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主题教育党课:以学促干,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供大家参考。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2023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党的理论创新的思想源泉、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的重大命题。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关键是要以学促干,在实践中体悟真理、笃行真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一、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坚持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不断推动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理论创新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而不是坐在象牙塔内的空想,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发展真理,用实践来实现真理、检验真理。”中国共产党善于根据内外环境和条件变化,与时俱进地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也是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所在。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一百多年来,我们党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着眼解决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问题,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优良作风。在实践基础上推动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推动理论创新的重要规律性认识。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只有及时地研究新时代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党治国理政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满足时代需要的产物。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理论,必须反映时代的声音,绝不能脱离所在时代的实践,必须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将其凝结成时代的思想精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新时代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我们党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入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发展的理论认为,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是认识发展和深化的关键环节。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在实干中更好地领悟真理、笃行真理、发展真理。要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当前,我们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实干笃行为抓手,将学干相融,以学促干、以干践学,才能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全党思想,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对开展主题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对以学促干作了深刻阐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这些要求,为新时代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明确的遵循。
二、以学促干,匡正干的导向
以学促干为谁干,其导向在于人民。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为人民服务,紧密联系人民群众,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成事之基、制胜之道,也是中国共产党相比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显著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行动实践的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理论总结的结晶,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人民观的发展,深刻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当家作主重要思想的根本保证。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的理论基础,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在内的全方位社会主义建设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时代新内涵,是新时期实干途径和现实要求的统一。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的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只有牢牢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彰显出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体地位,才能激发出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实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中完美契合。另一方面,要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树立造福人民的正确政绩观。政绩观是党员干部个人工作目的、态度、作风的真实反映,也是政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以人民立场为前提的正确政绩观就是把党员干部的实干导向指向人民,在实践中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导广大党员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重要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以实为先,以干为要,坚持出实招、求实效,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以学促干,增强干的动力
以学促干怎么干,其动力在于担当作为。中国共产党是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所在就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正确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指引下,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的过程就是认识和实践不断反复深化的过程。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前提基础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就是发挥党员干部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现。积极担当作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固有特征之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使命价值的实践导向,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有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才能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党员干部是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贯彻者和落实者,关系到党的决策部署能否落地实施生效。担当作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面临时代新课题,对党员干部作出的实践新要求。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增强党员同志实干动力,要从建立健全鼓励干部担当作为的考评激励机制与严管和厚爱相结合的容错纠错机制两个方面下功夫。建立干部考评激励机制是通过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制度氛围来激励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锐意进取、狠抓落实、完成业绩,是激发党员干部保持干事热情和积极性的方法和手段,能够有效避免党员干部懒政怠政不作为现象。面对新时代新问题倒逼完善干部考评激励机制的严峻形势,要强化干部的激励意识,健全考评机制,坚持约束与激励相统一,责任与义务相协同,加强干部考核管理,真正筛选出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干部;
也要综合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打破党员干部的考评和激励壁垒,逐步将干部考评激励机制引导到干部事业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其次,容错纠错机制是对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中没能完成预期目标或出现失误的党员干部,在不损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没有违反法律和政策,及时纠错改正的前提下,对其给予一定的宽容和保护。这是在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为积极有序引导党员干部锐意进取,根据实际情况,所探索提出的一项弹性制度设计的创新举措。要着眼容错纠错机制的难点问题,在理论认识上形成共识,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的原则要求,培育能够实现容错纠错的组织环境,完善健全规范的容错纠错制度体系。
三、以学促干,形成干的合力
以学促干统筹干,其合力在于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强调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体,要求我们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而非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来认识事物、把握现实、改造世界。系统观念也是党团结带领人民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长期坚持的方法原则,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熟练掌握和运用系统观念哲学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将系统观念运用于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通过统筹“两个大局”,系统部署“两步走”战略安排,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新了治国理政新方法新思路,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系统观念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凸显了系统观念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中的重要地位。
创造性地提出并运用系统观念思想方法,推进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百多年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解决历史问题所取得的宝贵历史经验总结,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应对时代问题,指导改革实践的基本要求。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明确指出,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对各领域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使发展的各方面相互促进,把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不断引向深入。新征程上,为了贯彻运用系统观念的工作方法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路径,党员干部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调查了解情况,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在世界历史发展大势中,坚持运用大历史观分析问题;
在统筹“两个大局”中,坚持全国上下一盘棋,认识大局,服从大局;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以点带面;
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坚持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协同发展。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创业维艰,奋斗以成。面对愈加复杂的风险考验和难以预料的惊涛骇浪,立于时代潮头的中国共产党,唯有落实以学促干,学干相融,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下时代的党情、国情、世情相结合,才能及时科学解答好时代新课题;
唯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通过以学促干解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才能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为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2024年主题教育党课:以学促干,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