7000余家,同比增长20%,带动新增就业人员40余万人。返乡农民工就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园区、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领域;返乡农民工创业主要集中在种养殖、餐饮住宿服务、家政服务、批发零售等领域,逐步从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回乡创业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一季度,全省返乡创业就业人数达3万余人,同比增长23%。
五城镇企业用工需求出现结构性变化。主要是技工需求增加,用工成本上升。对市200户企业调查问卷分析,企业用工需求出现了结构性变化,传统制造业、机械、盐化工等企业,除补充少数技术性岗位外,招工量较小;新兴产业和转型升级的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增加。从节后企业用工需求来看,技能型劳动力需求占用工总数的2651%,同比增长812%;服务业、劳动密集型等对劳动技能要求不高、工作时间较长、工资待遇不高的企业,出现了大量的用工缺口。与此同时,企业用工成本在不断攀升,据了解,我省城镇企业今年用工成本同比平均增幅在10%左右,个别企业达到20%,特别是五险一金比例高、融资成本高。
3
六广大农民工对市民化持谨慎态度。从我省2022年情况看,进城务工人员在市民化意愿方面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半数以上进城务工人员不愿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调查显示,受访者中愿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不想再回农村的比例仅为148%,有538%的明确表示不愿转户口,目前只是暂时待在城里,还有314%的持观望态度,视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定。二是省内中等城市是进城务工人员落户城镇的首选地。在被问及如果落户城市,您会首先选择落户的城市是哪里,824%的受访者选择大中城市市区,列首位的是省内地级中等城市市区,占比达557%,其次为成都市区,占227%,选择省外大中城市市区的占4%,而愿意落户省内县市、区的只有149%,反映出进城务工人员看好省内大中城市。三是进城务工人员对用农村宅基地或土地承包权换取城市住房存在较大分歧。调查显示,在被问及如果转为城镇人口,您是否愿意用农村宅基地或土地承包权换取同等价值的城市产权住房,受访者态度不一,分歧明显,愿意者、不愿意者和犹豫难定者各占三分之一左右,不愿意者占比略高,达353%,在愿意者中还有322%的或愿用宅基地或愿用土地承包权换取城市住房。总体看,受访者对用农村宅基地或土地承包权换取城市住房态度较为保守谨慎。四是半数以上进城务工人员愿将农村医、社保转换为城镇医、社保。调查显示,有526%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将农村医保、社保转换为城镇医保、社保,分别比不愿意者、犹豫难定者的占比高了315个和263个百分点。
究其原因:一是城市生活成本高、城乡户口差别不大、不愿放弃土地承包权以及农村土地有较大增值潜力,是影响进城务工人员不愿落户城镇的四大主要因素。二是收入低、房价高、就业不稳定,是影响进城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的三大主要障碍。三是住房、养老、子女义务教育三大难题,是进城务工人员的主要诉求。
对此,我省各地作了一些探索:一是在户籍管理上,除成都市外,已经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全面放开农转城限制,适当放宽农村迁移限制,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绿色通道。二是在创业就业上,在项目立项、创业场地、税收优惠、金融信贷、创业扶持和创业服务等方面对农民工就业创业加大支持力度,落实就业援助、自主创业扶持和职业培训政策,帮助其在城镇稳定创业就业。三是在住房保障上,建立了租购并举体系,
4
坚持商品房、保障性住房多渠道供给,支持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购买自有住房,并给予财政补贴,同时,拿出部分保障性住房定向分配给进城农民工。四是在社会保险上,畅通城乡养老保险渠道,实施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移和接续,将符合条件的进城农民工全部纳入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范围。五是在平等就医上,稳步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同步提高个人筹资水平,大力实施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城乡居民均可平等享受省内任意医疗设施设备,全部纳入统一卫生防疫体系。六是在子女就学上,统筹保障随迁子女就学权利,把常住人口,包括随迁子女纳入到区域教育的发展规划之中,保证所有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居住地就近就学。七是在社会救助上,进城农民工出现生活等困难的,按照规定提供社会救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临时救助和城市医疗救助。八是在农村权益上,固化农村权益,把农民的承包地、林地、农房等资源,变为可出租、抵押、变现的资本,成为农民工在城市生活、购房等方面的资金州还在支持农民带地进城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三、存在问题及几点对策建议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民工工资由大幅增长进入稳步增长阶段,增幅有所放缓;部分建筑业、制造业和产能过剩行业持续低迷,企业新增用工缺口开始收窄;农民务工工资水平在经过前几年快速提高后,已处于较高水平,农民工工资水平增幅趋缓;加之我省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比例总体偏低,技能水平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更高水平增收。此外,受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龄化的影响,可转移劳动力人数将迎来拐点;尚未转移的劳动力,大多年龄偏大或学历偏低,转移的难度较大。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意见:一是强化政府责任落实。目前,我国有近3亿农民工,分布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对于如此庞大人群的管理和服务,各级政府还处于真空地带,尤其是在解决农民工诉求方面,存在着踢皮球和相互推诿现象。建议具体明确一个综合协调部门为农民工的主管部门,牵头成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部门职责,理顺各级关系,联合作战,形成合力,系统解决农民工就业创业和市民化问题。
5
二是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动农村产村七权确权登记颁证,建立健全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完善产权权能,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有偿退出等改革措施落地,从法律层面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让农民工带着权益进城,留得下、能生活。尽快明确土地承包经营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对第三轮土地承包期限给予明确,一方面有利于防止第二轮土地承包期限结束后产生新问题、新矛盾,另一方面有利于政府、集体和农民尽早作出选择。
三是加强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加大政府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经费投入,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群体开展精准培训,着力培育一技之长,扶持就业创业。对于农民工技能培训,要强化行业协会培训、企业自主培训,充分发挥用工企业主体作用,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度,以生产带培训、老手带新手,实现就学即就业,避免学用脱节和第二次培训。对于农民工创业培训,要从国家层面制定职业农民培养综合计划,实施职业培养战略,提出培养职业农民的战略性任务、阶段性目标和具体举措,重点培训一批种养殖大户和经营能手。
