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党课讲稿: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党中央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对廉洁文化建设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
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督促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在全社会培育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使清风正气得到弘扬。
2013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从思想道德抓起具有基础性作用,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2022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带头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重视家教家风,以身作则管好配偶、子女,本分做人、干净做事。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的指导下,在反腐败斗争中围绕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比如说,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严明党的纪律,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等等,这些举措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坚决斗争,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中央强调,腐败是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四亿人民,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依纪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党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深入开展国际追逃追赃,清除一切腐败分子。党聚焦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查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党领导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动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构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格局,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虽然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有些干部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的表现是政治价值观扭曲。我们必须清醒地正视这些情况,进一步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三)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必须实起来、强起来新时代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要遵循以下要求。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有丰富的关于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应该以此为根本遵循,做好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2.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四个意识”是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政治意识,要始终做到爱党、信党、护党、跟党走,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崇尚高线不逾底线。增强大局意识,要跳出一时一事、一地一己的局限;
要做好本职工作,把握住基础的脉动,促进全局整体事业的平稳发展。增强核心意识,要理直气壮、毫不含糊地坚持党的领导。增强看齐意识,要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要有敢于担当、肩负使命的鲜明品质。
“四个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坚定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表现,是指引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和行动指南。坚定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坚定文化自信: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和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
“两个维护”是指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就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是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3.坚持“两个结合”
“两个结合”是指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鲜明提出“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提出明确要求,“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六条经验之一提出来,强调“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根本任务,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党的各项建设之中”。
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是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轻视思想政治工作,以为定了制度、有了规章就万事大吉了,有的甚至已经不会或不大习惯于做认真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了,有的甚至认为组织找自己谈话是多此一举。正是这样的简单化和片面性,使一些本来可以落实的制度得不到落实、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问题不断发生。”
他还强调:“有些干部连一些基本规矩都不讲,毫无制度意识,毫无敬畏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遵循。只有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同频共振、聚焦发力,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引领、评价和支撑作用,发挥制度的根本性、稳定性、全局性和长期性作用,使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
法律和道德是现代国家治理不可缺少的两种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征,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结合起来,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4.以理想信念强基固本,以先进文化启智润心,以高尚道德砥砺品格,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
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只有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才能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彰显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先进品格。从根本上讲,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反映的是剥削阶级思想意识,代表的是消极落后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是与先进文化格格不入的。党员干部要自觉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唯利是图、损公肥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庸俗、远低俗、不媚俗,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高尚是清正廉洁的基础,而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人从政的道德准则和应有的道德风范。中国共产党人有着艰苦朴素、公而忘私的光荣传统,也因为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而得到了人民的拥护。面向未来,党员干部更应崇德修身,主动提升人格修养和道德境界。
