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案9篇

时间:2023-06-23 15:50:03 来源:文池范文网

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案9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案的文章9篇, 供大家参考选择。

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案篇1

一、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关系到建设什么样的队伍,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是建成什么样的学校,怎么建的行动指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校园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融合到校园文化之中,使之成为其纲领和灵魂,并要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学校品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要把核心价值观深深浸润学生的心灵,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学生宽阔的胸怀、刻苦学习的奋斗意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创新意识、创新才干。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实到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自律精神之中,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荣辱感和健全的道德人格。

二、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师生活动的主题

要让理念“生根”,必须要给它生长的土壤,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便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的最好载体。只有把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才能避免把价值观教育变为空洞的说教。

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

思想价值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两种不同的教育。不论是人文学科还是自然学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价值取向因素。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系统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在各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其基本精神,实现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引导。

2、在主题活动中践行核心价值观

在生活中学习和养德是最有效的教育。要充分利用好节假日活动、重大纪念日、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体验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进而把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内在思想意识,内化为自觉行动。

在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长期性与现实性的关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的长远目标与阶段性要求结合起来,稳打基础、着眼长远,脚踏实地,常抓不懈;二是正确处理主导性与包容性的关系,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又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引导学生达成思想共识;三是正确处理理论性与实践性关系,既倡导学习、研究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邃内涵,更注重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化。研究并落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充分实现学科渗透与德育课程的有效整合与有益补充。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抓准特征,突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区域性

爱国首先从爱家乡做起。要坚持以“感受家乡发展·我为家乡服务”为主题,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建设,了解双流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进一步增强作为双流人的自豪感。让学生树立“少年兴则家乡兴,少年富则家乡富,少年强则家乡强”的理念,引导学生奋发拼搏,敢于创新,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用实际行动,投身家乡建设,服务空港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学校历史和特色研发校本教材,了解和传承家乡优秀文化,让学生在诵读中品悟,在品悟中传承,在传承中涵养。

(二) 抓牢主题,突出核心价值观教育鲜明的目的性

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将学生诚信表现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记进学生成长记录。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专题教育活动,作为“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抓手和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利用重大节庆日、民族传统节日以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时机,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教育。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着力打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品牌。

(三) 抓实课堂,坚守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着手探索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融入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

(四) 抓全载体,丰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资源包

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建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推动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衔接互动。完善“青少年志愿服务制度”,明确每一名学生在学期间参加志愿服务的要求,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要推进课堂内外的协同,通过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使学生产生共鸣、强化认同、付诸行动。要推进教育内部的协同,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环环相扣。要推进校内外的协同,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互动互促,相互渗透,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合力。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成为全校师生的价值目标和行为的衡量标准,使之入脑、入心,并渗透到其情感、需求之中,并化天性为德性,化知识为智慧,化情感为情操,化良知为良行,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实现我们的初衷,才能最好的为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个人的发展服好务。

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旨,以培育“四有”新人为落脚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德育的根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广大小学生培养成具有世界眼光、改革精神、开放意识,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重点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凝练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在教育系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首要任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要求,是增强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时代召唤,也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大举措。

三、组织保障

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强化管理,做到活动开展扎实有效。把这项工作当做长期任务来抓,不能看成突击性工作。要加大对活动开展过程的检查和指导,把过程抓实,把管理抓细,推动工程持续、稳步开展。学校成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易忠茂

副组长:何海清

组 员:校班子成员各科室主任、班主任。

由党支部和政教处具体督促方案实施,负责日常工作事务,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四、实施途径

(一)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全校教职工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有计划地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贯穿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走进教材,走进课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动具体地融入到孩子成长的全过程,营造有利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使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语文课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培养学生体会东方审美文化的独特内涵,热爱我们民族优美的传统文化,使学生确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学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载体。

根据学生的特点,科学地设计与安排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既突出核心价值观,又体现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全面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召开主题班会,要求学生作为学校的一员,不但收获知识,还收获道德、诚实、守信、谦虚、礼让。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觉践行校训,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从规范日常行为做

起,遵守学校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及交通法规,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道德行为习惯,争做品德高尚、诚实守信、遵守纪律、自强自立的新时代的中学生。不说脏话、粗话,提倡使用礼貌用语,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扔垃圾,不乱涂乱画,不打架,不破坏公物,不在教学楼内大声喧哗,追逐打闹。

