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党建规划发展建议学校(6篇)十四五党建规划发展建议学校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训练改革与进展规划纲要202120年xx省中长期训练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202120年和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四五党建规划发展建议学校(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十四五党建规划发展建议学校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训练改革与进展规划纲要202120年xx省中长期训练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202120年和国家省十四五?时期训练文化等方面的改革进展规划为主要依据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进展的需求遵循高等训练进展规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分散才智立足学校实际着眼学校将来把握进展方向理清进展思路提出进展目标明确进展重点破解进展难题
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工作方案
规划,意思就是个人或组织制定的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工作方案规划是导向,是龙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各机关部门、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仔细研究,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切实做好本部门负责或参与的规划编制工作。“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校切实推进“双一流”建设成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内涵,建成全国一流专科大学的重要历史阶段。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国家及xx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以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做好“十四五”时期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大力提升服务国家发展能力,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年)》《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年)》和国家、省“十四五”时期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发展规划为主要依据,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智慧,立足学校实际,着眼学校未来,把握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提出发展目标,明确发展重点,破解发展难题。谋划好建设全国一流专科院校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完成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二、基本原则1.科学定位,明确目标。科学分析总结学校“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果、经验以及学校当前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把握发展机遇,找准发展定位,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明确未来五年发展的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发展措施,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目标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2.突出重点,深化改革。着眼于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抓住关键环节,谋划好破解深层次难题的重大改革举措,集中力量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化综合改革,创造发展条件,创新发展思路,落实发展措施。使规划真正成为引领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行动指南。
3.凸显特色,服务区域。继承和弘扬学校办学经验、发展优势、凸显本学校专业特色,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符合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工、文两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办学优势特色更加明显,基础学科专业得到长足发展,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发展现状及面临趋势(一)发展现状1.专业规模逐步扩大。“十三五”期间,我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能者治教,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工、文结合的格局。专业由“十三五”初的17个发展到“十三五”末的19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19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9个,占47.4%;文科类专业10个,占52.6%。2.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十三五”期间,学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校现有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特色(重点建设)专业占学校现有专业数的6%,属文科类。主干学科专业紧紧依托财经类行业,已显现较强优势,成为我校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3.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三五”期间,学校共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140万元左右,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400万元,实验室建筑面积约3300多平方米,多媒体教室总间数54间、座位数4400多个;
实训(实验)实17个;新建校内外实习基地30多个。4.教学管理严格规范。通过对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科学、严谨、健全。“十三五”期间,学校进一步理顺了校、院(部)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和职责,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构建了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5.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升本录取率达100%,就业率名列前茅,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6.校企合作教育快速发展。(校内、校外)学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高职学生。7.科研工作步入新轨、教改工作逐见成效。学校14个教改科研项目成功立项,其中,重点项目8个(其中市级项目4个),一般项目6个。(二)面临形势
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处于快速发展,2005年以来,职业教育领域解放思想,突出特色,深化校企合作,14年共培养了近90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每年培训各类人员1.5亿人次以上。可以说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一是缺乏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
二是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条件不足不稳;
三是组建职教集团,整合教育资源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四是打造品牌,发展内涵在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许多制约体制机制的障碍。这些都将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面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校专业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问题。
1.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和发展不平衡,各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
较大差距,有些专业办学特色不够明显,缺乏高水平双师型的专业领头人,办学水平有待提高。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待进一深化。一是学校作为高职
篇二:十四五党建规划发展建议学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校的客观现实和教育要求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办学行为要求的原则以遵循教育事业发展规律反映学生教师家长及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以及共同渴望的有吸引力经过努力可实现的有价值的未来愿景为基准以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建设为主线以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为策略不断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着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充分凸现学校特色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学校
小学“十四五”学校发展规划(2021-2025)
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对未来发展的系统思考,是对学校发展目标的选择和定位,是引领学校高水平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实现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明确我校的发展方向,提高办学水平,加快学校发展,提升学校品牌,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区教育和体育局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校的客观现实和教育要求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办学行为要求的原则,以遵循教育事业发展规律,反映学生、教师、家长及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以及共同渴望的、有吸引力、经过努力可实现的、有价值的未来愿景为基准,以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建设为主线,以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为策略,不断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着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充分凸现学校特色,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学校。二、学校发展总目标
-1-
