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意识形态的挑战与应对心得体会8篇网络意识形态的挑战与应对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思考(最新) 当前我国网络空间仍存在一些不良倾向,尤其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攻 击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络意识形态的挑战与应对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网络意识形态的挑战与应对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思考(最新)
当前我国网络空间仍存在一些不良倾向,尤其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攻
击力度有增无减,人民群众共同精神家园的健康成长遭受影响。
必须深入研究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新挑战,找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和综合治理的切入点,以有效举措坚决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加强党委对网络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保证网信事业发展方向正确
我国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工作起步晚,在技术实力上亦不如西方发达国家。同时,
我国区域政治、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地党委在网络政治服务能力、网络安全治理格局、网络安
全的重视程度、网络安全维护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存在不足。
为破除短板,其一,各级党委应坚决贯彻2018年国家网络信息化和安全工作会议精神,
并将其纳入党委年度重点工作计划,
同时及时应对网络安全尤其是网络意识
形态安全面临的新挑战。其二,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适应新时代网络化要求,
自觉强
化互联网思维和树立大数据格局,加强网络安全问题研讨,提升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提高对
互联网运行规律的把控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力。其三,各级党委要提
升网络政治服务能力,提高依托互联网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智慧和本领,形成与人民群众网络交心合力的党群关系新格局。其四,各级党委要增强“四个意识”,选好用好各级网信领导干部,加强培训力度,建好网信领导队伍,发挥维护网络安全的先锋模范作用。其五,各级党委应结合年度引才计划,加快制定网络安全维护人才发展规划,以优越的人才引进机制网罗各方网络英才,使其聪明才智充分发挥。
加大政府部门对网络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保证网信工作效益稳步跃升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政府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部门的大数据意识不强,网络舆情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失位,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途径狭窄,网民素质教育缺位,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弱化,国际网络安全合作渠道不畅等,都需要尽早破解。为此,第一,政府应强化大数据意识,组建大数据分析中心,实时分析判别网络舆情,科学预测可能产生的重大社会影响,根据预案协调有关部门介入调查,掌握网络舆情主动权和话语权。第二,政府可采用大数据技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重点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人才,克服以往马克思主义理论者“懂理论、不善传播”的问题,
通过这些马克思主义精英分析人们思想意识的发展趋势,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触角延伸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
及时更新传播方式方法,把第三,政府网络安全主管部
门应加强网民素质教育,引导网民认清境内外敌对分子实施各种网络恐怖袭击、
颠覆
破坏活动的本质,引导网民牢固树立国家网络安全意识。第四,加强对互联网企业的思想教
育引导,压实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引导其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和人民利益
放在首位。第五,各级政府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加强同沿线发展中国家政府在网络
安全方面的合作,共建二十一世纪数字丝绸之路。
提高公安情报部门侦查能力素质,保证网络安全防火墙牢不可破
当前,我国公安机关在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方面发挥着强大兜底功能,
自
始至终都在虚拟战线与各种错误思潮做斗争,但是公安侦查业务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公
安警力的工作协同性不强,常态化舆情监测和反制措施尚未建立,公安机关与地方高科技公
司的网络监管联动机制有待生成等,必须予以及时解决。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其一,公安情报部门可考虑依托大数据技术、
云技术和人工
智能等前沿技术搜集和监测舆情,采取横向联合和纵向推进等方式明确分工,展开公安警力
联合、情报精准判读,为网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撑。
其
二,建立常态化网络舆情监测、危机预警和全面管控机制,压缩各类错误言论的蔓延空间,
尤其应全面构建起反华思潮、不法言论的实时过滤机制,对那些恶意言论予以
屏蔽或彻底删除,避免其蛊惑大众。其三,公安情报部门可组建网络意见领袖监管机制,对那
些品质恶劣但却扮演“网络道德裁判”的意见领袖予以坚决打击并严厉追究其法律责任,以高
压态势扫除其所谓的领袖锋芒,引导其正面发声。
其四,公安情报
部门应联合地方网络高科技公司或私人情报侦察机构共促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可组建网络警
察联合小组、情报研判中心等,弥补政府公安情报部门的治理短板,延伸其监管和治理纵
深,开展联防联治新路子。
推动司法部门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保证互联网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我国进入网络经济时代后,相继出台了《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
强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法规文件,确保了网络的法治化运转,但还存在法规不够完
善、有关部门监管力度不足、可操作性较弱等缺点,特别是司法部门的执法监督与整治力度亟
待强化。
因此,为了强化司法部门的执法监督与整治力度。第一,司法部门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
走“依法管网”之路。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各种言论都有其明确目的,对网民极易产生多方
影响,但是,领导机构应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维护人民网络言论自由,只要不反党反社会主义,
不损坏中国主权和人民利益,都应允许其自由发声。同时,各级领导干部应摒弃“权大于法”
的错误理念,自觉树立对法律和公民权的敬畏心第二,司法部门要引导社会走“依法办网”之
路。进入新时代,越来越多的个人、企
业、政府部门迅速接入互联网,网络安全问题凸显,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迫在眉睫,各级司
法部门应引导各类“办网主体”加强对网络运营法律法规的深入学习,在具体搭建网络平台
时,要严格遵照国家互联网章程,不能以各种名义私设网站,尤其不能通过网络乱发不法言
论。第三,司法部门要引导人民群众走“依法上网”之路。司法部门应引导群众遵守国家上网
规定,不在网络上发表有损主流意识形态的言论,
不人
云亦云,而应争当网络正能量传播者。
汇聚社会力量形成网络治理合力,保证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效益持续提高
就目前来看,我们在凝聚全社会力量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效益上仍有不足,
