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2-09-12 16:55:02 来源:文池范文网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心得体会7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心得体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自然科学2016年3月 105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彰显我国保障粮食安全新战略马艾全宛城区种子技术服务站,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心得体会7篇

篇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心得体会

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自然科学 2016 年 3 月

 105 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彰显我国保障粮食安全新战略 马艾全 宛城区种子技术服务站,河南 南阳 473000

 摘要: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通过严守耕地红线,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基础生产力,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粮食综合产能。

 关键词:粮食产能;耕地红线;制度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500(2016)13-0105-01

 1 引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解决吃饭问题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十三五”规划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以中央文件的方式明确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安全新战略,彰显出新形势下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新思路,也是党中央从发展全局出发,基于经济新常态提出的粮食安全重大战略调整。概括来说,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就是通过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严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基础生产力,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农业现代化,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004 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实现了十二连增。面对粮食的连年丰收,必须清醒认识到:首先,在成本抬升、人口众多、刚性需求背景下,当前以及未来时期都必须时刻强调粮食安全,不能有一丝懈怠;其次,受水资源、耕地、生态环境的约束,我国粮食产量进一步增长的空间越来越窄,连续增产难度越来越,新常态下转变粮食生产方式刻不容缓,拼资源拼消耗的生产方式已难以为继;再次,粮食生产经济效益偏低,放松粮食生产现象就会出现每每出现在我国粮食供给比较充裕时。因此,相对于传统的“藏粮于民、藏粮于民仓”的基本思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安全战略,更为长远,也更为积极。

 2 藏粮于地:关键是提升土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严格执行用地过程中的“占优补优”,实现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发展循环农业,科学使用农化产品。逐步提升耕地质量,坚决遏制土壤污染和耕地退化。

 2.1 要确保耕地数量的稳定,划定耕地保护红线 一定数量的基础耕地资源是实现“藏粮于地”的基本保障,这样才能应对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冲击,才可以给生态农田建设提供腾挪空间。因此我们必须实现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设定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性保护农田。

 2.2 要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确保耕地质量逐步提高 农化品的过度使用导致农田土壤普遍性的耕层变浅、土壤板结、养分失衡、盐渍化等问题,同时造成面源污染,削弱了耕地基础生产能力。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三废”的违规排放,也造成了一定数量的耕地污染,使其不适宜粮食生产。耕地质量建设任务艰巨,因此应严格执行用地过程中的“占优补优”,确保耕地质量有提高的同时,耕地数据不减少;在农业生产中,采用可持续利用的理念,基于绿化技术体系支撑,逐步提升耕地质量,坚决遏制耕地退化和土壤污染。

 2.3 要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加强高标准生态农田建设 强化高标准生态农田质量评价标准实施。要实现“藏粮于地”,就要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等农化产品,增施有机肥,建立耕作栽培技术推广体系,实现农业清洁生产,达到农田生产能力的和健康生产水平同步,提高发展循环农业。另外根据粮食产量的区域平衡,有计划地实施耕地休耕和轮作,在保证耕地数量基础上,最终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藏粮于技:关键是推广以高产为核心的绿色技术体系 重视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将技术推广至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3.1 建立优良农作物品种的推广与研发体系 在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推进育种技术创新是缓解粮食需求不断增长与耕地面积下降之间矛盾的根本出路。种业是基础性核心产业、国家战略性,是世界农业竞争的焦点,对农业长期稳定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的一系列措施,极大促进了我国种业的发展。建立种业和科研院校优势互补的育种技术创新联盟,加大农作物新品种的研发、培育与推广力度,稳定和提高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粮食生产能力。

 3.2 建立完善农技推广机制,集成农作物简化栽培技术 农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周期性和季节性,作物栽培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科学。结合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探索形成适合本地区土壤、气候等条件的高效简化栽培技术,完善相应技术推广体系,逐步提高农民应用新型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水平和能力。