2、充分利用周一升旗仪式,采用国旗下演讲等形式,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3、通过校园广播、橱窗、板报、横幅等媒介,在学生中广泛宣传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校园传媒的育人功能。

(三)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道德实践活动紧密结

合起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始终与德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紧密结合,以实践和活动为桥梁,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各学生在实践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紧密结合中学生的思想实际,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活动为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

①举办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当文明学生”为主题的班会,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教育内容,由浅入深、循循善诱,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入眼、入耳、入脑、入口、入心,使之内化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和基本的道德情感。

②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通过读书,吸收名著精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求学生每个月读一本名著。由学校精选一批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推荐给学生和家长,也可由家长和学生自行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书籍,由家长督促学生有计划的阅读,并写出读后感,并由学校每月进行评选表彰。

③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国情知识竞赛、征文等活动。

④开展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手抄报、征文等比赛活动。

⑤以各种节日、宣传日、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活动中:如利用“五一”节,开展劳动体验;利用九一八纪念日、国庆节等纪念 www.cha yi5.com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利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服务人民的意识;利用国际禁毒日和全国法制宣传日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等;通过各年级考试纪律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美好品德等;通过组织学生假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和理解。

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案篇3

含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支持。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是一项基础工程、灵魂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和根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案篇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也重点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案篇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听起来好像很深奥、很玄妙。其实,它的内容很明确、很具体,就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体现在现实生活里,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作为一个产生于150多年前的理论,今天为什么还要坚持呢?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它是科学真理,它把严格的科学性和高度的革命性有机结合起来,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综观当今世界,各种理论思潮、流派纷呈林立,但不容否认,马克思主义仍然处于人类社会思想史的高峰,仍然是指引人类前进的一盏明灯。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始终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吸收、借鉴和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在实践中不断前进、不断发展。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勃勃生机。正是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变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这一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回顾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追求和梦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改革开放29年来,社会主义制度又在除弊创新中自我完善和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更加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理想的信念。

理想是灯塔,是风帆,引领着社会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动员、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它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和普遍追求,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它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不论哪个社会阶层、哪个利益群体的人们,都能认同和接受这个共同理想,并愿意为之共同奋斗。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千百年来,无论面对多少困难挫折,面临多少艰难险阻,中华民族都始终高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火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奋发进取,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和解放,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由贫穷走向富强,靠的也是这样的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要靠这样的精神。只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传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饱经风霜而弥坚的精神实质,不断拓展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内涵,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各族人民始终凝聚在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旗帜下。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事业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和追求,既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需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需要倡导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需要确立起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内涵深刻,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它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有机融合在一起,鲜明地指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以何为荣、以何为耻,为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规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成员都能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有所依托、有所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构严谨,定位明确,层次清晰,是完整的、系统的,它坚持了社会主义又有中国特色,总结了成功经验又有新的提升概括,反映了现实的迫切需要又是能够通过努力实现的,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和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案篇6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旨在让学生对自身的价值观有更深更正确的了解,从而初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拥有优良的精神面貌与行为取向。

【活动准备】

1、收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外延和实践要求的材料。

2、板报《我们的价值观》的创作与准备。

3、配乐诗朗诵与表演唱的排练。

4、收集十大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

5、现场书法展示的工具准备。

【活动流程图】

主持人理论剖析

板报《我们的价值观》赏析

配乐诗朗诵《价值》

案例剖析

表演唱《我的未来不是梦》

小组讨论:对正确价值观的理解

现场书法展示

班主任总结引导

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结束

【活动步骤】

一、主持人理论剖析

主持人深入介绍与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外延和实践要求

二、板报《我们的价值观》赏析

展示板报《我们的价值观》

学生分组讨论感想

主持人强调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

三、配乐诗朗诵《价值》

---同学表演配乐诗朗诵《价值》

学生初步感知价值观

四、案例剖析

主持人介绍十大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

学生分组讨论:道德模范身上的价值观体现

主持人总结归纳

五、表演唱《我的未来不是梦》

周王杰同学展示表演唱《我的未来不是梦》

六、小组讨论:对正确价值观的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对于价值观及正确价值观的理解

小组派代表发言

主持人总结

七、现场书法展示

邹玉红同学进行现场书法展示(主题——我们的价值观)

八、班主任总结引导

今天的主题班会很成功。让我们积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在其指引下,塑造自身优良的精神面貌与行为取向!下周,我们将举行“我们的价值观”海报设计比赛,希望大家在今天班会的启发下,踊跃参赛,充分展示大家心目中正确的价值观。

