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10篇

时间:2022-10-05 14:30:03 来源:文池范文网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10篇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中共北京市委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的作用,创新了社区治理工作方法,通过建强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构建社区党组织工作体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10篇,供大家参考。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10篇

篇一: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要〕 中共北京市委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的作用,创新了社区治理工作方法,通过建强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构建社区党组织工作体系、加大社区党组织工作保障力度、引导多方参与社区治理等创新举措,使得全市逐步确立了做实基层的社区治理导向,完善了社区服务群众的治理机制,初步形成了职业化、社会化的社区治理运作新模式。各地地方党委和基层党组织可以借鉴北京市委的成功经验,从创新基层资源整合机制、创新社区自治机制、建立社区干部培训长效制度、加大对社区党组织的经费保障力度、加强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实现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作用。〔关键词〕 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社区治理〔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9)04-0053-04殷星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2019年8月第 42 卷 第4期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Journal of Sh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Aug.2019Vol.42 No.4〔收稿日期〕2019-07-04〔作者简介〕殷星辰(1962-),男,河北元氏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社会稳定与社会治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社会治理工作也应更加关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关注社会治理制度的具体落实。各级党委要细化社会治理工作,就必须将社会治理工作的重心落在基层社区,结合实际情况和地区优势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北京市委为了更好地落实社区治理任务,充分发挥了社区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的作用,在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创新实践。一、北京市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目前,北京市共有 3 091 个社区,每个社区至少有一个基层党支部,社区党员的数量约占全市党员总数的 20%以上,这为北京市的社区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北京市社区形态复杂,既有 20 世纪修建的单位职工宿舍社区,又有近年来新建的高端商业住宅社区,还有农村搬迁上楼的回迁社区。各类社区情况不一,人员构成多元,居民需求、社区治理难点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北京市各级党委(党组)在社区治理工作中必须因势利导积极创新工作方法。(一)建强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全面引领社区治理北京市各级党委(党组)始终把加强社区党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社区治理工作的重点,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建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了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在组织引领方面,各社区党组织普遍成立了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把辖区内的物业公司、社会组织、驻地单位列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成员,由街道(镇)副职领导担任党建协调委员会主任,强化了社区党组织的统筹协调功能。在能力引领方面,各社区党组织扎实开展“基层党员进党校”轮训工程,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班子和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和能力水平。在机制引领方面,各社区党组织积极培育和发动“夕阳茶座”新时代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 以北京市为例53

 “爱心助老” “社区居民文明劝导队” “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等社会力量,建立了小巷管家队伍,推广“特色楼门”、 “一键通”、社区邻里节、 “爱心 4:30 课堂”等党建服务品牌,充分利用党员活动日、党员承诺、群众事项党员代理等载体和机制,使党员能带领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二)构建社区党组织工作体系,强化社区治理整体功能北京市各级党委(党组)着眼于完善社区治理工作的整体功能,从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体系着手,以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建协调委员会为基础,构建起了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体系框架,推进各类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有力地支撑了社区治理工作。在横向上,北京市各级党委(党组)进一步规范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建协调委员会的工作,使其架构规范、职责明确,规定了区党建协调委员会主任由区委书记担任,街道党建协调委员会主任由联系该街道的党员区级领导担任,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主任由包片的街道处级领导干部担任。在纵向上,北京市各级党委(党组)从以下五方面健全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建协调委员会联动制度:一是建立了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制订了任务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二是建立了督促检查制度,以不同形式开展检查抽查,各区分别成立若干个督查组,由区委常委任组长,对辖区各镇街、社区党的建设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三是建立了基层党建调度通报制度,下级党组织及时报告情况,上级党组织及时通报情况,在区、街道、镇三个层面召开党建调度会,通报基层党建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各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履职尽责。四是建立了基层党建动态管理制度,每年对社区党组织进行排查,对排名靠后的特别是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整顿。五是建立了跟踪问责问效制度,对履行责任不到位、工作出现问题的党组织书记进行约谈,问题严重的进行组织调整或处理 〔1〕 。(三)加大社区党组织工作保障力度,确保资源下沉基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要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北京市委不断加大对社区党组织的保障力度,确保社区有人干事、有钱办事,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北京市委充实了社区工作力量。由人社部门面向社会公开招录社区工作者和党务工作者,充实了社区党组织力量,并在相关人员完成岗前培训后及时分配至各社区,确保各社区有人干事。二是北京市委加大了工作经费投入。2018 年社区党组织党建活动经费的拨付标准为每个社区每年 2.5 万元,是原来的两倍半。2018 年、2019 年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的核定标准为每个社区党组织年平均 20 万元,2020 年开始,这一标准将提升到年平均 40 万元。同时,北京市委重新完善了社区各项资金的具体使用办法,赋予了社区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确保各类资金更好地用于服务社区居民。三是北京市委提高了社区工作者的待遇,按照社区工作者总体待遇平均水平原则上不低于上一年度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的标准,对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进行了调整和规范,极大地调动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四)引导多方参与社区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北京市各级党委(党组)积极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具体做了五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了“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各区区委社工委均认定了一批区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和街道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并为每个区级“枢纽型”社会组织选配了一名专业社工开展社会组织工作。区街两级“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日趋完善,覆盖率不断提高。二是推动社会组织“一中心、多基地”建设,实现了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全覆盖。北京市委在区级层面建立了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在街道层面建立了社会组织服务基地,为辖区内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同时,各级区政府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的方式,对各街道社会组织服务基地予以资金支持。三是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力度。据不完全统计,仅 2018 年各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资金投入就达 16 000余万元,主要涉及的领域有社会组织发展培育、社会志愿服务、社区便民服务、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服务、拆迁安置区域专业服务、文娱教育、社区特殊人群生活照料服务,并通过第三方评估机制和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审计机制,有效确保了政府购买服务的实施效果。四是引导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各街道和社区党组织深度挖掘居民公益服务需求,以服务居民为目标,以多种多类公益活动为载体,广泛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社会建设,2018 年全市共有两万多家社会组织开展了 4 000 多项、3 万多场次的公益服务活动,涉及为老服务、文物保护、节能环保等多个方面,服务城乡居民超过 500 多万人次。五是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率。截止到 2018 年 9 月底,全市范围内“累计建成 1 56054

 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 3 034 个社区,覆盖率达到 90%以上”〔2〕 。90%以上的无物业管理老旧小区依托社会组织成立了自管会,实现了无物业小区自管服务全覆盖,破解了无物业小区管理难题。社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初见成效,为 65 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了精准、便捷的服务。社区地下空间改造普遍推开,改造后的地下空间将全部用于社区公益服务。二、北京市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取得的成效(一)逐步确立了做实基层的社区治理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北京市委通过强化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加大对社区党组织的保障力度,有效发挥了社区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的作用,尤其是将社区治理与“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紧密结合,有力地推动了部门围绕街镇转、街镇围绕村居转、村居围绕群众转,推动党建工作重心下沉、党建资源下沉、党建人才下沉,把社区作为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的重点,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逐步确立了做实基层的社区治理导向,全面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二)强化了基层党建,形成了区域融合、互联互通的共治理念“传统街道社区党建覆盖面主要是居民区党支部建设;而城市基层党建更强调区域的概念,是以街道党工委为领导核心,以居民区支部为基础,以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各类党的组织、其他组织共同参与的党建工作”〔3〕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宽广的思路来看待和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城市基层党建,就是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有机联结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的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4〕 。北京市委通过深化“三级联创”和“区域化党建”工作,把全市联结为一个整体,推动了区域内各级党组织上下联通、各种党组织左右联动,整合了区域内的各种资源,在各级党组织中形成了互联互通、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三)初步形成了职业化、社会化的社区治理运作模式社区治理工作需要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北京市委把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规范和提升了社区工作者待遇,建立了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区、镇街两级培训体系,这一系列举措,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同时,北京市委规范和完善了政府购买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工作体系,引导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服务项目,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逐步承接社区服务项目,推动了社区治理的社会化。(四)逐步完善了快捷便利、服务群众的治理机制社区党建和社区治理的核心都在于人,因此,北京市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城市基层党建的落脚点。2018 年,北京市委通过基层党组织到镇街报到、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的“双报到”工作,发挥了在职党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利用单位的资源优势,服务社区、服务群众,让群众得实惠。同时,各社区通过推广社区全响应服务承诺,实行社区工作者错时工作制或非工作时段预约制,健全了以居民满意度为主要衡量标准的社区治理评价机制,为群众提供了精准、便利、规范、高效和多样化的服务,切实解决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完善了快捷便利、服务群众的治理机制。三、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思考和建议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是把党的领导根植于基层、根植于群众,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全国各地的地方党委和基层党组织要提高社区党组织服务社区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可以借鉴北京市委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经验,探索社区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的方法。(一)创新基层资源整合机制,为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持社区自身资源少,但辖区内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居住在社区的在职党员拥有各种资源,创新基层资源整合机制关键在于社区党组织要创新载体和机制,有效组织党员、凝聚群众、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达成服务居民的目标。社区党组织应在加强区、镇街、社区三级党建协调委员会建设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创新,建立起符合本社区实际的资源整合机制,使得社区内的各种资源能够充分为社区党组织所用,为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持。例如,物业公司在服务居民的功能上与社区有很强的一致性,社区党组织要通过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这个平台把物业公司纳入社区党组织的协调范围,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社区党组织对物业公司的引导、协调和监督,使其为居民提供更便捷、更优质、更亲民的服务。(二)创新社区自治机制,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社区党组织要结合新时代的新特点和新要求,55

 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将协商作为开展社区工作的主要方法。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由社区居委会负责开展社区协商,切实使社区居民参与到各项社区事务中,成为社区管理服务的参与者、实施者和受益者。社区党组织要大胆探索“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有效实现形式,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大力推进社区事务信息公开制度,重点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要将社区组织机构、人员变动信息、管辖事项、办事流程、经费使用情况等信息定期向社区居民公开,以提高办事效率,便于群众监督,减少寻租和贪腐的空间,切实提高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三)建立社区干部培训长效制度,不断提升其服务群众的能力社区工作事无巨细、纷繁复杂,社区干部既要掌握上级政...

篇二: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引领社区多元共治 重要性及

 对策建议思考

  本文阐述了以党建引领社区多元共治的必要性和内涵,介绍了 XX 县社区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以党建引领社区多元共治的几点措施。要树立“党务服务业务”的党建新理念;实现社区党建逐渐由“组织引领”向“功能引领”的转变;实现“单位制党建”向“社区党建”的转变。

 “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稍”。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是群众安居乐业、基层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新时代,如何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统筹推进社区多元主体共治,对于完善十九大提出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

 参与、依法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当前基层党建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XX 县 XX社区探索“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有效解决了新型社区治理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找到了新形势下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突破口,探索了一条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路径。

 一、以党建引领社区多元共治的必要性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中最基础的一个组成部门,既是巩固基层执政基础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克服体制转型阵痛的客观要求,更是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现实需要。XX社区创新“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对于有效提升社区治理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众所周知,“政党的基本政治功能是连接国家与社会的桥梁与纽带,其执政的基础在社会,一个脱离社会的政党是没有生命力的。”而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连接国与家的生活共同体,是中国社会的最基本单元,是群众集居之地。在今天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型社区,存在着多元的社会主体,他们既是党执政基础的重要平台,也是社区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因此,要构建社区多元共治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通过多方合力,以此来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基础。

 二是破解社区治理困境的现实要求。新时代下社区治理也面临着多种的难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党组织能力的弱化。一些农村社区党组织行政化倾向较为严重,自治能力不足,居民直接参与到社区具体管理的空间不大,易造成群众认为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影响其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度。此外大量精英能人涌入城市,导致社区治理缺乏年轻能干事的人,治理能力明显不足。其次是社会组织活力不足。在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的发展较为迅速,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有的内部管理水平低下,缺乏有力的领导;有的组织影响力弱,工作处于停滞不前状态等等。为此,社区党组织必须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加强社会组織的培育和引导,通过强有力的党建引领,及时发现基层社区治理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多方明确权责、规范自律、依法自治、发挥作用,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提高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意识、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社会组织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释放正能量。

 二、以党建引领社区多元共治的科学内涵 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是指在社区治理中,强化党的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搭建治理平台,完善民主决策机制,

 形成呼应群众诉求的治理导向,推动利益相关的多元主体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对公共事务进行有效治理。