 3.3 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智能化、信息化之间的融合水平 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运用工业技术对劳动等投入要素,可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涵盖多项信息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首先,有利于建立起弹性的粮食储备体系,高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核心,在耕地约束背景下,农业技术进步稳定是提高粮食产能的关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安全新战略统筹了质量保障、耕地数量控制和农业技术进步等多项保障措施,确保了国家粮食需求与粮食产能的动态平衡,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效支撑。其次,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传统的农业发展和粮食增产偏向于耕地面积和农化用品等投入要素的增加,带来的农化用品对土壤造成的隐性损毁、耕地后备资源急剧减少难以逆转。“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安全新战略将国家粮食安全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依靠技术进步和耕地面积动态调整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另外,有利于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现在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正处于由行政调节向市场调节转变的关键期,粮食市场的“信号扭曲”极易造成粮食产量和粮食价格的反向关系,给种粮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安全新战略实现了粮食产量的动态增减,保障了种粮农民的种粮收益。

 4 结语 基于粮食安全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意味着将不再一味追求粮食产量的持续递增,而是在实现十三五提出的“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要求时,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增加粮食产能,促进可持续增长与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长久有效地解决国家吃饭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凸显粮食安全新路径[N].拉萨晚报,2015-11-05.

篇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心得体会

1 页 共 2 页四川日报/2016 年/5 月/17 日/第 011 版 经济观察 美丽国土

 “ 十三五” 期间建成高标准农田 133.3 万公顷

 ” 四川从“ 藏粮于仓” 转向“ 藏粮于地”

 本报记者

 吴璟

  全家仅有 0.27 公顷地,却分散成二十多块,面积大的有四五分,小的只有一两分。保不住水,每年栽种水稻还得请人往田里灌水,一次要一两百元⋯⋯这让自贡市沿滩区瓦市镇点灯村村民黄正伦伤透了脑筋:“ 儿子、儿媳总劝我不要再种地了,可我种了一辈子地,地荒着心疼。”

  现在,黄正伦再也不用愁了。为夯实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我省提出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仅去年就建成高标准农田45万公顷,新增耕地2.3万公顷,分别超出目标任务2.4%和91.8%。

  1 为什么建?变“ 藏粮于仓” 为“ 藏粮于地”

  站在山顶,放眼望去,注满清水的梯田蜿蜒叠加,一条公路从中间穿过,犹如一幅美丽画卷。“ 这在五年前根本没办法想象。” 村民李春华告诉记者:“ 别说种地了。因为路的问题,种同样的菜,我们这里每斤卖得硬是要比别的村便宜好几角钱。养了猪,还得请人背出去卖,一头猪要少卖百把块钱。”

  这不止是点灯村的难题。

  四川耕地质量总体不高,中低产农田比重大,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基础条件依然薄弱。如何补短板?

  四川瞄准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普通农田质量、产量全面提升,达到高产稳产,抗灾能力强。“ 十二五” 期间,建成高标准农田 188 万公顷,新增耕地 12 万公顷。按照平均亩产计算,这 188 万公顷高标准农田能生产 881 万吨粮食。而我省目前耕地保有量为 674 万公顷,2015年粮食总产量为 3443 万吨,相当于用不到现在三分之二的耕地生产出了相同产量的粮食。“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现‘ 藏粮于仓’ 向‘ 藏粮于地’ 转变的必由之路。” 省国土资源厅耕保处负责人以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为例,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该镇灌溉系统配套,旱涝保收面积增加,田间道、生产道网络全面形成,通过地力培肥的黄谷亩产由原来的 450 公斤提高到了 600 公斤。

  2 该怎么建?产业引领,连片推进,节约资源,保护生态

  郫县安德镇泉水村,一栋外表不起眼的平房内却有大乾坤——这里是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入驻企业修建的物联网监控中心。