学校秉持“实施生命化教育,点亮每一颗童心”的办学理念,以“生命化教育”为核心文化,建设由“生命化课程、生命化课堂、生命化德育、生命化班级、生命化教师、生命化校园”组成的生命化教育体系,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好公民,努力打造一所师生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现代化特色学校。
三、具体发展规划(一)形成最尊重生命的理念文化学校充分认识到教育服务的对象是富有生命活力、充满个性差异的学生,这就意味着一切教育活动必须面向生命,满足生命发展的需要,提升生命的质量。生命化教育正好契合我们的教育理想和办学目标,所以,学校确立了“生命化教育”办学特色,旨在激发学生生命的动力,焕发生命的活力,张扬生命的个性,凸显生命的灵动,把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成长和自我超越的理想之所。围绕生命化教育,“点亮每一颗童心”,将生命化教育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二)建设高标准的现代化优质特色学校学校是第一所按照区新建设标准建成的学校,一切设施均按照省最高标准进行建设配备。学校不断加强配备,现科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创客室、舞蹈室、美术室、书法室、音乐室、综合
-2-
实践活动室、体能测试室、心理咨询室一应俱全。建有室内体育馆、独体图书馆、综合报告厅等特色建筑,是一所名符其实的高标准、现代化、数字智慧化校园。
(三)建成适合生命成长的绿色生态空间学校建设、内部装修全部采用绿色环保产品;新风系统保证空气清新;室内取暖纳凉采用空气源热泵;饮水采用可调式直饮水系统;学生桌椅全部采用最新ABS材料,绿色无味,无污染。楼内预留大量非正式学习交流空间,配有高端无线上网设备,真正给了孩子一片自由飞翔的天地。学校依据四大功能区,确定了“两纵九横”“三美七园”的校园文化格局,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努力为师生创建一个绿色、健康、快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教师主要选自全区各校的优秀教师,部分教师来自新考录的优秀毕业生。学校实施“五项工程”,即铸师魂、强量能、名师工程、名班主任工程、青蓝工程,通过“五项工程”不断提高教师团队的素质。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优秀教师2人,市教学能手、青年市专业技术人才5人,区教学能手8人。(五)以特色课程实施为龙头,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一是“创建六力课程”。学校立足小学生核心素养,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创建了富有自校特色的“六力”课程:即学习力、
-3-
健康力、交往力、审美力、实践力、创新力。开设足球、花式跳绳、合唱、陶笛等特色课程,让学生在课程中成长。二是构建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的生态、生长课堂,唤发生命的灵动,迸发生命的活力。三是实施大阅读项目,不断丰富学生生命的厚度。
(六)打造精细化管理模式一是继续加强“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有整改、有考核、有提高”的“六步工作法”,细化每一个岗职责,细化管理,在“精”字抓成交,在“细”字上下功夫,在“化”字上做文章。二是优化绩校考核方案,推行项目管理,建设微型团队。淡化个人考核,注重团体考评,依靠科学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七)建设具有活力的德育育人模式开展争创“童星闪耀——六力之星”活动,即“学习之星”、“健康之星”、“交往之星”、“艺术之星”、“实践之星”、“创新之星”,培养优雅学子。德育品牌以落实“十个一”活动为主线,开展“三节四礼五美”活动,“三节”是指学校小公民节、传统文化节、艺术体育节;“四礼”包括入学礼、入队礼、成长礼、毕业礼;“五“美”指语言行为美、仪容仪表美、体育艺术美、创想思维美、劳动技能美。通过“三节四礼五美”活动,形成“一班一品,班班有特色”德育教育模式,培养“五美”好少年。
-4-
(八)不断加强党建的引领作用党建工作实行“党建+德育、教学、管理、作风、家校”“五位一体化”工作法,引领全校生命化教育办学体系全面持续发展。创建“阳光支部”党建品牌,引领教育服务新理念。按照“一线、一体、两新、三化、四型、五好”日常工作思路,全面推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九)实施安全责任制,打造平安校园强化安全第一的思想,夯实安全基石。继续实施“一岗双责”,“安全网格化管理”,将安全责任分解到人,逐层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严防死角,实行无缝隙式安全管理。(十)加强家校联系,形成1+1>2的效应充分发挥家长监督作用,不断健全完善家校机构,畅通沟通渠道,实行家长驻校办公制度,定期举行家庭教育报告会,不断形成最大教育合力。(十一)加强特色校园建设,让校园更加智慧、现代、美丽学校建设的“六力空间”在第四届美丽校园国际研讨上作经验交流,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此基础上,学校不断突出“智慧教育”新特色,以文明校园、阳光校园创建为带动点,全面打造文明、生态、现代、人文、书香、平安的“六化校园”。
-5-
篇三:十四五党建规划发展建议学校
进1步推动基层党支部建设科学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切实夯实基层工作落实好常规工作上台阶重点工作求突破考核工作争先进特点工作出亮点的思路进1步完善和细化党支部5化建设的具体举措展开全覆盖专题业务培训力争年内机关党支部到达5化标准重视党建实效化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役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年“十四五”党建工作规划(通用版)和某街道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思路合编】
02020年“十四五”党建工作规划(通用版)和某街道“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思路合编02020年“十四五”党建工作规划03030字范文(通用版)“十四五”是十九大明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阶段建设起始之年,更是落实了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建设的关键之年。根据市、县“十四五”基层党建工作要点,“十四五”期间,我局党建工作整体思路是:坚持以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系列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抓实基础,改进作风,持续抓好“基层党建提升年”“支部建设规范年”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为建设“__明珠”的新局面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障。一、着眼做到“两个维护”,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一)持续深入学习领会贯彻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__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把深入学习领会贯彻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学__系列
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省市县组织工作会议、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紧密衔接起来,进一步领会把握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抓好机关党员和领导干部政治理论学习。
(二)持续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了”总要求,认真抓好问题整改,确保取得实效,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推动领导干部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维护以__为核心的党__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__为核心的党__保持高度一致。
(三)持续抓好党内教育培训。要通过依托红色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平台和创新党员教育培训形式,采取集中培训、现场体验、异地教学等多种方式,开展对局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书记、党务干部、新党员的培训,开展党员对党绝对忠诚和强化党员身份意识的培训,引导党员干部做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的表率,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
二、着眼建设一直过硬干部队伍,加强干部建设(四)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标准。严格落实了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按照“为工作选干部、凭业绩用干部”选拔原则,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干部,重用想为、敢为、勤为、善为的干部,强化选人用人的正导向、能者有位的正激励、公平公正的正能量。加强和改进干部考察考核工作,培养选拔干部必须提高政治标准,实行领导班子和
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评选表彰优秀党员干部,统筹做好全局机关干部的日常调整配备工作。
(五)加强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培养选拔。严格贯彻__关于加强和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要求,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任用力度,积极向县组织部推荐优秀年轻干部,加强与干部经常性谈心谈话,了解年轻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状态,发现存在的问题积极解决,大力培育造就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六)提升干部的专业化能力水平。着眼新时期党员干部理论WZ、党性教育、道德教育和专业化能力提升的需要,领导干部要带头学理论、强信息,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干部需求为导向设置培训内容,增强司法服务经济建设相关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
(七)严格干部日常监管。严格落实了抓党建的主体责任要求,强化监督责任,和纪检部门做好衔接,按照全员、全维的要求,建立干部监督台账,及时掌握干部情况,确保人人都在监管中。加强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加强对落实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日常监督和检查,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八)严把干部考核关。严格执行干部考察考核制度,把政治标准贯穿干部考核工作始终,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功夫下在平时,考核重在平时,看干部的长期表现,做到既知人之短、知人之长,也知人长中之短、知人短中之长。针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散懒”现象,进一步严格绩