 通过对全省各地多个社区建设的调研和分析,认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科学内核,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 1 、政治引领是核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理所当然“党建引领的核心内容是政治引领,目标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化为思想引导、价值引领和行动引领”。当前,社区党组织必须发挥自身政治功能,加强政治引领,否则社区各类主体在治理过程中就会迷失方向。政治引领,说到底就是方向引领、根本引领。就在在政治上保证、思想上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将党建工作化无形于有形,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带动更多居民参加到社区管理事务中来,实现多元参与。

 2 2 、项目引领是基础

 党建项目是党建引领的主要抓手和载体,是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最生动、最广泛、最直接的体现。一是通过党建项目确立目标导向。社区党组织要把上级党组织发布设置的党建项目与社区自治项目有机结合,通过发挥内生资源征集项目做各种公益活动,以此减轻基层负担,体现党建的政治方向

 引领作用。二是通过党建项目树立党建品牌。社区在社会治理中,要通过党建项目的引领示范,积极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党建品牌项目,如合肥市滨湖世纪社区开展的党建引领楼组自治,通过开展各类楼组服务,培养居民和增强居民自治的意识和能力,体现基层党组织对社区共治的示范引领。

 3 3 、服务引领是根本

 在社区治理中,服务引领的核心要义就是寓领导于服务之中,要始终把服务发展作为方向、服务社会作为关键、服务群众作为根本,不断提高社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服务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做到在方向上提供引领服务、在议题产生中提供协商平台服务、在问题解决中提供资源支撑服务,使社区党组织成为服务型的党组织,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以党建引领社区多元共治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XX 县 XX 社区探索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工作模式,积极引领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共治,形成党委领导、居委自治、多元参与、资源共享、和谐有序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1 1 、创建社区“大工委”平台,织密党组织网络

 社区党委,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为理顺社区各类党组织隶属关系,打破社区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传统基层党建垂直领导体制,成立社区党工委。社区党工委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驻社区党员要到社区报到制度,将驻区所有党员网格化,每个网格都设立党支部,网格内的楼栋、街巷、院落设立党小组,所有党员划归到每个网格中。每个党小组在每栋楼设立一户党员中心户,亮明身份,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这样使党的组织触角延伸到社区的各个角落,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纵横贯通”的组织领导体制,由此带来对组织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成为社区党建工作的一大显著特色。

 2 2 、引领多元组织共商,激活社区联建活力

 社区党、工委,发挥党组织的引擎功能,在协同多方联动治理中起引领作用。社区成立了联建工作领导组,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商讨当月社区党建、居民利益、公益事业、社区治安、文明创建等重大事项,用最快的速度解决老百姓身边的大事、急事、难事,引导社区各方力量对社区重大事务进行科学评判、民主决策,逐步形成民主提事、民主议事和民主决事的良好氛围,基层共治功能得到有效激活,实现事先多沟通、遇事多协商、难事共解决,把社区诸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特别是社区联建领导组还同社区物业公司、业

 委会等各类社会组织签订联建工作协议,协同解决社区的环境整治、绿化、治安等社会问题,共治效果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 3 、创新服务载体,提升居民幸福感

 社区党委在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中,把创新服务载体作为着力点。首先是优化社区行政服务。建立社区综合服务大厅,将社区党务、政务等相关事项进行集中办理,推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打造全方位、全天候、零距离的行政服务模式,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其次是优化志愿服务。社区党委将党政、市场、社会三类资源进行整合,组建以劳务奉献、智力服务、应急援助三大类型的红帽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并收纳“五老”队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社会组织参与志愿服务,提升志愿服务质量。在志愿服务管理上,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奖励”制度,极大地激活了共治活力。在活动开展方面,创新一个特色平台“聚”民,由社区红帽党员志愿者为居民每周免费放一场电影,并利用中场间隙进行好人好事宣讲及安全、健康等知识有奖问答;利用社区活动中心,每月为居民举办一场庐剧专场,传承地方戏曲文化和开展一次困难居民走访活动等。

 4 4 、建立多元平台,拓宽共治渠道

 一是设立社区居民议事会,引导社区各方力量按照规范程序,对社区事务进行科学评判、民主决策,激活社区多元主体参政议政的热情。二是设立“阳光村务”维权监督平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XX 社区建立“阳光村务”维权监督网站,开设了“社区概况”、“党务公开”、“居务公开”等栏目。网站上把两委的承诺、分工以及对社区的党务、居务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进行公开公示,随时随地接受社区党员、群众的监督。此项工作,为合肥市推进“阳光村务”工作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三是设立社区矛盾调处平台,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社区建立调解委员会,组成人员由社区党委成员、居委会成员、社区矫正员、党员志愿者等组成,调动专业力量参与社区矛盾调处。调委会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定期分类梳理研判各类民事纠纷、突发事件,以此提升效果。四是创新协调机制,引领多元共治。社区在治理中,创新建立由社区党组织牵头,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共建单党组织参加的党建理事会,有效整合辖社区单位、共建单位各类资源,通过人员联动、活动联办、资源联享等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例如在 XX 社区的汇景小区,居民有假期为孩子们提供补课的服务要求,但汇景小区物业公司只有场地资源,但无人才资源教师。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党委发挥党建理事会的作用,协调共建单位学校党组织,由他们派出党员

 志愿教师,实现物业公司场地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有机结合,最终满足了居民的这一发展性要求。

 四、以党建引领社区多元共治的几点思考 1 1 、树立“ 党务服务业务” 的党建新理念

 在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新型社区,党建引领关键在于强化党的领导,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民间组织党建工作是拓展执政空间和整合执政资源的现实取向,也是民间组织健康有效发展的助推器与润滑剂”。只有形成多方共治的治理格局,才能实现社区的和谐稳定。共治,即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是社区治理的内核。多元共治就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激发公众参与,在民主协商的良性互动中寻求共识的过程”。社区党组织能够为社会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的业务发展提供必要的组织资源。同时,“党务服务于业务”就是将党建嵌入到社会多元共治的业务及其过程中,使相关要素都能够聚焦于社会治理的需要,避免出现耗散效应。社区党委在社区治理中,通过建立党建理事会、居民议事会、商圈共治理事会等创新载体,整合社区资源和力量,引领各方主体共同商议社区重大活动和事项,调动了各类社会组织共治的积极性,形成了党建共商、服务共做、难题共解、文明共创的社会氛围。

 2 2 、实现社区党建逐渐由“ 组织引领” 向“ 功能引领” 的转变

 “组织引领”的有效性毋庸置疑,但是从社会治理善治的目标来看,基层党建的组织引领作用并不是最佳的。功能引领则强调动态的过程党建,替换组织引领中的静态党建做法,具体说,党对社会的领导必须放弃权力依赖,尽量通过整合性引领、人才引领等功能引领这一非权力手段来实现。社区党委只有尽量的少使用行政化手段,更多地通过多方面的功能引领,比如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把凝聚在党组织内部和周边的社会组织的人力、物力等多种资源来为社区居民服务,不仅能有效的增强党群之间的感情,更能营造出互帮互助、充满活力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3 3 、实现“ 单位制党建” 向“ 社区党建” 的转变

 通过睦邻党建,有效整合各基层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开展驻区单位党组织党员到社区报到,利用社区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以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社区在服务民生上,一方面以提升区域化党建服务为工作重点,将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长效化。从组织机制创新来看,拓展党员服务方式,健全多种类型的党员义工服務体系,大力实现“结对帮扶服务”,让每一个党员骨干发挥自身力量来全力解决居民“难、急、愁”的问题,使党组织服务水平呈现全方位、精细

 化和多元化。同时,应注重引领各类社会精英、乡贤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社区治理,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实现居民共建共享发展成果。

篇三: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时代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探究实践及工作成效

 社区是宏观社会的缩影,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社区的和谐稳定直接确定社会治理水平的高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带着人民创造奇特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动回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探究构建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有效模式和路径已成为一项全新课题。

 一、新时代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意义 1.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定要求。在党的十九大上,党中央高瞻远瞩,把“坚持在进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为贯彻落实这一基本方略的重要举措,并明确要求:“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整、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全国组织工作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主动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可以说,以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贯

  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的必定要求和具体举措。

 2.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主动回应社区治理难题的迫切需要。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向社区聚居,各种利益诉求、矛盾冲突不断在社区集中凸显,互相交织。部分社区规模商住小区较多,少数商住小区存在开发遗留问题,居民意见大、诉求多,问题处理难度大。部分社区,老旧小区较多,无保洁、安保人员,无物防技防人防消防设施,小区脏乱差,安全隐患突出,群众意见大。少数小区业委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双方互不买帐,矛盾难以调和。等等。这些问题源头在小区,假如得不到准时有效调处,就会大量囤积甚至发酵,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考量着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以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有利于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更好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把好维稳的第一道关口,有效稳固党的执政根基。

 3.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提升组织力的重要途径。社区居委会是我国目前的社区自治组织,社区治理是其首要之责、基本之责。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因此,

  社区自治必需是在党的领导下的自治,社区党组织必需在社区治理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同时,社区党组织也只有通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准时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利益诉求、开展普惠共享的志愿服务,才能更好提升组织力,实现党的建设与社区治理双促共赢。

 二、新时代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句容探究实践及工作成效 〔一〕探究实践 1.注重提升自治能力,以“三建〞为支撑,推动社区组织体系向小区延长。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坚持治理关口前移,抓好抓实“三建〞工作。一是建立完善社区党组织体系。以强化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为重点,建立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党组织体系,推动党的“神经末梢〞向居民小区、楼栋延长。目前,全市 27 个城市社区、271 个小区,已建立小区党支部 210 个,成立党小组 511 个,建立党员中心户2600 多个。二是建立健全社区自治组织体系。指导各小区按规定程序成立业主委员会,着力构建居委会、业主

  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推动“两长四员〞进楼栋。目前,已建立小区业主委员会 89 个,其中新增 49 个;推动“两长四员〞覆盖 624 个楼栋,其中新增 455 个。三是建立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体系。由街道办事处牵头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降低注册登记门槛,根据“壮大服务类、培育事务类、规范文体类、进展慈善类〞的工作思路,有打算、有重点地孵化进展四类社区社会组织。目前,已成立街道办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 4 个,进展培育各类社会组织 183 个。

 2.注重凝聚共治合力,以“三进〞为抓手,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社区下移。坚持大抓基层、夯实基础,组织动员三支力量入网进格,把服务、资源和管理力量沉到基层。一是强化单位部门进社区。实行社区工作包保责任制,明确包保领导、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形成领导亲自部署推动、牵头单位统筹协调、包保单位共同参与的生动局面。全市 110 多家机关单位深入相关社区对接,调研了解状况,关心解决困难,不断深化共驻共建。二是推动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在职党员“一员双岗三联评〞工作,引导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进小区认领公益服务事项,深化党员志愿服务。目前,已有 4000 多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组建“社区先锋〞共建功能型

  党组织 139 个,参与党员志愿者注册 3750 余人,认领“两长四员〞服务岗 1200 多个,推举或帮带培育入党主动分子 100 多名,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 800 多条。三是鼓舞基层服务力量进小区。根据“六必访〞“六必报〞要求,组织 600 多名社区工作人员、城管公安进小区、楼栋,全面开展“走街巷·连民心〞活动,参与小区服务,落实包保责任,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终一米〞。

 3.注重激发自我服务力,以“三引〞为重点,培育壮大多元化服务队伍。注重提升社区居民自我服务意识,统筹协调“多元主体〞参与,渐渐构建起普惠共享的社会化服务机制。一是引导“五老〞人员服务社区。根据“奉献+才艺〞模式,吸纳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进入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等,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和优势,实行小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近年来,全市有近 4000 名“五老〞人员进入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和“两长四员〞队伍,共接待群众来访2800 多人次,协调处理各类矛盾纠纷 600 余起。二是引领社会组织服务社区。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居民自我服务能力。桃花坪社区“情暖暮阳互助社〞实行老帮少、强帮弱、富帮穷等形式,

  主动开展邻里抱团互助活动。“爱心妈妈巾帼志愿团〞“朵朵开流淌课桌〞等社团一对一帮扶留守儿童,送母爱上门。“阳光医疗志愿团〞为失能半失能老人送医上门,给予心理疏导、医疗保健咨询等关爱行动。“帮帮修理服务队〞随叫随到,常年免费为空巢老人提供修理服务。三是引入市场化主体进驻服务社区。支持金融、电信、供电、供水、供气等公共事业单位在小区设立便民服务网点,鼓舞家政服务、水电修理、快递收发、法律救援、心理辅导、信息中介等服务进小区,把为小区居民的服务“帮到家〞。目前,全市共设立各类便民服务网点 1000 多个,居民在小区便可享受到的便民服务事项达 20 余项。六米桥社区抢先引入北京爱康云医疗科技公司,设立居家智慧康养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高科技免费康养服务。

