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幸福社区建设贡献力量(完整),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大家好!**社区党总支“喜迎七一 为党庆生”主题党日系列活动之“迎七一聚党魂”主题党课篇,由我主讲,下面,我结合个人学习感受和社区工作谈几点认识,供大家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今天我们所取得的所有成就,无不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取得的。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对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的好,什么时候我们前进的步伐就顺畅,我们的事业就蓬勃发展。什么时候我们对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得不够好,我们就会走弯路,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出现挫折。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切实夯实信仰根基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时的强大支撑和精神力量,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奋斗前行。
回顾我党的历史,“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前辈数不胜数,其中最出名的典范,当数毛朱周三人。毛泽东的一生追求探索的一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奋斗的一生。最近网上有一篇《伟大的探索者:毛主席救国、建国、治国,一生3个阶段,各为28年》的文章,文章描述:毛主席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毛主席的一生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分别是:1893年至1921年,毛主席在探索救国之路;
1921年至1949年,毛主席在探索建国之道;
1949年至1976年,毛主席在探索治国之策。也许是一种巧合,毛主席的3个探索阶段恰巧都是28年。从中不难看出,文章的主题就是颂扬毛泽东坚守理想的伟大一生。虽经大风大浪而不迷失方向,虽历经坎坷却矢志不渝。这里有一个时代背景大家可能不太了解,需要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得到了苏联共产党主导下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简称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共产国际派有政治军事顾问,所以很多事情没有自主权,直到长征期间因抛弃了笨重的电台,导致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这种局面才被动改变。
毛泽东,为了自己理想信念和中国革命事业,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和巨大牺牲。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他顶住父亲令其持家的压力,放弃教书的机会,只身去北大图书馆作收入微薄的图书管理员,以图置身中国革命的前沿和新思潮的中心,要知道那时北大教授的薪水大概是二三百块大洋,而他只有八块大洋的收入,生活上只能维持最低的标准,事业上不说接触教授学究,即使是学生干部也无暇同他交流。其间最大的收获就是身处五四运动的旋涡中心,亲眼目睹斗争的形势,对不同革命阶层的表现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第一手的材料,并接触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久便回湖南创办进步刊物《湘江评论》,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组织农会,成立共产党湖南支部,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征程。
然而,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人民军队的缔造者,毛泽东在党内却有多次大起大落(有说三起三落,也有说是四起四落)的曲折过程,受排挤,被误解,遭批判,被解职,甚至红军被迫长征的紧要关头差点被抛弃。但他都没有灰心丧气,没有丧失理智,没有负气出走,而是选择忍辱负重,继续为党工作,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下面我们简要回顾毛泽东的几次起落。
自1921年7月参加一大筹建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第一次进入党的决策层是在党的三大时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兼中央秘书,但不久在中央从广州迁往上海时,因其回湖南组织农民运动被免去执委和秘书职务。这是毛泽东在党内的第一落。
第一次国共合作后期,蒋介石悍然发动中山舰事件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毛泽东不妥协不退让的斗争主张均遭当时的中共领导人陈独秀无视或反对,致使革命遭到重创,险些夭折而被迫转入地下。1927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武汉召开特别会议,成立临时中央政治局取代以陈独秀为首的五届中央领导层时,毛泽东被确定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直至八七会议时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主张,主动请缨到湖南组织秋收起义,并担任前委书记。秋收起义时,因各路起义部队全遭失利,为保存实力而主动放弃进攻长沙,将部队拉到山上休整,途中对部队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并始创了“支部建在连上”。然而这一伟大的举动,却被指逃跑而遭开除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等职。这是第二落。其后,随着共产党领导的暴动一次次失败,人们才逐渐认识到毛泽东是正确的。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保存了实力,搞出一个工农武装割据的成功案例,他的努力不仅让一些起义队伍有了归宿,而且为众多的起义队伍提供了榜样。中央对他的处分才就烟消云散。若不是毛泽东创造中国工农革命军这支队伍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一伟大举动,哪有后来各路起义部队会师?中央苏区又从何而来?没有中央红军和中央苏区,党中央从上海秘密转移后到哪里落脚?这实质上是为党准备了退回和积蓄力量的平台。