九、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结束

【活动特色】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学生更深刻更正确地领悟了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下决心在价值观的引导下调整好自身的精神面貌与行为取向。

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案篇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少年读本》读后感 我国前领导人江泽民总书记曾说过:“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这本读本是针对青少年的,我觉得对于青少年来说,很有帮助。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最为关键的阶段,面临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成长成才的重大问题。在这样一个人生的重要阶段,青少年需要有科学的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所以青少年需要担负起这样一个光荣的使命,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者、宣传者和实践者。

著名教育理论家、革命家徐特立说:“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一个人年轻时有没有崇高的理想,对他今后的成长,对他的医生为社会贡献的大小,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青少年来说,树立一个理想是必须的。青少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除了树立理想,坚定理想外,更重要的是需要青少年去实现理想,如何实现理想,第一点需要青少年们坚持刻苦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要走出去,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第二点需要青少年们坚持刻苦奋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在生活中,做起、从基础做起,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迎难而上,节约朴素。第三点需要青少年们坚持开拓创新。提倡青少年独立思考、多疑好问,善于总结,要有强烈的求知欲,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第四点需要青少年们坚持高尚品行。广大青少年们要自觉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自觉养成自律自省的意识和只耻改过的观念,成为有道德的好少年。

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九十周年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应该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案篇8

为了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学校党总支、校委会将“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具体化为对每个教师的基本要求,并制订相应的实施考核细则和奖励方案。

一、组织领导

党总支主持,其他处室协助。设立领导小组,组长彭志宏,副组长符国安,其他总支委员为成员。

二、实施措施

1,加强宣传和学习。学校通过出宣传窗、教工大会专题讲座、发放学习资料、检查学习笔记等方式,营造践行气氛,强化践行意识。

2,认真组织考评。制订考评细则,每期期末考评一次。考评以千分制量化计分方式进行,学校按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以4:4:2的比例,分别发放1200、1000、800元。

三、考核细则

项 目 考核要点、评分方法 责任处室 得分

、文明(100分)

1、语言文雅,举止端庄,着装得体。不在学生面前说粗话,不在办公室大声喧哗。违反一次扣10分。 办公室

2、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公共卫生,不乱丢垃圾、乱倒茶水。不在办公室、会议室、教室等公共场合吸烟。违反一次扣10分。 办公室

3、遵守公共次序。凭票排队就餐,不乱倒剩饭剩菜。按指定地点停放车辆。违反一次扣10分。 总务处

二,爱国(100分)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诋毁之言。 党总支

2,热爱家乡、热爱学校、关爱学生。 德育处

3,遵守国家法纪,不损害国家集体利益。本项三条任违反一条扣100分。 工 会

三、敬业 (600分)

1、坚持学习,认真作好学习笔记,政治、业务学习笔记各项每期不得少于5000字,检查时未达到要求的扣10分/次。

教研处

2、认真参加每周的教学研讨活动,听评课每期每人15节以上,活动缺席扣10分/次。听评课缺一次扣5分。按要求完成信息技术的有关任务,检查时没完成任务的每一次扣30分。

3、坚持出满勤。请事假一天扣15分,病假一天扣10分,旷职一天扣30分。行政查坐班缺一次扣5分。班主任坚持“六到堂”、“八到堂”,缺一次扣5分。 办公室

4、坚持考勤手机打卡。未履行请假手续,一天四次都未打卡算旷职扣30分。期末统计打卡次数最多的记400分,其他人员比照每少一次扣一分。 5,认真搞好备教批辅,检查时每缺一节备课,每少一次作业均扣20分。

教务处

四、诚信 (100分)

1,、诚实,不弄虚作假。如有听评课请人代签名、考勤请人代打卡、评优晋级提供假证、乱收费、乱推销资料、有偿家教家养等等现象,发现一次扣100分。 各处室

2、守信,说到做到,承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立足本职岗位,扎实工作,不朝秦暮楚,不偷工减料,不忽悠领导、同事、学生和家长。违反一次扣20分。 五、友善 (100分)

1、待人接物热情和气,心存善念,多做善事。积极参与慈善捐助、义务献血等活动。有突出表现的另给奖励。 各处室

2、团结同事,遇事冷静不冲动,不干挠他人工作与生活。不体罚学生,热情接待家长。邻里和睦,孝敬父母。违反一次扣100分。

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案篇9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共同思想基础;共同进步;客观要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必然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旧社会的解体往往以核心价值体系的崩溃为先声,新社会的诞生往往以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为先导,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往往以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和完善为支撑。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于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施加着深刻的影响。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这一切给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带来了空前的活力,也造成巨大的冲击。人们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这种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在价值的多元并存中形成价值共识,确立得到多数社会成员“公认”的核心价值观,是维护社会形态的统一性和思想文化的统一性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的深刻内涵,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它提供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具有其他任何价值体系不可替代的高度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才能取得全社会广泛而深刻的价值认同,使人们超越民族、城乡、地域等方面的差异,消除彼此之间的分歧和隔阂,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社会共同体的团结和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谐文化是一个范围宽广、内涵丰富的概念,是一个层次多样、结构复杂的系统。毫无疑问,不同的文化类别、文化现象、文化行为,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实现途径。但是,无论如何,在极为繁茂芜杂的文化现象、文化行为和文化类别中,始终有一个基本的东西存在,这就是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价值理念的东西——核心价值体系。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和谐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根本。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民族文化的精神理念的集中体现,始终代表着、引导着该民族文化的运行方向。同时,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全社会的精神、价值、行为都有很强的凝聚作用和整合作用。因此,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起着根本性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和谐文化的建设,具有保障精神方向的作用,是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改革开放将近30年来,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伟大的进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成就斐然。在思想文化的建设方面,先后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1996年),坚持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其间,党的十五大报告(1997年)专门论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对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作了阐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中共中央还发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1年),明确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在“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部分,明确提出并具体阐述了“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先进文化问题的论述,更是指明了文化建设的思想方向和价值目标。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我们改革开放的实践,通过思想理论界的努力,通过党的纲领性文件逐渐提炼、归纳出来的,它本身来自实践而又高于实践,因而能够指导我们的文化建设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把这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及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形成全体人民团结奋进、共创和谐的强大精神力量。高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阵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高等院校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研究学问、追求真理、创造思想、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高校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和建设,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教师、教育学生。高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来展开。首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马克思主义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又是崇高的价值目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首要和根本的,就是要深刻理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辩证方法。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高校的改革和发展,高校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参与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建设,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发扬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和革命精神,与各种各样的不和谐的、不文明的、敌对的行为和思想进行坚决的斗争。和谐是要通过与不和谐进行斗争才能实现的。当前,高校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社会上的不和谐现象或多或少对高校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高校里确实存在不和谐的现象,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守马克思主义阵地,建设和谐校园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要在高校中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目标追求,是中华民族振兴的成功之路。要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凝聚人心,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果鼓舞人心,使广大师生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以天下为己任,自觉地把个人追求与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统一起来,把个人奋斗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统一起来。第三,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支撑着伟大的民族。有没有伟大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前途的一个重要尺度。一个民族,没有伟大的民族精神,没有高尚的民族品格,没有坚定的民族意志,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某些强国的文化、经济和军事霸权的挑战,我们必须不断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是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当代中国人民创造光辉灿烂的历史篇章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改革创新的光荣传统。今天,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是中华民族复兴,中国国家振兴的关键。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改革创新精神,借鉴历史上改革创新的经验教训,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重,识大体,顾大局,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促使改革取得伟大成功。第四,要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认识、评价和态度。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美德、高尚的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的提炼和升华,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今天,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才能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对我国的社会道德体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社会大众特别是对青年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高校如果没有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没有良好的道德水准,就难以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以及良好的公民,就难以成为社会良知和公平正义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更难以产生世界一流的优秀大学。因此,高校的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更加强烈。高校广大师生要牢牢树立和认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学风和校风,推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在高校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求真理的学风和校风,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和谐校园提供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为代表和维护社会良知与公平正义坚守一方重要阵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有助于形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客观要求,是引导全社会思想道德共同进步的客观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共同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会瓦解、国家就会分裂、民族就会解体。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政党的行动指南,是一个国家的主心骨,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任何价值观念都深刻根植于社会实践尤其是现实生活。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唯一正确的理论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说明,如果我们偏离了马克思主义、怀疑马克思主义、忽视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实际运用,我们的事业就会遭遇困难、挫折以至于失败。反之,只要我们忠实地坚信和执行马克思主义在全党和全国的指导思想地位,我们的事业就会转败为胜,转危为安,节节胜利。