效考核制度,通过量化考核指标、硬化考核标准、强化考核措施,加大奖惩力度,进一步调动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三、着眼标准化规范化,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九)全面落实了党支部工作条例。进一步推进基层党支部建设科学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切实夯实基层工作,落实了好“常规工作上台阶、重点工作求突破、考核工作争先进、特色工作出亮点”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党支部“五化”建设的具体举措,开展全覆盖专题业务培训,力争年内机关党支部达到“五化”标准,注重党建实效化,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十)严格落实了组织生活制度。认真落实了“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积极推动组织生活正常化。推动主题党日常态化制度化,机关支部主题党日期间原则上不安排业务工作会议和需集体行动的工作,确保全局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有时间、有精力正常参加组织生活。(十一)做好党员管理和组织发展工作。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工作和新党员的发展工作,确保新发展党员质量;完善党籍管理,特别是律协党总支的党籍管理工作,我们将与律协党总支进行对接,通过走访、调查等形式,理清党员律师档案资料,理顺律协党总支的党员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党章及有关规定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进一步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及时了解党员需求,做好服务党员工作。从关爱党员干部入手,建立本局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明细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在重要的
节假日从党费、行政经费中安排资金开展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走访慰问,“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十二)大力实施阳光党务。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要求贯穿到党务公开全过程、各方面,发展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使广大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强化基层党建经费、队伍、责任保障,将组织运转经费按照2%的比例纳入财政预算,建立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拨付监督机制、考核奖惩机制,确保资金拨付、管理、使用规范高效。
三、着眼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十三)坚定不移走党指引的群团发展道路。把群团工作纳入党建工作体系,坚持以党建带工会、妇联、团委合建的工作思路,将群团组织有机集合、整合资源,把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要求自觉贯彻到各项工出作中去,确保群团工作形成合力。(十四)助推各项重点工作全面发展。要进一步聚焦主业,加强党建倾作用。一是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加强驻村帮扶工作,调优补强驻村帮扶工作队,对派出的第一书记,实行季度培训、季度点评、不合格“召回”制度,切实提升帮扶实效。提高帮扶质量,将不能按要求开展走访、提供服务的帮扶责任人进行替换,鼓励普通党员参与结对帮扶。二是助推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创新方式,强化扫黑除恶工作宣传,鼓励广大党员群众主动检举揭发黑恶势力,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三是助推司法服务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党员律师进社区、服务群众零距离”这一品牌党建活动。计划每年选出一到两个律协党支部,到社区开展个性鲜明、主题突出、群众
急需的党建活动,并积极向上级部门和公共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打造县司法行政系统党建工作亮点。
02020年某街道“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路展思路01710字文2020年是“十三五”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__街道以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__对内蒙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全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定位,结合辖区实际,在长期调查研究、反复科学论证、积极认识和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对未来五年的规划设想报告如下。一、辖区发展现状__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98年2月,辖区是由友谊、少先、林荫、黄河四个办事处分离出来的地界,东起林荫路,西至昆仑河与包钢厂区相望,南至__,北至友谊大街,辖区总面积3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__户,__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177人,居民多以老年人为主(其中60岁以上老人6838人,占比28%),是纯居民小区。街道下设东友谊22#社区、西友谊22#社区、友谊25#社区和友谊31#四个社区,下设社区服务站2个(根据地理位置及硬件设施情况分别设置于东友谊22#社区和友谊25#社区内),辖区单位883家,学校有包钢一小、包钢十小、友谊二小、包钢九中、新华幼儿园和包钢艺术幼儿园。“十三五”期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街道上下沉着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经济运行健康平稳,全民社保工作有序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民政救济工作全面保障,人口计
生各项任务指标稳控在合理区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繁荣,社会服务精耕细作,惠民政策覆盖各类人群,信访维稳工作稳中向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社会治理能力显著增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有效,城市基层党建深入推进,党建水平不断提高,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从严治党持续加强。街道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二、区域发展的形式__街道是老城区城乡结合过度带,城市现代化程度较低,城市精细化管理基础欠缺。辖区大型商业、医院、教育资源等相关配套严重不足,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比较缺乏,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三、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__街道地处昆区西南部,属于老旧小区,人口老龄化严重,随着城市发展建设,辖区资源发展不平衡、民生诉求多元化的特点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1、辖区内主要以老旧小区为主,楼房大多建于80年代,居民以包钢、二野、一化等离退休职工为主体,老年人口居多,人口密集,基础设施薄弱,出行不便,便民服务需求大,从而形成流动摊贩聚集地。民生诉求主要是:加大便民利民设施建设,加强综合治理力度,建设养老服务项目。2、辖区内有三处平房区,分别是友谊25#社区平房区,总面积2052平方米,15栋平房,380户,760余人;友谊31#社区南平房区面积6000平米,6栋平房,50户,110余人;幸福村平房区__余平方
米,6栋100户,270余人。平房房屋年代久,基础设施薄弱,旱厕,自来水管网老旧,无排污排水管网,每年雨季内涝严重。且平房区流动人口、老弱病残人群居多。民生诉求主要是:改善居住环境,公共设施得到改造特别是改造,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加大。
四、“十四五”期间发展思路1、星河城移交后,将打造1000多平米日间照料站,建立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的养老服务体系,针对老年群体提供就餐、就医等综合性社会化服务。2、辖区内友谊25#社区平房区、友谊31#社区平房区,社会治理难度很大,迫切需要拆迁改造,以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提升市容市貌水平。3、包钢“三供一业”改造为契机,引进物业公司,实现老旧小区“准物业”管理全覆盖,提升老旧小区品质。五、对区“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建议一是全面深化街道改革,切实找准基层工作中的难点、堵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注重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二是加大民生投入,尤其加强对老旧小区的政策倾斜,降低城市发展的不均衡性。三是加大养老服务项目的扶持力度,要建立健全与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相适应、与满足老年人多样需求相配套的养老保障体制。同时,要结合国家深化机构改革,统筹好养老服务管理机构归并工作。四是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对地产开发商的监管,提高“准建”门槛。房地产开发要长远规划,科学布局,充分考虑居民需求,符合现代化新都市
要求,从而减少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产生。
篇四:十四五党建规划发展建议学校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建设升级版应用型大学的目标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为基础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以深化学校综合改革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主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完善体制机制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支撑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增强学校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xx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
一、“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十三五”期间,学校管理体制实现了从“省市共建,以市为主”向“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重大转变,学校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确立了“建设升级版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实施了“八项重点工程”建设,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办学规模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在校生人数达到18634人;学校与7所高校签订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培养硕士研究生30人;继续教育学生达到4620人。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十三五”期间,新生报考率、报到率和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xx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立项数连年位列驻泰高校首位,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赛事中屡创佳绩。质量工程取得新成就。“十三五”期间,新增省级特色专业3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xx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xx省专业建设支持计划2项;新增省级精品课程28门,开设优秀网络课程21门,启动慕课建设计划;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建成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学校成为全国第三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承担省级及
.