  走进室内,但见一面墙上挂满了显示器,田间大棚内的空气湿度、温度、光照、土壤盐分等实时数据和视频分布在屏幕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共安装了 27 套摄像头和其他监控设备,在手机 App 上就可以对摄像头的角度进行调整。

  这里过去只能种水稻和普通蔬菜。

  邻水县,6 个乡镇 84 个村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起万亩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县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合江县,自 2006 年实施第 1 个土地整理项目以来,共竣工验收土地整理项目 37 个,打造出三江新农村示范片、虎头镇万亩荔枝、密溪真龙柚示范基地等一批产业核心区。

  连片,并不等于“ 千篇一律”。

  巴州区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邀请群众全程参与项目选址、规划设计、实施监管。射洪县香山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 8 个村,每个村具体情况不同,县协调领导小组就抽调各部门专家

 第 2 页 共 2 页和技术人员组成项目技术小组,为每个村细化方案。

  土地整理不仅要让土地用起来,还要让它活起来。四川尤其注重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宣汉县君塘镇,农村引水排灌沟渠、田块分隔堤、农田耕作区小道尽量使用渗水性强的材料,确保微生物自由流动;同时减少大型机械施工,避免破坏表土的熟化层。江油市新安镇,恢复了近 20 公顷的湿地公园,将田、水、路、林、村各要素有机整合起来。

  3 钱从哪里来?探索多元投入,建成高标准农田 133.3 万公顷

  西充县太平镇转山河村,大型机械正忙碌作业,目的是将该村 93.3 公顷耕地整理成形。“ 眼看邻近乡镇通过土地流转,产业整体转型,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过,我们坐不住了。” 太平镇党委书记黄俊强说,土地确权登记刚一结束,不少农民便主动请求把手中的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进行土地整理,规模化发展优势产业。

  这是西充县首个采取合作社农民自建模式的土地整理项目。过去,土地整理项目往往都是国土资源部门招标委托公司实施,用建分离,存在脱离用地实际的弊端,如整理后熟地变成生地、沟渠路连通不合理等。

  合作社农民自建,有哪些优势呢?村支书何雪峰如数家珍:“ 一是设计能尊重农民意愿;二是合作社施工充分利用自有机械,能够节本增效;三是合作社自筹资金增加投入,让土地整理达到更高的标准。”

  这一创新探索,也为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洞开广阔天地。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建成高标准农田 133.3 万公顷,每年 26.7 万公顷,其中省国土资源厅牵头每年完成13.3 万公顷。“ 项目落地实施关键在投入。在完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的前提下,如何充分发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作用,探索多元投入是关键。” 省国土资源厅耕保处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为确保建设任务顺利完成,《通知》特别强调以县市区为单位,以产业为引导,打破部门和行业界限,按“ 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 原则,统筹投放使用资金,提高财政资金整体效益,并加大县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此外,我省正在制定省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各市州政府将组织对规划县市区年度工作全面考核评价,省联席会议办公室每年组织开展年度考核评价,对建设投入保障有力、建设成效显著的县市区将在相关专项转移支付上给予倾斜支持。

篇三:“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心得体会

于永正心得体会三篇

 学《于永正五重教学法》的体会

 重情趣重感情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简称“五重教学”。

 重情感就是对学生有情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要有情有义并且课上得有趣性是由老师的综合素质决定的。少些理性多一些情趣是于永正教育的座佑铭之一。

 重感悟就是把学习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去领会。重点以读促悟讲究让学生自得讲究润物细无声。

