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南昌起义党课后感言3篇

时间:2022-10-29 19:10:04 来源:文池范文网

南昌起义党课后感言3篇南昌起义党课后感言 2021七一建党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心得感想五篇 2021七一建党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心得感想参考1 每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昌起义党课后感言3篇,供大家参考。

南昌起义党课后感言3篇

篇一:南昌起义党课后感言

21 七一建党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心得感想五篇

  2021 七一建党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心得感想参考 1

  每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每当听到激越的《义勇军进行曲》徐徐奏响的时候,每当看到那漂亮的国徽的时候,一种振奋,一种激昂,一种骄傲,一种自豪的心情便会油然而生。一个名字在我的脑海浮现,且日渐深刻,那就是“中国共产党”。

  在我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从爸爸妈妈、老师的嘴里知道了吴勤烈士、陈铁军阿姨的事迹。中国共产党面对敌人的屠刀,威武不屈的形象,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又从书本上读到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祖国的美好明天,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可歌可泣的故事:黄继光为了革命的胜利,用他的血肉之躯堵枪眼,用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年仅十五岁的刘胡兰从容不迫地走向敌人的铡刀,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战斗英雄董存瑞为了开辟祖国解放的胜利道路,舍身炸掉敌人的碉堡。从这些烈士们的身上我认识到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也明白了为什么高高飘扬的国旗这样鲜艳?为什么冉冉升起的朝阳这样鲜红?因为这是血染的风采。

  在我初中的时候,我知道了 1998 年夏,正当我国人民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勇往前进的时候,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损失。这要是在旧中国,不知又将有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热案而在当今的新中国,“洪水无情人有情”。

  从共产党到广大人民群众,从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到人民解放军,一双双热情

 的手,一颗颗炽热的心,纷纷涌向抗洪救灾第一线;一批批赈灾款,一车车救灾物资,寄托着海内外同胞的情意,满载着各族人民的心愿,源源不断地送往灾区。受灾群众眼含热泪,无限感激地说:“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历史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其他制度不能比拟的!只有中国共产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同样。也是在我初中的时候,我知道了今天中国共产党,满怀豪情地迎来了 100岁的生日。100 年的时间对于人类历史的长河来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可是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却是天翻地覆的 100 年。回顾历史的长河,我们这个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曾几度兴衰。

  从“九一八”的战火,到卢沟桥事变,从南京大屠杀,到皖南千古奇冤,外强内患,村村遗骨,处处狼烟。“夜漫漫,路漫漫,长夜难明赤县天”,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在这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万千革命志士,赶走了帝国主义,推翻了蒋家王朝,拯救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唤醒了四万万中国的劳苦大众,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响彻了大江南北,震惊了整个世界。中国人民从此进入了一个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祖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普遍改善,科学技术突飞发展,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潜艇、火箭、卫星上天,人家有的我们有了,人家没有的我们也要有。无数实践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但能够摧毁一个旧世界,而且有能力建设一个新世界。

  跨入新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三峡工程的改造,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升空,都预示着新中国有一个更广阔的前景。今天我们凝望着五星红旗,倾听着激昂的国歌,我们已在心中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那就是,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信心满怀的迎接祖国的灿烂明天。

 2021 七一建党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心得感想参考 2

  党 100 岁了,我们为党的历史之久而高兴,更为党在 100 岁之际,依然干劲十足,依然蓬勃向上,依然前途无量而自豪。

  党 100 年的征程是一部奋斗史,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谁都不可能不知道我们的党出生在一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一开始就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谁都不可能不知道,就是这个成立初才一二十个人的中共真正携起了广大工农和各个正义之士的手,以坚韧的品质顶住了国内外的各种压力乃至压迫,撑起了共和国的一片天空;我们更不可能不知道,是共产党带领我们走向今天的社会主义,走进了幸福和民主……

  说起党的奋斗历程,总不会忘记想起那一句“枪杆子里出政权”.我一直认为南昌起义是奋斗的真正的开始,因为从那一刻起,我们再也不是靠着几个人来掀起小小波澜了,我们有了自己的武装。

  我们也总不会忘记说起二万五千里长征,特别是让中国共产党开始真正独立的遵义会议,艰苦的长征走出了共产党人宝贵的乐观、奋斗精神,淘出了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播下了生命力顽强的革命火种;遵义会义更是开出了我们自己的个性。

  在经济迅速繁荣的今天,我们也并不会忘记祖国成立初的荒凉破败,我们更不会忘记是党的改革号召将祖国人民从困苦中解救……

  党的历史也是一部挫折史。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的一样,新生事物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

  革命年代,国内有反动派、国外有帝国主义,这些强大的势力无不致力于将共产主义扼杀在摇篮之中,这一切都让我们党的革命历程走得无比艰辛。

  曾记得,有好多次,我们的事业几乎走到崩溃的边缘,有好多次,我们在生死存亡的路口挣扎、抉择……

 只是幸好,我们有一代代的伟人,一代代的坚强的领导核心,我们有乐观且坚强的人民,我们有着正义的思想指导!所以,在每一个生死关头,我们都能走出错误,获得成长,因而,我们走到了今天。

