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汇编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汇编
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开放 30 年来, 我国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进程,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认真总结这些成就与经验, 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等教育, 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一、 30 年来我国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主要经历了恢复与初步建设、 曲折发展、 深入反思和全面发展三个历史阶段,
每个阶段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而理论上取得的突破与创新, 更加清晰地标示出改革开放 30 年来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脉络与前进轨迹。
在此, 笔者从理论创新角度对我国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成就做一总结和论述。
(一)
恢复与初步建设阶段(大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
恢复与初步建设阶段, 党领导人民实现了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 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的战略转移, 各项事业开始稳步发展。
但社会上仍有极少数人打着“拨乱反正” 的幌子, 举着“社会变革” 的旗号, 从“右”的方面否定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为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战略转移上来, 1978 年后, 以“真理标准” 问题的大讨论为契机,
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 开动脑筋、 实事求是、 团结进取的一系列论述, 冲破了教条主义的多年禁锢和“两个凡是” 、 “两个估计” 的束缚, 引导人们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 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与此相适应, 高等教育及理论战线也打破了以往的沉闷, 开始进入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
本阶段,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以拨乱反正、 恢复建设为主线,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坚持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 试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
主要表现如下:
1、 重新确立了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对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模式、 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
1978 年 4 月, 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指出:
“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
他在 1980 年 12月 25 日党中央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讲话中明确强调, “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 形势教育、 思想教育, 包括人生观教育、 道德教育” 。
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示精神、 特别是邓小平的重要讲话, 重新确立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目标和方向, 明确了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与此同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了过去那种“一刀切、 大呼隆” 的简单化做法, 确立了 实事求是、坚持说服教育的原则。
在教育模式上, 改变了过去那种运动式的、 口号式的、 急风暴雨式的方式, 代之以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说理教育、 引导渗透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在教育方法上, 坚持寓教于乐原则。
除课堂讲授外, 还采用了专题讨论、 参观访问、 社会调查和各种其他形象化的手段, 力求通过组织丰富多彩、 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 娱乐、 体育活动, 感
染学生、 影响学生、 引导学生, 从而把党和国家提倡的方针、 政策渗透、 融化到各项活动过程中去, 用健康有益的思想文化占领思想阵地, 占领意识形态阵地。
2、 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 在全国高等学校中普遍开展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爱国主义的教育。
党的工作重点实现战略转移时, 为避免社会上极少数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打着“解放思想” 、 “民主、 自由、 人权” 旗号制造思想混乱、 煽动闹事而给高校及大学生带来不利影响甚至造成破坏国家安定团结的严重后果, 高校党政领导依据邓小平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论述及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发布的《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 及中央有关文件精神, 组织和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学习, 提高认识, 深入了解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学生中的影响, 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同时, 对大学生进行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为中心的形势政策、 道德品质教育, 积极引导学生坚定党的信念, 把爱国主义的情感、 觉悟, 变成奋发图强建设祖国、 保卫祖国的实际行动,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成才道路。
3、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研究, 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课程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大学生在高度关注改革开放的同时, 也在对许多重大的历史和现实的社会政治问题进行反思、 辩论和求索, 反复思考着自我与人生等大问题, 大学生思想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复杂性特点。这种状况迫切要求各高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研究, 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特点及其教育规律的研究。
1980 年 12 月, 中国科学院成立青少年研究所, 把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列为重点研究课题。
随后, 上海、 辽宁、 广东、北京、 广西也纷纷建立了青少年研究机构。
1981 年 10 月, 中国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在昆明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规划会议” , 会议对大学生的思想现状、 如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等问题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建设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尤其是一些省市和部分高校相继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机构, 出版相关刊物, 开展专题调查和研究, 推出一批有分量的科研成果, 进一步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进程。
各地高校在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和课程建设上, 不仅逐步恢复了高等学校正规化的马列主义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 同时也组建了马列主义教研室。
马列主义教研室和党委宣传部、 系总支、 团委及学生会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 交流情况, 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 加强协作, 不断提高马列主义课程的教学质量。
4、 恢复、 调整与重建领导班子, 试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 初步形成从中央到地方, 齐心协力抓高校党的建设的工作格局。
“文化大革命” 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和机构遭受了全面破坏。改革开放以后, 在总结汲取建国以来不同时期实行的不同体制,即“校 (院)
长负责制”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
— 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 八大以后)
—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1961 年《高校六十条》 颁布以后)