四是重点关注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从跨出农村的那一天起,就不准备回到农村去,如果无法融入到城市,长期在城市中找不到理想位置,就会有被社会边缘化的危险,将会给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当前除了关心农民工的经济利益外,还要从社会公平公正出发,关心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地位平等、民主政治权力等,让他们能在居住的城市真正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以当选人民代表和进入政府、社区管理层;要完善相应的人民团体制度,通过加入工会等组织,积极参与民主管理,使他们最终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实现新城市人的目标。
五是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加快地方法制建设步伐,健全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机制。督促用人单位抓好《劳动法》《法》《促进就业法》《社会保险法》《工会法》等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按照平等、公正、共享的原则,加快制订和建立适用所有劳动者群体权益的地方性法规政策体系。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严厉处罚侵害农民工权益的违法行为,坚决杜绝用人单位违法使用童工、恶意拖欠克扣工资、违章盲目指挥生产、逃避社会责任等现
6
象。建立农民工维权长效机制,畅通农民工维权诉求渠道,加大对农民工法律援助力度,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社会群团组织在维权中的重要作用。
2022农民工就业问题调研报告2据农民工年度监测调查资料显示,20**年我市700个农村居民调查户中,全部家庭人口2313人,其中农民工920人,占家庭人口的比重为39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平均每户拥有农民工131人。我市农民工呈现出男性多于女性、已婚多于未婚、31-50岁年龄者多、初中文化程度者多、未参加过技能培训者多等基本群体特征;本地就业者多、制造业从业者多、生产或运输设备操作者多等分布特征;从业时间增加、收入显著提高、男女收入差距缩小等就业特征。一、我市农民工基本情况1、男多女少从性别看,男性占683%,女性占317%。男女比例为215:1,比2022年的223:1有所降低,男多女少的趋势没有改变,但近年来呈现出男性务工比重逐年上升趋势。表1:农民工性别分组情况表2、八成以上已婚从婚姻状况看,已婚人员占857%,其中男性和女性的已婚率分别为850%和870%;未婚人员占129%,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未婚率分别为131%和127%;离异或丧偶的人员占1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3、近六成农民工年龄在31-50岁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我市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413岁,其中男性为423岁,女性为390岁。从年龄构成看,30周岁及以下的占206%,比上年降低18个百分点;31-40周岁的占237%,比上年降低14个百分点;41-50周岁的占342%,比上年增加23个百分点;50周岁以上的占21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31-50周岁的接近六成,是农村居民家庭中非农就业的主体。表2:农民工年龄情况表4、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
7
从文化程度看,小学及以下占138%、初中占676%、高中及以上占186%。我市农民工文化程度仍以初中为主。
从年龄看,年轻人群文化程度相对更高,30周岁及以下年龄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18%,比30周岁以上年龄组高166个百分点。
表3: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情况表从性别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占215%,男性占172%,女性比男性高43个百分点。农村女性劳动力要付出更多努力,拥有更高学历才能胜过男性,在竞争中获得从业机会。表4: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情况表5、参加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不足两成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我市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179%。其中只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占242%;只接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624%;同时接受过农业技术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134%。从性别看,男性接受过培训的比例为194%,明显高于女性的147%。从文化程度看,文化程度越高,接受过培训的比重越高。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分别占142%、175%和222%。尤其是参加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接受过的比重分别占94%、130%和187%,显著高于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的比重55%、77%和41%。二、我市农民工就业分布状况1、近九成以本地就业为主由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为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大量岗位,一直以来都是外地农民工务工的流入地。对我市农村劳动力来说,基本上无需外出就可实现充分就业。调查显示,在乡内从业的占889%,是我市农民工最主要的从业地区;在乡外县内、县外市内及国内其他省市从业的农民工分别占58%、38%和15%。从年龄和婚姻状况看,30岁以上农民工更倾向于在乡内从业,比重比30岁及以下的农民工高194个百分点;已婚人员选择在乡内从业的比例比未婚人员高230个百分点。2、五成农民工从事制造业
8
从产业结构看,从事第一产业的占01%;从事第二产业的占600%,比上年增加16个百分点;从事第三产业的占399%,比上年减少16个百分点。
从行业分布看,超过五成农民工从事制造业,占513%,是吸纳农民工就业最多的行业;其次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178%;再次是批发零售业和建筑业各占80%;随后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74%。五个行业一共吸纳了925%的农民工,比上年增加28个百分点。
表5:农民工行业分布表3、近四成农民工从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等工作从职业分布看,经营类、管理类、技术类的从事人员比重较低。从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等工作的人员比重最高,占398%;服务业人员占135%;个体经营人员占83%;专业技术人员占73%;办事人员及有关人员占43%;商业人员占20%;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占12%;私营企业主占06%;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占01%;从事其他工作种类的人员占229%。表6:农民工职业分布表三、我市农民工的就业时间和收入状况1、平均从业时间略增2022年我市农民工人均从业时间为109个月,比上年增加01个月,其中本地务工、本地非农自营、本地非农务工和外出从业时间分别为05个月、14个月、79个月和11个月。调查显示,有261%的农民在从事非农活动的同时兼顾自家的农业生产,务工务农两不误。2、非农收入显著提高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我市农民工月均非农收入为2535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月均收入在600元及以下的占18%;601-800元的占26%;801-1200元的占95%;1201-1600元的占145%;1601-2400元的占304%,2400元以上的占412%。月均收入在1600元以上的农民工占到了716%,比上年增加了144个百分点,呈现出收入大幅增长,低收入者比重减少的趋势。表7: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分布表3、男女农民工收入差距略有缩小