篇二:网络意识形态的挑战与应对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思考(最新)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赋予了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网络特殊性。互联网不但让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而且使传播方式与意识形态话语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期。
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顺应互联网快速发展、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控制力的要求
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顺应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速度创造了历史新高。根据2012年至2018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和网络普及率都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趋势。网民数量由5.38亿增长到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也由2012年的39.9%增长到2018年57.7%。这些数据充分表明,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互联网普惠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互联网与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的融合度越来越深,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互联网事业突飞猛进地发展,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由现实空间不断地向网络空间拓展转移。总书记说:“老百姓上了网,民意
就上了网。”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极其活跃的信息集散地和思想舆论场,这就为主流意识形态生存和发展开辟了新空间、拓展了新领域、增加了新渠道。
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选择。随着网络信息化的进步和网络社会的形成,互联网空间变成了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必争之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网络作为推销其价值观、确立其意识形态优势的政治工具。他们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资源的优势,推行“话语霸权”,试图通过“网络武器”向中国进行意识形态输出。他们通过向一些互联网企业注资扶植网络意见代理人、雇佣网络水军操纵网络议题、控制网络舆论的方式抹黑中国的成就,攻击党的领导,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互联网虽然能够让信息传播变得快捷而开放,但同时也是错误思潮和不良信息的放大器。网络的虚拟性、隐匿性等特点加速了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的传播,使“普世价值”“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意识形态多元化”等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潮混杂于网络空间,挤压着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网络生存空间。因此,必须加大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力度,占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制高点,建立起意识形态安全的网络防火墙,积极反击西方的“话语霸权”和错误思潮。
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控制力的内在要求。互联网条件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遭受到空间挤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
权的控制力。与互联网传播技术相比,传统媒介更容易受到党和国家公共权力的控制,这就使得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能比较稳固地掌握。但在互联网条件下,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力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意识形态的话语主体呈现多元化,人人皆有话语权,人人都是话语主体,但多表现为参差不齐的隐匿主体。二是话语内容良莠不齐,网络话语信息量庞大,鱼龙混珠、泥沙俱下。三是网络话语传播具有非理性的特征。面对良莠不齐的传播内容,部分网民网络素养不高,难以辨别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可信度,容易受到情绪感染,从众性强,对于网络谣言等失实信息,有可能形成一种盲目跟风传播,从而带偏舆论走向。这些网络现象增加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难度,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控制力。
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工作的胜任力、说服力和战斗力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主体的网络素养,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工作的胜任力。一是对从事宣传思想工作的从业者,要加强新媒体素养教育和网络技能的培训,充分了解网络意识形态信息传播的规律,具备网络信息生产、鉴别的能力,并熟练掌握网络信息管理技术。二是对于从事网络技术和网络管理的人员,需要开展意识形态的相关学习教育,增加他们对舆论与信息的敏感性、敏锐性和鉴别力。三是对于“网络意见领袖”,应加强引导和管理。对于网络上有影响力的“网络意见领袖”,多与
其沟通联系,注意引导,增强他们传播正能量的使命感和光荣感,通过其在网络上的影响力正面引导舆论方向,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四是对于广大网民群体,应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增强其网络法治意识、网络道德意识、网络行为规范意识、网络权利与责任意识,引导他们把握好网络公共秩序与个性释放结合点,自由表达与文明规范的平衡点。
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说服力和战斗力。新时代加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的主要着力点在于:一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阐释与教育,全面、准确地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行阐释和教育,尤其是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和宣传。二是加强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网络文化的品质,以文化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社会正能量,滋养心灵。三是突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亲和力。对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内容进行“编码”和“重述”,把文本话语转化为广大网民听得懂、弄得清的日常话语和网络话语。
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渗透力和感染力、竞争力和公信力丰富网络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渗透力和感染力。一是积极探索网络传播新技术,打造融合报纸、杂志、广播、视频等网络传播载体,
构建新闻、视听、摄影、直播等全媒体传播平台,让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这些载体中变得生动、形象,视听冲击力强且富有情感的温度。二是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借助移动互联网进行传播。三是增强互联网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互动性,强化互联网载体建设的个性化,即主体的针对性、平等性和交互性,让广大网民不受空间限制进行适时的信息交换,引导网民自由、平等对话。四是创新议题设置,丰富传播形式。在重大的节假日、重要纪念日、重大会议期间,应该积极策划设置网络议题,引导广大民众参与网络活动,增强网民在网络社会中的仪式感、参与感和被认可感,让民众在参与网络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净化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环境,强化网络环境监管力度,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竞争力和公信力。一是不断完善和细化网络建设的政策法规。二是加大网络平台内容制作和传播的监管力度,对于出现意识形态或者舆论导向有偏差的网络平台,应该依法进行约谈,限期整改,对于问题较大的网络平台应该禁止更新内容,对于明显违反法律的网络平台应关闭,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进行处理。三是要明确网络平台的主体责任。摒弃“流量为王”思维,形成内容生产与传播的导向性思维和品质思维。要严查不良信息的出现和传播,对于出现的反动、谣传、暴力、低俗等不良信息,各网