二、夯实清正廉洁思想根基
(一)强化理论武装,增强政治定力抵腐定力
理论武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和重大实践。100年来,我们党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实践证明,没有理论上的清醒,就没有政治上的清醒;
没有理论上的坚定,就没有政治上的坚定,也就不会有持久的正确行动。党的十九大提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攀登新的高峰、走向新的胜利的思想保证,是为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提供理论指导的必然要求。要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这一科学思想正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变革中孕育而成的,深刻领会这一科学思想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要将理论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政治追求,把理论武装作为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首要内容。要立起“关键少数”的责任,深入实施理论武装“一把手”工程,发挥党委中心组“排头兵”作用,不断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培为政之本,形成以上率下的学习传导机制。要以理论武装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有效应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不断推进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增强政治定力是对一个党员最基本的政治要求。党员干部只有保持政治定力,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不为噪音所扰、不为歪风所惑、不为暗流所动、不为利益所俘,在风云变幻中坚定立场,明辨方向,行稳致远。要补理想信念之钙,强理论修养之基,铸道德品质之魂、担实践磨炼之责,成搏击风浪之才。
抵腐定力是抵制诱惑、防止堕落的能力。“物必先腐,而后虫生。”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和花样百出的“围猎”,如何增强抵腐定力,是年轻干部的必答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打虎拍蝇猎狐”,坚持反腐败零容忍、无禁区、全覆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腐败分子无藏身之地,让党员干部普遍受到教育,有力营造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与腐败作斗争,增强抵腐定力,要警钟长鸣,保持高度警惕和警醒,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要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从自我做起,从身边事改变,提高免疫力,筑牢防火墙,做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要自觉接受各种监督,坚决抵制潜规则,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洁身自好、一尘不染,培养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时刻保持共产党人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二)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1.拧紧“总开关”
拧紧“总开关”是年轻干部严守规矩的修身层面,只有把握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总开关”,年轻干部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才能逐步提升,不断严守党的规矩和底线,才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成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可靠担当者。其一,要拧紧世界观的“总开关”。中国共产党的年轻干部的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要坚持唯物史观的理论方向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认识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努力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其二,要拧紧人生观的“总开关”。中国共产党的年轻干部的人生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因此,年轻干部一方面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把握社会主义必然要取代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将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柱,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
另一方面,年轻干部要将人生理想融入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之中,党员的个人理想、目标必须符合党的共同理想,个人理想要融入党的整个事业中,融入人民的利益中。不论世情如何变化,始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实现自身的人生理想,这是年轻干部应该具备的人生观。其三,拧紧价值观的“总开关”。中国共产党人的首要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要求党的干部坚持人民至上,将人民利益视为评价事物好坏的标准,以一切为人民服务为价值标准,一心为公、坦荡做人,不断促进人民事业繁荣与世界和平发展。
2.做到信念坚定
无论在革命阶段、建设阶段还是改革阶段,信念坚定都是年轻干部从事共产主义事业的应有之义。具体而言:其一,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理论力量”和“思想密码”,成为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打开新世界的“金钥匙”,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休戚相关。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年轻干部要奋力拼搏、坚定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为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世界发展而不懈奋斗。其二,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远大追求。共产主义是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随后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继而建成社会主义,再过渡到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一种必然过程,是目标、思想、制度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体。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确立的远大追求,毛泽东同志强调,共产主义是一种远大理想,是用来观察问题、研究学问、处理工作、指导行动的理论和思想方法。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习,深化年轻干部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认同感,并把其转化到自觉行动中去。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坚定的现实导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实践与结晶,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提出了要求,有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现实工作中,年轻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的宗旨,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以昂扬的斗志与无畏的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其四,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坚定的根本保障。百年实践证明,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就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以党的全面领导作为中国共产党人信念坚定的根本保障,才能够鼓舞年轻干部在新时代有新作为,做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稳致远。
3.守住内心,筑牢思想防线