9
从性别看,2022年我市男性农民工月均收入2774元,女性农民工月均收入1993元。男女收入比是139:1,比上年的155:1有所降低。
4、不同年龄组的农民工,收入愈高增速越低从年龄组看,41-50周岁年龄组农民工月均收入最高,为2823元;其次是31-40周岁年龄组,为2662元;排在第三位的是50周岁以上年龄组,为2224元;最低的是30周岁及以下年龄组,为2205元。70后、80后是月均收入最高的人群,他们从业多年,拥有较多的工作经验,且年富力强,收入水平最高。从收入涨幅看,涨幅最快的是30周岁及以下年龄组,增长256%;其次是50周岁以上年龄组,增长172%;第三是31-40周岁年龄组,增长164%;第四是31-40周岁年龄组,增长149%。增长幅度的高低正好与绝对收入的高低相反,收入越高增幅越小,呈现出差距缩小的趋势。表8:不同年龄组农民工收入分布表5、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月均收入最高从文化程度看,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分别为2215元、2616元和2472元,比上年分别增长了262%、155%和204%,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收入最高,增速最小。表9:不同文化程度农民工收入分布表6、本地非农务工收入最低从就业方式看,本地非农务工、本地非农自营和外出从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分别为2155元、4667元和2600元,比上年分别增长了181%、149%和169%,本地非农务工农民工收入最低,自营农民工收入增幅最小。表10:不同就业农民工收入分布表7、交通运输业收入最高,批发零售业增速最快从农民工从事的五大行业看,收入水平由高到低分别是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制造业和居民服务业,月均收入水平分别为3313元、3241元、2798元、2434元和2047元。收入增速由高到低分别是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分别为297%、217%、167%、71%和65%。表11:不同行业农民工收入分布表
10
本文中的农民工是指本市农村居民家庭中主要从事非农劳动的就业人员,但不包括乡村教师、乡村干部、行政事业单位等财政供养人员。
11
篇二:2022年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情况调查报告
2022届毕业就业形势调查报告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2022届毕业就业形势调查报告(一)根据教育部统计,2022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到达835万,超越2022届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虽然这834万人当中有290万的考研党,但是最终能考上研究生的只有70多万人,所以明年春招的时候,就业竞争将会变得更加剧烈。毕业后的大学生处在迷茫与焦虑中,“高不成低不就〞成为了大学生就业中的普遍现象。长期以来,毕业后能留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的第一步,这些城市有着经济等因素形成让大家梦寐以求的顶端优势资源,留在北上广成为了成功的象征。2022年底,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届应届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指数为2.68,较上年的1.78有所提升,2022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好于上年同期。整合应届生的招聘、求职及调研等数据,今年岗位供应同比增长81%,求职人数同比增长21%,岗位供应增幅大于求职人数涨幅。在2022年应届生的求职人群中,有45.6%的受访大学生已拿到录用通知书。即将到来的2022年,除了屡创新高的毕业生就业人数,还有一批人也开始参加大学生就业市场,那就是海归留学生大军。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有48万留学生回国就业,随着各国收紧移民政策,2022年海归将有增无减。2022年,海归毕业生与外乡毕业生两者相加,将接近900万之众。0%;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比例约为16.42%;仍在求职的毕业生人数比例约为12.17%。也就是说,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毕业生已经签约。对于另外的三分之二毕业生,有相当大的比例将进入2022年竞争剧烈的就业市场。
1/18
2022毕业生6大就业方向公务员是一个很不错的出路,有编制,工作体面,而且对于更走向社会的新人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锻炼时机。国考预计2022年10月中旬报名,12月份笔试;省考一般在上半年考试,不管你是选择国考还是省考,都可以开始准备了,每年公务员考试竞争都很剧烈,但也有上岸的佼佼者,记住天道酬勤,想要一次上岸,现在开始备考还来得及!选调生也属于公务员考试的一种,针对应届生举行的,竞争压力比国考以及省考小好多,它是是各级组织部门有方案的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及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工作,作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的主要来源进行重点培养。考上就是干部,对于应届生来说是个很不错的出路。虽然没有行政编,但也有事业编,担忧自己应试能力不强考不上公务员但又想有编制的小伙伴别错过!事业单位招聘一般采取大规模网络报名,需要考生多多留意招考信息,及时报考。各地考试形式、考试时间都会有些差距,有的地方是单位自主招考,因此有想法的话就需要多留意哦。与其他编制不同的是,教师除了有编制,1年还有2大超长假期,如果想离家近,想顾家,想追寻诗和远方,那么教师应该是个很不错的选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招聘考试虽然较其他编制考试简单,但是需要教师资格证,2022下半年教师笔试报名即将开始,有意的小伙伴别错过!国企招聘一般采取校园招聘形式,针对应届生选拔人才,包括国家垄断行业,比方国家电网、烟草系统等等,待遇也是相当不错。
2/18
银行一般采取校园招聘形式,所以应届生是你进入银行的最好身份,多留意一下校园网站信息,有宣讲会别错过。不要担忧自己没经验难以被选拔上,要知道你的“0根底〞正是银行看中的。2022届毕业就业形势调查报告(二)一、调查目的为近距离了解我院毕业生就业情况,同时为了解学院教学及就业指导中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办学质量,外国语学院创业就业部进行了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二、调查对象和方法1、调查对象:外国语学院2022届毕业生。2、资料收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在网上向毕业生发送《湖南农业大学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了解了2022届毕业生的就业根本情况。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120份,有效问卷110份,有效率x%,调研可信度高。三、调查结果及其分析(一)对本人工作状况的评价1、多数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属于民营企业,具体情况如下:在x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现在的工作单位属于?〞,有1名毕业生选择党政机关,占比x%;28名毕业生选择民营企业,占比x%;8名毕业生选择高校,占比x%;16名毕业生选择金融单位,占比x%;x名毕业生选择三资企业,占比x%;9名毕业生选择国有企业,占比x%;30名毕业生选择其他,占比x%。2、多数毕业生从事于与营销相关的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3/18