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教育部颁布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
》(1978年)
第一次明确规定:
高校试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
这种体制, 对于高教战线的拨乱反正, 克服当时高校内部管理的混乱局面, 使高教事业重新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80 年 4 月教育部、 团中央联合发出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强调,
“必须建立一支坚强的、 有战斗力的政治工作队伍” , “校系
两级都要有一名副书记主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党委可根据具体情况, 设立学生政治思想工作机构, 如学生工作部或青年工作部。
要把行政、 共青团、 学生会、 工会、 教师各方面的力量统一组织起来, 共同做好工作” 。
随着《意见》 的逐步贯彻落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始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
与此同时, 高校党建也得到了恢复、 调整与重建。
1980 年 12月, 中共中央组织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 、《关于高等学校领导干部管理工作的通知》对调整与加强高等学校的领导班子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与要求:
一要建设年富力强的领导班子, 陆续提拔优秀中青年干部进入领导班子;二要提高领导班子的科学文化水平, 争取两年时间内使各校 60%以上的领导成员达到大专毕业或相当于大专毕业的文化水平。
经过 1980 年到 1983 年的调整, 高等学校领导班子的状况已大大改观, 从中央到地方, 齐心协力抓高校党的建设的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
(二)
曲折发展阶段 (大致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前)
曲折发展阶段, 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和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改革的深度和广度都较前一时期有显著的进展。
“但是, 我们党现在的状况还远不是都令人满意的, 党内还存在着不少没有来得及清理和解决的严重问题。
” 。
加之, 在反对精神污染的过程中,
由于开始时某些政策界限不够清楚, 以致有的地方和单位一度出现一些不恰当的做法。
特别是党中央在 1986 年正式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后, 一些人打着拥护改革的旗号, 利用国家在经济改革中出现的失误和遇到的困难, 以及存在的党风不正等问题,极力丑化党的形象, 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鼓吹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 自由、 人权” 和价值观, 主张“全盘西化” , 直接造成 1986 年下半年以后全国部分城市高校学生请愿、 游行运动愈演愈烈的现象, 最终酿成 1989 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本阶段, 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重点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以“围堵” 、应对学潮、 保持校园稳定为中心任务。
主要表现如下:
1、 进一步明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职责, 努力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987 年 3 月 5 日,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公共课)
教学中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通知》 强调,中共中央发[1987] 年 1、 2、 3、 4、 6 号文件指明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 方向, 也为进一步改革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指明了方向。
1987 年 3 月 17 日,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改革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
教学的意见》 指出, 自 1985 年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以来, 改革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已有了良好的开端。多数学生对教学改革反映是好的。
但是,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任务是艰巨的。
1984年以来发生的学潮表明,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已经不同程度地侵蚀了学生的思想,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四项基本原则认识模糊, 极少数学生有严重抵触情绪。
继续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深入、 持久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帮助青年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之沿着正确方向健康成长,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 也是当前社会形势的必然要求。1987 年 5 月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 在总结前些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 针对当时高校的思想实际, 明确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的目标、 方向与职责, 即:
“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 研究生, 应当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爱祖国、 爱社会主义, 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 应当热心于改革和开放, 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努力为人民服务, 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献身; 应当自觉地遵纪守法, 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应当勤奋学习, 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还要从他们之间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
” 。
各高校认真贯彻《决定》 精神,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努力把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改善学生学习、 生活条件结合起来, 以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形式和方法,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初步改革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和管理体系。
1987 年 5 月 29 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 提出了在改革、 开放条件下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措施。
《决定》 强调:
“在新形势下, 高等学校必须把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自 己的重要任务, 为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 。《决定》 要求, 要努力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形式和方法; 要加强教职工的思想建设, 大力提倡教书育人、 服务育人; 要建设一支坚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同时, 要提高高等学校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水平, 加强和改善高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要发挥党的领导的核心作用和党员教师的模范作用。
《决定》 还要求全党全社会都应关心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努力把他们培养为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人才。为此, 各级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要克服和防止只重视智育和轻视德育的倾向, 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要充分重视对高校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培养和建设, 要将品、 学兼优的教师和毕业生选拔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去。
高等学校的领导干部, 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 而且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 学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负有领导责任, 校长要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负责, 等等。
这些工作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和...