络主体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遏制,关闭相关平台、账号,并实施不良网络行为记录制度,限制这些违法违规人员对网络平台的使用权利。
篇三:网络意识形态的挑战与应对心得体会
网络时代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网络时代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意识形态是自觉反映一定社会集团政治经济利益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是社会主流政治理想、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思想基础。意识形态作为现代国家的精神支柱,是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对整个国家安全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互联网技术的迅速传播和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了网络时代,东西方之间的意识形态对抗开始被科技文化交流掩盖着的意识形态渗透所取代。当计算机网络不仅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途径,而且也成为一种科技文化传播途径的时候,利用网络对不同制度、不同观念的国家进行全方位的意识形态渗透,就成为一些国家推行其国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时代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正面临着种种挑战。
首先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挑战。从技术上说,互联网的确具有一种能够让不同文化均处于同等地位的特性,但是,由于它发端于美国并兴盛于西方,其技术构造方式乃至资讯传播格式必定带有西方社会的烙印并符合西方文化的特点。互联网大兴于世实际上使西方国家占据了“信息强势”地位,这就要求任何一个入网者都必须适应西方的思维方式和熟悉西方的文化。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全球网络化的过程更像是一种西方文化的全球化过程。这种通过网络强化的文化信息,不可抗拒地影响受众的感受和价值判断。处于信息传播弱
势的国家,很大程度上已成为被迫接受西方信息的群体。对同一文化理念的长期传递和接受,会使受众产生亲近感、信任感,与此同时渐渐地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松动民族根基。
第二是对我国传统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挑战。我国传统传播载体主要是报纸、书籍、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宣传栏等,采取集体学习、座谈讨论、个别谈心等传播方式,这种具有强制性、集中性的、单向式的传播体制决定了党和政府是信息的控制者,受众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网络传播是一种平行、互动、隐匿的传播模式,信息沟通以其多元性、交互性和反中心性特征为网民提供了平等交流的机会和信息共享的平台。网民不再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创造者、发布者。他们可以自主地制作网页,自由地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各种方式传播有关信息,发表各种看法。所以,在网络时代仅仅依靠组织权威进行意识形态灌输的方法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的意识形态传播观念、传播体制和传播手段面临巨大冲击。
第三是对我国意识形态管控能力的挑战。借助信息技术优势,西方国家有意利用互联网发挥其文化和经济模式以及政治制度等“软力量”的吸引力,侵害别国意识形态安全。同时,网络的自身优势使个人和组织发布、交流和吸收信息的能力大大提升,思想和言论的独立性、多变性、选择性、差异性也明显增强。在网络时代,人们不再仅仅听从单方面的报道和阐释,
也可能不再追随主流意识形态的观点。由于网络意识形态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和隐蔽性,在网络意识形态的管控方面,政府处于相对弱势。过去依靠组织的权威进行意识形态灌输的优势受到冲击,主流价值观的功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传播的教育色彩被淡化,传播的娱乐价值上升,传统的以宣讲为中心的传播理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党和政府对意识形态的控制被明显削弱。
意识形态这一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得势。网络时代的来临,确实给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一定的冲击与挑战,但同时,现代网络技术的出现也给我们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手段。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全新的思路积极主动地应对挑战。
一是要加大网络科技投入,提高网络领域意识形态的竞争力。面对网络时代带来的冲击,我们首先要以开放对开放,采取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双管齐下的策略,尽快打破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态势。要加强网络自身建设,努力扩大网络规模,优化网络结构,使之向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要加强互联网领域的立法,规范网络行为。要开发和创新核心技术,研制能防止、过滤各种反动、有害信息的软件及监控系统,抵制网上的非法行为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网上的意识形态渗透。要制作传播集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与娱乐性于一身的中文信息软件,努力扩大网上的中文信息资源,提高中文信息在网上
的占有率,打破西方文化独霸网络世界的局面。要建设完善高效的社会主义思想网络宣传机构,扶植和鼓励更多的新闻媒体和文化机构进入网络,抢占第一时间,不断增大信息输出量,让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抢占网络阵地。要集中力量重点扶持,加快建设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名牌网站,提高网上意识形态斗争的攻防能力,吸引世界网民访问我们的网站。
二是要直面社会难点问题,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导力。能否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认同和掌握,是考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否成功的根本标准。要积极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不断加大主流意识形态成果数字化力度,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要大力加强互联网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在互联网上旗帜鲜明地展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要创新观念和方法,充分利用民间舆论,转变传统的“话语模式”,把主旋律教育与健康向上的求知和审美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增强网络传播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所倡导的和群众所需要的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为网民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服务,更要关心广大人民的利益,直面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得更形象,更逼真。要特别注意培养一批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致的“意见领袖”,通过他们来发布权威性信息,传播有影响力的观点,从而强化主流言论,引导舆论走向。广大网络宣传工作者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积极推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境界,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增强自身魅力。
