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大学党十八大以来人才工作总结(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人才,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领导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大学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校时提出的“在西北办好一流大学”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育才、引才、用才、留才全链条全环节集中发力,坚持自主培养和开放引才相结合,引领各类人才各展其能、各尽其才、才尽其用,营造人才成长沃土,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形成了薪火相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一、坚持党管人才,人才队伍建设进入快车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优势,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关键性、引领性工作,摆在学校事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统一领导、系统谋划。先后*次召开全校人才工作会议,制定《中共**大学委员会关于新时代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不断建立健全有利于吸引、留住和激励人才的体制机制,搭建人才队伍建设的“四梁八柱”。
这十年,学校不断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建设,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独立设置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形成了既有统一领导、又有分工协作,既同向发力、又各专其职的新时代人才工作格局。学校不断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引领发展”理念,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人才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校院系所主动作为,全校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局面,形成了人才队伍建设的强大合力。
这十年,学校不断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优势,通过制定政策、创新机制、改善环境、提供服务,为一切有志成才的教职工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扎实推进党建、学术“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积极探索“院士+支部”“带头人+支部”“野外台站+支部”等模式,引导人才自觉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加强党情国情民情培训,引导人才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增进政治认同。
二、坚持育引并举,队伍规模质量大幅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前瞻性谋划学科人才布局,不断夯实理学等优势学科的队伍基础,强化工科领域的人才培育引进工作力度,加快哲学社会科学、医学等学科后备人才梯队建设,通过不断推动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加强优秀人才集聚。
这十年,学校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努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建立了更加符合学校特点、贴近国际通行惯例的人才引进规范,按照领军人才“按需设岗、精准引进”,青年人才“公开招聘、竞争入职”的原则,加强关键岗位领军人才的重点引进和优秀青年人才的储备。实施“青年研究员”“萃英博士后”制度,吸引了一批具有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来校从事科研工作,按照使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推动青年人才快速成长、脱颖而出。创新柔性引才机制,全力推进院士、外聘高级专家队伍建设,发挥高端人才以才引才、以才育才、以才聚才的头雁效应和引领作用。健全人才引进“四级把关”机制,强化教师党支部的政治功能,严把教师政治关、师德关。这十年,学校更加重视创新团队建设和青年人才培养,着力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持创新人才培养,打造“卓越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优秀青年人才”的高水平创新团队。强化青年人才跟踪培养,在资源配置、人才计划申报、评奖评优等工作中进一步向青年人才倾斜,建立符合青年人才发展特征的重点支持政策、个性管理制度、科学评价体系。设立“萃英伯乐奖”,充分发挥院系发现人才、吸引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的积极性,切实激发院系育引人才主体作用和内驱力。
这十年,全职引进人才***人,其中高职人员***人;
学校教学科研人员由****人增加到****人,高职人员比例由**.*%提高到**.*%。**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为**.*%,最高学位获得单位为外校的教学科研人员占比为**%,博士学位获得者占教学科研人员的**.*%,队伍结构趋于合理,符合一流高校发展趋势。新增中国语言文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信息科学与工程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个,基本实现了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全覆盖,新增进站博士后***人,获批国家博士后资助项目**项。
三、坚持聚焦一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队伍“雁阵格局”。通过推动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加大有组织的科研、改革评价制度等多种方式,培养造就基础理论功底扎实、教学能力突出、具备原始科学创新和技术实践能力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人才,以及育人水平高超、具备系统理论创新和善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领域人才。
这十年,学校以国家重大人才计划为牵引,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强化人才计划初期推荐、中期跟进、后期服务工作,人才部门与专家团队高效衔接指导;
优化人才发现机制,将日常表现、学院推荐、同行评价相结合,选拔推荐业绩突出的学科领军人才和潜力突出的青年优秀人才;
提高服务人才脱颖而出的能力,根据不同人才计划的边界条件,为人才提前补短板、强优势。
近年来,学校实施“萃英学者”发展计划,按照“坚持高端引领、突出贡献导向、改革评价机制、强化质量管理”的原则,取消学历、论文、获奖等刚性前置条件,突出人才品德、能力、业绩导向,以科学评价、内涵驱动为核心,推行“代表作评价”和同行专家评议制度,将“萃英学者”打造成为了集聚优秀人才的平台。学校充分利用各类省级人才计划,营造见贤思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加强领军人才后备梯队培育培养工作。
这十年,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和*位教授当选两院院士,院士人数达到**人;
新增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人员***人,占全校入选人员总量(***人)的**%;
新增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个;
新增甘肃省各类人才项目入选人员***人次。
四、坚持环境营造,拴心留人的人才生态初步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从事业平台、人文环境、服务保障等方面多措并举,不断营造引人、留人、用人的良好人才生态。集聚人才靠政策更靠环境,比真金更比真心,我们坚持积极主动发掘人才、真诚真心爱护人才、团结服务引领人才,努力回应人才对高效优质服务的新期待,塑造一流的人才服务生态和发展环境,不断打造人才集聚之地、人才辈出之地、人才向往之地、创新活力迸发之地。
这十年,学校千方百计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创造条件,为人才事业发展提供支撑平台,让人才更好地扎根*大、建功西部、奉献国家。学校聚焦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等国家战略需求,构筑生态学院、泛第三极环境中心、核产业研究院、动物医学与生物安全学院等吸引和集聚人才的新平台。立足地区资源禀赋,持续建设草学、核科学、地理学、生态学等具有显著优势特色的学科专业,以学科建设带动人才队伍发展。构筑个人价值实现与事业发展双驱动力,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关键“卡脖子”问题,不断巩固和发扬基础研究特色优势,开拓和发展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这十年,学校建立健全了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做好各类人才跟踪联系,密切思想联系和感情交流。落实“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工作理念,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用才环境,让人才在*大安身、安心、安业。深入挖掘校内外资源,加大人才工作经费投入,提供资金保障、实验平台空间,为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加强基础教育建设,改善附属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协调解决人才子女入托入学等问题。按照“拎包入住”标准修缮人才公寓***套,优化人才安居环境。积极推进校地协同,签署《**市-**大学人才合作协议》,建立校地人才工作部门定期联络机制,获得**市人才经费和人才公寓支持。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新政策感召人、以新理念凝聚人、以新机制吸引人、以新制度激发人,推动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人人皆可成才的生动局面,奋力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4年大学党十八大以来人才工作总结(完整文档)】相关文章: