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创新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合集)(全文完整)

时间:2022-11-02 15:15:06 来源:文池范文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合集)(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创新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合集)(全文完整)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事迹材料吧,根据事迹材料的性质,可分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创新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精选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创新先进个人事迹篇1

人物名片

刘__

__海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__市海维输变电设备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高级工业设计师,衢州市高层次人才联谊会理事,衢州市招投标评标专家,衢州市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衢州市中小企业服务联盟副理事长。曾获衢州市首批“新1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衢州市第五届拔尖人才,衢州市首届最美科技人,衢州市首席技术官和衢州市十佳工业设计师,浙江省机械工业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他是勇于担当的人,科学战“疫”主动出击,利用自己的技术特长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不能为疫情防控出把力的科研人员谈不上有担当的拔尖人才。

2020年春节,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待在家中的刘__就是这么想的。那时候,凶猛的疫情导致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防疫物资特别紧缺。刘__看着一则则报道,心里十分沉重,终于坐不住了。

在正月初三这天,他就开始联系当地的浙江宇安消防装备有限公司,与该企业负责人商议,是否可以把现有的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变成针对当前疫情防护的消防呼吸器。两人一拍即合,马上投入到研究和设计中。产品设计一方面要减少滤毒罐的直径,以降低自身重量;
另一方面要对过滤层的材料和结构进行重新设计,以满足对病毒的过滤能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改良后的呼吸器有5层防护层,可以有效防护佩戴者的眼部、口部、鼻部,非常符合坚持在抗疫一线的室外人员使用。通过企业检测,其过滤病毒的性能指标优于N95型口罩。

2月1日,了解到衢州市高速交警急需90套消防呼吸器后,在缺员工、缺原料的情况下,刘__与生产厂家一起加班加点生产。通过努力,90套消防呼吸器成功出品,捐赠给了衢州市高速交警,得到了一线防控警员们的一致点赞。这项事迹后来被浙江省政协主办的《联谊报》及多个微信公众号报道,并被省政协收录为“十句话里的担当”。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刘__还围绕疫情防控陆续撰写了4条社情民意和3个调研报告,为疫情后的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及提升出谋献策,相关建言被各级政协、统战部门采用。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和民进会员,能利用自己的技术特长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是职责,也是使命和担当!”刘__说。

他是企业科技贴心人,专注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努力,乐当企业“科技保姆”。

1989年,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的刘__从校门跨入厂门,在__变压器有限公司从事产品设计、工艺和质量管理等工作。

2003年,针对全市企业规模偏小、人才短缺,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公共技术服务体系薄弱等情况,刘__离开“江变”,创办了海维输变电设备研究所,从事科技开发、技术中介和成果推广等工作,以促使企业科研成果产业化。研究所先后被评为首批“省级重点科技中介机构”、浙江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和浙江省创新服务先进单位。2010年起,刘__开始担任“申达”等多家企业的技术顾问,专注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

短短十年时间,他就为__市的数百家企业成功申报专利2000多项,帮助50多家企业建立省、市研发中心。刘__以申达电气集团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阵地,攻关键技术难题,加快企业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生态体系。参与“申达”特种变压器研究院的建设,并完善了规划方案,建立了研究院的技术路线图,被认定为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
其承担的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110kV直降式大容量矿热炉变压器的研究与开发”,获得的专利技术和软件在企业内广泛应用,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他是甘于寂寞的人,在科技创新的路上勇于探索,专心技术研究、技术创新、技术咨询工作。

输配电产业是__的特色产业,也是他研究的方向,他主持完成了20多项省、市科研项目,解决了10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多次获得浙江省衢州市及__市的科技进步奖。

在电器、变压器等工业科技领域,刘__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作为公司的技术带头人,他承担了省重大科技专项“330kV高电压节能变压器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的技术方案设计。他既是组织者,又是管理者,更是实践者,整体构思总体方案,提出具体方案的论证、优选以及实施,同时研究解决了线圈漏磁分布、屏蔽结构等关键和重大疑难问题。经过不懈努力,该项目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得省输配电设备行业优秀新产品一等奖。