三是要深入研究网络舆情,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转型的关键时期,阶层矛盾凸显,社会心态不稳,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敏感性社会问题和突发事件很容易在互联网上形成“蝴蝶效应”,因此,能不能坚持正确导向,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氛围,是关系到我们事业兴衰的重大问题。我们要敢于直面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面对易发突发的问题和矛盾,要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解疑释惑,化解矛盾,并在沟通、讨论中取得共识,在交流、理解中实现融合。要积极推进“网络民主”进程,广泛采取“网络问政”方式了解原生态的舆情民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和控制力。主流网络媒体更要在网络话题层出不穷的局面中主动出击,赢得更多的发言权,争取更多的民心。要站在高的位置和广的视角,面对复杂多变和五彩缤纷的现实问题做出深入浅出与合乎情理的阐释,使广大网民不被错误和庸俗的观念所左右,从而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网上多元文化大潮的中流砥柱。
篇四:网络意识形态的挑战与应对心得体会
网络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作者:李妍董力强来源:《传媒论坛》2020年第17期
摘要:网络时代的信息丰富繁杂,各种各样平台的搭建丰富了信息的传播渠道、提高了传播的速度、拉进了人们接收信息的距离,在网络“大杂烩”中,各方势力暗流涌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意识形态的传播既面临着一个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发展的机遇,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围绕意识形态传播主体,从传播媒介、传播内容等角度,分析了当前可能危害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各种意识形态传播的挑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网络时代;意识形态传播;挑战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2020)17-0-01
意识形态就是对事物的认识与态度,是我们面对事物时产生的感性思维,它包括观点、看法、认识、思想等内容。意识形态是人类特有的,故不会脱离社会实践,但是会随社会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演变,思维、环境、教育价值等都会对意识形态产生或正面或反面的影响。此外,意识形态虽然是在人的头脑中产生的,但是却不是人的头脑自发形成的,不是一种固有的思维。意识形态会因为个体的不同而产生冲突,故而意识形态千差万别,但是,在一定的社会时代背景下,主流的意识形态只有一种,把握主流的意识形态,才能坚持正确的方向。
一、网络时代意识形态传播出现的新特征
(1)意识形态传播呈现碎片化。时间短、势力大的传播媒介的兴起,改变了消费者过去接触媒介的时间、习惯等。在通勤车上、地铁上,人们可能就接触到了几十条甚至上百条的新闻,碎片的时间中,意识形态已经悄然走入人们的生活。网络时代,意识形态的传播更加碎片化。
(2)意识形态传播大众化、娱乐化明显。网络成为当今时代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元素后,也加速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在这样的一种诸事“求快”的背景下,对于各种媒体而言,似乎求快已经成为一个评价其好坏的重要标准。这样一来,各种各样的媒介施展拳脚,力图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到最多的眼球。新媒体背景下,意识形态传播的群体伴随着传播对象的扩大而日益扩大,为了避免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众口难调”,大众文化的兴起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3)意识形态传播媒介多元化。社会的发展进步让人们休闲娱乐的时间增多,精神消费走入大众的视野,网络的发展带来了这种精神消费的“碎片化”。表现在一方面,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出现了多元化的特点,频道日益增加,广播逐渐复兴,报纸种类扩张,另一方
面,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日趋成熟。这些多元化的信息传播平台的大量涌现,是网络时代意识形态传播的又一个重要特征。
二、网络时代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的多样挑战
(1)意识形态传播内容拓展,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受到限制。伴随着网络时代的信息大爆炸,成千上万条信息在不知不觉中就涌入了人们的生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等种类繁多的新闻占据着人们各大信息接收媒介的头版头条,给人们及时、准确地接收主流意识形态的新闻、舆论带来了阻碍。
(2)意识形态传播主体扩大,思想教育工作更加困难。虽然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传播大众化特点对丰富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得到了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了发展,同时,一些反动势力也披着一些群众文化的外衣,传播着“资本主义文化”“帝国文化”以及一些腐朽落后的传统文化,试图从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的文化安全造成破坏,“舆论战争”此起彼伏。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好对于人民群众特别是经常接触网络的人群的思想教育就变得更加困难。
(3)意识形态传播平台扩宽,管控防范更加困难。微信、微博、抖音短视频、快手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在短期内快速成长大多数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APP,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监管的漏洞而不能在短期内得到修正补充,网络时代的道德难题也随着人们接触网络的实践日益增多,这让意识形态传播监管更加困难。
三、意识形态传播如何面对网络时代的各种挑战
(1)通过多样化的平台,拓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渠道。传播平台的种类增加虽然给监管带来了困难,但是善于利用这些舆论武器,新媒体平台也可以成为主流思想宣传的新阵地。解决娱乐文化等大众文化对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带来的阻碍问题,可以从大众文化兴起的新媒介——那些新媒体平台正面入手,在常见的新媒体平台开拓舆论宣传板块,实现大众文化发展与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共存双赢局面。
(2)与时俱进创新思想宣传方式,增强宣传教育的互动性。随着网络发展,接触信息传播新渠道的群体也呈现出了年轻化的特点,再这样的情况下,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就需要以一种更亲民、更先进的方式在人民群众中发展。采用一些互动性、实时性更强的宣传教育手段,強化核心价值观以及先进文化导向就非常有必要。
(3)严格传播平台搭建要求,引导传播平台传递社会正能量。网络新媒体的成长利大于弊,所以解决这些意识形态传播平台的问题,在于“梳”而不在“堵”,一方面,严格这些平台进入信息传播市场的要求必不可少,但是也不能过犹不及,关键在于合理管理,引导这些平台向宣传主流文化方向发展。
四、结语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将这个时代视为最好的时代,同时也强调了同样的,这个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网络的发展,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生活的便捷,还有文化的焦虑,处理好意识形态传播的问题,积极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守护好主流文化的阵地,这个时代就是最好的时代。
参考文献:
[1]郭海成,陈猛.互联网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14-19.