在110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现在从事的工作是?〞17名毕业生选择教学,占比x%;21名毕业生选择管理,占比x%;2名毕业生选择设计,占比x%;14名毕业生选择生产,占比x%;35名毕业生选择营销,占比x%;20名毕业生选择其他,占比x%。3、大多数毕业生都对现工作的单位比拟满意,满意度达x%,具体情况如下:在110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对现工作的满意度为?〞19名毕业生选择非常满意,占比x%;30名毕业生选择满意,占比x%;49名毕业生选择比拟满意,占比x%;12名毕业生选择不满意,占比x%。4、多数毕业生认为现工作的岗位根本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具体情况如下:在110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认为现工作岗位能否发挥您的才能?〞21名毕业生选择能充分发挥,占比19%;32名毕业生选择能发挥,占比29%;45名毕业生选择根本能发挥,占比x%;12名毕业生选择不能发挥,占比x%。(二)对学院教学工作的评价1、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院的师资队伍结构设置合理,具体情况如下:在110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认为学院师资队伍结构〞40名毕业生选择很合理,占比x%;45名毕业生选择合理,占比x%;22名毕业生选择比拟合理,占比20%;3名毕业生选择不合理,占比x%。2、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院的教学水平高,具体情况如下:在110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认为学院教师的教学水平?〞44名毕业生选择很高,占比40%;58名毕业生选择高,占比53%;7名毕业生选择一般,占比6%;1名毕业生选择不高占比1%。3、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院的课程设置比拟合理,具体情况如下:
4/18
在110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认为学院的课程设置?〞43名毕业生选择合理,占比39%;58名毕业生选择较合理,占比53%;9名毕业生选择不合理,占比8%。4、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院的教学方法比拟合理,具体情况如下:在110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认为学院的教学方法?〞39名毕业生选择合理,占比36%;61名毕业生选择较合理,占比56%;10名毕业生选择不合理,占比8%。5、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院的教学手段比拟先进,具体情况如下:在110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认为学院的教学手段?〞35名毕业生选择先进,占比32%;66名毕业生选择较比拟先进,占比60%;9名毕业生选择落后,占比8%。6、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院的学习风气好,具体情况如下:在110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认为学院的教学手段?〞51名毕业生选择很好,占比46%;43名毕业生选择好,占比39%;13名毕业生选择一般,占比12%;3名毕业生选择不好,占比3%。7、我院毕业生对学院的总体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达93%,满意度较高,具体情况如下:在110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对学院的教学工作总体满意度为?〞有56名毕业生选择非常满意,占比49%;43名毕业生选择满意,占比35%;9名毕业生选择比拟满意,占比9%;2名毕业生选择不满意,占比7%。(三)对学院就业工作的评价1、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我院就业信息发布及时、到位,具体情况如下:
5/18
在110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认为我院就业信息的发布?〞76名毕业生选择及时,占比69%;32名毕业生选择比拟及时,占比29%;2名毕业生选择不及时占比2%。2、毕业生对我院的就业专场招聘会的开展满意度达94%,满意度较高,具体情况如下:在110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对我院招聘会开展工作的满意度为?〞56名毕业生选择满意,占比51%;47名毕业生选择比拟满意,占比43%;7名毕业选择不满意,占比6%。3、毕业生对我院的就业工作的满意度达94%,满意度较高,具体情况如下:在110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对于问题“您对学院就业工作开展的满意度为?〞46名毕业生选择满意,占比42%;57名毕业生选择比拟满意,占比52%;7名毕业生选择不满意,占比6%。四、调查总结本次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在对本人工作状况的评价方面:对于工作单位,多数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属于民营企业;对于从事工作,多数毕业生现从事与营销相关的工作;对于现工作满意度,大多数毕业生比拟满意。在对学院教学工作的评价方面,无论是师资队伍结构、教学水平、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绝大多数的毕业生比拟肯定学院的教学工作,对学院总体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在就业工作方面,大多数毕业生认为我院的就业信息发布及时,招聘会开展到位,对我院的就业工作满意度较高。
6/18
通过本次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活动,我院具体了解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获得了毕业生对我院教学工作的真实评价。针对此次调查的结果,我院将采取更多措施,促进我院教学工作与就业工作质量的提升。2022届毕业就业形势调查报告(三)2022年有毕业生727万,被称作史上更难就业季,2022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如何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呢?很多人感觉很迷茫,那接下来,阳光大学生网就经济形势和相关政策分析一下,希望对面临毕业的大学生有一定的帮助。一、中国经济走势1.当今中国经济开展面临四种压力影响:第一种影响:受到欧美经济放缓影响。第二种影响:中国经济开展或到了拐点。第三种影响:人口红利率的下降。第四种影响:多年来结构性矛盾的充分暴露。2.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亚洲开发银行(ADB)2022年10月2日公布2022和2022年最新经济展望报告,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料分别为7.6%和7.4%,据有关统计数据,中国GDP增长估计7.5%,保8难以持续。3.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分析近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消费、投资和出口(俗称“三驾马车〞)。A、2022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8.6%,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37.7%,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23.7%。B、2022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7.3%,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54.8%,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7.9%。