 4.注重强化基层保障力,以“三度〞为目标,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紧扣提升居民治安满意度、卫生满意度、服务满意度,整合多方资源,强化基层保障,推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档升级。一是提升服务阵地综合功能。整合区域党建、智慧养老、群团服务、会议培训、人才沟通、代办服务等功能,推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不断建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综合服务平台。

  近年来,已高标准新建区域性党建综合体 1 个,完成 18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提档升级,建成小区服务阵地 60多个。二是规范社区服务队伍的管理。制定印发《关于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对社区工作人员实行“逢进必考〞、公开竞聘,把严“入口〞;实行年度考核和预警管理制度,坚决解聘不称职人员,倒逼社区工作人员干事创业、务实担当,畅通“出口〞。三是加大基础设施改造配备力度。整合老城区改造项目和天网工程,对背街小巷、“三无〞小区进行美化、绿化、亮化,疏通排污管网,加装消防设施,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并投入专项经费,为社区治安巡逻队配备巡逻服装、防暴警棍、照明手电等装备,促进人防、技防、物防“三防融合〞,逐步完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由 60 多名志愿者开展的多轮第三方调查结果显示,居民治安、卫生、服务满意度有了较大提升。四是强化工作经费保障水平。制定印发《句容市社区建设“费随事转〞暂行方法》,以“费随事转〞不断拓宽社区增收渠道。按每年 20 万元标准足额落实社区惠民资金,按不低于 2 万元标准,对运转有序、发挥作用明显的小区党支部进行奖补。实行社区和小区自筹一点、共驻共建单位支持一点、街道办投入一点、党费奖补一点、财政补助一点渠道,解决

  社区党建经费缺乏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每年落实社区工作经费 1800 万元左右,其中,惠民资金 540万元,“费随事转〞经费 400 多万元,党费奖补 200 多万元,市财政补助 640 余万元。

 〔二〕主要工作成效 1.无中生有,探究建立两种创新模式。“三无〞小区是大家普遍感到头痛的治理难题。面对这一难题,句容市注重发挥群众智慧、调动基层治理力量,探究形成并推广“三无〞小区治理问题的两种创新模式。没有物业服务企业的小区,提倡学习火车站小区胜利阅历,以建立小区管理委员会方式,适当向居民住户收取确定的费用,承担小区物业管理职责,实行小区居民自治;鼓舞借鉴陆水社区特色做法,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接受市场化运作模式,成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物业服务企业,为“三无〞小区管理托底。目前,已新建“三无〞小区管理委员会 8 个,托底管理“三无〞小区 5 个。实践证明,这两种模式,务实管用,便于复制,能较大节省政府治理本钱,提升治理实效。

 2.借势发力,点燃烧旺社区“三味真火〞。借城市基层党建强劲东风,大力提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

  壮大激活社区各类社会组织,较好实现了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社区人气暴增,朝气逢勃,充满“三味〞。在社区治理中,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始终发挥着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政治功能得到充分彰显,组织力有了很大提升,较好实现了党建带团建促妇建强群建,不断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社区充满“红火味〞。社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楼栋“两长四员〞和各类社会组织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社区治理工作井然有序、热火朝天,充满“热火味〞。社区各类文体活动、便民服务、关爱行动如火如荼,贴近群众生活、贴近基层实际,贴近弱势群体需求,充满“烟火味〞。

 3.排兵布阵,初步形成“四三〞联动机制。坚持以“三进〞“三建〞“三引〞“三度〞为抓手,持续深化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引领社区治理提档升级。理顺其内在规律关联,那么是以“三进〞落实“三建〞、“三建〞强化“三引〞、“三引〞提升“三度〞、“三度〞倒逼“三进〞,基本形成闭环型“四三〞联动机制,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立好了“四梁八柱〞,成为句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模式。

 4.纵横联合,大力构建“五联〞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以单位部门进社区、在职党员“一员双岗三联评〞工作

  为抓手,以支部主题党日、基层工作日、红色周末志愿服务、万人洁城等活动为载体,强化机关基层双联互动,破除行业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壁垒,着力构建了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服务联动、矛盾联解的“五联〞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一是守摊求稳思想作祟,消极应付不愿引领。少数社区思想僵化,贪图安逸,面对市委决策部署,工作要求不高,执行不严,被动消极应付,遇事有畏难心情,不愿“啃硬骨头〞。二是行政化倾向严重,精力有限不能引领。随着社会转型,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承接了百余项政府交办的任务和行政性事务,实质上已成为基层政府的延长,各项任务目不暇接,社区是“小马拉大车〞,不堪重负,谋划引领社区治理显得力不从心。三是队伍建设滞后,能力缺乏不善引领。大多数社区工作酬劳偏低,与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收入差距较大,缺乏足够吸引力,优秀人才进不来、留不住。同时,由于县乡两级和相关职能部门对社区副职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教育培训不够常常、覆盖不全,社区工作人员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缺乏问题比较突出。

  2.小区组织体系还不够完善。一方面是小区组织覆盖不全面。截止目前,全市 271 个小区,没有建立党组织的小区 61 个,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小区 182 个,分别占小区总数的 22.5%和 67.2%,小区治理组织体系覆盖不全,而且越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另一方面是小区工作开展不平衡。受文化底蕴、人口综合素养、服务意识和带头人队伍良莠不齐等因素影响,小区治理工作开展不平衡。总体上看,国有改制企业型社区工作开展状况优于城区社区,城区社区又强于涉农社区。

 3.社区共治合力有待强化。一是部门参与主动性不够强。通过单位部门进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共治的力度有了较大提升,但大多停留在给钱给物层面上,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意识主体意识不够,整合人力物力、协作区域联动上力度欠缺。二是党员参与主动性不够高。部分年轻在职党员受精力和服务理念影响,住在社区却不能很好融入社区、服务社区;老年党员有足够时间和精力,但兼备奉献精神和服务意愿的还不特殊多,骨干力量明显缺乏。三是群众参与广泛性不够好。志愿者注册比例偏低。截止今年 8 月,全市城市社区人口注册志愿者 1.6 万余,仅占城区总人口的 6%左右,与文明城市8%的比例有确定差距。社区社会组织数量缺乏。全市

  183 个社区社会组织,平均每个社区缺乏 7 个,服务类、慈善类相对偏少。邻里互助参与人数不多。除桃花坪、六米桥等 4 个社区外,其他 23 个社区邻里互助机制没有很好建立起来,群众互助...

篇四: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

 以东城区交道口街道福祥社区为例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明确了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强调了工作的重点是“社区治理体系建设”。近年来,东城区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新尝试,交道口街道福祥社区就是其中之一。本报告结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市委、区委对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要求,针对福祥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基层实践,从做法与经验、面临问题和基本启示三方面进行了个案研究,以期为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一

 福祥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做法与经验

 南锣鼓巷地区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居民区,也是最富老北京风情的街巷。福祥社区居委会成立于 2002 年 5 月,社区内管辖南锣鼓巷地区雨儿、帽儿、东不压桥、蓑衣、福祥、拐棒、安乐堂、豆角、岔子九条胡同和地安门东大街。从 2006 年 5 月东不压桥胡同玉河改造拆迁,2006 年 9 月雨儿胡同房屋微循环改造,2015 年 9 月雨儿、帽儿、蓑衣、福祥启动四条胡同自愿申请试腾退项目,到 2019 年 2 月四条胡同修缮整治提升,福祥社区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面临着街区的房屋院落产权关系复杂,居民、商户、企业、单位等聚集于此,各方利益诉求不一等社区治理的现实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福祥社区党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留住记忆、留住文化、留住乡愁”的殷切嘱托,坚持把加强党建引领作为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径,注重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优势。本着“党建引领、协调各方,多元参与、共治共享”的社区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模式,形成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格局。

 (一)建强社区基层组织,突出政治引领功能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首要功能是政治引领。福祥社区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切实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政治功能。

 一是扩大组织覆盖,提升政治能力。通过扩大组织覆盖,严密组织体系,提升组织能力,全

 面加强党对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在区、街网格体系之下,不断加强社区网格党支部建设,选优配强社区网格党支部班子,推进基层党建与基层网格治理有机融合。健全协调社区党建联动的工作运行机制,通过党组织把社区内人力、物力等各类资源有效整合起来,从单一行动扩展为整体联动,凸显区域化党建在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沟通联络机制,发动院落产权单位积极开展调研摸底工作,为每户留住居民建立“一户一档”台账,详细记录每户的家庭情况,为社区环境整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统筹辖区内各类党组织积极发挥政治引领功能,实现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主要职责。

 二是建立“三带”机制,凝聚社区共识。第一,组织带组织。为了最大层面地动员社区内各类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福祥社区党组织成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把辖区内的物业公司、社会组织、驻地单位等列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成员,通过组织带着组织的方式强化了社区党组织的统筹协调功能。第二,书记带党员。充分发挥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的作用,以社区党支部书记带动普通党员,发挥政治引领作用。2018 年 9 月,东城区在全区范围内成立 31 个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室,福祥社区李德青工作室就是其中之一。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室在党员中发挥着重要的传、帮、带作用,把年青社区党员和工作者当作学生,手把手传授经验,培养社区后备力量,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动和引导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共建共治、服务社区居民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三,党员带群众。福祥社区持续深化“党组织建在支部上,党支部覆盖到胡同里,党员深入到院落中”的组织体系,不断激发党员干部参与社区事务,通过党员干部带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改变了以往“上传下达”式的会议模式,发挥社区党委的“主心骨”“助推器”作用,树立了良好的政党形象。

 (二)借助创新机制力量,实现治理力量下沉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特别重视基层社会治理,北京市为了加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力量,推行了一系列新举措和新机制。这其中包括“街道吹哨,部门报到”“12345 接诉即办”“党员到社区双报到”“东城区东四街道周末卫生大扫除”等创新机制。福祥社区一方面依托这些创新机制开展治理活动,另一方面在这些机制的基础上搭建符合社区治理特色的治理平台,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力量下沉。

 一是抓载体。以“街道吹哨,部门报到”“12345 接诉即办”“党员到社区双报到”“东城区东四街道周末卫生大扫除”等机制为载体,动员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形成了较好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第一,以“街道吹哨,部门报到”“12345 接诉即办”创新机制为抓手,在社区广泛开展为民服务、为民解困的工作。福祥社区在遵循接件流程的基础

 上,还制定了一套完备的办结案工作标准,即“六有”标准。答复公众、填写回复意见需按照“六有”标准,即有时间、有地点、有人员、有过程、有结果、有反馈。切实把群众的诉求解决到位,干一件、成一件,用实干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应有所为”。第二,以在职党员“社区双报到”为契机,发动街道、社区的党员干部以及驻区单位企业在职党员深入胡同院落中,开展居民需求征集调研,形成公共服务需求清单;同时,发挥在职党员的优势,帮助居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第三,以“周末卫生大扫除”为抓手,帮助居民群众清理修缮整治后的院落环境,带动群众积极参与。抓实区域化党建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上的重要作用。

 二是建平台。第一,建立社区党建协调会。为解决单位自管产参与院落整治更新问题,福祥社区建立社区党建协调会,进一步强化与院落产权单位的党建联建,调动了单位自产部门开展清理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团结各领域党组织为维护街区历史文化风貌同向出力。社区党建协调会先后组织开展各类共建活动 42 次,协调产权单位对 11 个居民院落开展了卫生大扫除行动,拆除小煤棚、疏通消防通道、清理院内杂物。第二,成立四条胡同修缮整治项目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保障福祥社区四条胡同修缮整治有序推进,福祥社区党委与区司法局、区法院、街道司法所共同成立了“四条胡同修缮整治项目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托社区党建协调会定期召开推进会,确定了信息共享、专案专办、定期会商和多元化解的工作机制。以创新“吹哨”的方式,整合职能部门资源,创新“四治融合”模式,实现人民调解组织“自治”、人民调解员“德治”、律师与法官“法治”和各部门参与“共治”的有机结合,建立项目推进过程中矛盾纠纷的快速化解机制,及时破解社区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健全多元共治机制,引导居民共治善治