其他作者简介:
董力强,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研究方向:党建。
作者简介:李妍,女,汉族,山西阳泉人。研究方向:党建、教育教学。
篇五:网络意识形态的挑战与应对心得体会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心得体会
1、政治把握能力----就是要提高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政治站位。就是要在平时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要对党忠诚、对群众负责,确保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我们党的手中。2、问题分析能力----就是要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和利益调整期,大家的想法更加趋于独立、多样、多变,而互联网的普及为各种错误思维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各种杂音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所以,我们领导干部要认清并自觉适应当前意识形态工作形势的变化,以清醒的头脑、巨大的勇气来分析研究问题,探索搞好意识形态工作,为各项工作塑造良好的舆论氛围。3、责任担当能力----就是要守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田。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带头人,领导干部的态度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有着直接影响,具有强烈责任意识是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态度良好的体现,而意识形态工作能否顺利推进,落实责任是关键。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端正态度,不断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才能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攻坚克难,真正守好意识形态工作这块责任田。4、服务群众能力----就是要夯实意识形态认同的群众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领导干部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密切联系群众、时刻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努力改进工作作风,既要解决人民群众的思想问题,又要解决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增强群众对社
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从而夯实群众基础。5、服从大局能力----就是要找准意识形态工作的切入点。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我们既要上升高度,把意识形态
工作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又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各种关系,紧紧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目标开展意识形态工作。
6、力求创新能力----就是要打开意识形态工作新局面。在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面前不断创新理念和方法,我们才能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当前,互联网已融入方方面面,改变了大家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成为大家反映心声、表达言论的重要平台。我们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互联网的重要作用,培养互联网思维,大力拓展意识形态工作的网络平台。同时要积极借助新兴媒体抢占舆论高地,以做到先声夺人。同时还要善于把握群众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心理特征的新变化,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管好干部教育培训阵地。一是突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业主课地位。以专题进修班、专题课等形式,突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____年在主体班次的党性教育和理论教育比例计划达到75.3%和73.2%。二是强化课程体系建设。严把课堂教学内容关,推进新课开发,包括马列经典著作导读、经典理论、中特理论课程等。开发本土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逐步形成比较成熟、具有党校特色、符合意识形态工作实际的教学模式和精品课程。三是加强教学管理。实行新课试讲听课评课制度,并依据党校《兼职教师选聘与管理办法》加强外聘教师管理,不给错误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在讲台设置温馨提示板,要求授课教师严格遵守讲课纪律。开展教学质量
评估,从落实教学定位到教学计划实施再到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入手,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与监控,确保每堂课达到预期效果。
二、管好理论政策宣传阵地。一是做好宣讲,唱响党的声音。围绕奉贤发展新要求和干部思想新动态,由党校领导及骨干教师参加市宣讲团,鲜明有力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____年,共为各镇、市直机关单位、区直单位宣讲40余场,充分发挥了党校在主流思想舆论宣传中的主力军作用。二是办好党校宣传阵地。办好党校宣传栏,明确专门人员负责信息发布审核,把好信息上宣传栏的关口,确保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三、管好科研决咨阵地。一是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党校聚焦意识形态领域,设立了科研咨政室,并配备充实教研人员力量。要求教研人员增强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和干部思想动态的剖析研究,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加强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研究。____年上半年,推进或完成上级党校的课题一项。二是发挥咨政功能。聚焦市政府热点难点问题,撰写了2篇咨政报告,获市领导肯定性批示并转4为常委抓落实,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发挥以文辅政的作用,在传播正能量方面发出强音。
____同志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章》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增强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履职自觉,强化使命担当,真正把主体责任放在心上。
我院党委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____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____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紧紧围
绕我院工作任务,找准立足点,发挥着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的重要作用,深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从更深的战略意义、更高的目标追求,认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有力的政策措施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各项任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动权,个人简历把意识形态工作同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纳入年终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设立微信工作群,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机制,坚持意识形态工作原则,坚持四同机制,全力打好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战。二、强化理论学习,确保理论武装到位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不懈用__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进一步健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这就是说,党员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还要考虑自身的政治学习,要把自己在为医院的工作与政治学习的角色统一起来,把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放在首位,主动肩负起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通过自学、组织培训、党内生活等多种理论学习途径,夯实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基础。三、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坚持改革创新的工作理念。不日新者必日退,继承和发扬党的宣传工作的优良传统,深入推进理念、手段和基层工作创新。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推进理念创新。坚持胸