7/18
二、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首先,受欧美经济低迷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将放缓。其次,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成为大概率事件。现阶段,中国的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财政债务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压力,使得政府下决心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不再以GDP增速考核地方政府官员等措施。未来中国经济开展的减速是大概率事件。三、世界经济低迷对我国就业的影响中国受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2022年预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回落,出口增长乏力,致使大量的企业减员或倒闭,加上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有关统计,中国GDP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减少就业岗位100-200万人。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有30万至50万人失业。1、“十二五〞期间的就业形势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依然用了“严峻〞二字。“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2、近两年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2022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调查。调查显示,近两年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是在中小企业就业,去中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比重逐步提高。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本科初次就业率略低,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最低。从专业看,工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理科和文史哲类毕业生就业率较低。从毕业院校看,重点大学就业率较高,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就业率较低。值得关注的是,已就业者中,局部毕业生流动性较高。
8/18
3、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一些高校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兴旺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4、大学生扎堆大城市一是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开展不平衡,且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经济越兴旺的地方就业时机也越多,开展空间越大,导致高校毕业生倾向于在城市、在高收入行业求职就业。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碍。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以干部身份和户籍为根底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不协调,导致就业时机不均等,就业政策不平衡,毕业生在地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流动仍然存在障碍,毕业生身份转换困难,就业渠道不畅通,进一步加剧了结构性矛盾。三是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需要大量毕业生,但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开展空间较小,局部企业用工不标准,对毕业生吸引力有限;基层教育、医疗、农技等部门急需人才,但由于编制限制等原因,吸纳毕业生能力有限。5、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一、我国中小企业太少,就业容量不大。二、专门人才素质未达标,造成岗位难得其人。三、人才供求信息不畅,造成职位浪费。四、结构失衡是就业难的主要因素A、时间结构大学毕业生供应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
9/18
B、区域结构由于我国经济开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兴旺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缺乏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综上情况所述,阳光大学生网给2022年大学生毕业生提出以下建议:1、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现在职业规划当中,很多时候会对学生有一种误导,就是给学生们过早的制定了一个职业点,比方根据你的个性、特征等来评定你就适合做什么,过早的给学生定了一个框框,告诉学生就这个职业最适合他,这就对学生造成了束缚。其实我们的学生不明白,人的这种个性的东西是不断的变化的,比方讲我的兴趣、我的能力,甚至我的价值取向,它是随着外部的环境的变化和自己的学习,自己的体会,是在不断调整的。2.转变观念是实现顺利就业的关键: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作出个性化的职业选择,不把求职的目光盯在传统的“集中〞的区域、行业、单位,拓宽求职的视野。改变“短期求职〞为“较长期求职〞在选择工作时,大学生不能太理想化,一个人可能要经过3至4次的选择,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对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了。2022届毕业就业形势调查报告(四)一、大学生就业现状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为难局面,大量毕业生漂浮于社会。广东省副省长宋海指出,当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20xx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7万人,比20xx年增加6万人,增幅达28%,加上外省院校来粤就业的毕
10/18
业生,以及前两年未落实就业岗位的省内外高校毕业生,预计20xx年在我省求职择业的毕业生可能超过40万人。根据人事部进行的有关统计,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根据教育部的数据,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却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一般说来,大学生就业难、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率的上下和就业满意度的上下。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有一句话可以很生动的形容现在大学生的现状和就业形式: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就业行情。说起来可笑,现在为就业发愁的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们的要有历史的使命感为21世纪中国四化建设奉献力量。N年寒窗下来,才发现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国家栋梁,而是连参与建设的时机都几乎没有了。曾经的天之骄子,你被谁抛弃。大学生已被用人单位抛弃!用人单位困惑:大学生在写字楼干事不如中专生,在工厂干事不如技术工人。他们能干什么?大学生也困惑:居然被招过来搞跑腿打杂,收入也压得低低的(尤其应届生)。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首先是由于近年来的大学生扩招,使得市场上的大学生就业供过于求,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也就日益严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三、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就业心理准备缺乏(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11/18
