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建创新中彰显为民情怀,供大家参考。
在党建创新中彰显为民情怀 在党建创新中彰显为民情怀
乌兰察布市党建工作始终坚持抓住根本, 围绕中心, 面向基层,示范带动, 创新手段, 整合资源, 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注重在推进党建工作创新中彰显为民情怀,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为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注入了不竭动力。
小网格, 大民生。
集宁区围绕“抓基层党建、 促社区管理、 提服务水平” 这条主线, 在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 实施精细化管理、 个性化服务, 推动党建与管理服务融合, 让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
集宁区秉承为民宗旨, 不断创新社会管理, 按照“条块结合、 属地管理、 方便服务” 的原则, 实施网格化管理, 优化街道社区党组织设置。
在以地域、 单位为主设置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 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 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 探索社区党建网格化的形式, 以社区为载体, 以网格化为方式, 打破条块分割, 整合街道辖区内各种党组织资源, 加大与驻地单位的联系和沟通, 努力构建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 社区党组织为基础、 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
细化网格设置, 管理更加精准。
集宁区按照“组织单元最小化、服务管理精细化” 的要求和“分级、 分类、 分工” 的原则, 采取条块结合、 以块为主的方式, 以社区为单位, 根据不同楼宇、 小区、 片区的实际情况, 综合党员队伍和服务对象的特点来科学划分网格, 实行了街道――社区――小区――楼宇(片区)
四级网格管理体制, 将辖区内的非公企业、 社会组织、 机关事业等单位全部纳入网格中, 构建起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 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 以网格党组织为支撑、以楼宇 (小区)党小组为补充的“四位一体” 的网格化党建工作格局,形成了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 责任到人、 职能到位、 不留死角的网格
化管理服务体系。
集宁区通过划分网格来落实工作责任区域, 将“上面千条线” 汇聚于“下面一张网” , 把每个单位、 每个组织、 每户家庭、 每个党员都纳入网格中, 使得每一个区域都有人管理, 每一户人家都有人服务, 每个党组织和党员动能参与, 做到了第一时间、 第一地点发现和处理各种问题, 消除了社区管理服务的盲区, 实现了社区管理服务的“无缝对接” 。
目前, 集宁区共建立网格 210 个, 初步形成了以网格为基本单元的社区工作网络。
随着网格化管理的逐步推进, 集宁区通过完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来规范和深化管理, 搭建起保证网格化管理有效运作的长效机制。在街道建立了由班子成员、 社区书记参加的民情研判会制度, 专题分析研究各社区提交的网格民情, 并根据工作需要确定相关单位、 科室和意见建议提交人参加民情恳谈会, 建立事务解决制度, 集中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社区建立民情研判会制度, 梳理、 汇总、 分析和研究各网格提交的事项, 并及时召开恳谈会化解矛盾和问题, 有效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贴近群众需求, 服务更加贴心。
集宁区将网格作为开展党建工作和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基本单位, 把每个网格作为一个党建和服务工作责任区, 积极整合网格内和网格间的服务资源, 打破自成一体、 封闭运行的模式, 推动服务资源在网格间合理流动。
积极开展组团式服务,将服务以项目的形式进行分类, 动员了辖区内各类志愿者, 组建了分类志愿服务团队, 在各网格进行流动服务。
组建了 以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干部、 网格内党员、 党建指导员、 片区民警、 公益岗位人员参与的网格专业化管理服务团队, 为网格内群众提供精细化服务, 实现党建网格和服务网格的有机融合。
针对参与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的双向需求, 组建有心参与、 有能力服务、 有需求市场的队伍。
各支服务力量从了解和满足居民需要入手, 开展保障性、 应急性和公共性服务, 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需求, 取得了让社区居民满意的服务效果。
集宁区常青街道办事处佳美社区根据辖区内空巢老人较多的特点, 加强网格化管理的硬件建设, 为老人们免费安装了援通呼叫系统。系统内录有辖区及周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门店信息, 如医院、 药店、超市等, 可以根据老人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及时的服务。