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用宽阔的视野审视和检验工作,自觉在大局中定位、大局下思考、大局下谋划、大局下行动,把工作谋到点子上、抓到关键处。要在履职尽责、敢于担当中推进手段创新。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的问题上,增强主动性、打好主动仗。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特点规律,积极探索新举措,占领制高点,把握主动权。
四、强化激励体制、配置精神家园。价值观建设,建设的是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和文明风尚。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主流思想,但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还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持续抓、反复抓,坚持不懈地提倡和培育。要紧紧围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要求,坚持面向全民抓落实。抓好党员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发挥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作用,推动全社会广泛持久地践行核心价值观。要及时总结推广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培育人们的孝心、爱心,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让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篇六:网络意识形态的挑战与应对心得体会
网络意识形态和新闻宣传培训班心得体
会(新闻宣传与网络舆情培训心得)
2020年10月,我有幸带队参加了在厦门大学举办的全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网络意识形态和新闻宣传培训班,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颇丰,近距离聆听了厦门大学部分专家学者的授课,深深折服于老师们高屋建瓴的思想、深邃广博的视阈、扎实渊博的学术积淀、妙趣横生的知识讲解,其中新闻宣传方面的三个专题讲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启发很多,引发了个人对安顺所新闻工作现状和未来走向的进一步审视和思考。
省安顺所新闻宣传中心于2019年6月正式成立,所党委非常重视,工作人员也干劲十足,工作起步较快,进步明显,氛围很好,工作成效也可圈可点,但基于此次学习中接受的知识和方法来认真审视和回顾工作,用“挑剔”和发展的眼光来看,不难发现我们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为“四不”:
一是目标指向不够清晰,找不到宣传工作“灵魂”;二是宣传手段不够丰富,方法载体单一,缺少与社会媒体的“互动”和“融合”;三是宣传内容不够生动,内容流于形式,对受众没有“吸引力”;
四是文字材料不够精炼,经不起观众读者的“推敲”。之所以提这些问题,不是对我们新闻工作的否定,应该说成绩和进步是主要的,我所新闻工作者的付出和努力是有目共睹的,但不能“躺在成绩上睡大觉”,成绩不讲不会跑,问题不改不得了,如果忽视问题和不足,新闻工作将失去创新和发展内生动力。因此,我们要直面问题,找准方向和定位,不断砥砺技能、创新思路、丰富载体,努力把基层戒毒机关新闻宣传工作做好、做强、做出特色。新闻工作的创新发展,既需要组织层面建立健全相关培训、考核、激励工作机制,更需要我们新闻工作者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加强学习思考,提升自身能力素质。结合培训中学习汲取的知识,新闻工作者应怎样通过提升素养来有效推动工作发展,本人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认为新闻工作者要本着“缺什么就补什么”“什么弱就强什么”的思路,从六个方面来加强和提高:一是思路要“清”思路不清,累死三军。“文章合为时而著”,新闻宣传更是如此。思路清,首先体现在方向的正确上,我们基层戒毒机关的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一定要在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总体框架下展开,要接上“天线”,把握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占据主流意识形态的“制高点”,弘扬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发出好声音。其次要把“落脚点”聚焦到宣传工作的目的意义上,坚持目标和需求导向,围绕司法行政戒毒工作价值和
目标来做,切中肯綮,“有的放矢”地报道好戒毒工作,讲好戒毒好故事。
二是笔力要“强”文字是新闻宣传报道的主要载体,“笔力”体现在文字能力上,就新闻宣传而言,可以说“得文字者得根本”,新闻宣传的成败,更多考验的是新闻宣传工作者写作的功底和功力。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首先应成为一名优秀的“笔杆子”。“空腹挑不起硬担,无才写不出好文章”,因此我们要加强学习、博览群书、勤于练笔,要多看多读、多写多练、多思多悟,在文章的章法结构上锤炼、在语言文字上精炼、在叙事析理上凝练,努力写出有文采、有内容、有思想的好文章。同时作为单位文字工作的主力军,要勇于自我加压,提高自我要求,不但能“盘好”信息简报的“豆腐块”,也要能驾驭“大部头”的文字材料。三是素材要“活”要深挖戒毒工作素材,宣传报道要有鲜活的事例和素材作为依托,要找得准“宣传点”,抓的准“新闻眼”,宣传的内容要有亮点、有温度、有支撑,推出人们感同身受、观众喜闻乐见、对读者有吸引力的东西,不要“新瓶装老酒”,或者“换件马甲又上来”,粗制滥造、不加鉴别、毫无指向,把一些常规工作当作宣传内容来“堆砌”,这样容易把新闻宣传报道办成单位工作的“流水台账”,数量看上去是上来了,但质量却不高,读者也不会“买账”。
四是审编要“细”新闻宣传报道的素材大多来自基层一线实战部门,很多信息材料基层单位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整理和加工,但因为工作侧重的不同以及人员专业能力素质的差异,可以说报上来的材料良莠不齐,这就要求我们专职人员不能简单当一名“二传手”,一转了之,要做负责任的“深加工者”,要“把好关”,精修细辑,既要从宏观上把好宣传的导向,还要帮助理清材料的逻辑、推敲准语法结构、斟酌好字句符号,不出原则性错误,不犯低级错误,使我们推出的东西经得起读者的“挑刺”。五是业务要“专”新闻宣传的本质,是为大局和主业服务的,戒毒机关的新闻宣传理应围绕戒毒矫治工作来展开,所以我们新闻工作者不但要提升“笔力”,还要钻研戒毒工作相关业务,清楚戒毒工作的目的任务,了解戒毒工作的模式流程,谙熟矫治工作的方法手段,使我们的宣传工作贴近实际、言之有物、有血有肉,不讲“外行话”。六是渠道要“宽”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当前新闻宣传工作的总体趋势,戒毒机关由于职能和资源等原因,可以说我们新闻宣传一直处于一种“边沿化”状态,传播力和影响力较弱。但越是如此,越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固步自封,关起门来搞宣传,不能把我们的“两微一端”办成单位一家的自娱自乐。我们要有自信,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越
是欠开发,后劲就越足,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新闻宣传还是大有“潜力”可挖的。我们要善于“借力”,主动向社会新闻媒体拓展,融入到广阔的平台中去,通过在一些有影响的媒体上不断“发声”,讲述司法行政戒毒人物故事,报道戒毒工作经验做法,彰显戒毒工作价值意义,提高影响力、传播力和关注度,努力将我们的新闻宣传平台打造成一个社会各界了解戒毒工作的“窗口”,成为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的一张“名片”。
篇七:网络意识形态的挑战与应对心得体会
事是加大网络平台内容制作和传播的监管力度对二出现意识形态戒者舆论导向有偏差的网络平台应该依法进行约谈限期整改对二问题较大的网络平台应该禁止更新内容对二明显违反法律的网络平台应关闭幵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进行处理
心得体会: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思考(最新)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赋予了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网络特殊性。互联网不但让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而且使传播方式与意识形态话语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期。