篇二: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汇编
6思想舆情Thoughts and Public Opinions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都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校发展、人才培养发挥积极作用。党建和思政工作都是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开展的,两者相辅相成,都关注大学生思想教育,两者在教育内容、方式和目标方面存在类似之处,但在现实中也存在工作契合上的一些困境。为此,尝试将两者实现深度融合,将开辟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的新局面。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契合的困境积极加入党组织与消极对待思政课的矛盾。通过实际调研发现,大学生对加入党组织的热情远远高于思政课的学习。实际上,不管是思政课还是党建工作都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在教育内容、方式及方法等方面存在内在契合性,一般来讲,思政课是针对全校学生开展的,大学生党建是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基础上,对优秀大学生开展的进一步教育,让其发展成党建工作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思政课是党建的基础,如果思政教育不到位,大学生党建工作自然就失去了根。积极加入党组织与消极对待思政课的矛盾充分反映出大学生入党动机复杂,与此同时,党建机制不完善也是影响思政课学习效能的重要方面。为此,必须科学审视高校思政课、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短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两者协同推进。功利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功利主义价值观将个人物质利益作为出发点,强调实用性,盲目认为能获得利益的行为就是合理的,所以,在这一思潮影响下,有的大学生禁不住利益诱惑,扭曲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诸多危害。一是政治价值观淡薄。政治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对政治世界的认知,对具体政治现象和问题所呈现的观点及价值导向。当前高校绝大多数大学生政治立场坚定,政治认同度高,但有极少数学生受功利主义思潮影响,政治价值观淡薄,从个人利益出发,想当然地认为,只有能获得物质利益的政治体系才是合理的,强调政治的实用性与个人利己主义。二是功利主义思想导致不能确立正确的学习观。学习观对学习理念起决定性作用,决定了学习方式、态度及目的,对大学生成长将发挥重要作用。有的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获利,也有的认为学习是为了找份体面的工作,这些功利主义思想导致其在读书的过程中,不能将精力用在学习上,直接影响学习质量。全面发挥思政课对高校党建工作的积极作用高校思政工作的目标是强调培养政治合格的大学生,党建则是关注培养合【摘要】党建与思政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点,思政工作筑牢党建工作的基础,而党建则体现了思政工作的更高要求,两者相互契合。针对当前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全面发挥思政课对高校党建工作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党组织管理水平,为实现“中国梦”储备高素质人才。【关键词】高校党建
思政工作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何以深度融合肖辉瓒2018.06.a.indd
216 2018/6/8
下午6:00
人民论坛 / 2018年06月上 217格党员,两者的实质是相同的,都是着力培养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不管是党建还是思想政治工作,都需要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全面了解党与国家发展的光辉历史,充分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价值。此外,大学生思政工作强调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而党建工作则要高于思政工作目标,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发展的先进人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两者在本质上都是关注学生思想建设,提高思想建设水平。思政课筑牢党建工作的基石。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本身属于开放体系,包含思想建设、道德教育、心理健康等,而落实学生党建,有利于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党的基础理论及知识的教育,帮助大学生实现从思想上、组织上靠近党。要完成这一目标,需要学生在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科学运用其观点、立场去解决实际问题,而学生理论知识的获得需由思政课来提供,所以,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对高校党建工作发挥基础性作用。强化学生对思政课内容的学习,注重全面发挥思政课教学作用,对于高校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强化思政课理论学习,端正入党动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的灵魂,我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据。党组织强调学生党员应坚守理想信念,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拥有高尚情操,争做学习、生活的榜样。强化思政课教学,能让学生深化对党史的认知,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断增强为群众服务的理念。而思政课教师通过理论讲解,增加入党动机方面的教育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党性修养,端正学生入党动机,更好地发挥好思政课教育的效果。思政课教师要投身学生党建工作,提高学生党组织管理水平要提升思政课教师对学生党建工作的贡献率,要建立科学的党建工作机制,为其构筑好的参与平台。全面理顺学生党建工作,需要在发挥现有队伍优势基础上,鼓励更多思政课教师参与其中,并承担相关党建工作,建立党建工作的新体系。思政课教师充分利用课堂,讲解党建理论及相关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对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开展针对性辅导,并担任学生各类活动的组织者,指导学生自觉开展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探索。与此同时,教务处根据教学要求,明确思政课教师工作量后,制定思政课教师党建工作管理与考核办法,让学生党建工作融入思政课教师工作中,并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为了提高工作效益,可以引入引导激励机制,明确思政课教师参与党建工作的办法,特别是对学生党建工作有重大贡献的教师要给予表彰,发挥榜样作用,提高宣传水平,让思政课教师明确从事党建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营造和谐友好的工作氛围,全面发挥思政课教师参加学生党建工作的优势。学生党建工作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应得到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党组织管理水平。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构筑长效管理机制。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只有得到制度保障,才能激发活动效能。要建立严密的学生党员组织体系,让学生党支部中的干部去担任班级职务,这样便于对班级、入党积极分子等管理、教育。