  时至今日,党给了国家真正的解放,给了人民尊严和幸福,这些,无不缘于党的成熟,党学会了真正实事求是。

  走在校园,我总能看到一群群朝气蓬勃的同学争取着成为党的一分子,我也在努力争取着,我真的为党高兴,少年强则国家强,我看到了一个更好的未来,我想说,少年爱党,我党更强

  2021 七一建党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心得感想参考 3

  走在五月的校园里,我的心情就如阳光一样灿烂。校园广播里时常响着催人奋进的豪迈歌声,那是在歌唱共产党、歌唱祖国。歌声让我感觉,党离我是那么近,似乎就在我心里。老师发给我一本《建党大业》,我怀着崇敬与感激的心情一口气把它读完。书中,我看到那 90 年的风风雨雨,看到了迎风飘扬的党旗,看到革命烈士的殷红的鲜血。书中,我更看到了共产党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苦难的近代中国,受尽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中国共产党在此时诞生,她如星星之火,点燃革命的火种,挽救中华民族于生死存亡之际,拯救劳苦大众于水深火热之中。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让青年学生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著名的爱国志士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的火种传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用文字剪除国民灵魂中的“辫子”;人民的好儿子董存瑞冒着机喷吐的火舌,毅然拉响了导火索,用血肉之躯铺就了前进的道路;狼牙山五壮士面对敌人纵身一跃,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无数的共产党员,用血肉之躯,把伤痕累累的祖国从地狱中拯救出来;正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一颗颗赤子之心,抹去祖国母亲凄苦心酸的眼泪,换来她幸福灿烂的笑颜。

  所有这些,无一不在向全世界宣告着: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这样,一个新的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大地上万象更新。忘不了,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忘不了,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忘不了,特级英雄杨根思;忘不了,劳模老英雄孟泰;忘不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

  党的改革开放,让中国迎来了新时代!总设计师邓小平,带领中国走进又一个春天;奥运盛会,实现了中国的光荣与梦想;绿色世博,让中国上海独领风骚;神舟七号,让中国漫步太空的梦想成为现实;嫦娥工程,让神话不再是神话……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知道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我知道了邓小平爷爷为我们指明了富国强国之路;我更知道在新世纪的今天,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继往开来,带领我们走向民族兴旺的未来。我们这个曾经饥寒交迫的民族,如今发展日益迅猛,国际地位与日俱增,正在骄傲地告诉全天下:一个伟大的党正带领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实现小康,走向富裕。

  薄薄的一本《建党大业》,让我更加了解党、热爱党。党 90 年来的风雨历程,让我随祖国的成长而心潮澎湃。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应该牢记党的光辉历史,发扬党的战斗精神,铭记党的教诲;我应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珍惜时间,刻苦学习,掌握本领,为早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栋梁之才而不断努力!

  2021 七一建党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心得感想参考 4

  相信在座的大多数同学都和我一样,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听老师讲革命先烈的故事,讲他们怎样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为了共产主义的信仰而舍身取义,我被那

 惊天动地的故事感动了,流泪了,从那时起,小小的我对共产党和共产主义信仰有了一种朦胧的认识。

  上高一的时候,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青年学生党校学习班的学习,通过学习党史,我才蓦然发现,100 年前的中国原来真是如此的动荡,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渴求和平和幸福生活的心是如此剧烈。我终于明白,先辈们为什么可以为着“为人民谋幸福”这个共产主义信仰而执着追求,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那一刻,对于信仰,我理解了。

  共产主义信仰犹如沙漠上的一片绿洲,黑夜里的一盏明灯。“为人民谋幸福”是发自对人民,对祖国最真挚、最浓厚的感情,这一共产主义信仰,曾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前仆后继,奋勇前进……,她如一盏明灯,为中国的大地撕破了延绵万里的黑暗。

  “为人民谋幸福”,多少年来一直代代相传,在不同的年代指引着共产党员为人民、为国家而奋斗不息。从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先生在风雨如磐中,将共产主义信仰的明灯燃起,到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为共产主义信仰奉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从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为人民谋幸福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佛山人民的骄傲----易新群,用患病的身躯将爱遍洒给山区的孩子。“为人民谋幸福”这盏共产主义信仰的明灯照亮了多少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新疆美丽的伊犁盆地,有一个女军官,远离亲人,远离故乡,二十年来将自己全部的爱奉献给边疆人民,她就是优秀共产党员张惠芳。虽然身为一名边塞护士,为了解除边疆人民的身体痛苦,张惠芳在边疆一扎就是二十年,二十年来,她与丈夫和孩子分隔两地,为边疆的病人打针喂药,端屎端尿,博大的襟怀在沙漠上筑起了爱心的绿洲。**年,她的丈夫因病去世,沉重的痛苦压得她泪雨滂沱,然而,一想到党对自己多年的教育,为了实现为人民谋幸福的信仰,