以上教学改革项目11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建成并启用。
学科建设得到新提升。“十三五”期间,建成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艺术科学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培养省级学科带头人3名,遴选硕士生导师30余名。
科学研究实现新跨越。“十三五”期间,争取国家级项目17项,省部级项目75项,市厅级项目437项,横向项目120项,立项数和经费总数均创历史新高;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77篇;被SCI、EI、ISTP、CSSCI收录论文419篇;出版专著140部;获市厅级以上奖励达到209项,获得省社科成果奖4项。
师资结构获得新优化。“十三五”期间,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到38.23%,其中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14.34%,具有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和国外学习经历的教师比例达到63%;建成省级教学团队5个;新增xx省教学名师5名;截止目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重点学科首席专家、省突出贡献专家、省中青年学术骨干、省教学名师及省级以上各类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2人。
德育工作赢得新辉煌。“十三五”期间,学校不断推进德育工作创新,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xx省先进团委”、“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xx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xx省高校首批孔子学堂”等荣誉称号;教育部思政司网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报、中
2
.
国教育报深入报道了我校德育系统工程取得的成效;汉字听写大赛、国学达人挑战赛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成为学校德育品牌。
办学条件得到新改善。“十三五”期间,学校在南校区建成了高标准学生公寓4栋、学生活动与食堂综合楼1栋以及高标准田径场等工程项目,建设完成了二期教工公寓;学校年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投入1000万元;实验室建设经费2581.5万元,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1500万元,xx省第三期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建设项目资金1500万元;图书资源建设投入1210万元,新购图书19.9万册;实现了跨南北两校区的校园网全覆盖。
内部治理得到新增强。“十三五”期间,学校颁布实施《xx学院章程》,大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修订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建立责任清单和督查督办制度;健全完善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制度;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和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启动学校内部审计试点工作;财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图书管理、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创新局面。“十三五”期间,学校加强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员素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进一步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健全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学校重点工作,提升内外宣传的质量,在省级以上重点媒体发表稿件近千篇(次);重视离退休、统战、工会工作。
3
.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建设升级版应用型大学”的目标,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为基础,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以深化学校综合改革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主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完善体制机制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支撑,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增强学校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二)发展思路围绕一个核心:建设升级版应用型大学力求一个突破:增列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实现一个确保:确保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实施六大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科研创新实力提升工程、人才队伍优化提升工程、德育系统工程品牌提升工程、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工程、支持体系建设工程(三)发展目标经过5年奋斗,学校的学科结构更加优化、专业设置更趋合理、教学成果更为突出、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到2025年,构建起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完善的本科教育体系,学校基本建成升级版应用型大学;到
4
.
2025年,本科教育教学水平达到全省高校一流,学校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力争建成xx大学。
三、战略重点(一)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积极推进校企、校地、校所、校校深度合作,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顺应“专业(类)+学校”的招生录取方式,进一步完善“(专业)大类招生、二次分流”的招生培养模式。深化学分制改革,2025年前实行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形成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学习进程和任课教师的机制。2.强化专业建设推进专业结构调整优化。适应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新兴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培育和公共服务领域等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力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应用性专业,积极支持教师教育类专业,积极培育工学、管理学等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专业。到“十四五”末,新增本科专业3-5个,招生专业稳定在45个左右。推进专业群建设。按照专业“分类指导、分类建设”的原则,建立计算机电子信息类、化学化工类、旅游与文化产业类、经济管理
5
.
类、教育类等专业群10个左右,形成集聚效应、集群效应,实现专业集群内部优质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
推进专业特色凝炼。重点建设一批生源与就业前景良好、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高、具有较强竞争力、在省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品牌、特色专业,积极申报xx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力争取得突破。
推进专业质量评价与认证。出台专业质量评价相关制度,分期分批开展专业建设校内检查评估,2025年前对校内所有专业完成首轮检查评估工作。选择部分专业开展工程教育认证试点。
推进专业动态调整。建立专业进入、退出机制。充分发挥校院两级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探索建立行业和用人单位专家参与的校内专业设置评议制度。
3.深化课程改革推进课程体系优化。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驱动课程改革,科学设计课程体系。着力开发专业特色课程。鼓励相关学院联合设计有区域特色的专业方向模块,跨学科组织课程。探索建立通识核心课程体系,适度增加通识教育的课时和学分。增设一批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培育一批融合xx文化、符合特色培养的校本课程。推进课程内容改革。课程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更新,动态调整。增加单位学时“含金量”,将反映本学科应用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前沿要求,行业和产业发展形成的新知识、新技术引入课程内容,及时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资源。强化课程
6
.