主持省科技计划项目“智能化高压开关柜温度在线监测的技术研发”,采用接触式数字式温度传感器和取能线圈供电等技术,真正实现在线、实时、智能决策的无线温度监测,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项目在十多家输配电企业推广应用。

他主承担的“220kV三相节能变压器的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多个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该产品的空载损耗比国标下降40%左右,负载损耗比国标下降10%;
噪声水平65dB以下,比国标下降10dB以上,各项参数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取得了220kV国家级认证和意大利(CESI)国际级认证,产品出口巴拉圭、土耳其、朝鲜等国家。

他是政府的好参谋,满怀激情参政议政,热心建言献策,无私奉献才智。

刘__还坚持做好政府的好帮手,努力为政府部门提供行业分析、政策研究、宣贯落实等支撑服务。由他主持完成的__市木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规划,入选了首批浙江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与培育名单,成为衢州地区唯一入选创建名单的项目。

他是__政协出了名的参政议政“大户”,他的提案和信息,不仅量多且质高,《联谊报》题为“一件提案催生一座模具城”等对他的事迹进行了多次报道。2019年,他撰写了《关于减免专利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印花税的建议》等10多条社情民意信息,其中多条得到了省政协等的采用;
撰写的《加快“两化”深度融合,全力助推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获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
撰写的《高度重视专利工作,尽快推进创新发展》等两篇调研文章获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
撰写的《以专利为支点撬动创新发展》在政协企业经济研究会大会上作发言交流。此外,《关于支持衢州市方圆林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升级为浙江省林木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的建议》被列为重点提案;
《关于培植工业共享经济抢占转型发展风口的建议》等两个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

刘__表示,他将始终立足本地产业,努力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帮助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做一名在科技创新道路上永不停步的追梦人。

创新先进个人事迹篇2

人物名片

潘__

1997年8月师范毕业,开始投身乡村科普教育工作。从19岁到42岁,从科技辅导员到科协工作者,因为热爱、执着与责任,22年来从未间断,将科学、科技、科普带到乡村振兴的最前沿。曾获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全国“科学之星”优秀指导老师、浙江省教育年度十大新闻人物等。相关经验及科普培训模式被誉为德清模式等,被央视二套、七套、十三套及《光明日报》《浙江日报》《科技金融时报》等18家媒体刊发,创建“创想科技展望未来”科协工作品牌。

她是孩子们心中与众不同的老师

1997年8月,潘__进入雷甸小学工作,跟着学校团队进入科技辅导员队伍。从最初的“三小”竞赛到后来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每年带着孩子们开展实践活动、创新项目研究,利用业余时间辅导孩子们,帮农村孩子与家长树立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理念。

她和雷甸小学的科技辅导员团队一起,带着养殖小组专门租田搞实验,带着种植小组利用校内校外开垦实验用地,放弃节假日休息,带着兴趣小组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潘__是专业的语文老师,兼职科技辅导员却不敢有一点马虎,一直努力学习,以最快的时间成长为科技骨干。她带领的学生曾五次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且获奖。潘__所带的一届学生就有300人次县级以上获奖,另有6个项目分别在被誉为“中国少年儿童诺贝尔奖”的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奖中获三等奖3项,全国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成果展中获优秀奖3项。更重要的是,这些理念积极影响着孩子们日后的生活、工作,无论是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服务还是科技项目评比,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她是4。8万乡镇学习者的“大群主”