 泪痕未干的她,又披起白大褂,出现在医院的走廊。

  这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的确,二十年,并不是一段短暂的岁月。二十年如一日,与战友们一起战斗在远离亲人的边疆,二十年如一日,为边疆的人民重复着那几乎是枯燥无味的工作,没有信仰的激励行吗?正是“为人民谋幸福”这个信仰激励着她二十年来默默地耕耘,正是这盏信仰的明灯照耀着她在边疆的沙漠上筑起了爱心的绿洲。这也仅仅是我们千百万共产党员中的一个平凡的例子,然而,正是在“为人民谋幸福”这一共产主义信仰的明灯照耀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度过了艰难险阻,走过了辉煌的 100 年。

  100 年风雨兼程,100 年岁月沧桑,如今,强大的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中学生,作为一名沐浴着党的光辉成长的青少年,我们在缅怀革命先辈为了实现“为人民谋幸福”这一信仰而舍生忘死的同时,“为人民谋幸福”这一共产主义信仰的明灯已经在我们的心中点燃。我们深知,建设祖国的重任,在不久的将来,将落在我们的肩上,如果祖国是一座大厦,我愿做一名工人,如果祖国是一个花园,我愿做一名园丁,用我小小的身躯,竭尽我的所能为她添砖加瓦,浇水培土。

  我知道这条路很长,或许也很苦,但我愿拿着“为人民谋幸福”这一共产主义信仰的明灯执着地走下去。

  2021 七一建党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心得感想参考 5

  七月,蓝天如洗,鸽哨嘹亮;七月,江山如画,鲜花怒放;七月,彩旗飘扬,笑语欢唱。在这美好的七月,我们伟大的党也迎来了她 100 岁的生日。

  忆往昔峥嵘岁月,百年史浸满多少屈辱的泪水,数十年抗争又流尽了多少中华儿女热血满腔。___年前,一艘南湖上的红船从黎明中驶来,中国革命放射出第一缕绚丽的曙光。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航向。党以七月的名义,呼唤八月的南

 昌风暴,呼唤秋天的井冈星火,呼唤长矛、大刀和红缨枪。一百年风雨兼程,说不尽的坎坷沧桑;一百年风云巨变,道不完的伟业辉煌!忘不了,太行山下抗日的烽火,忘不了,微山湖畔的凯歌嘹亮。在无数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党旗上,翻卷着的是_日本帝国主义的怒涛,流淌着的是为保卫祖国而澎湃的血浪。一百年,是党带领我们斩关夺隘,历尽风险夺取胜利;一百年,是党带领我们艰苦奋斗,建设家园,奔向小康。

  燃烧的激情,昭示着青春的年华,缤纷的季节,鼓舞着奋进的脚步。雨涤青松,春华秋实,团徽闪耀夺目的光芒,赤诚书写未来的诗篇。青春为使命燃烧,热血为海西激荡。大漠风烟起,金戈铁马行,红旗下的我们,热血浇铸激情,蓝天下的青春,担起建设海西的重任。

  充满激情的海西是短暂青春最壮美的舞台,青春的岁月里唱响与海西共奋进的颂歌!

  在海西建设的活动中,我们要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的成长道路,要肩负起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海西建设而奋斗的历史使命,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有所作为,要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成就事业。实践是锻炼青年能力、提高青年素质的重要途径,社会是展示青年才华、实现青年抱负的热土。我们要牢固树立...

篇二:南昌起义党课后感言

2021 年 党课党史讲稿:南昌起义中的纪律建设 与 党史上的警示 教育

 【仅供参考】

 1 2021 年 党课党史讲稿 范文 :南昌起义中的纪律建设

 在 90 年前,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以其独特的历史功勋,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意味着中国革命翻开了全新篇章。

  南昌起义具有四大夺目的“亮点”: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一支人民军队,走上了一条正确道路——井冈山革命道路,造就了一批杰出将帅。

  透过南昌起义,我们可以看到一条纪律建设的清晰脉络。在这场伟大战斗中,纪律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严守保密纪律是打响南昌起义的先决条件

  1927 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成千上万的革命者倒在血泊之中,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惨遭失败。在此危难之际,为挽救革命,7 月 24 日,中央临时常委会和共产国际代表分析了敌我形势,均表示赞同在南昌举行起义,并决定以周恩来为书记,恽代英、李立三、彭湃为委员组成前敌委员

 会,组织和领导南昌起义。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的精神品质,在周恩来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7 月 25 日,周恩来从武汉动身去九江,临行之前,他对邓颖超同样守口如瓶。邓颖超后来回忆说:“周恩来直到要离开武汉的时候,在晚饭前后才告诉我,他当晚就要动身去九江。去干啥,呆多久,什么也没有讲。我对保密已成习惯,什么也没有问。当时,大敌当前,大家都满腔仇恨。我们只是在无言中紧紧握手告别。”一直到 8 月初,邓颖超在国民党的报纸看到了南昌起义的消息,才得知周恩来去了南昌。周恩来、邓颖超把没有说的话埋藏在各自的心底,成为遵守纪律的模范标杆。