 为了进一步健全社区多元共治机制,在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的基础上,福祥社区党委不断完善社区多元共治机制,通过专业引领、社会协同,搭起政府与居民之间的对话平台,建起联系群众的共治共享平台,满足了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分享社区建设成果的愿望和需求,保障了社区不同利益群体参与公共事务的议事决策权利,形成了居民自治、议事协商、共同参与的良好态势。

 一是搭建公共空间讨论平台,培育居民自治能力。自南锣鼓巷四条胡同修缮整治项目开展以来,福祥社区党委及时找准自身定位,转变工作思路,与第三方社会组织合作搭建公共空间讨论平台,积极动员辖区居民群众开展自治。围绕“雨儿胡同的美好生活——居住环境改善与公共空间愿景”和“雨儿胡同 30 号院公共服务空间有效利用”两个课题,先后召开 16 次公众参与讨论会,使居民参与有机融入修缮整治工作之中,围绕传统文化挖掘、公共服务织

 补、邻里关系再造、院落环境自治自管等问题开展协商讨论,集思广益、建言献策,通过参与、讨论,达成共识形成项目,制订行动方案,成立行动小组,使公众参与街区更新、治理成为常态。

 二是实体化“共生院”,打造“五大主题空间”。福祥社区雨儿胡同综合整治过程中,福祥社区围绕“共生院”建设,打造了“五大主题空间”。具体为“值年小站”“槐香客厅”“议商暖阁”“文馨书馆”“琢玉学堂”五个功能屋,在空间使用上坚持一室多用理念,一间屋子明确一个主题,承载多项内容。“值年小站”取实惠普惠之意,旨在让各类便民互助类普惠服务落地,开展便民缝剪修预约服务、为民百宝箱(工具房)服务等便民项目;“槐香客厅”是各类邻里关系融合类活动汇聚空间,举行居民会客厅、邻里美食节(厨艺交流)等各类茶话交流活动;“议商暖阁”是各类议事协商会议空间,开展居民议事会、居民调解会等活动,该空间为五个空间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文馨书馆”是面向特定人群的温馨服务空间,开展未成年人寒暑假实践、假期托管班、心理疏导等活动;“琢玉学堂”为社区公益达人和社区组织提供培力增能的空间,开展社区垃圾分类宣传(依托小院垃圾分类管理员队伍)、社区组织培力工作坊等联合社会组织的各类活动,发挥社区自治自管作用。“共生院”五大主题空间不仅是社区居民的共享空间,也是社区服务的载体阵地和社区共治的重要平台,还是社区社会组织的起航之地、区域单位的家园。

 三是征集社区“金点子”,整合资源凝聚力量。为了有效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社区党委于 2019 年 7 月,联手第三方社会组织发起了社区“金点子”项目征集大赛,面向全体社区居民征集公益服务项目的“金点子”,培育成立了居民议事厅、小院理事会、便民百宝箱、老街坊胡同导览队、小院垃圾分类管理员、少年自治会等 6 个社区社会组织。本着“小空间”带动“大集聚”,“小平台”激发“大创新”,“小载体”提供“大服务”的总体思路,根据各空间特点与各自治组织进行认领对接,优化资源配置,使之成为凝聚社区力量、整合社区资源、促进社区发展的创新平台,进一步规范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体系、健全多元参与平台载体、完善社区议事协商机制。

 (四)贯穿一个治理理念,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福祥社区在推进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始终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社区党建服务水平。

 一是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健全完善社情民意收集机制,通过“入户访”“活动听”“线上收”的方式,畅通全方位、常态化的社情民意收集渠道。“入户访”,坚持分片包户和民情日记制度,对于一般人群实行普遍走访,实现年度全覆盖,对于重点人群实行深度走访,及

 时掌握情况。“活动听”,通过组织开展居民协商式议事、“开放空间”讨论、社情民意征询会等活动,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建议。“线上收”,利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拓宽公众表达渠道。

 二是实行动态管理。实行“一户一档、一院(楼)一册”动态管理,做到“四清”,即家庭基本情况清、流动人口分布清、重点群体状况清、矛盾苗头隐患清。如为解决雨儿胡同居民的停车难问题,研究制定了《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机动车停车规划》,协商南锣南口地上停车场和玉河地下车库以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供居民使用,并委托物业公司购买了两辆电瓶车解决居民突发应急问题。再如协调房管部门就修缮改造过程中拆除的电暖气、有保存价值的老砖老料老构件等物品制定修建标准和复原办法。针对居民反映突出的设立老年餐桌问题,召开专题会,确定服务企业,并在服务具体内容、价格和方式上努力实现服务供给与居民需求对接。

 三是推行“全员全科社工”计划。福祥社区党委以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实践“全科社工、全能服务”模式,实施“全员全科社工”培训计划,提升全科社工的综合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建立和完善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开设社区服务站全科服务窗口,逐步实现由“坐等服务”向“主动服务”、由“轮流值守”向“专人受理”、由“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的社区服务方式转变。

 二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实践中,东城区交道口街道福祥社区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经验,但是仍然存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普遍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社区党建工作的资源基础相对薄弱,资源配置比较匮乏;二是基层社区工作存在负担过重、任务过多的问题;三是社区党建人才队伍建设薄弱,奖惩机制和激励手段缺乏。

 (一)资源基础相对薄弱,资源配置比较匮乏

 目前,社区党建工作的资源基础相对薄弱,资源配置相对较少,这是制约社区治理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目前就社区层面而言,主要的治理资源仍然是来自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对于党委和政府的依赖性很强。目前由于党委和政府对社区资源的支持还有很多领域尚未制度化,会出现一事一议、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个案支持情况。有些重要资源的支持很难在普遍层面上满足社区的需求,这样就会出现党委和政府支持到位,工作就能够到位,反之,工作的水平也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党建...

篇五: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南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城乡社区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空间,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推动社区治理创新是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健全社区管理服务机制,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这一重要论述为推进新时代社区治理创新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路径遵循。河南是农业大省、经济大省、人口大省,有快速发展的城市乡镇和发展程度相对较低的广袤农村,基层社区治理任务繁重艰巨,迫切需要发挥党的领导优势,以基层党建引领为广大城乡社区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证基层社会治理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进入新时代,如何以党建引领推动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是各级党组织必须不断探索创新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

 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要求“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1] 这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河南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大力加强城乡社区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实践规律,形成了诸多成效显著的经验模式,如开封的“一中心四平台”,焦作的“党建综合体”提升组织活力、助推乡村振兴等,由此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子。

 (一)加强党的领导,树牢社区治理 “ 主心骨 ”

 旗帜鲜明地加强党的领导、实现党的领导对社区治理全覆盖,是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为全面推动社区党建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社区治理,近年来,各地把准方向定位、聚焦主责主业、牢固树立基层“大党建”理念,积极构建基层“大党建”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功能,整合各部门、各领域、各方面力量,积极构建统一领导、职责明晰、有机协调、齐抓共管的多元化社区治理工作格局,为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支撑。

 1. 强化政治引领,促思想上同心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以提升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力为重点,夯实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统一领导本辖区“大党建”工作,推行“1+4”管理模式,对驻区单位、企业、“两新组织”和社区党员进行监督管理,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各单位和社会团体密切

 配合、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格局;不断强化政治引领,严肃“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持续加强规范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充分保证社区各成员单位及党员常态化学习,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绘就最大的思想同心圆。

 2. 强化组织引领,促目标上同向

 纵向深化社区党建组织引领,建立“党建引领、党群互动”联动工作体系,建立市、区(县)、街道(村)、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对社区党建工作统一规划部署、统一配置力量,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每年年终召开党建工作总评会,通过吸纳下一级党组织书记参加上一级联席会议,使市、区(县)、街道(村)、社区四级党组织紧密嵌合为有机统一体。横向强化“一盘棋”,抓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合力,建立“双报道、双报告、双服务”等区域协同共治机制,搭建社区与驻区单位、社会组织、非公企业等多元主体共驻共建平台,形成各有侧重又相互协作、彼此穿插又突出重点的党建引领社区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格局,把党组织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区治理的个个角落。

 3. 强化工作联动,促行动上同步

 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在社区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一方面,建立集体领导与部门分工相结合制度,对照中央、省委要求,建立社区工作事项台账清单,做到目标任务、推进措施、完成时限、存在问题、整改内容“五明确”,由各成员单位按照自身职能分解落实,确保任务具体化、问题精准化、督促常态化、整改项目化;探索建立治理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制度,将辖区各单位、组织、企业的政策、队伍、信息、培训、载体等优质资源深度对接整合,统筹配置使用,实现组织联建、阵地联用、活动联办、服务联创,促进社区治理效能大幅提升。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规范社区管理服务职能,清理规范政府职能部门延伸到社区的工作机构、信息部门和加挂的各种牌子以及要求社区组织出具的各类证明,安排一定人员和经费下沉到基层社区,使社区党组织能够聚焦主业,不断提升治理和服务水平。

 (二)夯实组织基础,织密社区治理网络

 组织覆盖和有效融合是党组织发挥作用、引领治理的方式,也是党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近年来,针对基层社区党组织阵地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等突出问题,各地以阵地提升为切入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及措施,推动资源下倾、力量下沉、重心下移,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进一步强化社区组织基础,构建沉底到边的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体系,织起一张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治理资源网。

 1. 持续打造社区党建综合体

 近年来,各地针对城乡社区中大多数党组织阵地规模小、活动开展难、功能发挥差等问题,逐步探索构建以财政补贴为主、社区自筹为辅的投资机制,对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进行规范建设,着力打造集组织、功能、资源、服务于一体的社区党建综合体。一是规范优化场地配置,确保设备齐全、功能完善。按照“两室一厅一广场”布局以及“有旗帜、有牌子、有办公设施、有电教设备、有制度版面”的“五有”标准,对党群活动室、便民服务站、卫生室等组织活动场所进行有机整合,推动党员群众活动场所从“分散”转向“集聚”。二是打造信息化“智慧党建”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网络信息技术,建立适应当代社区工作需求的信息化平台,把党建与便民服务、文化宣传、培训管理等融合起来,为辖区的企业、单位和党员群众提供快捷、便利、高效的信息化操作载体,推动社区管理服务从“线下”扩展到“线上”,打造线上线下互促互动的信息化治理平台。三是创新设置小区、商圈、工业园区等党建阵地。探索在大型小区、楼宇、工业园区等社区居民身边区域中成立党支部,围绕发挥党组织服务功能,定期开展活动,与小区物业、业委会融合融通,让党建融入群众生活,引领规范社区秩序,推进党建引领的触角不断向下延伸。

 2. 引领激活各类组织 合力

 为了有效引领各类组织,聚合各方力量同心同向,近年来,河南各地以基层党建综合体为纽带,统筹推进城市、社区、机关、非公企业、“两新”组织等各类组织的党建工作,不断完善基层组织体系。一是着力解决队伍不齐、不力问题,全面推进党组织晋位升级机制:在机关事业单位,按照职工人数 2%的比例配备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在街道及乡镇成立街道(乡镇)党建工作指导站,推进基层党建督查指导常态化,为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配齐配强党务工作力量,把驻区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紧紧吸纳在社区党组织的核心架构周围,确保人在哪里、党领导的社会治理末梢就延伸到哪里。二是不断加大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力度,努力实现党对社区治理的全覆盖。重点理顺“两新”党组织、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着力优化“一院三所”、产业园区、中小学校等领域的组织设置,推动各类商会、行业协会党的建设;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抓手,以楼宇党建为支点,大力开展“网格化”党建,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努力实现党建区域网格化、活动载体经常化、服务体系全覆盖。这些举措的实施,有利于整合社区各类组织的功能资源,将党的组织优势转换为治理优势,推动社区治理由“单打独斗”转向多元共治。

 3. 着力 提升治理服务水平

 近年来,河南各地积极推进集合化构建,通过下沉服务事项等措施,有效提升了社区治理服

 务水平。一是持续加大社区服务投入力度,推动便民服务下沉。建立多元化经费保障机制,利用财政专项资金、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和惠民资金等经费,为街道社区配备专职党务工作者,涉及与人民群众日常工作生活紧密相关的民政、计生、劳动保障等多方面业务,在社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办事难”“办事慢”的问题。二是推动社会化运营,引入、孵化和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养老、医疗、教育等多方面的专业化服务,改变过去党组织“大包大揽”的做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社区事务性、服务性工作交给专业可靠的社会组织来完成,构建起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支撑的社区服务管理机制。三是推进智慧社区平台建设,开发智慧社区服务客户端,打造信息化系统平台,契合群众需求、整合便民服务资源,实现网格一呼、服务就到,大大提升人民群众对社区治理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三)强化队伍支撑,激活社区治理原动力