援通呼叫系统
还可以为空巢老人提供“八帮服务” :
即:
帮打电话、 帮订购、 帮交费、 帮办手续、 帮预约、 帮维修、 帮保洁和帮调解, 极大地满足了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
根植一线, 情系百姓。
卓资县深入推行“一线工作法” , 广大党员干部带着问题走向基层、 带着思考走向实践、 带着感情深入群众,全力打造过得硬、 叫得响、 立得住、 推得开的群众工作品牌
卓资县位于乌兰察布市中南部, “七山两田一水” , 是国家级贫困县。
县里困难群众多、 民生压力大、 矛盾问题突出, 群众工作难度大。
同时, 部分干部对基层情况和群众诉求缺乏深入了解, 处理矛盾问题方法简单, 作风能力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开展群众工作的要求。2012 年 3 月, 卓资县委、 政府结合本地实际, 积极推动党建工作创新, 在全县范围推出了“一线工作法” , 促使党员干部带着问题走向基层、 带着思考走向实践、 带着感情深入群众, 实现干部入村 (社区)全覆盖, 全力打造过得硬、 叫得响、 立得住、 推得开的群众工作品牌。
知民情, 情况在一线了解。
全县下派 100 名党员干部、 100 名科技人员、 100 名后备干部深入农村, 采取 1+1+1 结对帮扶的模式开展工作。
在每个村, 都确定 1 名科级干部、 1 名科技人员和 1 名后备干部驻村工作, 联系农户, 形成了自上而下、 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全县 2300 多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包村包户, 与 2418 名困难群众和种养大户结成帮扶对子, 并在帮扶中做到让科级干部有责任, 科技人员有担子, 后备干部有任务。
驻村干部深入一线, 沉下身子, 每月驻村不少于 20 天, 与群众同吃、 同住、 同劳动、 同学习, 在田间地头和群众家中, 与群众面对面沟通、 心贴心拉家常, 了 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 并通过记“民情日记” 的方式记录下来。
“一线工作法”推行以来, 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在一线开展社情民意分析调查、 重大问题协商 36 次, 开展调研考察 63 次; 驻村干部走村串户, 了解群众的困难和诉求, 记录了完整细致的“民情日记” , 搭建起了“下情上达”的民情直通车。
<!--endprint--> <! --startprint-->
解民忧,问题在一线解决。
卓资县结合基层实际, 强化为民服务意识, 推行了农村“五日工作制” , 即每周一为党组织学习日, 周二为调研走访日,周三为集中服务日, 周四为电教宣传日, 周五为工作总结日。
启动了
包村县领导、 乡镇领导、 县直帮扶单位领导、 驻村帮扶工作组和派驻村党组织书记“五级捆绑制” , 让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全程参与帮扶村五日工作的各项活动。
首先在大榆树乡 后房子村设立了便民服务大厅试点运行, 然后在全县普遍推开。
这些新的工作机制的建立, 改变了过去“群众跑来跑去、 部门转来转去、 开会议来议去, 结果问题还是哪来哪去” 的不合理现象, 让群众觉得“干部就在身边, 随时都能找到” , 使干部联系群众更加直接, 建起了真情助民的加油站。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从县委、 政府到乡 镇、 村、 社区开展了大接访、 大排查、 大化解活动。
通过送政策、 明事理、 查矛盾、 解纠纷, 一批涉及农村土地征用、 城镇拆迁、 环境污染、 安全事故、 权属纠纷等突出问题得到解决, 信访积案和稳定隐患得到化解。
截至目前, 全县化解矛盾纠纷 1560 件, 处理积案 30 件。
听民意, 干部在一线培养。
机关大楼里培养不出与群众的真感情,学不到实打实为群众工作的好办法。
只有深入基层, 亲临一线, 才能使干部得到真正的培养和锻炼。
实施“一线工作法” 以来, 全县各级驻村干部通过在一线摔打, 在实践中历炼, 不仅加深了对基层情况的了解, 丰富了人生阅历, 积累了工作经验, 而且强化了宗旨意识, 提高了与群众交往、 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他们在一线的工作中, 真切地体会到了群众的疾苦和基层工作的艰辛, 心灵受到了洗礼和震撼, 进一步增强了服务意识和实践精神, 提高了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在干部考核任用中, 县委把下基层锻炼作为后备干部提拔使用的一个重要标准, 培养使用了一批真正熟悉基层、 能够担当重任的优秀干部。
在全县下基层的 100 名后备干部中, 已有 40 多名经过实践历练、 群众认可的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
聚民智, 发展在一线推动。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 卓资县始终把推动经济发展、 帮助群众致富当成第一要务。
广大驻村干部利用单位资源, 发挥自身优势, 帮助群众编制种养规划、 选择致富项目、 改善基础设施, 提供信息、 资金、 技术服务, 指导乡 镇优化发展环境, 转变发展方式, 创新发展模式, 发展集体经济。
活动开展以来, 全县 86个县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 160 多万元, 打机电井 15眼, 配套水利设施 10 眼, 送化肥 20 多吨, 修缮村路 15 公里, 帮扶
种养项目 9 个。