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顺应互联网快速发展、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控制力的要求
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顺应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速度创造了历史新高。根据2012年至2018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和网络普及率都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趋势。网民数量由5.38亿增长到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也由2012年的39.9%增长到2018年57.7%。这些数据充分表明,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互联网普惠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互联网与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的融合度越来越深,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互联网事业突飞猛进地发展,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由现实空间不断地向网络空间拓展转移。总书记说:“老百姓上了网,民意
就上了网。”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极其活跃的信息集散地和思想舆论场,这就为主流意识形态生存和发展开辟了新空间、拓展了新领域、增加了新渠道。
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选择。随着网络信息化的进步和网络社会的形成,互联网空间变成了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必争之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网络作为推销其价值观、确立其意识形态优势的政治工具。他们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资源的优势,推行“话语霸权”,试图通过“网络武器”向中国进行意识形态输出。他们通过向一些互联网企业注资扶植网络意见代理人、雇佣网络水军操纵网络议题、控制网络舆论的方式抹黑中国的成就,攻击党的领导,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互联网虽然能够让信息传播变得快捷而开放,但同时也是错误思潮和不良信息的放大器。网络的虚拟性、隐匿性等特点加速了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的传播,使“普世价值”“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意识形态多元化”等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潮混杂于网络空间,挤压着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网络生存空间。因此,必须加大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力度,占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制高点,建立起意识形态安全的网络防火墙,积极反击西方的“话语霸权”和错误思潮。
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控制力的内在要求。互联网条件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遭受到空间挤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
权的控制力。与互联网传播技术相比,传统媒介更容易受到党和国家公共权力的控制,这就使得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能比较稳固地掌握。但在互联网条件下,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力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意识形态的话语主体呈现多元化,人人皆有话语权,人人都是话语主体,但多表现为参差不齐的隐匿主体。二是话语内容良莠不齐,网络话语信息量庞大,鱼龙混珠、泥沙俱下。三是网络话语传播具有非理性的特征。面对良莠不齐的传播内容,部分网民网络素养不高,难以辨别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可信度,容易受到情绪感染,从众性强,对于网络谣言等失实信息,有可能形成一种盲目跟风传播,从而带偏舆论走向。这些网络现象增加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难度,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控制力。
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工作的胜任力、说服力和战斗力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主体的网络素养,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工作的胜任力。一是对从事宣传思想工作的从业者,要加强新媒体素养教育和网络技能的培训,充分了解网络意识形态信息传播的规律,具备网络信息生产、鉴别的能力,并熟练掌握网络信息管理技术。二是对于从事网络技术和网络管理的人员,需要开展意识形态的相关学习教育,增加他们对舆论与信息的敏感性、敏锐性和鉴别力。三是对于“网络意见领袖”,应加强引导和管理。对于网络上有影响力的“网络意见领袖”,多与
其沟通联系,注意引导,增强他们传播正能量的使命感和光荣感,通过其在网络上的影响力正面引导舆论方向,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四是对于广大网民群体,应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增强其网络法治意识、网络道德意识、网络行为规范意识、网络权利与责任意识,引导他们把握好网络公共秩序与个性释放结合点,自由表达与文明规范的平衡点。
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说服力和战斗力。新时代加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的主要着力点在于:一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阐释与教育,全面、准确地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行阐释和教育,尤其是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和宣传。二是加强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网络文化的品质,以文化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社会正能量,滋养心灵。三是突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亲和力。对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内容进行“编码”和“重述”,把文本话语转化为广大网民听得懂、弄得清的日常话语和网络话语。
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渗透力和感染力、竞争力和公信力丰富网络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渗透力和感染力。一是积极探索网络传播新技术,打造融合报纸、杂志、广播、视频等网络传播载体,
构建新闻、视听、摄影、直播等全媒体传播平台,让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这些载体中变得生动、形象,视听冲击力强且富有情感的温度。二是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借助移动互联网进行传播。三是增强互联网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互动性,强化互联网载体建设的个性化,即主体的针对性、平等性和交互性,让广大网民不受空间限制进行适时的信息交换,引导网民自由、平等对话。四是创新议题设置,丰富传播形式。在重大的节假日、重要纪念日、重大会议期间,应该积极策划设置网络议题,引导广大民众参与网络活动,增强网民在网络社会中的仪式感、参与感和被认可感,让民众在参与网络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净化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环境,强化网络环境监管力度,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竞争力和公信力。一是不断完善和细化网络建设的政策法规。二是加大网络平台内容制作和传播的监管力度,对于出现意识形态或者舆论导向有偏差的网络平台,应该依法进行约谈,限期整改,对于问题较大的网络平台应该禁止更新内容,对于明显违反法律的网络平台应关闭,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进行处理。三是要明确网络平台的主体责任。摒弃“流量为王”思维,形成内容生产与传播的导向性思维和品质思维。要严查不良信息的出现和传播,对于出现的反动、谣传、暴力、低俗等不良信息,各网