毛泽东的“第三落”是红四军内部意见分歧的结果。由于红军处于初创时期,党中央又远在上海,交通通信不便,党中央的指示意见往往因延后而无法执行。红四军内部对如何带兵打仗、如何发展壮大红军,爆发了大争论。在讨论中毛泽东一度成了少数派。中央特派员刘安恭甚至说他是“自创体系”,是“反中央派”。红四军召开党代表大会选举前委书记时,毛泽东落选了,只好离开红四军,被迫到地方工作。直到几个月后,党中央从上海转移到中央苏区汇合后,实际主持中央工作的周恩来做出裁决,对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关于红军建设的一些基本原则进行了肯定,毛泽东才被再次请回了红四军。
毛泽东的“第四落”情况更为错综复杂,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同中央在认识上的根本分歧,即以什么方式实现中国革命胜利的问题。中央主流的意见是照抄苏联的经验攻打并占领中心城市,以图革命在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毛泽东则坚持他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当时从苏联学习回来的一些人,特别是受共产国际指派为中央负责人的王明对此不屑一顾,讥讽毛泽东:“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很快,毛泽东又一次成了中央批判的对象,被派去做地方工作。1931年11月的赣南会议,撤销了毛泽东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和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书记职务。1932年10月的宁都会议,又撤销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职务。至此,毛泽东在红军内的职务全部被撤销。1934年,由于王明等人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红军陷入敌人重重包围,党中央被迫决定长征。在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上,作为中央领导集体的三人团中的博古跟王明一样自称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统派、不能接受山沟里的马列主义。而李德作为共产国际派驻中共的军事顾问,更对不完全执行共产国际旨意的毛泽东心存不满。特别是当时毛泽东被撤销了职务,又因染上疟疾而身体极度虚弱,无法自主行动,转移需要用担架抬着。所以博古李德便以其身体不适合跟随长征为由,决定让毛泽东潜伏在中央苏区养病。但周恩来认为如果毛泽东不跟随大部队转移,必难逃国民党的清剿,力排众议,坚决安排毛泽东同中央红军一起转移。若非周恩来的坚持,毛泽东潜伏下来,即使幸免于难,对于红军也是灭顶之灾!试想,离开了毛泽东,哪有四渡赤水这神来之笔?!哪有此后的遵义会议?!不久遵义举行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撤销了博古李德的领导地位,会议众望所归地支持毛泽东为中央第一负责人。而毛泽东力排众议,推举有着与王明相同留苏经历的张闻天(化名洛甫)为党的负责人,自己只作为军事三人团成员参与领导军事斗争。这一安排,极大地团结了党内留苏派,争取了共产国际对中共的支持,降低了党内争议,达到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目的。显示了毛泽东卓越的领导能力和大公无私的革命情怀,赢得了更广泛的支持。随着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的确立,屡遭挫折的红军柳暗花明,从此开始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征程!就连被撤销中央主要领导职务的博古都被毛泽东深深打动,从此与王明等人完全划清界限,成为留苏派中毛泽东的坚定支持者。
纵观毛泽东革命生涯,可谓总是在我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勇挑重担,挽救革命挽救党,挽救红军于危亡,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充分显示了有理想、有信念,有血性、有谋略,讲原则、顾大局的强大人格。比如,毛泽东对张国焘企图以军事实力逼迫中央的时候,毛泽东为避其锋芒而选择提前不辞而别,给人以怕张国焘的印象。毛泽东的回答是:红军打红军,不论谁赢谁输,损失的都是红军。而此后对待张国焘和王明的态度,更是高风亮节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比如将自己的红军总政委职务让给张国焘,七大时仍然支持王明选中央委员。对此,很多同志不理解,而毛泽东的答复是为维护党的团结,争取倾向于张国焘、王明的党内不坚定者。这是何等的胸怀?还有诸多金句,如“我们不做第二个石达开”“我们不做第二个李自成”“进京赶考”,时时刻刻告诫全党全军务必谦虚谨慎,务必戒骄戒躁,务必坚守理想信念。还有,为同王明等留苏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斗争时,毛泽东不仅通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原著,更撰写了《实践论》《矛盾论》等众多经典著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不仅在党内用自己身体力行的成功实践引导中国革命的走向,如建立革命根据地、整顿改编部队建立人民武装,都是成功引领中国革命和军队建设的范例。全面抗战爆发后,更通过公开发表的《论持久战》,深刻阐述了投降派和速胜派的错误根源,拨乱反正,鼓舞士气,指导包括国军和国民政府在内的全国军民的抗战。更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指导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要求我们务必自觉夯实马克思主义信仰根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永远信党爱党为党,在各自岗位上顽强拼搏,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实践推向前进。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新时代,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考验也无处不在,只有铸牢理想信念之魂,才能经受得住各种考验。社区党组织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自觉做远大理想、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坚定兴国报国志向