  特殊的斗争形势,更需要把严守保密纪律放在首位。那时军队党的组织是极秘密的,对于保证战斗的突然性和秘密性,作了周密而具体的安排,即便在临近起义的前几天仍保持高度警戒。7 月 30 日下午 2 时左右,在南昌百花洲畔一栋教学楼内的第 11 军第 24 师师部,叶挺召集营以上军官开会,“会场是临时布置的,远处有卫兵站岗警戒,闲人一个也不许进来,看来会议很机密”。与此同时,驻扎在子固路江西省圣公会的宏道中学和教堂内的第 20 军指挥部,贺龙也召开了团长以上军官会议。为防止泄露机密,会场高度戒备。而获悉起义计划后的团、营级军官同样做到严守机密。时任第 24 师 72 团 3 营营长的袁也烈曾这样考虑:“在我们这个营的军官中,副营长是国民党员,连长、指导员中有 3 个国民党员,排长中国民多于共产党员。这些国民党也虽然被认为是进步的,可能跟着共产党走,但对国民党军作战的坚决程度,尚待考验。特别是因为他们有许多黄埔同学在对

 方,有意无意地送个消息是很可能的。为了严守军事秘密,保证战斗的胜利,我便亲自去组织战前的准备工作。”

  命令是逐级下达的,“而连的干部一直到队伍出发之前,才接到战斗任务,得知今晚这一震天动地的行动,现在,大家只剩下一件心事:计算什么时候把任务传达给排长和全体战士”。而对于士兵,则在临近起义打响时才宣布军事行动,在此之前则未透露任何关于军事行动的意图。南昌起义时任第 20 军教导团战士的涂国林后来曾回忆说:“起义前一天才突然接到命令,要我们移驻小营盘。当晚睡下不久,上边就来了通知,我们一个个耳传着:‘喂,注意!今晚恐怕有事!’睡梦中被叫醒,奉命紧急集合。队长宣布进入战斗,任务是消灭附近敌军。”而对于非作战人员,很多人则是在战斗打响之后才得知起义了,起义时在军事参谋团工作的女兵胡毓秀回忆:

 “当天晚上,我和志元正在睡梦中,忽然听到四面炮声隆隆。直到天明,我们终于得到了令人欣喜欲狂的消息:‘我们的军队已经起义了!’”

  8 月 1 日凌晨 2 点,起义各部队按预先侦察好的道路、方向、目标,对没有准备的敌军进行突袭,敌军不知所措,迅速瓦解。显而易见,这与起义前党出色的保密工作是分不开的。

  听党指挥是南昌起义胜利的根本保证

  南昌起义是中共中央根据时局的突变所决定的,起义全过程呈现了“听党指挥”的定势与格局。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党的前敌委员会,

 临危受命,积极主动地负责组织和领导南昌起义,牢牢把握起义部队的政治方向,成了起义军坚强的领导核心。参加起义的军队,大多是在党掌握和影响下的武装力量。

  起义军主要军事将领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坚决“听党指挥”。周恩来在征询贺龙意见时,贺龙表示“甚为热烈”,当时他还不是共产党员,但他坚定地表示:“完全听共产党的命令,要我怎样干就怎样干!”起义前一天召开的营以上军官会议上,贺龙说:“国民党已经死了。我们今天要重新树起革命的旗帜,愿跟我走的,我们一起革命,不愿跟我走的,可以离开部队。我们今后要听共产党的领导,绝对服从共产党的命令。”在整个起义过程中,以总指挥贺龙为代表的在党影响下的进步武装力量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始终听从党的指挥,牢牢团结在党的前委的周围。贺龙、郭沫若在南下广东抵达瑞金时,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都是在最危险的时候坚定地站在中国共产党这边。以前委为代表的党的领导,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是南昌起义取胜的根本原因。

  严明纪律是南昌起义军南征广东的有力保障

  一支军队的纲领和宣言就是一面旗帜。南昌起义发布的系列文告,不仅让全体官兵明白此次革命的伟大意义及光明前景,极大鼓舞了士气,也要求全体官兵共同接受党纪军纪的约束。如《兼代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告全体官兵书》就昭告世人:“我们既然明白我们是为自己革命,为自己牺牲,我们对于民众尤其是对于一般贫苦

 工农大众,应加以保护,反对拉夫,对于商民也应该切实保护,不应该强行买卖。”《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贺示》宣告:“对于民众团体,保护十分严谨。对于商界同胞,买卖尤属公平。士兵如有骚扰,准其捆送来营。本军纪律森严,重惩决不姑徇。”

  8 月 18 日,起义军到达广昌。当晚全军召开大会。贺龙简短总结了十多天的行军情况,然后严厉地说:“老百姓有反映,很多士兵到池塘里洗澡、摸鱼,这是很不好的!”一些士兵听了很不安。“还有些官兵,自己不愿意扛枪,就抓夫,让别人挑枪!”“从现在起,不准下老百姓的池塘洗澡、摸鱼,不准抓挑夫,行军锅一律自己背上。我们是干革命的军队,不能像国民党反革命军队那样,不替老百姓着想。同时打扫宿营地。烧水、煮饭一律在外面,这有点麻烦,要革命,就不要怕麻烦。”大家都在议论着,感觉说得挺新鲜。