络主体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遏制,关闭相关平台、账号,并实施不良网络行为记录制度,限制这些违法违规人员对网络平台的使用权利。
篇八:网络意识形态的挑战与应对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守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大门(最新)
突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基础,突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全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新时代仍旧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是指引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有力武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在网络空间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需要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不断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们应不断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牢牢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紧紧抓住话语权,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要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党和国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行动指南,也是我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随着我国网络信息领域发展步入新
阶段,各类信息的数量不断攀升,传播范围逐渐拓宽,影响力日益增强,这些变化均对网民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产生了显著影响。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关注,并在社会实践中大力发展马克思主义,认真分析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情况,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统领地位。
要实现网络意识形态传播手段的多元化。一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我们既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意识形态建设紧密结合,也要不断增强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其作用的发挥,还要全面考虑民族心理、历史文化传统等现实因素。因此,将马克思主义融入意识形态建设,就要进一步加深民众理解、增进民众认同。二是要提升传播水平。新媒体时代,传播方式发生了诸多变化,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升传播水平、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夯实意识形态建设的群众基础,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2018年8月,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举旗帜,就是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当前,多元思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越来越显著的影响,特别是其中的一些负面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地位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导致一些人精神涣散、理想信念不坚定。对此,我们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夯实意识形态建设的群众基础,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不管形势如何变化,这一点都不能动摇。
第一,要提升网民道德素养。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随着互联网覆盖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成为一大课题。考虑到网民素质参差不齐的现实状况,我们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网民对负面思潮的鉴别力、判断力,全面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第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阵地建设,使之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结合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需要,我们可以开展形式多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学校、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到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活动中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引导网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增进与群众的互动沟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应结合社会需求,建设一支致力于思想教育、理论研究与舆论宣传的专业队伍,有效维护我国的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建设网络强国,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没有人才创造力迸发、活力涌流,是难以成功的。”互联网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是技术更新最快的领域之一,因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对人才和专业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在人才的选拔上,我们要有全球视野,不仅要大力引进高端人才,也要注重对人才的选拔培养,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广阔平台。
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要注重与群众的互动沟通。2016年4月,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网民大多数是普通群众,来自四面八方,各自经历不同,观点和想法肯定是五花八门的,不能要求他们对所有问题都看得那么准、说得那么对。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既要了解网民的现实诉求,为其答疑解惑,也要采纳网民的真知灼见,广纳民众智慧,不断提升网络治理水平,以更加专业化、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应对网络突发事件,从而更好地引导舆论走向,将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宣传到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要完善网络空间治理机制。总书记强调,“要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当前,提高对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和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尤为重要,这有利于确保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为避免不良社会思潮的冲击,我们要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加
强互联网行业自律,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引导其树立起正确的网络安全观。
【网络意识形态的挑战与应对心得体会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