内容的应用性,以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为导向,积极引入行业、职业技术标准,将产业关键技术转化为课程内容。
推进课程资源拓展。有选择地研究、借鉴一流应用型大学同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引进优质的国际课程资源。建设和丰富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着力开发在线开放课程。加快对课程的数字化改造。探索建立课程超市,筹备建立课程中心。“十四五”期间,学校建设在线课程100门左右,鼓励每个本科专业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在线课程2-3门,每个本科专业完成课程数字化改造2-3门。
推进完善课程管理机制。推行课程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课程过程管理。开展课程评估,淘汰不符合学科专业发展要求的课程。
4.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发挥教师教育专业学科领域的传统优势,加强教学方式方法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在本区域起到教学方式与模式改革创新的引领示范作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开展教师网络技术培训,强化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有效应用。全面推行以学生为中心,基于真实场景与实际应用的案例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体验-反思型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式,推进理论主导型教学模式向理论与能力并重型教学模式转变;研究利用微课、慕课等新的教学模式,组织开展教师“微课”教学比赛。逐步推进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开展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的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和学习过程认定。
7
.
5.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推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理工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占总学分比例不低于30%,人文社科类专业不低于25%。制定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指导手册”。完善实验室工作体系,健全实验室工作人员队伍。优化实验课程体系,强化实验课的独立性。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严格实验教学管理。推进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大力加强符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要求的实训实习环境建设。优化全校实验室布局。构建专业群实验平台以及公共实验平台5-8个。推进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大力创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每个本科专业至少建立5个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内涵及条件建设,积极争取国培项目,力争成为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推进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制定实践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出台实践教学质量评估办法。启动实践教学质量评估工作。6.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贯穿大学四年的以创新创业课程、实训、竞赛、成果孵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每个本科专业设置创新创业必修学分不低于2学分。调整专业课程设置,科学合理设置创新创业必修课和选修课。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及实训类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十四五”期间,每个二级学院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创新
8
.
创业类课程不少于1门。建设一批大学生创客空间、创业训练营、创业见习基地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鼓励扶持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创业导师队伍。允许学生休学创业,修业年限最长延至8年。
7.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推进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围绕国家、省市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实践问题开展宏观研究。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重点加强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开发、实践教学、教学方式方法、考试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校本研究。培育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取得一批具有特色、实效性强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加大成果推广应用力度。“十四五”期间承担省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5-18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力争获得国家级成果奖。8.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推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面向学生的,以教师自评、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和毕业生调查等相结合的多维度“教师评价体系”。建立评价结果促进教学能力建设的反馈机制。探索开展社会评价和第三方评价。强化学生发展评价,注重学生成长的形成性评价,将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制度。推进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完善闭合循环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实现目标定位、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的全面质量保障,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推进信息化建设,
9
.
实施教育大数据应用与服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畅通教学信息收集渠道,加强教学信息处理与分析,强化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力度,完善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9.顺利完成审核评估工作以迎接教育部的审核评估为契机,完善办学条件与制度建设,按照审核评估关于学校办学“四个度”的要求,落实人才培养的相关工作,确保审核评估顺利通过。(二)科研创新实力提升工程1.加强学科与科研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学科特色发展。围绕xx省“双一流”建设计划,密切跟踪xx省“学科筑峰”工程,继续坚持“顶天立地”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稳定优化现有学科门类,逐步形成以传统优势学科为基础,应用型学科为重点,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与学科特色研究机构计划”。助推优势特色学科加快发展,重点打造与遴选一批校内特色优势学科,加紧培育和建设,到“十四五”末,构建4-5个优势突出、交叉融合的省内一流特色学科领域或学科方向。强化应用性与特色研究,积极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扶持与培育部分优势学科,力争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着力对全校学科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大力加强以xx文化为主的区域特色文化研究,打造xx文化研究品牌和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基地,力争把xx文化研究基地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10
.
积极推进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培育优势,主动融入国家、省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整合学科力量,借助社会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力争与国家有关部委、省市政府、大中型企业、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着力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以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人文社科基地为支撑,积极创建科研创新平台。围绕特色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研究方向,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加强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建设一批紧密结合地方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的具有区域特色的科研机构,取得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研究成果。加强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编校质量。
有效推进硕士专业学位点的申报与建设。“十四五”期间,结合学科建设方向,积极强化与原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合作力度,继续扩大与其它高校沟通交流,拓宽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渠道,探索新型特色培养模式,规范硕士生导师遴选与管理,大力提高在读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与质量,力争实现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突破。
2.提升科研创新水平推进产出一批高水平应用技术成果。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以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社会发展重大、重点问题为导向,广泛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服务。支持并鼓励教师和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形成一批高水平原创性应用技术成果,推动一批关键生产技术突破。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配套资助与激励机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重点支持和培育高层次课题、
11
.
高水平成果、高级别奖励。开展联合攻关,提倡跨学科、跨领域科研合作,解决关键性理论技术难题,提升研究能力和科研成果层次。完善出版基金配套政策,资助优秀学术著作出版,鼓励多出创新成果。提高科研立项、成果和获奖层次,力争实现数量、质量与经费的重大突破。
3.强化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推进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整合科研力量,着力培育和建设创新团队,分别在理工科及人文社科领域建设2-3支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学科团队。鼓励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联合组建学术团队,培育理工学科与人文社会学科协同创新中心,建立4-6个“学科特色研究机构”。扶持优势学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组建新的学术团队。着力搭建“领军人物-研究骨干-青年博士”三位一体的学科梯队和学科交叉、深度融合的研究团队。重点培育具有一定特色优势、能承担重大课题、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和凝聚力强的优秀科研创新团队3-5个。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动态管理,加强评估考核。4.提高服务社会能力推进“政产学研用”结合。自觉对接国家、xx省和xx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自觉对接新型智库建设需要,依托学校教育、旅游、化工、电子、历史、经济等领域的学科、人才、科研优势,积极推进“政产学研用”紧密融合,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强化校企合作力度,加快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积极参与区域社会发展重大课题研究和政策研究,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提供高质
12
.