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中国风雨飘摇的危难时期,一经诞生,便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前面我们讲过毛泽东一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而探索一生,而朱德一经认准革命的道路便决不动摇。朱德是开国元勋中最早同毛泽东共事、并肩作战时间最长的人,几乎从井冈山会师之后就没有分开过,也是最早支持毛泽东的军队领导人,更是坚定支持毛泽东的人。朱德,虽然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佃农家庭,但上进肯学,1909年初便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1912年任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原讲武堂)军事教官。1917年7月任滇军旅长,1921年担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次年调任云南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可谓位高权重,生活无忧,却忧国忧民。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1922年8月为寻求革命真理毅然弃官而去,奔赴德国寻求马克思主义真理,10月在德国柏林会见周恩来,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因参加革命活动,曾两次遭德国柏林警察当局逮捕。后由德国赴苏联学习军事。1926年5月,回国参加北伐革命,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党代表。1927年1月,根据党的指示,赴江西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并任团长,后兼任南昌市公安局长。8月1日,参加中国共产党发动的南昌起义,遭敌人反扑后党中央决定起义部队撤出南昌,开往广东发动广州起义,朱德被任命为第九军军长,因对江西地理环境熟悉而率军作为先导部队南下广东。进入广东后,负责断后,于三河坝与敌激战三昼夜,部队损失惨重。为了保存实力,于10月3日撤出战斗。我军主力部队到达广州后,因敌人早有防备而惨遭失败,数万人的部队损失殆尽。作为断后的部队,朱德汇集了潮汕失利后退出的一些部队和散兵,部队总兵力仅剩两千余人。由于连续几次战斗失利,士气低落,人心涣散。为鼓舞士气,朱德召开干部会议,讨论了革命形势和起义军的去向问题,并作出了“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战略决策,决定到敌人力量薄弱、农民运动基础较好的湘粤赣边界地区去找“落脚点”打游击。在向赣南进军途中,为了巩固这支部队,保存革命火种,朱德对部队先后进行了思想、组织、纪律三次整顿,史称“赣南三整”。1928年1月,领导发动了湘南起义。部队在打游击中打打走走,4月到井冈山时仅剩下约800人,在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一举扭转了毛泽东在井冈山立足不稳的局面,为中国革命稳住了脚跟。随后两支部队组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在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和毛泽东等总结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决。朱德保住的这800人的部队,成为我党我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火种。如果不是朱德意志坚定,并旗帜鲜明地指向胜利的方向,历经艰辛留下这些部队,毛泽东还能在井冈山上苦撑多久无人可知。朱德践行初心、勇于担当使命的伟大人格魅力清晰可见,一举奠定了他在人民军队的领导地位,自此一生作为人民军队的NO1、总司令,无人撼动。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坚定兴国志向,要求我们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谨防发生忘记初心使命、脱离群众的重大危险。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形成以上率下的学习氛围。要按大兴调查研究工作方案,深入社区楼宇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广大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等困难事。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不断强化斗争意识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团结带领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毫无畏惧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始终保持斗争精神、顽强意志和优良作风,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向前推进保驾护航。
周恩来,在我党的历史上不仅是一位举足轻重的领导人,更对党的革命事业做出特殊贡献、有着不同经历的人,是最早支持毛泽东的中央领导人,是最坚定支持毛泽东的人。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周恩来作为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处于对蒋介石斗争的最前沿,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后,周恩来同蒋介石针锋相对,决不妥协,坚决反对蒋介石关于共产党撤出第一军的无理要求,公开揭露蒋介石的反动阴谋。当陈独秀等代表中央采取妥协退让的态度时,主张将从第一军撤出的人员派往其他部队,即使在没有得到陈独秀等妥协派的同意的情况下,依然秘密向其他部队派遣部分力量,为我党保存了实力,最终在蒋介石和汪精卫双双叛变革命,悍然发动412和715反革命政变的时候,才有可能发动在军队的红色力量进行武装起义,才有了著名的南昌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中央领导机关被迫秘密转入地下,作为我党地下时期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承受的压力与风险难以想象。为保证中共中央在上海秘密工作的安全,为联系和指导各地区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为发展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秘密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阶段的大部分时间内,他实际上是中共中央的主持者。直到1931年12月,离开上海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到达中央苏区后,立刻就红四军对毛泽东的错误批判做出裁决,恢复了毛泽东在军队领导地位,并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毛泽东遭到王明为代表的留苏派的排挤,并排除在中央红军领导层之外的时候,贯彻执行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