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2、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1).敢于竞争,善于竞争。(2).正确对待挫折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缺乏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四、大学生就业政策1、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水平虽然会不平衡,冷热不均,但是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量会有所变动。如果能够放低期望值,愿意到西部、到基层去工作,应该说无论是热门专业的学生,还是冷门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工作。2、招聘单位将更加理性化
12/18
大局部用人单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学历毕业生不用的状况,现在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3、民营企业将成为就业时机的最大提供者一些名企仍将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相当数量的工作岗位。4、就业空间将就一步扩大中国经济的快速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可能。5、人才市场趋向在转变据调查显示,人才市场未来长期的趋向是,有新知识,高技能的良好品质的人才有时机,而非大学生身份,这就要求我们大学毕业生,必须在毕业后,继续学习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五、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思考如前所述,我们学院毕业生近三年的就业率虽高,但仍面临着就业难问题。要有效解决此一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端正就业意愿和提高供求匹配的效率。1.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构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可分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其要素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心理素质、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其中,知识结构是根底。只有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求职者才会显得有内涵。而心理素质是否过硬,已越来越成为双向选择成与败的关键。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那么是能否持续工作和取得工作成功的关键。2.进一步端正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意愿。
13/18
这些事例和数字进一步向我们说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当前年轻人的求职意愿明显偏离社会用人需求。这也可以说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育青年大学生树立职业平等观、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已成为当前高校就业工作的迫切需要。2022届毕业就业形势调查报告(五)每年七月大批的应届毕业生走出学校大门,挤上就业的独木桥。2022年的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2022年增加75万人,按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年内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而在2022年,高校毕业生到达了495万人。2022年12月15日至12月28日前程无忧薪酬调查部针对应届毕业生就业相关问题从企业HR和个人两方面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3528份个人问卷及225份企业问卷。参与调查的个人中,58%为工作经验小于2年的新人,21%为2022届毕业生。225家企业中有61%是外商独资企业,其次民营企业也比拟多占到23%。个人反应方面,同样来自外商独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比拟多,但是比重相当,各占了39%。具体分布数据见。进一步分析参与调查的个人信息,参与者学历分布如图2。调查发现一,制造行业给应届毕业生的时机较多,国企和外商独资企业乐于栽培新人。多年的高校扩招,让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群众教育〞的转变。但是这些源源不断输出的应届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心高气傲〞,不是企业“拿过来就能用〞的现成人才。因此大局部企业中,应届毕业生占所有员工的比重是很少的,具体比例分布如图3。
14/18
图3对企业样本进行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制造行业(包括加工制造、汽车、消费品、化工/能源/矿产、出版/印刷等)是录用应届毕业生比例较高的。在不到40家应届毕业生比例超过20%的企业中,有22家属于制造行业。就企业性质来看,国有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比拟乐于“栽培〞新人,占到了这些高应届生比例企业中的74%,高于样本总体分布水平。为什么企业不愿意更多聘用应届毕业呢?以下为HR们录用应届毕业生时的主要顾虑。其中“培训时间长〞是HR们决定少录用应届毕业生的最主要因素(图4)。调查发现二,应届毕业生找工作,互联网是最好的渠道。时机不多,适宜的招聘、应聘途径是关键。调查显示,企业HR和应届毕业生都偏爱互联网招聘(网络招聘),其次是针对性的校园招聘。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熟人介绍(企业内部推荐)那么是时机少但成功率高的一种方式(图5)。调查发现三,双向选择:毕业生要“专业对口〞,HR重“个人能力〞。从学校出来,应届毕业生们大多(65%)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但是却有着清晰的挑选第一家公司的标准。针对我们列出的6个主要考虑因素,应届毕业生们做出了如下选择(图6):“专业对口〞是被选到最多的条件,其次“职业开展空间〞、“薪资福利水平〞和“企业知名度〞也是应届毕业生们比拟看重的。“行业〞和“企业开展潜力〞那么较少被考虑的因素。但是,当被问及“你第一份工作的内容与你毕业前期望的一致吗?〞,大局部人都答复“差异很大〞,选择“一致〞的比例仅占7%。专业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更看重的是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专业。大局部的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是有距离的。我们希望所有的员工都有主动学习、时时学习
15/18