很多人再次认识潘__,是因为她4年建200个微信群,为4。8万农民兄弟寻求致富之路。

2015年,在小学干了18年科技教育工作的潘__调入雷甸成校,同时兼任雷甸镇科协秘书长。刚上任,她就收到了一沓厚厚的科普培训清单及完成反馈等。几经梳理,她发现一个问题:科协面向农民的培训信息,普遍要通过行政部门逐级向下传达,然后再逐层上报。“自上而下的培训模式无法了解百姓对科技类培训的真实需求,更无法在第一时间给予他们帮助。”一番思考琢磨,她建了一个“雷甸科普信息发布”微信群,借助自媒体信息几何式复制带来的乘法效应,微信群一天就集中了200多人。学员们课上没有学透,导师第一时间微课指导,政策发布、招工求职等信息,群里都会及时发出来。

几年下来,潘__根据科协工作的需求精准锁定对象,累计建立了200个微信群,她同时担任这200个群的群主。为了服务好这个庞大的群体,潘__带领团队绞尽脑汁。她邀院士、专家、教授前来传经送宝,与农民“师徒结对”;
她成立了“晓之语”工作室,汇聚科技、农产品安全、法律、卫生、医疗等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农民朋友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可及时得到专业解答。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国23个省市同行内得到推广。

她是“科技改变生活”的代言人

在科普推广与开展科技志愿服务上,雷甸科协绿色作文网Www.0279.NeT一直深受百姓喜爱,深受各类科技工作者的欢迎。得益于潘__带领团队开发“创想科技,展望未来”课程、自创科普员及学习者的诚信积分,让更多人懂得,科技还有诗和远方。

在雷甸,科普课程一年超150场,多肉种植课程是最受学员欢迎的课程之一。“养肉就是养心,多肉不仅可以装点环境,还可以装点心情,让学员遇见更好的自己。”秉持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潘__开始致力于“创想科技,展望未来”课程的开发。科学饮食、科普制作、科技项目、创业致富……她带领团队亲自设计和开发课程,带着科技工作者一起学习改进。在雷甸科技讲座与活动中,学员既可以根据自己的不足当学员,也可以根据特长与优势当导师。学员说在雷甸科协的带领下,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交到朋友,让大家更懂得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意义。

“科技改变生活”课程,不仅激发了学员对生活的热情与自信,还使他们展现出让人意想不到的艺术潜力。一些学员作品甚至成了向社会推介德清(雷甸所在县)、助力德清全域发展的一张张名片。在莫干山赏花节、全省农民科技创富大赛、联合国教科文项目检查等活动上,雷甸科协志愿者与工作人员的每一次创意作品都会带来轰动效应,引来了国家级媒体的关注,在央视多套节目中出镜。

为了激发百姓学科学、懂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潘__还创造性地推出了科普学习诚信积分,这些学分可以用来兑换参加其他培训。“爸爸妈妈的努力能给孩子带来学习科学的机会,家庭女主人的勤奋学习能给男主人带来参加科技项目的机会,助人为乐还能换来提升自我的机会,学员们的学习热情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科普类课程的学习积分还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村居、企业储备干部人选等提供了有效依据。

她是手沾泥土的“科协实干家”

走近潘__,发现她每天都把时间排得密密麻麻。调研、走访、开班、讲座……连轴转的工作节奏。但对于科协工作,她从不退缩,她认真地说,甘愿做默默奉献的服务生。

雷甸科协与雷甸成校合署办公,24小时开放,白天有空余的培训室谁都可以进入休息或学习,晚上则“变身”科技工作者的工作室,为更多群体提供创新创业学习、交流的场所。这样的模式与管理,引来全国各地200多家团体的参观学习,特别是《光明日报》、学习强国平台等对潘__及团队进行报道后,有众多人打电话、加微信、现场来访等。忙碌的她还利用工作空隙在全国各地做了100多场讲座,推广科技工作者经验。为了服务更多人,让各地科技推广人受益,潘__带领团队一次次完善培训内容、一遍遍修改活动方案……会议室里的一张会议桌见证了潘__的忙碌。一张普通的会议桌,有时是培训桌,有时是诊断桌,有时是展示桌,更多的时候是办公桌和材料整理桌。