第五次反围剿时,由于王明和李德错误指挥,导致重大失败,红军被重重包围,被迫采取长征大转移。如上所述,正是周恩来的力排众议,才用担架抬上毛泽东一起转移,才有了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在贵州遵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周恩来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实际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并继续被选为中央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同毛泽东并肩作战。
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成发动震惊中央的武力拘禁蒋介石的“西安事变”后,冒着生命危险任中共全权代表与秦邦宪、叶剑英等去西安同蒋介石谈判,和张、杨一起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他代表中共长期在重庆及国民党控制的其他地区做统一战线工作,努力团结各方面主张抗日救国的力量,并先后领导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的工作。他坚持国共合作,积极团结民主党派、进步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国际友好人士,制止反共逆流,克服对日投降的危险。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制止内战率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谈判,并领导了国民党统治区内党的工作、军事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其卓越的对敌斗争才能和对事业的忠心耿耿,成就了他作为终身总理的同时,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重大原则:“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踏上新征程,奋发正当时。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要求我们坚持以奋斗为舟,以实干为桨,强化斗争意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中乘风破浪、奋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牢牢把握正确斗争方向,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当前,社区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各小区、各支部要立足自身,脚踏实地,着眼堵点,把12345工单量降下来,清理掉。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永葆忠诚为民情怀
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政党的显著标志。
这里我想到了一个人,张浩(地下工作时化名,原名林育英、林彪的堂兄),湖北黄冈人,是上海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为打通与苏联的联系,1929年中央派张浩前往满州任临时省委书记,去开拓东北这块共产主义荒漠。1930年11月,由于叛徒出卖,张浩在抚顺到深井子的火车上,被日本警察逮捕。日军特务机关对他进行了严刑拷打,辣椒水、老虎凳都算轻的,电刑、烙铁……通通在张浩身上用了一遍。张浩受尽折磨,但意志坚定,拒不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对叛徒的指认辩解称:“这人贪生怕死,为了活着、荣华富贵,胡乱咬人,拿我凑数,岂可相信。”最终,日本警察找不到证明张浩是中共满洲省委重要干部的任何证据和把柄,确认不了身份,只能以违反《治安维持法》治罪,判处张浩有期徒刑五年。在被关押两年后,日本人逐渐忘记了张浩,1932年初,党组织成功将张浩营救出狱。张浩出狱时饱经折磨,虚弱不已,弱不禁风,而此时国内形势依旧严峻,蒋介石不顾民族危亡,对红军根据地频频发动围剿。党中央于是决定派遣正在休养的张浩前往莫斯科,作为驻国际团代表参加共产国际代表大会,同时也利用莫斯科的医疗水平进行身体修复。
张浩在莫斯科这段时间里,国内风云突变,1934年,蒋介石加大对中央红军的围剿力度。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战略大转移。为保存实力,抛弃了包括电台在内的所有分量重的物资。没有了电台,国民党军无法通过电台发射的信息来定位红军位置,却也导致中央红军失去了与共产国际的联系。红军走过了一段自主发展的道路,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央领导集体。长征后期,战略转移中的中央红军“饥寒交迫”,急需苏联的支持,却苦于没有电台联络。远在苏联的张浩也与国内的中央红军断了联系,心急如焚。经过考量,1935年张浩决定人肉运输把密码本和电台从苏联送到红军手中,以恢复红军与苏联的联系。由于携带有大体积的电台,无法通过被日军控制的东北和国民党控制的内蒙。最终张浩选择骑着骆驼从新疆穿越茫茫沙漠,这是一条人迹罕至的道路,独行千里,辗转将电台送到位于陕北保安的中央。向中共中央传达了共产国际的重要决定和《八一宣言》,促成了瓦窑堡会议的召开。恰在此时,张国焘以个人名义另立中央,张浩带来了共产国际明确支持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张国焘另立中央的企图破产。
由于在日本侵略者监狱受到的摧残,以及长期超负荷工作,终于积劳成疾。1942年3月6日凌晨,中国工人运动的卓越领导者之一张浩于延安病逝。9日,中共中央在延安破例举行公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徐特立等亲自执拂、扶棺。毛泽东的挽词为:“忠心为国,虽死犹荣”。张浩成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扶棺的唯一一人。
还有,前面我们提到过的张闻天(化名洛甫)是对党忠诚的又一范例。张闻天,1931年夏,被共产国际指定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常委。1933年初,随中央机关从上海迁入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同王明一样是典型的留苏派,更是留美日留苏的学者型人物。遵义会议前夕,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遵义会议上,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作了批判“左”倾军事路线的报告,为会议的成功召开作出了贡献。会后,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代替博古负总责;