二是科学完善党员管理工作,制定党员推选程序,全面考核入党动机、思想道德素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情况等,坚持推优的基本原则,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并参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要求,全面考核学生,务必做到宁缺毋滥,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三是加强学生党员的日常管理。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发挥带头作用,为了保持其先进性,必须强化监督管理,定期开展好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认同和理解,便于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四是通过党建活动,丰富党员生活。结合党建工作需要,适时开展好党建活动,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党员素质,更好地融入党组织,增强归属感。也要结合学生党员年终考核,开展好先进评选活动,让学生党员能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支部书记及教师,也要深入学生党员中间,了解其生活学习等基本情况,让其全面感受到来自党组织的关怀,遇到问题时,能及时获得党组织帮助。此外,通过组织党员参与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等,深化成员之间的友谊,感受党组织的温暖,增进党组织成员间的感情,这样既能找到自身的存在感,又能增强对党组织的认同感,提高责任意识,从而在学习、生活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作者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副教授)【参考文献】①秦玮 :《通过典型引路做好高校基层党建和思政工作》,《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年第 3 期。责编 / 孙娜
美编 / 王梦雅2018.06.a.indd
217 2018/6/8
下午6:00
篇三: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汇编
校党建与大学生协同创新探析一、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着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跨越。高校党委应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正确的轨道前进。具体而言,应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解放思想,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抓好高校发展的关键问题;应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以服务学生为本,建立群众座谈会制度,自觉主动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敢于接受并正面回应师生的质疑,使大学生切实看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实效;应切实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建设,建立各级党组织定期学习制度,与时俱进地以党的理论回应不同阶段的教育变革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动态,探讨学风建设的保障激励机制。
2.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水平。高校党的制度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常运转的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现党委和行政的相互支持、有机协调。党委应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方向,制定重大方针政策,校长则要执行党委决策,负责具体实施,循序渐进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生党员发展、党组织生活会等党组织管理制度。完善党员思想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创新性地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允许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大学生列席学生党员民主生活会,同时经常性地深入企业、社区等基层组织进行调研,引导大学生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需要结合,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建立激励机制和评价制度,建立学生党员量化考核标准,以
学生党员自评、普通大学生民主测评、组织鉴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做到奖罚分明、公平公正。
二、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为载体,增强高校党建的生命力
1.丰富内容,完善高校党建体系建设。一方面,应与时俱进,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纳入“两课”教学、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党课培训之中,渗透到其它各门课程中去,并以主题讨论、社会实践等形式巩固高校党建内容。另一方面,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2]以此为基础,使高校党建体系既有理论内容支撑,又有实践内容保障。
2.建构协同创新平台,加强高校党建的阵地建设。第一,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场所,使党建工作队伍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一定场所能交流工作,增强两支队伍的归属感。第二,建立制度化平台,通过建立规范性平台建设制度,对协同创新平台的形式、内容、作用、评估等方面加以约束,实现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管理。第三,建构具体的操作平台——社会实践平台和项目研究平台。社会实践平台以社会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基地资源为依托,形成资源充足、协调统一的社会实践平台;项目研究平台以项目团队为基础,通过申请课题资助、举办有关论坛和讲座、发表论著等形式,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综合性、前瞻性的项目研究平台。
3.拓展形式和载体,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的方法创新。第一,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应以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人性化的校园环境为基调,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中渗透体现时代特征和校园历史传统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高校党建工作要把校园文化精神凝练内化为学生自身行为,增强党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吸引力。第二,积极引导、有效利用网络载体。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利用一切网络资源,密切关注学生网上思想动态和反映的实际问题,及时予以引导和答复;通过建立主题网页、网上党校等形式拓展党建渠道、普及党建知识,允许学生自主甄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党组织要对其予以积极引导。第三,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关注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以人性化的方式对待学生,使学生党建工作走进班级、学生公寓和学生社团。同时,强化心理疏导,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全过程中,“从个体的心理层面的问题处理开始,把心理问题的处理看成是进行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起点和切入点”[3]。