  重积累要从学习语文的目的读起于永正老师总结得更为精辟积累不仅是语言的积累还有生活的积累和感受的积累。这三者缺少了任何一点都学不好语文。

  重迁移即重视举一反三实际运用于永正老师的做法主要是读写的迁移。具体说对学生号召示范检查鼓励对家长主要动员他们为孩子做或买书柜刻藏书印章买课外书订报刊。

  让孩子少做题多读书要让孩子读出个性来读书悟性来写出童真来。

  重习惯于老师认为激发起学生兴趣养成良好习惯

 看报的习惯让学生在“学而时习之”中养成习惯主要是严格要求和以身示范。

 研究名师于永正成长历程和个性教学思想给我的深深思考感触良深的是向他学习脚踏实地搞好教研咬定青山不放松才是我们青年老师的光明坦途。

 他对于我们启示有三

  一坚定信念敬业奉献是精神力量的源泉。于老师热爱语文教学是其成名的基础。

  二德才双修是成名的保证。

  三善学、追求超越求真求新是持久成功之道。

 站在今天教育改革的潮头我们必须善心地学习象于永正老师一样名师的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会 等待学会尊重、信任学会激励唤醒和鼓舞真正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成为有影响的行家里手和一代名师

 观摩于永正教育思想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2009 年 3 月 7 日至 8 日 有幸见到了慕名已久的于永正老师。白发苍苍的于老师虽然已 69 岁高龄了但仍然精神矍烁。

 让人很难相信他已近古稀之年。

 他那幽默开朗的性格

 轻松风趣的语言就象他的教育思想一样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焕发着勃勃生机。

  在这两天时间里我观摩了于老师的学生吉春亚老师戴建荣老师上的示范课张忠诚作的报告和于老师作的《七颗钻石》。观后感受很深现作以下总结

 1、课堂要充满情趣。

 情趣是学习的前提。无情无趣情趣不够的课堂即使技术运用得再高都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只能是失败的课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竭力防止的最大恶习冷漠、缺乏感情。所以课堂上充满了晴趣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的情趣而情感对于一个人来说又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一个没有很好情感的孩子。将来只能是一个凡夫俗子。于老师说他一走进课堂就是一股春天的暖风一股清新的空气。教师要精神饱满从而带动学生。于老师的课堂无疑是趣味性浓厚的课堂。他老人家幽默开朗的性格生动形象的语言无不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呈现。

 2、让自己投入角色

  教师应是一个演员一个好的演员。演什么你就是什么。当你站在讲台上。你就是课课就是你。教前要思考我怎么才能揉进课堂中怎么让孩子揉进课中教来教去。教到最后自己就变成了孩子。

  3、一个教师应是一个读书人一个文化人。

 课改首先要改老师改老师要改老师的理念即做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读书要有持之以恒耐得住寂寞的精神。一个老师有很高的文化素养 德才兼备 怎样上都能把课上好。有文化底蕴是大智慧技巧是小智慧。

 反思自己。首先自己的文化积淀还不够深。平时利用一切闲余时间来补充文化的养料。只有文化底子深厚才能在课堂上随心所欲运筹帷幄。

 其次在备好课文之后应站在孩子的角度重新审视教材。从学生年龄心理特点认识事物规律的角度再读文本以求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再次在课堂上自己应是学生的一员与学生一起去成长。改变以往的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学生打成一片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总之我想只要能坚持做到以上几点自己的专业化成长之路就会越走越宽。

 就能真正无愧于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听于永正老师《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心得体会

  2010 年 5 月 22 日于永正老师在双语小学上了两节语文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整课堂上的扎扎实实一如秋水般清明静美使所有的学生和听课老师不由自主地

 沉浸其中。本人更是受益匪浅其中于老师的几点做法更是值得我学习 一、工工整整写好字。

 于老师非常重视孩子的写字习惯和写字能力的培养。

 不管是在生字练写 还是课堂写作 只要看到有孩子姿势不雅于老师就会提醒“身要直头要正”。于老师还亲自在黑板上书写“妻” “庞”二字。

 他指导学生写生字的“三步法”第一步是看贴他先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生字注意每一笔的起笔和收笔的写法和位臵。第二步是描红强调描的时候要记哪里是起笔哪里是收笔讲解的清清楚楚。第三步是临帖他要求学生“一看二写三对照字要写的一个要比一个好” 。