 成事之要,关键在人。社区治理的关键,在于培育锻造一支立场坚定、作风过硬、能力突出的党员干部队伍,只要抓住这个关键,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近年来,针对一些社区党组织力量薄弱、队伍老龄化、专业素养不高等现实问题,各地持续加大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强化教育培训、严格制度管理、加大引进力度等方式,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激发出社区治理的内生原动力。

 1. 持续加强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大海航行靠舵手。社区党组织能否在社区治理中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组织带头人的能力水平,带头人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所以,以党建引领社区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社区党组织带头人这个关键。近年来,各地在社区党组织带头人的选拔、任用及培养教育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努力以带头人队伍建设带动社区党组织建设提档升级。一是坚持整体谋划、统筹调整社区干部配备,创新完善社区干部管理考核制度,坚持综合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把工作实际作为考核依据,将真正有担当、能干事的人选拔到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岗位上。与此同时,通过强化政策激励、实行后备干部动态管理、建立后备干部数据库等方式,把优秀专业的党员干部选配到社区党组织领导队伍中,提升待遇水平、打通晋升通道,激发社区带头人干事创业激情。二是围绕社区工作需求,着力抓好带头人教育培训。突出抓好社区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更加扎实地推进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在社区落地生根;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精准化开展党员干部业务培训,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训什么,强化思想认识、提升专业素养、推动干

 部培训与现代治理需求精准对接,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带头人专业化治理水平。

 2. 积极吸纳社区治理有生力量

 近两年来,河南各地在社区治理人才的引进培育上探索亮点颇多。一是充实骨干力量,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基层“四类人员”选拔,精心培育社区治理骨干,出台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等相关政策、探索建立分类分级的岗位等级序列和薪酬体系,保证社区党组织人才队伍的稳定,激发社区治理的主体活力。二是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优势,在驻区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和社区群众中做好“推优入党”工作,持续优化社区党员结构,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吸纳大学生、转业军人、企业骨干等有生力量下沉到社区,加强社区治理人才定向引进和培养。四是坚持引育并重,把符合任职条件的无职党员、积极分子、优秀社会人士安排到网格管理员、人民调解员等社区一线岗位上锻炼培养,为人才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实时动态评价管理,建立实绩档案作为选拔任用的依据,用人才激活社区治理的“一池春水”。

 (四)完善机制保障,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

 基层社区治理是社区党组织必须承担的常态化、动态化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创新完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长效机制,保证各方面主体能够在社区党组织引领下融入社区治理的各项工作,形成多元共治的良性循环是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根本归宿。

 1. 坚持完善社区党建制度体系

 做好社区治理工作,离不开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完善的制度体系。近年来,各级在社区党建制度化、规范化问题上进行了诸多探索,逐步建立健全相互配套、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的制度体系,着力解决社区党组织建设靠什么约束、靠什么运行、靠什么保证的问题。一是认真落实社区党建责任。建立社区党建工作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对社区党组织以及辖区内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小区等党支部的党建工作进行考核评议,通过党建项目化管理,推动社区治理的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健全“主题党日”“双重组织生活”“党务点题公开”等制度,强化社区党组织以及各党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的刚性执行,大力纠正党内政治生活走过场、搞形式等问题,净化优化政治生态源头。

 2. 建立健全社区自治机制

 近年来,为解决社会参与不足、社区治理协同性不强等问题,各地把社区治理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项目,不断健全完善社区自治机制,探索构建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一是探

 索建立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社区群众等多元主体参与的...

篇六: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部 NEW WEST 2019 年 03 月下旬刊M48东中部经验丨 D本文系安徽省党校系统 2018 年度重点课题《社区多元共治中的党建引领作用研究》(编号:QS2018074)以党建引领社区多元共治的实践与思考张蓓蓓(中共肥东县委党校  安徽肥东  231600)【摘  要】  本文阐述了以党建引领社区多元共治的必要性和内涵,介绍了肥东县社区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以党建引领社区多元共治的几点措施。要树立“党务服务业务”的党建新理念;实现社区党建逐渐由“组织引领”向“功能引领”的转变;实现“单位制党建”向“社区党建”的转变。【关键词】  社区治理;多元共治;党建引领;经验启示“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稍”。[1]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是群众安居乐业、基层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 [2] 新时代,如何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统筹推进社区多元主体共治,对于完善十九大提出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依法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当前基层党建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肥东县镇西社区探索“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有效解决了新型社区治理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找到了新形势下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突破口,探索了一条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路径。一、以党建引领社区多元共治的必要性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中最基础的一个组成部门,既是巩固基层执政基础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克服体制转型阵痛的客观要求,更是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现实需要。镇西社区创新“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对于有效提升社区治理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众所周知,“政党的基本政治功能是连接国家与社会的桥梁与纽带,其执政的基础在社会,一个脱离社会的政党是没有生命力的。” [3] 而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连接国与家的生活共同体,是中国社会的最基本单元,是群众集居之地。在今天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型社区,存在着多元的社会主体,他们既是党执政基础的重要平台,也是社区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因此,要构建社区多元共治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通过多方合力,以此来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基础。二是破解社区治理困境的现实要求。新时代下社区治理也面临着多种的难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党组织能力的弱化。一些农村社区党组织行政化倾向较为严重,自治能力不足,居民直接参与到社区具体管理的空间不大,易造成群众认为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影响其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度。此外大量精英能人涌入城市,导致社区治理缺乏年轻能干事的人,治理能力明显不足。其次是社会组织活力不足。在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的发展较为迅速,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有的内部管理水平低下,缺乏有力的领导 ;有的组织影响力弱,工作处于停滞不前状态等等。为此,社区党组织必须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加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引导,通过强有力的党建引领,及时发现基层社区治理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多方明确权责、规范自律、依法自治、发挥作用,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提高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意识、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社会组织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释放正能量。二、以党建引领社区多元共治的科学内涵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是指在社区治理中,强化党的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搭建治理平台,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形成呼应群众诉求的治理导向,推动利益相关的多元主体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对公共事务进行有效治理。通过对全省各地多个社区建设的调研和分析,认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科学内核,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政治引领是核心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理所当然“党建引领的核心内容是政治引领,目标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化为思想引导、价值引领和行动引领”。

 [4] 当前,社区党组织必须发挥自身政治功能,加强政治引领,否则社区各类主体在治理过程中就会迷失方向。政治引领,说到底就是方向引领、根本引领。就在在政治上保证、思想上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将党建工作化无形于有形,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带动更多居民参加到社区管理事务中来,实现多元参与。2、项目引领是基础党建项目是党建引领的主要抓手和载体,是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最生动、最广泛、最直接的体现。一是通过党建项目确立目标导向。社区党组织要把上级党组织发布设置的党建项目与社区自治项目有机结合,通过发挥内生资源征集项目做各种公益活动,以此减轻基层负担,体现党建的政治方向引领作用。二是通过党建项目树立党建品牌。社区在社会治理中,要通过党建项目的引领示范,积极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党建品牌项目,如合肥市滨湖世纪社区开展的党建引领楼组自治,通过开展各类楼组服务,培养居民和增强居民自治的意识和能力,体现基层党组织对社区共治的示范引领。3、服务引领是根本在社区治理中,服务引领的核心要义就是寓领导于服务之中,要始终把服务发展作为方向、服务社会作为关键、服务群众作为根本,不断提高社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服务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做到在方向上提供引领服务、在议题产生中提供协商平台服务、在问题解决中提供资源支撑服务,使社区党组织成为服务型的党组织,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三、以党建引领社区多元共治的实践与探索近年来,肥东县镇西社区探索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工作模式,积极引领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共治,形成党委领导、居委自治、多元参与、资源共享、和谐有序的社区治理新格局。1、创建社区“大工委”平台,织密党组织网络社区党委,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为理顺社区各类党组织隶属关系,打破社区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传统基层党

 49 新西部 NEW WEST 2019 年 03 月下旬刊M 丨东中部经验 D建垂直领导体制,成立社区党工委。社区党工委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驻社区党员要到社区报到制度,将驻区所有党员网格化,每个网格都设立党支部,网格内的楼栋、街巷、院落设立党小组,所有党员划归到每个网格中。每个党小组在每栋楼设立一户党员中心户,亮明身份,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这样使党的组织触角延伸到社区的各个角落,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纵横贯通”的组织领导体制,由此带来对组织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成为社区党建工作的一大显著特色。2、引领多元组织共商,激活社区联建活力社区党、工委,发挥党组织的引擎功能,在协同多方联动治理中起引领作用。社区成立了联建工作领导组,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商讨当月社区党建、居民利益、公益事业、社区治安、文明创建等重大事项,用最快的速度解决老百姓身边的大事、急事、难事,引导社区各方力量对社区重大事务进行科学评判、民主决策,逐步形成民主提事、民主议事和民主决事的良好氛围,基层共治功能得到有效激活,实现事先多沟通、遇事多协商、难事共解决,把社区诸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特别是社区联建领导组还同社区物业公司、业委会等各类社会组织签订联建工作协议,协同解决社区的环境整治、绿化、治安等社会问题,共治效果得到了很好的体现。3、创新服务载体,提升居民幸福感社区党委在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中,把创新服务载体作为着力点。首先是优化社区行政服务。建立社区综合服务大厅,将社区党务、政务等相关事项进行集中办理,推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打造全方位、全天候、零距离的行政服务模式,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其次是优化志愿服务。社区党委将党政、市场、社会三类资源进行整合,组建以劳务奉献、智力服务、应急援助三大类型的红帽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并收纳“五老”队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社会组织参与志愿服务,提升志愿服务质量。在志愿服务管理上,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奖励”制度,极大地激活了共治活力。在活动开展方面,创新一个特色平台“聚”民,由社区红帽党员志愿者为居民每周免费放一场电影,并利用中场间隙进行好人好事宣讲及安全、健康等知识有奖问答 ;利用社区活动中心,每月为居民举办一场庐剧专场,传承地方戏曲文化和开展一次困难居民走访活动等。4、建立多元平台,拓宽共治渠道一是设立社区居民议事会,引导社区各方力量按照规范程序,对社区事务进行科学评判、民主决策,激活社区多元主体参政议政的热情。二是设立“阳光村务”维权监督平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镇西社区建立“阳光村务”维权监督网站,开设了“社区概况”、“党务公开”、“居务公开”等栏目。网站上把两委的承诺、分工以及对社区的党务、居务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进行公开公示,随时随地接受社区党员、群众的监督。此项工作,为合肥市推进“阳光村务”工作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三是设立社区矛盾调处平台,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社区建立调解委员会,组成人员由社区党委成员、居委会成员、社区矫正员、党员志愿者等组成,调动专业力量参与社区矛盾调处。调委会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定期分类梳理研判各类民事纠纷、突发事件,以此提升效果。四是创新协调机制,引领多元共治。社区在治理中,创新建立由社区党组织牵头,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共建单党组织参加的党建理事会,有效整合辖社区单位、共建单位各类资源,通过人员联动、活动联办、资源联享等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例如在镇西社区的汇景小区,居民有假期为孩子们提供补课的服务要求,但汇景小区物业公司只有场地资源,但无人才资源教师。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党委发挥党建理事会的作用,协调共建单位学校党组织,由他们派出党员志愿教师,实现物业公司场地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有机结合,最终满足了居民的这一发展性要求。四、以党建引领社区多元共治的几点思考1、树立“党务服务业务”的党建新理念在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新型社区,党建引领关键在于强化党的领导,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民间组织党建工作是拓展执政空间和整合执政资源的现实取向,也是民间组织健康有效发展的助推器与润滑剂”。

