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第二学期工作总结1 这一学期我临危受命,正式接管了高一(8)班,中间接班,总是有一定的压力,因为有好多问题等着做,并且孩子们多数已经习惯了前任班主任的风格。虽然我一直当班主任,但也是战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班主任第二学期工作总结,菁选2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班主任第二学期工作总结1
这一学期我临危受命,正式接管了高一(8)班,中间接班,总是有一定的压力,因为有好多问题等着做,并且孩子们多数已经习惯了前任班主任的风格。虽然我一直当班主任,但也是战战兢兢,谨慎小心,不敢有半点马虎。因为我不能辜负学校对我的信任和家长的殷切期盼。我也知道育人这一项工程的重要性,复杂性及重大意义。具体做法如下:
一,高度的热情投入到班主任工作。
古人说:“在其位,谋其政。”就强调了它的责任性。我一直就信奉不干则已,要干就干好。有了这一目标,我就会感觉有一股动力,一腔热血。虽然做了十几年班主任,但总感觉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我常常向其他班主任学习,买了班主任的书籍来借鉴,到网上搜集资料,分析学生的成长经历和他们的成绩。吃住在学校,以校为家。我都会乐此不疲,乐在其中。
二,积极响应学校的政策,积极配合级部的各项活动和安排。
学校整体就像一个军队,就得统一安排,统一调度,不能出现各自为战,不听命令的情况。而各个班级就是一个连,一个排,要有令则行,行则成功。对于学校的各项任务和安排,我都会按照学校和级部的要求圆满地完成。
三,热爱学生。
关爱学生,育人工程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是关系到民族兴旺的大事。学校无小事,教育是大事。学生好一切都好。在工作中,我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觉得我的慈性越来越强,看到天真烂漫的孩子心里便欢喜,这也是我心态年轻的原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用自己的真诚关爱,来浇灌学生干渴的心灵,让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岂不快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老师光辉的写照。
四,统一思想,建设班级文化,树立新班风。
一个能战斗的班集体,首先思想得纯正和积极。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了积极的思想,才会有积极的行动。为此,我在班里举行了“走向成功”的系列班会,例如:“我自信我能行”“态度决定一切”“莫让青春过早靠岸”“如何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如何合理的分配你的学习时间”“搞好学习的十大方法”“考前动员令”等,家长会上又给家长们讲了家教的几个问题。建设班级主流文化,利用板报、墙报,弘扬正气,打击邪气。通过各种活动和教育,逐渐形成了“团结、和谐、坚韧、奋进”的班风
五,打造团结向上的班委会。
班主任要善于放手,真正地让学生自治。学生的能量与潜力都很大,要相信他们,引导他们工作。而班委会就是一个班的运转组织。我在自荐与推荐的基础上,严格把关,组建了一个强有力的班委会。同时我会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定期指导。每周六我要求他们召开一次会议,就这一周的问题进行总结,研讨解决办法。对于班里的事情尽量做到能自己解决的决不依靠老师,需要老师的做到精要,大事上报,要有方案,民主集中,有理有据。
六,和家长及时沟通。
家长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强大后盾,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比我们更了解孩子,而孩子们每天也更愿意把内心的活动告诉家长,我的好多信息都是家长及时反映给我,我才得以及时地为学生做通工作。所以我会把学生分为几批,找到共性,及时沟通,共同解决。
七,与老师及时联系。
任课老师作为班级的一员,他们的意见和看法非常的重要。所以我经常和他们交流,共同研究,同舟共济。同时,我会非常关心老师的各种困难,帮助他们协调处理。因为我班处在多事之秋,老师多次更换,但我在现实条件的基础上,积极协调,使我们的教学并没有受到影响。老师更换,我们都会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恋恋不舍地送走老教师,然后又热情周到地迎来新老师。一次次感人的场面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回荡,那真是令人难忘啊。
以上是我这学期的一点体会,立足过去,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会继续深入研究教育精髓,矢志不移,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上一层。
高中班主任第二学期工作总结2