 在写字环节中 于老师先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各写一个“庞”、一个“妻”后。于老师根据字形结构进行了点评。说完又亲自示范于老师蹲下马步让每位同学都能看见他的粉笔尖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写了一个刚劲有力的“庞”字。

 二、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我们语文老师都知道读书是有窍门的。

 如 “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进入情境、在读中浮现画面、在读中培养语感”这样的“理念”早就深入人心。于老师的要求更高做法更细致标准也很明确他要求朗读的第一要义是“停顿”  要停出思考和想象的时间 朗读的第二要义是 “自然” 该亲切就要亲切该平淡就要平淡不要矫揉造作朗读的第三要义是“边读边批注”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他要求学生第一遍默读给那些值得背诵下来、值得认真思考的句

 子做上记号第二遍默读把自己的思考、感受、收获写下来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这样的读书读出的是语感是思考是收获。

 三、小练笔”的确是名至实归。

 于老师的“小练笔”进行的扎扎实实他用了 20 多分钟时间让学生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并一再强调要求学生写回信时注意两点一读懂来信的基础上明确回信的要点二知道父亲孤身一人在异国他乡养病作为儿子又会说些什么要求学生写的内容要让父亲看了心里高兴能起到减轻父亲的病情的效果。

 这样的设计一是检测了学生课文的阅读理解程度课文读懂了回信才能前后呼应、学生不至于写跑题。

 二是学生临场习作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于老师尽心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这两条语文学习的主根。因此整堂课显得根深叶茂教学亮点也精彩纷呈没有深厚的功力是不可能达到如此境界的。

篇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心得体会

同时应考虑对农业用电、 用水等实行限价或补贴政 策 , 防止 出现新 的名 目、 新的形式 的向农 民收 费、 摊派现 象。

 三是保持粮食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在调查中多 数农民担心种的粮食多了, 国家的政策会改变, 部分农 民还担心农 民负担 会 出现反弹 , 影 响了对今 后粮食生产 的投入。他们希望国家能够保持粮食政策的稳定, 建立 长效运行机制 ,切实优化农 民发展粮食生产 的政策环 境 , 给 种地人吃颗 “定心丸”。

 四是各级政府要不折不扣落实有关政策 , 扎扎实实 为民办事。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农民增收的良好氛围,

 为农民种粮增收提供坚强后盾。口 积极实施 “ 藏粮于地” 战略 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 中

 央 1 号文件精神的战略措施。万物土中生, 土壤是作物 生产最重要的自然资源。“藏粮于地”是“藏粮于综合生 产能力”的一部分, 藏粮于综合生产能力, 主要是针对自

 然灾害和城市、 工业用地造成的减产。而藏粮于综合生 产能力比藏粮于库的办法要更积极、 更长远、 更主动 , 它 是建立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 组成部分 。

 “藏粮于地”或称 “藏粮于土”是指通过提高耕地质 量和土地生产力, 实现粮食生产稳产高产。一旦出现粮 食紧缺 , 就可很快恢复生产能力。它要求在土地开发过 程中, 尽可能地避免破坏耕地或永久性 占用耕地。而在 粮食相对充足的情况下 , 则可以利用部分土地种植经济 作物或从事其它经营 , 迅速增加农民收入。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藏粮于仓和藏粮于民、 以丰 补歉的策略。耕地占补质量严重不平衡 , 耕地总体质量 下降, 致使粮食生产能力不足 , 只能尽可能扩大粮食播 种面积 和提 高单产 ,利 用丰年 的节余弥 补歉年 的不足 。

 这就 带来 了高额 的仓储 费用 ,形成 了巨大 的财政 负担 ,

 同时也影响了其他作物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特别 是不能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 , 如果连续几年歉收 , 就会 给粮食的供应带来很大压力。