 [5] 只有形成多方共治的治理格局,才能实现社区的和谐稳定。共治,即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是社区治理的内核。多元共治就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激发公众参与,在民主协商的良性互动中寻求共识的过程”。[6]社区党组织能够为社会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的业务发展提供必要的组织资源。同时,“党务服务于业务”就是将党建嵌入到社会多元共治的业务及其过程中,使相关要素都能够聚焦于社会治理的需要,避免出现耗散效应。社区党委在社区治理中,通过建立党建理事会、居民议事会、商圈共治理事会等创新载体,整合社区资源和力量,引领各方主体共同商议社区重大活动和事项,调动了各类社会组织共治的积极性,形成了党建共商、服务共做、难题共解、文明共创的社会氛围。2、实现社区党建逐渐由“组织引领”向“功能引领”的转变“组织引领”的有效性毋庸置疑,但是从社会治理善治的目标来看,基层党建的组织引领作用并不是最佳的。功能引领则强调动态的过程党建,替换组织引领中的静态党建做法,具体说,党对社会的领导必须放弃权力依赖,尽量通过整合性引领、人才引领等功能引领这一非权力手段来实现。社区党委只有尽量的少使用行政化手段,更多地通过多方面的功能引领,比如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把凝聚在党组织内部和周边的社会组织的人力、物力等多种资源来为社区居民服务,不仅能有效的增强党群之间的感情,更能营造出互帮互助、充满活力的社区治理新格局。3、实现“单位制党建”向“社区党建”的转变通过睦邻党建,有效整合各基层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开展驻区单位党组织党员到社区报到,利用社区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以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社区在服务民生上,一方面以提升区域化党建服务为工作重点,将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长效化。从组织机制创新来看,拓展党员服务方式,健全多种类型的党员义工服务体系,大力实现“结对帮扶服务”,让每一个党员骨干发挥自身力量来全力解决居民“难、急、愁”的问题,使党组织服务水平呈现全方位、精细化和多元化。同时,应注重引领各类社会精英、乡贤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社区治理,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实现居民共建共享发展成果。【参考文献】[1]  习近平 .2018 年 11 月 6 日至 7 日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 .[2]  习近平 .2014 年 3 月 5 日在参加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3]  徐振光 .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J].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7.3.[4]  聂苗 . 社区治理新格局中“党建引领”的内涵与路径分析 [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7.4.[5]  康晓强 . 民间组织党建工作的双重 (下转第 63 页)

 63 新西部 NEW WEST 2019 年 03 月下旬刊M 丨经营管理 J工作理念,体现创新精神和“赛马”精神的,具有江西烟草商业鲜明特征、为大家共同认可的文化体系,并内化于干部员工的心里,外化为干部员工的实际行动。抓实党建工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建立健全基层组织,真正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的坚强堡垒作用。围绕这一总体要求,本...

篇七: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2019年第1期·总第641期基层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党建在其中扮演着龙头工程角色。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街结合典型老旧城区的实际,围绕社区治理,树立大党建、大治理的理念,把基层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初步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参与主体多元、公共服务多样、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2016 年荣获全省乡镇(街道)党委“十面红旗”荣誉。一、坚持强党善治,注重社区治理的引领性党建引领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所在,中华路街从五个方面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一是政治引领。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学习教育为根本,提高党工委班子成员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让“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对党忠诚、为党奉献”成为班子成员的行动自觉,强化“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地做到“两个维护”,夯实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二是组织引领。努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覆盖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纵向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架构,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驻区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1+6”区域化组织体系和治理模式。三是服务引领。优化综合服务,设立街道行政事务服务中心,在社区保留综合服务窗口,为群众开展政务服务、法律服务、生活服务、文体服务、关爱服务。丰富社区服务,开展“邻里守望”服务困难群众,开展“四点半”学校服务青少年,建立“老年乐园”“阳光家园”服务老年人、残疾人。拓展特色服务,组建一批特色服务团队,在传统节日开展社区节庆民俗活动。四是文化引领。发挥红色文化区域优势,依托中共五大会址、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毛泽东旧居和廉政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景点的资源,开展系列红色文化主题教育。将红巷 38 号原社区办公楼进行改造,打造成为集“议事、学习、文娱”三位一体的“中华路街红色阵地”。五是人才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是体制创新,核心是人。中华路街引领人才发展,按照“大学毕业生—社区公共服务干事—社区‘两委’成员—社区书记—街道公务员”成长链加强干部培养,为社区党组织书记储备充足活水;与江汉大学联合,成立了全区首个街道与高校共建的青马基地;开展党员示范岗、巾帼服务岗、技能大赛等党建带群建活动,把业务“能人”培养成政治“红人”,促进“红人”成长为“能人”。二、坚持协商共治,注重社区治理的多元性协商共治是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围绕协商共治的思路,中华路街从理念、制度、体制、机制、模式等方面创新入手,走出了一条富有创新特色的社区治理实践之路。一是理念创新。创新基层社区治理,必须坚持理念先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于社会建设明确提出由“社会治理”替代“社会管理”。中华路街及时转变思维方式, “打破内循环”“开门抓党建”,发挥“大党建”的格局引领,强化社区党组织与其他社会主体合作、与各部门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的意识。二是制度创新。中华路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制定社区协商议事会制度。社区协商议事会由社区居民、社区两委成员、驻干 部 论 坛G A N B U L U N T A N●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街党工委

 48 2019年第1期·总第641期社区单位、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经济组织、社区社会组织、 “两代表一委员”等方面的代表构成,充分体现了社区共治主体的多元性。三是体制创新。深化街道行政体制综合改革,以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区域化组织构架,重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在横向上,由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组成社区联席会议,形成阵地同建、思路同商、平台同创、服务同抓、活动同办、荣辱同享的“六同工作法”。纵向上,发挥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核心作用、社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小组的基础支撑作用和党员中心户的示范引领作用。四是机制创新。建立“三方联动”机制。社区党组织组织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三方联席会议,解决社区突出问题,搭建三方联动联系沟通服务的平台,围绕业主反映的突出问题,召开三方联席会议,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强化区域党建协作机制。在每个社区建立了党建联系工作群,及时通报、反馈、宣传党建工作,及时发布群众服务需求和百姓微心愿。五是模式创新。凝聚社区、社工与志愿服务促进中心、96 家社会组织等力量,构建“社区+社工+社会组织”联动模式,社区搭台、社工助力、社会组织唱戏,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营造活动。突破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常规模式,积极探索“党建+”新模式,全面整合社区、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党建工作力量形成合力,举办首个街道层次的党建红色项目设计大赛。三、坚持融合同治,注重社区治理的融入性中华路街突破原有的自我循环式的党建模式,把党建嵌入到社区治理工作中去,把党建引领具体落实到社区治理上。具体表现为“五合”:一是价值目标上合。中华路街以社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以练就服务群众新本领为目标,以提升服务群众能力为重点,把党的领导植根于基层、植根于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组织群众依法管理基层社会事务,实现党领导社区治理、依靠群众加强社区治理,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日常工作有机融合。二是治理结构上合。定期召开社区“两委”工作会议研究决定辖区内各项重大事项。在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与社区党组织间全面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推选符合条件的社区党组织书记或社区“两委”成员兼任业委会主任。搭建三方联动联系沟通服务的平台,共同协调解决社区突出问题。三是工作内容上合。中华路街通过日常工作项目化管理,始终把服务辖区群众作为谋划党建工作的最终落脚点。2018 年谋划和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以“一颗初心记使命、十大活动看中华、百名支书在行动、千名党员带家风、万名群众跟党走”为内容,引导党员干部进社区、下网格,与群众面对面谈心事、交朋友,有力推进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向纵深发展。四是工作力量上合。凝聚辖区 44 家共建单位资源,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驻区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夯实“1+6”区域化组织体系和社区治理模式。借助“社会+社工+社会组织”网络,形成“党建+”合力,实现组织联网、阵地联建、党员联动、事情联办、活动联谊、发展联姻。五是工作方式上合。发挥“关键少数”的表率作用,工委班子以及领导干部把责任和担当扛在肩上,以上率下促担当。实行社区“第一书记”“第一站长”包保制,点对点、面对面负责本社区的各项工作。继续落实“书记抓、抓书记”工作法,树起基层党组织书记这面旗。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在全街建立58个网格党支部,让社区党组织由“一根针”变成了“一张网”,成为贯彻落实各项工作的有力抓手。四、坚持依规法治,注重社区治理的规范性中华路街围绕居民群众、相关组织和辖区单位三个重点,组织相关人员制定社区规则,通过广泛深入宣传,形成了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一是制定社区公约。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广泛发动社区群众参与讨论辖区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价值导向,先后制定了《院落管理公约》《邻里公约》《租户公约》《防火公约》《院落行车公约》《文明养狗公约》和《环保公约》等普遍适用的居民公约;结合户部巷和文化团队的实际,倡导制定了《户部巷小吃经营户公约》《文化团队活动公约》。这些公约广泛吸收辖区群众、社区骨干、专家学者的意见,精炼准确、朗朗上口,成为居民群众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干 部 论 坛G A N B U L U N T A N

 49 2019年第1期·总第641期二是依法完善制度。针对辖区社会组织种类繁多、品貌繁荣的实际,中华路街通过“行业管理、有效引导、街道统筹”的思路,帮助相关组织依法完善制度。先后制定完善了《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席会议制度》《社区文体团队管理制度》等各类制度30余项。坚持符合法律规范与突出街道实际相结合,确保各项制度成为各类社会组织的行动指南,使其成为社区治理的有效力量。三是规范区域共建。中华路街共驻有 24 家省市区直单位。在街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的动员引导下,辖区单位支持、参与社区建设,社区群众广泛受益。一方面,中华路街道通过社区党建联席会、签订党建共建协议书、下达文明创建任务清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责任书等形式,规范辖区单位的权力和义务;另一方面,辖区单位坚持“大干部小职务,小职务大作为”,积极委派机关党委书记或者单位分管副职担任社区兼职委员,实现了社区与辖区单位的良性互动。五、坚持居民自治,注重社区治理的民主性中华路街健全党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引导居民群众直接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一是充分发挥居民群众自我教育作用。通过与辖区中华路小学合作,开展“红色爷爷一堂课”,邀请社区内有故事、有毅力、有担当的党员爷爷走上三尺讲台,通过讲革命历史故事、讲道理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成立“草根宣讲团”,坚持用身边人说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二是充分发挥居民群众自我管理作用。中华路街涉及居民民生的大小事情,都由社区各党小组组织居民开展“协商议事会”来拍板。参会代表可以对社区内服务性机构提供的服务质量及涉及社区公众整体利益的有关事务及时进行讨论、表决。借助“党建大家说,网事月月咵”活动平台,以圆桌会议的形式开展“我为中华献一策”红色论坛,居民群众围绕当前社区治理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通过网格员及服务团队,真正实现了“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三是充分发挥居民群众自我服务作用。按照“社区活动产品化,社区产品活动化”的思路,中华路街创新社区活动方式,使社区活动成为居民群众普遍认可、主动参与的盛大节日;建立以社区党员为主体,以社区能人、社区好人、社区贤达、社区服务明星等为补充的社区骨干队伍,成为社区自我服务的中坚力量。通过设置党建工作指导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区工作监督员等岗位,形成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的长效机制。六、坚持线上线下网治,注重社区治理的时代性中华路街引入“互联网+”思维,建成了首个街道党建网站。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加强党员学习教育管理和党群互动,实施“线上”向“线下”延伸, “线下”向“线上”互动,从而打通社区治理的“双向道”。一是学习教育网络化。实现指尖教学。在线下集中学习的基础上,依托党建网站、微信公众号,开辟党员学习教育专栏,党员可通过电脑、手机快速浏览、下载学习。开设指尖微课堂。成立网格送学队,及时将文件精神、学习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传到家送入户,实现居民群众学习教育全覆盖。二是党员管理信息化。街党工委建立专人负责制,对全街 2181 名党员统一编号,批量导入网站,每一名党员的个人信息、入党信息、支部信息、兴趣爱好等在系统后台一目了然,可以实现关键词快速查找党员、网上办理党组织关系转接、党员信息及时更新等多种功能。三是党员考评数字化。对党员表现量化赋分,严格落实党员积分制。每月实行“十分制”,包含基础分和奖励分,基础分根据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表现来评定,奖励分根据党员参与街道、社区活动情况来评定,由支部书记统筹、网格员具体负责,对党员整体表现量化赋分,实行一月一打分、一季度一评定,以积分排名的形式强化党员比拼赶超的进取意识。四是服务群众智能化。通过“互联网+”党员管理平台实时发布辖区工作要闻、活动动态、问答反馈等信息,打造一个党群互动更频繁、宣传更全面、服务更完善的“红色阵地”;充分利用平台在党员中开展认领微心愿、认领义务岗等活动。由社区统筹、收集居民群众需要的服务岗位和服务项目,及时发布在党建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中,让党员伸出的“服务之手”与群众伸出的“需求之手”互相看得见、拉得上、握得住。责任编辑/张秋实干 部 论 坛G A N B U L U N T A N