4.加强领导,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合力。加强党的领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正确方向的政治保证。加强党的领导,转变工作理念,要从国家发展战略角度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向等方面做出宏观规定,对其载体、方法、途径等操作层面予以微观放权,以发展的眼光有效推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目标的实质化、具体化,使其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有效推进。同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学校、家庭教育应密切关注社会环境、社会形势的变化,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置身于高校党建、社会现实的背景下,以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坚持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学校、社会教育应时刻关注家庭教育的实际需求,关注特殊家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给家庭教育创设良好的教育场景。家庭、社会教育应密切配合学校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以高校党建为引领,加强与学
校教育的良性双向互动,使得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在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等方面相互协调。
作者:唐新格 齐秀强 单位:保定学院后勤资产处高校党建与大学生协同创新探析责任编辑:杨雪
篇四: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汇编
dash;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 年第 28 期/10 月(上)—1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现状和意义张 皓 姜 雪(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西安 710072)摘 要 高校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育人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两者既是相互关联的,同时存在差异性,面对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将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协同育人,开展此项工作意义重大,能够促进高校的改革发展与党建工作,有利于培养现代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关键词 党建 思想政治教育 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党建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特别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配合,可更加有效的推进高校育人工作。1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相互关联的。党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党建的主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两者的根本目标在于育人,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交叉、方法相似:高校党的建设包含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内容,思想建设是学生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理想信念的教育,即坚定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工作过程中常采用理论授课、实践活动、党团主题活动等手段,夯实组织建设、提升思想教育实效性和感染力。在工作队伍上具有重合性,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执行者主要以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辅导员为主,通过基层组织建设、党员发展、文娱活动、实习实践和教育教学等多种方式,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水平。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差异性。两者的基本概念不同、理论基础不同、解决问题的层面不同。高校党建是指高等院校党组织部门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上级组织带领下,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以及作风建设,加强执政能力,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模范作用,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成党所赋予的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历史使命。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属于政治学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确的价值形态,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范畴。党建更倾向于党员管理、组织建设,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倾向于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2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工作的现状(1)对于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育人的研究比较缺乏。根据中国知网检索,关于“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检索结果数量较少,近几年,发表相关研究成果每年约500 余篇,但是对于两者协同育人的研究寥寥几篇,对于两者之间关系和相互促进的研究基本在 40 余篇,更多的是关于两者其中之一的专题研究,综合性分析的文献较少。在对两者关系研究的文献中,缺乏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大多以理论分析为主;对于两者如何协同育人的办法,总结的还不够全面、深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分析。(2)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相互独立、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以学生党建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例,全国各高校党建工作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相对独立,党建工作体系主要以组织部、分党委(党总支)、学生党支部为主,思想政治教育由学生处、副书记、辅导员为主,在协同育人过程中体系分离,结合不够紧密。实际工作中,许多高校存在分管党建工作与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学校领导不一致的现象,必然会在协同育人的工作中涉及双方的沟通、协调,使两者协同育人的工作很难紧密结合,各高校工作机制的不统一,客观上给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带来管理上的阻碍和困难。(3)高校党建工作创新不足,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够健全。