 在耕地数量不足的情况下, 质量就尤显重要。

 所以,

 抓紧耕地土壤质量培育, 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实施 “藏粮于地”战略 , 已成为我国发展农业生产 、 保障国家 YIJ IA ZHIYAN

 I一家之言 粮食安全的最根本办法。实施 “藏粮于地” , 一是完善立 法 , 健 全土壤 质量 动态平 衡机 制 , 鼓 励和 支持 占用耕 地 表土的再利用, 实现耕地质量 占补平衡 ; 二是建立土壤 质量评价 标准和土壤 质量维护奖励制 度 ; 三是建 立耕作 和栽 培等技 术规范 , 控制 农 用化学 品的使 用, 确保科 学 用地 。

 同 时还应将 土壤 质量的研究和建设纳入国家 中长 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十一五”规划。口 在科学发展观视角下 完善粮食政策 实施粮食生产支持政策 , 要统筹好增长与保护的关 系, 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 切实完善粮食 生产激励政策 , 从政策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发展粮食生 产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节约农业资源的有机统一。

 长期以来, 农业生产以单纯追求粮食产量的增加为 目标, 采用高投入 的粗放型发展模式, 而很少顾及生态 环境问题和土地的保养问题。我们还十分担忧 :

 由于国 家大力扶持粮食生产 , 粮价又出现大幅度上涨 , 会导致 农民种粮出现增加化肥使用量、 不能够科学施肥和毁林 毁草种粮的倾向, 以及农户大水漫灌, 造成水资源的大 量浪费等不良现象。这些新情况和新动向应引起我们的 足够 重视 。

 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 统筹粮食生产与资源环境 保护的关系 , 至少应体现以下一些内在要求 :

 粮食生产 支持政 策是 为粮食 主产 区全体农 民甚 至全 国人 民及其 子孙后代增加 福利的 ,不是为那 些破 坏农村 生态环境 、

 浪费农业资源者牟利的 ; 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应向那些注 重用地与养地的粮农倾斜 , 向节约使用农业资源的农户 倾斜;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应实现激励与约束的统一; 努 力构建农业资源节约型和农村生态保护型的粮食生产 支持系统 ; 引导粮食主产区真正实现“区域化布局、 规模 化种植、 优良化品种、 规范化栽培和产业化经营”。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完善粮食生产激励政策要坚持 以改革促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 , 以单纯刺激粮食产量 为目标的激励政策, 必然会受到要素总量供给特别是土 地、 水资源的瓶颈约束和各类投入得以正常进行的边际 约束 , 如不进 行其 它方面 的配套 改革 , 这些政 策很 难保 持其活力和效率。

 我们认为, 稳定的农地权、 务实的农业 科技支撑体系、 完善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 当属实施 粮食生产支持政策配套改革的重点。口 匪 二巫 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篇五:“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心得体会

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总书记在考察黑龙江省时强调,“要毫不动摇抓好粮食生产,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加快推进东北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牢记“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殷切嘱托,始终把保护好黑土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重要政治任务,举全省之力推进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夯实筑牢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2019 年,黑龙江省高质量完成 802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和100 万亩高效节水灌溉任务,使全省高标准农田面积累计达 8548 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 1500 亿斤以上,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让中国人的饭碗装上更多龙江粮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黑龙江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得到国务院高度认可,被评为2019 年度按时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且成效显著的督查激励省份。——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坚持水、土、田、林、路、电、技、管综合治理,全省累计修建田间灌排渠系 38086 公里,配套建筑物235870 座,新打机电井 69605 眼,架设输电线路 33011 公里,修筑田间道路 393560 公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 3027 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398 万亩,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9500 万亩以上,为大型机械“宜机化”作业,推广先进勇担政治使命