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领导干部在与腐败开展坚决斗争时,要发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进行自我剖析、自我审视,做到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不给任何“妄思”以侥幸存活的机会。
守住内心,要勤掸“思想尘”。思想是指导干部干事、创绩、立业的知识堡垒,也是心中的一方净土,是理想信念得以深深扎根的地方。就像房间、庭院一样,思想若不时常清扫、维护,便也会蒙上尘、生上锈。思想中的“灰尘”多了,便会占据理想信念在心中的分量,遮蔽理想信念的光芒。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松一尺。理想信念一旦出现偏差,就会带来行为上的堕落、道德上的沦丧和生活上的腐化。领导干部要常悟“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发扬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时刻检视自己的思想言行,不断打扫思想中的灰尘、清除思想上的杂质,同一切侵蚀思想的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作斗争。
守住内心,要多思“贪欲害”。党员干部受到蛊惑、萌生贪欲,说明思想上已经开了口子,理想信念已不牢固。在这种情形下,若不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深刻的自省,即使现实中尚未发生真正的腐败行为,也会在潜意识中埋下侥幸、留下隐患。长此以往,就可能会在为官从政的某个关口做出错误的选择,向腐败迈出第一步,从而迈向毁灭自己的不归路。贪欲是腐败之源,领导干部要常思贪欲之害,从源头上抵制非分之想、拒绝非己之物,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反腐倡廉当作政治必修课来认真对待。
守住内心,要常破“心中贼”。所谓“心中贼”,就是内心深处悄悄萌生的各种私心杂念。有的人表面光明正派,内心却总有“心贼”作祟。长期受到“心贼”的驱使,自我革命意志就会衰退,就会违背初心、忘记使命,就会突破纪律底线甚至违法犯罪。宋代朱熹先生曾指出:“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明代王阳明先生也曾指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纵观古今,一代代思想家、哲学家都立足于自身,强调刀刃向内的自我剖析和自我战胜。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警觉,自觉同“心贼”展开思想斗争,不当“两面人”,保持心智上的清醒和理想信念坚定。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内无妄思才能保证外无妄动。领导干部要立足自身、立足小事,始终保持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胆魄,在任何时候都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手脚,扛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守得住防线,切实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三、厚植廉洁奉公文化基础
(一)用革命文化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
1.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
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立党为公庄严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要求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做到大公无私。党章明确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就是说,所有党员必须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不仅不能把“公”列于“私”前,而且要把“私”控制在“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每个党员必须在思想上分清公与私的界限,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秉公道,弃杂念,去私心。“公私分明”就是要恪守本分、不越底线,这是基本的境界;
“先公后私”就是要公优私后、先忧后乐,这是第二重境界;
“克己奉公”就是克己为民,奉公守法,这是榜样范式,是第三重境界。
抓作风建设,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牢记党对干部的要求。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
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
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大公才能无私,无私才能无畏,无畏才能担当。只有常怀天下为公之心,时刻装着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抛弃私心杂念,把欲望关进自律的笼子,才能无畏、从容,才能大胆改革,才能不出事、干成事。
2.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
“享受让给人家,担子拣重的挑,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后头。这样的同志就是好同志。”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这样教导广大党员。吃苦,是共产党人的一种传统。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强调乐于奉献、甘愿吃苦。吃苦,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和境界。这种境界要求每一位党员,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
把损失留给自己,把好处让给别人;
把困难留给自己,把利益让给别人。如果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映的是古代少数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的话,那么今天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则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各级党员干部必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把“坚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甘于奉献”作为行为准则,自觉抵制腐败,为人民群众作表率,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3.传承和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
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建党历程的高度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源头和高度凝练,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特质,蕴含着百年大党依然风华正茂的精神密码,为人们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党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征程的起点,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开篇。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伟大建党精神已深深融入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和灵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滋养,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曙光在前、前途光明。越是接近奋斗目标、越是面对风险挑战,就越要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用精神之火、信念之光激励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二)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文化土壤
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顽强拼搏的党员干部,闻令而动、敢打硬仗的人民子弟兵,坚守岗位、日夜值守的公安干警和社区工作者,真诚奉献、不辞辛劳的志愿者,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人民群众这些战“疫”英雄,虽然各自的岗位有所不同,但他们的光辉形象带给我们一样的感动。他们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风雨同舟的家国情怀,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价值观是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状况的集中反映,是人们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观念标准。在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观。它好比“定海针”,决定着文化的属性和特质;
它好比“导航仪”,引领着文化建设的方向和路径。