马克思主义作为学说和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一个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发展、自我丰富和创造出自己的新形态的思想价值体系;它也是一个善于而且敢于吸收历史和现实中人类一切积极的、伟大的文化思想成果的开放的思想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历来重视共同思想基础的建设,并领导全国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古老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毛泽东强调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邓小平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要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否则建设就不能成功;江泽民强调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的道德风尚,尤其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指导和规范我们的精神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设。这些都是强调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对于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助于形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理想,就失去了民魂国魂,也就失去了凝聚力和生命力。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既是一种运动、一种社会制度,也是一种价值目标。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现状促使人们从价值视野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保证各项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骤然“变色”,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随之陷入低谷。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有些人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开始发生动摇,有些思想主张甚至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在当前社会生活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形势下,更加需要寻求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认同,更加需要用共同理想引导和激励全体社会成员向一个目标前进。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在不同历史阶段提出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共同理想。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党领导人民实现了赢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社会理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最现实的理想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奋斗目标之中。建设一个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文明、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的共同理想。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这一切都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不断推动着人们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开拓思维,焕发出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精神。同时也带来空前的冲击,出现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把承认合法经济利益,允许一部分人先富的政策蜕变为拜金主义,甚至为获取金钱不择手段;用市场价值取代人生价值;出现了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腐化等现象;封建腐朽思想沉渣泛起,西方不良思潮不断侵入;等等。这些都严重腐蚀着人们的灵魂,污染社会空气,阻碍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这个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的关键阶段,更加凸显出共同理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形成共同理想,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党政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才能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才能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同时,每一个社会成员只有把自己的理想与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通过先进文化的建设,引导人民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崇高理想,形成巨大的精神动力和顽强的战斗意志,才能加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并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客观要求 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各国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同时,意识形态领域也是风云激荡。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不仅是商品、资本、人员等在国际范围的频繁流动,而且包括文化产品、文化资本和文化价值观等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碰撞,经济中文化和知识的含量越来越大,出现了知识经济、文化产业等名词。这都表明,文化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日益增强,世界各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都把文化作为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的力量加以运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不仅凭借经济、科技、军事优势粗暴干涉别国内政,而且对发展中国家大肆进行文化渗透。美国利用它在世界文化领域的霸主地位,到处以美国文化控制和占领别国的思想文化阵地,以美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消解别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文化力量的强弱,国际影响力的大小,已经成为决定国际竞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面对全球经济中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以及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在这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我们必须立足国内现实、把握时代潮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前提和精神纽带;是把人民团结起来、凝聚起来,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力、创造力极大地发挥出来,使广大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的重要前提;也是形成万众一心、坚韧不拔、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强大民族意志的精神纽带。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发展,就必须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战胜各种风险考验,谱写了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靠的就是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靠的就是我们铸就的时代精神。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就必须进一步大力弘扬这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增强我国人民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国际竞争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导全社会思想道德共同进步的客观需要 思想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口号。我们建立的思想道德体系,应当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情相适应,逐步建立日益完善、反映不同层次和不同职业要求,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照顾多数,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对不同层次的人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形成具有很强引导力和规范力的道德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应当按照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的要求,进一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使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把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渗透到我们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应当按照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进一步把中华民族刚健有为、仁爱和谐、追求正义、注重修养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发扬了我们党优秀道德传统,概括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尚。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符合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八荣八耻”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在不同历史阶段提出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共同理想。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党领导人民实现了赢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社会理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最现实的理想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奋斗目标之中。建设一个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文明、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的共同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条件。社会和谐,就必须有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而且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也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融洽。这不仅需要相应的社会机制,也需要相应的主导价值共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任务要求全社会最大限度地形成主导价值共识,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奠定社会和谐的思想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提供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不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发展。它不但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且强调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求同存异、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等功能,能够引导人们超越民族、城乡、地域以及社会阶层等方面的差异,消除彼此之间的分歧和隔阂,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整个社会的团结和稳定。它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有利于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有利于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有利于营造全社会的和谐舆论氛围,塑造全社会的和谐心态。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

【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案9篇】相关文章:

1.关于市容市貌综合整治的方案(7篇)

2.绿美化方案(5篇)

3.最新纪念运动活动策划方案(大全8篇)

4.2023年企业评优方案及奖项设置(模板8篇)

5.网站推广方案有哪些(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