篇八: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首都治理 | ShouDu ZhiLi |80前 线 / 2020.5党建引领下的社区物业共治宋贵伦 杨积堂[摘要] 党建引领社区物业共治是北京市着眼社区基层推进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2019年,北京市选择100个小区,深入开展党建引领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委员会参与社会治理试点工作,工作成效明显,发展势头良好,成功经验宝贵。但也不同程度存在低、小、散、乱、缺等弱项短板,需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基层工作、改革创新、典型宣传,以更扎实更有效的举措,推进党建引领社区物业共治工作向纵深发展。[关键词] 党建引领;物业共治;社会治理;顶层设计[中图分类号] D616;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0)05-0080-042019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打出了基层社会治理组合拳:

 “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全面推开, “接诉即办”大力推进,党建引领社区物业共治推出试点,等等。首都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如果说, “接诉即办”是着眼市区层面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实践, “吹哨报到”是从街乡层面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实践;那么,党建引领社区物业共治,则是从社区基层推进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2019年,全市开展党建引领社区物业共治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经验值得认真总结,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工作需要拓展延伸。党建引领社区物业共治试点工作的主要成效按照市委统一部署,2019年初,全市选择100个小区开展试点工作,要求各区按照商品房、保障房、房改房、无物业老旧小区四种类型,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区物业共治新路径。经过一年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坚持政治导向,着力推进党建工作全面覆盖。各试点单位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统一推进“应建尽建”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在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委员会中成立党组织、选派党建指导员,着力实现“应建尽建” “应派尽派”。同时,探索推进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逐步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比如,朝阳区成立区级物业管理协会,同步成立物业行业党委,统筹指导物业领域党建工作,着力提升“两个覆盖”质量,确保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委员会全部纳入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党政群共商共治会议、社区居民议事厅等工作体系,完善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多方联动服务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推进“吹哨报到”扩展延伸。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着力推进“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向社区扩展延伸,小区停车管理乱、物业收费过高、新老物业交接矛盾、业主委员会缺失等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比如,顺义区运用吹哨报到机制,召集区住建委、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顺义分局、区城市管理委等区直部门及 6 个街道等多方力量,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停车难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共梳理出13个层面的原因,形成了推行阶梯收费机制、施划小区内行车单行线和实行错时停车、设立共享车位等10个可行性建议。

 | ShouDu ZhiLi | 首都治理 |May, 2020 / QIANXIAN 81坚持需求导向,着力推进物业服务精准精细。试点工作中,紧紧围绕居民需求,努力推进社区物业服务管理更加有效。比如,西城区制定《关于加强党建引领改进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管理的意见(试行)》,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坚持社区物业服务管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坚持目标导向,着力推进社区党的工作的全面融入。各试点单位在工作实践中,紧紧围绕党建引领社区物业共治,积极探索有效路径,不断推进社区党的工作全面融入小区物业服务管理之中。比如,海淀区把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的党组织纳入到社区网格党建、区域化党建等工作平台,明确各方的主体责任、职责分工、权利义务等,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多方联动机制以及协调议事机制,团结凝聚各方力量,努力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坚持创新导向,着力推进老旧小区服务管理不留死角。针对老旧小区多、单位大院多、无物业小区多的实际,近六年多来,北京市积极探索,在全市老旧小区分三种模式广泛开展了服务管理试点工作,包括有物业的“自主式”服务管理模式试点、没物业的“准物业式”服务管理模式试点、单位大院的“自助式”服务管理模式试点,有效地推进了社区物业的精准化服务和精细化管理。比如,延庆区对有些无法正常运转的物业服务企业给予一定补贴,或先期对小区进行一定硬件投入,撬动居民缴费,重新激活物业服务。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计在593个老旧小区开展了自我服务管理试点。党建引领社区物业共治的启示推进党建引领社区物业共治,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显著优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是我国根本制度的显著优势,其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全市大力推动党建引领社区物业共治,抓住了党的建设这个龙头,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推进党建引领社区物业共治,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我国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全市大力推动党建引领社区物业共治,根本目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和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制度,让社区居民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党建引领社区物业共治,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我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社会治理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运行体系。大力推动党建引领社区物业共治,是创新社区治理的有益探索,是坚持和完善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生动实践。推进党建引领社区物业共治,有利于坚持重心下移、重在基层,构建城乡社区治理共同体。坚持和创新社区治理,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社区治理现代化体系,形成社区治理新格局;要夯实基层基础,提高社区治理现代化能力水平。在这个新格局中,党建是龙头,社区是基础,物业是短板,共治是关键。全市大力推动党建引领社区物业共治,是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形成社区组织、社会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单位、社区居民“五社联动”新格局的有益探索,是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有益探索。党建引领社区物业共治存在的弱项短板从调研情况看,虽然全市党建引领社区物业共治出现了好势头,但成效还是初步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很突出。“低”:主要指标覆盖率比较低。物业服务管

 | 首都治理 | ShouDu ZhiLi |82前 线 / 2020.5理覆盖率不够高。当前,在全市10213个住宅小区中,有物业管理的4772个,仅占46.7%。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不够广。全市现有物业服务企业3463个,成立党组织的有1056个,占30.5%,其中,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是党员的1035个,占比不到 30%。100个试点小区情况相对较好,物业服务企业有党组织的占65%。业主委员会覆盖率比较低。目前全市范围内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小区有742个,只占7.3%。“小”:物业服务企业大部分规模比较小。从物业市场分布看,对比全市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和物业服务企业两者数量,可以看出,几乎是一个物业服务企业管理一个小区,占领市场份额普遍较小,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发展后劲不足。“散”:全市物业服务管理分散。全市小区中有物业的、没物业的、单位大院的大致各占三分之一左右,而且有物业的小区分散在全市各个地方。物业服务企业隶属关系复杂,有机关化的,有市场化的,有社区化的,更有建筑企业所属的,管理很分散。物业服务企业与社区治理各主体之间关系松散,尚未有效融入街道社区区域化社会治理共同体。“乱”:物业市场管理不规范。全市物业服务企业因规模不一、实力参差不齐,物业服务内容、标准、价格各不相同,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行业规范,普遍存在商品房小区服务履约不到位、房改房小区服务标准不规范、保障房小区服务标准低等问题。“缺”:物业管理服务时有缺位。由于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覆盖率低,也由于试点工作大多还处于推进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应建尽建”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阶段,因而,党建引领社区物业共治大多刚刚起步,还没完全到位。应当说,上述问题在全国也带有一定普遍性。但作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北京,应该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步伐,在党建引领社区物业共治方面有更大作为,创造更多经验,努力走在全国前列。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社区物业共治的对策建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城市物业涉及千家万户、各个方面。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四梁八柱”中,物业服务管理将成为一根重要的“顶梁柱”。在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中,物业服务企业将是重要主体。在一年试点工作基础上,全市应当加大力度,加快推进党建引领社区物业共治工作深入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加强顶层设计,着力构建“1+5+N”社区现代化治理体系,将物业服务企业纳入社区治理共同体。抓紧研究制定《关于党建引领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委员会建设的指导意见》及《北京市党建引领社区与物业共促共治行动方案》,尽快出台贯彻落实《物业管理条例》的具体措施,制订《物业服务规范》,把物业服务企业纳入社区治理共同体。以街道(乡镇)为主导,推动社区组织、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社会单位“五社联动”,发挥民主协商、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等作用,形成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加强基础工作,着力完善党建引领社区物业共治机制,推动物业服务管理规范化。坚持党建引领,有效推进双覆盖、强化双融入、完善双报到、实现双提升。坚持“应建尽建”,推动具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物业服务企业建立党组织;暂不具备独立组建条件的,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成立党群办、转入党员组织关系、发展新党员等方式推动党组织建设和党建引领;跨区域物业服务企业成立项目党支部或党小组。坚持街道(乡镇)统筹,推进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关系隶属所在社区党组

 | ShouDu ZhiLi | 首都治理 |May, 2020 / QIANXIAN 83织或街道党工委。坚持配强班子,特别是配强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书记,鼓励党员负责人、党员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党组织书记。坚持双融入,探索街道、社区或上级职能部门为管理面积较大的物业服务企业派遣党组织书记;推荐优秀物业服务企业党员负责人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或社区党建联席会成员,推选优秀物业服务企业项目经理担任社区居委会兼职委员。坚持服务为先,切实解决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做实街道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按照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推动各治理主体到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加强改革创新,着力促进社会企业发展,推动物业服务转型。制定印发《关于促进社会企业发展的意见》,出台相关政策,大力促进物业、家政、养老等社会企业快速发展。以物业服务企业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企业试点工作。强化物业服务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公益属性,支持和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向社会企业转型发展。成立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联盟,推动物业服务企业由散养型、单干型向联合型、竞争型转型升级。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兼并重组,走规模化经营道路,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通过标准化服务降低运营成本、改善服务质量,推进物业服务企业良性发展。加强对物业服务工作监督。街道(乡镇)党工委推动形成物业服务企业多方评价和联合监管机制,做到事前有服务承诺、事中有督促整改、事后有满意度评价,及时曝光物业服务突出问题,完善物业服务企业准入和退出机制,实现物业服务良性运行。建立可操作的考核指标体系,将党建引领社区物业共治纳入区街年度党建综合考核。学习借鉴广东珠海横琴新区经验,开展“物业城市”试点,逐步实现由“城市物业”向“物业城市”转型升级。加强典型宣传,着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宣传党建引领社区物业共治先进典型经验。强化吹哨报到机制,以 12345 市民服务热线、微信或APP、群众日常反映的问题为“哨源”,推动创新实践,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妥善解决具体问题。及时总结归纳不同类型小区党建引领社区物业共治模式,形成典型经验和工作指导方法进行推广。打造“红色物业·先锋管家”为民服务项目,建设一批“先锋管家”党群示范服务阵地,创建“先锋管家”示范团队,充分发挥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建引领物业共治落到实处。党建引领社区物业共治,是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基础性工作,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也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归纳总结。(本文系北京市党建研究会“党建引领社区物业共促共治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参考文献][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3] 宋贵伦.十年磨一“建” — —社会建设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作者简介:宋贵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市社会建设促进会会长;杨积堂,北京联合大学首都法治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市社会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责任编辑 / 宋明晏

篇九: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号:

 C916 学校代码:

 10114密 级 级: 学 号 :

 201 900920888硕 士 学 位 论 文党建引领下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的实践研究——以 以 M M 社区为例A practical Study on Social Work s Intervene in CommunityGovernan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 Taking M community as an Example研 究 生:

 王炜月指 导 教 师 :

 尹 俊 芳 副 教 授专 业 名 称 :

 社 会 工 作研 究 方 向 :

 社 区 社 会 工 作学 位 类 型 :

 专 业 学 位所 在 学 院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国 中国 山西二〇 二 一年 五 月 二十九 日万方数据

 分类号: C916 学校代码:

 10114密 级 级: 学 号:

 201900920888党建引领下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的实践研究——以 以 M M 社区为例A practical Study on Social Work s Intervene in CommunityGovernan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 Taking M community as an Example研 究 生:

 王炜月指 导 教 师 :

 尹 俊 芳 副 教 授专 业 名 称 :

 社 会 工 作研 究 方 向 :

 社 区 社 会 工 作学 位 类 型 :

 专 业 学 位所 在 学 院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国 中国 山西二〇 二 一年 五 月 二十九 日万方数据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系在导师尹俊芳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文中任何引用他人的成果,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论文内容未包含法律意义上已属于他人的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的论文或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本文如违反上述声明,愿意承担以下责任和后果:1、交回学校授予的学位证书;2、学校可在相关媒体上对作者本人的行为进行通报;3、本文按照学校规定的方式,对因不当取得学位给学校造成的名誉损害,进行公开道歉;4、本人负责因论文成果不实产生的法律纠纷。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2021 年 6 月 24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山西医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西医科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山西医科大学。(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2021 年 6 月 24 日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2021 年 6 月 24 日(本声明的版权归山西医科大学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任何个人不得擅自使用)万方数据