“无论是老科技工作者的进步,还是新科技工作者的收获,都让我看到了在乡村科普推广路上坚持的喜悦!”潘__感慨地说,乡村科技工作者是基层建设者的铺路石,是百姓实现中国梦的奉献者,是振兴乡村的点灯人,要把科普知识、科技项目、科研信息带给更多人,甘做科技工作者追逐美好生活的垫脚石。

创新先进个人事迹篇3

如今武侠影片风行,据说古代大侠英雄如虎、剑气如虹、功夫了得。而现代人为什么武功皆失?有人说,这是“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思想作祟,更是师傅“留一手”造成的恶果。武侠暂搁一旁,说说咱们的窦铁成。

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初见窦铁成都称他窦师傅。从出于礼貌到逐步了解,最终心悦诚服,称呼依旧,但是此“师傅”已变成彼“师父”了。

窦铁成从不将技术视为己有,总是乐于传授给大家。在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力系统,上至副总经理,下至普通电力工,三分之二的人自称是他的徒弟。窦铁成的徒弟中,既有顽冥捣蛋的社会青年,也有专业培养的技校学生,更有天之骄子的大学本科生。窦铁成一视同仁,爱心付出、用心调教、全心培养。他所培养的人才已充实到所在公司的各个关键岗位,一茬又一茬的,但他还兢兢业业肩负着“传道、授业、答疑、解惑”的师父职责。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去年11月,窦铁成亲率弟子参加陕西省电力线路工职业技能竞赛,技压群雄,包揽了个人三甲和团体冠军。窦铁成所在的公司在他的带动下,实力稳步增强、不断赢得市场。公司大发展,个人有收益,实现了团队和个人的共赢。窦铁成站在团队的肩上,不断的挑战专业技术的发展前沿,实现者人生的一次次跨越。

窦铁成在师傅与师父两重角色的转换中前进着,从而完成了金牌工人的塑造。他与大家同患难、共进退,更多的时候他冲在施工一线,奋战在最艰苦的岗位,从这个角度看他是一位普通的工人师傅。然而,他倾其所有、授徒育人,无私地拿出学习笔记,把他多年积攒的经验与人分享,他又是工人值得尊敬的师父。同时,他超越了武侠影片中古代师父的门第观念、狭隘心理,只要愿意学习的,他都真心传授,学历不分、男女不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也人称他为“工人教授”,一来他有教授样的才华和经验,是教授级的工人。二来,他广收学子、传授技艺,是咱们工人最贴心的教授!窦铁成没有止步于此,他以那种早上七八点钟太阳的激情学习,然而以一个长者的目光关怀着年轻人的成长成才!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在窦铁成身上,有一种精神在交流中成长,有一种力量在传递中强大!

创新先进个人事迹篇4

记者采访窦铁成的时候,他几度哽咽,那过去的磨难、曾经的挫折、对家庭的愧疚、对事业的痴迷,让这个西北汉子落下泪来。他的妻子,那个豁达开朗的农村妇女、风里来雨里去的赤脚医生;他的小女儿,那个天真烂漫的花季少女都红了眼睛伤心哭了。还有与他的领导、同事、弟子,说起了苦难岁月,都是黯然神伤。作为记者,十几天的采访是在感动和震撼之中进行着。

学习窦铁成,发扬窦铁成精神,不是说他就是一个不识人间烟火的“怪人”,也不想把他“神话”成某一种高不可攀的象征。他就是你我身边的一个普通工人,他身上的品质是千千万万个工人所有共有的,他的成长轨迹和公司不断发展、国家日益富强的道路是一致的。

咱们的窦铁成也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喜欢摄影,在戈壁滩施工他喜欢照些石头、山啊的,在南方干活,他又特别把镜头投向一些花啊、树啊,与大家分享。他和家人聚少离多,现在下班后多了一项内容,通过qq和视频与女儿网上聊天,坚持每天和老伴儿互发一条问候平安的短信。只是,窦铁成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一些,背有点驼,头发花白,在人堆里更像一个不起眼的“小老头”。

有一次,窦铁成喝了一点酒,别人数说他得罪人不少、半辈子胡跑、什么事情都较真,还不是一个老工人。窦铁成酒后吐真言:“我要写个大大的‘人’!”