  而身为副军长的朱德严格要求自己,过着同士兵一样的简朴生活,和士兵一样吃大锅饭,一样穿灰色粗布军装。行军时,他有马不骑,和士兵一样肩上扛着步枪,背着背包,有时还搀扶着伤病员。他的一言一行,深深地感染着大家。恽代英有坐骑,但他不骑,让给伤病员骑,一直坚持步行。

  8 月下旬起义军到达江西瑞金后,前委专门召开会议,分析了革命形势及部队思想状况,印发了《兼代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告全体官兵书》,重申起义军的严明纪律和保护商人的政策。

 整顿纪律是巩固起义军余部、保存革命火种的必要举措

  1927 年 9 月,起义军主力潮汕失利后,一部分主力进入海陆丰地区,另一部分主力由起义军第 9 军副军长朱德率领第 25 师和第 9军教导团,血战三河坝,转战粤闽赣边区。起义部队不时遭到地主武装、反动民团的袭扰。加上缺吃少穿,疾病流行,军官思想混乱,士兵纪律松懈,部队严重减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部队将难以经受住考验,如何保存革命火种成为现实考验。

  10 月 23 日,起义部队进入信丰新田圩后,朱德在信丰的新田大屋下,主持召开了排以上军官会议,研究整顿部队纪律,成立没收委员会,开展打土豪活动,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史称“信丰整纪”。10月 25 日,针对部队进入信丰县城后,仍有少数人进饭馆大吃大喝不给钱,还有的士兵跑进布店把布抢到街上等纪律涣散、骚扰百姓的情况,朱德、陈毅当机立断,把部队带离县城,在信丰西牛源和丫叉桥的一个山坳里,召开全体军人大会,决定整顿部队纪律。会上,陈毅满脸愤怒地说:“我们是革命的队伍,是人民的武装,我们的政策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可是,在我们队伍里,有人竟敢无视军纪,光天化日之下,公开抢劫当铺。这哪里是革命战士,简直就像土匪一样!我们要执行严肃的革命纪律!”接着,陈毅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不是军阀部队,也不是国民党的部队。我们要有铁一般的纪律,有了这样的纪律,人民才会拥护我们,革命才能胜利。否则,我们一刻也难以生存。”

 朱德的发言诚恳而严肃,他说,“我只讲一点,革命离不开纪律。革命纪律是铁面无私的,如果我朱德违反了纪律,大家同样可以拿我问罪。革命军队的纪律是铁的纪律,任何人违反纪律都要受处罚!”这时,会场上响起了一阵热烈掌声。会后,带头哄抢的 3 名严重违纪分子遭到严厉惩处,违纪品收集后则由中共信丰特区委派人送归原主。至此,这次违纪事件得到了圆满处理。在困难重重、前途迷茫的紧要关头,“信丰整纪”为部队指明了斗争方向,树立了革命信心,部队组织纪律得到进一步加强,政治素质得到提高。

  正是由于加强了纪律建设,革命才一次次化险为夷,焕发出无穷生机。1928 年 4 月,朱德发动湘南起义后,率部与毛泽东在井冈山实现历史性的会师,拉开了中国革命崭新序幕。

  回顾南昌起义这段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人民军队由弱小到强大、从苦难到辉煌,一个重要法宝就是不断加强纪律建设,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统一意志、规范行动、凝聚力量。纪念历史,是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放松更不能放弃纪律建设。严明党的纪律,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前提和可靠保证。

 1 2021 年 党课党史讲稿 文 :党史上的警示 教育

 在我们党近一个世纪的成长史中,惩治违规违纪与开展警示教育相结合,警示教育与先进典型示范教育相得益彰,可谓党进行自我革

 命的“红色传家宝”。重视警示教育,既能督促提醒全体党员干部在砥砺实干中保持正确的方向,也为提高拒腐防变免疫力打下有效的预防针。

  警示教育如同革命岁月里的警示牌

  从红色政权建立之初,我们党就非常注重通过组织会议、干部培训、公审大会等形式,以学习、检讨、批评与自我批评、揭批审判等方式进行警示教育,尤其善于运用鲜活的反面教材来宣示纪律。

  20 世纪 30 年代初,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中央苏区掀起了一场反腐、肃贪、倡廉的红色风暴。时任基建工程处处长的左祥云贪污巨额工程款并盗窃机密企图叛逃;总务厅厅长赵宝成、总务厅管理处处长徐毅,竟私放在押收监的左祥云,且二人都存在生活腐化、挥霍公款等严重问题。毛泽东等领导同志在听取中央工农检察部的情况汇报后,及时将汇报作为警示教育材料,在《红色中华报》上发布。同时,为了扩大警示教育的广度与深度,经毛泽东同志批准,在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对案件进行公开审判。公审当天,礼堂内外挤满了旁听围观的干部群众,审判过程长达五小时,并以此为契机颁布了相关的反腐肃贪训令,取得很好的警示效果。

  在党史上,警示教育不止观照现实,也有以史为鉴。1944 年 3月 19 日,《新华日报》刊发了郭沫若撰写的《甲申三百年祭》。毛泽东同志读完此文连连称赞“好文章, 好文章!”随即指示在《解放