 实施藏粮于地筑牢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黑龙江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综述6

  |

 2020.08专题报道 | 走进黑龙江

 适用农业技术提供了有利条件,全省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稻达到97%,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 67.7%,现代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耕地地力水平显著提升。坚持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扎实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重点推广秸秆还田、合理轮作、施用有机肥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水保肥、控污修复措施,全省秸秆还田面积超过 1 亿亩,还田利用率达 57%,土地平整、土壤改良面积 1439.7 万亩,新增耕地面积 63.8 万亩,耕地质量平均提高 2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项目实施前提高了 3% 以上,全省粮食稳产增效提质基础更加牢固。——农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推进退耕还林、退耕还湿,治理坡耕地过度开发,完善农田防护林网,加强农业投入品回收利用,全省累计新增农田防护林网面积 175.7 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91.5 万亩,提高植被覆盖率 8% 以上,化肥亩均施用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杀虫杀菌剂亩均用药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7,农膜回收利用率达 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5 个百分点,农田生态系统结构不断优化、功能进一步增强。——粮食综合产能大幅提高。据评估,项目区建成以后,耕地粮食产能平均提高 10% ~ 20%,亩均粮食产量提高 100 公斤,累计增产粮食 170 亿斤。2019 年,全省粮食总产 1500.6 亿斤,连续 9 年位居全国首位,其中优质水稻占全国1/9,优质玉米占全国 1/8,优质大豆占全国 1/2。——农民收入保持持续增长。高标准农田建设直接带动土地规模经营、土地产出水平的提高及农民收入的增长。2019 年,全省 200 亩以上规模经营土地面积达到 1.3 亿亩,亩产超千斤的高产稳产良田近亿亩,农村居民收入人均 14983 元,其 中 经 营 性 收 入 7196 元, 占 比4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2019年,全省农村居民收入净增加6379元,年均增速达到9.3%。下一步,黑龙江省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勇担政治使命,更加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加快建设“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巩固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力,让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更稳固、更牢靠。2020.08

  |

 7专题报道 | 走进黑龙江

篇六:“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心得体会

于漪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蔡佳乐 于漪老师说, 爱, 是教育的全部。

 于漪老师还说, 做了一辈子教师, 却越来越感觉到的是一辈子在学做教师。作为一位年轻教师, 学习了于老师的教育故事, 心中不禁汗颜。

 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已经不错, 总是埋怨教师的心酸和辛苦, 总是抱怨学生的调皮和笨拙, 而一个老人却说自己的一生在学做教师。

 这样的反差究竟来自于何处?

  于老师经常爱说的一句话, 就是陶行知老先生所得:

 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

 于老师并不是所谓的“科班” 出身, 但凭借着为人师的一份良心, 为了教给学生更好的有用的东西, 自己不断学习, 探求知识的真谛, 寻找真实有效的教法, 不搞花架子, 不学花名堂。

 这份执着不就是一份对知识的真切渴求, 不就是对学生的真心付出吗!

 最后, 于老师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 从而不断明白,“真” 其实永远在追求之中, 不同的时代, 不同的教材, 不同的学生,就会有着不同的教育。

 正是这份明了, 让于老师真切地体会到自己的所知竟是如此的短浅, 自己需要学的竟然是许多许多。

 我想一辈子学做教师是于老师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感悟。

 对于学生, 于老师当严则严, 这是真, 但永远给学生改正的机会, 并不辞辛苦地帮助学生改掉自己的缺点。

 给他们以宽容, 不放弃, 不鄙弃。

 用爱来感化每一个学生, 这足以融化金石的爱就是善的集中体现。

 而正是严中有爱, 从而达到了真和善的完美统一。

 美并不存在与具体的事物或结果之中, 她往往在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呈现, 她更多