任何一种文化要立起来、强起来,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和引领力。中华文化之所以独树一帜、源远流长,最根本的就在于我国古代核心价值观的维系和黏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从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到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再到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光明前景,都是中华儿女在追梦圆梦路上矢志追求的价值目标。我们要牢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2.培育和形成廉荣贪耻、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
“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封建社会,做官为财,“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如今,在贪官眼里,做官乃谋取非分之财、贪图享受的终南捷径。他们却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把自己当成了封建官僚政客,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了满足自己贪欲的工具。中国共产党的“官”与封建时代的官的本质不同在于,做官不是为了发财,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追求的不是做大官发大财,而是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做大事。
(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
廉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旋律中不可缺少的音符。“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崇尚廉洁,自古以来为先贤所倡导,历朝历代为社会所认同和推崇。中华传统文化认为,腐败乃小人所为,与君子之道格格不入,为君子所不齿,非君子所为。在当前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下,一方面要继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另一方面要主动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做到德法相依,重塑社会廉洁价值观。社会廉洁价值观的培育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要挖掘整理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将传统文化精华转化为党员干部道德实践的重要材料。中国传统的克己修身思想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具有继续挖掘运用的潜力和价值,需要结合新形势新实际,广泛传播修身理念和价值,完善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武器,将廉洁意识观念入脑入心,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四、培养廉洁自律道德操守
(一)引导领导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1.明大德
大德就是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大德是党员干部首先要具备的政德。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党员干部的最大的德。党员干部在大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克服就会政治上迷茫,经济上贪婪,作风上堕落。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明大德,这就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2.守公德
公德就是宗旨意识。有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突出表现为: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突出,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现象蔓延。有的党员干部对群众既没爱心又没耐心,对苦难群众的疾苦更是不闻不问;
有的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不尊重群众的感情和人格;
有的甚至与民争利,侵犯群众利益。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守公德,这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
3.严私德
私德就是领导干部的个人操守。目前,领导干部在个人操守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有的领导干部在物质生活方面追求奢侈豪华,追求个人享受;
有的领导干部在精神生活上追求低级趣味,沉溺于灯红酒绿,迷恋于声色犬马;
有的领导干部操守不严、品行不端、生活奢靡、道德败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严私德,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
(二)坚持和完善党内谈话制度,把廉洁要求贯穿日常教育管理监督之中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坚持党内谈话制度,认真开展提醒谈话、诫勉谈话。”谈话是“红脸出汗”的基本方式,是管在日常、严在经常的重要抓手。党内谈话有别于一般性的工作谈话或者谈心交心,必须精准把握、规范实施,确保谈话质效,从而强化日常监督、体现严管厚爱。
各级党组织要把坚持党内谈话制度作为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是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通过党内谈话,对有问题的干部及时提醒、诫勉,使其从灵魂深处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以防止领导干部由破纪走向破法,避免出现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情况。
要注重日常。要把党内谈话和日常管理监督结合起来,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身体有了毛病,就要打针吃药。思想、作风和纪律等方面有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也必须抓紧治,有关党组织负责人应当及时与其谈话,给予提醒和帮助,决不能养痈遗患,坐看自己的同志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敢于担当、敢于负责。领好班子、带好队伍,是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重要职责。要敢于较真,敢抓敢管,把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特别是发现违反政治纪律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提醒和纠正,对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对于领导干部在诫勉谈话中作出的说明或者检讨,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签字背书,真正负起责任,保证其真实性。将来一旦发现说明或者检讨有所隐瞒、对党不忠诚老实,既要追究本人的直接责任,还要对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
要提高谈话的质量和水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对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中,在从严管理的同时,使干部真正认识到谈话提醒、诫勉体现的是组织的关心爱护,而不是苛求。严管就是厚爱、治病为了救人,最终目的是使其不犯或少犯错误特别是严重错误,这才是党组织对党员、干部最大的关心和爱护。思想教育要突出重点,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不搞空对空。
(三)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事方法。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的文化传统,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传承。追溯历史,不管大家小户,大多十分重视家族成员对这些规矩的遵守和执行。从《颜氏家训》到《曾国藩家书》,“重德修身”是各家家训的核心内容。一个家庭中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家风对家庭成员的教化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好家风可以使家庭成为爱的港湾,而坏家风则可能使家庭成为腐败的温床。家风正,则作风优、党风清、政风淳。家风与作风存在着紧密联系,只有清廉的家风才能营造出清廉的党风。并且,领导干部的家风会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党的形象的判断和认知。家风好,就会给群众留下好的印象,群众就会更加拥护和爱戴党,反之,就会失去群众信任。
【2024年党课讲稿: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