的态度和能力,这样的人才能胜任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一位电子技术行业的HR经理在接受电话访谈时如此说。“学习能力〞正是越来越被企业所看重的“个人能力〞中的重要局部,另外还有“适应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领悟能力〞等等。正如我们的调查结果所示,近一半(49%)的HR认为“个人能力〞是他们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最关注的因素(图7)。图7在这一调查反应中,最令我们吃惊的是--选择“毕业学校〞的HR如此之少。探究其原因,发现很多的HR吃过“招名校〞的亏,他们往往抱怨名校的学生“自视过高〞“容易跳槽〞。他们也表示在2、3年的培养后个人能力优秀但是出处平平的员工显得“更踏实〞“更肯干〞。调查发现四,应届毕业生“心浮气躁〞,离职率高。“离职率高〞也是HR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比拟大的顾虑。“培养这些孩子需要我们投入很长的时间、很多的精力。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大多缺乏远见,在1、2年中没有被提拔就改投门户了。〞参与调查的HR按照“年毕业生离职人数年录用毕业生人数100%〞计算了自己企业的应届毕业生流失率。该数值小于5%的企业不到一半,27%的企业应届毕业生流失率大于20%,超过30%的到达18%。再来看看应届毕业生给我们的信息--56%的反应问卷者在第一家公司工作时间不超过12个月,而在第一家公司工作超过3年的仅占8%的比例。进一步了解他们选择离开第一家公司的原因,“没有个人开展时机〞和“薪资水平低〞是促使他们重新找工作的最重要的2个原因(图8)。听到这样的声音,HR不妨反思一下,是否我们给与这些年轻人的关注还不够?或者应该更多了解一些他们的开展需求,尽量创造时机。
16/18
调查发现五,应届毕业生薪资,由学历决定。由于应届毕业生的实践经验比拟缺乏,且开展潜力差异巨大。企业在给毕业生定薪时,学历仍然是一个常规的决定因素。表1为参与调查企业提供的各学历水平应届毕业生主要薪资段分布。单位:人民币,千元。薪资段包含起始值。由上表我们不难看出,企业为不同的学历应届毕业生支付的薪资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可见同学们在学校里多花的时间企业也给与了认可。当然,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对薪资的期望也有着明显差异。应届毕业生的期望薪资无论学历均高于他们获得的实际薪资,如图9所示。而期望与实际落差最大的是大专学历(42%)和硕士学历(22%)。调查发现六,大局部应届毕业生可在一年后获得加薪。万事开头难,学生们最终不得不接受现实的薪资条件。不过,调查显示,几乎所有企业(本次调查反应的比例为100%)会在一年后给应届毕业生加薪,加薪幅度超过10%的比例高达61%,更有21%的企业加薪幅度在50%以上。近3成的企业为应届毕业生提供特别的加薪策略。从个人方面反应的比例来看,也有4成的受访者一年后的加薪幅度超过10%,其中15%的人获得了超过50%的加薪。具体数据分布见图10。一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学生气十足的应届毕业生熟悉本职工作、了解职场规那么,足以让部门主管和人力资源管理者看出他的自身能力和潜质。那些努力工作、踏踏实实的新人自然会用自己的良好表现赢得一致赞赏,企业也一定会慷慨加薪保存住日后的骨干力量。一年的时间,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说实在短暂,但是这一年对一个职场新人来讲却尤其重要,很多工作习惯、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是在这一年中学到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在这里,我们要请那些沉不住气的年
17/18
轻人们不要那么轻易地就因为薪资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就决定跳槽,而是去认真想一想,第一份工作能带给自己什么收获。新的一年开始了,快毕业的学生们又开始为自己的就业问题开始忙碌,企业HR的应届毕业生招聘准备工作已经根本就绪。2022年仍然是中国的就业高压年。感谢所有参与了本次调查的企业HR和个人,相信本报告的信息能帮助大家把关于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一些现实问题看得更清楚。
18/18
篇三:2022年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情况调查报告
2022年人社局一季度就业情况调研报告范文为了真实客观地反映我区就业形势的现状,了解我区就业情况,促进就业工作,某区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局于某月中旬深入全区各乡镇,采取实地走访查看企业、工业园区等地,特别走进贫困村进村入户了解群众就业实际情况,就我区就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区就业基本情况此次调研共走访了某家企业,此次调研涉及人口总数某人。
从调研得知,截至今年某月底企业员工与去年同期相比,员工数量呈减少趋势。受订单减少、业务萎缩的影响,某公司等企业普遍出现了人员不同程度的减少现象。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时受化解过剩产能政策约束、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某集团员工减少数量尤为明显,同比减少达某人,企业目前压减生产规模,部分人员采取放假调休方式,员工只发放基本工资,企业虽然暂时没有裁员的计划,但目前的生产形势一时得到有效改善,人员流动的可能性非常大。
综合调查结果,我区经济形势面临较大考验,直接影响着我区的就业形势的稳定。我区就业工作人员攻坚克难,使我区就业形势持续保持着较为平稳的态势,为全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就业总量整体逐年增加。
近年来,我区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拓展枸杞采摘工等新的就业岗位,为农民工提供了较多的季节性就业岗位,全区的就业局势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态势。
二是就业长效机制的建立。
近年来,我局对中央,自治区等部门出台的促进就业政策进行积极贯彻和落实。积极主动把促进就业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脱贫攻坚计划,及时研究解决促进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突出矛盾,初步形成了我局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格局。
三是多措并举实施就业援助。
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全区在治安、环卫、等方面开发公益性岗位某多个,对某多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有劳动能力、就业愿望的女某岁以上、男某岁以上的就业困难下岗失业人员(以下简称“某”人员)实施了就业援助。
四是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
五是就业技能培训初见成效。
目前,我区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全区每年培训学员近万人。某年第一季度,开展技能培训某期,累计考发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某余份。同时,我局结合形势及群众需要积极开展了创业培训活动,某年以来培训某期,某人实现成功创业,带动某多人实现就业。
六是就业服务框架基本形成。
二、劳动力供求状况及经济状况截至某月底,总体而言失业人数小于就业岗位数量,但还是有部分群众求职难,出现了待业状况。
从就业岗位与求职登记情况看,我区就业岗位基本能满足失业人员求职需求。但是受订单减少、业务萎缩的影响,同时受化解过剩产能政策约束、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春节后企业生产经营及招用工情况出现了减少现象。
农民工外出务工基本稳定,无较大变化,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人数等未出现明显波动。我区就业形势与去年相比,就业率有所下降。
我区主要存在经济问题:我区工业经济总量小,发展后劲不足。我区工业起步晚,正处于培育发展期,生产要素配套能力差,吸引大项目、好项目能力较弱。