本学年以来,我所管理的高三I班比较顺手。虽然这是一个书院里的普通班级,但是班级的总体要求和重点班级是同一标准,尽管如此,中学部班级量化评比,高三I班一直是文明班级。如果这是成绩,和我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不可分。德育过程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我认为,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知、情、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一般地说,“知”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和标志;“情”起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促进四要素统一和谐地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只考虑认识过程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班会或团队活动向同学们正面宣传提倡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是需要的,但抓住时机,创设自然融洽环境,努力激发学生自身的“内应力”与道德情感则是另一回事。在校内、教室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这儿,有的通过别开生面的班队活动,有的挖掘学科自身的教育因素,有的则根据学生个性与心理特征,因势利导,达到各种教育预期目的。但也应看到,由于对学生“主体需求是内化的原动力”这一点认识不足,在如何把社会首先规范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品质方面研究得不够,我们的某些方面教育就显得脆弱与生硬。学生在那种正面教育场合,有时很难放开自己,他们经常只是首先意识的被动接受者,即使安排有学生在活动中发言,所说的也常是此刻我应该说此什么,而非内心真实所感,不能期望这种形成会达到很好的效果。其实,真能触到学生灵魂的教育常常是不露痕迹。它不仅发生在操场上,发生在课间十分钟,而且发生在事先无所准备的最自然的生活与情境中。因此,进行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者打开学生心灵的启动器,是“知”与“行”的中介和“催化剂”。
(一)爱心换真情,尽力感化学生
情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感染性,也就是说,情能动情。即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其他的人,使之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刚接手班级,有两位女同学因小事发生口角,继而恶言相向,在班上掀起轩然*。事后,我不是武断地各挨五十板,而是找当事人心*气各地了解情况,并打算抓住这个时机,召开一个主题班会。班会以小组为竞赛单位,安排了学生喜闻乐道的歌曲、典故、谚语、名人名言等项目,围绕着“团结、友情、亲情”进行了紧张的比赛,学生们情绪高涨,竟相参与。当活动进行到高潮时,我在黑板上写了“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几个大字,紧着录音机里传出了《相亲相爱》的歌曲,再一次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随着如潮般的掌声,那两个同学不约而同地走上讲台,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认识到同学间,要互相“包容”,只有团结一心,班级这条“大船”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而且,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
(二)激励中促动真情
我们知道,单纯地对学生说教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同样单纯地采用感化而不伴之以说理,也难以使学生产生有原则、有深度的道德情感。“知之深,爱之切”正是这个道理,因此,班主任应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使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经常让学生观看电视,收集有关新闻报道,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发出了“*人民不可欺”的强烈心声。同时,又让他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他们“为中华崛起读书”的意志品质行。这样,对学生进行一次次有血有肉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就是说,认知越丰富,明理越深刻,情感就会越深厚。
(三)身体力行,真情落实到行动中
情感的另一特点是实践性。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摇动情感发展的动力。所以情感教育要从实践开始,在实践中,以行育情,越实践,学生的`情感就越深,反过来,情感越深,就越愿意实践,从而形成自觉行为。
在以“爱心献功臣”的活动中,我班学生纷纷捐款,奉献了自己的一片爱心。钱虽不多,但却体现了*青少年对那些为*人民*事业出生入死的功臣的崇敬之情和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活动中,有些同学在老师面前一直是批评的角色,是小捣蛋,但了也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这援助当然源于他们对功臣的敬仰,然而,在援助中,自己不分明也获得一份快乐吗?他们自己却没觉察到,就在那瞬间,他们的灵魂迸发出怎样可贵的火花。我抓住时机,谈了爱国的含义,谈了什么叫高尚,使同学们从奉献中体会到自身精神的愉悦。这样,这使整个教育过程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氛围。
总之,当学生不仅学会了留心观察周围世界,心胸开阔,乐于助人,而且也学会留心观察自身,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把精神力量也用到使自己本身变得更好、更完美的,他们才算真正逐渐成长为道德成熟的人了。而教师的贵任之一就在于抓住良机,寻找学生对外界教育影响的最佳接受点,以情育人,最终过到知、情、行的统一。
【高中班主任第二学期工作总结,菁选2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