 的是在追求真和善的过程中得以体现。

 于老师把教育当作自己一生可以做的是来做, 并认真去做, 用一颗爱心关注学生, 用一双慧眼关注教育, 用责任之心感受社会。

篇七:“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心得体会

影响发病的因素菌核病主要以菌核遗落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夏或越冬,在我县 5 ~ 6 月是菌核病的发病高峰,湿度大,棚内不通风,连作的田块发病重。3. 1 果实生育期:从发病率来看,幼嫩果实较老熟果实容易发病。这可能是幼嫩果实生长旺盛,而老熟果实表皮角质化程度高,抗侵染能力强的缘故。3. 2 温度在20℃左右,相对湿度在 80%以上,有利于病菌发育,发病较重;反之,相对湿度在 65%以下,一般不发病。3. 3 茬口:落入土壤中的菌核是发病的主要初浸染源,病田连作会导致菌核病发病加重。3. 4 栽植密度:过于密植造成植株间郁蔽,通风不良,湿度大,植株生长嫩弱,有利于子囊孢子侵染。病叶相互搭连,有利于菌丝体再侵染,加重病害的发生。3. 5 施未充分腐熟有机肥:我县是青海省的粮油生产大县,油菜种植面积大,油菜桔杆粉碎后作饲料用,由于油菜菌核病严重,牲畜吃了后菌核随粪便排出,积攒的有机肥未充分腐熟,菌核仍有生活力,加重了病害的发生。4 防治措施菌核病主要以菌核遗留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病残体中越冬越夏。老病区侵染的来源主要是土壤中的菌核,新病区主要是混杂在种子中和未充分腐熟有机肥中的菌核,并有再侵染。因此,在防治上采用综合防治技术。4. 1 种子处理4. 1. 1 温水浸种 用 55℃温水浸种 10 分钟,保持水温恒定,并不断搅拌种子。4. 1. 2 盐水选种 在播种或浸种前,用 10% 的盐水选种,将漂浮的菌核、杂质汰除,选取的种子用清水漂洗几次后备用。4. 1. 3 用清水预浸 10 ~12h 后,用 1% 硫酸铜液浸种 5min,捞出后拌少量草木灰。4. 2 培育无病壮苗 用无病土育苗,选前茬没种过茄科作物的地块育苗,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用 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耙入土中,或选用40%福尔马林20 ~30ml/平方米加水2. 5 ~3L,均匀喷洒于土面上,充分拌匀后堆置,用薄膜覆盖,2 ~3 天后揭开覆盖物,把土壤摊开,晾 15 ~20 天待药气散发后,再进行播种或定植。4. 3 覆盖地膜 覆盖可阻止病菌的子囊盘出土,减少菌源。还可降低湿度,不利于病菌发育。4. 4 土壤处理每 667 平方米土地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4 ~ 5 千克,与干土适量充分混匀撒于畦面,然后耙入土中,可减少初侵染源。4. 5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洁田园。蹲苗后进入枝叶及果实旺盛生长期,合理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雨季控制浇水量,注意通风透光,防止田间或棚室湿度过高。并及时中耕、培土,以促进根系生长。4. 6 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即用药防治。一般于晴天上午露水干后喷施。药剂选用 58% 雷多米尔 600 倍,或 70%的速克灵 1000 倍,或 50% 扑海因 1000 倍,或喷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1000 倍液,每隔 5 ~ 7 天喷 1 次,连喷 2 ~ 3 次。如遇连续阴雨天,大棚内可用 45% 速克灵烟雾剂或百菌清、速克灵复合型烟雾剂防治,傍晚时均匀置于棚内点燃后密封大棚,次日开棚正常劳作。选用上述方法能有效控制菌核病的蔓延。·热词·新知·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为重点,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国农科院农经所教授秦富认为,以中央文件的方式提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体现出中央对确保粮食产能的高度重视,更体现出确保产能的粮食安全新思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注重基本农田土壤改良,实施耕地伦作轮休。此外,要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重视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摘自新华网7 2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1.严明党的纪律规矩心得体会(6篇)

2.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2000字3篇(4篇)

3.观看警示教育片《警钟》心得体会(2篇)

4.2024年小学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个人心得体会4篇怎么写(6篇)

5.廉洁文化教育心得体会(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