其次,我区要素成本制约突出。企业用工、劳动力管理、原材料及融资等生产要素成本提高;市场需求明显不足,企业订单明显减少,多数企业开工不足,投资意愿不强,持观望态度,在建的项目行动迟缓;企业员工主要为周边区域移民,文化程度较低,流动性大,劳动技能缺乏,企业管理成本大。
招商引资难度大。受外部大环境影响,已有的招商引资落地项目到位资金呈现回落趋势,部分项目建设进度明显放缓,工作协调难度大,推进速度慢,大项目、好项目难以落地,引领作用不明显。
我区财力支撑十分薄弱,除某等产业尚处在起步爬坡阶段,没有有效支撑,招商引资难度大。
三、就业形势分析及存在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市场需求不足,订单减少,业务萎缩,用人单位招聘意愿明显下降,使各类失业人员就业问题更加尖锐,直接影响就业局势的稳定。
从调查情况看,部分企业当前用工需求量大为减少,并出现裁减员工现象。随着当前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产能过剩工作力度的加大,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用工需求萎缩较为明显。就业工作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当前就业的主要矛盾有:(一)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突出。由于劳动力供给
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力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某”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人等形成了就业困难群体。
(二)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存在,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和农村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及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的增多,城镇新增劳动力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加上去年未实现就业的人数及转移劳动力,隐性就业人员对就业岗位的观望,某年劳动力供给总量将会有较大增长。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稳定。劳动力输出受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缺乏长期性、持久性,加之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偏低,缺乏劳动技能,给城乡就业造成压力。
(四)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矛盾突出。我区劳动力数量庞大但整体素质偏低,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相对滞后,培训机构不足、规模不大、层次较低,而非农产业就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体力型劳动者就业空间越来越小,致使一般劳动力数量严重过剩。
四、稳定和扩大就业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效果我局积极响应稳岗补贴政策,按照自治区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
(一)做好人才服务。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弘德慈善产业园区专场招聘会等专项就业服务宣传活动,服务各类企业及就业群体。加强人才服务社会的工作理念,搭建人才和企业对接的桥梁,铸造较高水平的就业平台。
(二)加强技能培训。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工业企业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了解群众培训需求,积极创新措施推进培训工作。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对在岗农民工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大力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落实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切实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
(三)强化创业培训和指导,创业带动就业成效凸显。我局秉持创业促进就业理念,加强创业能力培训,强化创业指导工作,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大力促进就业。发挥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四)全面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抓好岗位补贴、社保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的落实,使就业优惠政策发挥更大的促进就业效应,扩大就业容量,增强就业稳定性。
五、应对就业问题的思路和建议我区的就业工作尽管存在许多困难,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某年我局将坚持民生为本、就业优先工作主线,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深入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强化就业失业监测工作机制,统筹做好城乡劳动力就业工作,大力开展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推进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深入开展,确保我区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活动。
加强宣传,加大就业平台的建设。继续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月”等就业服务专项系列活动,并定期开展招聘活动。
二是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进一步强化在促进就业、实现全社会充分就业方面的责任,完善配套政策,简化办事程序,规范操作办法,使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逐步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有效发挥政策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
三是不断强化技能培训。
强化技能培训是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城乡就业的必然要求。当前,要积极探索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就业训练中心以及乡镇培训机构的作用。
四是鼓励和引导外出劳动力回乡创业,积极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要把推进全民创业促进就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制定和完善我区关于推进全民创业的有关政策扶持,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平台。以创业推动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
五是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
加强劳务经纪人培训,完善培训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其服务企业、服务求职者的能力,定期发布企业招工信息,并不断更新,及时把招工信息和就业服务送到千家万户,畅通供需渠道。打造劳务品牌,全面提升农民工的综合素质。
【2022年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情况调查报告3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