量研究成果,努力成为区域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特色新型智库与经济建设的强力支撑。2025年前每个理工科学院(学科)至少立足一个相关行业,建成一个市级以上产学研合作品牌基地。
(三)人才队伍优化提升工程1.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构建。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教师准入机制。完善青年教师入职培训,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专题培训。健全师德师风年度评议、问题报告、定期调查、舆情反应制度。改进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完善师德师风奖惩制度。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注重学术规范。2.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进人才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优化。科学定编定岗定责,建立人员分类管理制度。积极推进教授分级制。改进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办法,完善评价制度。改革薪酬分配体系,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学校内部活力。3.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推进“精准引智”。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加大从国内外广揽人才、精选人才的力度。紧紧围绕学科专业布局和建设需要,进一步把人才引进的重点放在特色、优势学科和新兴、紧缺专业层面,采取差异化的人才引进模式,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十四五”期间,引进优秀博士12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的教师比例达到25%以上。
13
.
推进“柔性引智”。积极探索人才柔性引进机制,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积极聘请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百千万人才等高级专家来校做兼职特聘教授、学科建设顾问、名誉教授等,带动学校部分研究方向快速提升研究能力,促进相关学科人才队伍快速成长。
4.着力推进教师发展推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建立“青年教师―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及团队培育―高层次领军人才及团队提升”人才梯队培养体系。实施新一轮xx学院“136”优秀人才培育工程,“十四五”期间,培养10名左右在省内领先、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专业带头人,30名左右在省内同专业领域具有先进水平和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60名左右在同类院校同专业领域具有先进水平和较大影响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实施“xx学人”英才培养“163”计划,每年选派100名左右的教师参加课程转型进修等短期培训;每年选派60名左右的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访学;每年选派30名左右承担应用型、实践性较强学科的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力争实现每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拥有职业资格的教师、或者2年以上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或者主持2项以上应用型研究项目的“双师型”教师达到40%以上。实施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计划。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不断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鼓励教师通过远程教育等多种途径,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探索实施优秀青年博士支持计划。
14
.
5.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和干部成长路径。完善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建立完善处级领导干部任期制和交流轮岗办法、处级干部离任审计制度,规范管理干部岗位职责,进一步优化中层单位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加强干部培养锻炼工作,着力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功能,利用党校更好地发挥教育培训在干部培养、识别、调研、从严管理、自我提升等方面的作用。做好“第一书记”和干部挂职工作。加强辅导员队伍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强化干部监督管理,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年度有关事项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四)德育系统工程品牌提升工程1.深入推进德育系统工程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常规教育和专题教育各个环节,贯彻于大学生德育教育全过程。根据形势发展和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不断丰富德育工作内容,创新德育工作载体。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健全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2.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推进“一师一面旗”计划。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战略地位,贯彻落实《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
15
.
创新计划》和《关于深入推进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整体推进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创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经常性大学生教育工作两个渠道的有效对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两种载体的有机结合、专业教师与辅导员两支队伍的有机融合。鼓励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事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努力实现每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都成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面旗帜。
3.培育学科德育特色推进“一学科一大纲”计划。强化所有课程都具有德育功能,所有教师都肩负着德育职责的教育理念。将学科专业德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构建系统的德育内容体系,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深入挖掘提炼其中蕴含的德育价值和德育元素,明确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实习实训实践等环节的德育要求,突出学科专业的科学属性、社会属性和德育属性。加强学科专业德育规律和实效性研究,积极探索“理论讲授”、“情境讨论”、“实践体悟”等有效的学科专业德育方式。根据学科专业德育目标,结合各学科专业、课程的特点和实际,每个学科要制定符合学科特点的德育大纲,制定专业课程德育实施方案,构建具有专业课程特色的德育实施路径。4.打造“互联网+德育”亮点
16
.
推进“一平台一亮点”计划。高度重视和强化网络德育教育,充分利用新媒体,以“互联网+德育”助推学校德育发展。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探索建立优秀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职称(职务)评聘等方面的激励机制。成立新媒体中心,建立网络监管队伍、网络评论员队伍。积极对接共青团xx省委“红网工程”和xx省“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项目”,建设一批有影响力、亮点纷呈的辅导员博客、思政课教师博客、班主任博客,二级学院微博微信平台。
5.塑造学院德育品牌推进“一学院一品牌”计划。每个二级学院都要依据自身的学科专业特点,塑造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德育工作品牌。增强对德育特色项目的投入,立项资助二级学院开展德育工作,重点扶持二级学院品牌8-10个。(五)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工程1.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和主动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师生把讲话精神学深学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梦”教育,切实增强“四个自信”。认真组织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建立长效机制,确保
17
.
学习取得实效,着力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快全媒体宣传平台建设步伐,构建大宣传格局。
加强组织建设。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委领导核心地位,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不断提高党委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加强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建设,按照党政分工、共同负责的要求,严格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相互配合、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在科研团队、学生社团、实践教学基地等领域合理设立党组织。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断完善党建制度,推动党内生活制度化、常态化。探索开放式党组织活动模式,开展网络党建服务,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创新水平。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遵守执行各项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坚决遵循组织程序。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深化党风廉政教育。严格落实经济责任审计、任期审计,加强对重大项目、重要资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审计。
2.加强制度建设
18
.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xx学院章程》,认真清理、修订、完善校内各类规章制度,基本建立科学、完善、规范、统一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岗位设置和收入分配制度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事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加强档案馆和档案室建设。
3.推进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不断完善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学术委员会体系,规范其决策与议事程序。健全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构建民主、开放、规范的基层党务工作机制。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健全完善校院两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努力发挥各级工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及时解决师生合理诉求,关心关爱基层民生。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鼓励和支持党外人士为学校建设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推进重心下移,提高二级学院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学院的办学活力。建立健全决策、执行与监督相对分离、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完善督查督办办法。(六)实施支持体系建设工程1.加强基本办学条件建设推进教学科研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优化校本部和南校区两个校区结构和功能,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增加校舍建筑面积,“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做好南校区实验教学楼、校本部音乐艺术楼、综合教学楼、大学生活动中心扩建等建设项目的调研论证工作,在充分论证的基础
19
.