 日报》全文转载,要求各解放区印成单行本作为整风文件进行学习。将明朝灭亡与李自成失败作为警示教育的案例,引发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对推动当时全党整风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警示教育可谓建设发展中的壮骨粉

  新中国成立后,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满怀激情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中来,但也有部分经不起糖衣炮弹考验的党员干部丧失了理想信念,患上了“软骨病”,逐渐走向腐化堕落的道路。有数据显示,仅新中国成立的两年内,单是北京一地,就有 650 多人因贪腐受到查处,涉案金额达旧币 15 亿元。为了刹住贪腐享乐之风,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党中央果断掀起了新中国成立后的首场反腐风暴,以雷霆手段整风肃纪,并以大案典型作为警示教育范本。

  1952 年 2 月 10 日,公审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大会在保定举行,两万多人参加了这场大会。盗窃救济粮、赈灾款、侵吞水利资金、骗取银行贷款……在犯下种种罪行后,刘青山还曾大大咧咧地说:

 “老子们拼命打了天下,享受些又怎么样?”案发后,也有人为刘青山、张子善求情,表示刘、张二人过去对革命有功。毛泽东同志则反问道“是要他们俩,还是要中国?”同时明确指出“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警示挽救二十个、二百个、二千个、二万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在新中国反腐第一案的枪声中,人们听到了“打天下不是为了享受”“不要重蹈李自成覆辙”的警钟长鸣。此案让广大党

 员干部受到极大警示震撼,绷紧了纪律法规之弦,自觉抵御糖衣炮弹的侵蚀,以至于有人感叹“杀了两个人、管住几十年”。

  改革开放,随着国门的打开、社会的变动,在利益的驱使下,贪腐之风一度抬头。1993 年,党中央作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的判断,要求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与此同时,围绕反腐的警示教育,也逐渐有了更为丰富多样的表达形式。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到本世纪初,以报纸专栏、纪实文学、专题纪录片等形式揭露腐败案例的警示教育成为补充党员干部精神之钙的壮骨粉,时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反腐倡廉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警示教育无异于新时代征程上的排雷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持续深入,警示教育工作也有着更为艰巨的使命与更加丰富的内涵。面对国内外...

篇三:南昌起义党课后感言

昌起义的历史地位与伟大意义

 (党课讲稿)

 前

 言

 今年是八一南昌起义 92 周年。南昌起义具有无可取代的历史地位和伟大的历史意义。当前,党中央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角度看,八一南昌起义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最好范例。92 年前,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解放、民族独立,以共产主义的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白色恐怖面前,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继续战斗。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新阶段,拉开了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宏伟历史序幕,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开篇。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一段历史。

 一、南昌起义的历史背景 南昌起义前,中国共产党正处在生死关头。

 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袭击上海工人纠察队驻地,打死打伤 300 余人,在 4 月 13 日又袭击请愿队伍,100

 多人牺牲,伤者不计其数。接着,蒋介石下令解散上海总工会,查封革命组织,大肆逮捕和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者。江浙区委领导人陈延年、赵世炎、汪寿华等在此次政变中英勇牺牲。随后,南方多省以“清共”“清党”为名,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东南各省陷入反革命白色恐怖之中。仅广东一地,包括萧楚女、熊雄、邓培在内的 2000 多共产党人被捕杀。与此同时,北方的奉系军阀张作霖指使反动军警采取突然行动,包围苏联驻华大使馆,逮捕李大钊等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人和国民党左派、苏联使馆人员以及居民等 80 余人。4 月 28 日,李大钊等 20 人在北京英勇就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是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4 月 18 日,在帝国主义和江浙财阀的支持下,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反革命政权——南京国民政府,与以张作霖为首的北京政府、武汉的国民政府相对立。

 5 月间,武汉地区的政治形势也越来越严重,反共活动迅速表面化,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一步步向右转。5 月 13 日,原驻宜昌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四独立师师长夏斗寅公然通电联蒋反共,并向武汉发动军事进攻。21 日,在国民党第三十五军军长何键的阴谋策划下,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在长沙发动反革命叛变,收缴工人纠察队枪支,捣毁湖南省总工会、农会和其他革命团体,大量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半个月中

 全省被屠杀的革命群众在一万人以上。因为事变这天,中文电报用韵目“马”字代表 21 日,所以称这一事件为“马日事变”。

 在此紧要关头,共产国际第八次执行委员会全会作出《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并给中国共产党发出指示:(一)开展土地革命;(二)吸收新的工农领袖进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改组国民党;(三)动员二万名左右的共产党员和五万革命工农,组织一支可靠的军队;(四)将新工农分子安排到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去代替原有的委员;(五)组织以有声望的国民党人为首的革命军事法庭,惩办反动军官。6 月 1 日,中共中央收到上述指示。5 日,共产国际代表罗易将电报内容告知汪精卫,幻想争取汪精卫的同意。汪精卫不仅没有同意,而且以此为共产党“破坏国民党的阴谋”的凭据,为自己找到了“分共”的一个借口。当时的中共领导人和共产国际代表对汪精卫的反革命面目没有认清。