高校开展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够创新,相对专业课程学习、互联网络和实习实践来说,两者的吸引力远远不够。高校党建工作中,主要以学生党员的发展、党团活动、主题教育党课等形式为主,除了依照上级组织要求工作以外,主要依靠辅导员的指导或学生干部的创造能力进行高校党建的各项工作,那么基层党务工作者的精力、责任心和基本素质就会影响到党建工作质量和创新程度,而就目前状态可以发现,多数高校并未设立专职组织员或者党建工作辅导员。同样,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对于直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培训和指导还是不够,对于在课堂上进行间接教育的教师,还并未形成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体系。多数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时,是在简单模仿或者“摸石头过河”,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合理性难以保证。党 | 建 | 学 | 习万方数据—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 年第 28 期/10 月(上)—23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育人的意义(1)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育人的开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学的理念,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切实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工作能够强化高校政治教育功能和价值引领,确保高校办学方向的正确性,引导师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能够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提升育人效果。2016 年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把原来的“三育人”改为了“七育人”,增加了组织育人等四项新要求,要切实加强党建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对学生教育培养的功能。201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和总体要求,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党员作用,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以党建带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正确性和实效性,更系统、更有效地推动高校育人工作的不断深入,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有利格局。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将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活力,可以充分借助新兴媒体等优势力量,聚焦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把握正能量和积极方向,两者协同作用,将育人工作落到实处。(3)有利于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促进、有机结合。高校党建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显性成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就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党员发展中,从入党教育到培训考察,从理论学习到组织生活,均包含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党员的教育、培养和考察更加注重加强思想教育和坚定政治立场。同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直接决定了高校党建工作的成效,思想政治教育做的好,学生思想积极向上、理论水平合格、素质能力过硬,才能成为党员队伍的后备力量,发挥出积极分子的优势和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力量。两者有机结合将提升各项工作的实效性,使两项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实现两项工作的共同发展和推进。(4)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工作,将再次明确高校育人的根本目标,为我国建设提供思想坚定、品德优良、政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党建工作中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党员的发展、培养、教育和考察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确保学生党员政治立场坚定,愿意为祖国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紧密围绕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让学生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面对重大事件能够做到是非分明,在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知识分子的同时,也要培养理想坚定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参考文献[ 1 ] 陈文昌.论大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 J ] .教育与职业,2009( 17 ) :77-79.[ 2 ] 陈萌,姚小玲.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融合的理论与策略分析[ J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 ( 16 ) :54-56.[ 3 ] 董海涛,单学亮.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 [ J ] .新西部 ( 理论版 ) ,2016( 08 ) :133+140.[ 4 ] 龙海平.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现状和途径的思考 [ J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 ( 02 ) :191-194.[ 5 ] 朱松梅.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一体化 [ J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06 ) :186-188.[ 6 ] 刘铁英, 茅蕾.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研究[ J ] .新课程研究 ( 中旬刊 ) ,2015 ( 02 ) :28-31.[ 7 ] 吴潜涛, 赵爱玲, 范笑仙. 我国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30 年——主要成就、经验及启示 [ J ] .中国高教研究,2008 ( 07 ) :2-8.[ 8 ] 周小玲.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师师德的联系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 J ] .经济研究导刊,2011 ( 20 ) :270-273.[ 9 ] 姜恩来.论高校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J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09 ( S2 ) :24-27.党 | 建 | 学 | 习万方数据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汇编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