近年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在社会上反响热烈,是因为从那些人物身上,人们看到了一种值得肯定的精神,感受到了一种时代应有的品质,用自己的心去触目那些人物的内心,会产生一种强烈的震撼,受到一种激荡的教育,给予生命一种深深的感动。窦铁成,同样给人一种久违的感动和荡气回肠的精神。他这样一位人物,发生在你我身边,他的事迹和精神就是你所经历的,你所追求的,你所向往的,你所赞扬的。

学习窦铁成的事迹,只有感动,才能让人靠近他、理解他;只有感动,才能让人树立起一种对工作的信心,对生活的追求;只有感动,他的精神才不不至于像海市蜃楼样的空洞,也不是白驹过隙样的短暂;只有感动,才会让窦铁成精神物化成公司的一笔无形财富,沉淀在企业文化之中;只有感动,才能发挥窦铁成精神应有的价值,成为指引广大职工实现价值、促进发展的时代旗帜!

创新先进个人事迹篇5

农村人干活有句俗话,“不怕慢、只怕站”,也就是说做事最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持之以恒。而窦铁成用一种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精神,实现了个人的价值,也给企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看一组数据,窦铁成坚持学习三十多年,买书花了近万元,积攒了三大箱子“比老婆都亲”的专业书,记录了60多本学习笔记。

讲一个细节,西康铁路电力施工时,窦铁成领着两个徒弟夜以继日地研究图纸,一贯细心的他竟忘记了电热杯还在烧水。直到别人看到窗户里冒烟,紧忙敲门,他这才回过神来。

说一个亮点,45岁的窦铁从学拼音、练打字、写通知开始接触电脑,之后慢慢“啃”下表格制作、cad制图,甚至用cad完成了“牵引变电所施工工艺图”,让人刮目相看。

窦铁成为什么能坚持学习呢?什么样的力量使他“终身学习”不放弃呢?

现场施工环境恶劣,常常地处偏僻,甚至是戈壁滩的沙窝子,深山老林的青纱帐。人的生活更是枯燥乏味,缺少基本的文化、娱乐活动。面对这种环境,有的人到处乱跑、游游转转,有的人扎了堆的打牌喝酒,有的人黯然神伤情绪低落。然而,窦铁成常年坚持学习,细心记录笔记,他没有七情六欲,脑子一根筋吗?

有的人钻业务、学技能,有一股子不服输、不认命的劲头。但是,等他们换了岗位、升了工资、变了环境,人就松懈了。而窦铁成无论当青年工人,还是获得“火车头奖章”的高级技师,无论是攻克难关的时刻,还是日常生活的点滴,他都坚持学习,他难道是特殊材料制成的?

窦铁成终身学习的背后,是他忠诚企业、爱企如家的思想,更是他对建设铁路、振兴国家这一伟大事业的坚定信念。“终身学习”的背后,让人看到他高尚的思想,看到他对事业热烈的爱,如火一样燃烧着的激情。当别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时,他以时代人物特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淡泊名利,埋头苦干,与娱乐绝缘、和学习导通,从而创造出辉煌的人生轨迹。

爱企如家,绝不是挂在嘴边说的,而是像窦铁成那样,用心血和汗水,用智慧和创新努力奋斗的。

【创新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合集)(全文完整)】相关文章:

1.廉洁奉公的人物事迹现代版(4篇)

2.市场监督管理局先进个人简要事迹(4篇)

3.厨师先进工作者事迹范文(6篇)

4.工人先锋号班组事迹材料150字(3篇)

5.五好家庭事迹材料(16篇)(精选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