一些驻村干部还自己出钱捐物, 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同时, 卓资县还着眼于在一线宣传群众, 向群众宣传卓资发展的宏伟蓝图和暂时存在的困难, 发动广大群众与县委政府同心同德共谋发展。着眼于在一线问计于民, 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使县委、政府的决策能够听民声、 集民智、 聚民力, 为推动科学发展、 富民强县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建北疆党建长廊, 筑安全稳定屏障。
四子王旗围绕“抓基层、 筑根基、 促发展、 构和谐、 固边防” 主题, 扎实推进 “北疆基层党建长廊” 建设, 努力实现“富民兴边” “和谐安边” “共建稳边”
四子王旗北部与蒙古国接壤, 边境线长 103 公里, 是自治区 19个边境旗县之一, 也是乌兰察布市唯一的边境旗县。
在“北疆基层党建长廊” 建设中, 四子王旗紧紧围绕“抓基层、 筑根基、 促发展、 构和谐、 固边防” 这一主题, 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创新, 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 组织部门牵头抓总, 党政军警民共同参与” 的边境地区基层党建新格局, 探索出了一条“以引领致富为抓手、 以维稳强边为目标、以党组织建设为保障、 以人才项目为支撑” 的“北疆基层党建长廊”建设之路, 为构筑祖国北方安全稳定屏障提供了有力保障。
示范带动, 加快发展, 努力实现“富民兴边” 。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
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 是推动边境地区科学发展和农牧民增收致富的组织保证。
四子王旗针对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 农牧民生活相对贫困的实际, 把促发展作为主要任务, 以脱贫为重点, 以富民为目标, 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大力实施党建保障工程, 配强班子, 建好队伍, 注重把“政治上靠得住、 发展上有本事、 人民群众信得过” 的人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 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 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
针对边境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成本高、 农牧民致富门路窄的状况,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提高农牧业发展水平, 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取信于民。
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带头发展致富产业、 示范推广新技术、 创办专业协会, 带领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
强化服务, 化解矛盾, 努力实现“和谐安边” 。
“群众利益无小事” 。
基层党建只有始终与了解民情、 服务民生结合在一起, 着力化解矛盾纠纷, 才能实现和谐发展。
四子王旗根据边境地区服务管理半径大、 周期长等特点, 建立了边境地区基层党建与社会管理、 经济建设、 扶贫攻坚、 服务群众、 维护稳定等有机结合的新机制。
各级党组织以为民服务为宗旨, 积极开展流动服务、 上门服务、 驻嘎查村服务,通过组建便民服务队、 开通“爱民固边直通车” , 努力把党组织的优势转化为服务农牧民的实际成效。
选派大学生村官到边境嘎查服务。2012 年, 全旗三个边境苏木 18 个嘎查共选派大学生村官 16 名。
大学生村官到任后, 积极参与嘎查的各项工作, 努力发挥自身优势, 在传播科技知识、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帮助农牧民学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北疆基层党建长廊” 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 多渠道畅通群众诉求, 认真开展大排查、 大调处、 大走访等活动, 将党建工作与化解社会矛盾相结合, 立足和谐安边, 把矛盾纠纷化解和消灭在萌芽状态, 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使边境地区呈现出和谐、 安宁的新景象。
完善机制, 凝聚合力, 努力实现“共建稳边” 。
一座蒙古包就是一座边防哨所, 一位牧民就是一位边防哨兵, 一个北疆红色堡垒户(共产党员星级示范户)
就是草原上一面飘扬的旗帜。
四子王旗以“完善机制、 整合力量、 警民共建、 整体推进” 为抓手, 坚持警地党组织资源共享、 协调联动、 共筑共建, 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共建品牌。
把“警民共建” 融入到“北疆基层党建长廊” 建设体系中, 于2010 年率先出台并实施了《民警兼任村官工作规范》, 实行边防大队长兼任旗公安局副局长, 边防大队政委兼任旗政法委委员, 边防派出所主官进入驻地苏木党委领导班子的措施, 并从 4 个边防派出所选拔了 18 名民警兼任 18 个边境嘎查党支部副书记。
以打造...
【党建创新中彰显为民情怀】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