上,适时启动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加强实习实训、实验设备设施、图书资料建设,创建教学科研公共平台。到“十四五”末,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2亿元,纸质图书生均100册,图书总量达到206万册。实施主题化绿化工程,绿化、美化、净化校园,体现学校的灵气与活力,为师生创造有利于工作、学习、生活的优美环境。深入推进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和物业化管理。改善学生食宿条件,改善教师办公条件,逐步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和收入水平。提高离退休工作水平,关心离退休老同志生活,改善服务条件。
推进资源使用效益不断提高。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办学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创新校友联络与筹资工作机制,努力争取更多的办学资源。积极拓宽筹资渠道,积极推进学校债务化解剥离进程,进一步加快执行速度,提高预算执行质量,制定开源节流的政策文件,切实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基建与维修、学科专业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各类项目经费投入的论证和管理,完善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论证采购程序和绩效评价制度,科学决策,加强审计,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安全性。加大校内资源整合力度,有效整合办公用房、教室用房、实验用房、科研用房、服务用房、图书资料、网络资源、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等各类办学资源,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2.推进信息化建设扩展已有的有线网覆盖面,将校园网覆盖面延伸至教工公寓和学生公寓区。在有线校园网的基础上,建设覆盖学校全部区域的无线
20
.
校园网。开展云计算数据中心、全校统一用户身份认证系统平台、校园网信息门户网站群平台等三大平台建设,整合现有网络资源,大力推动现有各个业务应用系统的发展和数据融合,打破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实现全校多个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功能的集成与整合。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创新,实现学校信息化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跨越。积极争取成为xx省特色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创新示范高校。
3.创建和谐校园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重视挖掘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建立民族传统节日专题教育制度。深入培育大学精神,深化精神文化体系建设,完善学校的标识系统,进一步阐释、宣传和丰富校训、校风等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学校愿景、精神文化、核心价值观等文化理念。强化制度意识,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加强校园制度文化的宣传教育。规范学校的各类重大礼仪活动。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加强行为文化建设。规范公共行为,端正职业行为,倡树文明行为。强化特色,发展学院专业文化。依据学科专业特点,着力建设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学院专业文化,形成浓厚的专业文化氛围。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构筑网上育人新阵地。推进学校融媒体建设,不断丰富校园网络文化内容,提升网络文化育人品位。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人防、技防、物防措施,加强校园
21
.
和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积极开展社区文明共建活动,巩固省级文明单位成果,不断提升学校文明单位创建的新档次。
四、规划实施(一)广泛宣传动员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规划实施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深刻理解学校的目标定位和战略部署,增强全校师生员工对学校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的认同感,提高全校师生员工对规划的执行力,为实施规划和创建一流本科教育,加快建设升级版应用型大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二)明确实施责任落实规划实施责任,各部门是学校规划的实施主体,具有组织实施学校规划和监督二级学院(部)实施规划的双重责任,各学院(部)是二级学院(部)规划的实施主体。要以本规划为总纲,全校各部门、各单位对相应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责任主体,落实任务分工。各有关部门、单位之间要主动协调、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共同抓好规划落实。(三)强化督导检查围绕学校规划的实施,定期对规划实施过程、进度和是否达到预定目标进行监测评估和跟踪检查,对规划实施发展方向、阶段性目标落实情况、各项内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在实施过程中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总结和推广。
22
篇五:十四五党建规划发展建议学校
学校如何做好“十四五”发展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规划;一个科学的规划,能够为学校的发展凝聚共识,“保驾护航”。正值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之际,如何做好学校的“十四五”发展规划,让我们一起回顾XX教授在“XXX名校长工作室”202X年第八期线上研讨活动时的讲座吧。
秘诀:“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
想要做好学校的发展规划,其中一个秘诀和关键就是明白教育的性质,叶圣陶在《教育与人生》中写道: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工业是基于近代科学技术成果而建立起来的一套生产方式,随之形成的思维理念,我们可以称之为“工业思维”,在“工业思维”中,生产结果与生产行为是既定关系,确定了想要的结果,那就按照既定的生产过程和方式进行生产就可以得其所愿。但在农业生产中,想要得到什么庄稼,归根结底还是庄稼本身决定的,农民能做的就是帮助庄稼长成更适合“结果”的状态。劳动结果与劳动过程之间的关系是高度不确定的,所以农民从来都不是根据产量来劳动的,而是根据庄稼的生长状况来劳动的。
就像有名的“生产队现象”,在生产队中社员的劳动强度很大,都想着挣“工分”,所以投入大量的劳动,但是产出的粮食产量不可观,甚至不够吃;而包产到户之后,生产要素没有变化,只是生产模式发生了改变,农民开始关注庄稼本身,帮助庄稼成长,回归了农业生产的本源,总的劳动强度变少了,粮食的产量反而大幅度地增加,甚至开始有余粮。这个“生产队现象”就是典型的用工业的生产方式去进行农业生产,导致的失败。一切的教育终归是自我教育;一切的发展终归是自我发展的。庄稼就像孩子,孩子要发展成什么样,不是学校和老师决定的,学校和老师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激发天赋和潜能。万丈高楼平地起,教书育人就是呵护庄稼,所以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一定要充分认识教育的规律,回归教育本质,切勿南辕北辙。
认识:规划≠计划
如今,学校发展规划面临着一个尴尬局面,就是人人都知道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性,但实际作用又不大。这一“怪现象”的产生,主要是没有全面理解和认识学校的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究竟是什么呢?它是学校整体改进的一套方法,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整体策划和谋划,而不是具体的计划和目标。
它之所以能够推动学校发展,是基于两个基本原理:一是帮助学校未来发展明确方向和道路;二是构建一个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及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参与的过程,调动学生积极性,形成合力,促进学校发展。学校发展规划的三个作用:一是使未来的学校发展有方向可循;二是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特点和追求;三是为老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提供方向;四是将全体教职工凝聚起来,为共
同的愿景而奋斗。所以,各个学校在编制“十四五”学校发展规划的时候,一定要回到规划的本源,它是学校发展的“航标灯”,是指引方向,是对学校未来发展的的一个理性的预判,是谋略、方向和思路,而不是具体各项数据堆积起来的计划。
关键:校长背后的“大手”
校长的工作更像是一只木偶,被一只“大手”推着走。这只“大手”就是一位校长对学校发展的理解。只有正确理解了学校的发展,才能做出科学的发展规划,这对凝聚共识,促进学校发展至关重要。学校的“三维发展观”:学术性发展观;满足需要性的发展观;文化文明传播发展观。一个学校的发展观应该选择一个主导的发展观再兼顾其他的发展观。学校发展的标志:要追求“相对高度”,强调“增量发展”,而不是强调“海拔高度”,强调“绝对量”。
“战略决定生死,细节决定成败”,学校发展战略的选择是学校发展规划的基础,确定学校发展战略要从三个层面进行全面考虑:一是国家和民族办教育的宏观背景和大环境;二是地区教育发展的整体阶段和教育发展的整体布局;三是认识到学校的整体发展阶段,面临着怎样的发展困境。学校发展战略的确定一定要站在校外看校内,这样才能科学地确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方向,所有的努力才会有力量。
途径:“五力并举”
如何实现学校的发展?确定发展战略之后,一定要“五力”共举,齐头并进。“五力”分别是:创新决定学校的发展力;特色决定学校的竞争力;机制决定学校的执行力;平衡决定学校的稳定力;包容决定学校的和谐力。“任何教育改革如果没有老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变化都是徒劳”,学校的发展规划一定要得到老师的认同,只有老师认同了,规划才能得到有效落实。所以,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原则一定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梅贻琦之于清华大学,张伯苓之于南开大学,都有力地说明,一位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有人格魅力的校长,对于一所学校有多么重要。所以,一位好校长究竟如何炼成呢?大概要从亲自书写学校发展规划开始吧