长征途中,同张国焘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从1935年1月遵义会议,到10月初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一直到1938年11月六届六中全会选举毛泽东作为党中央主席,在这接近四年的时间里,张闻天都是名义上的中共中央总负责人。其间党中央的指示多以毛泽东、张闻天二人并列署名。形成了所谓“毛洛体制”,张闻天虽被视为党的领袖,却一直坚持集体领导,遇事总要征求大家的意见。就此毛泽东几次开玩笑说:“洛甫,你是‘明君’,开明之君”。张闻天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达到了一种绝对无私的境界。六届六中全会和七大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建国后担任省委书记、外交部副部长等职。邓小平在致悼词时赞颂张闻天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
一百年来,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牢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为党和人民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对党忠诚和不负人民相辅相成的,是相互融合的统一体,体现着“不负人民”是“对党忠诚”的根本要求和本质规定。中国共产党人“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不惧任何艰难险阻,不畏任何生死挑战,靠的就是无数党员的无比忠诚。无论是“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蔡和森,还是牺牲前手写血书“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的江善忠;
无论是战至弹尽粮绝而牺牲、胃中只有枯草棉絮和树皮的杨靖宇,还是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而视死如归的江姐……无数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对党的绝对忠诚。
在此,我们不妨重点回顾一下江姐的事迹,就在中国革命即将胜利的1948年6月,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江竹筠)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国民党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找到“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江姐在临刑之前还写下了一封托孤遗书给弟弟:“我们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起,我就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现在时局变化的情况,年底有出牢的可能……我们在牢里也不白坐,我们一直是不断的在学习……我们到底还是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江姐托孤遗书的字里行间里充斥的是对党满满的忠诚!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中国共产党人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人民同甘共苦、荣辱与共、生死相依、亲如鱼水,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书写了“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的感人诗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赤子之心为党尽职、为民造福,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才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才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和坚强领导核心。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永葆为民情怀,要求我们务必不断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作为基层社区,我们要始终保持红色的正色,站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立场上,谋创新发展谋长远,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自身利益,坚决与损害人民利益、国家的行为做斗争。要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良好政治氛围。
总之,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和力量源泉。回首来时路,风雨踏征途。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百年历程,是一部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革命史、奋斗史,也是一部百炼成钢感天动地的精神锻造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始终不渝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矢志不移、不懈奋斗,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凝聚发展力量,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让党的精神薪火相传、代代相继。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史的全面总结,是中国共产党特质的生动写照,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各支部务必把党性教育与社区发展结合起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我们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提供源源不竭的强大动力。
同志们!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贡献社区力量而努力奋斗!
【党课: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幸福社区建设贡献力量(完整)】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