 7 月 14 日、15 日,武汉国民党中央连续召开秘密会议,接受了汪精卫的“分共”主张,把共产国际的五月指示说成是“破坏国民党的阴谋”,是对国民党生命的“根本危害”。由此,汪精卫同蒋介石一样,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在汪精卫“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走一个共产党员”的叫嚣声中,大批共产党人、进步人士和革命群众被杀害,武汉顿时成了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人间地狱。顿时,全国时局剧变,阴霾满天,原来生机勃勃的中国南部一片腥风血雨。

 汪蒋合流,使持续了四五年的国共合作顿时破裂,昔日的盟

 友忽然变成了凶残的刽子手。据不完全统计,从 1927 年 3 月到1928 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 31 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 2.6 万多人。在极其险恶的局势下,党内思想异常混乱,一些同志和不坚定分子离开党的队伍,党员数量急剧减少到1 万多人。与此同时,工农运动走向低谷,相当多的中间人士同共产党拉开了距离。

 而从党内来看,右倾机会主义在大革命时期一直在统治党中央,忽视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忽视了军事工作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在八七会议的发言中说:“对军事方面,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蒋、唐都是拿枪杆子起的,我们独不管。现在虽已注意,但仍无坚决的概念。……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仍无坚决的概念”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土地革命初期,中共中央最看重的仍是工农暴动,常把军事运动、特别是做正规军的工作,严厉批评为“军事投机”,不同意多做这方面的工作。事实上,在长期持久、规模不断扩大的军事行动中,如果缺乏既有革命思想、又受过严格军事训练、遵守组织纪律的军队作为骨干,只临时发动缺乏严格军事素养的工农暴动,是很难战胜敌人的。

 大革命的失败充分证明了,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中国共产党想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必须要建立自己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可以说,没有一支共产党独立领导

 的人民军队,中国人民是不可能获得真正解放的,即使取得了一些局部的胜利,也会丧失殆尽。人民也在挫折中切身感受到:没有人民的军队,就无法实现和维护人民的利益。人民也热切地期待着人民军队的诞生,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获得彻底解放。毛泽东同志后来就讲,“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为创造中国人民的军队而奋斗,是全国人民的责任。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毛泽东同志还特别指出,“共产党员不争个人的兵权,但要争党的兵权,要争人民的兵权。……在兵权问题上患幼稚病,必定得不到一点东西。”中国人民之所以几千年来长期受内外反动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根本的问题在于手里没有枪杆子,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整个世界只有用枪杆子才可能改造。我们是战争消灭论者,我们是不要战争的;但是只能经过战争去消灭战争,不要枪杆子必须拿起枪杆子。”创建人民军队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之后的当务之急。

 二、南昌起义的爆发经过 由于当时中共中央特别是中共领导人,在大革命胜利发展的过程中忽视掌握军队的极端重要性。那时,南方的绝大部分军队都控制在国民党手中。中国共产党所能掌握或影响的武装力量主要集中在国民党人张发奎统率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中,其中包括贺龙、叶挺等部队,他们正分驻在江西北部。

 这是革命和反革命双方共同注目的力量。1927 年 7 月中旬,汪精卫实行“分共”后,立刻调动军队对这个地区采取包围之势。张发奎也有“在第二方面军之高级军官中的共产党分子如叶挺等须退出军队或脱离共产党”的表示。局势已到了千钧一发的关头。再不当机立断而稍有迟疑,仅有的这点革命武装力量必将被断送。

 而且,宁汉合流的趋势日渐明朗,党内对陈独秀右倾错误的不满也愈益强烈。1927 年 7 月 12 日,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共中央实行改组,由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五人组成了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实际上剥夺了陈独秀的中央领导权。同时,临时中央开会讨论挽救时局的办法。决定在张发奎部队中发动军事暴动;在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湘、鄂、赣、粤等省举行秋收暴动,并召开一次中央紧急会议。共产国际的代表鲍罗廷根据共产国际指示,提议“准备一些军队去南昌回广州”。7 月 13 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政局宣言》,宣言谴责了武汉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抛弃劳动群众,背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政策,“使武汉同化于南京”,使旧军阀统治一变而为“新式军阀伪国民党之统治”,因此决定撤回参加国民政府的共产党员。不久,中央发现汪精卫在极力拉拢张发奎,便又给九江的同志以张发奎如跟汪精卫走我部则与他脱离关系的指示。7 月 20 日,在九江的中共中央委员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与叶挺、聂荣臻一起分析形势时,认为张发奎已

 靠不住,必须实行脱离关系的原则。为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在南昌举行起义。7 月 26 日,周恩来离开武汉,赶往南昌。7 月 27 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组成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在南昌江西大旅社成立,领导实施起义计划。