 目 录中文摘要...............................................................................................................................IAbstract................................................................................................................................II1 绪论................................................................................................................................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意义..................................................................................................................11.3 相关研究综述..........................................................................................................21.4 研究方法..................................................................................................................71.5 创新处......................................................................................................................82 社区治理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阐释................................................................. 102.1 社区治理的概念界定............................................................................................102.2 社区治理的理论依据.........................................................................................112.3 可行性分析.......................................................................................................... 123 M 社区党建引领下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的项目实践....................................133.1 M 社区社会工作介入项目的现状........................................................................ 133.2 党建引领下 M 社区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133.3 M 社区社区治理成就...........................................................................................143.4 社区治理评估分析............................................................................................. 154 党建引领下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的困境与原因分析...................................184.1 面临的困境........................................................................................................... 184.2 原因分析...............................................................................................................205 党建引领下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的实践路径................................................235.1 多元参与社区治理............................................................................................. 235.2 社工助力推进社区治理规范化精细化..........................................................245.3 社会工作者自我提升........................................................................................ 265.4 增强社区党员志愿精神....................................................................................28结语.....................................................................................................................................29参考文献............................................................................................................................ 30万方数据

 附录.....................................................................................................................................32致 谢................................................................................................................................35个人简介............................................................................................................................ 36万方数据

 山西医科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I党建引领下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的实践研究——以 以 M M 社区为例中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进步,新时代有了新要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成为一条科学可行之路。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组织,更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党建引领下,积极介入社区治理,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本文以 M 社区党建创新项目为基础,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小组服务等社区社会工作方法,从项目的背景入手,分析活动目标,根据社区需求,开展一系列活动,研究 M 社区党建工作如何创新党建服务,提高基层社区治理服务水平。通过分析,对党建引领下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提出了一个模式:联合社会组织、社工,结合街道及社区治理方式共同参与服务,社工、社区与党员共同就社区治理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策划,党员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身体力行、发挥榜样的作用,呼吁多主体参与治理,构建多元合作平台。本文通过该项目分析目前社区党员管理困难、社会工作者角色不清晰、党建工作僵化、社会工作与党建融合度低的问题,从社区工作环境、社区党建机制、社会工作者自身角度来分析原因,提出多元参与社区治理、创新社区治理活动渠道、社会工作者自我提升、增强社区党员志愿精神的建议。关键词:社会工作;社区治理;党建万方数据

 山西医科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IIA practical Study on Social Work s Intervene in CommunityGovernan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 Taking M community as an Example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of our society and new requirements in the new era, party buildinghas led community governance to become a scientifically feasible path. As a socialorganization, social work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its own advantages. Under the leadershipof party building, it shoul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governance, makesuggestions and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democracy in ourcountry.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M community party building innovation project,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heme activities, group services and other community socialwork methods, starting from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ject, analyzing the activity goals,carrying out a series of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community, and studyinghow the party building work of the M community can innovate party building Services,improve the level of grassroots community governance services. Through analysis, amodel is proposed for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in community governance under theleadership of party building: joint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social workers, combined withstreet and community governance methods to participate in services, social workers,communities and party members jointly plan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community governance, party members Join as a volunteer, practice and play the role of anexample, call on multiple subjects to participate in governance, and build a diversifiedcooperation platform. Through this proje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ofcommunity party member management difficulties, unclear roles of social workers, rigidparty building work, and low integration of social work and party building. It analyzes thereas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munity working environment, the community partybuilding mechanism, and the social workers themselves.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diversified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governance, innovating channels for communitygovernance activities, self-improvement of social workers, and strengthening the volunteerspirit of community party members.Key words: Social work; Community Governance; Party building万方数据

 山西医科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11 1 绪论1.1 研究背景社区是中国城市的基层组织,社区治理是社区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环境美化的保障。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社会发展趋势,是社区治理的最佳选项。多元协同的社区治理与社会工作结合能够深化社会工作专业实务理论,促进多元参与,为社区党建引领下社区治理新模式探索提供理论支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的重要指示。社区社会工作从专业角度出发,利用社区党员和社区群众的优势资源,以他们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展活动,引导党群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开扩视野,与社区建设形成良好的互动。社会工作相关的专业理论可以协助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健全,基层社会治理打下坚实的基础,让社区治理从社区居民中来,到社区居民中去。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开展社区治理活动的同时也能够建设居民宜居社区,支持社会公益慈善的快速发展。随着时代变迁,熟人社区成为历史,陌生人社区成为现代城市社区的主流,社区内的住户大多互不认识,来往较少,居民归属感较低,凝聚力有待增强。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此类社区在协调居民关系、化解社区居民矛盾上难有作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落实起到阻碍作用。在陌生人社区的社会现实条件下建设邻里守望相助的现代社区是扭转城市社区困境、建设美好社区的必由之路。在建立网格党支部的基础上,通过党员以身作则作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此来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和凝聚力,切实为社区群众办实事、做贡献,...

篇十: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引领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专项行动方案

 ( 2021- -3 2023 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等决策部署,根据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要求,现就实施党建引领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专项行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把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纳入城乡社区治理总体布局,从 2021 年到2023 年,在全市实施党建引领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专项行动,通过实施“6 项工作计划”和“19 个专项任务”,推动全市社区社会组织提升质量、优化结构、规范发展、发挥作用。2023 年底,实现各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 12 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 6 个社区社会组织,逐步实现组织集约化、服务专业化、平台标准化、项目品牌化,不断提升全市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建设人人有

 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进一步打造我市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城乡社区、参与社会治理的“范本”。

 二、指导原则 (一)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健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将社区社会组织纳入创新城乡社区治理的整体布局,确保社区社会组织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健康有序发展,服务基层社会治理。

 (二)坚持人民至上。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突出群众性、公益性、自主性、灵活性等特点,调动社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更好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增强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坚持创新发展。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平台作用,加强“五社联动”,提升枢纽型社会组织创新发展能力,推动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协调发展、整体提高,实现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质量、结构、规模、安全相统一,促进基层社会治理资源和力量的价值倍增。

 (四)坚持三放两化。结合实际,实行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推进居民需求侧与服务供给侧有效对接,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更好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加快构筑生活共同体,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专项行动

 (一)实施党建引领护航计划 1.落实党建责任。区(市)组织部门指导街(镇)和城乡社区党组织落实党建责任,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有效覆盖。探索建立社区社会组织重大活动向社区(村)“两委”报告制度。采取购买服务、奖励补助、提供活动场所、设立党建项目等方式不断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支持党组织健全的社会组织优先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有关服务项目。(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各区(市))

 2.突出政治引领。强化基层党组织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听党话、跟党走,保持正确发展方向。(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各区(市))

 3.开展多向培养。推动具备条件的社区党员担任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把符合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骨干培养发展为党员,把社区社会组织中符合条件的优秀党员负责人吸收为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条件成熟的区(市)可推荐优秀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或负责人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试点社区(村)党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党组织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各区(市))

 4.区域联建共建。将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工作纳入社区(村)“两委”班子培训内容。推动街(镇)、社区(村)与社会组织联建共建,吸收辖区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或负责人参加街(镇)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将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纳入社区(村)共建议事会,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建言献策。(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各区(市))

 (二)实施供需精准对接计划 5.摸清居民诉求。强化项目化服务意识,依托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居民需求调研、项目设计、组织实施。2021 年,在全市每个城市社区至少开展 1 个公益创投项目;2022 年,在全市城乡社区全面推开;2023年,全市每个城市社区至少开展 2 个公益创投项目,每个农村社区至少开展 1 个公益创投项目。(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各区(市))

 6.整合服务供给。统筹党委政府各类服务资源,整合多元力量有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2021 年,在部分区(市)试点建设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发挥市、区(市)、街(镇)、社区(村)四级党组织引领作用,健全完善任务发布认领机制、服务项目运行评价体系。各部门结合各自专项经费使用范围,通过平台认领社区居民需求,推动部门资源与社区治理需求双向精准对接。2022年,在各区推广使用信息化平台;2023 年,在全市推广。(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直各有关部门、各区(市))

 7.多元筹措资金。财政部门安排社会组织发展资金预算,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街(镇)

 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大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探索设立社会企业,更好解决社会问题、增进民生福祉。(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各区(市))

 8.强化全程监管。加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的绩效管理,建立综合绩效评估机制,充分听取街(镇)、社区(村)党组织和居(村)民代表的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购买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公证机构服务,实行全过程监督。各社会组织承接服务情况将作为今后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重要参考。(责任单位:各区(市))

 (三)实施社区社会组织成长计划 9.完善孵化培育机制。实施社区社会组织“安家”工程,依托街(镇)、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和社会工作站等资源,加快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和活动阵地建设,引导枢纽型社会组织或社会服务机构提供运营服务,探索建立标准化运营机制,不断提高社会组织集约化发展水平。2022 年,各区(市)全部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各街(镇)全部建立各具特色的社会组织活动场所。2023 年底,全市 60%以上的街道实现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覆盖,鼓励有条件的镇加快建设步伐。(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各区(市))

 10.完善“以社管社”机制。推动在街(镇)和有条件的社区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等枢纽型、支持型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应当广泛吸收社区社会组织成为团体会员,由街(镇)担任业务主管单位,鼓励街(镇)负责人兼任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主要负责人或

 党组织书记;区(市)民政部门依法加强管理。充分发挥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协调作用,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2021 年,各区(市)在不少于 60%的街(镇)建立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2022 年,全市各街(镇)全部建立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委组织部、各区(市))

 (四)实施专业能力提升计划 11.突出培养重点。依托社会组织党校,强化社会组织党建人才队伍建设。民政部门和街(镇)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社区社会组织骨干人才培训计划,重点面向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等,广泛开展专业能力培训。加大农村社区社会组织骨干人才培养力度,着力加强农村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2023 年底前,对社区社会组织骨干人才培训一遍,构建稳定的骨干人才发展梯队。(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市))

 12.加强队伍建设。市级建立社会组织“智库”“专家库”,区(市)级建立社区社会组织“骨干人才库”“领军人才库”,优先将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纳入其中,实行动态管理。引导从业人员参加社会工作知识培训和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加大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其参与社会治理的专业能力。(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委组织部、市司法局、各区(市))

 (五)实施社会治理参与计划

 13.提供关爱服务。引导社区社会组织通过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爱心捐助等方式,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空巢老人、农村留守人员、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群体提供亲情陪伴、生活照料、社会融入等关爱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构建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残联、各区(市))

 14.服务群众自治。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社区社会组织协助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通过小区自管会、乡贤参事会等形式,发动社区各主体围绕社区重要事务,组织开展议事协商,做好基层治理,解决突出问题。(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各区(市))

 15.融入社区治理。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广泛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安保维稳、心理服务、法律援助等工作;协助做好社区矫正、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重点人员帮扶,有序参与应急救援、疫情防控等工作;组织调动社区居民和驻社区单位参与治安巡逻、商圈整治、垃圾分类、就业对接等活动。鼓励支持网格员兼任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各区(市))

 16.参与文明创建。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教育活动、法治宣传和移风易俗等活动,助力社区文明创建。(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各区(市))

 17.助力乡村振兴。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源向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和涉农服务项目倾斜,大力发展“三农”领域社会组织、农村志愿服务组织,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民政局、各区(市))

 (六)实施典型培树示范计划 18.加大典型培育。在全市 5 个区(市)、30 个街(镇)、100个社区(村)打造市级社区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基地,优选推荐争创省级社区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基地。鼓励各区(市)培育一批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示范街(镇)和示范社区(村),每年分别培育不少于 10 个优秀社区社会组织和负责人、10 名领军人才和一批可推广、可复制、有特色的社区社会组织创新项目。市城乡社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广泛征集各类典型和优秀案例,统一汇编推介宣传,形成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委政法委、市委宣传部、各区(市))

 19.推动品牌建设。实施社区社会组织品牌化发展战略,加强服务项目专业化建设,努力做到“街镇有特色、社区有品牌”。坚持“外引”“内联”,加强与各地知名社会组织和领军人才的资源对接与项目合作,广泛与高校建立研讨交流机制,理论指导实践,拓宽发展视野,走前列、争一流。(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各区(市))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2021 年,市、区(市)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民政部门,定期推进社会组织党建、高质量发展、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顶格协调推进。

 (二)加强制度保障。明确支持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等具体方式,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统筹社区党组织服务

 群众等有关经费,支持购买社会组织专业性服务项目。同时,要净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生态,保障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三)加强督促落实。各区(市)要结合实际,制定和落实好本地区行动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分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工作。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参与社会治理等有关工作纳入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评指标、社区党组织书记年度述职内容。市直有关部门要做好本方案执行情况的督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10篇】相关文章:

1.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心得体会5篇范文

2.供电公司年度党建工作报告总结

3.国企党建品牌特色名字大全(4篇)

4.党建知识应知应会题库100题及答案(4篇)

5.2024年党建引领项目建设(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