篇六:十四五党建规划发展建议学校
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工作方案
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工作方案
规划,意思就是个人或组织制定的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本站今天心准备了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工作方案,有所帮助!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工作方案
规划是导向,是龙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各机关部门、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仔细研究,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切实做好本部门负责或参与的规划编制工作。"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校切实推进"双一流"建设成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内涵,建成全国一流专科大学的重要历史阶段。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国家及xx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以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做好"十四五"时期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大力提升服务国家发展能力,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__2035年)》《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__2035年)》和国家、省"十四五"时期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发展规划为主要依据,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智慧,立足学校实际,着眼学校未来,把握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提出发展目标,明确发展重点,
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工作方案
破解发展难题。谋划好建设全国一流专科院校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完成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二、基本原则1.科学定位,明确目标。科学分析总结学校"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果、经验以及学校当前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把握发展机遇,找准发展定位,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明确未来五年发展的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发展措施,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目标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2.突出重点,深化改革。着眼于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抓住关键环节,谋划好破解深层次难题的重大改革举措,集中力量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化综合改革,创造发展条件,创新发展思路,落实发展措施。使规划真正成为引领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行动指南。3.凸显特色,服务区域。继承和弘扬学校办学经验、发展优势、凸显本学校专业特色,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符合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工、文两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办学优势特色更加明显,基础学科专业得到长足发展,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三、发展现状及面临趋势(一)发展现状1.专业规模逐步扩大。"十三五"期间,我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能者治教,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专
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工作方案
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工、文结合的格局。专业由"十三五"初的17个发展到"十三五"末的19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19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9个,占47.4%;
文科类专业10个,占52.6%。2.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十三五"期间,学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校现有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特色(重点建设)专业占学校现有专业数的6%,属文科类。主干学科专业紧紧依托财经类行业,已显现较强优势,成为我校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3.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三五"期间,学校共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140万元左右,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400万元,实验室建筑面积约3300多平方米,多媒体教室总间数54间、座位数4400多个;实训(实验)实17个;新建校内外实习基地30多个。4.教学管理严格规范。通过对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科学、严谨、健全。"十三五"期间,学校进一步理顺了校、院(部)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和职责,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构建了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5.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升本录取率达100%,就业率名列前茅,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工作方案
6.校企合作教育快速发展。(校内、校外)学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高职学生。
7.科研工作步入新轨、教改工作逐见成效。学校14个教改科研项目成功立项,其中,重点项目8个(其中市级项目4个),一般项目6个。
(二)面临形势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处于快速发展,20__年以来,职业教育领域解放思想,突出特色,深化校企合作,__年共培养了近90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每年培训各类人员1.5亿人次以上。可以说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是缺乏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二是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条件不足不稳;三是组建职教集团,整合教育资源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四是打造品牌,发展内涵在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许多制约体制机制的障碍。这些都将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面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校专业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需
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工作方案
要的问题。1.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和发展不平衡,
各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有些专业办学特色不够明显,缺乏高水平双师型的专业领头人,办学水平有待提高。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待进一深化。一是学校作为高职第二批次招生,如何培养技能型人才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
二是少数专业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导致学生就业困难;
三是人才培养中如何处理好学生就业针对性与可持续发展两者间的矛盾,需进一步探索;
四是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3.教学管理有待进一步改进。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的内生动力有待增强。教学管理粗放,管理系统信息反馈和自我调节机制不够健全,响应迟缓,管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质量评估行政强制性色彩过重,内部质量保障、质量控制及质量认证的动力不足。
内容仅供参考
【十四五党建规划发展建议学校(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