 (一)战胜张国焘的干扰破坏 7 月 26 日,中央收到共产国际关于南昌起义的电报指示。共产国际的这封电报,是斯大林亲自决定并由布哈林具名发出的。中央十分重视,下午 4 时就南昌起义再次召开会议,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在会上传达共产国际来电内容:“如果有成功的把握,我们认为你们的计划(指南昌起义)是可行的,否则,我们认为更合适的(办法)是让(张发奎部的)共产党人辞去相应的军事工作,并利用他们到农民中做政治工作。我们认为乌拉尔斯基(即加伦将军)和我们其他著名的合法的军事工作人员参加(南昌起义)是不能容许的。” 对于共产国际的这封电报,大家有不同意见。罗明纳兹认为来电的真正意图是不同意举行南昌起义的,因而尽力阻止起义计划。但以中共中央当时的理解,电报的意见是“这无异是说:‘除非毫无胜利机会,否则南昌暴动是应举行的。’”中央常委会的瞿秋白、李维汉、张太雷均认为,南昌起义“必有胜利机会”。罗明纳兹没有办法,只好要中央派一得力同志立即去前方送信,最后大家推定张国焘负担这一任务。然而,张国焘和罗明纳兹的

 想法是一致的。而且,当时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在较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张国焘的认识。因为中国共产党准备起义的部队中的几支主力,事实和名义上,大都归张发奎指挥。如叶挺的第十一军二十四师,贺龙的第二十军,周士弟所率四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及影响并参与起义的七十五团,七十四团机枪连,蔡廷锴的第十一军第十师等。由此看来,当时的张发奎如果有革命姿态,甚至参与进此次暴动,这当然最好不过,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此时的张发奎所倚凭的是汪精卫武汉政权,已明确反共,并采取各种手段镇压共产党人和革命力量。但张国焘仍认为:“张发奎年轻有为,没有军阀气味,称得超模范军人;既是革命正统,又英勇善战,人们崇拜他为铁军英雄,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对他都甚为敬爱。”更重要的是,形势已然如此,张国焘不从时局变化和人的态度转变去考虑,却反复强调张发奎爱护袍泽,不分共产党或非共产党员。在一度时间,张发奎的确表示过自己的第四军将保护共产党员,但眼下,中国共产党需要在军队中的共产党员“起而暴动”,张发奎还会“保护”其而支持吗?当然不会。此时如果仍将希望寄存在张发奎身上,显然是非常危险的。

 7 月 26 日开完中央常委会,张国焘便奉中央之命赶赴南昌。当晚,他乘上长江下行船,先由汉口前往九江。第二天早晨,张国焘到达九江。由于局势动荡,这里集中了一批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物。他们大部分是候车转赴南昌的,也有一部分正设法

 潜往长江下游上海等地。张国焘很快就找到了贺昌(中共中央委员)、高语罕(武汉军校政治教官)、恽代英(中共前敌委员会成员)、廖乾五(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关向应(中共中央委员)等共产党人,向他们简略传达了会议精神。但是,张国焘已将自己的理解渗透了进去,有了不进行起义的意思。

 听了张国焘的话,恽代英非常激愤。他与其他同志一样,一致认为南昌起义势在必行,没有讨论的余地。在张国焘追问为什么不能重新讨论时,恽代英表示,此事没有必要等候你来了再行讨论。因为事情已经决定了。当张国焘以自己理解的共产国际电报精神告诫恽代英时,恽代英怒斥共产国际,认为现在南昌起义一切都准备好了,忽然又发这样的指示,阻止我们的行动。恽代英表示首先誓死反对这样的指示,进一步强调不理会共产国际的指示,必须按照已经决定的计划干下去。对于张国焘一再以中央代表身份进行阻挠,恽代英愤怒地说:“如果你再动摇人心,就要打倒你。” 恽代英的愤怒,使张国焘“为之色变”,同时让他感受到革命党人心中久积的压抑。恽代英平时十分正直也很有礼貌,对他人(包括张国焘)非常友善;个人没有野心,事事以大局为重,理论水平也很高,在共产党人中素有“甘地”之称。此时若不是愤怒之极,是不会这样的。一时间,张国焘无话可说,他只好希望到南昌后再行讨论。当时南昌起义已箭在弦上,但通往南昌的道路却非常不畅。身为中央代表的张国焘在九江就困了两天。就在

 29 日赶往南昌前。在此之前,他还连发两封密电给南昌的前敌委员会,告知“暴动宜慎重,无论如何候我到(后)再决定”。当然,南昌前线的起义工作并未停止。

 7 月 30 日早晨,张国焘匆忙赶到南昌。他立即与周恩来、李立三、彭湃、恽代英、谭平山、叶挺、周逸群等举行会议。会议上,他仍然按照自己的偏执理解,传达了共产国际的电报和会议精神。他告知,共产国际的电令显然是要阻止这一暴动。这是张国焘的偏见所致。张国焘并进一步强调所谓加仑将军主张与张发奎一同回师广州的建议;并认为自己是来考察这里实况的,希望大家告诉他南昌的情况,并对这次起义与否重新讨论。...

【南昌起义党课后感言3篇】相关文章:

1.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党课(4篇)

2.七一建党节村支部书记党课讲稿

3.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课讲稿(3篇)

4.廉洁自律党课会议记录(5篇)

5.强化责任担当认真履职尽责党课(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